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 | Ginson Leung |
---|---|
出版社 |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14/06/05 |
ISBN | 9789888254699 |
語言 | 中文(繁) |
頁數 | 230頁 |
尺寸 | 大32開 |
版次 | 1 |
裝幀 | 平 |
分類 | 勵志讀物 |
定價 HK$88
|
---|
作者 | Ginson Leung |
---|---|
出版社 |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14/06/05 |
ISBN | 9789888254699 |
語言 | 中文(繁) |
頁數 | 230頁 |
尺寸 | 大32開 |
版次 | 1 |
裝幀 | 平 |
分類 | 勵志讀物 |
定價 HK$88
|
---|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 醫學發展愈趨進步,但有不少頑疾如癌病、老人癡呆症 及敏感症等,仍有一定的治療難度。近年不斷有研究發現,人體內可活化基因P53的DNA核酸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明顯效用,有關營養素更可於食物中攝取。究竟DNA核酸是甚麼?它又具有甚麼神奇功效?且聽專家分析。
※現時不少配方奶粉均添加了合成的核酸(Nucleotide),提高小兒免疫力。
核苷酸可增免疫力
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項目經理暨註冊營養學家鍾明恩博士(上圖)表示:「不少研究發現,DNA核酸由肝臟製造,能促進細胞健康生長及細胞增生,從而幫助創傷後復元及製造免疫細胞。不少學者從事有關研究長達二十年,實驗證明,DNA核酸對於修補及保護受損細胞與基因、增強免疫力、減少癌細胞營養吸收,及改善腦血管性癡呆等幾方面具顯著的成果。」
※DNA核酸有助遏止癌細胞生長。
老化削弱製造力
核苷酸是構成DNA核酸的重要成分。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衰退令器官老化,若肝臟未能配合製造身體組織所需要的核苷酸時,便需要從其他地方如食物中攝取足夠分量。此外,外來壓力會令自由基更活躍,從而增加致癌及患病風險,同時亦會損害身體製造核苷酸的能力。
抑制癌細胞生長
鍾明恩說︰「如果身體有足夠的DNA核酸,有助活化基因P53,以遏止初期的癌細胞生長,甚至令其自我毀滅,防止癌症惡化。」而由肝臟製造出來的核苷酸,不論是體內好與壞細胞,即健康與癌細胞,都會照單全收,但來自食物的核苷酸,進食後就只有健康細胞才能吸取到相關營養素,對於癌症病者來說,有助阻斷癌細胞的營養供應,抑制其生長。
※老人癡呆症致病成因未明。
保護腦細胞
目前為止,醫學界雖仍未找到老人癡呆症的成因,但已發現大部分患者腦部均出現縮小現象及腦神經細胞死亡。研究證實,核苷酸有助保護腦神經細胞功能,有助延緩及預防老人癡呆症出現,「樹凸位於腦神經細胞的末梢,乃負責神經傳導的物質之一,核苷酸能夠延長腦神經細胞末梢樹凸的壽命,同時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水平,促進腦部血管健康。」
減致敏機會
有動物研究亦發現,敏感症患者病發時,其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會增加,但老鼠進食含核苷酸的奶粉後,其蛋白E則出現下降,實驗證明核苷酸有機會減低發生敏感的機會。母乳含有豐富的核苷酸成分,故餵哺母乳能減低嬰兒患敏感症的機會。
深海魚含量豐富
鍾明恩指,很多含豐富蛋白質 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大豆、深綠色的植物及菇菌類均含核苷酸,其中以魚精及白子等魚類生殖器官的含量最為豐富。一般身體健康及飲食均衡人士,毋須太擔心製造及攝取量不足,惟長者、慢性病患、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或有偏食人士,則有需要注意攝取量是否足夠,「成年人每天約需要一至1.5g的核苷酸,如每天進食約一隻手掌分量的深海魚如三文魚、沙甸魚等,已可攝取所需。」
