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自救陷阱  | 黃麗珊醫生

COVID 自救陷阱   | 黃麗珊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

最近接觸到越來越多染疫的癌症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發現到大家在家照顧自己的時候都有幾個常見陷阱! 現在希望跟大家逐一分析:

常見陷阱一: 藥物重疊!
一旦染疫其實好難可以找到醫生按着自己的情況開藥,腫瘤病人一般在家裏都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藥物看門口,可能已經處理到大部份症狀,如果在家的藥物已經足夠處理症狀千萬不要對外再加上其他成藥!

相片:由病人提供

簡單一點來說,一般在藥房可以買得到的成藥都是一片藥片含多種藥物,例如: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對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325毫克
用途: 止痛退燒,減輕頭痛、肌肉酸痛及咽喉痛等症狀

.馬來酸氯苯那敏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2毫克
用途: 舒緩流鼻水、打噴嚏、淚眼及眼部痕癢等過敏症狀

.鹽酸去氧腎上腺素  Phenylephrine Hydrochloride 5毫克
用途: 舒緩鼻塞,令呼吸更為暢順

.那可汀 Noscapine 12.5毫克
用途﹕ 抑制咳嗽

.鹽酸溴己新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4毫克
用途:溶解或分解痰液,以降低痰液粘性

.愈甘醚Guaiphenesin 100毫克
用途: 降低濃痰的粘性,舒緩咳嗽

如果按照指示同時服用成藥(每天四次每次兩片)以及其他家裏的儲備藥例如 Paracetamol,Chlorpheniramine那麼便有機會重疊使用同一類的藥物,即是過量服用藥物,有機會對身體有影響! 大家絕對要小心!!

常見陷阱二: 繼續服用有風險的抗癌藥物!
對於抗癌的標靶治療,由於是口服藥物,大部分病人都有很多迷思不知道是否可以繼續服用,因為感覺上標靶藥的副作用不大。其實,不同類型的腫瘤使用不同類型的標靶藥,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因為每一種標靶藥的副作用都會不同,而且並不是不會影響免疫力 (乳癌口服標靶藥物 CDK 4/6抑制劑有機會導致白血球下降影響抵抗力),有一些標靶藥亦會有機會引致肺炎(肺癌標靶藥有機會引致發炎),亦有些標靶藥會引致口損肚屙等等,有機會令感染症狀加劇,所以亦不能低估標靶藥物對身體的影響。

其實,即使輕微病徵有如普通傷風感冒,即使未有疫情之前,我們都慣常會建議病人休息7-10天,有待傷風感冒病徵好轉才繼續服用標靶,短暫停止標靶藥治療對病情的影響一般都不大。雖說絕大部分染的病人症狀都是輕微,但畢竟癌症病人抵抗力比較弱,對比正常人併發症的風險亦會比較高,所以病情變化可以比較大,比較反覆,短暫暫停標靶藥物治療可以讓病人充分掌握染疫後的病情變化,如果病情急速惡化便需要即時求診! 如果病情惡化期間繼續服用標靶藥物,作為醫生其實亦很難分別情況是否單純感染的惡化,或者是因為兩者互相有影響而引致。現在經常觀察到癌病人非常擔心自行暫停服用標靶會令腫瘤病情惡化,卻忘記了自身感染 COVID 併發症機會比正常人高,其實,臨床經驗上,短暫暫停標靶藥物治療對於絕大部分對病情的影響是很低的。當然,如果可以聯絡到主診腫瘤科醫生/ 團隊就著自己的情況作出適當的建議最為理想。

由於義診的關係,現在所接觸到的病人由於有部分是在公立醫院覆診,一旦確診,公立醫院的覆診便會延期,所以標靶藥物儲備上一定會有真空期,既然是這樣,大家可以考慮在感染初期病徵比較辛苦的時候暫停標靶藥,在病徵好轉以及康復的時候才繼續服用手上所有的標靶儲備,等待下一次腫瘤科覆診,這個次序會比較理想!

常見陷阱三: 太遵守服用藥物指示!
曾經遇過一位老婆婆,本身有高血壓糖尿以及高血脂的問題,現在正在服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對抗肺癌,染疫後身體狀況比較虛弱,血壓比較低,但是仍非常準時服用血壓藥,結果血壓低上加低,造成虛弱感。其實,長者的身體情況比較虛弱,變化亦比較大,更加需要定時監測血壓脈搏以及血含氧量來調整其他藥物,例如沒有胃口的時候,血糖偏低的時候仍然服食糖尿藥的話有機會導致休克,所以大家亦需要小心,不是越乖越好,變通才是最重要!

最近疫情非常嚴峻,除了要照顧自己的病人,現在亦照顧病人的家人,病人的朋友以及其他病人(義診的關係),日日做到冇停手,除了是腫瘤科,亦是內外全科,兒科以及老人科……做得幾多得幾多…… 感覺上覺得只要我正在張開眼都在做工作,希望在這個艱難的時候能夠盡一分綿力,所以大家千祈不要灰心,盡力無悔!希望大家不要自己嚇死自己!(大部分病人出現過度驚恐的情況)大家一起加油! 總會雨過天晴的!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疫情爆發,或自己被隔離, 前列腺癌電療怎麼辦?>

<疫情爆發,或自己被隔離, 前列腺癌電療怎麼辦?>

 

第五波又再爆發, 其中癌症病人嘅治療可能會受到影響. 無論病人是在公立醫院或者私家醫院接受治療, 都可能因為醫院有疫情爆發, 又或者擔心人多而受到延誤. 其中以 #前列腺癌 為例, 不少前列腺癌病人都需要做 #電療 作為 #根治性的治療 , 但因為電療嘅次數多每天進出醫院, 令到唔少病人都擔心 ,假如有爆發甚至自己確診了, 應唔應該暫停前列腺癌電療呢?

簡單答案係, 前列腺癌電療, 不應該隨便暫停或者中斷! 因為咁樣有機會影響前列腺癌痊癒嘅機會。
今日先有一個病人, 正在做前列腺癌手術後嘅電療, 剛剛開始電療就遇到第五波疫症爆. 在醫院人多, 又好擔心自己萬一確診又或者成為密切接觸者,在家居隔離應該如何辦呢?

首先要明白一個原則, 新冠肺炎 假如是在已經 發生在打疫苗嘅病人身上, 絕大部分都係輕嘅症狀死亡率甚低. 反而如果是 原本可以根治嘅前列腺癌, 因為各種 延誤,影響了治療,癌症的死亡率可能更高!

所以對於前列腺癌病患者, 假如是以開始做電療, 萬一是確診又或者是懷疑確診, 假若是症狀不重的, 垵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先做快速測試和核酸測試。 無論是在公立醫院電療或者是在私家醫院電療, 要馬上通知治療嘅醫院部門, 經過兩年嘅疫情醫院一般都知道如何處理。 很多時會要求病人 戴口罩和著保護衣到醫院做電療, 而且通常 病人會放在每天電療的最後時間, 以方便馬上清洗消毒電療房間。 總之中嘅原則係盡量唔好耽誤電療, 無論如何先忙醫院溝通讓醫院作出最好嘅安排。

除非是發生了重症要進醫院治療, 那麼電療嘅安排就要稍作更改。 若然當中因為入院而延遲了完成電療, 一般醫院的醫學物理學家和醫生會計算電療嘅劑量同埋排程, 再去作出補救性嘅電療劑量和次數.

所以病人不需要太擔心, 最緊要先通知醫院!
假如只是密切接觸者, 又或者家居有確診人士, 而沒有病徵. 假如快速測試等自然都是陰性的話, 做足一般嘅戴口罩和手部衛生, 一般醫院都唔會要求延遲電療。

另一方面 ,另外假如前列腺癌剛剛確診, 需要進行根治性的電療。 想盡量減少外出去醫院的次數, 那麼怎麼辦呢?
以往傳統嘅前列腺癌電療一般電三十多次, 每天一次 ,星期一到星期五進行, 總共差不多要七至八個星期才可以完成。 但近這十年電療技術和影像導航等方法越嚟越進步, 現時 不少前列腺癌患者 電療已經可以減少至20次, 更有不少可以採用 只需要五天便完成治療嘅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 研究證明不單止 治療嘅效果等同傳統電療 , 甚至顯示副作用 比傳統電療較少。 確實時方便了病人, 也減少了病人經常來回醫院嘅痛苦。 呢方面病人可向自己主診醫生查詢!

