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ration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Registration Deadline:
Hong Kong Time 17:00, 3rd June 2024 (Monday)











Hong Kong College of PhysiciansHong Kong College of RadiologistsHong Kong College of xxHong Kong College of xx



【癌症殺手】胰臟癌難發現 體重減輕上腹疼痛應留意

過往提到「癌中之王」,胰臟癌及膽管癌定必位列榜首。除了因為它們難以早期被察覺外,其病情又快速惡化或擴散,往往發現後生命亦將之急逝。在最新的2021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中,胰臟癌是第十位常見癌症(女性新症534宗,男性582宗),更錄得889宗死亡個案,是第四位癌症殺手。

胰臟的結構

胰臟(Pancreas)是消化系統的一個長形扁平腺體(也稱胰腺), 長約12 厘米, 位於左上腹部的後腹膜腔內,在胃的後面,脾臟與 十二指腸之間。 胰臟分成三部分,包括:胰頭、胰體和胰尾。胰頭位於右側,被 十二指腸包圍,胰體佔胰臟的大部分,胰尾末端朝左上方與脾臟相鄰。

胰臟的功能

胰臟可說是一個特殊的內臟器官,是人體內唯一的一個既是外分泌 腺又是內分泌腺的腺體。

外分泌(Exocrine):負責製造胰汁,經胰管流入十二指腸, 分解食物裡的醣、蛋白質和脂肪。

內分泌(Endocrine):負責製造多種荷爾蒙,其中包括胰島 素(Insulin),直接滲入微血管,隨血液流遍全身,協調血 糖水平和其他新陳代謝。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便會升高,引 發糖尿病(Diabetes);而胰島素分泌過多分則會導致低血 糖症。

胰臟的表面凹凸不平, 屬結締組織, 中間有一條帶有短分支的細長胰管 (Pancreatic Duct),由胰尾直達胰 頭,將胰臟分泌的胰汁(Pancreatic Juice)輸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 食物。同時,胰管亦負責把由肝臟分 泌的膽汁(Bile)輸送到膽管(Bile Duct),讓胰液和膽汁混合並流入膽 囊。假若膽管阻塞,膽汁難以流入十二 指腸,便會積聚形成黃疸症(Jaundice), 常見的症狀是皮膚和眼白變黃。

認識胰臟癌

當胰臟細胞一旦失控地增生,並侵犯身體其他正常細胞,便形成胰臟癌。從病理分析,約90%的胰臟癌屬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約70%胰臟癌發生在胰頭,20%發生在胰體和胰尾,餘下的10%為許多小腫瘤遍布整個胰臟。胰臟癌在芸芸癌症之中惡性度較高。由於胰臟深藏於腹腔內,位置隱蔽,因此胰臟癌症狀難以覺察,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屆晚期,加上胰臟癌有明顯的早期擴散傾向,傳統化療和放射治療效果亦不理想,故胰臟癌的整體預後情況較差。

胰臟癌的成因

迄今為止,醫學界仍未掌握胰臟癌的確切成因,也未能百分百確定誰是高危族群,因為它與遺傳、性別、飲食習慣等似乎沒有顯著的關係。而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未成立,只是這類患者通常因慢性胰臟炎而接受檢查,並從中發現腫瘤。

胰臟癌風險因素

最理想的做法,是像其他癌症一樣追蹤高危族,定期安排檢查,希望找出未有症狀的早期患者。綜合醫院管理局和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數據顯示,胰臟癌較常見於45 歲以上的人士,而且大部分符合以下風險因素:

• 慢性胰臟炎

• 糖尿病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較非感染者高出兩倍

• 胰臟癌家族史

• 相關的遺傳病家族史,包括 BRCA 基因突變和Lynch 綜合症等

• 年齡增長,尤其 45 歲後

• 吸煙:患上胰臟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至少增加一倍,大約有 20%至30%的胰臟癌被認為是由吸煙引起

• 肥胖: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而在英國, 約10%的胰臟癌病例與超重有關

• 不良飲食習慣,例如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類

• 攝取過量酒精:飲酒可導致慢性胰臟炎,約 70%慢性胰臟炎 是由長期大量飲酒引起,而慢性胰臟炎正正是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胰臟癌的臨床症狀

症狀難以覺察,當腫瘤漸漸增長,便會陸續出現以下症狀:

