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皮膚瑣碎事(1) 如何處理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癌症病人的皮膚瑣碎事(1)
如何處理癌症治療所引起的皮疹?
特別鳴謝:皮膚科專科醫生 Dr. Steven Loo (盧景勳醫生)

首先要系統性審查病人,先要排除細菌,病毒真菌感染,因為癌症病人一般抵抗力較弱,這些病人需要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真菌治療。

第二要評估皮疹是否與腫瘤有關,因為癌症病人容易同時還有免疫系統的問題引發皮疹,例如天皰瘡,這些情況有另外的處理方案。

亦有些情況,皮疹與腫瘤或治療本身完全無關係,例如接觸性皮膚炎,這是因為病人接觸到某些化學物質所引發的皮膚發炎的狀況,所以絕對需要調查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排除以上種種之後,才能定論成治療所引起的皮疹。如果遇到是由標靶引起的皮疹,大家切勿灰心,因為有數據顯示皮疹越多,通常治療成效都越好!為何標靶會容易引起皮疹?這是因為皮膚以及甲縫的位置是當時細胞分裂週期比較快的地方,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治療的攻擊而誤中副車。最重要的是好好處理皮疹才能持久地服用有用的標靶藥,才能有效持久地控制病情!

除了使用簡單的潤膚膏或者在有需要的時候使用不同強度的類固醇藥膏,亦會建議長時間服用簡單的抗生素例如四環素。四環素一般會針對皮脂腺以及毛囊,幫助調節皮脂腺以及毛囊的免疫系統。有病人會擔心長時間服用抗生素會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增加細菌抗藥性以及令身體更加虛弱。其實四環素是一種皮膚膏,是極常用於醫治痤瘡、暗瘡以及其他免疫系統皮膚病之抗生素。 如果用四環素來治療暗瘡的話,一般的指引是建議服用半年至九個月的療程。一方面四環素是一個窄譜的抗生素,再加上使用的劑量一般會較其他情況的劑量減少,以達致調節免疫系統的效果,所以一般不會引起細菌抗藥問題!最重要的是,由專業的醫生定期評估而調整劑量的話,風險是非常小的。

坊間喜歡使用非藥物的方法塗搽皮膚,若使用蘆薈或其他天然成分的用品時,病人本身並沒有對這些成分有敏感反應的話,醫生一般都不會反對。只是醫生亦會建議大家不可單純使用這些方法,因為成效不顯著,有機會延誤治療。 同時,醫生亦鼓勵病人在試用不同的產品時,可以先行在耳背或手背的地方少量塗搽數天,看看有沒有皮膚敏感後,才持續在有問題的地方使用,將再有問題的地方再發生另外過敏的風險減到最少。

除了要幫皮膚保濕,亦建議要多飲水內在保濕,在可以的情況下,例如心臟功能,腎功能沒有大的問題,白蛋白不是非常低的大前提下,建議盡量每天飲用超過 1-2 公升的水。 另外,病人亦可以考慮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其實常見於食物內,例如古埃及啤酒,歐洲的酸奶。近年研究發現這些食物內蘊含有益的細菌,可以幫助消化、提升免疫系統、幫助小朋友腦部發育、改善睡眠以及改善心情,都有良好的作用!近年研究發現如果能夠成功調整腸內好與壞的細菌之平衡,便能夠提升免疫系統!甚至有些初步研究顯示,調整腸內細菌菌群之平衡有機會增加標靶的治療效果!

如何選擇優質益生菌? 首先要視乎有沒有做抗胃酸測試的評估報告? 亦要參考成分表,確保沒有過多的添加劑,儘量避免攝取色素、甜味劑、防腐劑等等的添加劑。最後亦要視乎菌株的類型,因為不同的菌株有著不同的效果,有些會增強消化功能、有些會增加免疫功能、有些會幫助舒緩皮膚敏感例如濕疹的問題、有些會幫助改善睡眠的問題。 當然,最好是有一些測試幫忙分析每個人所缺乏的益生菌菌株,而 Tailor made 一個益生菌組合,相關「益生菌測試」之研究現於科學園進行中,希望日後能推出市面幫助更多病人配對更適合的益生菌株組合!