另一方面 不少前列腺癌患者 需要電影嘅時候也同時需要使用荷爾蒙針藥, 假如是想暫時延遲電療到一至兩個月之後, 等到疫症較為穩定先進行根治性嘅電療。 可以先進行荷爾蒙針藥嘅療法 一至兩個月, 咁樣做不會影響病人跟自己會和生存機率, 而且荷爾蒙針唔同化療係唔會影響 病人嘅免疫力, 亦都唔會增加感染嘅機會. 咁前列腺癌患者就可以 安心咁樣先進行針藥治療, 睇定啲先開始電療!

無論如何 每個病人情況唔同 ,前列腺癌患者在呢段期間如何使用各種電療嘅策略, 記得先請教下大家嘅主診腫瘤科醫生了!

#蘇子謙醫生
#蘇子謙中醫師
#中西醫結合
#前列腺癌電療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癌症病人如不幸確診COVID19應如何處理? | 黃麗珊醫生

癌症病人如不幸確診COVID19應如何處理? | 黃麗珊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

一旦確診 COVID 19 (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將會被界定為初步確診/確診人士,會被列入 「新冠病毒病人入院分配系統」 )。 免疫力較弱的人屬於高風險人士 (例如正在接受抗癌治療的癌症病人:化療,標靶,免疫療法以及電療等等,只是正在進行荷爾蒙治療的人除外),屬於優先處理群組,會加快被安排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 入院接受治理 (因應情況需要),但是由於確診人數眾多,等候需時,有機會甚至病好仍未被安排入住社區隔離設施,換言之絕大部分的病人需要留在家中自救以及等待,期間癌症病人需要注意什麼地方呢?

正在接受抗癌治療的癌症病人比起一般大眾更為複雜!一方面抵抗力比較弱,比起一般人高出1.3至1.6倍出現併發症,癌症治療對上再加上染疫,病情可能會比較複雜,病人不懂得如何監測自己,同時,癌症病人亦進食大量不同的藥物,擔心自行在家服藥會跟其他藥物有衝撞,要自行在家照顧自己心驚膽戰!另一方面亦擔心暫停抗癌治療對病情有所影響,所以心情特別複雜!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不單止要跟大家討論如何自己顧自己,亦要跟大家討論如何處理被干擾的癌症治療,以下會跟大家詳細討論如何處理染以及如何處理病情這兩個部分!

如何處理染疫?
癌症加染疫 = 死梗?

首先大家不用太過驚慌,覺得感染後一定九死一生!雖說癌症病人比較容易有併發症,但並不是必然的!根據現行接觸到的病人數據顯示(我所接觸的大部分都是乳癌病人),第五波爆發至現在,我所接觸到的染疫病人都是正在進行標靶治療的乳癌病人,之前完成了化療電療,染疫後(大部分沒有接種疫苗,有接種疫苗的似乎快一點退燒,症狀更加輕微,) 病情都是屬於輕微:發燒數天、喉嚨痛、咳嗽、流鼻水、肌肉痛、非常疲倦、肚屙等等,即使之前第一波爆發的時候,病毒比現在更強勁,亦曾經遇過乳癌病人正在接受紅魔鬼治療,感染後病徵亦是屬於輕微,所以大部份正在接受抗癌治療的癌症病人如果癌症病情是屬於穩定,即使在治療期間感染似乎大部份跟一般大眾都沒有太大的分別,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過分擔心!但是,並不等於可以掉以輕心!因為病情可以反覆,可以變化得很快,所以大家絕對要清楚知道怎樣照顧自己,那些時候要求助!

自救的時候有什麼地方要注意?

     1.那些抗癌治療藥物需要停止?
大部分抗癌治療例如化療,電療,免疫療法以及標靶治療都有機會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令病毒在身體長驅直進!如果強行繼續治療的話,有機會令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增加,增加死亡風險,所以搏不過!

如果不幸染疫,建議停止所有有機會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的治療,讓身體專心對抗疾病,減少出現併發症風險,盡快康復,盡快回復抗癌治療才是上上之策!如果有機會跟主診醫生/主診團隊溝通的話,按着病人的實際情況調整治療亦是合理的做法。 但如果未能溝通的話,暫停治療是最安全的做法。

     2.如何自行選用適當的藥物來處理症狀?
如前文所述,大部分腫瘤病人染疫後出現的症狀其實跟其他人都分別不大,所以都是使用藥物舒緩不同的症狀,腫瘤病人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可能已經有大量藥物在家看門口,總有一些啱用:

  • 發燒/ 喉嚨痛/ 肌肉痛/ 週身骨痛/ 頭痛: 可以服用 Paracetamol 500mg 每天口服四次,按需要服用,每次1-2粒,每天不可以多於八粒 (4000mg),肝功能欠佳的病人要小心使用。
  • 流鼻水: 可以服用Chlorphenamine (俗稱黃色丸仔),每天口服四次,每次1粒,按需要服用,服用後會眼瞓,請好好休息,足夠的休息可以加強免疫系統!
  • 咳嗽:平時腫瘤病人可能在家中已經有不同的止咳藥水,一般都可以安心使用。 例如 Actifed syrup 每日口服兩次至四次,按需要服用,每次 10ml
  • 胃部不適:可以服用胃藥,常見癌症病人儲備的胃藥有 Famotidine 20mg (每天口服兩次,每次一粒,按需要服用),Pantoprazole 20mg (每天口服一次,每次一粒,按需要服用),當然亦可以服用其它同類型藥物,這些只是作大家參考之用
  • 肚瀉:可以服用止瀉藥 Loperamide 2mg (每天口服四次,每次一粒,按需要服用)
  • 肚痛:可以服用仔絞腸痛藥Hyoscine butyl bromide 20mg (每天2-3次,每次一粒,按需要服用)
  • 作悶作嘔/ 嘔吐:metoclopramide 10mg (每天口服3-4次,每次一粒,按需要服用)

** 以上都是腫瘤病人在家中常見有儲備的藥物**

如果家中沒有藥物怎麼辦?

 方法一:
可致電醫管局熱線1836 115查詢或透過電話預約到醫管局「指定診所」求診。

方法二:
叫家人或朋友到腫瘤科醫生診所配藥 ( 如果能夠聯絡到腫瘤科醫生)

方法三:
藥劑師「看門口藥」配藥服務

新冠確診者如在社區/家居檢疫等候,期間應注意休息、水分攝取,有需要時以藥物處理症狀,讓身體自行痊癒。藥劑師提供 #平安藥物配藥及指導服務,有需要可以WhatsApp聯絡藥劑師,諮詢任何有關藥物及健康問題!

醫護行社區藥房「看門口藥」一覽:https://www.hia.org.hk/ pharmacy/resources/

醫護行社區藥房
電話:3612 9515   WhatsApp:6618 9212
地址:葵涌葵昌路54-56號貿易之都901室
開放時間
星期一、四:10:30am – 1pm; 2pm – 7:30pm
星期二、三、五:9am – 1pm; 2pm – 6pm
星期六:9am – 1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方法四:
自行服用成藥例如幸福傷風素 (備注:這個只是作參考,讓大家知道什麼成藥可以使用,作為醫生要回避幫藥廠賣廣告,所以不能多說,希望大家諒解),這個是沒有方法中之方法!

透過服用藥物讓症狀得到紓緩,然後好好休息,多喝水,持續監測身體狀況,絕大部分都可以康復,甚至未能趕及送到社區隔離設施/醫院已經完全康復。 建議大家確診後第7天以及第14天可以自行檢測快速測試,並且作紀錄,萬一整個過程都未能入院治理,都可以作為一個康復的證據,希望能夠盡快恢復抗癌治療!