• 上腹疼痛
• 腹部脹滿感或作嘔
• 食慾減退
• 背痛
• 黃疸(眼白和皮膚變黃)
• 體重減輕

胰臟癌的診斷

胰臟位於後腹,被胃等器官擋住,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未必看到異 常;驗血測量癌指數,其靈敏性和準繩度也不太高──癌指數受很 多因素影響,或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結果,只能作為參考。要準 確診斷胰臟癌,必須經過一系列專門的檢查,其中比較主要的項目 包括:

• 驗血
• 影像檢查
• 抽取細胞組織

內容節錄自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認識胰臟癌》小冊子

更多胰臟癌資訊請參閱: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cancer/胰臟癌

 

 

【癌症飲食】化療後血小板減少或貧血中醫可以如何介入?|黃韻婷博士

癌症病人經過化學、標靶、電療或者免疫治療後所使用的藥物,於骨髓是主要的造血組織,所以「骨髓抑壓」隨之而來的乃是血小板降低的副作用。使得血小板過低,導致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只要做好正確的預防措施,待治療結束後,大部分都會慢慢恢復正常。血小板的正常值為 15 萬至 40 萬 ul/mm³,若血小板低於此數值時,可能會出現的症狀為:

      • 皮膚出現紫色出血點或不明原因的瘀斑
      • 疲倦、蕁麻疹
      • 月經突然量增加
      • 下消化道出血(即大便有出血狀況)
      • 流牙血、流鼻血或受傷後傷口難以止血。若情況嚴重可增加體內出血風險,而出現大便出血、小便出血或嘔血等狀況

有薈萃分析最近整合了 14 個高質量的雙盲隨機臨床研究,合共1,053 名癌症病人的監測,發現合併使用中藥與化療後,病人在白血球、血紅素及血小板的下降幅度都有明顯改善,比起單純使用西藥化療的病人治療更為有效。當中的中藥多以複方為主,並少有用單味。如果病人希望盡快配合西醫治療令到血小板增加,則必須向中醫師求診,因為劑量與配伍都較講究,大家要小心使用不同的中藥或藥材。中藥的花生衣、阿膠、鹿角膠、太子參、高麗參、人參、黃芪、當歸、黨蔘、枸杞、紅棗(黑棗更養血)、丹參、三七也可增加血小板數目。大家要留意,五加科人參或對特定標靶、化療治療有相互作用。故此,使用任何中藥都要向醫護人員查詢。

病人如遇到血小板過低時,可以優先選擇含高蛋白的食物,尤其是鐵質豐富的全熟牛肉、白肉、雞蛋、牛奶跟魚類,鐵質豐富的紅菜頭、車厘子或士多啤梨都可以提升血小板。另外膠質豐富的雪耳和木耳都有效幫助提升血小板。如果精神狀態許可的話,可以酌量配搭適當的運動,能夠更有效提升免疫力。

參考: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ar.2021.573500/full

https://www.frontiersin.org/files/Articles/573500/fphar-12-573500-HTML/image_m/fphar-12-573500-t002.jpg

【癌症治療】早晚期食道癌加入免疫治療 提升療效助病人再次享受生活的滋味 | 李慧敏醫生

「食」是人的本能之一,若持續出現進食後食物不落隔、吞嚥困難甚至食不下嚥等情況,便要小心可能是食道癌所致。本港每年約有400宗食道癌新症,但因早期難察覺,故此它其實是排名第十的癌症殺手。幸而近年免疫治療為成為治療食道癌的新手段,幫助提高控病療效及降低復發風險,讓病人能再次食得開懷,大大改善其生活質素。

長長的食道將食物由口腔帶到胃部,一旦有腫瘤增生,首當其衝便會影響進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敏表示,不少病人有吞嚥問題時,都會歸究是年老或腸胃問題所致,寧願改吃流質及軟冧食物也不求醫,以致錯失及早發現病患的機會,確診時甚至已經無法進食或喝水,導致嚴重營養不良及消瘦等情況。

經常進食吃燙熱、醃製及刺激性食物,都會增加食道病變的風險

食道癌是常見致命癌症

在香港,食道癌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除了年紀愈大,男性、吸煙酗酒、肥胖,以至經常進食吃燙熱、醃製及刺激性食物,都會增加食道病變的風險。過去食道癌的治療選擇不多,近年則因為臨床經驗增加及免疫治療面世而出現很大變化。

