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支援】愛心物資轉贈

面對癌症,順利完成治療,然後重新出發第二人生,是命運留下來的人吧?
還有另一類是⋯⋯被癌症帶走了的勇士,然而留下來的就是家人了。
無論是哪一類人,相信除了是留下來的人,還有現實一點要處理的 「留下來的物品」。

最近一位知心友離世,她家裡的人正忙著為籌備安息禮的同時,也為剩下來的一些醫療物資煩惱著,直接丟掉也真的挺浪費。我們聊著聊著,也就建議說倒不如捐出來,看看能不能把愛傳遞,幫助有需要的人。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成立以來,一直以病人角度出發,多年亦成功為癌症家庭/病人/照顧者配對相關物資,既為留下來的人傳遞愛,亦為有需要人士伸出援手。

今天,因為摯友漫畫的離開,再一次為此服務紀錄一下。

但願你和你能透過我們的平台,以物資捐贈為起點,聯繫一點愛,在社會上燃點希望,互相扶持。我們將不停期刊登物品捐贈,如有查詢歡迎與我們聯絡。


「愛心物資轉贈」現時有以下物品可轉贈給各位同路人,如有需要請以下渠道與我們聯絡

☎️ 電話:3598-2157 / WhatsApp 5206-7611

相簿內物資會不定期更新,但最終以中心存貨為準。

📍癌症資訊網將保留最終決定權,所有物資必須自用不得轉售

 

 

【病人分享】如果我不接受治療會怎樣?

寫下所有問題和擔憂,與醫生見面時詢問。
我得了哪種癌症?
癌症在哪裡?
是否已經擴散?
我的癌症可以治療嗎?
我的癌症治癒的機率有多大?
我還需要做哪些檢查或手術?
我有哪些治療方案?
治療對我有什麼好處?
治療有哪些副作用?
如何防止癌症復發?
我的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員患癌症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我不接受治療會怎樣?

Write down your questions and concerns and ask them when you meet with your doctor.
What kind of cancer do I have?
Where is the cancer?
Has it spread?
Can my cancer be treated?
What is the chance that my cancer can be cured?
What other tests or procedures do I need?
What are my treatment options?
How will the treatment benefit me?
What are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What can I do to prevent my cancer from coming back?
How likely are my children or other family members to get cancer?
What happens if I don’t get treatment?

 

【病人分享】第一次躺在冷冰冰的手術床上⋯⋯

醫生安排我入院做活體組織檢查,在全身麻醉下完成。
第一次躺在冷冰冰的手術床上,全身都在發抖,不知道是感到冷了還是不安?
麻醉劑很快起效,我開始感到頭暈,大約一分鐘左右就失去了意識。

The doctor arranged a biopsy which was don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hospital.
This was my first time to lay on the cold operating table, my whole body shivered, I didn’t know if it was the cold or the feeling of worry.
The anesthetic took effect very quickly and I started feeling lightheaded, before becoming unconscious within a minute or so.

【癌症健康講座】中西合璧治療

 

中西合璧治療已是熱門話題,用中藥調理身體也是順理成章。到真正想生的時候,可能已達高齡的年紀。故此向中西醫尋找協助。甚至乎是癌症病人在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手術等治療方式於生育能力的影響,皆會導致卵巢功能衰竭或睪丸功能受損。為了保留生育能力,西醫會建議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進行生育力保存,例如卵子冷凍或胚胎冷凍。中醫認為,月經的異常會擾亂氣血津液的平衡,進而影響生育能力。中醫可以透過調理氣血津液,促進生育能力的自然恢復。西醫則可以運用生育力保存技術和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恢復生育功能。

癌症病人同時服用中藥和西藥,當中是否有相互作用而影響治療的成效?服用中藥作調理身體,是否有助癌症治療?服用西藥作治療又是否會和中藥保健品有相沖?就各種中西藥問題,兩位講者將深入淺出,為大家提供答案作參考。

———————————————

「書出愛心 十元義賣」關心你同家人嘅健康🍎特意舉辦兩場健康講座,由專家講解城中熱門健康話題,即場為患者及照顧者解答疑難❓

📝立即報名 Register Now ⏩

🌐 https://signup.swireproperties.com/healthtalk20240511

📆 11.5.2024 (Sat)

🕕 5:30 pm – 6:15 pm

📍 香港鰂魚涌太古坊康橋大廈1樓ArtisTree (對出辦公樓大堂)

💬 講者:麥思敏醫生 (生殖醫學專科) 、黃韻婷博士(註冊中醫師)

👥名額: 40位

📘 活動內送出40本《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

#中西醫 #中西醫協作  #中藥調理 #中藥保健品 #中西醫結合 #書出愛心  #生育 #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 #雪卵 #雪精 #雪胚胎


關於《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

 

癌症在香港越來越普遍,醫治方法亦五花八門,中醫、西醫、自然療法、另類療法各說各的,令一眾癌友在尋求康復之路上身心俱疲!

