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citabine (吉西他濱)

注意:此藥物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監管;病人須憑醫生處方,到已註冊藥房購買。

 
資料來源 :  香港藥劑師學
 
 
 
學名:          Gemcitabine (吉西他濱)

商品牌子名:  Gemzar (健擇)

藥物製造商:  Eli Lilly Asia, Inc. 美國禮來亞洲公司

劑型: 針劑     

香港註册編號:
HK-41786 (200毫克)
HK-41787 (1克)

孕婦用藥分級: D

藥理:
Gemcitabine 為核苷類似物,干擾DNA合成過程的抗代謝類化療藥。

用途:             
A.  非小細胞肺癌
B.  乳癌
C.  胰臟癌
D.  膀胱癌

劑量:             
A.
–  單一藥物使用: 每個療程為四週:Gemcitabine 1000mg/m2,30分鐘靜脈輸注,持續三週,然後停藥一週。
–  和Cisplatin伴隨使用: 方案1. 每個療程為三週:Gemcitabine 1250mg/m2,30分鐘靜脈輸注,持續兩週,然後停藥一週。
–  和Cisplatin伴隨使用: 方案2. 每個療程為四週:Gemcitabine 1000mg/m2,30分鐘靜脈輸注,持續三週,然後停藥一週。
B.  和Paclitaxel伴隨使用。每個療程為三週:Paclitaxel 175mg/m2 在療程第一天,3小時靜脈輸注。 Gemcitabine 1250mg/m2,30分鐘靜脈輸注。 持續两週,然後停藥一週。
C.  每個療程為八週:1000mg/m2,30分鐘靜脈輸注,持續七週,然後停藥一週。
D.  和Cisplatin伴隨使用。每個療程為四週:Cisplatin 的建議劑量為70mg/m2,在療程第二天使用。Gemcitabine 1000mg/m2,30分鐘靜脈輸注,持續三週,然後停藥一週。

用藥禁忌:      
對Gemcitabine 過敏者; 同時接受放射治療; 和Cisplatin伴隨使用時,有嚴重腎功能不全者; 懷孕、哺乳婦女及小童忌用

用藥注意:      
監察血小板,白血球,及粒性白細胞數量; 骨髓、肝、腎功能受損者

常見副作用:  
疼痛、發燒、渴睡、皮疹、脫髮、噁心和嘔吐、便秘、腹瀉、口瘡、
貧血、白血球減少、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出血、
肝酵素上升 (increased transaminases, alkaline phosphatase)、膽紅素上升、蛋白尿、血尿、非蛋白氮上升 (increased BUN)、氣促、感染

其他副作用:  
手腳麻痺

藥物相互作用:
若Gemcitabine與Warfarin一同使用,可能會增加出血機會。如有需要,可能要減低Warfarin劑量。

病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
1.  在治療期間如出現腹瀉、便秘、呼吸短促及手腳刺痛,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2.  在刷牙時可使用軟毛牙刷以減少對較敏感牙齦造成刺激。
3.  如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可以由每日三大餐改為每日五小餐,少量多餐可以減輕不適感。

醫管局藥物分類: 自費藥物

藥物法例分類: P1S1S3(此藥為醫生處方藥物,須由藥劑師核實處方後配藥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和英國國家卓越臨床研究中心(NICE)建議:
FDA指引:
1. 此藥可與Cisplatin一起使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上。
2. Gemcitabine 對治療膀胱癌的療效與Cisplatin相約,但毒性較少。
3. Gemcitabine對於接受5-FU治療失敗後的人士有療效; 亦可為局部性末期、手術不可切除或擴散性胰臟癌的一線治療。
4. Gemcitabine對於治療鱗狀頭和頸細胞癌療效並不顯著。
 
 
延申閱讀 :
 
 
 
 

【絕症非絕望】沙漠跑250公里 癌末爸跑完最惡頂馬拉松

 

 

「你有兩條命--當你意識到你只有一條命後,你的第二生命就會開始。」英國51歲爸爸韋伯(Kevin Webber)患上絕症後沒有自暴自棄,反而走去冒險,趁自己體力尚可時參加沙漠馬拉松,令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完滿。

 

韋伯2014年10月發現自己患上前列腺癌,醫生告訴他體內癌細胞急速擴散,可能只可多活3至4年,自此他便積極面對人生。他決心參加今年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Marathon Des Sables),在6天之內跑足251公里。