另外,亦可以調整一下生活細節,例如在洗澡的時候,水溫不要太高,要用低敏的沐浴露,沐浴後注意保濕,外出時塗搽適當的防曬產品,做足防曬措施等等都有機會幫助改善皮膚狀況。

最後,如果出現皮膚出疹、伴隨發燒、結膜發炎、口腔嚴重潰瘍、皮膚劇痛情況的話,這些都代表著嚴重的皮膚問題,需要盡快求診,甚至要入院處理。因為如果處理不善的話,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引發嚴重併發症繼而引致生命危險,大家必須要小心!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重温【不可不知的癌症瑣碎事系列】 Oncology (腫瘤科) x Dermatology (皮膚科)

中醫藥如何配合西醫療法治療肺癌

中醫藥如何配合西醫療法治療肺癌

 

西醫腫瘤科治療肺癌可為每年都有新的藥物推出. 肺癌的藥物治療,近這十多年進步快速. 由以往的傳統化療法, 到現在不同的標靶藥物多如繁星. 再加上現在免疫療法漸漸取代化療成為治療肺癌的骨幹. 甚至混合化療同埋免疫療法使用的適用範圍越嚟越多. 即使一些頑固性傳統藥物失效的肺癌, 經過現在基因排序的方法, 有不少病人也找得出較為罕見的標靶, 可以利用標靶或其他非典型藥物治療. 再加上電療的科技推陳 致新。西醫治療肺癌的療效愈來愈好, 那麼中醫藥的角色是什麼呢? 中西醫如何結合治療肺癌?

首先要明白大部分的西醫治療, 例如是手術電療化療藥物等等, 甚至是免疫療法, 其實目標都是直接去攻擊癌細胞. 喺中醫嘅理念嚟講, 呢一啲係”祛邪”嘅方法. 中醫有沒有一些直接咽癌細胞的藥物呢? 有的. 例如是一些抗癌中藥, 有清熱解毒的, 有一些是活血化瘀, 有一些是軟堅散結. 這些中藥配合使用, 在中醫藥的理論, 的確係祛邪直接致癌的中藥. 但中醫藥更強的地方是”扶正”這一方面. 亦即係話中醫藥是透過提升患者本身的免疫力, 改善體質, 另一方面亦都改善癌症附近的微環境. (microenvironment), 嚟都治療癌症. 以往現代科學只著重從癌細胞當中找出攻擊吧點, 來利用標靶藥或者化療去治療癌細胞. 但近這十年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原來癌細胞附近的組織, 和環境其實會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和癌細胞生長與凋亡. 西醫雖然有這種認識, 但現在暫時能夠改變癌細胞微環境的藥物甚少,亦都並非主流. 講開微環境, 成日聽有人講癌症係因為酸性體質所引起, 究竟呢個講法啱定唔啱, 有幾多分啱, 個原理係乜嘢呢? 我聽日會再講.

講返中醫藥如何配合治療肺癌. 大家都知道中醫藥是透過睇病人斷正辨證論治去開出適合的處方. 在治療肺癌方面, 其實都有一些研究顯示, 部分中藥的確可以配合西醫藥物去治療肺癌. 例如使用北芪這種中藥, 或者含有北芪呢種中藥嘅處方, 若然同時間配合西醫的化療藥物(platinum compound)治療肺癌, 可以減低化療的毒副作用, 甚至可以增強化療的益處, 從而提升生存率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421421/) 至於在實驗室研究顯示北芪的確能夠增加巨噬細胞和一種負責殺死癌細胞的淋巴細胞NK cell 的的活性. 北芪在中醫藥傳統理論當中, 具有益氣托毒的功效. 益氣即係提升身體嘅正氣, 咁樣同現代研究發現不期能夠提升免疫力的確有點混合. 至於托毒, 意思就是身體的正氣強了, 便可以祛邪”托”出身體. 從現代研究調返轉頭睇, 不能不驚嘆傳統中醫藥對於草藥的認識. 北芪亦都是中醫常用用於肺癌的其中一隻中藥, 但使用的時候當然要先為病人斷正確認是否適合, 而且也有其他中藥去輔助. 甚少會利用單一隻北芪去醫病.

