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瑣碎事 (28):哪種菇菌芝類最適合乳癌病人?(靈芝/雲芝/香菇/舞菇/白蘑菇)

乳癌瑣碎事 (28):哪種菇菌芝類最適合乳癌病人?(靈芝/雲芝/香菇/舞菇/白蘑菇)

作為腫瘤科醫生,經常有病人及其家人問我患癌能否服用靈芝或雲芝?一旦出現腫瘤,親朋戚友都關懷備至,送上不同保健產品,靈芝及雲芝更被視為癌症病人的送禮佳品。不過,靈芝和雲芝會否真是癌症病人的靈丹妙藥?

蘑菇的藥用價值:

蘑菇種類多達超過100種,中國人及日本人相信蘑菇具藥用價值,常用於食材及入藥。當中,最常被入藥和食用的菇菌類有靈芝(Ganoderma lucidum (reishi)),雲芝(Trametes versicolor/Coriolus versicolor (turkey tail)),冬菇(Lentinus edodes (shiitake))和舞菇(Grifola frondosa (maitake))。

在實驗室細胞學以及動物實驗中,發現雲芝當中的多醣體(Polysaccharide-K (PSK))及多醣肽(Polysaccharide Peptide (PSP) )能激活負責抗癌的白血球細胞,從而被推斷可能有助抗癌。至於涉及參與臨床研究的病人亦不少,有胃癌、腸癌、乳癌及肺癌病人在化療期間或電療及化療期間服具這些成分的保健產品,所以市場上相關的保健產品都會標榜PSK以及PSP 能改善免疫系統,增加體重,提升生活質素,紓緩癌症引起的不適,有機會延長壽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臨床研究涉及的病人數量並不多,而且大部分臨床研究規模相對其他正規抗癌治療的臨床研究距甚大,所以並不能視為抗癌治療的主流。

在美國,由於這些產品屬於保健品,所以不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定期檢視產品成分以及功效。直至現時為止,PSK以及PSP都並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準作抗癌治療藥物使用。

在不同類型的研究中,發現蘑菇可增強抵抗力及有機會具抗癌功效。蘑菇的不同營養成分中,香菇多糖 (Lentinan)的主要成分高分子多醣體類營養素(High-molecular-weight polysaccharides)「β-葡聚醣」 (Beta-glucans) 能夠刺激不同類型的白血球細胞,從而提升抵抗力。實驗室細胞學以及動物測試中初步顯示有抗癌功效,但記緊實驗室的研究成效絕不能用作推斷對人體一定有效。

早前有研究數據顯示,每日進食18克蘑菇 (大約兩粒中型大小的蘑菇),有助減少患癌風險約45%,當中減少患上乳癌的風險最為明顯。研究發現,蘑菇含有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是一種人類無法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和抗消炎劑。雖然這個研究是觀察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共涉及19,500名癌症病人,但在流行學的角度來說,觀察研究得出來的結論其實能有很大的變數。因為這些研究未能非常有系統地分析眾多病人繁複的日常生活飲食,當中如何單純斷定蘑菇可引起的抗癌功效。服食蘑菇比較多的人一般都是素食主義者,而在素食的食材中亦含有大量抗氧化物,如何抽離只是食用蘑菇才能有這個效果?所以現行的癌症病人飲食建議當中,暫時未有特別建議病人要每天進食蘑菇。

抗癌治療期間,是否適合服用靈芝雲芝保健產品?

由於抗癌治療是非常複雜,除了化療,電療,亦可以同時進行標靶免疫療法,而且西方醫學的治療液具有毒性,尤其現行的抗癌治療中,有些病人需要同時使用化療標靶以及免疫療法。對於保健產品含有濃縮成分,在未有充分醫學理據沒有抵觸複雜的抗癌治療大前提一律是不建議服用。

根據醫標準,一般都未能安心地排除高濃度的保健產品會否具毒性的抗癌治療有衝突。如果出現問題,醫生亦很難推斷究竟是西醫的治療過程出現副作用,還是同時使用西醫抗癌治療及保健食品所引起的額外副作用。

病人及其家人希望服食保健產品,以紓緩抗癌治療的副作用以及增加治療成效。作為醫者,大家的擁有共同一致的出發點,只是我們希望確保治療順利。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抗癌治療,而且治療過程相對順利,如果病人及家人明白服食保健產品對抗癌治療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在大家可以承受的風險前提下,透過持續監測病人身體及血液狀況,相信部分病人是可以安心服用這些保健產品。不過,需要就着每位病人的狀況而決定,所以這個答案並不是單純的Yes或 No,建議大家跟自己的主診醫生就自己的情況討論,是否適合服用這些類型的保健產品。

其實,除了保健產品,病人是有很多其他理想的選擇,雖然並未能完全確定蘑菇能夠減少患乳癌的風險。不過,從日常生活中攝取菇類食物,不但美味有益,而且經濟實惠,亦不會擔心進食過量而影響抗癌治療進度。所以我一般都會建議病人可以進食多些菇類的食品,從而增加抵抗力,要緊記並不只有保健產品才能保健,健康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同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參考資料:

https://www.scmp.com /lifestyle/health-wellness/ar ticle/3135636/eating-two-mu shrooms-day-could-lower-c ancer-risk-45-cent

https://academic.oup.com/a dvances/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 .1093/advances/nmab015/6174025?r edirectedFrom=fulltext

https://www.cancer.gov/a bout-cancer/treatment/cam /hp/mushrooms-pdq#_128

【癌症飲食】究竟牛肉係咪真係毒? 牛肉有冇藥用功效?

究竟牛肉係咪真係毒? 牛肉有冇藥用功效?

癌症可否食牛肉?

紅肉引致大腸癌症?

今日天寒地凍,講呢個題目就真係特別合適。 不少病人特別係皮膚病患者又或者是癌症病人, 成日都問我究竟應唔應該食牛肉,同埋牛肉究竟係咪真係毒呢? 再加上而家好多人都聽過牛肉等嘅紅肉係會引致大腸癌症,就更聞肉色變。咁究竟咩人啱食牛肉,咩人唔啱食呢?

其實牛肉喺中醫嚟講屬於甘溫之物。 亦即係話帶少少熱性。 其實本身係氣血虛弱成日怕凍嘅人, 進食牛肉是合適的。 對於一些久病身體虛弱肌肉萎縮的人,進食牛肉確實是幫助身體回復。 可以令到肌肉重新有力,中醫嚟講屬於有點益氣嘅食物。現代營養學就知道牛肉確實要有豐富嘅蛋白質,同埋各種維生素同礦物質。 若然要搵同等嘅營養, 需要大量嘅食物先可以取代一份牛肉的營養。至於而家成日講紅肉致大腸癌 , 其實同煎煮嘅方法有好大嘅關係,主要是因為在高熱例如是bbq的煎煮方法之下才會產生致癌物,一般用 水煮的方法其實風險很低。

濕疹可否食牛肉?