http://hd.stheadline.com/living/living_content.asp?contid=78445&srctype=g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06月22日
【蘋果日報訊】營養標籤法例下月 1日生效,食環署估計 7.3萬件產品受影響,當中一成食品更須撤離市場,包括銷量低的有機產品,或有低糖、低鈉等營養聲稱的產品;但有多達 2萬件食品因銷售數量少而獲豁免。議員批評署方於法例生效首年,給予違法商人兩至三個月的寬限期是過於寬鬆,要求收緊。
營養標籤法例要求,在港出售的預先包裝食品或飲品,須附有標籤,標示所含的能量及七種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鈉及糖。食物安全專員陳漢儀昨日指,市面約有 7.3萬件產品須因應法例加上標籤,當中少於一成產品因而撤離市場。
近九成產品已加標籤
該署在 4月的調查發現有六成產品已加上標籤,她估計現時的比率更高,不擔心法例生效後仍大批無標籤的食品銷售。香港食品委員會本月完成的調查顯示,接近九成產品已加上標籤,撤出市場的產品約佔一成。該會主席黃家和指,撤離市場的主要是銷量較低的有機或有營養聲稱的產品,例如聲稱低糖或低鈉的零食。
法例生效首年,食環署每年恒常監測約 5萬件產品,並在超市或士多抽驗 500個樣本,確定其實際營養素份量與標示的是否一致。至於銷量少於 3萬件可申請小銷售量豁免的食品,至今已有 2.2萬件獲批。食安中心顧問醫生何玉賢強調,獲豁免的產品主要是應節食品,認為獲豁免比率不算高。
一旦被發現出售或製造不符法例要求的產品,最高可被判罰款 5萬元及入獄六個月。陳漢儀指,法例生效首年不會即時作出檢控,容許對方在兩至三個月內把貨品下架或作改善,「再唔合作先會告佢!」一年後寬限期減至一個月。
議員批評寬限期過長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批評食環署執法過於寬鬆,「條例通過到家都 24個月,點會仲畀兩至三個月時間改善?」他認為應把寬限期定在一個月內。
該署網上特設「營養標籤小法寶」軟件,讓市民輸入營養標籤資料以比較哪種產品較健康,如把牛奶公司鮮奶與同品牌高鈣低脂奶的營養資料比較,會顯示高鈣低脂奶的總脂肪雖較低,糖份卻高五成。署方計劃將有關軟件變成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 Apps)。
雜貨店東主不了解新例
【蘋果日報訊】距離營養標籤法例實施只有 10日,連鎖超市已做好準備把不符法例的產品揪出,但小本經營的雜貨店東主坦言,對新法例一知半解,批評政府對業界教育不足。更有售賣東南亞食品的店舖表明,為餬口會繼續出售無標籤的產品。
百佳:數千產品要下架
百佳及惠康均已為不符法例要求的產品進行點算。百佳發言人指,法例生效後會有數千件產品要下架。惠康指,連同同集團的 ThreeSixty、牛奶公司零售店等,共約 500件貨品要下架。
大型超市準備就緒,小商店卻連營養標籤要包括哪些營養素都不了解。記者昨向灣仔街市的雜貨店查詢,其中一名東主吳太,反問記者店內出售的產品,是否合乎法例要求,「對營養標籤仲係一知半解,政府冇教我哋,供應商又冇講」。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東主指,其店出售的東南亞食品,遲遲未獲供應商提供標籤,下月法例生效後,為做生意仍會出售無標籤的產品。
【阿波羅新聞網 2009-02-11 訊】
很多人都知道蔬菜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但對蔬菜的抗癌功效卻知之甚少。近來,美國、日本等科學研究証實,科學食用蔬菜對預防癌症有著積極作用。
日本排出抗癌蔬菜榜
蔬菜的抗癌功效一直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早在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就發現,多吃花椰菜的人患腸癌、肺癌的風險會小得多﹔而英國科學家則証實了西蘭花的抗癌功效。
最近,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的科學家,又對蔬菜的抗癌功效進行了更全面詳細的研究。他們對26萬人的飲食生活習慣進行了跟蹤調查,最終發現,蔬菜的確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並從高到低排出了20種對腫瘤細胞有明顯抑制效應的蔬菜,分別是:熟紅薯、生紅薯、蘆筍、花椰菜、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皮、甜椒、胡蘿卜、金針菜、薺菜、番茄、大蔥、大蒜、黃瓜和白菜。