至於現代西醫常用的免疫療法, 主要是去透過一些注射免疫藥物, 去阻斷癌細胞釋放給身體免疫細胞的欺騙信號. 從而回覆淋巴細胞認得出癌細胞, 來對癌細胞進行攻擊. 當然若然只用免疫療法一隻藥物, 整體有效率大概只有兩三成. 有部分腫瘤假若PDL1 的水平很高, 有效率會加大. 但大部分病人都不是這樣, 所以現在很多時混合免疫療法, 與化療和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物共同使用. 以免疫療法要成功的其中一個重點, 就是淋巴細胞是否活躍. 否則即使欺騙訊號給阻斷了, 若然淋巴細胞沒有太大的反應, 也沒有攻擊力去攻擊癌細胞.

現在實驗室研究當中, 發現不少中藥也有刺激免疫細胞的功能. 例如是清熱解毒的穿心蓮, 發現能夠提升NK cell 分泌幹擾素. 又例如人參, 也可以令到巨噬細胞又不活躍變成活躍的狀態. 而冬蟲夏草, 傳統中醫認為有補肺補腎的功效, 現在發現原來可以提高癌細胞附近CD8 T 淋巴細胞的滲透. 亦即係話在腫瘤附近的微環境, 提升更加多的淋巴細胞包圍腫瘤. 所以從此推斷, 若然能夠配合免疫療法和中醫藥共同使用, 有可能可以相得益彰. 呢個相信係未來幾年中醫藥治療肺癌的一個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中醫藥也有一個很好的輔助作用, 去舒緩西醫治療的一些不適.

例如是針灸可以有效減輕嘔吐肚瀉和疲倦等症狀. 部分病人作了肺部切除手術後, 可能帶有一些神經痛, 針灸亦都可以舒緩呢一些痛楚. 另一方面, 病人使用了標靶藥物後, 可能出現面部出現紅疹甚至流膿, 又或者口部和眼部黏膜損傷. 呢個時候可以用中醫藥清熱解毒去濕的方法治療紓緩副作用. 另一方面有些病人用了化療之後, 可能胃口不好,肚瀉, 甚至經常覺得疲累不堪, 這些都可以利用益氣健脾開胃的方法.

另外電療以後, 可能會出現乾咳氣喘的副作用. 這是因為電療後一般八星期會出現一些輕微肺炎, 這個時候可以用養陰益肺清熱的方法舒緩症狀. 早一個月前在此博客有詳細講道中藥如何配合電療,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現在第三期的肺癌病人, 西醫一般會在電療以後, 給予合適病人使用一年的免疫療法. 好多病人都問點解仲需要打免疫療法呢? 既然疾病都已經給電療好了.

原來是咁的.

我們現在發現原來即使看似電療好了的腫瘤, 即使用PET-CT 也找不到癌細胞有擴散. 但使用一年的免疫療法作為 adjuvant therapy, 可以大大減輕復發的機會, 和增加生存率, 延長壽命. 原來這是因為即使我們用影像也看不到腫瘤, 很多時在血液當中或者在身體一些微細地方, 還有一些非常微小的癌細胞在循環走嚟走去. 而使用一年的免疫療法, 正正是透過免疫系統, 將你一些殘餘部隊都給消滅, 否則這些細胞就有機會故態復萌, 擴散去身體其他地方.

其實呢一種概念近這幾年在西醫對付其他腫瘤也有相近的諗法.

呢一種理念正正和中醫藥的傳統理念非常吻合! 因為中醫認為即使腫瘤在手術電療後, 也建議一段較長時間要服食中藥, 目標就是要減低復發, 提升身體的正氣. 由此可見中西醫概念非常雷同!

最後都要講返一句, 肺癌病情可以很複雜多變, 肺癌也有不少的種類. 若然使用中西醫配合治療, 必須請教各自的中西醫醫生以策安全.

referenc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53332221001669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中醫, 醫唔醫到呢一個病??>

<中醫, 醫唔醫到呢一個病??>

近來不約而同幾位朋友問筆者, 究竟中醫可唔可以醫到某一啲病呢? 有人問中醫可唔可以醫到柏金遜病呢? 又有人問, 中醫可唔可以呢到皮膚病濕疹呢? 又有人問, 中醫可唔可以醫到擴散了的肺癌呢? 中醫又可唔可以醫到不同種類嘅情緒病呢? 相信有唔少人都有呢啲疑問. 這些問題並不容易作答. 咁係因為首先疾病程度和階段各有不同, 而且乜嘢叫做醫到亦有不同的定義. 但更為重要的是, 我們現在通常以西醫的方法去把疾病分類, 但中醫去看待疾病和西醫有很大的不同.