慶幸有一班有心的醫護人員,組成跨醫療界作者群,攜手編著新作《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全方位深入淺出拆解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常見的問題,避免跌入中西醫治療謬誤,加上最關切最貼身的飲食宜忌,增強治療信心。

且聽其中幾位作者的心聲──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兼註冊中醫蘇子謙:「癌症病人確實需要同時間得到中醫和西醫的幫助,去戰勝這個困難的疾病。中西醫結合方法,正正透過合作匯通,不分中西把最好的治療給予病人。」

註冊中醫黃韻婷博士:「以循證醫學角度, 深入淺出,為各階段癌症病人或其照顧者會遇到的問題,為病人提供更『落地』癌症相關資訊。」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這本書跟大家探討中西醫和藥劑師之間,如何就病人經常煩惱的問題例如飲食禁忌,飲食建議,哪些中藥和保健產品在抗癌治療期間不宜服用,以及抗癌治療期間中醫如何介入來達致最佳效果,希望能夠更落地幫助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以解除煩惱,讓抗癌路輕鬆一點,那麼便能事半功倍!」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藥劑師:「癌症治療需要多醫療專業合作,為病病人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以實證醫學為市民提供正確、可靠、實用的資訊,提升病人自我管理的能力,達致理想的治療成效。」


中西合璧治療已是熱門話題,癌症病人接受化療電療,同時用中藥調理身體也是順理成章。服用中藥紓緩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並不罕見,越來越多研究數據證明中西合璧對治療癌病有一定的幫助。這本書正為有需要的癌症病人及其家人提供最新和客觀的資訊,內容由西醫、中醫、西藥藥劑師聯合編寫,是一本難得中西醫藥合作的生活醫學書。

癌症病人同時服用中藥和西藥,當中是否有相互作用而影響治療的成效?服用中藥作調理身體,是否有助癌症治療?服用西藥作治療又是否會和中藥保健品有相沖?「醫和藥」是不可分割的,正如醫生和藥劑師需要互相合作,相輔相成。就各種中西藥問題,這本書能提供答案作參考,深入淺出,簡單易明,是一本癌症病人必讀的參考書。

【慎防癌症治療偏方】提高警覺,免受金錢損失!

最近,除了經常有來歷不明的欺詐電話冒認公立醫院,提醒領取醫療報告,也有不少人混入癌症病人群組,寄送大量私訊予群組成員,介紹「奇蹟」治療方法及提供購物鏈接,招攬生意。

我們理解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面對的治療壓力和痛苦,特別晚期病人及其照顧者會以緩解痛苦為大前題選用另類療法。商家們正正利用病人的恐慌和脆弱,以「希望」包裝另類療法,營造不合理的期望⋯⋯無視病人的安危,實在可恥!

在此,再提醒大家選擇任何治療前,應清晰了解自己病情及治療的預後情況。切勿相信缺乏臨床數據及科學基礎支持的「奇蹟」方法!特別早期癌症病人,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把握治療黃金期,有助於避免病情惡化!

最後,也感謝同路人在不同平台提醒戰友另類療法的真確性。

 

混入病人群組進行傳銷
混入病人群組進行傳銷(癌症資訊網群組成員A 提供截圖)
癌症資訊網群組成員B 提供截圖
混入群組_傳銷_癌症
癌症資訊網群組成員B 提供截圖

 

電話騙案_冒充公立醫院
冒充公立醫院提示領取醫療報告

 

 

Registration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Please fill in the online registration. You will then receive a confirmation email for this event.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cooperation.












Hong Kong College of Community Medicine(1.5)Hong Kong College of Emergency Medicine(1.5)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Family Physicians(2)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Pathologists(2)Hong Kong College of Physicians(1)Hong Kong College of Radiologists(1.5)The College of Surgeons of Hong Kong(2)Medical Council of Hong Kong(2)



【癌症殺手】胰臟癌難發現 體重減輕上腹疼痛應留意

過往提到「癌中之王」,胰臟癌及膽管癌定必位列榜首。除了因為它們難以早期被察覺外,其病情又快速惡化或擴散,往往發現後生命亦將之急逝。在最新的2021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中,胰臟癌是第十位常見癌症(女性新症534宗,男性582宗),更錄得889宗死亡個案,是第四位癌症殺手。

