雪花秀 THE ULTIMATE YOU 雪花秀慈善義賣

在10月國際乳癌關注月,韓國殿堂級護膚品牌雪花秀攜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及全球知名藥業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及日本第一三共藥廠,
共同呈獻「THE ULTIMATE YOU」期間限定活動及一場意義非凡的雪花秀慈善義賣。

從2023 年10 月6 日到31 日,凡購買任何THE ULTIMATE S系列產品,象徵著再生與關懷的「雪花秀」將贈送一瓶皇牌「First Care Activating Serum第6代潤燥再生精華60ml 」給那些正在面對乳癌的女士。

與此同時,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及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將會捐贈相等的金額給「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乳癌患者提供支持並鼓舞著每一顆心,讓希望之光閃耀。

—————————-

關於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本港已獲豁免繳稅慈善團體,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由癌症患者、照顧者和專業人士以全方位角度提供正確及專業的癌症資訊,並以正面態度與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分享和交流,鼓勵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抗癌之路,並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關顧等團結同路人、交流信息、互相扶持,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基金的服務運作經費主要來自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撥款及公眾捐獻。

關於英國阿斯利康藥廠
英國阿斯利康藥廠是一家全球性、以科學為主導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腫瘤、罕見疾病,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及呼吸和免疫學的生物製劑領域的處方藥物研究、開發和生產之上。阿斯利康總部位於英國劍橋,在10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其創新藥物被全球數百萬患者使用。

關於日本第一三共藥廠
日本第一三共是一家全球性、以科學為主導的生物製藥公司。第一三共一直致力於以豐富經驗和創新精思維研發新的藥物,當中包括腫瘤和心血管病等藥物。第一三共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在全球雇用過萬名員工並於多個國家開展業務,研發和生產其藥物以惠澤全球患者。

 

本次活動所有捐款將會投入作癌症關顧支援工作。而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本身是非牟利機構,資金使用遵行相關監管機制,只會用作非牟利用途。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舉辦重點企業夥伴啟動禮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今日(十月四日)舉辦「重點企業夥伴啟動禮」。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見證下,引進辦跟第一批在香港落戶或擴充業務的重點企業進行了簽字儀式,共同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的發展。

20間來自內地和海外的企業今日成為第一批重點企業夥伴,它們分別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策略產業。這些企業當中部分快將落戶香港,亦有部分是已經落戶但準備擴大其在港的業務。它們大部分都會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

這些重點企業夥伴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一起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的發展。引進辦會為這些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並跟進它們在港的發展情況和具體需要。

未來幾年,被引進的重點企業將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超過300億元,創造約10 000個就業機會,當中大部分為科研和管理職位。

李家超在啟動禮上致辭表示,他在首份《施政報告》公布成立引進辦,專責從世界各地吸引具代表性和高潛力的重點企業來港,今次第一批有20間企業成為特區政府的重點企業夥伴,成果令人鼓舞。特區政府將跟這些企業攜手推動本港的高質量發展,助力香港實現《十四五規劃綱要》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

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是重點企業開展內地和國際(尤其是亞洲地區)市場的最佳跳板和平台。除了普通法制度和法治、資金、人才、貨物及資訊自由流通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一流的籌融資平台和蓬勃的金融生態圈,可助力這些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要、助力其加快發展。此外,特區政府正大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會為重點企業提供在港更好發展的平台。

這些重點企業夥伴除了會帶來投資和就業機會外,更會助力把相關產業的上、中、下游企業群聚在香港,推動整個創科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今次的啟動禮,共有200多名重點企業、本地和外國商會、科研機構、各相關政府政策局/部門和公營機構的代表出席。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成立引進辦,由財政司司長帶領,專責引進世界各地的重點企業。引進辦自去年底成立以來,已與超過200間企業代表會面,預計今年底會增加至近300間。引進辦是一站式的服務窗口,會主動與重點企業接觸和洽談,有需要時可為目標企業制訂針對性及具吸引力的特別措施和方案,吸引它們落戶香港。

