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舉辦「第一屆考科藍香港研討會」 研討在一帶一路地區推廣以實證為本的優質醫護服務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舉辦「第一屆考科藍香港研討會」
研討在一帶一路地區推廣以實證為本的優質醫護服務

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三日

逾700名來自二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醫護人員今天(5月23日)雲集香港,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下稱學院)主辦的「第一屆考科藍香港研討會」。研討會為期兩天(5月23日至24日),會後工作坊將於5月27至28日舉行。

 

是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在一帶一路地區為以實證為本的優質醫護服務作出準備」,旨在提供一個國際性跨學科學術交流平台,讓來自一帶一路地區以至世界各地的醫護服務提供者、政策制定者、學者和研究人員,共同就當代循證醫療及政策制定的策略和議題進行討論。考科藍(Cochrane)實證是國際公認能有效拓展醫療護理知識和推動循證醫護實踐的工具。透過是次研討會,與會者將探討加強使用可靠實證尤其是考科藍實證的策略,以及所面對的挑戰,從而推動循證實踐以應對部分備受全球關注的疾病和健康問題。

研討會開幕典禮今日於中大校園舉行,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中大副校長及卓敏兒科講座教授霍泰輝教授、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車錫英教授、英國考科藍總監及考科藍董事會聯合主席Professor Martin J. BURTON及考科藍首席執行官Mr. Mark G. WILSON、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高拔陞醫生、醫院管理局總護理行政經理潘恩榮先生、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董事何子樑醫生及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典禮期間舉行「考科藍香港」牌匾揭幕儀式,慶祝學院成立「考科藍香港」 — 全球第二所由護士領導的考科藍附屬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政府一直以來透過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以實證為本的研究。他說:「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優次課題的研究員擬定研究項目和委託進行有關政策層面的研究計劃。去年,政府成立包括癌症、傳染病、精神健康、基層醫療及非傳染病,和執行科學五方面的本地專家的專家顧問小組,更着意指導以實證為本的研究。尤其重要的是用『執行科學』的新優次課題,目的是支持把實證為本的研究結果轉化為改善醫療做法的措施。」

考科藍首席執行官Mr. Mark G. WILSON表示,考科藍現有72,000名成員和支持者,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致力提供高水準、相關且可取得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研究證據,從而促進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醫療決策及政策制定。考科藍在亞洲地區已經在中國內地設立分支,他很高興今年能夠將考科藍網絡伸展至香港。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車錫英教授表示,很榮幸學院能夠協助考科藍在香港成立分支:「隨着『考科藍香港』的成立,我們會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考科藍中心合作,攜手促進全球健康,而舉辦是次研討會正正就是為了實現這目標。」

開幕典禮後,英國考科藍總監及考科藍董事會聯合主席Professor Martin J. BURTON就如何運用考科藍實證以促進循證實踐及進行醫療決策,發表了具啟發性的主題演講。第二場主題演講將於明天(5月24日)舉行,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Professor Linda P. SARNA主持,探討如何運用實證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戒煙臨床實踐指南。大會亦邀請了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知名醫護學者和專家,在研討會上發表全體大會演講。

在今天舉行的圓桌會議上,八位來自中國內地的著名循證醫護專家擔任嘉賓講者,就系統性文獻回顧實證在內地的應用進行討論。會後工作坊旨在讓與會者進一步了解如何闡釋系統性文獻回顧及運用考科藍文獻回顧,以推動醫護工作的循證實踐。研討會期間,與會者將以口頭或海報形式發表合共210篇論文摘要。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研討會的資訊,請瀏覽大會網頁http://1stcochranehksym.nur.cuhk.edu.hk,或聯絡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電話:3943 1211)。

備註: 在一帶一路地區為以實證為本的優質醫護服務作出準備
此刊物/本項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撥款資助 。
在此刊物/本項目的任何活動中提出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的觀點。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舉辦「第一屆考科藍香港研討會」,主題為「在一帶一路地區為以實證為本的優質醫護服務作出準備」。

主禮嘉賓進行牌匾揭幕儀式,標誌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正式成立「考科藍香港」。(左起)英國考科藍總監及考科藍董事會聯合主席Professor Martin J. BURTON、中大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中大副校長及卓敏兒科講座教授霍泰輝教授、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車錫英教授及考科藍首席執行官Mr. Mark G. WILSON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於致辭時表示,政府透過「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以實證為本的研究。

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車錫英教授表示學院會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考科藍中心合作,攜手促進全球健康。

英國考科藍總監及考科藍董事會聯合主席Professor Martin J. BURTON就考科藍實證如何促進循證實踐及進行醫療決策進行演講。

考科藍首席執行官Mr. Mark G. WILSON就考科藍實證如何促進循證實踐及進行醫療決策進行演講。

醒獅表演

 

來源︰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舉辦「第一屆考科藍香港研討會」研討在一帶一路地區推廣以實證為本的優質醫護服務

中文大學/23.05.2019 

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後,該如何運動防止肌肉纖維化,預防吞嚥及言語功能下降?

 

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後,該如何運動防止肌肉纖維化,預防吞嚥及言語功能下降?