     3.要注意哪些有機會發生的藥物衝突?
大部份癌症病人有機會正在服用多種藥物例如止痛藥,胃藥,止敏感藥等等,如果止痛藥內本身含有 Paracetamol,自行對上服用 Paracetamol 有機會超出安全水平,所以要小心!如果本身已經進食胃藥以及止敏感藥,便不需要對上在服用其它胃藥以及收鼻水藥。

另外,癌症病人亦有機會有其他長期病患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心臟病等等,大部份舒緩 COVID 症狀的藥物都對這些藥物沒有衝撞,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4.什麼情況需要求助?


建議大家持續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每天量度體溫兩次,如果可以的話,亦量度血壓,脈搏以及血含氧量,如果有糖尿病的話,亦可以量度血糖的變化。

對於腫瘤病人來說,因為正在進行抗癌治療,抵抗力會比較弱,身體變化的機會比較大,而且亦會有機會比較急,請監測有沒有呼吸困難或氣促、失語或行動不便、胸部或腹部疼痛、頭暈或意識混亂、癲癇發作、劇烈肌肉疼痛、排不出尿、虛弱或腳步不穩,如果血含氧量下降是低於91-92%,血壓不穩定 (上壓持續高於180mmHg,下壓持續高於 90mmHg 或者上壓持續低於 100mg/Hg) 以及血糖不穩定 ( 高過 18 或者低於 4),請即時撥打 999 或直接前往急診室,並告知接線人員你是尚待入院或隔離設施的初步確診/確診人士以及是正在進行抗癌治療的癌症病人。

如何處理病情?

一旦染疫,由於不能確定抗癌治療會否令病情加劇,比較安全的做法,都會建議大家暫停抗癌治療例如化療,電療,免疫療法以及標靶治療等等,很多病人會擔心暫停治療會令腫瘤病情惡化,但亦會擔心繼續治療有機會出現併發症,陷入兩難狀態!

外國的做法亦是建議暫停大部分抗癌治療,希望令病人及早康復然後繼續抗癌治療。 如果沒有拼發症的話,大約7-14天便能康復重新開始治療,對於大部分的化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療法,7-14天治療上的押後對病情的影響一般都不會是大的問題,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至於電療,便要視乎電療的位置以及電療的目的,有機會需要調整電療的劑量,這些都會由腫瘤科醫生為病人度身處理,坦白說,“驚都驚唔嚟”,所以建議大家最好要儘快康復,要不然腫瘤科醫生都唔識計!

如果出現併發症的話,要待病人完全康復後 (一般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數星期的時間),因應病人的身體情況視乎病人康復進度調整治療方案,對於抗癌治療影響絕對不可以看輕,這個亦是為何要建議大家注射疫苗的原因,根據外國的數據,接種疫苗後能夠減少癌症病人染疫後引起併發症的機會,減少致命的風險,亦可以加快康復過程,令癌症治療的延誤減到最少。

有病人曾經問及,染疫之後是否能夠再接種疫苗,答案是需要的。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及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於2021 年 12 月 23 日的最新建議,2019 冠狀病毒病的康復者建議在出院最少90日後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康復者如接種克爾來福(科興)疫苗,建議可在出院最少180日後接種第一劑克爾來福(科興)疫苗。建議以上人士在接種第一劑180日後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但是亦應尊重接種人士對第二劑疫苗選擇的個人意願。

希望以上這些資訊能夠幫一幫大家減輕憂慮。

出院條件或會更改,請留意衞生防護中心最新公布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

如大家仍有憂慮,癌症資訊網現正在為大家安排 Easy Ask- 疫情版,希望為有需要個別腫瘤病人提供支援,如有需要,請聯絡癌症資訊網 Tel: 3598 2157/ 5206 7609 作進一步安排。 大家都要努力撐著,總會雨過天晴的!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疫情底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提供不同的支援服務

《小朋友 Covid 中西醫家居策略》

《小朋友 Covid 中西醫家居策略》

 

今日講下如何利用中西醫方法 ,減低小朋友種中疫症嘅機會, 亦會講下假如中咗之後 ,在家等候期間, 家長可以如何處理.

琴日講咗一些 理論,解釋咗為何小兒病人在第五波疫症之中好像較之前幾多嚴重. 呢個可能係我哋表面睇得到的 現象, 但實際上在西方國家暫時嘅數據, 在這一波疫情之中 ,兒童的死亡率其實沒有太大分別。 當然當患病人數越嚟越多, 就算入院比率沒有增加? 入院嘅病人多了也會對香港嘅社會構成壓力。 另一方面 病情在香港也不一定要西方國家類近, 因為這次 疫情還沒有過去很多數據還在收習集階段,而且疫情嘅發展仍然未知道, 實質嘅重症比率和入院比率還有待核實。

香港的居住環境 和西方不同, 再加上近這兩年真的嚴守戴口罩等策略 ,免疫力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不可單是引用西方嘅數據而掉以輕心。 詳情可以參考我昨天寫的文章 。

今日我會講一些較為實際的建議, 去給各位家長去參考。 希望略盡綿力幫助到感到無助的 病人和家長。
要保障小朋友安然渡過這次疫情. 唔能夠唔講疫苗. 現時香港獲批准了五歲以上可注射服必泰疫苗, 另外三歲以上可以注射科興疫苗。網上嘅各個群組喋喋不休, 不少家長正在苦惱應不應該打針, 又或者究竟把那一隻較好, 較為適合自己的小朋友。

呢方面近這一星期兒科學會都已經有所指引 同埋討論, 我喺呢方面唔想再重複. 但總體嚟講 ,當我哋決定打唔打疫苗嘅時候, 其實係一個風險與益處嘅評估. 即係簡單講著數大啲嘅就打, 冇乜著數嘅就唔打. 早兩個月前, 當大家還未意識到 香港可能大規模爆發疫情, 當然大家都唔想打. 但現在社區爆發嘅風險係實在清澈可見, 不少家長也改變過往的 諗法.

有一些小朋友可能過往 有一些疾病, 令到家長都十五十六,唔知道應唔應該打針. 例如有家長問我,他的小朋友曾經患過川崎症, 究竟可唔可以打針呢? 甚至有小朋友是長期病患正在服藥, 能唔能夠打針呢? 又有小朋友曾經 接種疫苗後有一些不良反應, 究竟可唔可以打針呢? 其實每個小朋友 嘅情況都不同, 而且小兒嘅疾病一般較為複雜, 好難一概而論 .所以我衷心建議如果有家長有以上嘅疑問, 去打針之前真的先請教兒科專科醫生. 就好似近這一兩年 不少成人在打疫苗之前, 都會先做一個身體檢查一樣. 若然有所擔心,應該先找兒科專科醫生檢查和諮詢一下.

首先講下 除咗疫苗之外,中西醫兩種方法如何預防。盡量暫時減少外出, 戴口罩勤洗手等等就唔使再多講。 從中醫角度睇, 尤其是近幾天的天氣, 要避免小朋友受寒. 一個人假如受寒 ,特別係風寒從頭部或者頸部 吹過來的 最容易受寒( 膀胱經絡), 受寒後身體的免疫力會減低。 用現代嘅術語講 ,受寒後 ,鼻部黏膜 免疫力會減低, 更加容易感染病毒. 所以小朋友要特別注意頸部 和背部 嘅保暖 . 另一方面, 最容易感染風寒, 的時間係瞓覺嘅時候。

假如小朋友的房間窗門係向住北面, 呢樣東西 更加要留意. 有很多小朋友 有時唔知點解鼻敏感等醫都醫唔好, 同睡房嘅位置同埋窗邊漏風有關. 喺呢一方面家長要留意一下, 作出一些補救措施。

另一方面也是不少人忽略的, 是食物的問題. 其實假如腸胃受寒,肺部也更加寒。 內外受寒更加容易感染外邪。 所以喺呢個時候要 減少 小朋友進食雪糕品生冷食物。 我諗呢方面好多家長都知道。 但另外也要留意避免食滯. 中醫兒科有講 假如 小朋友感受外邪以後, 再加上食滯病情會更加重。 所以中醫治療小朋友 ,很常見會加一些化滯的藥。 調返轉頭如果暴飲暴食, 不斷進食各種零食, 也使 身體更加容易感受外感。 呢個係中醫所講肺胃相通。 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都係身體接觸外界細菌病毒等嘅第一防線, 黏膜嘅免疫力兩者也是相同的, 呢方便各位要留意。

那麼更多人 問一問題係, 中醫究竟有何預防的藥物可以用呢?
上星期哪一個post後, 收到大量嘅inbox 詢問預防藥方, 我都已經盡量回答. 但是因為facebook messenger 的功能 麻麻地再加上 工作繁忙, 有時遺漏或者延遲回覆煩請見諒.

