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眾不同 – 乳癌患者的噩夢-復發與腦轉移 (黎詠宇醫生)

乳眾不同
乳癌患者的噩夢-復發與腦轉移

乳房是最具女性象徵意義的身體組織,婦女一旦患上乳癌,對其身心皆會帶來莫大的衝擊。猶幸若能在早期發現,其五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然而,許多乳癌患者在完成治療後,仍常常擔心癌症會否復發。如何才能避免再一次的噩夢發生呢?其實,目前醫學界已發展出不少針對性的藥物,有效降低乳癌的復發風險。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黎詠宇指出,乳癌復發風險的高低視乎多項因素,包括病情的TNM分期,即腫瘤的大小、淋巴結轉移的數量、癌細胞有否擴散至其他器官,以及乳癌的生物特性,包括荷爾蒙受體陽性(HR+)和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HER2+)等。「我們已知HER2+乳癌的復發機會較高。醫生會全面考慮上述各種因素來評估患者是否復發的高危一族,以決定其是否需要接受術後的輔助治療,以及輔助治療的進取程度。」

強化延伸輔助治療助減復發

一直以來,HR+ HER2+乳癌的標準輔助治療包括傳統化療、五至十年的荷爾蒙治療和一年的抗HER2標靶藥「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惟約三分一的HER2+乳癌患者在完成手術和標準輔助治療後仍然出現復發甚至擴散。黎醫生稱,醫學界曾進行多項研究,嘗試在以曲妥珠單抗為基礎之上配合其他藥物,以減低HER2+患者的復發機會,但效果未見顯著。直至近年,終於發現兩個相對有效的治療方案。「第一個方案是雙標靶同用,即在曲妥珠單抗之上加上『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兩者皆為大分子的單株抗體標靶藥;另一個方案是在完成一年的曲妥珠單抗治療之後,接著服用一年的小分子標靶藥『奈拉替尼』(neratinib)。大型第三期臨床研究發現,以奈拉替尼配合荷爾蒙藥物作為HR+ HER2+乳癌的強化延伸輔助治療(extended adjuvant treatment),能進一步降低五年復發風險近一半。」

復發以外的另一場噩夢-腦擴散

預防復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癌症復發後,癌細胞有機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乳癌常見的擴散部位包括骨骼、肝臟、肺部和腦部,HER2+乳癌患者出現腦擴散的機會更高達三分一。黎醫生解釋:「腦部乃人體的中樞指揮,控制著我們的語言、記憶、思考、認知、溝通和行動等重要功能。當癌細胞一旦擴散至腦部,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可想而知,腦擴散是乳癌患者繼復發之後的另一場噩夢。」

原則上,即使乳癌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仍然有不少藥物有助控制病情,讓患者在保持生活質素的情況下延長存活時間。然而,腦部有別於身體其他器官,它受到天然的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保護,阻隔外界的化學物質進入腦部,以致有效的藥物選擇減少,治療亦相對困難。儘管仍可利用放射治療控制擴散至腦部的腫瘤,腦部的功能卻會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幸而,最新的口服抗HER2標靶藥奈拉替尼不但有效減低復發風險,更因其小分子的特性,能穿透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發揮療效。「大型臨床研究證實,奈拉替尼有助縮小已擴散至腦部的腫瘤;至於它能否預防腦擴散的發生,目前我們正面觀望,但仍有待更多研究數據才能進一步證實。」

醫生的話

臨床上曾遇過不少乳癌患者在完成治療後仍終日被復發的恐懼籠罩。其實,順利完成治療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惜她們仍活得像驚弓之鳥。事實上,腫瘤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復發風險因素,為她們量身訂造最適切和最個人化的輔助治療來減低復發機會。只要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積極地接受輔助治療,絕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治癒。長期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會削弱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加復發的機會。作為醫者,我希望患者放下心頭大石,保持樂觀的心境,擁抱癒後的第二人生。 

黎詠宇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我思我見

我思我見


陪你度癌關——給癌症病人的三個「信」字

1.「信任」
信任你的主診醫生,若有任何疑慮,儘管說出來,大家保持良好的溝通。如果你心底裏老是對醫生抱着懷疑的態度,這條抗癌路將會加倍難走。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看醫生就是要放心將自己交託給他(跟選老公同樣道理),有不明白、不清楚、不了解的地方,愈早「四四六六」問個明白愈好,免得誤會日漸加深。如果他太酷,或因其他緣故令你始終無法安心(例如太帥),乾脆換人好了(是換醫生,不是換老公)。(利申:我不介意太帥的醫生,治療過程不免要吃點苦,遇個帥醫生也是賞心樂事,是很好的安慰劑!)