特區政府在推展引進重點企業工作時,會考慮有關企業是否符合香港的產業發展方向、企業的業務計劃、其科技水平、帶來的就業機會、對推動建立產業生態圈的幫助,以至對本地生產總值貢獻等因素。

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吸引重點企業落戶香港的工作。對於有興趣落戶香港的企業,引進辦和其他部門會繼續評估其提交的發展計劃,並與這些企業深入討論。

 

原文: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0/04/P2023100400578.htm

病人有藥無錢醫 苦況堪憐須重視

病人有藥無錢醫 苦況堪憐須重視

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

香港是個相對富裕的社會,但癌症病人眼睜睜看著有對自己病情最有效的藥物卻不能用這種光怪陸離的情況,仍是經常發生。這不但使得病人要繼續受到病魔的折磨,更甚的是會影響存活期,患者由於沒有使用最有效的藥物而離世,叫家人承受巨大的痛苦。這種「有藥無錢醫」的情況俯拾皆是,叫人感到無限唏噓。

肺癌腦轉移症狀便是一個例子。腦部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特別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非小細胞肺癌,大概有3至4成患者會出現腦轉移。可是,由於血管和腦之間的血腦屏障會選擇性地阻隔物質,因此並不是所有抗癌藥物都能進入腦部發揮藥效。現在已有新一代標靶藥具有更好穿透血腦屏障的效果,得以更有效地控制腦轉移症狀。但是,長期服用新藥會對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經濟負擔。

筆者認識一名現年70歲的女性肺癌患者,不煙不酒,卻不幸在11年前確診第三期ALK基因突變型肺癌。肺部做了手術,也進行過4次化療,可是手術一年後癌症復發,她接受醫生建議服用標靶藥物來控制病情。使用第一代標靶藥每個月要花6萬元,其後由於出現抗藥,她改用了第二代和現在服食的第三代標靶藥,使病情大有改善,現在可以正常生活。但病人仍然感慨地說,藥費高昂並非人人都能負擔,只是自己有幸加入了臨床研究才能免費服用。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多支持腦轉移肺癌患者,特別在藥費方面,讓他們不再要受到癌魔的煎熬。

另一個例子是甲狀腺癌。目前已有甲狀腺癌標靶藥物證明能有效延長無惡化總存活期,可以控制病情,中國、英國等國家亦已納入資助藥物多年,但香港至今還沒有把這種甲狀腺癌標靶藥物納入藥物安全網。

有一名現年59歲的男病人,在2005年時確診甲狀腺癌。他先後做了6次甲狀腺癌切除手術,也配合放射性碘作輔助治療,期間情況穩定但偶有反覆。到了2020年,病人上樓梯時出現氣促和痰多的情況。醫生診斷後發現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於是處方了甲狀腺癌標靶藥物。這種新藥雖然療效明顯,但用藥一個月要花3萬多元,病人對高昂的藥費表示憂慮。

這眼睜睜看著新藥卻不能用的苦況就這麼維持了3年。今年,病人的病情轉趨嚴重,非常痛苦,無奈之下,在3月開始使用新的標靶藥物。結果他氣促和痰多的情況有顯著的改善,也由於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很輕微,他不但可以維持生活質素,更可以繼續原來電梯維修的全職工作。

「有藥無錢醫」是非常悲悽的,更重要的是,不使用新藥物往往會延誤治療,甚至影響病人的存活期。所以,政府和關愛基金應該盡快把這些新藥物納入藥物安全網,讓病人確實受惠。

 

作者方嘉儀是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原文網址: https://www.hk01.com/article/945317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肺癌問卷調查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現正進行一項問卷調查,旨在探索肺癌患者及其照顧者對現時治療方案的看法。現以不記名方式收集意見,以助社會關注肺癌惡化或復發的風險,以及製藥廠改善對未來藥物治療的研發方向及支援。希望大家可以抽出寶貴的幾分鐘時間完成問卷,我們重視你的意見,期望癌症患者最終受惠,造福社群!