上星期我所寫的預防藥方, 只是給12歲以上人士使用. 不少人希望我寫出預防嘅方藥給小朋友使用. 網上也有不少人 推出各種湯水, 但給小朋友的中藥和成人的有點不同. 第一要留意一些較為強烈藥性的中藥小朋友應該盡量避免, 第二分量要輕, 而且服用時間嘅長短非常講究。 不需要長期服用, 呢個係傳統中醫兒科所講用量輕,用量少一脈相成。 西醫也有根據小兒嘅年齡和體重去調較劑量, 其實都係同一道理。 第三是 假如小朋友有其他長期疾患, 一定要先看中醫才可以開出預防處方。 總之給小朋友嘅預防處方一定要謹慎, 呢個係用中藥 嘅原則。

所以若然你想要預防處方, 留意這處方只適合3至12歲小兒使用, 有長期疾患需要長期服食藥物, 又或者是有蠶豆症g6pd 的 #不建議使用
若然你睇到呢一度真的有興趣, 請你在呢個post之下留言 #小兒預防藥方 ( 不要inbox我 ,我睇唔切亦都覆唔切 …) 留言之後我喺未來一兩天會inbox 給你。 ( 呢個係因應facebook business suite 嘅改動, 咁樣做 我冇咁易miss咗你哋嘅message) 留言後亦代表你明白了我以上所講的東西。

另一方面假如小朋友不幸中招了, 在家中發燒和有其他症狀,但又暫不需要去急症室或住院處理, 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大家都知道喺呢個情況下, 其實係很難搵醫生親身睇。 好多家長都同我講真的唔知點算。

除咗打醫管局嘅熱線之外, 大家可以考慮喺家中準備一些西藥, 按照症狀 酌量使用, 以便不時之需.
以下是一些例子, 留意實質藥物的劑量必先按照體重和歲數所調教. 如有疑問請教自己的兒科醫生.

  1. -高燒藥 (brufen, ibuprofen, nurofen)
  2. -低燒藥 (Panadol)
  3. -塞肛高燒藥 (voltaren)
  4. -收鼻水
  5. -咳水
  6. -洗鼻鹽水
  7. -維他命C
  8. -氣管擴張藥(ventolin) + aerochamber
  9. – 溫度計
  10. -兒童用血氧機 (低過95%要call 999)
  11. -快速測試kit

假如家中已經有以上藥物, 可以按照情況和症狀酌量使用。

在等候公立醫院和有關當局安排期間, 無需恐慌, 亦無需要在冇必要嘅情況下走到急症室。 因為現在公立醫院已經負荷很重, 走到急症室 等候需時 ,這樣做也不一定對小朋友病情最好。 其實外國一啲地方很多家長發現小兒發燒, 都有經驗係用電話或者視像諮詢醫生意見, 呢個係外國嘅文化因為外國要找醫院並不容易。 現在有不少 私家嘅西醫都有視像應診去幫助患病嘅小朋友, 大家可以喺網上search search。

在家中留意小朋友精神狀況和胃口等,正所謂小兒無詐病。 唯一注意嘅係假如發覺血液含氧量降低, 又或者出現神智不清, 氣促或抽搐嘅情況, 又或者高燒不退的話 那麼就需要打999 到公立醫院求診。

另一方面近這幾天已經有很多私家嘅中醫透過學會組成一個清單, 為有需要因為covid 在家中隔離 ,需要服食中藥嘅病人應診。 大家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在網上尋找。 又或者更為理想的是,可以找一找平時睇開嘅中醫, 睇下哪一位中醫可不可以幫到忙。另外需要留意有一些中成藥其實並唔適合小朋友使用 。

最後再次呼籲各位家長不要自亂陣腳, 不用恐慌, 其實香港除咗公立醫院意外, 還有一個龐大嘅私家中西醫網絡, 再加上現在網絡會診盛行, 一定有方法可以幫助到患病嘅小朋友。

( 以上部分資訊由兒科專科醫生 蘇詠怡醫生提供, 特此鳴謝)
#小兒預防藥方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第五波疫情的中醫藥防疫方法

