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招募臨床試驗患者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招募臨床試驗者

「針灸在姑息治療協作模式中對晚期癌症患者的輔助作用:三臂實用隨機試驗」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正進行一項有關針灸輔助終末期腫瘤病人紓緩治療的研究計劃,現正招募符合以下條件的受試者*:

針灸在姑息治療協作模式中對晚期癌症患者的輔助作用:三臂實用隨機試驗
針灸在姑息治療協作模式中對晚期癌症患者的輔助作用:三臂實用隨機試驗

1️⃣ 晚期IIIB或IV期惡性腫瘤(血液腫瘤除外)患者
2️⃣ 有一種或多種明顯不適癥狀:疼痛、乏力、惡心、抑鬱、焦慮、失眠、胃口差、氣短等
3️⃣ 預期生存期超過4個月
4️⃣ 年齡18周歲或以上

時間:3周(9次免費針灸或假針灸)+ 8周(2次隨訪)
地點: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專科臨床教研中心(薄扶林沙宣道 10號,瑪麗醫院斜對面)

受試者完成研究所需問卷及隨訪後可獲得500港幣車馬費。
注意事項:參加者需要先接受篩選評估,符合條件者方可加入。

查詢及報名:可致電 或 Whatsapp:6609 7948(陳醫師)

*本研究由香港政府醫療衞生研究基金全額資助(17181831);研究方案由香港大學及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UW19-822)。

「針灸在姑息治療協作模式中對晚期癌症患者的輔助作用:三臂實用隨機試驗」已刊登於 HKUSCM 網頁﹕

https://scm.hku.hk/Views/Research/ResearchProjects1.html

相關訪問

望聞問切- 癌症紓緩治療
嘉賓主持:黃譚智媛醫生(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榮譽會長)
嘉賓:陳海勇博士(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

新藥受限未註冊 有藥病人無得用 工聯會促改善藥物註冊制度

工聯會社區幹事李嘉恒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左起)

新藥受限未註冊 有藥病人無得用 工聯會促改善藥物註冊制度

隨著藥物科硏發展迅速,以往許多並無藥物治療的疾病,如今已不少創新藥物 可選用,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治癒。然而,受限於本港藥物註冊制度及價錢等 限制,新藥物往往要等待數年時間才能獲得批准在港使用。在生死存亡危急情 況下,不少病人因為藥物並未在本地註冊或未有資助,而未能受惠於新藥物。 為能讓病人可以更便利及以更合理的價錢,得到使用創新藥物的機會,工聯會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陳穎欣,與專科醫生區兆基舉行記者會,要求政府優化本地藥物註冊制度,並提出多項建議。

專科醫生區兆基指出,目前香港的藥物註冊制度主要採用「第二層審批」,即一 種新藥在本港提交註冊申請,必須先在 32 個表列國家或地區內,取得兩個或以上藥劑製品證明書(CPP),但當中中國並不包括在認可名單內。雖然衞生署容許 醫生以「指定病人」(NP) 為病人申請使用未註冊藥物,但藥物昂貴,又不能得 到政府資助,並礙於手續繁複,病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藥物。而且就算日 後病情改變,病人不再需要藥物,但已申請的藥物,既不能儲存備用,也不能 轉移使用及退回,造成金錢損失。

對於癌症病人而言,能否用藥是生死攸關,為了延續性命,大多都願意使用新藥物,甚至參與「試藥」。以往更有 病人為了得使用新藥物的機會,不惜「捱貴藥」,甚至遠到其他國家。近年已有 數十隻治療癌症的創新藥物上市,但藥物註冊時間過長,使很多病人未能在港 及時使用新藥。即使有些藥物已經註冊,但缺乏政府資助下,病人根本負擔不 起高昂的藥費。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國家生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中國的創新科硏 新藥在全球的比率,過去五年由單位數升至雙位數,尤其一些在本地流行的疾 病,例如鼻咽癌,因歐美國家沒有足夠的病例支持研發適合的藥物,然而相關 藥物已經在內地研發成功。而且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 的嚴格審批及穩健監管下,透明度不斷提高,藥物安全性及臨床療效得到保障,價格亦控制 在合理範圍,香港應參考國家醫保藥物名冊,容許已納入國家醫保的藥物在港註册使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表示,香港作為大灣區一員,可以利用大灣區優勢, 推動成為區內藥物臨床研究發展樞紐,不但直接增加病人使用新藥的機會,相 關的臨床研究更可為藥物註冊提供更多中國人數據,有助內地藥物走向國際, 又或外國藥物進入內地,促進日後於國內或國外進行的藥物研究和註冊,長遠 使整體社會得益。香港的醫藥發展需要多元化,引入競爭亦有助提升質素及降 低成本,香港應考量如何與國家醫保制度接軌,讓更多病人受惠創新藥物。