 

「這很困難,有一天我有想過我無法繼續下去了,那裡很熱、我的腳很酸痛、揹背包很辛苦,我疲憊得哭了。但我不想讓任何為我捐錢的人失望,我想到慈善活動以及所有曾捐款的人,這激勵了我。」他最後完成賽事,在近1,200名參賽者中排第568名,更有意挑戰第二次。

 

韋伯憶述自己在得知患病後非常震驚,因為他的爸爸都患有前列腺癌,但僅以有限的治療來控制病情,而他的病情卻比父親嚴重得多,事後最困難的是要向他三位子女解釋。

 

「我的孩子以為我要告訴他們我爸爸要死了,我們全都一起哭。」韋伯稱自己確診患病後,接受了3個月化療及3個月電療,身體變得很虛弱,反而激他對跑步的熱情,「我在第一次化療後像個老人家坐在輪椅中,於是我第二天一早起來跑步,我感到好多了。」於是他接着在兩星期內跑了兩次馬拉松,深信極端運動有助減慢癌細胞增長。

 

他同時相信就算患上絕症都要與家人過正常生活,「我們在一起時要保持樂觀及享受每一個時刻,我現在不會浪費時間了」。

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international/20160619/55247602

 

勇敢抗英國父親完成全球最難馬拉松

on.cc東網 (註冊) – ‎8 小時前‎
韋伯被診斷出前列腺末期,但他沒有放棄,積極面對病魔。(互聯網圖片). 1/2. 勇敢的父親最偉大。被診斷出前列腺末期的51歲英國男子韋伯(Kevin Webber),沒有因罹患癌症放棄生活。他選擇不斷挑戰自己,享受及珍惜每一天,最終跑完跑稱全球最難的馬拉松 …
 
來自Mirror.co.uk有關「Kevin Webber」的新聞圖像

Brave dad battling terminal cancer ran the world's toughest 

Mirror.co.uk2016年6月18日
For a man who is dying, Kevin Webber is the most incredible advert for living life to the full. Coping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have only a …

 

保持良好營養狀態 才能成功抗癌

 「營養師,我最近接受癌症治療後,胃口不好、飯吃不下…,我該怎麼吃?才有體力戰勝癌症!」

  • ▲癌友應注意蛋白質是否足夠;圖為情境照。

    ▲癌友應注意蛋白質是否足夠;圖為情境照。

  • ▲牛肉等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圖為情境照。

    ▲牛肉等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圖為情境照。

癌症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這些治療容易引起噁心、腹瀉等症狀,導致患者營養需求、食慾及消化吸收狀態的改變,因此,適時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調整飲食方式特別重要。

◎攝取足夠熱量,均衡飲食

常聽癌友為使飲食清淡,完全不吃肉類,但過度限制容易導致營養不足、降低自身免疫力。

正確的飲食方式應均衡攝取食物,並注意蛋白質食物是否足夠,因為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能幫助體內合成白血球、免疫球蛋白,增加抵抗力。

優質蛋白質來源:豆腐、雞蛋、雞肉、豬肉、牛肉、魚肉等。

◎監測體重變化,適當補充營養品

癌友應密切監測體重變化,若體重降低幅度大於5%,或食慾不佳伴隨體重降低時,可能存在營養不良的危機,須調整飲食方式。

筆者建議,由原本3大餐改6小餐,餐間選擇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品取代點心,補足一天的熱量,甚至變化入菜。例如:加入果汁或麥片增添口感。

要提醒的是,營養品並非只喝1-2次,就能像仙丹妙藥般立即提升營養,仍需由專業營養師,依個人狀況評估所需的補充量。

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是戰勝癌症的關鍵因素,可讓癌友對治療副作用更具耐受性,並降低感染風險。

要特別提醒癌友的是,飲食首重營養足夠及均衡,且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需食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生魚片等食物。

當營養不佳時,應選擇富含熱量及營養素的營養品作為第一線補充,以防止體重下降。

至於其他保健食品,則需經醫師、營養師評估是否需補充為宜。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02195

【財來有方】防治癌症 保障健康 (方潤華)

 

 

眾所周知癌症是人類健康第一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宣布,預計2007年到2030年期間,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45%,即由790萬人增至 1,150萬人,數字觸目驚心。專家估計,目前「兩岸四地」共有輕重癌症患者1,500多萬人,傳聞死亡率比歐美加等地略高,高發癌症依次為肺癌、肝癌、 腸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醫藥費每人平均3千美元計,共需300億美元以上,成為家庭及國家醫療系統之沉重負擔。