第五波疫情的中醫藥防疫方法
(留意返, 呢篇文唔係教人煲湯嘅文章)
寫呢篇文章嘅時候實在帶一點點心情沉重。 回想兩年前疫症開始的時候, 剛剛也是農曆新年附近的時間。 當時在此博客當中, 我寫出了各種中西醫以當時嘅認知, 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的方法。 想不到兩年過去, 疫苗也已經面世, 香港竟然發生了最嚴重的一般疫情。 各種社交距離措施也一再收緊。 眼看近日不少市民在長時間排隊做檢測,實在覺得有點傷感。 近日門診當中不少病人都說, 受疫症影響心情實在很差。有病人甚至昨天講笑說, 就算做足曬社交距離措施, 盡量唔出街。 想不到大廈也可以垂直或水平傳染,那麼可以說是防不勝防。預防疫症的衛生措施只能做到盡, 疫苗打足三針以策安全,減低重症病嘅機會。 正正因為這幾位病人聊天,令到我在思考, 究竟除了西方醫學公共衛生的防疫措施以外, 我們傳統中國醫學,究竟有冇辦法可以幫助防疫呢?
早幾天袁國勇教授提倡, 因為隨著社區確診個案不斷上升, (還未計一些隱形病人沒有確診),感染後的無症狀或輕症病患者, 可能之後需要在社區治療,不需要進入醫院。 即時說確診的病人在家中休養,如果有發燒就食必理痛,如果沒有大礙的就電話追蹤,直至抗原測試陰性就可自我解除隔離。那麼即是說在西醫藥方面, 並不需要作任何特效藥物嘅治療。只有嚴重的個案才會送院。 但香港的居住環境一般較為細小,確診的病人很有可能在家中治療嘅時候會傳染家人。另一方面根據報導說,因為近來新症病人太多,很多病人在家中等候多天,還未有收到通知入院,那麼在家中的等候的時候也會有機會傳染家人。 咁究竟有冇特別預防嘅藥物可以給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呢? 有否方法可以提升未受感染人士的免疫力, 從而減低中招的機會呢?
其實中醫藥的確有此方法。 這兩年以來, 其實中國內地不同地方的醫藥機構也有推出各種預防的中藥方, 主要係畀一些醫護人員和密切接觸者服用,希望能夠減低感染的風險。中醫藥有所謂因時制宜, 因地制宜, 之所以東南西北中國地方的方藥都有一點點不同,而且隨著時間亦都有所更改。 正是因為如此。 所以香港地區的預防方藥,其實也要參照近來的天氣和香港嶺南地區的多濕多熱特徵作出方藥的調整。
首先未講究竟預防中藥藥方, 我想講一講究竟中藥預防處方,和打疫苗有什麼不同。
無論是打哪一種疫苗,其實原理都係要令到身體的淋巴細胞可以認得出病毒的表面抗原, 產生有記憶性的抗體和淋巴細胞。呢一種係一種特異性的免疫力。 即係話呢一種免疫力是只係針對某一種病毒,即是今次covid19冠狀病毒。隨著病毒產生基因特變 (病毒的基因一定會不斷特變, omicron唔會係最後一種), 這些特異性的免疫力可能作用會減低. 當然假如下一代的疫苗是能夠針對一些不會基因突變的表面抗原蛋白, 那麼就可以說是對所有未來變種的冠狀病毒也有效. 至於中藥的預防處方, 主要的理論是中醫藥傳統認為,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亦即係話身體正氣強(免疫力)的時候, 外邪(病毒)不能侵犯身體。
假如身體受到感染, 必定先係身體自己已經有點虛弱才讓病毒有機可乘。所以各類預防處方,多多少少有一些益正氣的功效,作用係希望身體強成了透過自己的免疫力阻止感染, 又或者快速復原。但留意中藥提升的免疫力, 是一種整體的免疫力, 並不是疫苗咗產生特異性的免疫力。
所以中藥和疫苗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 而不是說服了中藥,就不用打疫苗了。
我記得在2004年,已故的廣東省的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嚟香港講書,在台上他說, 當年2003他在廣東省中醫院治療 SARS, 當年的他已經年過80. 他說他巡房治療病人, 從來不戴口罩而且近距離接觸患者. (大家不要模仿)。一些西醫同僚話呢個老人家教授係 『無知所以要無懼』。他就即時反駁說, 『我不是無知,我是藝高人膽大!』他知道自己可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全場即時熱烈鼓掌。其實當年他已經推出適合在廣東省使用的預防中醫藥處方。由此可見這些國醫大師也是利用相同的理念去面對疫症。
當然現實上最好是透過中醫西醫兩種方法共同防疫. 咁就可以用盡整體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好處, 特別係現在發現疫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 (但能夠預防重症)
咁講返中藥嘅預防處方。 近一兩個星期, 因為確診個案越嚟越多。大家都聽過有一種中成藥叫做連花清瘟膠囊。據聞不少藥房亦都已經賣斷, 也有一些朋友透過網購購入.中國內地近呢一兩年推出所謂三種藥三條中藥藥方, 可以適用於不同新冠肺炎的病人. 最多人聽就係呢一個連花清瘟膠囊. 咁究竟呢一種藥係適用於哪一種病人呢? 係咪適合預防使用呢?
其實 呢一種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 大概係沙士以後中藥藥廠所研發. 當中嘅成分其實係參照古代嘅一些藥方再改良而成. 其中最重要是參照了漢朝傷寒論的 麻杏石甘湯, 再加上清朝藥方銀翹散 再加上一些清熱解毒等藥物所改良而成. 要明白呢一種成藥適用於哪一種人, 首先必須要睇清楚當中嘅成分. 例如當中有麻杏石甘湯的 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呢一啲驅風而且清肺熱嘅中藥. 特別係有肺炎而且氣喘的就更加適合. 當中也有 板藍根、貫眾、魚腥草等等嘅中藥清肺熱. 呢幾種中藥特別係廣為人知嘅板藍根, 其實係現代嘅研究發現有多種抗病毒抗細菌嘅作用. 如果大家記得當年沙士就突然間興起個個都自己煲板藍根預防疫症. 另外還有其他藥物例如紅景天, 可以幫助補氣益肺氣. 本來呢一種藥物主要是針對一些流感病人. 在國內 和香港是早已經上市的中成藥. 近呢兩年發覺原來對新冠肺炎的病人輕症,也有舒緩症狀的作用. 所以內地已經和批准加上新冠肺炎輕症可以使用嘅成藥. 但需要留意嘅係, 呢一種成日係治療獲得了新冠肺炎以後的較輕嘅患者, 本來設計並不是用於預防使用. 加上當中有一些較為重嘅藥例如麻黃和石膏, 就唔係好適合冇病但想作為預防使用的人.
咁究竟呢一種中成藥有冇一些科學實證呢?
其實中藥治療感冒或者是病毒性的感染, 無論是在實驗室或者是臨床研究都有唔少實證, 最廣為人知的是2011年在 美國內科 科學期刊, 所刊登的一篇研究. 係中國十一間醫院共同參與的雙眼對照研究. 呢一個研究就係比較利用 古代藥方 麻杏石甘湯 +銀翹散 (亦即係蓮花清瘟膠囊所建基於的藥方), 和利用特敏福這一隻特效西藥, 去比較究竟哪一種治療流感較為優勝. 除咗呢兩個組別以外也有第三組別是中藥加特敏福.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單獨使用中藥的組別, 或者是中西藥並用的組別, 對比單時使用特敏福, 可以更快地退燒. 當時這個研究可為打開先河, 證實長久以嚟唔少香港人都覺得, 其實醫感冒用中藥仲好. (ref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844547/)
當然你可以話這個研究只是對付流感, 唔係現在的新冠肺炎. 但係正如上述所講其實唔少中藥都有廣播嘅抗病毒功效. 台中醫使用藥方嘅時候都係斷症而開方, 而不是看哪一種病毒開. 所以到現在我也覺得很神奇, 為何中藥可以歷久不衰經過那麼多年仍然發覺對現代嘅新病都有效.
但正如上述所講無論是蓮花清瘟膠囊, 或者其他國內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等等, 都主要係治療一些已經確診嘅病人, 並唔係用來作健康人士預防使用.
因為治療藥處方和預防及處方所選用的中藥其實係有點不同.
咁傳統中藥有哪些預防嘅處方. 當然有. 以往我在這個博客都已經介紹了玉屏風散呢一條古舊嘅方 個名起得好就係話你食咗呢條藥方之後, 就好似身體有一個屏風擋住, 風邪 (外感)冇容易侵犯到身體. 藥方組成好簡單只有三隻藥, 就係黃芪, 白朮和防風. 黃芪即是我們香港人所講的北芪, 平時好多人煲湯都鍾意落. 呢隻藥嘅好處係可以補氣而現代研究證實可以增強淋巴細胞的活躍, 即係話可以提升免疫力. 白朮可以健脾化濕,也可增強免疫力. 另外加少量防風可以驅風邪. 但面對現在這個疫症, 單用這三種中藥我認為是不足夠的. 第一是因為北芪雖然補氣但係有一點燥熱, 並不是每個人也合適. 假如方中有一些藥物可以中和的一種措施會更加適合香港人的體質. 另外方當中也足夠的清熱解毒 ( 大約等於抗病毒)
咁究竟較為合適嘅預防處方係乜嘢呢?
首先講下定下處方嘅原則.大家都知道中醫講求 辨證論治, 即係話一定要睇返病人嘅體質嚟到開最合適嘅藥方. 但作為預防處方最好就是令到藥方嘅溫熱寒涼平衡, 適合大部分人所服用. 所以佢制定處方嘅時候就需要考慮到呢一點. 第二係需要考慮到香港嘅天氣地理因素. 南方大多 多濕多熱. 大家睇一睇今天(12/2/2022) 早上外望, 霧氣很重濕氣也很重. 所以藥方之中一定要加一些健脾化濕的中藥. 另外第三點要考慮, 呢一個預防處方, 驅風和清熱解毒嘅力量要強一點點, 因為很有可能現在疫情嚴重, 不少人也會有機會接觸到病毒. 或者有一些無症狀感染也不知道. 考慮到呢一點設計處方嘅時候需要考慮 預防和治療輕症兩者結合. 聽落去好似和之前我所講預防和治療輕症兩者藥方是不同有所矛盾. 其實並不是如此. 首先藥方嘅平衡要較著重預防 再加一點點治療輕症嘅藥物, 適為其度。 另外亦都參考西藥嘅理念, 例如治療瘧疾或者流感的藥物西藥, 適當嘅劑量調整也可以作為預防使用。
( prophylaxis) 所以預防和治療輕症其實也有共通之處, 這有其科學根據.
所以講咗咁耐, 藥方當中應要考慮到幾點.
第一要有一些益氣提升免疫力的的中藥, 例如是北芪等等
第二要有清熱解毒,現代認為有一定抗病毒能力的中藥, 好似銀花 連翹板 藍根等等
第三要有健脾化濕的中藥, 包括陳皮藿香等等.
第四 也要有驅風的中藥, 例如防風.
最後不同中藥的 比重最為重要. 必先寒熱溫涼平衡適合大部分人使用.
作為預防處方, 一般都是短時間服用. 一般是每天或隔天服用五至七天。 吃完一個療程後至少休息兩星期。 再按需要決定是否在服用。
另外留意大部分藥方都只係適合大人使用. 小朋友按歲數要減低藥量, 懷孕人士必先要先請教醫生. 另外假如有g6PD (蠶豆症) 人 服用有清熱解毒的中藥要小心先請教醫生. 又或者是正在服務其他中藥或西藥的病人要小心留意。
最後想講一講咁究竟適合邊一些人服用呢?
正如我文章開頭所講, 有幾類人士其實是較為高危接觸到病毒的。
第一是醫護人員, 特別是在前線或公立醫院抗疫的。
第二時是家居當中有人確診的。
第三是曾經去過有確診病人的住所, 需要強檢的人士。
第四 成屋企附近屋苑屋村有確診人士, 又或者樓上樓下有確診的人。
睇到呢度呢可能會問, 點解我講得咁詳細呢。 仲要啲藥方咁詳細咁樣分析。 我係希望大家會明白其實中醫制定藥方嘅時候係好科學的。 中醫藥並唔係淨係一般所講煲乜嘢湯就可以醫病, 又或者有什麼疾病就飲一些花茶。 一般大眾媒體並不著重中醫嘅科學性當中嘅嚴謹性。 我希望藉此機會令大家明白中醫藥多一點。
我現在正在為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配製這些處方。 責任問題我不想公開整條處方, 若然網友有興趣可以私訊給我。
最後在虎年, 最緊要祝願大家百毒不侵。