2017/06/20
作者 語言治療資訊讚LIKEST

 

放射線治療的目的,是為了破壞體內的癌細胞,但在進行照射的同時,正常的細胞或組織同時也受到影響,因此術後明顯會有表面皮膚紅腫、脫皮等副作用。而體內的肌肉組織會產生纖維化,產生肌肉緊繃或僵硬的情形。

整理撰文/ 語言治療師LIKE

奇怪怎麼做完頭頸部的放射線治療後,除了表面皮膚紅腫、脫皮外,覺得嘴巴、喉嚨甚至脖子肌肉緊緊的,不太能動甚至出現吞嚥或言語困難,怎麼會這樣?到底該怎麼辦呢?

放射線治療的目的,是為了破壞體內的癌細胞,但在進行照射的同時,正常的細胞或組織同時也受到影響,因此術後明顯會有表面皮膚紅腫、脫皮等副作用。而體內的肌肉組織會產生纖維化,產生肌肉緊繃或僵硬的情形。

每個人術後產生的情況與嚴重程度不同,多半有嘴巴張不開、舌頭萎縮、脖子僵硬無法轉動等問題,嚴重的甚至併發吞嚥障礙或是言語困難。

為了防止上述情形產生,建議您在放射線治療術後可以做下列運動,減緩肌肉纖維化的問題纏身:

預備動作:舌頭用力向外伸出 

1
口腔運動

(1)

舌頭伸出向上翹

將舌頭用力往外延伸,舌尖往上碰到上嘴唇,停留2秒,並重複此動作。

(2)

舌頭伸出左右移動

將舌頭用力往外延伸,舌尖碰到左、右嘴角,來回移動,並重複此動作。

(3)

用舌尖舔上下唇中央

將舌頭用力往外延伸,用舌尖碰到上嘴唇的中央後,再碰下嘴唇的中央,來回移動,並重複此動作。

(4)

舌上頂運動

將壓舌板(或湯匙)平壓在舌頭上方,舌頭用力將壓舌板向上頂住,並重複此動作。

(5)

舌頂兩頰

舌頭在口腔內用力將臉頰頂出去,以一根手指在臉頰外和舌頭互推,舌頭和手指比賽力量(手指將舌頭往內推但舌頭在口腔內反抗),每次維持2秒,左右來回,並重複此動作。

(6)

彈舌運動

將舌頭在口內往上頂至硬顎,然後順勢滑下,發出彈舌的㗳㗳聲。

1

改善嘴巴張不開的運動

(1)

張嘴開合

將嘴巴用力張到最大,停留2秒,再慢慢閉合,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P.S.若情況較嚴重無法自行做到,可搭配張口器或壓舌板輔助練習。

(2)

下巴左右移動

頭部固定(勿轉動),將下巴向左移動到極限位置,停留2秒,再向右移動到極限位置,停留2秒,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3)

下巴前後移動

頭部固定,將下巴向前延伸到極限(動作很像俗稱的厚道下巴),停留2秒,再向後下壓到極限,停留2秒,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1

 兩頰運動

(1)

鼓氣放氣

嘴唇緊閉用力將臉頰撐的鼓鼓的,停留2秒,再將嘴唇放鬆放掉嘴巴中的氣,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1

頸部運動

(1)

低頭仰頭

肩膀不動,先向前低頭縮下巴,停留8秒,再將頭向後仰,停留8秒,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2)

左右轉動

肩膀不動,水平轉動脖子,眼睛看向左側,停留8秒,再慢慢轉向右側,停留8秒,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3)

左右側壓

肩膀不動,將頭向左傾斜儘量讓左耳貼近肩膀,停留8秒,再換向右傾斜讓右耳貼近肩膀,停留8秒,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4)

轉頭運動

先將頭低下,緩慢地往右轉動頭部,旋轉一圈後回到起始位置,轉動時確保動作要慢且轉動時每個角度達到自己的極限位置;回到起始位置後,再往反方向轉動,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5)

聳肩運動

頭部固定不動,將肩膀抬高聳立,停留2秒後,肩膀放鬆快速自然垂下,並來回重複此動作。

貼心小提醒

  1. 建議次數:每日早晚進行,每個活動作5~10次,再逐日增加至15~20次。
  2. 個人狀況不同,請適量斟酌做的次數與持續時間。
  3. 過猶不及,勿過度逞強以免產生撕裂傷。
  4. 為了保持良好的肌肉活動度,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這點非常重要唷!

文章來自: 熟齡來閱讀

都市有營 運動後切忌立刻進食,否則前功盡廢? 營養師說:運動後宜補充水分和營養

都市有營 運動後切忌立刻進食,否則前功盡廢? 營養師說:運動後宜補充水分和營養

不少人認為運動後進食會容易吸收,縱然運動後感到飢餓,依然拒絕進食。營養師指出這個觀念錯誤,因運動後消耗了肝臟及肌肉中的醣質,宜攝取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作補充能量和修補肌肉。究竟運動後要怎樣吃才不會前功盡廢?一起聽聽營養師的講解吧!