2.「信心」
要對自己有信心,我挺得住的;要對治療有信心,醫學昌明,治療方法愈來愈多;要對醫生有信心,醫生一定設法醫好我的(醫生跟你無仇無怨,別想太多,也沒必要常常「紮行馬」對着幹,「想開波」般的姿態)。不過,如果欠缺了(1)「信任」,就很難做到(2)「信心」了。

3.「信念」
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信念」是你認為對你最重要的人或事,可以是你另一半、兒女,或任何摯愛親友,又或者是你很喜歡做、窮畢生精力都要完成的事。簡單說,即是「目標」、「動力」和「責任感」。在你快要放棄的時候,「信念」就會跑出來給你當頭棒喝:「喂!你未死得住呀!」。緊記:累的時候、辛苦的時候、痛的時候、孤單的時候、無助的時候……你可以儘管說:「我累了。」但請不要說「我撐不住了。」真正的失敗,只會發生在你放棄的一剎那。

互勉之!

海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香港大學與德國大學合作 研製嶄新光纖激光顯微鏡: 無破壞性組織成像作醫療臨床應用

香港大學與德國大學合作
研製嶄新光纖激光顯微鏡: 無破壞性組織成像作醫療臨床應用

2020年06月21日

香港大學(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黃建業教授的研究小組與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合作,利用光纖技術研製嶄新的激光顯微鏡,為活細胞研究與臨床醫學應用帶來突破。

團隊研發的光纖激光顯微鏡具備高解析度,極高穩定性以及輕便可携等特質,使其適合作前沿的醫療臨床應用,例如在手術過程中標記腫瘤邊界令手術更爲精準。此項嶄新的技術已於《光:科學與應用》期刊中發表。

在活細胞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光學顯微鏡監察腫瘤的生長模式,和藥物例如標靶藥如何影響不同類型的細胞,過程需使用螢光物質標記細胞樣本中的分子,使其發光可見,從而觀察細胞分子對藥物所產生的反應和分子之間的相互影響。然而,這些螢光物質本身對細胞分子會造成傷害或干擾分子的行為,也通常不適用於人體活組織研究。

無標記光學顯微鏡一直是生物醫學的前沿研究領域,今次研製的光纖激光顯微鏡,除了無需利用螢光物質標記即可得到細胞分子清晰的影像外,並利用了拉曼成像(Raman Imaging System)的方法,以光譜形式把不同層次特徵的細胞分子特異性呈現。

「我們利用光纖激光作為光學顯微鏡的光源,以替代傳統的固態激光,這是嶄新的構思。傳統的方式,激光需在長達數米的自由空間中被放大,因而儀器的體積非常龐大。而光纖激光,光通過玻璃纖維放大並傳輸,儀器設計變得輕巧緊湊,體積只是傳統固態激光儀的八分一到十分之一,目前無法使用的地方,例如手術室,以後都能應用上。」領導今次研究的黃建業教授說。

黃教授解釋,以往光纖激光並不適合於顯微鏡使用,因為與固體激光相比,光纖激光的功率較低,對主訊號(分子特異性的成像訊息)的傳遞也不夠强。團隊克服了多項艱巨的技術障礙,使用了兩台同步的光學諧振器(激光腔),它們具備短皮秒的脈衝(一皮秒等於一萬億分之一秒),能極大增強主信號的強度。

「我們面對的其中一個挑戰是如何控制這兩台激光,使不同波長的兩束光完全重合並同時照射到樣本上。兩束光在時間上需同步至皮秒精度,在空間上需重合至微米的精準度。」德國的比勒費爾德大學生物物理學家湯瑪斯.赫瑟教授說。

赫瑟教授相信新顯微鏡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作臨床應用,團隊已經與德國Evangelisches Klinikum Bielefeld醫院進行初步的合作研究,使用新顯微鏡分析肝臟組織樣本。

「我們的合作夥伴對這款新顯微鏡的功能亦感到驚訝。」赫瑟教授指出:「無標記顯微鏡可用於研究幹細胞如何發展成各種新型細胞。它還可以將腫瘤與正常組織分開而不被染色。我們也可以利用它來確定藥物的化學成份對心臟和肝臟的肌肉組織細胞及其他細胞中的分子所產生反應等。」

黃教授認爲,新技術將廣泛應用在生物醫學上,首先應用於腸道、消化系統等的内窺鏡檢查,用作檢測早期的腫瘤和病變。

「利用光纖激光成形,影像的清晰度可比傳統内窺鏡高100倍,更能穿透器官表層,反射較深層組織的狀況,而光源是利用無害的紅外綫可見光,不會對人體構成影響。長遠來説,由於它具備便携、無標記和無害的特質,臨床應用於外科手術中,除了可即時作病理檢測,還能標記腫瘤邊界,在腦科手術精確標示不同的部位等,方便作更精準的切割。」

論文的主要作者孔慈航博士說:「這台光纖激光顯微鏡的設計構思將成為可擕式顯微設備的參照。與傳統的固態激光顯微鏡相比,新型光纖激光顯微鏡明顯較易於操作且設計緊湊。由於不需要標記分子,它除了標本的製備效率更高之外,還避免了染色處理導致的毒性。」孔博士是黃教授指導下已畢業的港大博士研究生,現在是赫瑟教授的博士後研究員。