咁究竟咩人又唔啱食牛肉呢?因為牛肉是帶有熱性的,所以本身有好多暗瘡又或者濕疹急性期,又或者是其他皮膚病的急性發作,因為帶有熱在皮膚哪裏,所以暫時牛肉要避忌一下。其實其他熱性食物也一樣要避忌. 另外癌症病人很多時要避免進食大量牛肉. 留意我所講的是大量這兩個字,意思就係假如你天天都要鋸扒,又或者食好大量嘅牛仔骨咁樣就係唔好。但若然只係小小食牛肉片, 亦即係一般中國人食牛嘅方法一般問題唔大。因為癌症係中醫嚟講屬於瘡癢的一種,亦即係話屬於生瘡,不過呢一種瘡係一種毒瘡。中醫這個形式其實是很貼切的,例如嚴重的乳癌如果沒有得到合時的治療,乳癌潰瘍流血流水,就係一種瘡瘍。其他在內在的癌症其實癌症本身也有一定的壞死,喺中醫嚟講亦係屬於瘡癢。凡瘡癢總有一些熱,所以唔少抗癌嘅中藥都係有清熱解毒嘅功效,所以如果癌症熱性非常強烈的時候,牛肉要少食一點,但並不是說完全唔食。

反而其實我一般叫病人,其實適當善用牛肉可以幫助病情,過量服用就會對病情有影響。

化療白血球低,紅菜頭牛肉幫到手?

例如近來有一個胰腺癌病人來求診,起初打化療的時候,白血球很低, 需要打白血球針。後來我教他要多食牛肉再加上紅菜頭,即使化療份量加大了,白血球血小板仍然非常穩健,甚至不再需要打白血球針,所以牛肉是有食療功效的!( 每位病人情況不同請先請教自己的醫生)

其實牛肉的煮法和份量才是最大的關鍵,例如你是煮一般廣東香港的煮法,例如時蕃茄牛肉炒蛋,又或者蒸牛肉片等等⋯⋯其實完全沒有問題,但假如是辛辣的牛肉,又或者時打邊爐湯底味精牛肉,又或者街上的沙爹牛肉麵,又或者是落了黑椒又或者蒜蓉很重的牛扒,那些就真的要避忌。所以並不是牛的問題,是調味料的問題。另一方面打邊爐的肥牛油或者是牛扒,因為好多時都不是全熟,所以癌症病人要避免進食!

咁話分兩頭,咁點解 健康人士食得多牛會覺得熱氣呢?又係因為我哋香港人屬於中國南方人,我哋香港一大同嶺南地區一樣屬於多熱多濕嘅地方。一般香港人嘅體質都係濕熱比較重,唔同一些中國北方地方,又或者是歐美等地,冬天的時候確實凍得非常緊要!所以我哋其實比起一些不方地方唔需要進食同一份量的牛肉,所以香港人嘅養生方法和其他地方不能對比,呢個就係中醫所講要因地制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另一方面我哋香港人成日街外進食多,很多時街外的食物有很多調味料味精,吃零食有多,再加上經常夜瞓,很多人本身都係屬於偏熱的體質,所以再加上 大量的牛肉麵會覺得非常熱氣。

另一方面也要因時制宜,例如呢幾天天氣比較冷,不妨進食牛多一點可以增加氣血陽氣。甚至這幾天可以食羊肉。羊肉嘅溫程度,比牛肉更加厲害。按照中醫嚟講,其實喺香港啱食羊肉嘅時候一年都只係很少,一般只會啱食完冬天畀個星期最凍嘅時候,假如夏天多吃羊肉就反過來過咗火位。

簡單食療補益氣血

最後成日好多人問我如何用食療保健身體,其實如果唔想長期服用中藥去調補氣血。用一簡單食療方法只要堅持下去,一個到兩個月左右一般都可以改善手腳冰冷和經常頭暈嘅問題。方法很簡單,就係整一個羅宋湯( 雜菜湯),利用新鮮的蕃茄、紅蘿蔔、薯仔、在加入椰菜,紅菜頭等等⋯⋯最後加上一些牛肉片,調味料只用鹽,煎煮後成湯。 每天空腹服用,不單味道非常好,仲可以補益氣血,經常手腳冰冷的人士可以一試。

所以牛肉這樣食物,識用嘅都可以成為補品,唔識用嘅就真係可能會上火病情加重!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通過CRISPR-Cas9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 成功篩選出治療肝癌的新藥物組合療法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通過CRISPR-Cas9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
成功篩選出治療肝癌的新藥物組合療法

2021年12月20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研究團隊提出一項新的肝癌組合治療方法,將現有一種用於血管擴張的藥物艾芬地爾(ifenprodil)轉化為新的肝癌治療藥物,與治療肝癌的一線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聯合使用,為肝癌患者帶來新曙光。研究團隊運用其開發的CombiGEM-CRISPR v2.0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1將多個潛在的藥物標靶基因大量組裝,有系統地進行組合剔除,加快從中篩選出有效肝癌治療的新藥物組合。相關研究成果現已於國際科學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的癌症,死亡率更是癌症中的第三高。現時治療肝癌的選擇非常有限,大部分患者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治療成效不高。用於治療晚期肝癌的一線標靶藥物索拉非尼的治療效果雖比傳統化療佳,但主要用作暫時舒緩病情,部分患者隨後更會出現抗藥性。藥物組合療法旨在以多管齊下的策略追擊癌症,能增加不同藥物組合的選擇,同時減少發生單一用藥,導致抗藥性甚至復發的機會。通過精準的CRISPR-Cas9基因剔除技術針對核糖核酸(RNAs)進行基因靶向定位,可以有效和準確地剔除任何潛在的基因靶點,對鑑定癌症藥物靶點和開發新的聯合療法尤為重要。

研究團隊運用其開發的CombiGEM-CRISPR v2.0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把多個潛在的肝癌藥物標靶基因大量組裝並進行雙基因組合剔除,同時利用基因編輯對應脫氧核糖核酸(DNA)特定的條碼序列(barcode DNA sequence)進行標記。透過高通量測序技術來測量DNA條碼序列的頻率變化,於眾多組合中快速地找出能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生長及生存的雙基因剔除組合。隨後配合現有藥物聯合抑制該基因組合,以測試其抗癌效果。與傳統的藥物組合配對篩選方法相比,這基因組合篩選方法大大提高了測試藥物配對的效率和避免繁複的細胞實驗操作,更可以將現有的抗癌藥物和一些非用於治療癌症藥物轉化並組合為新的癌症治療方案。