胰臟的結構

胰臟(Pancreas)是消化系統的一個長形扁平腺體(也稱胰腺), 長約12 厘米, 位於左上腹部的後腹膜腔內,在胃的後面,脾臟與 十二指腸之間。 胰臟分成三部分,包括:胰頭、胰體和胰尾。胰頭位於右側,被 十二指腸包圍,胰體佔胰臟的大部分,胰尾末端朝左上方與脾臟相鄰。

胰臟的功能

胰臟可說是一個特殊的內臟器官,是人體內唯一的一個既是外分泌 腺又是內分泌腺的腺體。

外分泌(Exocrine):負責製造胰汁,經胰管流入十二指腸, 分解食物裡的醣、蛋白質和脂肪。

內分泌(Endocrine):負責製造多種荷爾蒙,其中包括胰島 素(Insulin),直接滲入微血管,隨血液流遍全身,協調血 糖水平和其他新陳代謝。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便會升高,引 發糖尿病(Diabetes);而胰島素分泌過多分則會導致低血 糖症。

胰臟的表面凹凸不平, 屬結締組織, 中間有一條帶有短分支的細長胰管 (Pancreatic Duct),由胰尾直達胰 頭,將胰臟分泌的胰汁(Pancreatic Juice)輸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 食物。同時,胰管亦負責把由肝臟分 泌的膽汁(Bile)輸送到膽管(Bile Duct),讓胰液和膽汁混合並流入膽 囊。假若膽管阻塞,膽汁難以流入十二 指腸,便會積聚形成黃疸症(Jaundice), 常見的症狀是皮膚和眼白變黃。

認識胰臟癌

當胰臟細胞一旦失控地增生,並侵犯身體其他正常細胞,便形成胰臟癌。從病理分析,約90%的胰臟癌屬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約70%胰臟癌發生在胰頭,20%發生在胰體和胰尾,餘下的10%為許多小腫瘤遍布整個胰臟。胰臟癌在芸芸癌症之中惡性度較高。由於胰臟深藏於腹腔內,位置隱蔽,因此胰臟癌症狀難以覺察,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屆晚期,加上胰臟癌有明顯的早期擴散傾向,傳統化療和放射治療效果亦不理想,故胰臟癌的整體預後情況較差。

胰臟癌的成因

迄今為止,醫學界仍未掌握胰臟癌的確切成因,也未能百分百確定誰是高危族群,因為它與遺傳、性別、飲食習慣等似乎沒有顯著的關係。而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未成立,只是這類患者通常因慢性胰臟炎而接受檢查,並從中發現腫瘤。

胰臟癌風險因素

最理想的做法,是像其他癌症一樣追蹤高危族,定期安排檢查,希望找出未有症狀的早期患者。綜合醫院管理局和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數據顯示,胰臟癌較常見於45 歲以上的人士,而且大部分符合以下風險因素:

• 慢性胰臟炎

• 糖尿病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較非感染者高出兩倍

• 胰臟癌家族史

• 相關的遺傳病家族史,包括 BRCA 基因突變和Lynch 綜合症等

• 年齡增長,尤其 45 歲後

• 吸煙:患上胰臟癌的風險比一般人至少增加一倍,大約有 20%至30%的胰臟癌被認為是由吸煙引起

• 肥胖: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而在英國, 約10%的胰臟癌病例與超重有關

• 不良飲食習慣,例如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類

• 攝取過量酒精:飲酒可導致慢性胰臟炎,約 70%慢性胰臟炎 是由長期大量飲酒引起,而慢性胰臟炎正正是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胰臟癌的臨床症狀

症狀難以覺察,當腫瘤漸漸增長,便會陸續出現以下症狀:

• 上腹疼痛
• 腹部脹滿感或作嘔
• 食慾減退
• 背痛
• 黃疸(眼白和皮膚變黃)
• 體重減輕

胰臟癌的診斷

胰臟位於後腹,被胃等器官擋住,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未必看到異 常;驗血測量癌指數,其靈敏性和準繩度也不太高──癌指數受很 多因素影響,或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結果,只能作為參考。要準 確診斷胰臟癌,必須經過一系列專門的檢查,其中比較主要的項目 包括:

• 驗血
• 影像檢查
• 抽取細胞組織

內容節錄自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認識胰臟癌》小冊子

更多胰臟癌資訊請參閱: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cancer/胰臟癌

 

 