港大與比勒費爾德大學在生物醫學和健康技術方面的研究前沿,港大工程學院尤其專注在成像技術方面。今次成功研發新技術是雙方多年來密切合作的成果。研究得到香港研究資助局(研資局)與德國學術交流協進會合作的德國與香港聯合研究計劃、歐盟科研創新計劃 – 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和Marie Sklodowska-Curie專案「DeLIVER」下的創新計畫、研資局、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創新科技基金的支持和資助。

 

物理學家湯瑪斯.赫瑟教授(左)和電機電子工程系黃建業教授(右)帶領研發光纖激光顯微鏡專案。
(a) 黃教授團隊研製的光纖激光(紅色方框內)顯微鏡系統。
(b) 商用激光源。
利用嶄新光纖激光(紅色方框內)顯微鏡成形的活體人體細胞的CARS和SRS圖像。
(a)(b) 同時獲得活骨肉瘤(U2OS)細胞的CARS和SRS圖像。
(c)(d) 活體鑒別原發性成肌細胞(PMD)的CARS和SRS圖像。

文章詳情:
High-contrast, fast chemical imaging by coherent Raman scattering using a self-synchronized two-colour fibre laser
Cihang Kong, Christian Pilger, Henning Hachmeister, Xiaoming Wei, Tom H. Cheung, Cora S. W. Lai, Nikki P. Lee, Kevin. K. Tsia, Kenneth K. Y. Wong and Thomas Huser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volume 9, Article number: 25 (20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259-2

 

文章來自: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發布本港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成立
發布本港住屋負擔能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

二零二零年六月十八日

新成立的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與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最近發表的一項本地研究發現,住屋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發展。倘若他們出現生活必需品不足的情況,將令問題進一步加劇。(左起)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聯席所長及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公共衞生學講座教授楊永強教授、、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及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教授、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及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教授、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教授和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聯席所長及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教授胡令芳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新成立的「健康公平研究所」與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最近發表的一項本地研究發現,住屋負擔過重會損害大眾的身心健康發展。倘若他們出現生活必需品不足的情況,將令問題進一步加劇。這是亞洲地區首個探討住屋負擔能力與身心健康關聯的「健康公平」研究,結果已刊登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

麼是健康公平

「健康公平」這概念所關注的是社會在醫療資源分配、醫療可及性、人們面對感染及發病風險,以及整體健康質素上,有沒有存在可避免及不必要的差異。當一些可避免及不必要的差異存在時,社會便會出現「健康不公平」的現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或城市,不論發展程度,均存在「健康不公平」的現象——不同社會群體的健康狀況存在巨大差異,弱勢社群(如:社會及經濟地位較低人士、長者、移民人士、少數族裔等)相對其他群組面對更大的感染及發病風險,整體健康質素亦較差。每當面臨大型的疫症如新冠肺炎,世界各地的「健康不公平」情況就更為顯著。

研究發現住屋負擔能力較差的人士身心健康也欠佳

團隊於2014年至2015年間訪問了1,978名本港成年人,了解他們的住屋負擔能力及健康生活質量。研究中的「住屋負擔能力」以受訪者個人剩餘收入方式計算,即扣除住屋費用後的可用收入。而「健康生活質量」則透過生理健康領域分數(PCS)及心理健康領域分數(MCS)量度。經過調整人口特徵、社會經濟特徵和生活習慣等外在因素後,研究發現住屋負擔能力較差的人士,身心健康也欠佳,尤其是精神健康情況令人憂慮。

研究同時評估受訪者負擔生活必需品的能力,團隊結集21項大多數本港成年人視為生活必需品的項目,包括食物、衣服、醫療用品、家居用品等,了解他們的生活資源是否足夠,會否出現「匱乏」狀況。結果發現,在住屋負擔能力最低的群組中,每五人就有兩人(37.7%)出現匱乏狀況,而住屋負擔能力最高的組別則只有3.6%。匱乏狀況亦間接影響受訪者的身心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較心理大。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及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鍾一諾教授闡釋是次研究對了解香港「健康不公平」狀況的意義,他表示:「研究凸顯提升住屋負擔能力對改善香港人健康的重要性。高昂的住屋成本固然會為市民構成壓力,但研究帶出更重要的訊息是當人們解決了住屋開支後,還需要資源應付其他生活所需,而此亦會衍生另一種壓力。我們的研究結果亦證實,住屋負擔能力對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或會因生活必需品匱乏而加劇。因此,決策者或可為生活狀況處於匱乏的人士,制訂針對性的房屋政策,解決大眾的住屋負擔能力問題外,亦有助減低社會健康的差異。」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所長及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教授進一步解釋:「傳統上我們以收入衡量貧窮。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運用『匱乏』的概念,衡量市民缺乏足夠的生活資源時,如何隨著時間變得難以應付生活上社交和物質方面的需要,從多角度描繪出貧窮的社會和物質因素。」