可以簡單的一句總結, 西醫對於每一個病, 幾乎是獨立看待的, 治療方面以直接治療”疾病”為主. 中醫反過來是以治療身體為主, 直接治療疾病次之. 一個是主要”醫病” (treat diseases), 一個主要是醫人 (treat the host).呢個係中西醫一個好大的不同, 亦都係因為這個緣故,好多人對中醫感到疑惑.

舉一些例子大家容易明白. 西醫擅長的是可以明顯找到病因或者致病 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例如是尿道感染又或者其他細菌感染, 若然可以找到是哪一種細菌種類, 和對抗生素的敏感度. 使用抗生素治療這些疾病很多時是很快見效, 而且相對直接. 所以有時有一些嚴重發燒性疾病, 入到去病房之後, 醫生一般是盡量做種菌測試, 希望可以找出引起發燒的細菌從而對症下藥. 其他感染性疾病例如是肺癆, 病毒性感染, 甚至是近這兩年的新冠肺炎, 這些疾病的治療都是西醫的強項. 可能呢度有讀者問, 唔係喎新冠肺炎仍然冇一些非常有效的西藥治療. 這其實是時間的問題. 例如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益苗在一年內已經推出在全球打針,而且有效率非常高. 可見只要找得出引起病的元素, 西方醫學很快並會研發出針對的藥物疫苗. (相信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病毒的藥物將會在一至兩年推出).

筆者曾經見過一位病人,尿道感染入血, 其實是非常嚴重的感染. 但病人希望使用純中醫藥治療, 筆者為他解釋其實這稍為不智. 因為我們知道有非常有效的抗生素, 可以快速打敗細菌避免病情惡化. 雖然知道抗生素有很多副作用 (一般都是長期使用才有大副作用), 但若然能把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療, 仍然應該早啲使用. 當細菌清除後才加入中醫藥治療調理 ,這樣的對策更為合理.

但現今有很多疾病, 都沒有一個明顯致病因素可以去target. 簡單講就係無好似抗生素一樣的特效藥. 例如是絕大多數的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後調理, 腦退化疾病, 各種敏感性疾病, 濕疹, 牛皮癬, 甚至癌症等等. 很多時發病和疾病不同階段, 都有多重因素, 多個身體系統互相複雜影響. 而西藥主要是針對某一個疾病過程, 例如是各種高血壓藥, 控制糖尿的藥物, 抗敏感藥物和外用的類固醇. 都主要係控制疾病而並非好似像抗生素一樣可以把疾病完全清除.

這些現代常見的複雜性疾病反而中醫有其優勢. 因為中醫是身體各個器官五臟六腑都是一個互相影響的复雜系統. 中醫主要是透過調理身體回復平衡來達到醫病的效果. 亦即係話中醫並不是直接治療疾病. 例如是高血壓, 中醫主要是透過診治身體各種失衡狀態. 例如有些病人可能是肝陽上亢, 就要用平肝息風的藥物. 有些病人可能是氣陰兩虛, 就要用補氣養陰的方法. 有些甚至係氣滯血瘀, 需要用行氣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 所以即使係三個高血壓病人, 三個用的中藥藥方可以好大不同. 但有可能三個病人用的血壓西藥是一樣的. 所以有很多西醫又或者病人對於中醫的診治和治療方法感到有點混亂. 再加上譬如呢三個高血壓病人, 可能一個拼有糖尿病, 一個拼有癌症, 另一個拼有帕金遜疾病. 治療係上嚟中醫藥可以透過調理體質, 去同時間改善一位病人身上的多種疾病. 呢個睇法和西醫治療的方向完全不同.

讀中醫嘅時候經常強調, 辨病與辯證不同. 西醫主要是辨病, 即係話知道是某一種疾病啲確實診斷然之後對症下藥. 中醫則主要是辨證, 證即係話身體當下的狀態和平日體質, 透過改善身體的狀態反過嚟, 讓疾病自己好返.

所以近來有一位朋友問我, 可唔可以幫佢朋友的媽咪睇一睇帕金遜疾病. 可唔可以睇得出治療的方向呢. 我便回答說, 假若我沒有見過病人, 不知道他的 “辨證”, 只知道他的西醫診斷是帕金遜 (辨病), 我好難講出治療的方向. 這個就係中西醫理解不同的地方.