【癌症飲食】化療後血小板減少或貧血中醫可以如何介入?|黃韻婷博士

癌症病人經過化學、標靶、電療或者免疫治療後所使用的藥物,於骨髓是主要的造血組織,所以「骨髓抑壓」隨之而來的乃是血小板降低的副作用。使得血小板過低,導致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只要做好正確的預防措施,待治療結束後,大部分都會慢慢恢復正常。血小板的正常值為 15 萬至 40 萬 ul/mm³,若血小板低於此數值時,可能會出現的症狀為:

      • 皮膚出現紫色出血點或不明原因的瘀斑
      • 疲倦、蕁麻疹
      • 月經突然量增加
      • 下消化道出血(即大便有出血狀況)
      • 流牙血、流鼻血或受傷後傷口難以止血。若情況嚴重可增加體內出血風險,而出現大便出血、小便出血或嘔血等狀況

有薈萃分析最近整合了 14 個高質量的雙盲隨機臨床研究,合共1,053 名癌症病人的監測,發現合併使用中藥與化療後,病人在白血球、血紅素及血小板的下降幅度都有明顯改善,比起單純使用西藥化療的病人治療更為有效。當中的中藥多以複方為主,並少有用單味。如果病人希望盡快配合西醫治療令到血小板增加,則必須向中醫師求診,因為劑量與配伍都較講究,大家要小心使用不同的中藥或藥材。中藥的花生衣、阿膠、鹿角膠、太子參、高麗參、人參、黃芪、當歸、黨蔘、枸杞、紅棗(黑棗更養血)、丹參、三七也可增加血小板數目。大家要留意,五加科人參或對特定標靶、化療治療有相互作用。故此,使用任何中藥都要向醫護人員查詢。

病人如遇到血小板過低時,可以優先選擇含高蛋白的食物,尤其是鐵質豐富的全熟牛肉、白肉、雞蛋、牛奶跟魚類,鐵質豐富的紅菜頭、車厘子或士多啤梨都可以提升血小板。另外膠質豐富的雪耳和木耳都有效幫助提升血小板。如果精神狀態許可的話,可以酌量配搭適當的運動,能夠更有效提升免疫力。

參考: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har.2021.573500/full

https://www.frontiersin.org/files/Articles/573500/fphar-12-573500-HTML/image_m/fphar-12-573500-t002.jpg

【癌症治療】早晚期食道癌加入免疫治療 提升療效助病人再次享受生活的滋味 | 李慧敏醫生

「食」是人的本能之一,若持續出現進食後食物不落隔、吞嚥困難甚至食不下嚥等情況,便要小心可能是食道癌所致。本港每年約有400宗食道癌新症,但因早期難察覺,故此它其實是排名第十的癌症殺手。幸而近年免疫治療為成為治療食道癌的新手段,幫助提高控病療效及降低復發風險,讓病人能再次食得開懷,大大改善其生活質素。

長長的食道將食物由口腔帶到胃部,一旦有腫瘤增生,首當其衝便會影響進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慧敏表示,不少病人有吞嚥問題時,都會歸究是年老或腸胃問題所致,寧願改吃流質及軟冧食物也不求醫,以致錯失及早發現病患的機會,確診時甚至已經無法進食或喝水,導致嚴重營養不良及消瘦等情況。

經常進食吃燙熱、醃製及刺激性食物,都會增加食道病變的風險

食道癌是常見致命癌症

在香港,食道癌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除了年紀愈大,男性、吸煙酗酒、肥胖,以至經常進食吃燙熱、醃製及刺激性食物,都會增加食道病變的風險。過去食道癌的治療選擇不多,近年則因為臨床經驗增加及免疫治療面世而出現很大變化。

李醫生以早期食道癌為例,一般都會以化療合併電療作為術前輔助治療,幫助縮小腫瘤,然後再以手術切除。然而,有時癌細胞可能仍匿藏在體內,導致多達一半的早期食道癌會在術後11個月內復發,所以為了對付殘餘的癌細胞,合適的病人可以在術後加入不多於一年的免疫治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

她引述大型臨床研究數據,指曾接受術前化療合併電療,並完成手術切除的早期食道癌病人,術後使用輔助免疫治療能夠減低復發或死亡風險達三份一。

由於「食」對人如此重要,故此腫瘤體積對病人舉足輕重的影響

免疫治療提升控病療效

至於晚期食道癌亦可以加入免疫治療提升療效。李醫生稱,有數據反映晚期食道癌鱗狀細胞癌病人,使用一線免疫治療配合化療,超過八成病人可以達到穩定病情甚至縮小腫瘤的效果,整體死亡風險也可降低逾兩成。

她強調,由於「食」對人如此重要,故此腫瘤體積對病人舉足輕重的影響,若治療能縮小腫瘤,便可以改善病人的進食和營養吸收,從而提升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質素,而她每次看到病人接受適當治療後,由「完全吃不到東西,飲水也會嘔出來」到能夠再次進食,身體狀態亦不斷改善,便由衷感到開心和欣慰。