研究所將審視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健康不公平」狀況以及港人長壽和社群出現健康差異的原因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於2020年成立,以確立中大在亞洲區內推廣健康公平研究的領先地位為願景,旨在推廣本港以至亞洲的健康公平議題研究、探討及分析不同社群之間的健康差異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因素。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合作,致力審視香港的健康公平議題,為政府相關政策和介入計劃提供參考,以改善香港的健康不公平狀況。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總監Sir Michael Marmot教授、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講座教授楊永強教授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教授胡令芳教授為研究所的聯席所長。主要研究包括審視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健康不公平」狀況,以及港人長壽與社群出現健康差異的原因。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聯席所長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總監Sir Michael Marmot教授指出:「審視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整體健康,很多時候是取決於界定『健康』的社會因素,而非該國家的醫療系統。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將會審視香港人人均壽命在全世界稱冠的因素、導致香港健康狀況不公平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研究、培訓和影響政策將會是本研究所的重點工作。」

 

鍾一諾教授表示研究結果證實,住屋負擔能力對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或會因生活必需品匱乏而加劇,建議決策者制訂針對性的房屋政策,以助減低社會健康的差異。
1
黃洪教授表示,社會可以運用『匱乏』的概念更全面去探視貧窮問題,衡量市民缺乏足夠的生活資源時,如何隨著時間變得難以應付生活上社交和物質方面的需要,從多角度描繪出貧窮的社會和物質因素。
1
黃仰山教授表示,處於匱乏情況的群組通常較容易出現抑鬱情緒,而由於長期承受心理壓力,他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會因而增加。

 

文章來自: 中文大學

患海奇情

#患海奇情

 

Esther, miss you!

妳在天上好嗎?
妳跟我媽年紀相若,
又跟我同一天生日。
我媽早就不在了,
妳就像媽般常關心我夠不夠休息,
常叫我保重身體。
雖然我們只是透過網絡世界認識,
由妳確診肺癌至離世,
就只見過寥寥數面。
早期妳說化療中狀態欠佳不想見人,
但我們一直用電話和 FB messenger 聯絡,
妳化療期間兩度「生蛇」,苦不堪言;
後來妳病情復發,
妳說妳患有紅斑狼瘡,
不適合做免疫治療;
全基因圖譜驗不出基因突變,
沒有可用的標靶藥,
也沒有合適的臨床研究可參加。
妳感到絕望,
妳打電話給我,
劈頭第一句便問:「Helen,我是不是死定了?」
我心都酸了,不知道怎樣安慰妳,
只能聽妳傾訴,心裡卻與妳同哭。
後期妳告訴我情況不樂觀了,
身體多處出現疼痛,
我再次提出來探望妳,妳說好,
幾次都是妳在威院的時候。
那天雖然妳有一點點氣促,
但仍能坐著跟我聊天,
妳告訴我妳兩個女兒好乖,
這兩年帶妳去過好多地方旅行;
妳笑著調侃站在妳身旁的丈夫「死蠢」,
可翌日妳便彌留了。
病房外,妳的長女在痛哭,
妳的稚女在啜泣,
除了為她們遞上紙巾,
我甚麼都幫不上忙。
她們都怪自己做得不夠好,
但其實她們都好愛妳,
妳們是真正的母慈女孝,真教我羨慕!
隔天早上,妳女兒告訴我妳已經走了。
以後每年生日,我都會想起妳,
一位只見過數面,
不算深交,
卻又好像深交的朋友。
一切都是緣份吧!

海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老爸 : 不要問,只要做

老爸 : 不要問,只要做
癌症資訊網自說自話專欄,今期嘉賓 : 老吳先生

(18-6-2020 癌症資訊網修訂版)

我係老吳,我老婆阿鬧叫我肥佬。成世人日日對住她日日搵到瑣碎事鬧我,不過早已習以為常。她一直以為自己好聰明樣樣精,日日復日日皆指手劃腳⋯⋯男人嘛,讓讓老伴也是應該,鬧兩句條氣順返就家宅平安。我最怕她無聲無氣唔鬧人的時候,點解?
只會有病才會這樣反常吧⋯⋯

 

記得四十年前,阿鬧懷著細仔的時候,同時間發現後頸有一個好大的腫瘤,不驗還可,一驗醫生話係癌症!點搞呀醫生!怎可能生仔又生瘤,我整個人心慌慌也不知如何是好,阿鬧變得十分平靜沒有再開聲鬧人⋯⋯她一直也不知道,那時候我偷偷向老天爺許了一個願,救回她最重要,大不了我以後不再駁嘴,她想怎樣就怎樣,反正我一直待人處世的態度也是不要問,只要做。我絕對可以為了她,為了我們的家庭不要問,只要做。