CHARITY NIGHT AT AREA 51 |JPS Gallery X CICF

CHARITY NIGHT AT AREA 51
AFA ANNFA, BARMINSKI, JACKIE LAM a.k.a. 009, OKOKUME, PEEP, PRODIP, SHOKO MIHIRA
7 Sep 2023 – 17 Sep 2023

此次慈善展的所有收益將不扣除成本,全數捐贈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支援癌症病人服務。

是次展覽將呈獻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來自美國的Barminski、西班牙的Okokume、日本的Shoko Mihira,以及本土的藝術家Afa Annfa、Peep、Prodip和Jackie Lam a.k.a. 009。每位藝術家所捐贈的作品都會用作慈善義賣,所有收益全數撥捐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作癌症患者的服務經費,助病人以及家屬面對逆境。

是次活動乃JPS畫廊與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首次合作,希望以藝術為媒介,支持本地有需要的癌症病人。JPS畫廊除了致力推動⽂化與藝術發展,同時亦熱⼼公益,積極策劃及參與各項慈善活動以回饋社會。而在社會對癌症服務需求甚殷的情況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亦竭力在患者漫長的治療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身⼼靈支援。透過是次《Charity Night at Area 51》慈善展覽,期望公眾能夠更加認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工作並給予支持,讓更多癌症病人因而受惠。

All gross proceeds from this exhibition will be donated to the Cancerinformation.com.hk Charity Foundation (CICF) to support their services for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

This exhibition will feature artworks by seven artists, including Barminski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kokume from Spain, Shoko Mihira from Japan and Hong Kong artists Afa Annfa, Peep, Prodip and Jackie Lam a.k.a. 009. All works donated by the artists will be up for charity sales and the gross proceeds will be donated to CICF to fund their services for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acing adversity.

Using art as a means of support to local cancer patients in need, this event marks the first collaboration between JPS Gallery and CICF. In addition to JPS Gallery’s dedication towards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culture, the gallery also actively plans and participates in philanthropic activities supporting the local and global community. In a society in great need of cancer services, CICF strives to provide cancer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nd mental support during their long treatment periods. The charity exhibition Charity Night at Area 51 aims to gain the public’s awareness and support of CICF so more cancer patients can benefit from their services.

瀏覽捐贈藝術品 Browse works donated works

媒體查詢 | For all media inquiries, please contact:
Zoe +852 26826216 [email protected]
地點 | Venue:JPS Gallery
中環皇后大道中15號
Shops 218-219, 2/F, Landmark Atrium

網上直播 |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結直腸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 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旨在爲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衆的一些常見問題。此活動為每月一期的系列講座,2021年10月至今共已舉行24+1場,已有260多名教授及醫生主講及解答公眾疑問,並有將近114萬名觀眾參加,專家們義務服務大眾,觀眾反響熱烈!
8月講座主題主要探討結直腸癌,講座題目為「結直腸癌 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歡迎大家於表格留下問題,教授及醫生們將會為大家解答!

直播連結:
請關注癌症資訊網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cancerinformationhk

或 Wechat 微信掃碼觀看直播

https://kaqqt.h5.xeknow.com/sl/35qZSx




癌症患者癌症康復者照顧者


肺癌乳癌肝癌膽囊和膽管癌腎癌甲狀腺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胰臟癌卵巢癌淋巴癌鼻咽癌大腸癌





私隱政策聲明
你向「癌症資訊網」提供的個人資料均依照《個人資料(私隱) 條例》的規定保密處理。除非事先獲得資料當事人同意,否則該等個人資料,只有在符合收集資料的目的或在上述條例許可的情況下,才可使用、披露或轉介。查閱及改正資料,閣下有責任向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更新資料,否則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有可能無法提供閣下要求之服務。根據《個人資料(私隱)修例》,資料當事人有權要求查閱和改正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及索取有關資料的複本。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在處理查閱或改正資料要求時,會查核提出要求者的身份,以確保他/她在法律上有權作出這項要求。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須在或可在條例第20條指明的情況下拒絕依從查閱資料要求,例如申請人未能提供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合理要求的資訊。