 

營養師指運動後只要控制飲食分量,避免運動後大吃大喝,適量補充食物不但不會胖,更可以增肌及降低脂肪堆積。以下便請營養師為大家拆解運動後的飲食迷思。

撰文:Ava Yu

為甚麼運動後要補充食物?
運動後補充食物有助恢復肌肉及肝臟醣質儲存,修補及構建運動時受損的肌肉,補充運動時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保持身體抵抗力。

運動後宜相隔多久才可進食?宜吃甚麼?
運動後1小時內應補充適量蛋白質,例如:雞蛋、肉類、家禽、海鮮、豆腐、奶類等,有助肌肉修補。同時應進食碳水化合物,例如:麵包、水果、早餐穀物片、粉麵、飯等,補充能量和電解質之餘,亦有助加快肌肉修補及減少運動後肌肉繼續被破壞的程度。

如時間許可的話,可直接吃正餐,如果距離正餐時間較遠,可吃一些小食補充,例如:低脂乳酪配水果或火雞三文治。

另外,運動後要記得補充水分,避免脫水。運動少於60分鐘及屬於低強度運動,飲清水便可。但若果運動的時間長過90分鐘,又或者60分鐘以上高強度的運動,便有需要飲用運動飲品補充水分、糖分和電解質。需要減重的人士要留意使用分量,飲用過量的含有糖分的運動飲品會令體重增加。

建議攝取多少卡路里?宜選擇哪些食物?
沒有特定的卡路里攝取,要因應每個人的新陳代謝率和運動量去定立個人化的餐單。食物適宜選擇較容易消化、含豐富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及低脂肪的食物。

 

潘仕寶 Sally Poon ( 註冊營養師 )

英國註冊營養師
澳洲營養師協會認可執業營養師
倫敦英皇書院營養學學士
澳洲悉尼大學營養治療學碩士

 

善良之癌-甲狀腺癌

註冊中醫師 翁霆耀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那打素中醫服務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家越來越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隨著定期身體檢查的普及,不經意間,你也許會聽到你的家人,親戚,朋友或同事患甲狀腺癌,一個以前很陌生的癌症名詞,現在好像經常被提及。事實上,它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可怕。

  甲狀腺癌發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趨勢,根據美國統計資料,在1973年到2003年30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上升了2.4倍,成為發病率上升最快的實體腫瘤,女性患甲狀腺癌的幾率較男性高出3倍。

什麼原因導致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如此之快呢?

  目前,醫學界對甲狀腺癌的確切成因尚無定論,可能的影響因素有:輻射性射線、良性甲狀腺結節的病變惡化、遺傳以及飲食性別等。 另外,甲狀腺癌發病率的提高,還可能與定期身体檢查的普及化有關。遺憾的是,在這種增速的背後,其發病原因仍有待探索,唯一明確的只有放射線。1986年切爾諾貝爾事故之後,當地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增長了30倍。當然,這種影響並非立竿見影,要在事故發生後的10-20年後才會顯現。4年前,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後,日本政府便對當地的孩子進行定期甲狀腺檢查,很可能在若干年之後,這些孩子中有相當一批人會罹患甲狀腺癌。

 幸運的是,常見的甲狀腺癌類型的惡性程度不高,進展緩慢,預後好。 也就是說導致病人死亡的危險性很低。甲狀腺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遠遠高於其它癌症。這表明幾乎所有甲狀腺癌病人都能活夠五年,一般而言,一旦生存超過五年,癌症復發的幾率將大大降低。

甲狀腺癌共有四種,分別是乳頭狀癌、濾泡性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最常見的是前兩種。如果上帝給你一個機會,一定要我揀一種癌,反正都是癌,我寧願揀甲狀腺癌。為什麼這樣說呢?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可以算是全身實體腫瘤中最好的之一,一般早期甲狀腺癌病人,經治療後十年存活率達百份之九十以上, 相等於治癒。即便是晚期的病人,現在也有辦法進行治療。故假如您不幸患了甲狀腺癌,您還真是有點不幸中的大幸的。一點也不可以氣餒!應積極配合治療.

    不過,治療效果好只是針對乳頭狀癌、濾泡性癌這兩種腫瘤,如果遇到髓樣癌或者未分化癌,就沒那麼樂觀了。未分化癌是目前治療效果最差的一種,90%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不超過12個月。唯一值得慶倖的是,未分化癌的發病率很低,占到甲狀腺癌的不到1%。患者的發病年齡通常都在70歲以上。很多都是以前患有甲狀腺癌但未及時治療或者反復復發最後演變成未分化癌。

診治:手術治療是首選      

  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不可治癒的。常見類型的甲狀腺癌是所有惡性腫瘤中“最溫和”的一種,其本身並不兇險,而且發展很慢,即使是轉移後仍有可能治癒。

  目前檢測甲狀腺癌的方法主要有彩色超聲波檢查、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術中冰凍切片、CT掃描、PET-CT、同位素掃描、內鏡檢查以及血清學檢查。

  彩色超聲波是目前使用最多、最主流的檢測方法,具有經濟、方便、無創且準確性高的優勢,是甲狀腺結節評估的首選方法。

那麼檢測出甲狀腺癌後該如何治療呢?