大病面前,我亦只能夠不要問,只要做。這時候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維持高昂的醫療費用和生活支出,每星期在貨櫃碼頭任職的文書工作加班又加班,試過連續一個星期沒有回家,一個月也沒有在家睡過幾天。

好開心見到我們的堅持沒有白費,孩子終於生了下來。或者生育對於阿鬧身體來説過於虛耗,才半年過去又再病發。可以點做?病要錢醫,孩子要吃飯,真的會有從天而降的禮物幫助我? 不要問,只要做。

我也不明白是工作揀選了我還是我揀還了工作,只記得人生有過半數時間在這裏默默付出,當中許多的困難時光,也在這默默的工作中隨隨走過去。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雖然阿鬧和孩子也不太同意。最低,最低限度大家也有飯開,有書讀,有電視睇有地方住。勞碌半生總算養活一個個咁高咁大。我大女最本事,讀得上大學的尖子,後來還嫁了一位好丈夫,閒來無事也回來陪我倆老,食飯打牌,生活也算 過得不錯。

但世事真的如粵語殘片那樣苦情和不尋常,突然之間的同-年內,我的大女兒和細仔也癌症病發!

我不懂得説什麼話,從來我也是一個默默承受,有事就去做的人。我好想去關心他們更多,只是今日兒女已經這樣大,也不是每件事也願意和我分享,只能夠做得幾多就做幾多,大女沒有人陪覆診?我去。細仔沒有湯水保健?我煮我送過去。

直至大女兒真的要離開的時候,我唯一一次很想去問鮎解,很想很想不要參與任何追悼儀式,為什麼要白頭人送黑頭人?我大半生人沒有哭過,老爸離開的時候我也沒有哭過,唯有這天在女兒的靈堂上,哭崩了。

病可能會受情緒影響,這件事之後終於輪到我病發。我從來沒有入過醫院,也真的不想進去,只怕有入無出。今次也不例外,在家中忍耐著疼痛,一天復一天。後來細仔看不過眼,強行送了我入院做手術,這次一住。。。想不到住了大半年光境。

細仔常常來探我,這段時間以來,我們說了比起之前四十年來還要多的說話。他經常說我臨老抽了好簽,可以躺在一號病房一號床,每天望著億萬豪宅才能有的海境。說說也是,人生求的是什麼?不外乎一刻內心的寧靜,望著這片海境給予我平靜的感覺。

望著望著這不見盡頭的海境,我想換一個更美妙的角度,從雲端看下來不是更美好嗎?阿鬧,等等我呀,等我佈置好雲上的一角你オ上來看吧,前行探路從來也是男人的工作吧。

老吳上

 

 

記者後記-(By:Alan Ng)

我是老吳的細仔,內文是根據多年來我對父親的認識代筆的。他不像我文藝,現實中的他是老粗一名。但確是擁有一顆純真的心,非常單純地對阿鬧好,對兒女盡貴的超完美父親。不要問,只要做,是我對他為人處世的觀察。像我父親一代的人,或許基本生活已經十分困難,有太多衣食住行的根本問題要面對,不如我們這一代的人有條件,有資源去多愁善感發酵感性。

十分感恩他的最後一程,能夠在這樣美麗的環境當中度過。

今日雲端上的老爸,唔好掛住做收,享受此時此刻的安逸寧靜,從另一角度欣賞這世界的美好,父親節快樂。

 

 

 

我思我見

我思我見

男院友送院不治 安老院職責何在?

https://hk.appledaily.com/……/TSZJO2FSHXVZRQ……/……

《他朝君體也相同》

無論經營哪一門生意,或從事哪一個行業,當眼中只有「掙錢」二字,便難以做到敬業樂業;當金錢考慮凌駕道德標準,便會麻木不仁。最後,連人類最基本、也最寶貴的「良知」都被埋沒了。

明代薛己《醫案.總論》:「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針刺不痛。」麻木不仁者,肢體麻痺,失去知覺,引申為對外界刺激無動於衷,對身邊的人或事漠不關心。

孟子在《盡心.上篇》提倡「良知」:「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所指的是天賦的分辨善惡的道德意識與自省能力,當中包括「知恥」、「知愧」和「知恩」。

沒錯,經營安老院並非一般服務行業,因為這不只是一門「生意」,更需要有愛心和抱負,尤其照料那些身體機能嚴重衰退,失去自理能力的長者。

然而,哪個行業不需有愛心、有抱負?

照顧嬰孩的要有愛心,跟照料長者一樣,需要負責餵食、抹身、處理大小二便等等一般人視為厭惡性的工作。

行醫的要有抱負,尊重生命,盡心盡力醫治病人;辦教育的要有熱忱-盡責的老師不獨是「傳道、授業、解惑」(韓愈-《師說》),還要兼顧學生個人品格的培育,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同行者 。

孔子《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強調的是從自己做起,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夫受虐之長者乃汝之親爹親娘,何如?