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針對肝癌幹細胞的基因靶點,通過CombiGEM-CRISPR v2.0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成功地篩選出兩組能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生長和更新的雙基因剔除組合。這兩個組合擁有共同的基因靶點NMDAR1,能被用於擴張血管的艾芬地爾所抑制。而與NMDAR1配對的另外兩個基因靶點均是一線標靶藥物索拉非尼所抑制的蛋白激酶(FLT4和FGFR3)。研究團隊亦在肝癌患者臨床樣本的數據分析中,發現患者NMDAR1的水平越低,存活期會較長。

此外,研究團隊還拆解了聯合使用艾芬地爾和索拉非尼抑制肝癌細胞的分子機制─在多種實驗模型包括肝癌細胞、肝癌病人類器官以及小鼠腫瘤模型中,組合療法可以有效地誘導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促使細胞周期停滯(cell cycle arrest) ,引致癌細胞凋亡,並下調WNT幹細胞信號通路,從而顯著減少癌細胞的生長以及抑制肝癌幹細胞特性。

研究意義
艾芬地爾是一種用於血管擴張的藥物,在日本和法國取得臨床應用批准,並且具有良好的長期用藥安全史。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是次研究中,將其轉化為新的肝癌治療藥物,與治療肝癌的一線標靶藥物索拉非尼聯合使用,成功地開發了一種新的肝癌組合療法。

共同領導是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表示:「與研發全新藥物相比,轉化現有藥物能夠大大降低研究時間和成本,提高研發效率,同時也避免了使用全新藥物帶來未知的安全問題,有更大機會在臨床患者中進行測試。我們這次針對肝癌的研究,成功篩選出一個由已在臨床應用的藥物組成的組合療法,以作進一步測試,期望這全新的組合療法能夠拯救或延長肝癌病人的性命。」

另一位共同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黃兆麟博士表示:「CombiGEM-CRISPR v2.0平台的特色是透過快速、簡便和精準的篩選方法,找出潛在藥物靶點和靶點組合,能廣泛應用於不同疾病上,大大拓展了尋找新藥物組合療法和轉化現有藥物的可能。」

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系助理教授黃兆麟博士及副教授馬桂宜博士共同領導並為聯合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為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徐峰博士及研究助理教授唐旻博士,並得到技術員唐思慧小姐、博士生陳迦靜小姐、博士後研究員褚愷宜博士、博士後研究員黃天樂博士、博士生方凱俊先生、技術員張秀霞小姐及麥獻文小姐和博士後研究員蔡正姿博士的協助。其他合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黃淵華博士、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黃冠豪博士及技術員Lakhansing Pardeshi先生。

鳴謝
此項研究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協作研究金(CRF-C7026-18G)、優配研究金(GRF-17102218)、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2022089)、裘槎基金會啟動基金、創新科技署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腫瘤及免疫學研究中心和合成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資助。

1 Zhou P., et al. Three-way combinatorial CRISPR screen for analysing interactions among druggable targets. Cell Reports 32(6), 108020 (2020), and Zhou, P., et al., Extensible combinatorial CRISPR screening in mammalian cells. STAR Protocols 2(1): 100255 (2021)

乳癌瑣碎事(27):2021 美國SABCS乳癌研討會的最新研究成果

乳癌瑣碎事(27):2021 美國SABCS乳癌研討會的最新研究成果

每年12月,其中一個全球大型的乳癌會議在美國舉行。2021 美國SABCS乳癌研討會於今年12月7日至10日舉行,研討會中有幾個新的乳癌治療方向和研究成果值得跟大家分享,本文將一一論述。

擴散性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

新的口服荷爾蒙治療Elacestrant (RAD1901)

第三階段臨床研究 EMERALD分析了477位擴散性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患者,在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方案失效之後(當中包括口服標靶藥物CDK 4/6抑制劑或化療方案),便採用這種新的口服荷爾蒙治療藥——Elacestrant。結果顯示,對比其他荷爾蒙治療,如口服芳香酶抑制劑 (Aromatase Inhibitor,AI) 或肌肉注射的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氟維司群,Fulvestrant),有助患者減少大約三成病情惡化及死亡風險。

對於一些發現有 ESR-1基因突變的病人(這種基因突變被認知為造成荷爾蒙治療失效的主要原因)效果更顯著。數據顯示,使用這種口服SERD一年的無惡化存活期為22.32%,而其他荷爾蒙治療只有 9.42%。對於有ESR-1基因突變的病人,相差比率更加明顯(無惡化存活期為26.76%,其他荷爾蒙治療僅8.19%)。這些數據對醫學界和病人都是十分鼓舞,似乎這種新的口服荷爾蒙藥能成為醫學新趨勢,與其他標靶合併使用,治療效果有機會更加理想!

HER2受體陽性乳癌:

腦轉移向來都是困擾HER2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今次大會亦有大量討論這個議題,當中三種藥物可以跟大家討論: T-Dxd, Tucatinib以及 Pyrotinib。

T Dxd:

這一種新一代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剛剛被引進香港,現在透過藥物申請計劃能夠有限度在香港使用,當中需要的其中一個條件是病人沒有活躍的腦轉移問題。不過,其實這個藥物並非不適合有腦轉移病人的使用,只是正在等待進一步的醫學數據,而在今次的會議中,專家亦有更新大型的第三階段臨床研究 Destiny Breast-03當中腦轉移病人的治療數據。

數據其實亦相當「吸睛」(受到注目),對比現時有效的第二線藥物賀癌寧(T-DM1),即使再開始治療的時候已知道病人有腦轉移,使用 T-Dxd的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為15個月,對比 T-DM1的3個月有明顯的差別(HR 0.25(0.13-0.45)),病情緩解率 67.4%對比20.5%,超過3倍的差異。這些都是比較矚目的數據,但現在仍未可以正式建議腦轉移病人使用這種療法,會密切期待進一步的醫學數據,再和大家分享。

妥卡替尼(Tucatinib):

早前第三階段臨床醫學研究HER2CLIMB顯示,患HER2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在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失效後,當中曾經使用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以及 抗體藥合複合物 ADC T-DM。如使用妥卡替尼(Tucatinib)配合另一種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以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對比只是使用單一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以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中樞神經系統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由4.2個月延長至9.9個月,腦轉移緩解率47.3%對比20%,平均緩解時間為6.8個月對比3個月,令這一種標靶藥成為腦轉移病人的考慮之一。

今次的大會有另一個IB-II階段研究的發表另一種雙靶標把概念的治療方案,對於HER2受體陽性同時又是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研究指出以妥卡替尼(Tucatinib)配合另外一種口服標靶藥 CDK 4/6抑制劑和抗女性荷爾蒙治療來曲唑(Letrozole)同時使用的話,發現中樞神經系統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8個月,中樞神經系統受控比率第一年為20%,第二年為13%,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研究只有15位病人,只是一個非常小型的研究,所以並未能建議作為標準治療方案。

吡咯替尼(Pyrotinib):