李醫生以早期食道癌為例,一般都會以化療合併電療作為術前輔助治療,幫助縮小腫瘤,然後再以手術切除。然而,有時癌細胞可能仍匿藏在體內,導致多達一半的早期食道癌會在術後11個月內復發,所以為了對付殘餘的癌細胞,合適的病人可以在術後加入不多於一年的免疫治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

她引述大型臨床研究數據,指曾接受術前化療合併電療,並完成手術切除的早期食道癌病人,術後使用輔助免疫治療能夠減低復發或死亡風險達三份一。

由於「食」對人如此重要,故此腫瘤體積對病人舉足輕重的影響

免疫治療提升控病療效

至於晚期食道癌亦可以加入免疫治療提升療效。李醫生稱,有數據反映晚期食道癌鱗狀細胞癌病人,使用一線免疫治療配合化療,超過八成病人可以達到穩定病情甚至縮小腫瘤的效果,整體死亡風險也可降低逾兩成。

她強調,由於「食」對人如此重要,故此腫瘤體積對病人舉足輕重的影響,若治療能縮小腫瘤,便可以改善病人的進食和營養吸收,從而提升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質素,而她每次看到病人接受適當治療後,由「完全吃不到東西,飲水也會嘔出來」到能夠再次進食,身體狀態亦不斷改善,便由衷感到開心和欣慰。

其實,每名病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適合的治療也可能有分別。李醫生說,一些不適合做手術的病人,可改用同步放化療處理;即使身體狀況較差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進行化療的食道癌病人,亦可以使用雙免疫治療組合,幫助降低死亡風險逾兩成。

治療選項多 按需要訂方案

隨著食道癌的治療不斷發展和進步,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的選擇可用,所以李醫生鼓勵病人不要輕言放棄或灰心,臨床上有很多治療選擇,可以帶來更進取的療效,最重要是病人與醫生坦誠溝通,讓醫生了解自己的想法、意願和需要,然後合力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她也提醒市民要提防食道癌,若持續吞嚥問題,就要盡早求醫,因為愈早發現病患治癒機會也愈高!

 

 

編者的話|它朝再相逢

一位老朋友漫畫
早一步回到天家⋯⋯平靜 安詳中和我們暫別
我們起始的時候
她參與過 《癌症不是盡頭》、《下一個十年》 的分享
記得在製作《下一個十年》的時候,我帶著一班浸會大學傳理系的學生和她做一個專訪,當時她有些不適,但她不想一班同學失望而回,建議我們來到她的家中訪談。
那一天的下午,讓我看到一位教育家的風範,在她一一細說這些年來患病的經歷當中,如何引導同學們去發問和思考、如何在合適的論點中教育、如何跨世代的良好溝通⋯⋯
感謝她參與其中,使我們這兩本結集得以成書;
她是「癌症資訊網」腸癌關顧組 WhatsApp 群的核心
一直無私分享和鼓勵絡繹不絕的後來者,在她精神狀況仍可以付出的時候,她和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網友團契」,
帶領、支援遇上健康挫折的同路人
我十分欣賞她
在過去十數年的治療旅程中
從來不自怨自艾,堅定的信仰帶領她一步一腳印走到這一天,她的歷程與分享,有太多瑰寶讓我們學習
它朝再相逢

【癌症治療】綠葉製藥創新葯在港澳門上市 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迎來新突破

由香港腫瘤治療學會主辦、綠葉製藥集團支持的“小細胞肺癌(SCLC)治療新模式”學術研討會於3月6日在香港圓滿召開。

2024年3月7日,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由香港腫瘤治療學會主辦、綠葉製藥集團支持的“小細胞肺癌(SCLC)治療新模式”學術研討會於3月6日在香港圓滿召開。綠葉製藥在會上宣布:治療小細胞肺癌的創新葯 Lurbinectedin 正式在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上市。

Lurbinectedin是全新作用機制的新化學實體,於2023年11月和2023年12月分別在澳門和香港獲得上市批准,用於治療在含鉑類化療過程中或化療后出現疾病進展的轉移性SCLC成人患者。該藥物亦於202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附條件批准,成為自1997年至今的近27年來、唯一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複發SCLC的新化學實體。