對此,上海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陳霞飛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營養學家一直把蔬菜視為人體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不過近些年研究的確發現,蔬菜中存在一些植物化學物質,能對致癌物質和促癌因子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從而更好地防癌。
不同蔬菜防癌效用各異
不過,蔬菜不同,預防的癌症也各異。此次,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也對排行榜中蔬菜的抗癌功能進行了區分。
紅薯預防結腸癌、乳腺癌。科學家發現紅薯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氫表雄酮,可以用於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
番茄預防前列腺癌、乳腺癌。研究人員指出,番茄中的番茄紅素能促進一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細胞因子的分泌,激活淋巴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同時,研究表明,攝入適量的番茄紅素還可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病率,對胃癌、肺癌也有預防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可防胃癌。花椰菜、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硫?葡萄?類化合物,能夠誘導體內生成一種具有解毒作用的?。經常食用,可預防胃癌、肺癌、食道癌的發生。
此外,大蒜能預防結腸癌,胡蘿卜則能降低肺癌患病率。
搭配均衡是關鍵
“這些蔬菜特別是對預防胃癌、結腸癌、肺癌、口腔癌、喉癌的發生有很大的功效。”陳霞飛進一步解釋說,“盡管不同蔬菜抗癌能力和抗癌功效有所不同,但也不能隻吃一種。”陳霞飛說,要想通過蔬菜吃出健康,最重要的還是營養搭配、均衡飲食。每天要吃不同種類的蔬菜,這樣才能起到長期預防癌症的作用。
不過,陳霞飛還指出,人們吃蔬菜不僅僅是抗癌,更重要的是吸收各種有益的營養成分。如果身體出現癌症的跡象,還是要及時到醫院確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調節飲食。
http://tw.aboluowang.com/2009/0211/119946.html#sthash.CNxVrEIP.dpbs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07月08日
癌細胞迅速生長,令到新陳代謝速率增快,會消耗大量身體能量。腫瘤的增長能阻礙體內蛋白質的合成,維他命與礦物質的吸收也因而減低。當身體無法攝取足夠能量,便會利用體內儲存之營養為能量的來源,病人會出現疲勞、肌肉組織( lean body mass)及內臟中脂質或蛋白質流失。不同的治療,例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等出現的副作用,常見食慾不振、惡心、味覺異常、口腔容易潰爛、口乾及吞嚥困難等症狀,令病人減少進食量,導致體重嚴重下降,抵抗力也大大減弱。
癌症病人想吃得好,首先要了解營養的重要性,營養治療的目的在於補充身體所需營養及能量,避免體重遽減,並強化免疫系統,提升抵禦感染能力,充足而不過量的蛋白質攝取(需求量是平時的1.5至2倍),有助重建及癒合損傷的身體組織;同時也能減輕治療期間產生的副作用,讓病人更強壯地對抗癌症。