這是一種國內研發的小分子抗HER2標靶藥。由於國內未可以批準使用 T-DM1,這個第三階段臨床研究分析了267位國內的乳癌病人,在第一線治療失效後使用吡咯替尼(Pyrotinib),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對比治療效果,如病人服用另一種口服小分子標靶藥拉帕替尼(Lapatinib) 以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發現有使用吡咯替尼的治療病人無惡化存活期大幅提升,由5.6個月提升至12.5個,52%病人因此減少惡化風險,這些資訊相對比較適合國內病人關注。

重陰性乳癌:

免疫療法

有關早期三重陰性乳癌病人的治療,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的KEYNOTE-522更新最新研究數據。免疫療(法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加上化療,有助不同情況的三重陰性乳癌病人都能有效提高無事件存活率(Event free survival),三年無事件存活率(85.3%對比77.9%)。在進一步的敏感度分析,分析PD-L1指數是否陽性,是否有淋巴受感染,HER2是否屬陽性,乳癌期數以及乳酸脫氫脢(LDH)水平會否影響治療效果,結果發現免疫療法的療效不被這些因素影響,這意味着大部份的三陰乳癌病人(除了腫瘤小於2厘米,而腋下淋巴也沒有感染的病人)都適合考慮術前化療加上免疫療法方案。

對於晚期三重陰性乳癌病人,第三階段臨床研究 KEYNOTE-355更新最新研究數據,顯示 PD-L1 CPS分數 ≥10(大於或等於等於10分)的病人,化療配合使用免疫療法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能有效改善整體全部中位數(23個月對比16.1個月),病情緩解比率 58.3%對比44.7%,無惡化存活期 9.7個月對比5.6個月,但要記緊並不是所有PD-L1陽性的病人都適合使用這種療法,對於 PD-L1 CPS 1-9分的病人來說,暫時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

其實有趣的數據非常多,不能盡錄,以上只是揀選部分比較受關注的數據跟大家討論。

 

參考資料:

https://ascopost.com/news/ december-2021/elacestrant-may -improve-outcomes-for-postmenopausa l-patients-with-progressive -er-positive-her2-negative -metastatic-breast-cancer-1/

https://www.astrazeneca.com /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 21/enhertu-additional-analyses-further -reinforce-ground-breaking-efficacy-in -patients-with-her2-positive-metastatic-breast -cancer.html

https://ascopost.com/issues /june-10-2020/tucatinib-combi nation-in-previously-treated-her2-positi ve-metastatic-breast-cancer- with-brain-metastases/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 view/cns-progression-free-survival- extended-with-tucatinib-and-palbocicl ib-letrozole-combo-hr-her2-breas t-cancer

https://ascopost.com/news/ december-2021/phoebe-trial-pyrotinibcap ecitabine-vs-lapatinibcapecitabine-for-pr eviously-treated-patients-with- her2-positive-metasta tic-breast-cancer/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 /view/efs-improved-with-neoadj uvant-pembrolizumab-in-subgro ups-of-patients-with-early-stage-tnbc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 view/treatment-with-pembrolizu mab-chemo-combo-may-be -a-standard-of-care-in-mtnbc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新一代免疫療法, 五年內必將爆發? 完全醫好癌症不是夢? 下集

新一代免疫療法, 五年內必將爆發? 完全醫好癌症不是夢? 下集

上回講到現在利用細胞免疫治療的主要是用 car t淋巴細胞。 用這些細胞治療癌症有一定的副作用。

CAR T Cell, 的做法是先把病人身體的t淋巴細胞抽取出來 ,再喺實驗室當中加入一些receptor 在t細胞當中, 搖身一變變CAR T Cell. CAR T Cell 比正常嘅淋巴細胞多左一些接受體receptor, 簡單講就係多咗一個追蹤器可以辨認得到身體的癌細胞 ,更容易發揮強烈的癌細胞消滅作用。 而家已經進入了第四代的CAR T Cell, 就更加多咗刺激細胞嘅訊號 ,令到呢一種細胞治療嘅反應越嚟越好。

常見的副作用 是在註射CAR T cell 重新註入病人身體當中, 產生強烈的 免疫反應。 產生細胞發炎 因子風暴。 有點似病人得到一個嚴重的感染身體的免疫系統強烈激發, 嚴重者可以引起全身發高燒 ,血壓急劇下降的休克,甚至有死亡的風險。 所以進行 這一種細胞免疫療法一定要在,合適的醫院當中進行。 醫療團隊要密切監察和作出快速反應應對各種副作用。 有些時候甚至 需要icu嘅支援。 另一種常見的副作用 是身體的神經系統受到 免疫攻擊, 引起手腳麻痺又或者手腳無力等症狀。

大家可以睇到由抽取病人嘅細胞 ,到實驗室培植, 再去到注射返人體體內嘅過程極度複雜。 當中一定要有嚴格嘅無菌操作,第二是有質量控制,和質素嘅保證。 最後當然是要有好嘅醫療設施和醫療團隊配合。 所以過程絕對不能馬虎要做到一絲不苟。

美國fda暫時 批准了五款CAR T cell 正式臨床使用, 主要用於 一些 頑固的淋包性血癌,骨髓瘤, 和一些b淋巴細胞。 其他較為常見的癌症暫時未有獲得正式使用。 但其實全世界不同國家正在火速進行 ,利用類近的細胞療法治療各種各樣的癌症。 有一些國家其實 會類似的技術進行off label use, 亦即係較為實驗性質地去治療一些已經沒有其他療法治療的癌症。 但正如上述所講因為呢一種細胞療法高度複雜, 要小心 選擇合規格而且安全的醫療機構進行這些療法。 否則 可以非常危險。

除咗t cell外, 身體內還有一種淋巴細胞叫做NK cell. NK cell亦即係natural killer cell. 是一種天然能夠撲滅癌細胞的淋巴癌。 佢嘅特性唔同t cell,NK cell 唔似t cell咁淨係專一對某一種抗原, 而係對 不同的癌症都有攻擊力。 而且NK cell 攻擊癌細胞的方法畀t cell更加多, 所以利用培植改造NK cell 變成CAR NK cell 就更加吸引。

CAR NK cell 與此同時對其他非血液的癌症, 例如是乳癌, 腸癌 ,肺癌,和前列腺癌等等, 好像變形癌症的能力更加高。 更加容易製造出強烈的免疫細胞。 另外car NK cell 一般用於治療 副作用較低, 較少機會出現上述所講的細胞因子風暴和神經毒性。 所以安全性會較大更加能夠被廣泛使用。