癌症威脅近在人們身邊, 筆者先父因患大腸癌逝世,亦目睹過家人飽受肺癌、肝癌之痛苦折磨,傷心之餘感觸良多,近年將家族慈善捐資重點轉至醫療項目(包括防治癌症),除在貧困地區 捐建48所鄉鎮衛生院,還選擇優質高校資助醫療教研項目,如資助中港高校研究團隊研發抗癌藥物,捐建中山大學「樹華乳腺癌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設立 「樹華胃腸腫瘤研究基金」及復旦大學設立「樹華肝炎肝癌防治專項基金」等。

樂善捐輸 攻克癌症

2010年贊助香港防癌會製作防癌光碟《笑看風雲,防癌治癌新導向》,為防治癌症略盡綿力,惟因基金資源有限,相關善工實屬杯水車薪,需要國家及社會各界共同重視關注。

最 近卅年,耳聞目睹幾十位老朋友也因癌症過世,多重感慨令筆者有了一項夢想:提議中國計生委(原衛生部)、民政部、中國防癌會、香港及澳門防癌會等聯合成立中國防治癌症基金會,籌款10億元,其中5億元由政府撥資。另外5億元分向中港澳之企業、基金及富商籌募捐助,假設有50位響應,各捐1,000萬元,即 可籌得5億元。如該基金正式成立,希望「兩岸四地」善長仁翁積極響應共同捐資,敝基金亦自當參與該項有意義善工,攻克癌症已是刻不容緩,除了科學家夜以繼 日研究對策,其他人亦可通過捐款出一分力,為醫學界征服癌症創造良好條件。

共同研究 尋求良策

如能成立,10億元基金之一半用於收息,以3%年息計每年可收約1,500萬元,用作獎金獎勵有新發明醫術、新藥防治癌症之科學家,另外5億元用作臨床查驗及數據用途,由基金董事會考慮決定。筆者期望有生之年,可看見該基金順利成立,知道癌病逐漸減少,死亡率下降。

筆者從剪存之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獲悉,英國科學家經過研究古埃及和南美的木乃伊後發現古代沒有這個病,癌症純粹是「人造病」,近二百年人口急速膨漲,工業發達雖促進經濟繁榮,但也破壞自然生態,人們居住環境擁擠,空曠地及市肺公園不斷減少,大家工作緊張、壓力倍增,飲食豐富而缺乏運動,再加空氣與食品污染嚴重,令癌 症患者急升,若坐視不理,後果不堪設想。

如何克服癌症已是全球性難題,要解決需時很長,祈望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個國家、城市共同努力研究,找尋良策造福人類。

作者:方潤華博士

香港著名慈善家及商人,亦為協成行集團及錦華置業有限公司主席;分別擔任方樹福堂基金主席、方潤華基金主席、香港培華教育基金委員等。

 

hk.finance.yahoo.com/news/%E3%80%90%E8%B2%A1%E4%BE%86%E6%9C%89%E6%96%B9%E3%80%91%E9%98%B2%E6%B2%BB%E7%99%8C%E7%97%87-%E4%BF%9D%E9%9A%9C%E5%81%A5%E5%BA%B7-%EF%BC%88%E6%96%B9%E6%BD%A4%E8%8F%AF%EF%BC%89-041014706.html

介紹下我的主診醫生¬¬

 

 

等唔切呀!!我實在要冒下次覆診會被滅口嘅危險,介紹下我主診醫生。

"彤姐"呢個名就係佢叫到街知行聞!
次次覆診,第一句實係:「彤姐,點呀?」嘩…點受得起呀大佬!下次叫聲"靚女"算啦,唔好咁客氣!
醫生嘛!就係嚴肅囉:望你兩眼,聽你講兩句就密密寫,然後「出去等攞藥啦」。依家諗番,我真係太太太天真!
我諗呀主診醫生主動同我傾討病情嘅次數,五隻手指應該數得曬!拿…正正因為咁,陪親我覆診嘅人就會俾蟻咬,每次都忍唔住衝口而出問:「張x-ray照倒啲咩呀?驗血報告點呀?下次幾時打針呀?」但醫生大佬唔係下下都答你嫁咼或者佢會話「咪又係咁!」幾有性格!所以我每次忍笑都忍得好辛苦。(好彩我長期戴口罩)
雖然佢叫我彤姐,但從來都唔會俾面我呢個呀姐!總係要串咀、嘲笑下人先安樂,就例如成日話我虧!又例如喺我肺炎病到死死下,喺病床訓咗個幾星期嘅時候叫我病鬼,又要人打反斗俾佢睇…