在第五波疫情之中, 保護小朋友

在第五波疫情之中, 保護小朋友
1
網上圖片

1

今個週末會 連續兩天 寫兩篇關於今次在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之中, 如何保護小朋友, 減低小朋友感染的機會, 又或者增強小朋友的免疫力 ,即使感染了也只發生輕症. 首先我不是兒科專科醫生 ,有一些資訊是我其他兒科醫生朋友提供的, 有一些是依照我 中西醫 啲知識, 和網上睇研究論文所總結出來。 希望可以 幫助各位家長 增進 醫療知識, 幫助保護家中的小朋友。

第一篇 較為理論性, 講解為何第五波疫症 omicron 會對小朋友的影響 比預期中大。明天的那一篇會較為實用性 ,講一講究竟一般人實質可以做些什麼, 減低小朋友重症感染機會。
全世界也有共識看到一個現象 就係以往的新冠肺炎疫情, 一般小朋友重症嘅機會較為低。

很多時症狀也唔明顯, 所以以往外國一些地方甚至在疫情之中也不建議完全停課。 根據研究所講這是因為 小朋友的 非特異性免疫力, 其實較 成人強. 一定接觸病毒以後 非特異性的免疫力 一方面可以抵抗病毒 第二是因為更快 可以觸 發有記憶性的特異免疫力, 從而產生抗體。 呢個就係點解小朋友 有時可以講係病毒嘅一個溫床, 唔少人也有經驗 假如接觸了一些小朋友正在流鼻水咳, 大人很容易受到傳染 而且症狀比小朋友厲害很多。 我哋俗稱所講“” 啲細路嘅菌係好毒的 ,大人頂唔住“”

但好像今次的omicron 變種病毒情況有點不一樣. 在上年年尾到今年年頭omicron 開始在全世界爆發, 呢一種病毒傳播能力較以往的強很多, 甚至有一些科學證據認為是空氣傳播. 而在西方社會較早爆發, 他們發現 呢一種病毒 較容易引起 小兒的 咽喉氣管支氣管炎 (croup). Croup 以往一般由其他上呼吸道病毒引起, 通常發生在六歲或以下的 兒童. 主要因為這些小朋友的氣管較為窄, 病毒引起的 發炎引起 氣管腫脹, 小朋友會出現 好似狗吠色的咳嗽, 嚴重者甚至乎吸困難對 生命可有危險. 嚴重者需要入院吸氧氣 並且透過 霧化吸取藥物。

以往的 新冠肺炎病毒 很少出現這種問題, 但今次 無論是在較早爆發的西方或者現在的香港, croup 發生比率在增加. 呢個亦係為何這一次受感染的小朋友需要住院 ,比以往的較多. 但根據美國方面的數據 雖然住院比率真多 ,但暫時看不見較高的死亡率.

另外之前在新聞也有報道一位三歲小孩中了病毒以後不幸離世。 根據報道小孩是因為病毒引發腦炎。 而且哪一位小孩的病情發展 非常地快急轉下坡。 其實不少病毒也可以引起腦炎 即使流感病毒也一樣可以。 以往中醫呢一種情況叫做“”直傳心包“” 【中醫用心呢一個字去反映埋腦系統 嘅神志活動。】 至於為何病毒可以產生腦炎 第一時因為免疫力病人的免疫力保護不夠快 ,又或者病毒的含量很高, 病毒可以由呼吸道的黏膜 在透過血液直接 穿過腦屏障 都到中央神經 的腦 脊椎, 產生嚴重發炎。 腦發炎可以引起 抽筋, 神智不清 等 最後甚至影響維生的呼吸功能。 情況就好似踢足球咁, 假如畀對方在中場接到波, 自己一方的中場和後防不夠快, 給人哋 帶波的 長驅直進, 直接衝入龍門, 呢個龍門就係腦部( 又或者是心臟產生心肌炎). 一旦發生腦炎治療便困難很多。

另外就如疫症初期, 不少成人嘅病人感染後產生嚴重發炎反應, cytokine storm, 即係細胞 發炎風暴, 即使是身體的免疫力 一方面不能 完全對抗病毒, 另外方面過度激發, 反過來攻擊自己的器官, 例如是肺部引起嚴重肺炎, 心臟引起心肌炎, 又或者攻擊腦部引起腦炎。 所以這一次有小朋友引起急性腦炎可能也和這種嚴重發炎反應有關。 從進化論嘅角度睇, 其實病毒 並不是想將 感染了的人殺死, 因為這樣做對病毒也沒有好處。 其實不少病毒引起的 嚴重反應 ,是因為身體的過度亂來的發炎反應,把自身的器官 一起攻擊所引起。

至於近這兩年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 小部分 小朋友可能過兩至四星期後, 產生一些和川崎病很類似的全身性發炎性疾病, 也和這一類反應類近。
咁至於點解 ,這一次小朋友好像抵抗能力較差呢。

根據最新英國不同醫院發布在nature immunology的聯合研究, 證實了一些醫學界 以往的猜想和學說. 首先研究證實了原來小孩對於冠狀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和T 細胞免疫力 的確比起成人強, 另一方面也免疫力的持久性也較高. ( 抗體在一年內也沒有下跌) 更加有趣的係 原來假如 小朋友 經常接觸 引起一般傷風的普通冠狀病毒, 所產生的 免疫力, 原來也會對新冠肺炎的病毒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 學名叫做cross reactivity. 這是因為普通 傷風冠狀病毒, 和現在的新冠 冠狀病毒的結構有一定程度的相似。 其實在疫情嘅初期 ,也有另外一些研究發現 以往在03年感染沙士的新加坡病人, 竟然會對新冠肺炎的病毒有免疫力。 相信道理也是一樣, 因為冠狀病毒的抗原有相似的地方.