Lurbinectedin打破SCLC二線治療瓶頸

SCLC是最具侵襲性的肺癌之一,五年生存率僅為7% 。大多數患者在初始治療后出現耐葯及複發,在接受進一步的化療后mOS(中位總生存期)僅為4~5個月 。“SCLC是惡性程度最高且極易複發的一類肺癌亞型,其複發后的二線治療方案和生存期提升在過往20多年裡均無實質進展,”此次研討會的大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副教授、香港腫瘤治療學會理事會成員龍浩鋒醫生指出:“有別於傳統化療藥物,lurbinectedin是選擇性的致癌基因轉錄抑製劑,在SCLC中具有顯著活性。我們期待該治療方案能夠成為SCLC二線治療新標準,改善患者的生存獲益。”

臨床研究提示中國人群獲益顯著

Lurbinectedin在包括美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獲批主要基於其單葯治療(3.2mg/m2、1小時靜脈輸注、每3周1次)105例接受鉑類藥物化療后出現疾病進展的SCLC成人患者(包括鉑類敏感和耐葯患者)的開放標籤、多中心、單臂研究(Ⅱ期籃子試驗)。該試驗研究結果亦發表於The Lancet Oncology(《柳葉刀-腫瘤學》)學術期刊,提示:接受lurbinectedin治療的所有患者ORR(總有效率)為35.2%,mDoR(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5.3個月,mOS為9.3個月 。

“在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方面,lurbinectedin的數據優於當前標準治療方案的歷史數據,且對於鉑敏感和鉑耐葯的SCLC患者均顯示出良好療效。”西班牙Gregorio Marañón大學綜合醫院醫學腫瘤科Antonio Calles醫生表示:“除了作為單葯治療,我們也期待該葯在聯合化療、免疫治療等聯用組合方面拓寬應用廣度,發揮更大的治療價值和潛力。”

Lurbinectedin亦針對中國人群開展了一項單臂、包含劑量遞增及擴展的Ⅰ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該葯在包括複發性SCLC在內的晚期實體瘤中國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PK特徵和初步療效。研究結果顯示:接受lurbinectedin二線治療(FDA獲批劑量,即3.2 mg/m2, 1小時靜脈輸注、每3周1次)SCLC的ORR為45.5%、mDoR為4.2個月、mOS為11.0個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葉升教授在會上指出:“該項研究在中國人群中探索了lurbinectedin的初步療效和安全性。我們很高興地看到,FDA獲批劑量的lurbinectedin在一線含鉑化療出現進展的中國複發SCLC人群中的療效與國外Ⅱ期籃子試驗SCLC隊列的療效結果有可比性,並傾向於獲得更好的有效率和生存期,有望為中國SCLC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綠葉製藥助推創新藥物惠及更多患者

截至目前,lurbinectedin共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上市批准。綠葉製藥獲權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地區開發和商業化lurbinectedin,以期將這一臨床急需的創新治療方案惠及中國患者。該葯除已在香港和澳門地區獲批上市外,還在中國內地處於上市審評階段,並被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名單。

“複發SCLC歷經20多年治療瓶頸后迎來重要突破,為患者帶來了久違的希望,改善其臨床獲益。隨著lurbinectedin在香港和澳門的上市,我們也在與多方積極協作,共同提升患者的用藥可及性。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患者及時獲益於這一治療方案,獲得更多生存機會,減輕其治療負擔。”綠葉製藥(國際)亞太區副總裁Andy Siow表示。

關於Lurbinectedin
Lurbinectedin是從海鞘Ecteinascidia turbinata中分離出的海洋化合物ET-736的衍生物,ET-736中的氫原子被甲氧基取代。Lurbinectedin能夠選擇性地抑制多種腫瘤所依賴的致癌基因轉錄。除了其對癌細胞的直接作用,lurbinectedin還可以選擇性抑制某些來源於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細胞因子的轉錄和分泌,從而對腫瘤微環境產生顯著影響。

當前,Lurbinectedin已獲得多項臨床指南的推薦,其中包括:已獲得《NCCN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4.V2)》 推薦,作為無化療間隔(CTFI)≤6個月複發SCLC患者的首選方案;並受到《ESMO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 (2021年發布)、《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3》2推薦用於複發SCLC治療。

參考文獻:

  1. The data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survival rates on the website of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ypes/lung-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urvival-rates.html), accessed in March 2024.
  2.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3.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3
  3. Trigo J, et al. Lancet Oncol. 2020; 21:645-54
  4.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 Small Cell Lung Cancer (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guidelines-detail?category=1&id=1462), accessed in March, 2024.
  5.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guidelines-by-topic/esmo-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lung-and-chest-tumours/small-cell-lung-cancer), accessed in March, 2024.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別諱疾忌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別諱疾忌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增加存活率。
回想當初,如果及早正視問題,
便不會忽視的早期鼻咽癌先兆,以致確診時已屆晚期。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ancer prevention
is not to avoid seeking treatment and miss the golden opportunity of treatment.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Looking back, if I had faced the problem early,
I would not have overlooked the early signs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which led to the advanced stage of the disease when I was diagnosed.