有見及此,工聯會就優化本港藥物註冊制度提出建議:

  1. 接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 CPP 可用於本地藥物註冊申請
  2. 建立有限度藥物註冊制度或特快通道,容許有顯著療效並已在美國 FDA,歐盟 EMA 或中國 NMPA 註冊的藥物,可在本港申請有限度註冊使 用,以讓病人能更快使用新藥物
  3. 每個國家或地區藥物審批都有其自身的考慮,而這些考慮未必適用於香 港,長遠本港藥物註冊應放寬要求,由 2 張 CCP 減為 1 張 CCP,以縮減 註冊時間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LL) 口服標靶藥 助病人長時間穩定病情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LL) 口服標靶藥 助病人長時間穩定病情

王紹明醫生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顧名思義是一種進展速度較緩慢的病症。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因病變,異常增生導致出現惡性腫瘤。CLL病情反覆,傳統治療方案是以化療配合免疫療法。然而有賴藥物迅速發展,持續使用口服標靶藥已能穩定病情,提升病人生活質素。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王紹明醫生表示,「白血病」是一個統稱,事實上可根據癌細胞生長速度分為「急性」或「慢性」;再各自以癌細胞種類界定為「淋巴性」或「骨髓性」。當中CLL則是淋巴細胞病變而不受控地增生引致的癌症。它的生長速度較緩慢,初期患者病徵不明顯,難以察覺。有病人待病情發展至中後期,出現淋巴結腫脹、脾臟脹大、持續發燒,或因骨髓造血功能受影響引起頭暈、氣喘、出血等症狀才確診。

口服標靶藥長時間控制病情反覆 易復發之CLL

王醫生稱「慢性淋巴白血病」在香港並不常見,只有西方確診數字約十分之一,而患者中位確診年齡約為六十五歲。要診斷CLL,醫生主要透過抽取病人血液樣本檢驗白血球及淋巴細胞,或抽取骨髓作檢查來確診。王醫生指出早期又沒有病徵的CLL患者並不急於接受治療,可先作緊密觀察。至於已經出現病徵的CLL患者,王醫生表示現時有多個治療路向。他提到第一線的治療方案可以利用化療配合免疫療法(CD20單克隆抗體),一般會進行6次療程,從而抑壓病人體內的癌細胞,但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復發。而近年,較新的治療方案是一種口服標靶藥BTK抑制劑,透過抑制淋巴細胞的生長機制,阻截B淋巴細胞生長訊號傳遞,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他續指BTK抑制劑需要持續使用,以便作出較長時間的控制,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素。

王醫生認為標靶藥BTK抑制劑不論對尚未接受任何治療,或已接受第一線治療後復發的病人都有良好反應;而帶有第17對染色體缺失或TP53基因突變的CLL患者反應更理想,絕大部分病人的癌細胞水平都能有效降低。

王醫生呼籲CLL患者,切勿被「白血病」一詞嚇怕而過分憂慮,現時CLL已有十分有效的藥物用以控制病情。雖然現時治療CLL的藥物都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癌細胞,但卻能大大提升生活質素患者宜信任你的主診醫生,實行醫患合作,與癌共存!