另一方面CAR NK Cell 的另一個好處, 是唔一定抽取病人 的淋巴細胞。 可以抽取病人兄弟姊妹或父母的血液( 當然要驗過合適才可以) 當中的NK cell 進行培植, 一樣可以做得到。 咁樣做一個好處 就係因為 某一些癌症病人 經過多重治療以後 其實身體的淋巴細胞活力已經較弱, 使用有血緣關係的其他人嘅淋巴細胞治療嘅效果可更好。 除咗呢兩個途徑意外,NK cell 仲可以直接喺 實驗室嘅幹細胞, 又或者臍帶血當中 的幹細胞分裂出嚟, 呢個都係而家重點研究這個方向, 因為咁樣做可以大大 簡化細胞免疫 療法嘅製作過程和時間。 做出所謂的off the shelf, 又或者我哋俗稱所講 ” 罐頭CAR T Cell”。 可以共用於每一位相同癌症的病人。 咁樣就可以,惠及更多病人而且可以壓縮成本。

所以講細胞免疫療法嘅發展一日千里 ,相信不出五年之後, 不少擴散咗嘅癌症 ,都可以利用呢一類嘅療法得到治療。

但正如我上一篇文有人留言所講, 暫時 細胞療法治療費用非常昂貴, 主要是因為 這是一種 個體特異性的治療法, 可為度身訂做。 而且中間牽涉很多複雜的技術 ,所以比一般藥物注射貴很多。

但其實不少地方的政府都開始有資助計劃, 去讓合適的病人, 得到大福津貼去使用這些新嘅療法。 此外保險業也可能要有新的元素改變心態, 慢慢包含這些新型治療在醫療保險當中。 最後正如上述所講罐頭細胞免疫療法 ,相信時將來嘅趨勢, 發展成功將會有作壓縮成本 降低呢一種療法嘅價錢。

當然是否適用免疫療法 各位病人先請教自己主診醫生。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CarTcell
#CARNKCell
#免疫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
#蘇子謙醫生
#癌症治療
#蘇子謙中醫
#中西醫結合

【癌症飲食】癌症病人冇胃口,唔肯食嘢,不斷消瘦點算? |蘇子謙醫生

癌症病人冇胃口,唔肯食嘢,不斷消瘦點算?

化療以後沒有胃口

癌症病人冇胃口食嘢,其實有多種原因。 有些可能是疾病影響身體有一種發炎反應令到冇胃口食嘢。 有啲時候可能是做咗一些化療以後沒有胃口, 又或者藥物影響味覺令到食而無味。 又或者各種原因引致腸道唔不吸收不斷肚瀉。 也會引起 冇胃口繼而慢慢消瘦。

一般遇到呢個情況好多時病人嘅家人都非常緊張。 不斷聽好多網上或者流傳嘅食譜煲好多補益嘅湯水。 有時可能適得其反。 近來都見了幾位非常相似嘅病人情況。

中西醫改善癌症病人胃口問題

例如有一位接近已經九十歲的男士因為胰臟癌來求診。 主要求診的目的是接受化療以後 一直胃口減少而且每個星期都不斷減磅, 精神亦都越嚟越差, 令到家人都非常憂慮。 我從中西醫兩方面去幫助他。

第一 是給了一些消化酵素幫助食物的吸收, 第二也使用了一些腸道益生菌去調節他大小腸當中嘅好嘅細菌。 但使用藥物還不足夠, 必需要從飲食習慣改變著手。

這位病人的家人都是非常好的 ,大家都很關心他,不斷煲了很多補品。而且每天也煮了不少嘅平常人聽到也會想食的飯餸甚至每天去整田雞粥。 但病人無奈見到呢一啲食物卻真係食得兩啖就吞不下去。 家人見到心機盡失, 再加上病人又見到屋企人咁有心大自己又吞唔落慢慢變成家庭中一種張力,令到大家的壓力都很大。

了解癌症病人的飲食情況

我便先了解病人平日三餐是食些什麼。病人早餐是食得嗰位充足的,反而是中午或者下晝吃的飯和粥比以往少了很多。 病人一點也不覺得肚餓, 而且口又有乾,佢話就算係食新鮮蒸雞也沒有味道覺得非常沒趣味, 好似食橡筋一樣。 家人給他的補品很多他也吃不下。

後來了解了他的情況最後我便叫他吃一點 比較淋和濕的東西。察覺病人提起中式糖水,有喜悅嘅表情。我便叫他每天中午或下午茶時間可多吃一點新鮮豆腐花,平日也可多吃燉蛋燉奶等食物。 我亦叫他家人不要強迫他吃白飯,盡量把少少肉碎魚肉放進粥裏,煮得稀一點。不定時一肚餓就吃,毋須介懷時間。

中藥調理固護元氣

另一方面從中藥調理, 我判斷他是脾胃氣陰兩虛, 再加上是腎陽虛弱, 即俗稱所講的火不生土。 一方面 氣陰雙補,令到他口水增多 ,進食嘅時候會覺得有味道。 另一方面脾陰增加也可以增加肌肉。 另一方面加一點中藥 補益腎陽, 固護元氣。

多種方法之下經過三個星期的治療體重慢慢回升。 無論胃口和氣力都增加。 現在仍然每星期調節中藥繼續幫助腸胃消化。

治療癌症病人胃口差其實的確不容易。 需要多管齊下,亦都要適當改變家人的過度關心, 又或者把他們的關心轉化為適當的動力。 否則 有些時候每一餐飯都變成了家庭之間的角力, 令到無論是病人或家屬都感到非常疲倦。 呢個係一般治療好容易忽略嘅要點。

無論如何 每位病人嘅情況都有點不一樣, 要治療胃口差很多時要請教自己嘅醫生定下一個貼身方案。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乳癌瑣碎事(26):HER2受體陽性擴散性乳癌治療藥物演變及最新治療資訊

乳癌瑣碎事(26):HER2受體陽性擴散性乳癌治療藥物演變及最新治療資訊

HER2陽性的乳癌病人佔整體乳癌病人約20%。以前未有標靶藥物的時候,我們只知道這類病人比其他乳癌病人高出一倍的復發機會,而且比較容易擴散到腦部,治療更會比較棘手。自從研發到標靶藥物後,這個情況大有改善,那麼標靶藥與一般化療藥物有什麼分別?

化療與標靶藥不同之處:

如果將癌細胞比喻成一盞燈,正常的細胞就像普通的燈一樣,可以透過開關按鈕正常開關。不過,癌細胞就如開關按鈕壞了,是一盞不能熄滅的燈,治療是唯一一個方法可以將這盞燈熄滅。而化療就好像把燈摧毀,有時候甚至連燈附近的牆身也被化療藥物破壞。如果我們可以成功找到供電的電線——標靶的藥理就好像直接弄斷電線,折斷供電而令燈熄滅,減少無辜被摧毀的範圍。

為何不能單獨使用標靶藥物?