首先找耳鼻喉科醫生作檢查、評估及抽取活組織化驗,
來確定病症。

First of all, seeing an ENT (ear, nose, and throat) specialist for an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biopsy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

鼻咽喉鏡檢查是一項常規診斷檢查,有助於檢查影響鼻腔和喉嚨的症狀。
私家醫生會先噴上局部麻醉藥,減少不適,但公立醫院不會提供麻醉服務。
它過程會導致一種要打噴嚏的感覺。

A nasopharyngoscopy is a routine diagnostic test
to help investigate symptoms that are affecting the nose and throat.
Private doctors will spray anesthetics to reduce discomfort,
but anesthesia is not provided in public hospitals.
It may cause a feeling like I am going to sneeze.

【justwannasay】生命影響生命,燃點自己照亮別人

2022 年尾在我人生中一大挑戰,確診乳癌消息來得很突然,要好短時間決定手術方案及治療方法,同一時間又是我妹將近舉行婚禮,原本好開心好幸福嘅心情突然間跌落谷底。妹妹結婚翌日就做手術,感恩有屋企人嘅支持及鼓勵,亦此同時手術後下一步就要接受化療及鏢靶治療。當時我很徬徨,好多疑問,不斷上網搜索有關乳癌資訊。

(左起)Ericka Lo 及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

我好幸運遇到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透過聊天室認識到一班粉紅天使,亦感恩認識到Mary 主席及潘姑娘,令我在治療路上由徬徨變得積極。一眾粉紅天使好姊妹積極樂觀態度令我很敬佩,生命影響生命,燃點自己照亮別人!

現在我已經完成所有治療,重新出發🌈🌈💪🏽💪🏽

Ericka Lo

【justwannasay】健康是要靠汗水努力一天一天的累積起來

我是鼻咽癌康復者,已康復十年,癌症資訊網是首先啟發我在治療完後有做運動的信念,所以我想分享比其他癌友。

我患病之前從沒有興趣及體能做的運動類型,在我康復後一一實現,我在第三年康復後開始行山,第五年開始騎單車,還在第七年開始挑戰跑步,我相信這些耐力型的運動有助對抗癌症,所以我願意付出時間和體力去行動。

持續跑步,看著自己漸漸進步

癌症病人同康復者做運動可以增強抵抗力,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幫助,不過最重要是對運動的堅持同恆心,才會達到真正的效果,健康是要靠汗水努力一天一天的累積起來,相信加實踐便會看到曙光。

相信每一個同路人都有他或她生存的意義,家庭和兒子是我生存的動力,我想見證兒子成長,看到他建立自己的家庭,所以我更加勤力做運動,令自己可以活到這一天的來臨,如果大家都相信運動,我希望鼓勵大家可以堅持努力,一起為自己的健康奮鬥,有健康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戴歷
鼻咽癌康復者

感謝你默默地守護著我們

大家好嗎

很久沒有來探望各位舊雨新知

祝福各位輕渡難關

在逆境的時候 正是好好檢視生活上的所有 為下一個階段做預備

我是這個群的始創人 是鼻咽癌的過來人
多年來 盡量無為而治
留待更多的空間各人盡舒己見 一個精神上的後花園
也希望常見到大家真誠分享的真知灼見
門打開了 始終要有一位平穩的守護者
維持最基本的社群禮儀——這個人叫Fanny
我一位低調的好朋友
也是一位鼻咽癌康復者
這些年 就是她在這個群組默默的守護著大家
一起同行 互勉
人越大 我們在生活中見識了無常 學習平常
她安靜地離開了我們
對大部份人來說 本來就不知道是誰
對我來說 她是成就了癌症資訊網重要的一員
今天你看得到這篇分享
正是源於她好好的為我們管理好這個群組
安心走吧
我們也會好好的活著

沿著你的方向

繼續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地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