話雖如此, 其實中醫也有去除病的方法, 例如是青蒿素可以治療瘧疾. 常用治療胃酸的針灸穴位或者中藥也大致相同. 中風後康復期所用的針灸穴位也有共通之處. 治療癌症也有針對癌症的抗癌中藥. 所以中醫也有辨病的方法, 但整體而言並不是中醫主要的治療理念.

另一方面, 西醫現在也有越嚟越多針對病人本身而採取用藥的方法. 例如在治療癌症的時候, 可以透過各種分子生物檢測, 知道治療該為病人的癌症有何標靶基因變異, 可以針對性使用標靶治療. 又或者透過基因檢測, 知道整個腫瘤的基因圖譜, 從而定出個體化的用藥方案. 至於病人本身體質, 現在西醫也有一些調理身體的方法. 例如可以透過病人的大便, 得知道病人大小腸道中的細菌分佈圖譜, 從而使用針對的益生菌, 去到調理腸胃功能, 改善免疫系統.

由此可見中西醫好似有點走得越來越近. 總言之, 中西醫兩套理念雙管齊下, 可為治療疾病和病人帶來更好的益處.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突破性研究有助對抗「三陰性乳腺癌」

突破性研究有助對抗「三陰性乳腺癌」
2021年5月19日

左起)錢玥明博士、王鑫博士、黃昊和胡堅楊博士

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生物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發現一組獨特的超級增強子,會刺激與三陰性乳腺癌有重要關連的基因,使之變得活躍;若除去這些超級增強子,能減慢腫瘤增長。研究成果將有助研發針對三陰性乳腺癌的藥物,提高患者的存活機會。

研究由生物醫學系副系主任王鑫博士及助理教授錢玥明博士帶領,並於《自然通訊》發表,題為「使用多組學分析法界定影響三陰性乳腺癌的超級增強子圖譜」。

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入侵性強、難以預測且死亡率高的乳腺癌,目前主要療法是化療,但臨床效果並不理想。

乳腺癌的研究大多著眼於找出不同種類乳腺癌的基因突變,但鮮有研究「表觀遺傳迴路」如何影響乳腺癌。

基因突變是指DNA一部分或多個部分的序列發生變化,而表觀遺傳改變同樣會改變基因組的DNA,但並非改變其序列,而是從DNA序列上增加或移去稱為「表觀遺傳標記」的特殊標記,由此改變人體內蛋白質的運作;而超級增強子便包含了這種特殊的表觀遺傳標記。因此,若超級增強子出現異常調控,便會產生大量可驅動癌細胞增長的蛋白質,從而刺激癌症形成。

為找出這些超級增強子怎樣影響三陰性乳腺癌癌細胞的增長,研究團隊使用「多組學分析法」,對超過4,000名乳腺癌病人的臨床資料,以及多達21個細胞系的多層次表觀遺傳基因測序數據,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針對所有不同種類的乳腺癌,找出其對應的特異超級增強子,建立出一個調控網絡。

錢博士的實驗室研究乳腺癌腫瘤球樣體的生長情況,以分析新型致癌的基因。
1

王博士說:「根據基因調控網絡,我們發現FOXC1這個基因,是調控癌細胞增長及轉移的關鍵轉錄因子,並由三陰性乳腺癌特異的超級增強子驅動。更重要的是,在小鼠的實驗中,我們證實了超級增強子驅動FOXC1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綜合分析法,發現了另一個與三陰性乳腺癌有關連的基因ANLN。在過往的研究中,ANLN已被證實與三陰性乳腺癌的復發及患者的低存活率有關。

今次研究則發現,若去除ANLN的超級增強子,可以降低蛋白質的表達水平,從而減少腫瘤細胞的生長。錢博士說:「這些研究成果顯示,表觀遺傳基因圖譜對於找出影響三陰性乳腺癌的關鍵因素大有作用,由此可發掘針對這種入侵性強的乳腺癌的更有效治療目標。」

「我們希望今次的研究成果,能夠為開發有效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藥物作出貢獻,從而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城大生物醫學系博士生黃昊及博士後胡堅楊博士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居明博士張亮博士亦有參與是次研究。香港伊利沙伯醫院以及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科學家也為研究作出貢獻。

 

編輯: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劣食如何影響健康 ( 下)

劣食如何影響健康 ( 下)

承接上回, 究竟點解好似供應隔離營食物的食品供應商,需要用這些方法來製作食物呢 ? 其實一句講到尾就是要壓縮成本.