其實腫瘤的情況並不只是一盞燈,而是成千上萬過億數量的燈,要短時間內將所有燈熄滅並不能單靠折斷電線,所以化療及標靶藥同時進行就能盡快控制情況,繼而提升治療效果。加上,現有反映的絕大部分醫學數據都是根據化療及標靶藥物合併使用而得出的數據參考,所以兩者同時使用治療才是最正統的做法。當然某些個別病人會因年紀大或其他身體狀況未能採取較進取的化療方案,需要由主診醫生因應個別情況調整治療計劃。

HER2抗癌藥物之歷史:

以下會順序向大家介紹 HER2抗癌標靶藥物的發展史:

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第一種針對HER2受體的標靶藥就是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對比還未有這種標靶藥的時候, 使用曲妥珠單抗後能增加整體存活率5-8個月。由於效果非常顯著,公立醫院亦很快便引入於治療項目內,現在亦有基金資助未能負擔這種藥物的病人。

曲妥珠單抗已有悠久的歷史,所以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限 (在眾多的HER2標靶藥物當中,只有這一種藥物有生物仿製劑)。生物仿制劑 (情況有如副廠藥,標靶藥物不能直接稱為副廠藥是基於標靶藥物的特性,因為標靶藥物需要結合動物抗體,所以不是正廠的標靶藥物會被稱之為生物仿製劑),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病人現在有更多較優惠的選擇。

什麼是生物仿製劑?

對於某部分標靶藥物而言,由於藥物生產的過程涉及使用動物製造抗體,然後結合化學藥物,製造過程相當複雜,所以跟一般的副廠藥物不同,被稱為生物仿製劑,但整體概念與副廠藥相近。由於要使用動物製造抗體,亦需要將抗體結合藥物,所以生物仿製劑的有效成分以及其成效有機會因複雜的藥理有所影響,醫生一般會透過當時最新的臨床研究數據及藥廠的質素,以幫病人選擇選用適合的生物仿製劑,所以大家不需擔心。

不少人未必明白為何一種藥物有這麼多的名稱,其實與不同的藥廠出產有關。每一種藥物都有一個學名 (generic name),這個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也是藥物主要成分的名稱。不過,不同的藥廠就會按同一種藥冠名不同的名稱,讓醫生能根據名字分辨出藥物是否屬正廠,抑或是生物仿製劑,由於這種藥物現在已有生物仿製劑,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學名(Generic name):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正廠藥:Herceptin(Roche)

生物仿製劑:Kanjinti (Amgen) / Herzuma (Celltrion)

另外,現在亦有另一種注射方式,除了靜脈注射外,病人亦可接受皮下注射,將治療時間由30分鐘大幅縮減至5分鐘,更可減少病人「打豆」(靜脈輸液)的心理壓力,但皮下注射配方現在還未有生物仿製劑,所以費用比較昂貴。

拉帕替尼(Lapatinib)

其後面世的標靶藥是拉帕替尼(Lapatinib),是一種小分子抑制劑,屬口服的標靶藥。有數據顯,拉帕替尼結合口服化療藥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對比單獨使用口服化療藥卡培他濱更為有效,而且有機會穿過血腦屏障從而控制腦轉移的情況。這種藥物亦是醫管局常用的藥物之一, 現在已有基金資助可供病人申請。

拉帕替尼面世後,首次出現雙標靶治療概念,就是將第一種吊針的標靶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結合口服藥拉帕替尼,讓使用曲妥珠單抗後惡化的病人使用,從而增加無惡化存活期大約三星期,及整體存活期大約四個月。其後,由於大量其他標靶藥物出現,令病人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賀癌寧(Ado-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 1

這個是第一種的抗體藥物混合體 (ADC- Antibody Drug Conjugate)。打個比喻,這種藥就是有追蹤功能的炸彈,透過標靶的藥理作為導航,將有效的化療藥物帶到癌細胞才針對性攻擊,一方面有助增加療效,另一方面可減少傷害無辜細胞,從而減少副作用。

基於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的結論,這個藥物是有效的第二線治療方案,在公立醫院及私營診所亦有藥物資助計劃。

這個藥物的特性是混合藥,所以只需用一種藥就有兩種藥物的功效,對病人來說相對方便。

賀疾妥(Pertuzumab

其後賀疾妥(Pertuzumab)面世後,將雙標靶的概念推向另一個層面。由於這個標靶針能針對更多HER2信號,結合第一種標靶藥妥珠單抗(Trastuzumab) 及化療同時使用,對比使用單標靶,大幅增加有效機會率(80%對比69%),無惡化存活率(19個月對比12個月),延長整體存活率 (中位數對比: 57個月和41個月)。自此以後,第一線治療採用雙標靶便成為了黃金標準,在公立醫院使用亦有藥物資助,最近亦有雙標靶皮下注射方案可供大眾使用。

Neratinib

Neratinib是第二種面世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研究顯示,Neratinib加上口服的化療藥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對比拉帕替尼(Lapatinib) 加上口服的化療藥卡培他濱更為有效,最近在公立醫院使用這個藥物的擴散性乳癌亦開始有日物資助計劃。

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T- Dxd/ DS-8201

T-Dxd是第二種面世的抗體藥物混合體 (ADC- Antibody Drug Conjugate),對比賀癌寧(T-DM1),除了同是有追蹤功能外,炸彈範圍亦比較廣泛,有如追蹤的散彈,所以效果似乎更加顯著。即使之前已經接受很多抗癌治療藥物的病人,通常對進一步治療沒有太大成效,這種藥物仍然幫到一部分病人。另外,現有早期數據顯示,對於一些HER2受體展現比較低,從前不適合抗 HER2標靶治療的病人,這種藥物亦似乎適合使用,現正等待更成熟的醫學數據。

由於這個藥物在香港還未正式註冊,如有需要使用,需要醫生透過特別醫學計劃申請,所以這個藥物是沒有資助的,而且費用並不便宜。

妥卡替尼(Tucatinib

妥卡替尼(Tucatinib)是第三種面世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研究數據顯示, 妥卡替尼結合另外一種注射的標靶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以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對比使用妥珠單抗以及口服化療藥物卡培他濱,對於有腦轉移的病人成效比較好。

由於這個藥物在香港還未正式註冊,如有需要使用,需醫生透過特別醫學計劃申請,所以這個藥物是沒有資助的,而且費用並不便宜。(因為同時亦要負擔妥珠單抗以及口服化療藥卡培他濱的藥費)

Margetuximab

Margetuximab的感覺就有如改良版的曲妥珠單抗,效果生物技術進一步改善其成效,跟妥珠單抗一樣,亦需要配合化療使用。研究數據顯示, Margetuximab結合化療後,對比妥珠單抗結合化療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5.8個月對比4.9個月),整體存活率暫未有明顯分別。

這個藥物在香港未正式註冊,亦暫時未有特別醫學計劃申請,要靠中介公司從海外引入,費用非常昂貴。

總括而言,雖然HER2陽性乳癌較爲惡毒,但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有效幫大部分病人延長有質素的無惡化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加上,部分治療在公立醫院亦有基金資助,減輕大部分人的經濟負擔,希望以上的資料能幫助大家初步掌握治療的資料,讓大家在抗癌路上走得輕鬆一點。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珍惜時間 ︳患末期肺腺癌追夢學攝影成「止痛藥」 2孩港媽拍下最美一刻:活在當下

