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博客 > 林慶順教授 > 謀財害命的醫生

謀財害命的醫生

18-03-2019

謀財害命的醫生

 

讀者劉小姐在2019-2-17回應我在2017-5-26發表的醫界良心〞癌症專家驚爆?。她說:

試問哪位醫生自己罹癌,送上手術台上受苦,或者哪位醫生接受化療,還認為一定要手術,無論國內外,請公布姓名以資證明。否則,只能說這樣的醫生沒有一點同理心,只是在逞能,拿病人當試驗品,只是想賺取高額的醫療費用,謀財害命的人沒有資格當醫生。希望全世界的醫生,都能尊重病人的想法,讓病人善終。

 

我先解釋為什麼劉小姐會寫這樣的回應。

我在〝醫界良心〞癌症專家驚爆?裡揭露一位所謂的“醫界良心”(近藤誠,請看插圖),說他實際上就只是迎合民眾對手術,化療,電療的恐懼心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癌不需治療”的書,名利雙收。

但是,劉小姐卻相信近藤誠,甚至更認為手術、化療、電療就只是醫生“沒有一點同理心”、“在逞能”、“拿病人當試驗品”、“想賺取高額的醫療費用”、“謀財害命”。

她向我“挑戰”,要我拿出證據,證明曾有醫生自己罹癌,並且接受過手術、化療、或電療。

 

好,下面就是7個案例。

Elizabeth McKinley是一位內科醫師。她在1996年,36歲時,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她接受化療後,暫時康復,後又復發,在2013年去世。(請看School of Medicine faculty member Elizabeth McKinley passes away

Alyssa Rieber是一位腫瘤科醫生。她在1997年,21歲時(醫學院一年級),被診斷出得了霍奇金淋巴癌(Hodgkin’s lymphoma)。她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德州大學腫瘤科主任。(請看How a Hodgkin’s lymphoma diagnosis changed my career path

William Tierney是一位內科醫師。他在2000年,48歲時,被診斷出得了非霍奇金淋巴癌(non-Hodgkin’s lymphoma)。他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請看Big Health Data, Huge Opportunities

Naoto Ueno是一位腫瘤科醫生。他在2007年,43歲時,被診斷出得了肉瘤癌(Sarcoma)。他接受手術及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德州大學癌症中心主任。(請看An Oncologist-Turned-Cancer-Patient’s Plea to Colleagues

Chitra Viswanathan是一位放射線科醫生。她在2011年,38歲時,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她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德州大學教授。(請看Using my voice dur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Nagashree Seetharamu是一位腫瘤科醫生。她在2016年,40多歲時,被診斷出得了乳癌。她接受化療後,完全康復,現在是Feinstein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請看Doctors Get Cancer, Too

江俊廷是台中慈濟神經外科醫師。他在2013年六月被診斷得了腮腺癌末期,經過化療和電療後,現已完全康復。(請看抗癌醫師江俊廷人生故事搬上螢幕 金鐘院長簡守信客串飾演自己

 

我想,讀者應該可以推理,上面這7個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說,醫生得癌,接受化療、電療、或手術,而得以康復的案例,應當還有很多,只不過沒有被媒體報導而已。

不管到底有多少案例,我希望劉小姐能了解,雖然手術、化療、或電療會有很難受的副作用,但至少它們是有機會把癌治好。

反觀那位所謂的醫界良心,除了出書鼓吹癌症不需治療之外,他有治好過任何癌症病患嗎?更令人難過的是,您能想像,有多少人因為聽信了他的話,而不願接受治療,而因此死亡?

苦口婆心,雖然聽起來很難受,卻是可以救命。

甜言蜜語,雖然聽起來很舒服,卻是會害死人。

所以,的確是有謀財害命的醫生。至於是哪一位,應當不需要我公布姓名以資證明吧。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癌症檢查】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黎逸玲醫生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