  甲狀腺癌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但是,術後多種非手術輔助治療對長期生存率有很大的關係。甲狀腺素的藥物治療,就是利用甲狀腺素對促甲狀腺素的負反饋作用進行的抑制療法,能夠降低患者局部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對於某些無法完整切除的腫瘤,也有一定延緩腫瘤生長的作用。

  同位素治療對於部分甲狀腺癌也有良好的療效,但需要在手術後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手術治療甲狀腺癌仍然是目前最理想的選擇,規範治療使分化型甲狀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早發現早診斷,正確診斷是關鍵

因為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好,所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正確治療是關鍵。對於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放射線接觸史、直系親屬中有甲狀腺癌病史,應當定期做甲狀腺相關的體檢,監測甲狀腺腫瘤的發生。對於已檢查出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應首先到專科醫生處明確疾病的性質,評價甲狀腺疾病的程度和甲狀腺功能狀況,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和隨訪計劃,避免忽視病情,同時也要避免過度的治療和不必要的恐慌。此外, 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癌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醫藥長於整體調理,扶正固本,可增強腫瘤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質素。臨床觀察表明,把中醫與西醫進行有機的結合,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之長,在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及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質素方面,皆可比單純中西醫治療有更佳的療效。

要預防癌症的發生也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醫聖張仲景有雲:上醫治未病,可見我們的祖先已經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面對癌症這一頑疾,“防癌之心不可無,恐癌之心不可有”。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世衛組織就已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這裡我們奉上我們總結的口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衡,充足睡眠,定期體檢。

 

1.合理飲食

有調查指出約有35%的癌症和飲食因素有關,合理的膳食可能使人類癌症減少三分之一。我們要堅持做到8少8多:少食多餐,少鹽多淡,少陳多鮮,少硬多軟,少肉多素,少酒多茶,少炸多燉,少燙多溫。

2.適量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長期堅持運動者比從不運動者患癌率少90%,所以說運動是防癌和抵禦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3.戒煙限酒

在致癌因素中,飲食因素占35%,煙草占30%,二者相加約65%,遠遠超過環境污染和病毒等其他因素。研究表明,吸煙可導致多種癌症,酒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多種致癌成分。

4.心態平衡

調查發現大多數癌症都發生在失望、孤獨、抑鬱等嚴重精神壓力時期。因此保持樂觀情緒,善於自我安慰自我解脫,良好的群體和家庭關係,避免急躁暴怒或鬱鬱不歡,對預防癌症是非常有利的。

5.充足睡眠

成年人每天睡眠時間7-8小時為宜,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細胞減少,長期下去,不僅影響免疫功能,還有機會誘發癌症。

6.定期體檢

盡管健康體檢不能保證發現所有的早期癌症,但可以肯定的是,定期健康體檢目前仍然是發現早期癌症,甚至癌前病變的最佳方法。

 

參考資料: 上海市龍華醫院腫瘤三科科普資料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註冊中醫師 翁霆耀 

Website: www.ucn.org.hk
Facebook: www.facebook.com/ucnchs

固體二氧化氯產生劑的 EA Mask 神奇盾牌…?

固體二氧化氯產生劑的 EA Mask 神奇盾牌…?

E.A Mask 日本健康勳章 (第五代)

話說最近人氣熱爆的神奇 EA Mask ,聲稱可以釋放低濃度殺菌氣體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消滅 99.9% 細菌、真菌、病毒。

 

其實,這氣體的確是用來消毒自來水的。不過上一上維基,原來這化學物品通常是以液體狀態被運輸的。原來固體的 Chlorine Dioxide 在 -59°C 以上,就會融化成液體。在 11°C 的沸點,更會成為氣體。[1]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研發了「專利固體二氧化氯產生劑」,可以把這種化學物品掛在身上,而不會直接融化成氣體,甚至連掉進水後,再弄乾,也能繼續有效地發揮功用。你,真的會相信嗎?

而 EA Mask 網頁 Q&A 真的如此寫着:「如果我不小心將 EA Mask 掉入水中,它仍然可以使用嗎?是的,在它乾了之後,你仍然可以使用它。」

讀者看電視時,都會見過食物加工廠工作人員需要戴口罩、包著頭髮,身穿無菌工作衣,才可以進入廠內接觸食物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要讓食物受細菌、真菌污染。這也是在家中煮米飯,為什麼把飯放在室溫到第二天就會被細菌 Bacillus cereus 開大餐,形成一陣酸臭味。

很多細菌、真菌都能夠在不利好的環境下成為不易被殺死的孢子 (spores)。對,這些孢子連那超過 100°C 度煮飯的溫度也能生存!

如果筆者手持這種偉大專利,能夠用無毒氣體在一米範圍內殺死 99.9% 細菌、真菌,筆者就不會只向一個小島蟻民們,在王維基的 HKTVmall 上賣數十元 [2],圖個小利。應該直接到全世界申請專利,向各大食品廠房銷售。一年內直上美國 NASDAQ 科技股版,為華人爭光!

筆者不問分毫,直接教人發達,簡直貼錢送街坊!

退一萬步,就當 EA Mask 這個神奇盾牌,真的能夠在一個月內不斷釋放二氧化氯,如王維基 的 HKTVMall 網站所言,放出 0.017ppm 濃度的無毒殺菌氣體。

 

那真的能夠如產品所言,消滅 99.9% 細菌、真菌、病毒嗎?