根據報紙報導原來有關當局給與供應商的每餐洗費大概只有20元. 以香港的物價, 20元實在很難給商業機構製作出一個正常健康又賺到錢的食餐. 但很多時不單止是政府的投標, 另外還有學校一般公營機構(例如醫院), 都是以價低者得嚟投標書. 所以一般只有大公司連鎖集團才有機會投得這些大型的餐飲合約. 而為了在卑微的每餐價錢中有利可圖, 則需要大量壓縮成本.

其中一個有效的壓縮成本方法, 除了用economics of scale, 就是透過中央食品工場統一處理食物, 並以冷藏方法去供應運輸. 相信隔離營的食物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不是說統一工場一定是製作質素較差的食物, 有部分連鎖有質素的日本拉麵店,湯底也是中央工場做出來的, 這樣做是為了保持質素一致性. 但這些平價canteen 餐廳食物, 為了能夠提供廉價的食物, 便利用統一工場預先製作. 就正如隔離營根本沒有廚房. 所以推斷食物預先製造, 然後急凍, 在運輸到隔離營地方解凍又話返熱等等, 提供隔離人士服食. 預先製造的食材很多食物未必太新鮮, 而且利用的原料也不高級, 再加上預先製造, 在運輸急凍解凍的過程中容易溫度控制不好, 細菌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因此可以解釋為何食環署在該供應商當中發現食物含菌超標, 根據報導食環署還提出了改善的方法和檢控. 明白了這個食物製造流程, 就知道點解肉餅和粟米可以變成一塊塊, 因為可能未解凍得切….

這樣製造食物的方法, 其實普遍在中小大學, 又或者醫院員工餐廳等等, 都存在. 因此經常聽見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投訴, 醫院員工飯堂的食物每況愈下. 其實這種悲歌, 和香港經營餐飲的各樣成本太貴, 又不可能不斷加價, 變唯有在質量和份量方面壓制. 味道很難作得好食, 所以便一定會用味精或其他調味料補救. 以往很多學校的canteen 是家庭式的餐廳所營運, 雖然也有不少頹飯, 但起碼食物的質素會較有保證. 起碼食物是onsite 製作的.

其實食物種類的diversity 非常重要. 例如是新鮮的蔬果生菜, 不同種類的食物當中有著不同的微量元素和維他命, 而且有著不同的prebiotics 和probiotics. 可以增加人體小腸當中的菌多元化. 之前在此博客當中也都講過, 人體的消化道益菌越多元化, 身體便會越健康, 減少發炎性疾病, 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高血壓), 和癌症的機會. 一般人為了維持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同埋蔬菌分佈 , 應該多吃新鮮和不同種類的食物. 假如身體已經有毛病的話, 就更加要咁樣做. 始終飲食的選擇對身體的影響非常重要, 現今醫學界所知的越來越多. 當然解藥已經有了疾病, 也要作出適合病人體質和疾病階段聽針對性飲食餐單. 所以我一再強調新鮮食物的重要性.

近這一兩年, 因為各種的social distancing, 有不少人重新找回烹飪興趣和港飲港食的追求. 很多優質食材舖頭越開越多, 因為自己準備食物的人越來越多.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可以在香港重新推動優食文化. 當然香港還有不少好餐廳, 真的用很多靚材料整, 而且不落嚟精或其他化學調味料. 但唔好住就係當然價錢貴. (當然我自己亦都食過很多貴餐廳, 最後都是味精中伏……)

所以我成日都話, 其實而家喺香港, 實在有點”搵食艱難”.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一起走過的日子- 被抑鬱症襲擊的兆綿

一起走過的日子- 被抑鬱症襲擊的兆綿

一年多前你被確診患上肝癌並影響到身體多個地方, 甚至擔心胸椎骨受到腫瘤影響有很大機會會壓住脊椎神經導致下身癱瘓, 幸好經過標靶治療以及電療治療之後, 情況受到控制, 雖然仍然要依靠止痛藥, 但大部份情況都總算是食得, 瞓得, 屙得, 表面看來跟正常人沒有任何分別.