明白

 

照顧者的碎念・是結束也是開始

《照顧者的碎念・是結束也是開始》

7月25晚,先生終於擺脫了腹水與氣喘,以及各種藥物副作用,結束了持續的失眠,帶著微笑與平安,安睡於主耶穌的懷裏。這場維持了一年7個月的抗爭,在一眾弟兄姊妹的代禱與陪伴下結束。對於這個未算最終局的結局,我和女兒帶著對爸爸的思念和永恆盼望,衷心感謝上主。

在先生離開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們有因為太想念而相擁痛哭,也有在睡前一起想象他在天父那裏會怎樣的輕松自在,有更多是我們互相安慰鼓勵。我亦能夠從每天一下班就痛哭,到現在能夠平靜回家。相信,這是死別所必須要經過的路。

需要坦然接受的,除了是他已離去的這個事實,還有自己正在軟弱期的狀態——本來已有的焦慮抑鬱,在事件的作用下變得有點加重,每每與朋友或親人相聚時,會比較容易發呆接不上話題、不想說話或者是很緊張。該接受心理治療、該休息、該工作、該陪女兒做功課,都應該按部就班地一項一項地做。越是軟弱,就越要自律,不放縱情緒,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是我對先生貫徹愛與責任的方式。承擔照顧者責任的新階段,現在是正式開始了。

先生生前有很多親戚好友,所以不免有人會為先生的死找原因。作為最親密的人,他們說的我又怎會沒想過?各種自責、質問、懷疑都有出現過在腦海。但最後,我選擇不再在已發生過的事情上糾纏。先生所患的本來也是不容樂觀的肝內膽管細胞癌。在這一年多以來,所有人在能做的事上,都嘗試過、努力過,能爭取的大家都咬緊不放,對治療有一點幫助的我們都盡力做過。現在把原因歸結在任何一個方面,對我們所有人都是非常不公平的,包括對我先生——畢竟,我們在整個過程中,都是需要承擔“選擇”的責任。既是這樣,對大家都會帶來傷害的所謂“判斷”,做了也是無益。

有一位牧者曾經講過:人死了再拼命想他的好,但生前就對對方諸多抱怨,這都是毫無益處的;反過來的話日子就好過多了。

實踐過發現,這可真是大實話!

復刻回憶會自帶濾鏡,因此越回憶就越不捨,離別就變得越痛苦。先生走後的這些時間裏,我和女兒也會像他在世時那樣說他的“壞話”,感受這個不完美的男人曾經怎樣讓我們又愛又恨,又氣又笑,思念就變得沒那麽沉重,反而充滿甘甜。

Ruby 丈夫畫下的一家三口
Ruby 丈夫畫下的一家三口

我們母女的前路將會怎樣,自己心裏也沒有太多的底氣,但一想到上帝的應許,心中就平靜了許多。把這份經歷與信心的小小分享,留在這陪伴了我一年多的谷裏,希望對各位同路人都有祝福。

「你們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懼他們,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他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命記 31:6)

 

Ruby(照顧者)

 

 

 

 

【呼籲捐骨髓】57歲太太喪子戰勝乳癌再確診急性白血病 丈夫不願再失去親人 望有心人捐贈骨髓

婦喪子後兩遇癌症 丈夫不願再失去親人 望有心人捐贈骨髓

廿年前的一天,是Cat和她的丈夫經歷過最黑暗的時刻,6歲兒子不幸罹患癌症而離開人世,留下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空虛和悲痛,正當他們以為這是生命中最後的挑戰……