日本大幸藥品(製造「正露丸」的公司)也有出售二氧化氯產品。在其網頁卻有一些有趣的數據:二氧化氯對細菌、真菌、病毒,的確有抵抗的作用,但原來需要的濃度是遠遠超過 0.017 ppm [3]

不要說氣體了,在實驗中就算用含有二氧化氯的液體,再混和細菌,也需要遠遠超過 0.017ppm 的濃度。

記得筆者在上文,說有些細菌能夠變身為孢子,在不利的環境下生存嗎?能夠殺死孢子的二氧化氯液體,原來濃度需要達到 100ppm !

那,讀者們,你應該相信哪一間日本公司的研究、產品呢?你真的還相信 EA Mask 神奇盾牌是日本人氣產品嗎?

參考資料:

  1. Wikipedia, Chlorine dioxide
  2. HKTV Mall, ecom – E.A Mask 日本健康勳章 (第五代) ES-020
  3. 日本大幸藥品網站資料

 

眼超超醫生

作者 Facebook 專頁

【香港好危險】生仔要考牌

【香港好危險】生仔要考牌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Caleb Woods, Unsplash

 

這是 Facebook 群組素人谷的對答,熱心為家長解答兒童健康疑難的素人父母這樣教人退燒與消喉嚨白點:

醫生筆者在此話你知, 其實麻疹病毒感染也可以令患者喉嚨出現白點,英文叫 Koplik’s spot 。(會用精油來為其子女「殺菌」的父母,會打齊疫苗針如麻疹針的機會大約是零吧?)

「所有精油都可以殺到菌」?那殺的是什麼菌,是細菌還是病毒?都不重要吧……說不定孩子發完燒,更可以如素人父母的說法,得到新的技能,彈琴連升兩級呢!

言歸正傳,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指出

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 3 至 7 天後皮膚會出現污斑紅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 4 至 7 天,亦可能長達 3 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皮。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道及腦部會受影響,引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麻疹病人應避免與未有免疫力人士接觸,尤其是抵抗力弱人士、孕婦及未滿一歲的兒童。

 

讀者們可否轉載這篇文章, 告訴這位「精油家長」,用自己發高燒的子女做實驗,用精油殺菌是一回事, 但請她也為其子女戴上口罩,以及多洗手來保持雙手清潔,以免這「尤加利精油」神奇殺菌效能殺得不夠徹底,感染其他人。畢竟,孕婦如果未有免疫力而感染麻疹,是有機會流產的。

古有日本 731 部隊、德國納粹黨做殘忍的人體實驗, 現今竟然有素人谷父母,用精油為其子女做生化實驗?好得很,好得很,原來現實世上真的有 Thanos 正默默工作。素人父母們加油,繼續努力!

到底香港政府、衛生署是不是要等到有兒童死亡,才會對這些網上危害公眾的「 純經驗之談家長」、「專家」採取行動?

為了你孩子的健康,請廣傳。打擊偽科學,你我有責。

 

Koplik spots 圖(慎入) 

P.S. 這算不算是喉嚨出現的白點,筆者也不知道。不過如果小孩發高燒發致抽筋,作為家長只是上網問功課般的求助,也太過份了吧?

 

眼超超醫生

作者 Facebook 專頁

乳房百寶箱二:乳腺增生要分典型非典型

上一篇乳房百寶箱解構完乳房水囊,今回將焦點落入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乳腺增生。究竟乳腺增生有沒有危險?原來我們要懂得分辨典型與非典型的乳腺增生⋯⋯

 

典型乳腺增生
原來我們常聽到的乳腺增生(fibrocystic disease)根本不是病,其實正確來說,fibrocystic changes更為貼切,因為它是描述一個正常的乳腺變化。這種變化多見於生育年齡的女性,能高達一半人口受影響。

典型乳腺增生如何表徵?
雖然我們不知道乳腺增生的確切成因,但我們知道女性荷爾蒙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受影響的女士,會感覺到經期來前的數天,乳房谷谷脹脹痛楚,摸下去或許有一大片邊界不清的硬塊(多見於上外側的象限),活像一束小的葡萄,經期過後,痛楚減低,硬塊亦變得沒那麼明顯。

典型乳腺增生如何診斷?
一般來說,典型乳腺增生是一個臨床診斷,合適的年齡層,典型的病徵,再加上排除乳癌的可能性,基本上不用抽組織去確認。乳房X光基本上看不出什麼來,超聲波反而更易觀察增厚了的乳腺組織層,以及分辨臨床上的硬塊到底有沒有可疑。

典型乳腺增生如何治療?
前文提到,其實典型乳腺增生並不是病,所以是不用治療的。唯一要處理的,便是困擾病人的脹痛。原來日常飲食中的咖啡因會令乳腺增生的痛楚加劇,所以要對豐富咖啡因的東西多加注意,例如咖啡、西式紅茶、中式發酵過的茶、朱古力、可樂等等。曾經有位乳腺增生的病人求診,脹痛令她苦不堪言,多方遍尋解決方法,細問之下,原來家中近月添置了咖啡機,加深了飲用咖啡的習慣。我勸告她把咖啡機轉贈友人,戒掉天天飲用咖啡的習慣。心癮難耐,此建議當然不果。後來改為建議她轉用沒有咖啡因的咖啡膠囊,脹痛情況大為改善。