但是, 今年年頭農曆新年的時候, 你的情況卻起著很大的變化, 你變得沒精打採, 沒有任何胃口進食, 雙腳水腫嚴重, 大家都非常擔心是否病情不受控了, 經過一輪檢查之後發現你的病情穩定, 只是得了抑鬱病.

情緒病以及腫瘤從來都好像買菜送蔥一樣, 感覺有如慣性的打孖上! 如果處理不善的話, 絕對可以令穩定的病情惡化, 就算是最靚的抗癌藥也未能發揮最好的功效! 所以, 情緒困擾可以說得上是腫瘤的秘密武器!

幸好適逢農曆新年你的女兒及孫兒從美國回港, 你的女兒亦熟悉情緒病, 內外照映下, “開心藥”能夠盡快起到功效, 我們總算捱過兇險的一關! 繼續服用沿用的標靶藥, 虛驚一場.

其實, 並不是每一位病人都有有經驗的家屬, 內外照應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適合使用, 所以抗癌路上經常充滿挑戰, 幸好這些挑戰藉著良好的醫患關係可以盡早改善情況, 所以, 抗癌從來不單是病人的事, 是一家人的事, 也是一個醫療團隊的事, 大家要一起努力共闖癌關, 共勉之!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調查:逾7成癌症病人稱免疫治療效果比預期好

調查:逾7成癌症病人稱免疫治療效果比預期好

有醫生呼籲癌症患者多了解免疫治療、釐清誤解,以免因而錯過「治療黃金期」。

一項有關癌症患者對免疫治療認知的調查顯示,近9成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擔心藥費負擔重,3成3人擔心出現嚴重副作用,2成人憂慮成為「白老鼠」。

香港防癌會3月底至上月初,以電話訪問60名曾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有4分1人認為病情已屬晚期,免疫治療只是「吊命」;逾4成人指出,即使接受治療,亦預計身體狀況只會越來越差。

而經治療後,調查發現近8成患者表示,副作用比想像輕微,但皮疹、發燒的情況增加。約7成人說療效比預期好,約6成人腫瘤縮小或癌細胞數量減少。

香港防癌會總幹事陳廣慧表示,若以整個免疫治療療程計算,不同藥物的費用介乎幾十萬至幾百萬,如果患者通過入息審查,可獲資助使用醫管局非安全網下的自費藥物。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趙頴欣表示,本港臨床應用免疫治療已經超過5年,患者並非「白老鼠」。臨床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可以延長患者存活期,部分病人病情可完全緩解,甚至停藥,但亦曾有患者在停藥後腫瘤復發。 繼電療、化療和標靶藥物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在2011年批核首款免疫治療藥物,以應對已擴散的癌症。免疫治療通常將藥物注射至患者體內,協助免疫系統,辨識和攻擊癌細胞。

 

劣食如何影響健康(上)

劣食如何影響健康(上)

早過零兩個星期之前, 在媒體上見到不少隔離營人士所進食的食物照片。相信大家都會覺得非常嚇人。 但我看了之後,都覺得有啲面善。 再諗一諗 原來發覺,這些食物的外表和公立醫院的病人餐甚至醫院員工canteen 的食物有點相似!

有跟開呢個博客嘅朋友都知道,我久唔久都講下啲 食物甚至介紹一下餐廳。 不少醫生朋友以為我已經變成一個飲食界KOL 甚至是foodie。 其實不然。 我近這幾年越嚟越注重飲食和食物的質素其實是和健康息息相關。

傳統的營養學著重食物金字塔, 即時最底層的是碳水化合物應該食最多等。 近來營養學家亦都有共識知道呢個食物金字塔基本上有不少錯誤。 例如最多食嘅應該是碳水化合物, 呢個講法其實唔一定啱。 特別現在不少人開始減少進食碳水化合物和糖分, 發現減肥和減肚腩非常有效。 現今醫學也發現, 原來不少肥胖或者是 代謝性疾病 ,到是由高糖分所引起。 反而和進食脂肪 的關係沒有和糖的一樣大。 對我們現代 成人嚟講其實大部分都不需要那麼多碳水化合物。 咁究竟邊啲人需要呢? 對於工作時體力勞動的人的確進食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力氣會較大。 所以有不少裝修師傅有或者是搬運工人都會話唔食飯冇力。 這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消耗熱量高。