珍惜時間 ︳患末期肺腺癌追夢學攝影成「止痛藥」
2孩港媽拍下最美一刻:活在當下

患上末期癌症不代表失去對人生的希望。現年50多歲的兩孩港媽Pelly,在一次身體檢查中得知患上末期肺腺癌的噩耗,且病情一直反反覆覆;但她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珍惜生命,鼓起勇氣學習攝影,為自己留住最美好的時光。雖然病情每況愈下,但她希望透過自己的攝影作品,寄語大家要活在當下,活出精彩人生,「只要行得走得,我就會周圍去,去旅行、去影相,做自己想做的事!」

檢查突揭患肺癌末期 頓時失去希望
Pelly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她曾任職日本公司的會計,她稱公司每年均有安排員工驗身,在2014年7月的身體檢查中發現肺部有陰影,隨後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正電子電腦掃描(PET Scan)及抽取組織化驗,結果發現左右兩邊肺都有腫瘤,而主瘤約5厘米大,確診患上第四期肺腺癌。她表示,自己每年都有接受身體檢查,但結果都是一切正常,亦沒出現過任何病徵,

「當刻知道確診後感覺晴天霹靂,覺得人生完了,失去希望。」

她原計劃退休後才學習攝影,但患癌讓她明白到生命是有限期,決定珍惜時間,遂在2016年初參加攝影興趣班,做自己想做的事。(王華婷攝)

培養攝影興趣  開展第二人生
為讓家人放心,Pelly開始漫長的抗癌之路,接受標靶藥治療;惟長期服用標靶藥令她出現抗藥性,又轉做化療,多年來病情反反覆覆。不過,不平坦的抗癌路未有打倒Pelly,她很快就打起精神,更鼓起勇氣發展攝影興趣。Pelly表示,自己一向以家庭為重,放工就回家煮飯,而周六、周日是「家庭日」,習慣與家人一起度過,所以原計劃退休後才學習攝影,但患癌讓她明白到生命是有限期,決定珍惜時間,遂在2016年初參加攝影興趣班,做自己想做的事。

對Pelly而言,影相除了是興趣,同時也是一粒特製的「止痛藥」。Pelly表示,每次影相就像開展一個新旅程,踏足從未去過的地方,為自己留住最美好的時光,

「影相可以分散我的注意力,有時受病情影響會感到背痛,但只要專注影相就會忘記痛楚。只要還能行走,我就會周圍去,去旅行、去影相,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表示,自己每年都有接受身體檢查,但結果都是一切正常,亦沒出現過任何病徵。(王華婷攝)
多年來病情反反覆覆,但Pelly很快就打起精神,更鼓起勇氣發展攝影興趣。(王華婷攝)
Pelly在一次身體檢查中得知患上末期肺腺癌的噩耗。(王華婷攝)
Pelly亦坦言拍攝過程其實需要極大的毅力。(王華婷攝)
Pelly表示,每次影相就像開展一個新旅程,踏足從未去過的地方,為自己留住最美好的時光。(王華婷攝)
不過,Pelly亦坦言拍攝過程其實需要極大的毅力。她解釋,之前試過跟朋友半夜去大帽山、龍脊影日出,外出夜攝要自備腳架、鏡頭、相機、閃光燈等器材,也要帶水、電筒等用品,帶著沉重的裝備上斜路,過程頗為吃力;而且,即使到達目的地也不能放心,因為要保持耐性等待那一瞬間。但她指出,只要影到一張滿意的相片,就已經感到很滿足,就好像拍攝作品《松仔園閃燈夜拍夜蛾》時剛好拍到難得的畫面,之前的辛勞就很快拋諸腦後,

「影相要保持耐性,要等夜蛾飛到前面,然後步伐要輕,不能嚇到牠們,才能拍攝到的漂亮的相片。我很幸運影到夜蛾在吸水的畫面,很滿足。」

 

Pelly很感謝家人對她攝影興趣的支持,願意「放她」出去玩攝影。她回憶指,丈夫曾勸過她攝影太辛苦,擔心身體不能負荷,但她每次都會分享作品予丈夫,漸漸打打動了對方,慢慢得到支持和體諒;兒子則因為其病情選修生物醫學,希望日後可以幫她抗癌。

7年抗癌路頓悟要活在當下
Pelly至今已抗癌7年,可惜病情每況愈下,去年癌細胞轉移上腦膜,而今年又因肋膜腫瘤引致肺積水,需接受手術及化療;上月仍能一周打3日羽毛球,惟現時已沒有體力去打。她坦言,化療的副作用令她苦不堪言,

「早兩個星期出現頭瘡,極度疼痛又出血,一睡醒會看到枕頭有血漬,連頭髮都濕了,甚至有乾掉的分泌物黏在頭髮上,很災難,洗頭時痛到『媽媽也不認得』,痛到想死。而且體力也受影響,呼吸較急促,容易氣喘。」

 

日前,Pelly獲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邀請舉辦攝影展,展出在廣東汕尾陸河、梅州豐順、大埔松仔園、西貢萬宜水庫西壩等地方拍攝的相片。她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作品,打破外間對癌症病人的想法,即使患有第4期肺癌仍有精彩人生,不要局限自己。同時,她又寄語癌症病友:

「活在當下已經好足夠。」

 

Pelly表示,每次影相就像開展一個新旅程,踏足從未去過的地方,為自己留住最美好的時光。(王華婷攝)
Pelly朋友參加攝影展。(王華婷攝)
Pelly很感謝家人對她攝影興趣的支持,願意「放她」出去玩攝影。(王華婷攝)
即使患有第4期肺癌仍有精彩人生,不要局限自己。(王華婷攝)
她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作品,打破外間對癌症病人的想法。(王華婷攝)

她又寄語癌症病友: 「活在當下已經好足夠。」(王華婷攝)

文章來自:晴報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1 27937/珍惜時間︳患末期肺腺癌追夢學攝影成「止痛藥」%E3%80%802孩港媽拍下最美一刻:活在當下

疫情放緩 癌症篩查率仍較疫情前減少達 44% 大腸鏡及柏氏抹片檢查跌幅尤為嚴重 香港防癌會呼籲疫情新常態下 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疫情放緩 癌症篩查率仍較疫情前減少達 44%
大腸鏡及柏氏抹片檢查跌幅尤為嚴重
香港防癌會呼籲疫情新常態下 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左至右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委員林嘉安醫生、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委員陳穎樂醫生、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女士,BBS 、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JP、香港防癌會副主席李詠梅教授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孔繁毅教授、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偉棠教授及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委員李浩勳醫生出席香港防癌會「香港癌症日」啟動禮。