乳腺增生會變成乳癌嗎?
很多人也怕乳腺增生會變成乳癌,其實典型乳腺增生不會演變成乳癌,所以並不需要手術切除。怕的只怕不是典型乳腺增生,而是非典型乳腺增生。因為另一邊廂的非典型乳腺增生卻會與乳癌扯上關係。

何謂非典型乳腺增生?
非典型乳腺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是一個病理科的診斷,意即抽組織或手術後顯微鏡下的診斷。在顯微鏡下,乳腺細胞不正常生長,不過嚴重程度未足以我們評定它為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所以亦有人稱非典型乳腺增生為癌前病變。

非典型乳腺增生如何表徵?
與典型乳腺增生不同,原來非典型乳腺增生並不會引起不適。往往也是乳房X光造影發現可疑鈣化點,抽組織才發現非典型乳腺增生的縱影。

非典型乳腺增生如何治療?
究竟非典型乳腺增生最終會不會演變成乳癌,醫學界沒有統一說法。但我們知道,非典型乳腺增生附近有大概10%會隱含乳癌。所以視乎如何得知自己患上非典型乳腺增生,將影響之後如何處理。

如果是從抽粗針得知自己患上非典型乳腺增生,那意味要做手術切除,因為我們怕附近有隱藏的乳癌細胞。

如果是從手術後的樣本得知自己患上非典型乳腺增生,那要看看標本切清了沒有。如果邊界沒有非典型乳腺增生(clear margin),按正常時間覆檢篩查便可。如果邊界還有殘餘的非典型乳腺增生(involved margin),那便要再一次手術去清除它,以確保它不是原位癌,或附近隱藏了侵蝕性乳癌。

經歷過沙士年代的香港人,對「非典型」並不會陌生,原來除了肺炎要分典型非典型,乳腺增生我們也要懂得分別典型非典型,弄錯不但會引發大笑話,嚴重的還會影響健康。

 

下期乳房百寶箱三會跟大家分享另一常見乳腺問題-乳腺纖維瘤,密切留意。

 

馬國權醫生
香港乳癌及乳病治療中心
外科專科醫生

ALK 突變肺癌易擴散至腦部 擴大安全網 令更多患者受惠 有助長遠控制病情 繼續工作及照顧家庭

ALK 突變肺癌易擴散至腦部
擴大安全網 令更多患者受惠
有助長遠控制病情 繼續工作及照顧家庭

 

 

ALK 基因突變肺癌佔肺癌個案總數約一成,患者大多沒有吸煙習慣、且年紀較輕,令不少患者無奈問:「為何是我?」目前,ALK 基因突變肺癌已有針對性標靶藥物,但第一代藥物有效控制病情時間較短,癌症很快會擴散至腦部,故須利用第二代 ALK 標靶藥物,才能阻止惡化,延續生命。然而,第二代標靶藥物屬自費藥物,已受癌魔折騰多時的患者,難有能力支付。所幸的是,早前政府放寬藥物資助條件,有更多患者可透過關愛基金、撒瑪利亞基金,又或另循非牟利機構途徑申請資助,以解燃眉之急。

患上非小細胞肺癌,以非煙民女性佔多,除了經常聽到的 EGFR 基因突變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外,緊隨其後的是 ALK 基因突變型(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是第二常見的肺癌驅動基因,大約佔基因突變肺癌的 5%。早期肺癌病徵不明顯,隨着腫瘤增大,會出現持續咳嗽、呼吸短促、痰中帶血、胸痛、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

醫生進行臨床診斷和造影檢查後,會考慮患者的年齡、肺癌種類、身體狀況、病理分析和他們的意願等因素,判斷治療方案,包括進行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還是免疫治療。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指:「在基因突變肺癌中,標靶治療是主要支柱,其療效較化療佳、副作用較少。」

 

第二代 ALK 標靶藥物針對腦轉移

以往 ALK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抗癌路只有化療一途。直至第一代 ALK 標靶藥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出現,為患者帶來新出路。除了可避過化療的副作用如嘔吐、脫髮外,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率均有明顯改善。

鄭醫生直言:「即使有了標靶藥,但患者仍逃不過癌細胞耐藥性,臨床上大部分患者服用第一代 ALK 標靶藥物一段時間後,肺癌也會復發,甚至出現腦轉移,影響腦部功能,癌細胞再次活躍起來,繼續攻擊身體和腦部。」第二代藥物讓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而且「入腦性」較強,能針對腦轉移的情況,鄭醫生補充。

 

第二 ALK 標靶藥物療效較化療理想

第二代 ALK 標靶藥物包括塞瑞替尼(Ceritinib)、阿來替尼(Alectinib)和布加替尼(Brigatinib)。一項外國研究,比較使用第一代 ALK 標靶藥物後病情惡化的患者,發現進行化療的組別中,無惡化存活期只有 1.6 個月;以第二代標靶藥進行治療的則達 5.4 個月,分別明顯。至於治療效果,第二代標靶藥控制率中位數(DCR)達 80%,相反,化療只有 37.9%1。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停用第一代 ALK 標靶藥後,繼續使用第二代 ALK 標靶藥的患者,總生存期(OS)達 20.4 個月;停用第一代後,不使用第二代或沒有任何治療的患者,總生存期只有 1.7 個月2。

鄭醫生說,由此可見,第二代 ALK 標靶藥物有其明顯優勢,有助患者得以持續接受治療。但他提醒,任何藥物也有副作用,部分第二代 ALK 標靶藥或會出現肚瀉、嘔吐、食慾不振、疲勞乏力、背痛和間質性肺病。所有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關愛基金擴大資助計劃 ALK 肺癌患者受惠

確診癌症,不少患者平伏情緒後最擔心的就是醫療開支,特別是當藥物並未納入政府藥物名冊,患者或會暗嘆,該如何是好?