原來我哋中國人傳統所講,小病是福, 確實充滿智慧。

這個研究也確認, 即使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者, 抗體水平也不一定達到sterilizing level, 亦即係話唔能夠完全百分百 保障唔再受感染. 而且降低水平在成人當中較兒童下跌得快。 其實呢種情況一啲都唔令人詫異, 就好似一般傷風 冠狀病毒那樣, 即使我們已重覆感染了好多次, 我們仍然會感染傷風, 但大部分人 也會在幾天內痊癒。 呢一個觀察和新冠肺炎一樣, 可以重複感染, 但症狀 和嚴重嘅程度 應該會畀第一次輕。

那麼講返小朋友, 特別是較為年幼的, 近這兩年 各種社交距離措施和戴口罩等, 一方面預防了新冠肺炎病毒, 另一方面 傷風感冒也少了, 這就有可能令到現今的小朋友 缺乏對各種冠狀病毒的cross reactivity免疫力, 所以對今次傳播力超強的變種病毒毫無防範, 症狀較重。 這個情況其實並不是香港獨有。

那麼有何解決方法呢, 可幸的是 根據呢個研究 小兒對於 新冠肺炎的免疫力產生是很強的。 甚至比大人還強。 若然按此推論小兒對於疫苗的反應 和保護性應該更加好。

明天會 再講一些比較實際可以操作嘅 中西醫方法, 幫助減低小朋友感染重症嘅機會。

最後我始終不是在抗疫兒科前線的兒科醫生, 以上的資訊若然發現有任何嘅錯誤, 各位兒科醫生朋友 請馬上 指正, 我會即刻更改。

另外因為我用google語音輸入法, 成篇文都係靠口講的, 若然有錯字各位文字警察麻煩幫幫手。

1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

三陰性乳腺癌藝術家潮玩病人服變時裝

三陰性乳腺癌藝術家潮玩服變時裝

[健康生活] 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名40歲獨居女藝術家——奧爾森(Allie Olson)在2020年確診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經歷數十次化療及割除乳房腫瘤,心身疲累,慶幸患病和治療沒有擊倒她的意志,她不但積極面對抗癌旅程,還懂得苦中作樂兼發揮個人巧思,將病人服創製成時裝,拍照和錄製成影像,為癌症同路人發放正能量,增添談資。

奧爾森在化療期間以專業創意,把普通病人服裝改造成時裝,以鼓勵與她一樣正接受癌症治療的同路人勇敢面對治療,不要放棄。她述說早在2020年5月檢查乳房發現有一大塊異狀,經檢查後被認定正常。同年9月卻因為乳房腫痛而抽取細胞檢測,並確診三陰性乳腺癌。由於此種乳癌可選擇治療有限和復發度高,必須立即進行治療,先把乳房腫瘤切,然後進行16組化療和30次電療(在本年1月初完成)。但每次電療之後都令奧爾森感到沮喪,所以才驅使她在病榻中搞搞新意思,娛己娛人,散發正能量,與同路人分享時裝創作,博取大家一笑。因為她希望藉此激勵其他癌症病患保持積極態度,並感謝醫護大力支持才能使她勇敢面對治療。

 

閱讀更多

https://www.dailymail.co.uk/f email/article-10493051/ Artist-40-battling-cancer-styles-hospital- gowns-fashionable-outfits. html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港大醫學院團隊發現基因錯配修復機制的新功能 可減低患上癌症機率

港大醫學院團隊發現基因錯配修復機制的新功能
可減低患上癌症機率

2022年02月09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基因中脫氧核糖核酸(DNA)錯配修復機制(Mismatch Repair, MMR)前所未知的功能,對維持完整的基因組非常重要。出生時患上DNA錯配修復缺陷(廣稱林奇綜合症)的人在成年初期患上癌症的機率很高;研究結果顯示了MMR在保護我們免於患上癌症方面十分重要。相關研究成果已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MMR的功能通常被視為能保護DNA免受累積的突變所影響。然而,為錯配修復缺陷(MMR deficiency, MMRd)患者的癌症基因組進行測序後,發現MMR功能可能比以前認知的更為複雜。

研究方法和發現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數百名來自多個組別的MMRd癌症患者的體細胞突變數據,包括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臨床蛋白質組腫瘤分析聯盟(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和 AACR Project GENIE,以了解MMR中特定成分──即MutSα(MSH2/MSH6)及MutLα(MLH1/PMS2)缺失的關鍵突變過程。結果發現缺乏MutSα的癌症在突變特徵上,與缺乏MutLα的癌症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團隊接著整合表觀遺傳數據和癌症體細胞突變,進一步分別研究非複製與複製相關的DNA缺陷樣本,了解這些特徵背後的機制。一般而言,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脫氨基在人體細胞中每天發生數百次,是一種常見的非複製DNA損傷形式。通過這項研究分析,研究人員發現MutSα是MMR中修復5-甲基胞嘧啶脫氨基必須的關鍵成分。

研究意義
領導是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黃永瀚博士表示:「研究結果揭示了MMR一個前所未知的功能,它對於保護人類基因組免受5-甲基胞嘧啶脫氨基引起的損傷至關重要。」 黃永瀚博士補充:「這顛覆了一直以來的假設:MMR的主要功能是修復DNA複製過程中發生的錯誤;能夠解決錯配修復缺陷癌症中的這個關鍵突變過程,便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DNA MMRd較易引起癌症。是次研究顯示了DNA MMRd的結果,乃取決於特定的缺陷成分,將有助於理解每種MMRd癌症的演變方式。」

研究團隊
是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黃永瀚博士領導。團隊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研究助理方虎博士、博士生朱小強先生及楊昊晟先生、理學士(生物化學)畢業生Oh Jieun女士及博士後研究員Jayne A. Barbour 博士。

 

文:癌症資訊網

做醫生睇人眉頭眼額?

做醫生睇人眉頭眼額?

網上圖片

大家可能都知道其實做醫生最緊要識睇人眉頭眼額。 特別係中醫就更加要有呢種能力。 點解呢? 所謂“望聞問切”, 呢個其實係一個先後次序。 醫生睇病人嘅時候, 其實最重要嘅係望診。 而一般喺門診睇病人, 第一眼望到嘅就係病人嘅表情同埋面相氣息。 即使近呢兩年每個人都經常戴住口罩,其實也一樣睇得到。

即使現在醫生嘅診斷有個抽血嘅報告, 有曬ct mri等等, 甚至在加上各種基因排序檢測, 但其實體病人去觀察病人嘅面上仍然非常重要。 例如假如是住院嘅病人, 基本上醫生每天巡房嘅時候看似很簡單 望一望 病人嘅狀況,都已經可以知道大概病情係好轉或者是轉差。 以前公立醫院每一個醫生 每天巡房行限地看十多到30多位, 要在短時間內察覺那一位病人需要特別照顧,確實要一點點的功夫。

例如醫生經常話某一啲病人發燒或者受到感染, 如果感染嚴重嘅話 病人沒精打采, 雙眼無神 ,甚至由朝瞓到晚, 再嚴重嘅可能會有打冷震 發高燒嘅情況, 我哋叫做septic looking. 有一些病人可能唔係因為感染嘅原因發燒 ,即使發高燒仍然精神得很, 嗰啲俗稱叫做not septic looking. 所以即使兩個病人大家都是發燒38.5度, 其實從觀察病人嘅形態 ,大概都分到兩者那一位較嚴重。

另外因為廚房基本上是每天看病人, 很多時 那位病人昨天的形態和表現已經有了一個snapshot. 到第二天看病人嘅時候其實醫生嘅腦海會馬上建構和昨天的那個snapshot 作出比較。 呢種功夫好多時係潛意識的。 呢個就係點解每天巡房 睇住病人嘅改變 ,就知道和昨日畀究竟是進步了還是病情轉差了。

睇中醫嚟講望診嘅範圍就更加豐富
由病人全面色, 都局部嘅面色, 再度面部整體是否有神, 在到眼神 眼眶 ,或者面部肌肉嘅比例 甚至有否面腫面凹嘅情況等等, 各樣東西都反應身體不同嘅變化。

舉簡單例子。 例如經常唔夠瞓嘅人面色會帶青青灰灰, 中醫嚟講叫做肝血不足。 夜晚瞓覺時間唔夠長所以肝血 唔能夠上養於面部。 所謂肝開竅於目, 呢種青灰色會在眼眶周圍特別明顯。 小朋友受驚會在鼻樑之上或者眼的 太陽穴附近沒有輕微的青斑。 假如整體面色突然變得 暗清可能是腸胃受寒氣。 面色帶有少少 淡黃而且虛腫, 係脾胃氣虛嘅表現。 面部 瘦削青得嚟帶白, 係肺氣不足。 如此類推。