老院經營者及有關行業之從業員:你們能否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篇》),使「老有所終」(孔子.《禮記.禮運》),給長者一個合理、舒適的歸宿,讓他們有尊嚴地頤養天年?

最後一句:「他朝君體也相同」!

海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羅氏 Tecentriq 與 Avastin 結合用於最常見肝癌患者獲FDA 認可

羅氏 Tecentriq 與 Avastin 結合用於最常見肝癌患者獲FDA 認可

* Tecentriq與Avastin的結合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癌症免疫治療方案,獲批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的療法。
* 與先前的護理標準相比,Tecentriq改善了總體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
* 根據FDA的 Real-Time Oncology Review pilot and Project Orbis , 該申請得到認可

 

Basel, 2020年6月2日,羅氏(SIX:RO,ROG; OTCQX:RHHBY)今天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將Tecentriq®(atezolizumab)與Avastin®(bevacizumab)之聯合療法,用於治療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的肝細胞癌(HCC)患者。

全球產品開發主管 Levi Garraway, M.D., Ph.D. , 說 :「我們很高興,Tecentriq與Avastin聯合治療方案獲批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為這種侵襲性肝癌患者帶來了癌症免疫治療選擇。 該申請是根據FDA的 Real-Time Oncology Review pilot and Project Orbis倡議下審查 ,有助將這個新的治療方法迅速帶給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患者。」

UCLA David Geffen醫學院教授 Richard Finn博士, 亦在UCLA Johnson 綜合癌症中心擔任信號轉導和治療計劃主任,他說:「IMbrave150 研究的結果對於晚期肝癌患者來說確實具有變革性, 晚期肝癌是少數幾個死亡率上升,而一線治療方案選擇有限的癌症之一。我們首次製定一個方案,該方案顯著提高了使用 Sorafenib 的生存期。自2007年以來,Sorafenib是一線肝細胞癌的治療標準,並為患者提供了有良好耐受性的改善疾病控制機會。

是次申請的審查是在FDA的 Project Orbis 倡議下進行,為同時提交並審查的腫瘤藥物和國際合作夥伴之間,提供一個框架。據FDA資料,國際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可以讓癌症患者更早獲得其他國家的產品,因為這些國家的監管提交可能會有很大的延遲。[ 1 ]在Orbis下,監管機構同時向美國、澳洲、加拿大和新加坡提交了申請。此外,FDA根據Real-Time Oncology Review (RTOR) pilot programme 迅速審查並批准了該申請。該計劃目標是探索更有效的審查程序,以確保患者儘早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

是次批准,是基於III期 IMbrave150研究的結果,研究顯示與Sorafenib 相比,Tecentriq與Avastin聯合治療方案可以降低42%的死亡風險(總生存期;OS)(危險比[HR]=0.58;95 %CI:0.42-0.79;P=0.0006),更降低41%的疾病惡化或死亡風險(無進展生存期;PFS)(HR=0.59;95%CI:0.47-0.76;P<0.0001)。IMbrave150是首個III期癌症免疫療法研究,顯示與Sorafenib相比,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CC患者的總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有所改善。在Tecentriq和Avastin組中,38%的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3-4級)。最常見的嚴重不良反應(≥2%)是胃腸道出血、感染和發熱。這些結果於2020年5月14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Roche 為Tecentriq制定了廣泛的研發計劃,包括多項正在進行和計劃中的III期研究,涉及多種類型的肺癌、泌尿生殖系統癌、皮膚癌、乳腺癌、胃腸癌、婦科癌和頭頸部癌症。這包括評估Tecentriq單獨或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研究。

關於IMbrave150研究

IMbrave150是一項全球III期、多中心、開放式的研究,研究對象為501名以往從未接受過系統治療 ( prior systematic therapy ) 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CC患者。患者以2:1隨機分配接受Tecentriq與Avastin 聯合治療 或 接受Sorafenib 。  在每個21天週期的第1天進行靜脈注射(IV)Tecentriq, 每次1200mg。  在每個21天週期的第1天進行注射Avastin,每次15mg/kg。 在每個21天週期的第1-21天口服Sorafenib,每天兩次,每次400mg。患者接受聯合或對照組治療,直到疾病有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反應。兩個主要終點是總生存期(OS)和獨立評審機構(IRF)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按照實體瘤反應評價標準1.1版 ,英文是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Version 1.1, 簡稱 RECIST v1.1。額外的研究終點是IRF評估的每RECIST和mRECIST的總反應率(ORR)。

關於肝癌

HCC是一種侵襲性癌症,它的治療方法有限,並且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2]

每年,全球有超過75萬人被診斷為HCC,[2,3] 大部分病例在亞洲,幾乎一半的病例在中國。 [3,4] 在美國,自1980年以來,肝癌病例的數量增加了三倍多,而HCC代表了與癌症相關的死亡率上升最快的原因,而在歐洲,肝癌也在增加。[5-7] HCC主要發病於慢性肝炎(乙型或丙型)或飲酒導致的肝硬化( cirrhosis) 患者,通常表現為晚期。 [2]不可切除的HCC預後仍較差,系統治療方案少,而且確診後1年生存率低於50 %。[8]