患者可首先參閱政府安全網,包括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資助的藥物名單。後者於今年二月,擴大資助範圍,新增多種自費癌症藥物,其中包括第二代ALK 肺癌標靶藥物—塞瑞替尼和阿來替尼。合資格患者,關愛基金分別資助首五個週期和首九個週期藥物費用,其後藥費封頂,免費取藥至醫生改變處方為止。

 

聖雅各福群會為患者提供多一重保障

坊間社福機構亦有提供醫療援助,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自 2009 年成立,該會註冊藥劑師譚健威先生指:「計劃目的乃達致『病者有其藥』,資助患者購買自費處方藥物,讓有需要人士得到適切的藥物治療。對於 ALK 基因突變肺癌的患者而言,封頂式藥物資助計劃3令患者及照顧者有明確的醫療開支預算,同時紓緩患者因昂貴的藥費而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壓力。」封頂式藥物資助計劃如塞瑞替尼,如前所述,成功申請關愛基金的人士,在第六個週期起可於該會藥房免費取藥;而非申請關愛基金的人士,患者首兩個週期以約半價購買藥物,第三至八個週期以 67 折購買,第九個週期起藥費封頂,免費取藥直至醫生改變處方為止。查詢熱線:2831 3289。

 

個案分享

今年 63 歲的余女士,約四年前一次身體檢查中意外發現肺部腫瘤,她並無吸煙習慣,當時亦沒有明顯病徵,對患上晚期肺癌感到驚訝。隨後她停工進行治療,檢查後證實為 ALK 肺癌,開始服用標靶藥物。惜第一代標靶藥後治療未見成效,出現腦轉移。

受腦部腫瘤影響,余女士的說話及表達能力轉差,醫生建議她進行腦部手術切除腫瘤及轉用第二代 ALK 肺癌標靶藥物。可是,高昂的醫藥費對已停工多時的余女士而言,可說是天文數字,她四出尋找資助,最終獲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全額資助第二代標靶藥藥費,目前癌症受控,情況穩定。

 

聖雅各福群會熱線:2831 3289
網址:http://charityservices.sjs.org.hk

都市有 營 職場OL必學 營養師親授飲食貼士 改善經痛不適!

都市有 營 職場OL必學 營養師親授飲食貼士 改善經痛不適!

每月一次的生理期令不少女性痛不欲生,皮膚變差、水腫、便秘、易倦等不適,而且心情更會特別煩躁。但營養師指,只要平時注重營養吸收,便可紓緩女性生理期間的不適!

撰文:Ava Yu

許多女性每個月都受月經之苦,不僅腹痛難耐、疲倦無力,更會情緒低落、緊張易怒,據營養師說只要在經期時及經期後注意飲食,便可紓緩經痛不適!想在生理期輕鬆度過,就要留意營養師親授的經期飲食貼士!

經期第1至5天

月經來潮時,整個人也容易感到疲倦,此階段不宜過度節食,以免令身體更虛弱。

飲食建議:

  1. 多吃鐵質豐富的食物,幫助製造紅血球,保持面色紅潤。鐵質的主要食物來源包括:肉類、魚類、蛋黃、深綠色蔬菜、全麥穀類、豆類和乾果。
  2. 維他命B有助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新陳代謝,提供能量給身體,減低倦意,維他命B的主要食物來源包括:奶類、蛋類、肉類、綠葉蔬菜、全麥榖類和果仁。

經期後第15至28天

排卵後因體內荷爾蒙分泌量的變化,皮脂分泌漸多,容易長出暗瘡,同時膠原蛋白的生成減少,令皮膚失去彈性,是皮膚狀態最差的時候。女士們亦會受到經前綜合症的困擾,特別容易水腫、便秘、脾氣暴躁及食慾大增等,令人苦不堪言。

飲食建議:

  1. 鉀質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減少水腫情況,多吃香蕉、奇異果、木瓜、番薯、南瓜、豆類等,並避免吃過鹹食物。
  2. 膳食纖維有助預防便秘,多吃水果、蔬菜、全穀類(如紅米、糙米、燕麥、全麥麵包)、豆類、果仁等,再配合每日6至8杯水分,幫助排便。另外,進食高纖食物能提升飽肚感,控制食量。
  3. 女士們在經前會特別渴求吃澱粉質食物或甜食,熱量攝取量容易超標,令體重上升。建議選擇吃低升糖指數(低GI)的食物,例如:紅米、多穀包、全麥意粉、蘋果、橙、青瓜及番茄等,減低血糖升跌幅度,避免情緒及精神大起大落。
  4. 多吃鈣質豐富的食物,例如:奶類、高鈣豆奶、乳酪和芝士,也有助減緩經前綜合症不適。

 