茶水及清湯只能提供飽肚感覺,並不能滿足熱量需求,應減少選用。另外,要多進食高質量的蛋白質食物,例如蛋類、肉類、牛奶、海產或黃豆製品。飲食原則是維持均衡飲食、增加蛋白質及熱量的攝取。每日的食物應包括五穀類、蔬菜類、水果類、魚肉豆蛋類和奶類等基本食物。盲目進食而攝取不足夠營養對癌症復康幫助有限,每名病人所需能量及營養素各有不同,個別營養飲食治療對癌症復康有莫大幫助,病人可諮詢註冊營養師的意見。下期將分享癌症治療期間的實用飲食貼士。
撰文: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義務註冊營養師羅曼詩
隔周四刊出
「民以食為天」。吃哪些食物可起到食療和藥療的雙重作用?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又能達到抗癌抑癌的目的呢?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很多記載,近代的實驗研究更進一步證實,很多食物都具有抗癌作用。
茲列舉若干如下:
(1)番薯:補中和血,暖胃寬腸。日本藥理實驗證實熟番薯對癌細胞的抑制作用達98%,費城醫學院研究證實番薯中的DHEA能使小鼠的乳癌和結腸癌消失。
(2)大棗: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每日吃適量大棗,可輔助治療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症。大棗中的山楂酸對肉瘤有抑制作用,其活性比化療藥物氟尿嘧啶還高。
(3)大蒜:行滯消積,解毒健脾。大蒜中的微量元素鍺和硒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4)靈芝:滋陰益氣,養血安神,健脾益胃。可緩解放、化療的毒副反應。藥理實驗證實,靈芝中的多糖不僅具有抗癌作用,還有降血糖作用,是癌症合併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品。
(5)海參: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海參中的酸性黏多糖,具有抗癌作用,不僅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弁遄A還可促進骨髓造血弁遄A提高藥物在癌瘤中的濃度。
(6)刺梨:健胃消食,抗癌扶正。刺梨汁能有效阻斷大鼠和人體內N-亞硝基脯氨酸的合成,含有的原兒茶酸和β-談r醇,既有抗腫瘤作用,又有降血脂作用,是腫瘤合併高脂血症患者的較佳食品。
(7)蓮子:養心益腎、補脾澀腸,蓮心可清心熱、止血澀精。蓮子中的氧化黃心樹寧鹼有抑制鼻咽癌的作用。
(8)黑米:清熱除煩,止渴生津。黑米能增強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力,其含有的粗纖維能夠預防結腸癌。
(9)玉米:調中開胃,益肺寧心。玉米中富含纖維素,能與腸道內致癌物質結合,加速其排出。玉米中的賴氨酸不但能抑制化療藥物中副作用的活性,還能抑制腫瘤的生長。
(10)大豆:健脾寬中,潤燥消水。大豆中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能夠抑制腫瘤活性,所含的植物雌激素具有預防乳腺癌的作用。
(11)馬鈴薯:補氣健脾,消炎通便。實驗證實土豆中含有的酚類和?類物質可使動物的抗癌能力提高8倍。
(12)捲心菜:有補腎健腦,通利五臟之幼纂C研究表明捲心菜、菜花這類含有二巰基硫化物的蔬菜,可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
(13)香菇:化痰理氣,益胃助食。香菇多糖對肉瘤,CCM-腺癌有抑制作用,對胃癌、結腸癌、乳腺癌有較好療效。
(14)蘋果:潤肺生津,開胃除煩。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選擇素,可刺激淋巴細胞分裂,增加淋巴細胞數量,對抗癌防癌均有重大意義。
(15)甲魚:滋陰涼血,益氣調中。用於虛勞、陰虛諸證。對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輔助治療作用。但脾胃陽虛者忌服。
http://www.regensoc.org.hk/index.php?page=news4
香蕉含有三種天然糖份: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纖維質。香蕉可即時提升人的能量。