癌症資訊網藥物資訊

過往「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患者除了面對反覆病情外,即使有有效標靶藥物可供選用,亦需負擔大額藥費。單以標靶藥BTK抑制劑為例,病人每月藥費已需約數萬元,非一般普羅大眾所能負荷。幸好,有關藥物現已成功被納入政府撒瑪利亞基金藥物資助範圍,以幫助帶有第17對染色體缺失及已完成一線治療之復發性CLL患者。合資格病人毋須擔心因高額醫療費用而未能得到適切治療,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

【與名醫對談:邱家駿醫生】 保險支援抗癌路 為癌症康復者做多一點

AXA 安盛首席醫務總監邱家駿醫生
AXA 安盛首席醫務總監邱家駿醫生

 

「與名醫對談:邱家駿醫生」

保險支援抗癌路 為癌症康復者做多一點

AXA 安盛首席醫務總監邱家駿醫生擁有豐富醫療經驗,曾擔任深切治療部專科醫生的他,過往在醫管局專責病人安全及質素管理,並於大型連鎖醫療集團出任醫務總監,更曾獲邀參與新建私家醫院的籌備工作及住院運作。

在公私營醫院均有行政和醫療經驗的他,熟悉保險和醫療行業運作,例如符合保險賠償的準則、私家醫院的收費標準,以及對病人最合適的治療等。他認為自己就像保險業與醫療界的橋樑,協助雙邊更緊密及暢順合作。

對於受理癌症康復者投保,邱醫生認為這是大趨勢,因為癌症於現今社會已成為慢性病,而非絕症。另外,標靶藥、免疫治療等都有助抑壓癌細胞生長,使病人能如常生活。所以癌症病人已經可以帶病投保,只是保費會相應增加,並且帶有限制。

「癌症不是單一疾病,不同器官、不同種類的癌症,癒後的康復程度都不一樣。」邱醫生表示,不同癌症的復發率不一,有些癌症治療亦需時較長,部分癌症更需要切除器官,或會影響病人身體機能,所以保險要考慮不同的因素。他續指,癌症康復者投保都有分別,比如康復1年、3年或10年的病人投保,也會有不同的考量,故現階段需要更多大數據去研究,期望未來業界能為癌症康復者提供更多元廣闊的服務。

對於公私營醫療協作,邱醫生笑言並非新鮮事,早於100年前已有私家醫生到港口檢查入境人士,可謂第一代公私營協作。隨著疫情爆發,今天的疫苗接種中心亦引入了私營參與者,加強了大眾對公私營協作的信心。

曾有親屬因癌症離世的邱醫生最後寄語,他明白癌症對病人和家庭都有很大影響,鼓勵病人不要感到絕望、氣餒,強調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希望在明天。

 

2022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 : 快捷藥物引進機制與藥物撥款資助建議

2022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 : 快捷藥物引進機制與藥物撥款資助建議

致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

恭賀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為香港未來展開新的里程碑。我們期盼您可守護一眾正每天與時間競賽、與病魔搏鬥的癌症病友。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政府數據顯示過去六年,每日平日有逾35人被癌症褫奪生命。政府亦於《香港癌症策略2019》中承認,隨著人口老化及增長,相信癌症個案會增多。本港針對癌症治療的相關政策一直乏善足陳,為人詬病,病人苦苦支撐待救,卻總等不及當局的支援。

患上子宮頸癌兩年多的林媽媽,很希望打破此宿命。

58歲的她,與近70歲患有嚴重哮喘的丈夫同住公屋,依靠綜援生活。原以為獨女大學畢業後,即可迎來安定日子,豈料傳來林媽媽患上子宮頸癌的惡耗,即使尚餘半年的課程,女兒亦決定先休學照顧家庭。

林媽媽病發之初接受了電療及化療,其副作用令她的膀胱及左腎失去功能。原以為病情終於穩定,今年初卻又發現復發之餘,癌細胞已擴散至盆腔、大腿、胃及背部等位置,虛弱的身軀不止極痛難當,也再承受不起電療。醫生建議她以標靶治療配合化療治病,這為全家帶來財務困境。

林媽媽需要的標靶藥物,並不屬於政府公立醫院及診所標準收費所提供的藥物;換言之,藥費昂貴得多,每針達4萬元,估計林媽媽需要接受至少4至6次。

單以藥費也動輒數十萬元計,試問屬於基層的林家,如何負擔得起?即使試盡坊間的資助基金,在漫長的治療之路上,只是杯水車薪。

以上活生生的例子,足見香港癌症治療政策的落後,我們在此希望行政長官可迅速檢視當中問題,對症下藥:

1) 本港引入抗癌新藥機制繁複及緩慢
現時海外有眾多新推出的抗癌藥物,副作用低治療效果佳,但香港引入新藥機制需時冗長,當局每年只會不定期審批新藥,方可納入藥物名冊,頻率之低,令很多病人未及治療已撒手人寰。

我們建議行政長官立「快捷藥物引進機制」,率將海外新藥以試驗形式引入香港,予願意承擔健康風險的癌症病人使用;若效果理想,以正式渠道入新藥,讓病人得以在政府資助下購買新藥抗癌。

2) 針對藥物之撥款極度不足
政府公立醫院及診所標準收費以外的昂貴藥物,現時有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可供申請相關的資助。然而,此兩大基金的豁免額及資產安全網過高,令不少病人「有藥無錢醫」或「醫病醫到有錢變無錢」的淒涼境況。

我們建議行政長官協助修改基金申條件,放寬病人以個人名義申請資助,進一步下調病人「每年分擔藥費上限」即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的20%或100萬元,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過去數年,不同病人組織提出過不少建議,我們希望行政長官可以一同細心思量:

  • 政府可否推出配額制,每年設「免費治療癌症病人」名額,資助抗癌?
  • 政府可否資助病人到私營醫院診症,承擔部分費用?
  • 香港癌症藥物較鄰近地區昂貴,大灣區發展下,可否共同採購藥物、降低藥物成本,讓大灣區癌症病人一同受惠?

以上各項建議,經年討論,亦得到各大政黨支持,可惜進展毫無寸進。冀望行政長官上任後,可為本港癌症病人修改有關政策。您的行動,將可為一眾患癌爸媽帶來生存的希望,讓他們可不用帶著耗盡家人積蓄的愧疚醫病,亦可期待每年與家人歡聚時節。期望收到行政長官佳音!

 

祝願
港運順遂

 

吳偉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創辦人

 

二零二二年八月五日

[閒話] 寫給秘書的信 ( 下 )

#編者的話

[閒話] 寫給秘書的信 (下)

認識PELLY 是在一次EGFR肺癌患者的訪問工作中,她是比較少見的一位充滿陽光氣息的患者,加上幾分像藝人劉嘉玲的容貌,閒談中的微笑,曾和她傾談過的人總會留下愉悅的印象。

那時候我們剛剛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有大量行政工作需要人手,正巧PELLY辭退了原有的職位,又想找一份比較配合她生活模式的工作,最終她加入了我們團隊擔任秘書兼會計。

( 攝於話劇 我們都是同路人 )

PELLY與她的先生CHRIS過往也是資深的銀行專業人士,非常感謝他們對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貢獻,協助我們處理財政相關的事宜。團隊日常工作之間的互動,也因為PELLY陽光樂觀的個性,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時光。

不說不知,她也是一個喜好大吃大喝的美食達人。因為患病的原因,在家中規管甚嚴,沒什麼生冷煎炸油膩的美食可以享受。她來上班的其中一個最大動力和樂趣就是帶動我們一起去找美食’’飯’’罪。不斷發掘人間美食,小吃多滋味,我們這幾年就在吃喝玩樂中一起生活工作。

( 攝於 採訪張偉麟醫生 )

歲月流逝,這一年她的身體狀況漸漸下滑,工作的事情亦無法勉強。熱心的她仍沒有遠離我們社群,繼續積極參與肺癌關顧組的社交日常,鼓勵舊遇新知,分享她的寶貴經驗支持一些迷惘的後來者。

( 肺癌關顧組活動 / 施俊健醫生 )

Pelly and Katy Tong 代表我們接受精靈一點訪問

歲月芳情攝影展

PELLY也是一位攝影發燒友,我們十分慶幸能趕及在她生命旅程最後的一頁為她策劃了一次慈善攝影展,將她璀璨的人生透過影像和公眾分享。

感謝妳的出現,今後仰望浩瀚的星空,我們會知道妳仍在為大家閃耀。

Alan Ng


 

媒體報導:

辦攝影展當生前喪禮:現在更精彩

辦攝影展鼓勵同路人:享受當下

「對人生有返啲希望」勿消極

新聞故事——尋新藥培養新興趣 抗癌女勇士 展開第二人

相關文章:

抗癌女勇士 展開第二人
https://bit.ly/31yLGZ9

Pelly 2017訪問短片
https://bit.ly/31BWjKm

珍惜時間 ︳患末期肺腺癌追夢學攝影成「止痛藥」
2孩港媽拍下最美一刻:活在當下
https://bit.ly/3HL6dsw

第四期癌患把握時間學攝影辦相展 
勉「對人生有返啲希望」勿消極
https://bit.ly/3MqdAJz

 

編者的話( 61 ) 同心抗疫記者招待會後感

編者的話( 61 ) 同心抗疫記者招待會後感
2
2

2020年2月14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連同一眾官員傍晚召開記者會 ,表示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約250億元,推出多項應急服務防疫抗疫。
此外政府將轉贈160萬個由不同團體捐贈的口罩予弱勢社群。

政府有能力轉贈160萬個口罩予弱勢社群,因特首指出政府部門已壓縮用量至每月800萬個,並指政府庫存足夠應付2個月需求。

驟眼看來這是個好消息。經歷過兩星期就有關口罩訂購途徑,存量等混亂訊息,我們原定捐贈給醫管局的一萬個口罩就可以另作安排, 轉贈給仍需往返醫院的病人。

但和我們一直有聯繫的公立醫院前線醫護表示,口罩 / 保護裝備嚴重不足,院方每日有限額供應裝備,前線同事甚至自費四出張羅炒價已達三,四百元一盒的口罩。

我們捐贈原意,是支持這一群在刀鋒之上的前線醫護人員, 與及在這抗疫時期仍須前往醫院治療及覆診的病人, 他們才是此時此刻最需要支援的弱勢社群。

 

記得沈祖堯教授在2020年2月4日有線新聞的訪問中曾說, 建議官員能走上前線瞭解更多。

政府能否提供一個務實和簡單的建議,使我們一班希望盡一分綿力支持前線醫護的捐贈者,能準確到位將物資送抵醫護手上,不會遭受重重行政阻攔而觸礁。

此外,因應疫情提出的多項應急服務,正正體現急市民所急,德政。

我們也提出一項建議 : 有能力支持零售業,旅遊業及食肆等各行各業, 除政府之外就是業主。若政府能特事特辦和這些財團商討減免租金,就是一次最佳明證我們有一個好打得的特首。

吳偉麟 (Alan Ng)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

 

延申閱讀 :
沈祖堯教授訪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0ACvT9Mjsg

2月14日記者招待會報導 : https://bit.ly/2HpcEVB

港大深圳醫院教自製口罩 可達外科口罩成效九成

港大深圳醫院教自製口罩 可達外科口罩成效九成
2
1

新冠肺炎肆虐,巿面口罩難求,有巿民為自保自製口罩,但成效存疑!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與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等工作小組經測試後發現,以透明膠套作為面罩,配以一張面紙巾加兩張廚房紙作為外層而製成的自製口罩,對20-200nm氣溶膠微粒的過濾功能,能夠達到外科口罩九成以上效果。

至於重用口罩,工作小組並不建議嘗試用任何方法,包括清水,酒精,洗潔精,梘液,肥皂等去清洗或消毒口罩的表面或任何部份,因會令纖維受損,影響過濾效能,失去防護作用。

是次研究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與消委會、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和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合作,迅速成立了工作小組室測試外科口罩在清洗消毒後功能,並對DIY自製口罩安全性及功能進行分析。

DIY自製口罩必須參考醫護口罩的三重設計(面層防水、中層過濾、底層吸水)的原理,工作小組建議以透明膠套作為面罩。在螢光劑模擬咳嗽測試中,面罩能有效阻擋大量飛沫。透明膠片成本只需約兩元,且可以清洗後多次使用。

中層過濾可用廚房紙,廚房紙一般可達到處理食品的衞生標準規格,而在香港科學園掃瞄電子顯微鏡檢視其纖維大小、空隙及排列,與外科口罩物料相若。而內層吸水可用袋裝或盒裝三層或四層面紙。