不過,我實在好感謝神俾我遇到呢位醫生!因為佢成日同我吹水多過睇病,令我完全唔覺自己係一個病人!(仲要每次覆診,留意係每次,我喺佢間房都笑到勁大聲!隔離房啲醫生、病人、護士應該以為我有精神病)
其實好奇怪!我相信你完全唔能夠理解,點解一個病人可以好似我咁理直氣壯地咩都唔理。但我可以話你知我內心一直都好平安!或者係因為我清楚知道天父係望到實嫁!所有事都並唔係偶然或唔好彩,反而係有無限嘅美意喺當中…

hi!醫生,唔好嬲住先!因為我聽日會為你平反既,你咁好…哈哈哈
大家就繼續追post啦,乖!

彤姐話你知 : Cancer 咋嘛駛乜驚呀!

「不倒勇士」 癌友楸團攻玉山

 

24癌友揪團登玉山,20日將攻頂。(記者顏宏駿攝)

2016-06-16  23:03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來自全台24位癌友,將以3天2夜的時間爬上玉山,他們將以這項行動證明自己是「不倒勇士」。

今天隊員在員林榮民醫院舉辦行前說明會,員林榮民醫院受其精神鼓舞,將贊助全程經費,並派出隨隊醫生,院長張克士說,因為醫學科技的進步,癌症已非「不治之症」,國人應將其視為「慢性病」,只要透過藥物和醫治就可以控制病情,對於病人來說,較困難的是克服癌症帶來的恐懼,癌友登玉山可以激勵癌友們一起走出來,對抗病魔。

發起這項行動的是「台灣抗癌協會」,該會理事長吳興傳說,他是大腸癌第3期,去年已經自己爬過一次玉山,這次帶著更多癌友攻頂,別具意義,他說,「我們都能爬上玉山了,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罹癌不恐佈,恐佈的是被癌症打敗」。

台灣抗癌協會每年都會舉辦自行車環島,藉由計畫性的訓練,大家彼此打氣加油,這次是協會第一次登玉山,參加的癌友做好行前訓練,準備19日出發,20日攻頂登上玉山。

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32260

完整報導

鼓勵友登玉山員榮醫院三醫護隨行

中時電子報 – ‎2 小時前‎
台灣抗協會理事長吳興傳,預計19日從台北車站帶領24名癌症病友及其家人出發前往攀登玉山,員榮醫院全額贊助旅費並加碼派出骨外科主任醫師林維群、心臟內科主任陳裕峰及護理師林雅茹三人隨隊,全程照護友身心狀況;家樂福彰化店也贊助此行所有物資。
 

死過一次無所懼24友將攻玉山| 聯合影音

聯合新聞網 – ‎1 小時前‎
台灣抗協會理事長吳興傳將率24名友登玉山,彰化縣員榮醫院也將出動醫護人員隨行,吳興傳說癌症曾讓他深受打擊,但轉念後認為應該站出來幫助更多友,藉由登山運動,再走出健康人生。 吳興傳今天說,他的人生歷經很多麼磨難,妻子罹往生,讓他成為 …

 

 

 

Karen LeungFoundation (梁愷昍基金會)

 

 

Karen’s Story

Karen Leung was just 34 years old, newly engaged to be married, with a promising career as a trader, when she was diagnosed with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in November 2011. After experiencing months of vague symptoms like back pain and fatigue, the diagnosis was shocking. She sought treatment in Hong Kong and the US. After fighting courageously for nearly a year, she passed away in October 2012, at 35 years old.