新冠疫情嚴重影響港人接受癌症篩查的習慣。香港防癌會調查發現,2020 年港人接受癌症篩查率下跌3-7 成,更值得留意的是,即使疫情受控(2021 年),癌症篩查率仍未見顯著回升,跌幅仍達 26-44%,情況令人憂慮。研究顯示,延遲癌症篩查增加可避免的癌症死亡個案。香港防癌會建議,市民在疫情新常態下,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癌症篩查具成本效益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醫管局癌症統計資料中心數據1顯示,2019年新增逾35,000宗癌症個案,更有近 15,000 人因癌症離世,佔全港死亡人數逾 30%。事實上,香港每四人有一人患癌2;癌症篩查能幫助及早發現癌症,提高治療成效、減低發病及死亡風險,例如有研究指大腸癌篩查可減低死亡率68%、子宮頸癌篩查可減低發病率 65%3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引述調查發現,新冠疫情嚴重影響港人接受癌症篩查的習慣,2020年港人接受癌症篩查率下跌3-7成,更值得留意的是,即使疫情受控(2021),癌症篩查率仍未見顯著回升,情況令人憂慮。香港防癌會建議,市民在疫情新常態下,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香港癌症日」啟動禮

認知正確但未有行動——擔心染疫 疫情放緩癌症篩查仍跌 44%
為了解疫情前及疫下港人的癌症篩查習慣,香港防癌會於 2021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5 日進行「疫情前及疫下港人癌症篩查習慣調查」,成功訪問 1,002 人。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公布及分析結果:

12019 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 醫院管理局.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pdf/overview/Overview%20of%20 HK%20Cancer%20Stat%202019 _tc.pdf
2 Cancer Prevention, Detection & Screening. HKACS. https://www. hkacs.org.hk/ufiles/CancerScreening _1.pdf
3 非傳染病直擊 2015 年 4 月 – 癌症篩查知多少.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 /sites/default/files/news/ files/NCD_watch_Apr2015 _chi.pdf


* 2021 年截至 11 月中

疫情新常態下 定期接受癌症篩查
廖敬賢醫生提醒:「受疫情影響,港人接受癌症篩查率大幅下跌,即使疫情受控,市民仍有不同理由作推搪,癌症篩查率未見顯著回升,情況令人憂慮。長此下去,或會令更多癌症個案於較晚期才確診,對治療成效及醫療體系均帶來負面影響,對風險較高的長者影響尤其嚴重。」

面對疫情新常態,香港防癌會呼籲市民在可行情況下,例如疫情放緩時,恢復接受癌症篩查,減低癌症發病及死亡風險。對於仍然暫停或提供有限度服務的癌症篩查服務,建議可考慮全面恢復。由於癌症發病年齡中位數為 68(男)及 62(女)歲 1,建議長者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查,並鼓勵政府考慮向高風險人士發出邀請,如配合「樂悠咭」加強癌症篩查宣傳。

 

<<第四期癌症不是末期!>>

<<第四期癌症不是末期!>>

近來有幾位病人一路覆診。 突然間一次回來講了幾句眼淚流出嚟。 我覺得好奇怪因為明明病情在好轉為何突然情緒那麼憂傷呢。原來他們都是分別被其他醫生告知他們是第四期,是末期的癌症。 令到他們感到非常震撼。

因此 筆者必須喺呢度講一講究竟乜嘢係第四期 同埋係咪第四期真係冇得醫,係咪真係末期呢?

簡單嘅答案係,當然唔係!

千祈唔好畀第四期呢一個標籤使到病人喪失了治療嘅意志。

第四期呢個觀念其實早已經是outdated。

其實所謂第四期都只不過一個統計學上嘅分期。 主要係為咗方便研究,和俾國家地方去統計癌症的生存率所定下來。 每一種癌症嘅分期方法都不一樣。 但簡單啲嚟講, 一般第一期第二期 是屬於早期, 第三期就是中期一般有局部嘅淋巴轉移。 至於第四期的意思, 其實是指遠處的淋巴轉移 又或者轉移到並不是在原發腫瘤附近的組織或器官。 例如是肺癌轉移到骨, 又或者腎臟癌症轉移到肺, 都是屬於第四期。

假若癌症即使只有幾處骨嘅轉移, 是第四期。全身又一百個地方轉移,又是第四期。 根本所謂第四期當中,其實包括一大群非常不同的病人。 每個病人嘅預後同埋治療方法可以很不一樣 。 不是說每個病人第四期都是一樣。 舉個例子 ,其實 好多第四期嘅肺癌 又或者乳癌患者 , 假如只有一處或者幾處嘅轉移 ,好多時用電療把這些地方的癌症消滅,已經可以達到長期生存。

有舉一個例子, 前列腺癌即使係擴散了疾病嘅病人, 甚至擴散地方很多的病人, 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 加上電療, 仍然可以長期生存!

特別係現今抗癌藥物越來越先進, 第四期患者變成長期病患嘅機會就會越嚟越高。 近呢幾年 不同藥廠和研究機構 不斷推出新嘅藥物。 除咗傳統嘅化療和標靶藥民外, 近這六年, 再加上而家免疫療法又,有透過基因排序更加準確地選擇標靶藥物。 嚟緊幾年又會越來越多細胞治療例如是car T cell。 再加埋高精準定位嘅電療, 達到可以消滅癌症的劑量 ablative dose. 癌症嘅治療發展真係一日千里!

其實不少患固的擴散癌症,相信不出幾年已經可以變成長期疾病! 即係好似高血壓糖尿病咁樣 長期處理。 以上所講嘅 仲未計可以透過中醫藥固本培元,調理身體,提高生活質量。

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 以往her2形嘅擴散乳癌基本上是很難治療。 但自從十多年前開始有針對呢一種病嘅標靶藥不斷推出。 治療嘅療效真係越嚟越好。 即是 2016年嘅數據嚟睇, 擴散咗嘅乳癌, 所謂第四期嘅患者, 配合當年有嘅最新標靶藥加化療藥物治療, 平均生存期已經達到差不多五年! 是想想近呢五六年再加上不同嘅藥物推出,現在的生存期相信已經在大為提高。

當然無可否認有一些癌症還是非常之難治療。
主要是因為傳統藥物化療對呢一啲癌症嘅幫助唔大。 但而家透過傳基因排序確實令我哋了解多咗每一種癌症點解會發生,同埋當中點解對藥物有抗藥性,從而定出針對性嘅治療。

總之無論如何,千萬唔好畀所謂第四期嘅標籤消磨意志, 治療癌症最緊要保持積極心態, 因為其實心情的確可以直接影響身體嘅免疫力。 另一方面追從自己嘅主診中西醫生,定下合適嘅治療計劃。 努力抗癌!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免疫治療
#肺癌
#腎癌
#前列腺癌
#乳癌
#蘇子謙醫生
#癌症治療
#蘇子謙中醫
#中西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