關於Tecentriq和Avastin聯合用藥

有很強的科學依據支持Tecentriq聯合Avastin使用。 Tecentriq和Avastin方案可增強免疫系統對抗多種癌症的潛力。 Avastin除了具有確定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外,它還可以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相關的免疫抑製作用,促進T細胞腫瘤浸潤並啟動和激活T細胞對腫瘤抗原的反應,然後進一步增強Tecentriq恢復抗癌免疫力的能力。

關於Tecentriq

Tecentriq是一種單克隆抗體,旨在與一種稱為PD-L1的蛋白結合,然後在腫瘤細胞和腫瘤浸潤的免疫細胞上表達,阻斷它與PD-1和B7.1受體的相互作用。通過抑制PD-L1,Tecentriq可使T細胞活化。 Tecentriq是一種癌症免疫療法,有潛質與其他免疫療法、靶向藥物和各種化療成為基礎性的組合夥伴,適用於多種癌症。 Tecentriq的發展及其臨床計劃是基於我們對免疫系統進一步的了解,它如何與腫瘤相互起了作用以及如何利用人的免疫系統更有效地對抗癌症。

Tecentriq已在美國、歐盟和世界各國獲得批準,可單獨或與靶向性的治療和/或化療聯合使用,用於各種形式的非小細胞和小細胞肺癌,亦用於某些類型的轉移性尿道癌以及PD-L1陽性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在美國,Tecentriq與Avastin的聯合被批准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CC患者。

關於 Avastin

Avastin 是一種處方藥,是靜脈輸液的解決方案。它是一種生物抗體,它會明確地與一種名為VEGF的蛋白質結合。VEGF在腫瘤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以發展和維護血管,這一過程被稱為血管生成(angiogenesis)。 Avastin通過直接與VEGF蛋白結合,防止與血管細胞上的受體相互作用,從而乾擾腫瘤的血液供應。腫瘤的血液供應被認為是腫瘤在體內能夠生長和擴散(轉移)的關鍵。

關於Roche 在 癌症免疫治療領域

在過去的50年裡,Roche 對突破性科學有嚴謹追求,為腫瘤學的重大治療和診斷進展做出了貢獻。如今,發揮癌症免疫療法的充分潛力是Roche 的重點領域。Roche 有20多個分子在發展中,正在研究免疫療法單獨使用以及與化療、靶向治療或其他免疫療法聯合使用的潛在優勢,目標是希望為每個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法,利用他們自己獨特的免疫系統來攻擊他們的癌症。我們的科學專業知識,加上創新的管線和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使我們有信心繼續追求通過確保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病人提供正確的治療來找到治愈癌症的願景。

除了 有 Roche 認可的 PD-L1檢查點抑製劑,Tecentriq®(atezolizumab),Roche 廣泛的癌症免疫療法管線還包括其他檢查點抑製劑,例如設計與TIGIT結合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tiragolumab、個體化新抗原療法 ( individualised neoantigen therapies) 和T細胞雙特異性抗體。

想了解更多關於Roche 以科學為主導的癌症免疫治療方法,請點擊此鏈接:
https://www.roche.com/research_and_development/what_we_are_working_on/oncology/cancer-immunotherapy.htm

 

參見

   1.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roject Orbis. [Internet; cited 2020 Mar] Available from:https://www.fda.gov/about-fda/oncology-center-excellence/project-orbis.
   2.Llovet JM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 Rev Dis Primers. 2016;2:16018.
   3.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lobocan 2018 – Liver cancer factsheet. [Internet; cited 2020 Mar] Available from: http://gco.iarc.fr/today/data/factsheets/cancers/11-Liver-fact-sheet.pdf.
   4.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lobocan 2018 – China factsheet. [Internet; cited 2020 Mar] Available from: http://gco.iarc.fr/today/data/factsheets/populations/160-china-fact-sheets.pdf.
   5.American Cancer Society: Key statistics about liver cancer. [Internet; cited 2020 Mar]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liver-cancer/about/what-is-key-statistics.html.
   6.Rawla P et al. Update in global trends and aet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ntemp Oncol (Pozn). 2018;22(3):141-150.
   7.Pimpin L et al. Burden of liver disease in Europe: Epidemiology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to identify prevention policies. J Hepatol. 2018;69(3):718-735.
   8.Giannini EG et al. Prognosis of untre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logy. 2015;61(1):184-190

 

港大醫學院引入並完成亞洲首宗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 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港大醫學院引入並完成亞洲首宗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 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2020年06月16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引入並成功進行亞洲首例針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該項手術由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負責並完成。

 