2017年4月,命運再一次殘酷地降臨在Cat和家人身上,Cat不幸確診乳癌,一邊乳房為HER2,另一邊乳房為浸潤性乳癌。但她憑著堅毅意志及樂觀態度,去接受艱苦的抗癌治療,在身體許可之下,她不時會去行山、跑步、打羽毛球,與乳癌姊妹們做義工派飯。經過五年的治療,終以為戰勝了病魔,上天卻再一次安排無情的考驗,六個月前一次抽血檢查中,Cat證實患上了骨髓瘤(血癌初期),無奈地再一次走上抗癌路,Cat因為治療副作用令身體承受著強烈的疼痛,體重只剩約80磅,丈夫眼見她經歷化療的痛苦心如刀割,但她仍不放棄,繼續用堅韌的生存意志去抵抗病魔。

Cat先後接受過化療、標靶治療等,但仍未能夠控制病情,至7月情況惡化轉化為急性白血病,必須盡早換骨髓方能保命。Cat家中有六兄弟姊妹,她排第三,她家中的五位兄弟姊妹及親人與Cat的骨髓都不吻合,這對他們帶來沉重打擊,惟有寄望公眾的捐助。

Cat的丈夫現希望向大眾發出一個真摯的呼籲,呼籲善心人能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讓太太有續命重生的機會。

「我懇求每個人都能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你的行動將令我太太和那些渴望延續生命的病人帶來希望和救贖。如果您曾經考慮過捐骨髓,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刻。請聯絡紅十字會登記和捐贈骨髓。」

「讓我們為我們內心最愛的人奮鬥,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奮鬥。讓我們用愛和希望攜手共進,尋找戰勝這殘酷疾病的答案。」

 

骨髓捐贈(登記資格及手續)

登記資格

  •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 沒有已知傳染病*
  • 年齡介乎18歲至50歲

*假若你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恕未能接受你的登記。

登記手續

  • 親臨各區任何一間捐血站
  • 簽署參加同意書
  • 填妥簡單的健康評估問卷
  • 合乎參加資格者會被抽取少量血液樣本 (約5毫升)
  • 獲發骨髓捐贈卡及編號
  • 成功登記

資料來源:https://www5.ha.org.hk/rcbts/bm-reg

 

關於癌症資訊網和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多年來致力為大眾提供正確、專業及適時的癌症資訊,並以正面態度與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分享、交流、同行,鼓勵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抗癌之路,並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關顧等團結同路人、交流信息、互相扶持,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

隨著醫療日益進步,癌症可以說是由不治之症演變成慢性疾病。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傳媒聯絡
癌症資訊網
吳偉麟 Alan Ng
電郵:[email protected]

石穎 Jasmine Shek
電郵:[email protected]

【大灣區醫療】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成立 推動粵港澳醫療合作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昨日在香港舉行成立典禮,全國政協常委高永文榮任該會榮譽會長。協會旨在推動香港與大灣區醫療業界的融合發展,吸引更多醫護組織、醫藥集團、物流公司和資訊科技人才的參與,提升兩地醫療服務質素,造福大灣區居民。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計劃在東莞成立首個「粵港澳創新醫療交流中心」,並在未來在深圳等地設立其他中心。該交流中心將協助香港醫生申請國內執業資格證,同時舉辦醫學技術交流研討會和專業發展分享活動。中心還將設立藥物資訊交流中心和港藥展示廳,提供最新的藥物資訊。同時,通過與「藥械通」的合作,協助香港藥物進入內地醫院,同時推廣中國的藥物到海外市場。此外,協會還將協助香港醫生購買大灣區執業責任保險。

葉澤恩、蕭英傑、高永文、林哲玄(從左至右)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的成立為粵港澳醫療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加強兩地醫療業界的資訊交流,協會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與合作,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便捷、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並推動整個大灣區的健康發展。

 

 

 

問卷調查 | 胃癌患者及照顧者對現時及最新胃癌治療方案的看法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正進行問卷調查,旨在探索胃癌患者及照顧者對現時及新胃癌治療方案的看法。

現以不記名方式收集資料,以助本基金關注改善針對胃癌患者的治療,以及改善製藥廠對未來藥物治療的研發方向及支援。

希望大家可以抽出幾分鐘時間完成問卷,期望癌症患者能最終受惠,造福社群。

填寫問卷:
https://forms.gle/cyPeFV5eTiG3LKg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