Before she died, Karen expressed her wish to raise awareness among Hong Kong women and girls about gynecological cancers, so that others have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prevent cancer, detect it earlier and gain access to the best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The Karen Leung Foundation (梁愷昍基金會) was created to honor Karen’s memory and her wish to save lives by reducing the impact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in Hong Kong.

karenleungfoundation.org/

 

——————————————————————————————

延申閱讀 : 

交易員基金遺愛 助基層女生防癌

 
 

今月初一個基金論壇大牌雲集,證監會CEO歐達禮(Ashley Alder)、KKR、Fir Tree Partners等著名對沖基金,都派「Fund佬」出席談論市場前景。如果男主角Waqas Khatri沒上台致辭,部分觀眾也未必知道,論壇背後另一意義,是籌款支持一位基金界故人的善舉。

Waqas和已離世的太太梁愷昍(Karen),均在基金公司工作,兩人相識後很快就戀愛結婚。婚禮前新娘子卻發現患上子宮頸癌,確診不到一年僅35歲就離開人世,她最後留給丈夫Waqas的除了一片思念,還有一個幫助年輕女孩預防絕症的願望。

3年前Waqas為完成愛人遺願,和前上司Seth Fischer,成立以太太命名的基金會Karen LeungFoundation。基金會籌得逾800萬元,去年開始進入基層學校,為逾1,200個女生免費接種疫苗,也資助婦女做抹片檢查防癌,將Karen助人精神遺愛人間。

上周Waqas特意從紐約回港,參加為基金會籌款的投資論壇。Karen的朋友在小休時段,即捕獲難得回港的Waqas聚舊,在一片寒喧和笑聲中一邊懷緬故人。Waqas望着太太朋友的眼神,總是帶着真誠致謝,一切似是盡在不言中。

幾年前Waqas從美國來港,認識了同在基金公司工作的Karen。在他眼中,太太是個完美女神:「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優雅,後來我發現她對待朋友和家人,都是百分百的好,很自然就被她吸引。即使怕她會拒絕,我都要追求她示愛。」他微微一笑說:「如果Karen仍在世,她會是個很了不起的好太太、好媽媽。」

醫療投資專家感同身受

從拍拖到結婚,人人視Waqas和Karen為金童玉女,偏偏婚禮前兩個月,Karen卻發現患上子宮頸癌。Waqas得知噩耗後,仍決定如期舉行婚禮:「這是她的心願,我一定要幫她達成。」婚後Waqas向公司請了長假,陪Karen到紐約頂尖療養中心治病。守護在太太身旁的Waqas,慨歎生命跟他開了個玩笑:「我的工作就是投資醫療公司,常聽客人討論治療癌症的藥物,癌症病人有多痛苦,但你有身邊人親身經歷患病,你才會感同身受。」

Karen生前在對沖基金做交易員,平日工作忙碌,但仍很着重家庭生活。Waqas看着太太每日承受癌病痛楚,身體一天一天變得虛弱,他才領悟到「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等簡單道理:「她原本想去很多地方旅行,但患病後身體已不容許她這樣做,那時她只是34歲。平日我們總是用工作、忙碌為理由,都沒時間陪最愛的人,做她想做的事。」

Karen離世前一個多月,Waqas日夜都在醫院陪伴太太,幾乎寸步不離。他眼中的Karen,即使受再多的苦,對生命依然樂觀熱情:「我真的沒有見過她有軟弱的時刻,當她的生命快到盡頭,她仍很正面去面對,還想幫更多的人。」一晚Waqas如常在醫院照顧太太,剛熄燈準備睡覺時,病床上的Karen,緩緩向丈夫交代成立基金會遺願:「她說想回去香港, 幫助女孩預防這個(子宮頸)癌症,不用經歷同樣痛苦,但她的時間已剩下不多了。」漆黑中Waqas在最愛的人身邊,強忍快要流下的淚水:「她最後在我身邊講的一句話,是虛弱地說我愛你。」

冀社會多認識子宮頸癌

Karen的舊上司Seth Fischer,和她一起工作8年,看着初出茅廬的她變成獨當一面的女強人,和Karen夫婦更結成好友。Seth在Karen離世前,特意和同事飛往紐約探望,得知好友心願後。他和Waqas開始落實計劃,3年前成立以Karen命名的基金會Karen Leung Foundation。

Seth說近年雖然不乏明星拍攝廣告宣傳,但可預防子宮頸癌的HPV疫苗,在香港接種率仍只得約10%。基金會職員到社區辦講座做教育工作,仍覺得社會缺乏對這癌 症的認識:「香港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預防這個疾病,仍未形成注射疫苗和做抹片檢查意識。我們的疫苗接種率是低得難以置信,比外國低很多。很多西方國 家都已經透過學校,讓小孩接種疫苗,香港似乎仍很落後。」