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 90分鐘劇烈的運動。難怪很多世界知名的運動員都以香蕉為首選生果。
但是,香蕉不單只提供能量。香蕉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使我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菜單。
抑鬱症: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馳、提升情緒。
貧血:香蕉鐵質含量高,能刺激血液內的血色素。
血壓高:香蕉含極高量的鉀,但鹽份低,最理想是降血壓。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宣佈,允陪遛撥~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腦力:在英國 Twickenha就有200 名學生,為了要提升腦力,幫助考試,在學期開始,於早飯、小休和午飯,都吃適量香蕉。研究顯示,含豐富鉀質的香蕉,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對他們讀書有所幫助。
便泌:香蕉的纖維質很高,可幫助回復腸胃正常活動,消除便泌,無需服用輕瀉劑。
宿醉:香蕉奶色加蜜糖可以即時解酒。香蕉鬆馳胃部,蜜糖提升血糖水平,奶抒緩精神和制做炭水化合物。
心絞痛:香蕉對身體有一種天然的制酸性,有鎮痛作用。
早上無精打彩。早飯後午飯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水平。
蚊釘蟲咬。用香蕉皮內部輕擦患處,可退腫消炎。
緊張:香蕉的維生素 B含量高,可幫助抒緩神經系統。
超重:澳地利心理學學校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使員工會不斷進食巧力克和薯片去抒緩情緒。研究員對5000名醫院的病人做研究,發體型肥胖的,通常都是司職壓力非常大的工作。 研究總結認為,要避免引起對抒緩情緒食物的欲念,就應該約每兩小時吃一點高炭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降低身體內的血糖水平。
胃潰瘍:香蕉是調理腸胃失調的食方,因為香蕉有著柔軟的纖維而且柔滑。對於長期患者來說,香蕉是唯一可以進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會有不良反應。香蕉還可以中和胃酸和減少疼痛。
體溫控制: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中,都有把香蕉作為一種「降溫」的果物,可以用作降低身、心的熱度。在泰國,孕婦為了使嬰兒出生時有較為涼快的環境,臨盤時就會吃香蕉。
戒煙:香蕉可以幫助戒煙。香蕉含維生素 B6和B12,也含鉀和鎂,可以複元戒煙者因為沒有了尼古丁刺激的影響。
壓力:香蕉所含的鉀,可以調節心跳使之正常化,從而將氧氣順利送到大腦,與及調節身體的水份。當受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水平一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中風:據著名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長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 40%。
香蕉的確可以治療疾病。 如果跟蘋果比較,香蕉多四倍蛋白質、多兩倍碳水化合物、多三倍磷質、多五倍維生素A和鐵質、多兩倍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香蕉也含豐富的鉀,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應該把那句老句子改為:「一日一香蕉,醫生遠離我。」
PS : 猴子經常都情緒高漲和開心,應該是吃得多香蕉的原因。還有,想皮鞋潔亮如新?嘗試用香蕉皮的裏面,直接擦到皮鞋,然後用乾布擦淨,效果立見。真神奇的生果!
不要把香蕉放進電冰箱!
http://www.regensoc.org.hk/index.php?page=news1
據說蒜頭有抗病抗癌的特質, 找來一些資料講出了蒜頭的好處.
不要怕吃完它有口氣, 因為真的很有益呢!!