DIY自製口罩

1. 先徹底清潔雙手及用具

2
2.使用兩張不同品牌的廚房紙 或將兩張廚房紙(如同一品牌)以90度重疊 ,目的是要儘量避花位置重疊從而減少壓花位纖維之間的空間,其作用如口罩的過濾層
2
3.蓋上1張袋裝厚紙巾作口罩底層,其作用如口罩內部的吸水層
2
4.疊好的廚房紙及面紙巾,剪開兩份,再用闊度約2吋的膠紙將各份的邊緣對摺粘好
2
5.以釘窿機在口罩兩邊上下釘窿
2
6.在口罩表面鼻樑位加包膠鐵線,如無鐵線,可用眼鏡固定鼻樑位置 注意:避免用沒有包膠的鐵線,以免鐵線外露,刮傷眼或臉
2
7.穿上4條橡皮圈/繩,調整長度 (確保口罩貼面,不宜太鬆或太緊)
2
8.再將透明膠文件套剪開成兩張膠片作用:如口罩的防水層
2
*如沒有膠紙,可用釘書機,但緊記釘書釘平滑面向底貼面,避免刮傷手或面
2
9.如戴眼鏡者,可用夾子將膠片夾於眼鏡鼻樑、及左右兩邊位置,盡量防止飛沬滲入;如沒有戴眼鏡者,可以用釘窿機在膠片左右上角釘窿,然後穿上橡皮圈/繩,然後將膠片貼在額頭位(有窿一方在上方),然後將左右兩邊的橡皮圈/繩往後打結,以固定膠片位置
2
2
工作小組建議,市民在欠缺外科口罩而須自製的情況下,可考慮以上物料及設計作為防護。面罩膠片成本只需約2港元,經清潔消毒後,可多次使用,而一次性自製口罩的製作成本只需兩、三毫港元。
2
不過小組提醒用家注意,使用自製口罩時,面紙巾面是貼向口鼻,廚房紙面是向外;戴上一、兩小時後口罩內的紙巾或已濕潤,應馬上更換;切勿重複使用自製口罩。而用過的防護膠片面罩要用1:49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消毒,或使用梘液、洗潔精及清水清潔後方可重用;如防護膠片明顯受污染、有污垢或破裂,小組亦不建議重用。如果市民需要前往醫院、診所等染病高危地點,或已出現上呼吸道病徵,應盡可能佩戴合規格的外科口罩。
2
相關連結

2

文 : Cecilia / 癌症資訊網

疫境互助 口罩送贈同路人

疫境互助 口罩送贈同路人
2
2

我們正盡力尋找口罩貨源,現時只能提供少量口罩給有緊急需要而缺乏口罩之人士。
如果你是以上朋友請 Whats App登記: 5206 7611

登記資格:持有2020年2月13日至2020年2月29日覆診預約紙(包括已預約化療及電療朋友)

請留下姓名
聯絡電話
覆診預約紙
郵寄地址  ( 請確保提供郵寄地址是正確,寄失將不獲補發 )

我們將按登記次序,核實身份,寄出口罩5個
名額有限

請注意:如獲選者,將會收到WhatsApp 通知;落選者不會個別回覆。

在這段疫情期間,我們希望盡力協助有需要朋友,癌症路上並肩同行

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25,000個KF94 / N95口罩支持醫學團體

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25,000個KF94 / N95口罩支持醫學團體

自香港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以來,我們的社區尤其是醫護界,一直尋找購買口罩及用於防疫等的消毒產品。

醫護人員由於缺乏防護口罩,一些私人診所更暫停了服務為患者進行臨床診症。鑑於這種情況,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香港創新醫療學會並與香港醫學會及香港西醫工會一同合作推出“基層醫療抗疫行動—KF94/ N95口罩捐贈計劃”。總共向私家診所醫生捐贈了25,000個防護口罩,舒緩對防護口罩短缺的需求。

香港創新醫療學會、醫學會,以及西醫工會合作籌集物資,向合資格的醫生派25,000個口罩。有需要醫生,可透過醫學會或西醫工會作網上登記,即日起可到灣仔及油麻地的會址索取10個KF94(類同N95)級別口罩,個人經營的私家診所可獲優先處理。

 

阿斯利康表示, 將會進行不同計劃,以幫助醫護界和社會中不同的弱勢群體,共同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阿斯利康香港及澳門總經理Gwenael Meneux說:“我們希望滿足醫護人員及整個社區的迫切需求。我們將密切關注現時疫情的發展,並與社會各界一同抗疫。”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