基金會重要工作之一,是資助年輕基層女孩及早接種預防疫苗。現時市面接種疫苗費用 約2,500元至3,800元,基金會過去4年籌款逾800萬元,去年起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已走進12間基層小學,為逾1,200名高小學生接種疫苗。 基金會也在將軍澳靈實醫院,資助病床,為婦科癌症患者,提供較佳的護理服務。Waqas說:「太太在紐約時有很好的療養安排,她也希望香港的子宮頸癌患 者,在生命最後一段路都走得舒服一點。」

疫苗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iM:記者 陳: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陳基湘教授

iM:甚麼是HPV病毒?有甚麼途徑會感染?

陳:HPV全稱「人類乳頭瘤狀病毒」,可經「直接接觸」如性接觸傳播,經由一些微小創口感染人體。HPV可在體外存活長達數天,如果物件受病毒污染後沒妥善消毒,也有機會成為傳播媒介。

iM:哪類HPV病毒會引發疾病或癌症?

陳:HPV 感染其實非常普遍,大部分不會造成健康問題。引發癌症的高危型HPV,包括「HPV16型」和「HPV18型」,但大部分人感染後,也未必會演變成癌症。現時已知與HPV有關的癌症包括子宮頸癌、肛門癌和口咽癌。

沒明顯病徵 成形才不適

iM:子宮頸癌有甚麼病徵?甚麼原因引起﹖

陳: 很多病人只會在癌症完全形成後才感到不適。癌症前期只能通過醫療檢查,才可檢測出病變。子宮頸癌主因是感染HPV,直接或間接原因包括擁有多個性伴侶,過 早發生性行為、有吸煙習慣和免疫能力減弱等。一些女性帶有病毒時間較長或持續感染,就有形成病變風險,不及早診治或發展成子宮頸癌。

iM:應否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甚麼人較適合?

陳: 子宮頸癌是最能預防的癌症。現時供應的HPV疫苗,已通過大規模臨床研究測試,對預防子宮頸癌非常有效。接種疫苗後最常見問題,是注射位置產生痛楚、發紅 及疼痛。由於HPV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因此理想注射時間,是在進行首次性行為前,但已有性生活的女士,仍可注射疫苗,預防日後生活再次感染。

iM:除了注射疫苗,有甚麼方法可預防子宮頸癌?

陳:使用安全套,避免過早或與非固定伴侶開始性行為,限制性伴侶人數,諮詢醫生意見,和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柏氏)抹片檢查。

撰文:梁子康

 

Grail 科技公司 用大數據的方法來研究生命科學

 雷鋒網 配圖

2015 年秋天,Jeff Huber 的妻子因癌症去世。對任何一個丈夫來說,妻子的離開都難以接受。但對 Jeff 來說,更難接受的是,妻子被檢查出已在癌症晚期的時候,他正在成立一家幫助盡早發現癌症的公司 Grail

 

Grail 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醫療公司。它使用最新的基因測序工具來繪製人的身體地圖,要做到這一點的話,測序機器每秒鐘就將發送超過 1GB 的數據。透過創造一份人體動態圖,那就能做到完全個性化的治療——不僅針對癌症,可能很多現在棘手的病症都能被治癒。

「如果 Grail 這家公司 5 年前就存在的話,故事的結局一定會非常不一樣。當她檢查出罹癌後,我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她可能是有史以來被研究的最多的癌症患者之一。」  Jeff 說。

 

Grail Day

▲ Grail 團隊合影(Source:NewCo

具體來說,Grail 希望做到的是盡可能早點幫助醫生和病人發現癌症。在癌症早期,治癒率可以高達 90%,但在晚期的話,大多數時候人們已經無能為力。

在診斷癌症上,Grail 依賴的是驗血。因為血液和每個器官都會發生緊密的關係,最容易透過血液來判斷癌症。目前 Grail 正在建立一個基因組的資料庫,來反應血液跟癌症的關係。「我希望未來檢測癌症就像現在打流感疫苗一樣簡單。」Jeff 說。