天然抗癌食物 大蒜居榜首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10/17/HK0710170007.htm
常吃大蒜, 癌症少發
http://www.show.org.tw/health_de … 001795&page=241
談大蒜
http://hk.epochtimes.com/8/4/22/80801.htm
大蒜的好處
http://health.pclady.com.cn/healthzq/1108/723776_all.html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08月23日
研究顯示西洋菜具有抑制乳癌細胞生長的功效。
西洋菜( watercress)煲豬骨湯好味道,但除了好味,還有健康。英國修咸頓大學( Southampt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現,每天進食一份80克的西洋菜,可提升人們血液中抗癌分子的水平,更可預防乳房癌細胞生長,並抑制乳癌細胞復發。研究結果顯示,西洋菜是有益健康的「超級食物」。
這項嶄新的研究,由修咸頓大學的英國癌症研究中心教授柏咸( Graham Packham)領導,找來四名曾患乳癌的女性做測試。
據《英國營養期刊》刊登的研究報告,四名女性進食西洋菜後六小時,血液樣本中相信助長癌細胞的4E蛋白質分子水平,隨即下降,西洋菜中的異硫氰酸鹽( Isothiocyanates)的成份,似能干擾癌細胞生長。
研究也顯示,從西洋菜提取的精華同樣具有抑制乳癌細胞生長的功效。除了西洋菜,大白菜、椰菜花等疏菜都含有異硫氰酸鹽,過去的研究顯示多進食這類疏菜有助防癌。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00823/14372162
凯茜·弗雷斯顿是保健和疗养方面的专家,并且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作者。她的最新著作是《定量疗养清理》:一个21天使您身体、心灵、精神康复的精要指南。弗雷斯顿推出一个身心灵达到健康幸福方法,包括健康饮食的专注,情感内省,灵性修行和充满爱的人际关系。
原文 : A Cure For Cancer? Eating A Plant-Based Diet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ka … ating_b_298282.html
翻译:兰兰
校对:赵磊,Jennifer Wang
癌症的治疗方法:植物性饮食 (2009-10-07)
作者:凯茜·弗雷斯顿(Kathy Freston)
我最近在與一些卓越的營養學研究人員一起密切工作,我發現他們所獲得的結果令人大開眼界。但在現實中,這些受尊敬的醫生所得到的結果只剛開始被人們理解和接受,這或許是因為他們所得到的結果並不符合那些從我們的“無知”中獲得數十億美元的食品工業的利益。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變得更加虛弱和肥胖,這超出了現有衛生保健系統的處理能力,而且治療疾病的常規方法通常有副作用,有時還對某些患者無效。
如果現狀持續下去,我們每2個人中將會有1人患上並死於癌症或心髒病──導致一種難看且痛苦的死亡(任何親眼見過的人都後怕);在2000年後出生的兒童中,每3個將有1個會患糖尿病──其實,大多數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預防該疾病的發生。這是日益增長的危機,但我我懷疑迄今人們是否已意識到這種危機的嚴重性。不過好消息是,預防和治癒疾病的方法可能就在我們眼前,那就是我們的食物。坦白地說,雖然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我們對食物的選擇既可以置我們於死地,但反過來也可以助我們康復和越來越健康。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將分享我對一些傑出的醫生和營養研究人員進行的一系列採訪。他們都是各自專業領域的專家。很直率地說,他們以不同方式和通過不同研究證明了一個事實:動物蛋白似乎對各種疾病的發生都有很大責任,然而植物性飲食不僅對我們健康有益,同時也是對抗這些疾病的一劑良藥。
癌症:
對癌症問題,我採訪過康奈爾大學的名譽教授柯林·坎貝爾,他在開創性研究成果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解釋了癌症是如何發生、怎樣預防和逆轉的。坎貝爾博士的這個研究被大多數人認為奠定了調查飲食和疾病關係的流行病學基礎。他承擔了超過70個經同行評議的研究資金資助,其中許多是由美國國家健康協會(NIH)提供的專項資助,撰寫了超過300篇研究論文。坎貝爾博士以前在一個奶牛場中長大,曾經相信在美國人的飲食中,動物蛋白具有巨大的健康價值,而且規劃其職業生涯為:調查如何生產更多和更好的動物蛋白?令他煩惱的是,與預想的乳品利益正好相反,所遇上的研究結果始終在證明一個廣泛的真相:動物蛋白對人類健康是災難性的。
除了對具有合理生物學解釋的真實生活狀況進行觀察外,坎貝爾還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性研究設計,以及流行病學證據,證明癌症(和其它疾病)與動物蛋白的之間存在直接和有力的相關性。以下是我與他的一些談話內容,以便讓我們能更了解這種聯繫。
(KF代表凱茜·弗雷斯頓,TCC代表柯林·坎貝爾)
http://www.savetheplanet.org.cn/big5/veg/health/canc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