至於點解面部會反映咁多東西呢?
用現代嘅醫學去解釋。 面部其實有很多不同嘅細小肌肉, 而大部分嘅面部肌肉表情變化都係由 第七條顱底神經面神經所控制。( 除咗咀嚼肌以外) 原來呢一條神經線亦都和我哋嘅心情情志所影響, 所以一個人嘅神情變化亦多喺面部嘅表情和肌肉中睇得到。

除此以外面部也有很多不同微少血管。 中醫所講如果病人血氣充足又有足夠嘅睡眠, 面部血管流通, 營養充足而且能夠帶走廢物, 沒有阻塞,血氣充盈, 面部飽滿, 而且色澤鮮艷有光澤。 血管要把養份透到皮膚, 中間也要經過肌肉和筋膜。 假如肌肉和筋膜很緊沒有得到充足的放鬆, 血管自然唔能夠充盈,所以面部嘅血色便會唔靚, 而且帶有一點點青灰。 如果用中醫嘅術語講面部係手足陽明經聚集嘅地方, 陽明經所謂多氣多血之經, 就係講面部嘅循環和血管特別多。

所以有病人希望用中醫美容 又或者是 面部皮膚病, 我非常著重足夠嘅睡眠。 因為只要瞓得好瞓得足夠, 面部嘅肌肉和筋膜會放鬆。 經過一晚嘅充足睡眠, 皮膚上嘅微細血管變能夠發揮作用。 增加養份帶走廢物,面部自然會覺得有血色, 而且皮膚質素好。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 面部筋膜的各種拉扯。 面部的筋膜和頸部膊頭和上背的筋膜是相連的。 所以有些病人治療面部皮膚病,或者希望 面部的皮膚想更加好, 要同時間考慮治療頸椎病 ,膊頭緊和上背脊椎是否有側彎等等問題。

用中醫嘅術語其實就係因為陽嘅經絡都集中在頭面部交集, 所以透過觀察面部嘅各種部位嘅表情和面色, 其實大致上可以觀察曬全身嘅情況和五臟六腑氣血變化。

所以大家而家就知道點解 ,中醫和西醫都非常著重眉頭眼額的!

【癌症化療】做哂化療後需要排毒? |蘇子謙醫生

做曬化療後需要排毒?

不少癌症需要做手術後嘅化療。 例如是乳癌,大腸癌最為常見。 通常第二期或者第三期嘅疾病, 做完手術以後都需要做一定次數嘅化療主要目標係減低復發。 但不少化療藥物其實對身體有一定的毒性和傷害, 好多病人都希望做完化療之後利用中醫藥嘅方法 “ 排毒”, 咁究竟中醫藥如何幫得手呢?

唔少人做完化療以後都有不同程度嘅副作用

最常見的膚色變成暗黑 ,皮膚特別是面部多了一些暗班。 對於女病人嚟講呢個問題就更加緊要。 至於點解會咁嘅呢? 原來有一些化療藥例如是 腸癌會用到嘅xeloda 和5FU, 乳癌用的紫杉醇類 和 epirubicin (紅針) 一定程度嘅光敏反應。 做緊化療期間再加上紫外光會令到皮膚有大量色素沉著。 而且除咗色素沉著之外, 化療血有令到皮膚增厚皮膚變得非常乾燥。 部分較為嚴重的病人皮膚變得黑色,而且有脫皮嘅現象。

喺中醫藥方面, 對呢啲色素沉著一般認為是濕氣和瘀毒積滯。 治療嘅時候需要活血化瘀和化濕毒。 治療了一段時間以後通常色素會慢慢地退下。來 但另一方面也要適當嘅補氣同埋養陰。 養陰足夠嘅話皮膚會重新變返柔滑, 真後嘅皮膚也會慢慢好轉。 至於部分病人面色暗黃, 呢啲係中醫所講係虛嘅表現。 服食益氣藥中藥 通常治療了幾個月後不少病人都會覺得膚色慢慢變白了,而且更加有光澤。 喺中醫嚟講呢啲叫面色有神。

化療後手腳麻痺

另外一個常見嘅副作用就係手腳麻痺。 在乳癌中使用嘅紫杉醇類化療和喺大腸癌當中嘅oxaliplatin, 兩者都有一個累積副作用就係損傷神經線。 隨著化療愈做愈多手指尖腳指尖麻痺和感覺差嘅情況會越嚟越加重。 天氣凍的話情況也會再嚴重一些。 喺西醫方面對付呢一個副作用幾乎是無計可思。 研究發現只為有少量療效的是利用一些神經止痛藥去減痛, 但對於麻木嘅感覺並沒有幫助。 此外單單服用口服嘅維他命b也沒有很大的幫助。

緩解神經病痛

反而不少研究發現 在化療期間又或者是化療完成後的短時間內, 利用針灸嘅方法可以減輕同埋緩解呢一種神經病痛。 我自己臨床經驗方便 發覺假如病人已經是麻痺咗超過半年以上, 質針灸嘅幫助非常微小。 所以我一般建議病人㗎如麻痺開始出現就應該做一些開始針灸。避免疾病已經殘留長時間, 造成長期嘅神經損傷。 另一方面利用中醫藥益氣活血通經絡嘅方法,也有一定有效果。

另外亦都有唔少病人 做完化療以後出完腸胃功能混亂。 例如是經常消化不良,經常有胃氣,甚至長期肚瀉。 而且胃口的都變差。 呢一類嘅病人 可以利用中醫藥嘅健脾益胃方法重新調整腸胃嘅功能。 可以慢慢改善大便習慣增加胃口重新幫助吸收。 常用嘅中藥有 黨參人參白朮等等, 有趣嘅係現代有唔少研究發現呢一些中藥原來可以同時間改善腸道益菌嘅組成, 呢個亦都可能係中醫藥有效嘅其中一個基理。

中藥益氣補血

另外有病人做完化療之後,氣血虛弱,變得經常怕冷出汗手腳冰凍容易頭暈等等。 除咗可以利用中藥益氣補血外, 你都可以利用我之前介紹過嘅羅宋湯加肉方法長期調理補益氣血。 另外也有一些補 品可以幫助回復身體。 例如是野生人蔘,野生花旗參 可以補氣而且唔會溫燥。 偏熱症嘅病人再加上口乾, 可以服用霍山石斛。 另外假如化療後經常氣喘 體力 未回復過來, 可以適當利用冬蟲夏草。 但需要注意服用一些補品嘅時候 ,最好先請教自己的中醫師,睇睇睇質究竟適唔適合。 否則真的浪費金錢而且可能對身體有害。

另一方面化療亦都可以引起脫髮, 喺乳癌病人當中尤其多見。 雖然大部分一病人給予幾個月嘅時間頭髮會慢慢長出, 但係 有部分病人經歷過幾個月都冇辦法生返頭髮出嚟, 而且生得很慢 。 呢個係中醫所講血虛。利用中藥嘅方法的確可以補血補腎加速頭髮生長。 有唔少嘅中藥好似熟地,當歸,製何首烏都可以補血養髮。 我經常聽到 一些乳癌病人 特別係陽性荷爾蒙受體嘅乳癌病人, 問我究竟服用當歸怕唔怕呢? 當歸當中唔係有雌性荷爾蒙咩? 其實答案係唔怕的, 詳細嘅原因可能要寫多一篇文先可以解釋得清楚。

中藥調理化療副作用

至於利用中藥去調理化療後的各種副作用不適, 需要時間要幾耐呢? 情況當然因人而異, 但如果是單純想重新好調理身體一般需時三個月到半年不等。 當然 假如是有高風險復發嘅病人,現在中醫藥界嘅共識是最好服食中藥兩年或以上去 幫助減低復發, 扭轉致癌嘅體質。

但讀者如果是希望利用中醫藥去化療後進行“排毒”, 請先請教自己的主診醫生睇下適唔適合呀。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及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