該治療方法針對因前列腺增大而出現不適症狀的男性病人,以微創手術通過天然尿道作為進入口,將無菌水蒸氣直接注入病人的前列腺。隨後,前列腺會隨時間逐漸縮小,病人也會恢復正常的尿流動力,也會顯著改善與BPH相關的其他症狀。

這項嶄新技術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而手術可在輕度麻醉下於5至15分鐘內完成,大大減低手術期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病人亦可於手術完成當天即日出院。外地臨床研究證明,水蒸氣熱力治療能夠顯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相關症狀,同時把與傳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術相關的潛在併發症和副作用風險減至最低。

背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非常普遍,影響大約六成70歲或以上的男性華人。 患者多數會逐漸出現下尿路症狀,包括尿流緩慢、頻尿、排尿不順、感覺未能把尿完全排清而不適、夜間頻繁排​​尿、反覆出現尿道受感染的狀況,而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完全不能排出尿液,導致腎臟有可能受到嚴重損傷。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所引發的下尿路症狀,對男性的生活質素有負面影響,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療,已成為醫療保健中的重大負擔。

針對出現下尿路症狀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初期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對於以上兩種治療方法均無效的患者,醫生一般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數十年來,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TURP)被認為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黃金標準外科手術治療方案。透過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醫生會「修剪」並移除阻礙尿液經前列腺尿道流出的多餘前列腺組織。然而,這項手術有潛在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例如大量出血和經尿道電切綜合症(即血鈉水平在手術中迅速下降至危險水平,情況嚴重可以致命)。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的其他局限,包括患者需接受脊柱麻醉或全身麻醉,手術所需時間一般大約60分鐘,而術後住院時間約為二至四天。絕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會出現永久性射精功能障礙,這對尚未組織家庭的男性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隨後所需的恢復時間平均約為六周。

新穎概念 ∙ 簡單技術∙ 迅速康復
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是一個以水為基礎的治療系統,利用對流水蒸氣能量(WAVE)原理,燒蝕前列腺組織。該系統包括一個動力裝置,透過射頻加熱無菌水產生水蒸氣。在微創內窺鏡的協助下,系統會透過微細而彎曲的針頭刺入增生的前列腺中,將帶有熱能的無菌水蒸氣輸送至增生的前列腺內。大量的能量繼而會在前列腺組織迅速擴散,破壞增生的前列腺組織。前列腺在手術後第二周開始縮小,並且在手術後的幾個月內繼續縮小。

這技術的主要優點在於它可以在輕度麻醉下完成,所需的手術時間非常短,患者可以即日出院。研究顯示,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其中期再治療率非常低。此項手術安全,風險及副作用極少,絕大多數患者完成手術後都能保持射精功能。

港大醫學院在亞洲率先引入水蒸氣熱力治療技術,並於2020年1月首次為三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進行此手術。所有患者均恢復正常尿流動力及保留射精功能,前列腺體積亦於手術後三個月內減少最多49%。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已與亞洲其他泌尿外科中心分享經驗,希望能將這種技術在本地和其他亞洲區域擴展。

關於手術團隊
此項手術由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林沛泓醫生,以及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兼泌尿外科主任徐學良醫生領導及進行。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林沛泓醫生示範用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模擬手術過程。

港大醫學院引入並完成亞洲首宗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以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左:林沛泓醫生;右:徐學良醫生)。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癌症患者玲分享(9)︰免疫營養改善治癌副作用

癌症患者玲分享(9)︰免疫營養改善治癌副作用

4月某天,玲晚上洗澡時順便自我驗查乳房一番,發覺有硬塊,心知不妙,同時發現下體見紅,心感奇怪「經期停止多時,為何又會有血呢﹖」。翌日,玲立即到診所檢查。 檢查報告顯示玲的子宮和乳房均有腫瘤,確診她患上子宮癌和乳癌。玲頓時熱淚盈眶,心裏吶喊︰「為甚麽選中我﹖」。經醫生勸解,無奈接受現實,轉眼現已與癌同行一年多,仍在治療中,可說是百感交集,冷暖自知。

玲的腫瘤需要先接受手術切除,緊接是電療、化療和荷爾蒙治療。最初兩次的化療和電療,玲的身體還可以承受,但隨後她出現腸胃反應,亦即是常見的治療副作用。她面帶哀苦地對醫生說︰「我的骨很痛,胃又嗱住痛,仲有肚瀉。」醫生解釋化療藥物可影響腸道黏膜細胞,所以腸胃不適是很常見的副作用。他一方面替玲處方胃藥和止痛藥緩解不適;另一方面提議她試飲速癒素,因為它可以可以增加免疫力同時紓緩治療副作用。

某次,玲在網上瀏覽而知道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提供「慈善營福包計劃(癌症治療專用營養補充品)」的服務。在治療中每天飲兩包,經過一段時間後,玲欣喜地說︰「熱情果味很香甜,聞到這氣味已覺得開心,食慾增加,體重升了兩三磅,疼痛感覺也減輕,感覺狀態有改善,可以好好打扙啦。」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