潘仕寶 Sally Poon ( 註冊營養師 )

英國註冊營養師
澳洲營養師協會認可執業營養師
倫敦英皇書院營養學學士
澳洲悉尼大學營養治療學碩士

文章來自: 市日報

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交流醫療新知

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交流醫療新知

二○一九年五月十四日(星期二)

 

近百位來自內地、海外和本地的講者,在今明(五月十四及十五日)兩日舉行的醫院管理局(醫管局)2019 年研討大會上,與超過五千名出席的醫護人員及學者就不同專題分享專業意見、醫療新知和經驗。

今年研討大會的內容環繞醫管局的核心價值:「以人為先、專業為本、群策群力、敬業樂業」,旨在促進醫療新知及經驗交流、推廣現代化醫療服務模式,以及讓業界與持份者一同探索和討論當代醫療服務理念。

醫管局 2019 年研討大會開幕典禮今日上午舉行,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教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教授及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

梁智仁教授在致歡迎辭時感謝政府就公共醫療服務的前瞻性規劃。「醫管局在 2019-20 年度的經常性撥款達 688 億元,較十年前增加一倍。政府為加強對本港公營醫療的支持,更額外預留 100 億元設立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讓醫管局面對突發情況而需額外開支時,也可應付不時之需。」

梁教授亦特別提到醫管局的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有助提升醫院的硬件設施。「整個發展宏圖涉及共 35 個項目,當中既有新醫院,同時亦包括擴建及重建現有的醫院,並新增逾 14 000 張病床。」梁教授續稱:「硬件建設固然重要,但吸納人才同樣關鍵。醫管局將繼續推行不同措施增聘人手,我們希望能逐步紓緩醫院前線的工作壓力。」

梁教授亦指出醫管局一向重視凝聚員工,他說︰「我們鼓勵員工積極參與規劃和管理,特別在制訂服務發展及改善措施時廣泛吸納前線同事的意見。」

「除了和同事們保持聯繫外,協助他們發揮潛能同樣重要。政府近年提供的培訓基金,讓醫管局得以為員工提供更佳的培訓機會,讓他們增強實力、擴闊視野。」

梁教授總結說:「優良機構的表現不但需要讓員工凝聚並發揮潛能,亦講求良好的機構管治。我很高興醫管局大會在領導和管理醫管局的龐大事務方面擔當更主動的角色,積極督導機構整體的主要策略、方向和政策。」

梁栢賢醫生在開幕典禮上發表題為「同心破浪 乘風啟航」的主題演講,總結醫管局過去的成就與經驗,同時展望醫管局未來的發展。「醫管局自成立以來,一直貫徹政府所訂的路向,為市民提供全面及可持續的醫療服務,而同時又確保費用為市民所能負擔。我們多年來在人手、科技、基建及夥伴協作等方面投放大量資源,推行多項措施,務求令服務更趨現代化,並不斷提升服務質素。」

梁醫生談及未來服務需求增長 的挑戰,他說︰「根據最新的估算,本港人口將由 2018 年中的 740 萬增長至 2043 年的 822 萬,而同期65歲或以上人口所佔的百分率更將由 17%倍增至約 34%。人口增長和老化引致服務需求急劇上升,對醫管局構成嚴峻的挑戰。」

梁醫生表示,醫管局一直積極探討應對和管理服務增長的不同方法,並不斷檢討服務模式以改善效率、理順服務、加強整合和協調以提升病人服務質素。

梁醫生繼而指出醫管局推出了不同的吸引和挽留員工措施,而醫管局對於各項增強人手的新建議均持開放態度,但在採納任何新措施前必定審慎檢視其實際可行性及可持續性,以確保本港公營醫療體系的優良質素和水平。

「政府今年向醫管局額外提供超過七億元的經常性撥款,以提升士氣和挽留人才。我們深信,隨著各項人手改善措施逐步落實,未來數年的人手狀況將會逐漸改善。」

梁醫生說隨著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帶來設施的提升,可大致滿足直至 2036 年的預計服務需求,而展望未來,醫療服務將會進入科技主導年代。

「為應對市民對醫療服務不斷上升的需求,我們會繼續應用先進科技,提供現代化的醫療服務。貫徹『智能醫院』的概念方面,我們會持續改進資訊科技方案和技術,以提升病人體驗和服務效率。」

梁醫生續稱醫管局會協助推動資訊科技發展,以支持未來的服務模式,及促進公私營醫療資訊互通;同時亦會繼續強化機構內部的資訊科技系統,應對有關人力資源、財務管理和基本工程規劃等各範疇的需要。

「醫管局憑藉自行開發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現時擁有全港最齊全的健康紀錄數據。我們設立了『醫管局數據實驗室』,在醫管局與科研機構之間建立安全的協作平臺,供科研團隊取用醫管局的臨床數據進行數據協作計劃。」梁醫生深信這些計劃將有助提升服務及促進醫療創新。

梁醫生總結說,憑藉過去奠下的堅實基礎和所累積的經驗、政府不遺餘力的支持、醫管局大會的英明領導和一群敬業樂業的專業和醫療人員,以及多年來建立了深厚關係的協作夥伴,他深信醫管局的新一代將可堅定地迎難而上,繼續為香港守護這個以人為本的公共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