在治療癌症上,Grail 提出了不同於現在化療的方法。化療本質上是一種自殺式的治療,透過殺死生長過快的細胞來殺滅癌細胞,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化療都伴隨脫髮。但是化療缺乏針對性。現在已經有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症,這種療法讓人自己的免疫系統來殺滅癌細胞。人身體裡有 3.7 兆個細胞,免疫系統能發現細胞分裂的問題並消滅特定的細胞——癌細胞最開始是一個細胞出了問題,它侵入了免疫系統或者,免疫療法就是賦予人體免疫系統發現癌細胞並消滅這些細胞的能力。只要 Grail 能提供更好的數據,免疫療法就能做到更有針對性也更有效。

目前 Grail 已經獲得了來自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和 Google Ventures 的投資。其最大投資人是基因測序公司 Illumina ——Grail 其實是 Jeff 在 Illumina 的內部創業項目。

Jeff 之前在 Google 工作了 12 年,負責過廣告、企業應用和地圖等項目。在 Google 的後期,他加入了 Google X,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在 Google X 的時候,Jeff 就開始嘗試用大數據的方法來研究生命科學。

大數據和生命科學結合聽起來很簡單,但有一個時機的問題。Jeff 認為現在是對的時間點:生命科學的發展到了可以用數據去計算的時候,而且隨著機器學習等計算方面的突破,用數據來探尋生命科學的難題也成為了可能。「現在要完全了解生物學還很難,但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可能性。」他說。

延申閱讀 :
 

來自科技新報 TechNews有關「Grail Jeff Huber」的新聞圖像

為了提高癌症治癒率,蓋茲、貝佐斯、Google 創投因為這個人而有共同 

科技新報 TechNews2016年6月13日
2015 年秋天,Jeff Huber 的妻子因癌症去世。對任何一個丈夫來說, … Jeff 說。 在治療癌症上,Grail 提出了不同於現在化療的方法。化療本質上是 …

來自Chicago Inno有關「Grail Jeff Huber」的新聞圖像

Watch Ex-Google Exec Jeff Huber Tell UIUC Grads: 'Find a Better Way'

Chicago Inno2016年5月17日
Jeff Huber is 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alum, former Google executive, and current CEO of Grail. Though his resume seems to …

來自Curetoday.com有關「Grail Jeff Huber」的新聞圖像

Former Google Executive Jeff Huber Wants to Detect Cancer Earlier

Curetoday.com2016年5月26日
As CEO of GrailHuber's mission — and the mission of the company — is … Bezos Expeditions, which is owned by Amazon founder JeffBezos

肺癌常用標靶藥物 – Gefitinib ( 吉非替尼 )

注意:此藥物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監管;病人須憑醫生處方,到已註冊藥房購買。

 

資料來源 :  香港藥劑師學會

 

學名:      Gefitinib

商品牌子名:Iressa (益患適)

劑型:丸劑:250mg

孕婦用藥分級:   D

藥理:Gefitinib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激的抑制劑(EGFR-TK inhibitor)。當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附在受體上,就會刺激酪胺酸激(Tyrosine kinase, TK),指示細胞分裂生長。Genfitinib 可以抑制酪胺酸激(TK)的活動,從而阻礙促進癌細胞分裂生長的訊息傳遞。

用途:非小細胞肺癌*。

劑量:成人每日的劑量為250mg;每天口服一次。

用藥禁忌:對Gefitinib過敏者;懷孕及哺乳婦女忌用。

用藥注意: 肝功能不全人士要小心使用。

副作用:
1.   常見副作用:噁心、腹瀉、皮膚過敏反應如紅疹、痕癢。
2.   其他副作用:  肝功能不正常、脫水、嘔吐、脫髮、結膜炎、眼瞼炎、胰臟炎。

藥物相互作用:  
若Gefitinib與Warfarin一起使用,可能會增加出血危險。如有需要,可能要改變Warfarin的劑量。若Gefitinib與會令肝酵素CYP 3A4合成率增加的藥物(如Rifampin)一起使用,會減低Gefitinib的血液濃度,可能有需要增加Gefitinib的劑量。

病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
1.   可以空肚或用餐前服用。
2.   如果忘記服用藥物,應盡快補服所忘記的劑量。但若記起時距離下一次服藥時間少於12小時,便不要補服。
3.   切勿一次服用兩粒或一天內服用兩次,否則副作用可能會增加。
4.   如發現以下情況:如嚴重呼吸困難、持續或嚴重腹瀉和嘔吐、視力改變和皮膚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醫管局藥物分類:   自費藥物  