其實,每名病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適合的治療也可能有分別。李醫生說,一些不適合做手術的病人,可改用同步放化療處理;即使身體狀況較差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進行化療的食道癌病人,亦可以使用雙免疫治療組合,幫助降低死亡風險逾兩成。

治療選項多 按需要訂方案

隨著食道癌的治療不斷發展和進步,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的選擇可用,所以李醫生鼓勵病人不要輕言放棄或灰心,臨床上有很多治療選擇,可以帶來更進取的療效,最重要是病人與醫生坦誠溝通,讓醫生了解自己的想法、意願和需要,然後合力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她也提醒市民要提防食道癌,若持續吞嚥問題,就要盡早求醫,因為愈早發現病患治癒機會也愈高!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什麼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

陳少康 (臨床腫瘤科醫生)、劉健生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蘊恩 (醫學物理學家)、李健綱 (醫學物理學家)
陳少康 (臨床腫瘤科醫生)、劉健生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蘊恩 (醫學物理學家)、李健綱 (醫學物理學家)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英文稱為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  是一種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能夠對身體內的腫瘤(不包括大腦)進行高度精確和高劑量的放射治療。這種技術利用立體定位技術,以毫米的精準度瞄準腫瘤,從而保護周邊的正常組織。

SBRT特點

SBRT 具有以下幾個獨特的輻射特點:

  • 高精度:SBRT 利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確定腫瘤的精確位置,確保輻射射線能夠精準地集中於腫瘤,從而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
  • 高劑量(每次)治療與傳統放射治療相比,SBRT 每次治療(分次)提供更高的輻射劑量,通常只需一到五次治療即可完成。
  • 少次數(分次)治療由於每次治療劑量較高,SBRT 採用低分次治療計劃,與傳統放射治療需要分多次每日治療並需時數周形成對比。
  • 高度適形放射治療:SBRT 使用的放射治療技術能夠更貼近腫瘤形狀,這是通過多葉式準直儀和動態束形技術實現的。

SBRT所應用的放射治療技術和設備

SBRT 使用各種先進技術和設備來實現其高精度和高效能。以下是一些關鍵技術:

嚴格姿勢固定技術:透過BODYFIX® 或相類似的技術去固定患者位置, 確保治療其間的準確性

影像導航 (IGRT) SBRT 的精準度有賴於機器在每次分次治療之前和過程中確認腫瘤位置。這確保即使腫瘤或病人稍微移動,輻射也可以相應地調整。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IMRT) IMRT使用不同強度的輻射射線,能夠精確地調節和形狀化輻射劑量,以符合腫瘤的尺寸,從而減少對鄰近正常組織的影響。

弧形調控放射治療 (VMAT)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IMRT) 的 一個延伸技術 ,通過旋轉直線加速器來發放輻射射線。VMAT 可以在單個或多個弧形路徑中連續發放輻射射線 ,從而減少治療時間並提高對腫瘤的劑量適形性。

透過IMRT 和IGRT 對肺轉移的腫瘤進行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
透過IMRT 和IGRT 對肺轉移的腫瘤進行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 Ref: OSH Chan, RKC Ngan, Oral Oncology 50 (2014) 791–797

SBRT並不需要某一種特定的放射治療機器,相反,現今香港大多數放射治療機器都能夠執行SBRT,以下是一些常會應用的設備:

直線加速器 (Linear Accelerator, LINAC) LINAC是最常應用的放射治療設備,現今的直線加速器都能執行VMATIMRTIGRT等技術,是最廣泛被利用於SBRT的設備。

磁力共振影像導航放射治療 (MR-LINAC) :將磁力共振掃瞄(MRI)與直線加速器結合,提供在治療過程中實時的腫瘤及周圍組織成像。這種技術允許精確跟踪腫瘤運動軌跡並進行實時調整,確保射線能夠準確地瞄準腫瘤。

螺旋刀 (Tomotherapy) :結合 CT 成像與放射治療,允許螺旋式地發放輻射射線。這種技術類似於 CT 掃描,逐層提供輻射射線,實現精確的劑量分布並保護正常組織。

數碼導航刀 (CyberKnife) :是一種機器人系統,能夠以亞毫米的精準度瞄準腫瘤以發放輻射。它使用實時成像來跟踪腫瘤運動軌跡,並相應地調整輻射束。數碼導航刀特別適用於治療跟隨身體移動的腫瘤,如肺部和肝臟的腫瘤。

現今香港大多數放射治療機器都能夠執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