藥物分類:P1S1S3(此藥為醫生處方藥物,須由藥劑師核實處方後配藥)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和英國國家卓越臨床研究中心(NICE)建議:
FDA指引:此藥只用於當Platinum-based和Docetaxel 無法控制的非小細胞肺癌上。


(1) * 為FDA和HA的認可適應症
(2) # 為FDA的認可適應症
(3) 沒有標記的為HA的認可適應症

 
 

延申閱讀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fitinib

傳統療法無助病情 兩新藥治骨髓增生

 血癌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骨髓增生症,即骨髓增生性腫瘤,病人需長期服食抗癌藥,但有一定副作用,而且對病情幫助不大。有醫生指出,其實現已有兩種新藥,可惜暫時需病人自費,期望將來有需要的病人可獲得更多資助。

 


個案一:公務員獲政府資助
陳先生1998年發現血小板過多,轉介到瑪麗醫院血液科,開始服化療藥控制血小板,但副作用是白血球下降,即令抵抗力下降,及容易疲倦。2005年起需加服另一種化療藥。

到2012年,醫生說美國有一種新的標靶藥,適合他的情況,於是開始服食,並由藥廠免費提供一年藥量。一年後本應開始要自費,幸好他是公務員,由政府支付藥費,約4萬元一個月。至今服這標靶藥4年,好處是副作用(例如抵抗力低、肝脾脹大等)少,而對血小板的控制也很好。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喬夏利醫生指出:「『骨髓增生症』的影響包括紅血球增生、血小板增生、骨髓纖維化,以骨髓纖維化最嚴重。血小板增生到了後期,肝臟和脾臟會明顯脹大,陳先生正是這情況。他在2005年控制血小板的效果轉差,可能是因為已開始骨髓纖維化。而該種標靶藥特別在控制骨髓纖維化的病徵方面,效果顯著。」

個案二:新配方少副作用
林先生患了「骨髓增生症」約20年,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均高,因此有時需放血來降低血球水平,並長期服化療藥,藥物副作用包括尿酸高、容易疲倦等。2008年,他的白血球再飆升,醫生懷疑他的骨髓開始纖維化。約兩年前,醫生告知可試用新的「甲型干擾素」,注射後白血球下降,肝臟縮小至較接近正常,他感覺輕鬆多了。現在每星期注射一次,可在家自行注射,十分方便。

 

喬醫生解釋當時建議林先生試用干擾素的原因:「因為他當時服化療藥的劑量已相當大,放血亦很頻密,但紅血球和白血球水平仍控制得不好,骨髓檢查也發現他已有骨髓纖維化迹象,所以必須採用更好的辦法,而不是再加大劑量。他改服干擾素後,最明顯的變化是控制白血球變得較容易,放血次數減少,肝、脾縮小。現在用的是新配方甲型干擾素,副作用不多,大部分病人均能適應,但政府暫時對於骨髓增生症患者用這藥並沒有藥費資助。」

早期症狀不明顯

喬醫生表示,「骨髓增生症」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另一方面,骨髓增生症會增加中風、心肌栓塞和全身靜脈血栓的風險。現時一般患者都接受一線治療,包括服阿士匹靈、傳統化療藥,或定期放血等。但口服化療藥和放血治療,目的都是防止嚴重病變,不會改善病情。而且即使接受一線治療,有部分患者仍會隨時間演變成急性白血病。」

而近年獲確認療效的標靶藥,可以改善骨髓纖維化病人的病徵及增加存活率,副作用比傳統化療藥少。另外,新配方的甲型干擾素較為長效,每星期皮下注射一次,九成病人接受這療法後血球水平回復正常。

部分病人獲資助

現時約有500名「骨髓增生症」病人定期到瑪麗醫院覆診,大部分接受一線治療,用標靶藥或甲型干擾素的只有約三四十人。前者約需4萬元一個月,後者約三四千元一個月,均需自費,有部分獲志願機構如聖雅各福群會等資助。

「始終『骨髓增生症』不是常見病,所以未獲政府資助,但也應該讓病人知道有新藥可選擇。」喬醫生說。

香港骨髓增生性腫瘤公開講座

主題:骨髓增生性腫瘤之治療與管理
日期:2016年6月26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
地點: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五號香港大會堂演奏廳
講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喬夏利醫生
報名:2255 3245

www.metrohk.com.hk/

 

喬夏利醫生
利用顯微鏡分析病人的血液和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