所以食物金字塔其中一個問題就係冇考慮到每個人的需要不同。 第二就是冇考慮到食物的質we素。

以隔離營的食物又或者醫院的病人餐為例,譬如 到時一個梅菜蒸肉餅飯。 首先不同的飯香味已經有不同, 譬如你是家中所著的 泰國頂級香米一定畀醫院的米香和好吃。亦很難相信兩者的飯營養是一樣。 大家都是碳水化合物澱粉質, 但是中間的微量元素其實是有不同。 另外再講過梅菜肉餅, 好多canteen嘅梅菜肉餅都是和非常硬和沒有肉味, 咁咪因為他們用的肉不是靚肉, 亦不是非常新鮮的。味道當然有不同,營養價值亦當然有所不同。所以即使大家都是梅菜蒸肉餅, 不同餐廳做出嚟都會有不同的營養價值。 至於如何填補因為食材並不優質 的味道呢, 很多時這些餐廳會用味精或者其他調味料。 用這些調味料對健康的影響其實已經講過很多是在這裏再不重複。

再用多一個例子, 就是一個貴的西式麵包舖 可能要二十幾到30蚊先至有一個麵包。 但係有不少港式麵包舖特別是連鎖的有我們俗稱所謂的空氣包, “發酵”的方法其實是用發分和用乳化劑, 即係用化學的方法嚟到,增加產量壓縮成本。 咁先可以做到較為廉價的麵包( 其實近幾年已經越嚟越貴)。 兩者的營養價值自然不可以類比。

早兩個月前有一間新開的 多餸飯餐廳, 聽了朋友說不單價錢平而且味道非常好。 由朝到晚都排曬隊。 我仲以為是搵到隱世小店。 於是有一天晚上就去試一試。 買了一個三餸飯只是40幾蚊 在包埋嘢飲, 實在平得不得了。 回家進食後發個味道都真的不錯。 但食完冇幾耐就出事了。 發覺頭痛和肌肉緊, 由於我對味精非常敏感,我就知道呢間餐廳成功之道 是什麼。

以往香港是美食天堂,現在真係越嚟越難令人信服。 其實很多香港食物的問題都是和壓縮成本租金貴,人工貴,食物原料價格急升密切有關。

明天再講 點解隔離營 要用啲咁樣嘅食物製造方法, 同埋點解會出事。 另外講返醫院的病人餐。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傷風感冒後 喉嚨痕係咁咳點搞?>>

<<傷風感冒後 喉嚨痕係咁咳點搞?>>

近這兩三星期不少幼兒幼稚園小學都爆發上呼吸道感染。 不少細路仔都有流鼻水,喉嚨不適的症狀。 大人接觸後很多都受到感染。 不少患者都有先喉嚨乾燥 輕微疼痛 ,繼而再有少少鼻水等症狀。( 有咁嘅症狀都要排除係COVID)

症狀雖然唔算嚴重。過三四天便會痊癒。但係好返之後卻有喉嚨痕輕微咳嗽等纏綿難愈的症狀。 咁究竟點樣做先可以搞得掂呢啲咳嗽?

第一 有這種症狀好多時都係所謂風寒入咗喉嚨氣管, 有“餘邪”, 即係俗稱講 ,爭少少好極都好唔曬。 第二部分病人可能仲有濕氣, 第二種情況就更加難好返。

要醫這一種咳嗽其實中醫都有點辦法

第一就要戒口, 一定要避免進食生冷食物飲品。 凍飲和雪糕都不可以吃。 在這個炎炎夏日在戶外行山分鐘都已經汗流浹背。 要完全解除凍飲真係好難。 不過其實只要飲少少凍嘢呢種咳嗽已經好難好返。 呢啲就係中醫所講 “形寒飲冷則傷肺”。 另外戒口仲要戒花生,果仁,朱古力和其他乾果類的食物。 味精的食物一樣要戒否則喉嚨只會越來越痕。

第二避免吹冷氣, 特別係瞓覺嗰陣時。 不過實在很難做到 但係如果捱得到幾晚,基本上咳嗽都會好好多。

第三其實有中成藥可以治療輕微的情況。 有一條方叫做止嗽散, 就係醫呢種輕微,寒熱都不是特重的咳嗽。 藥性溫和。 有需要的讀者可以一試。

不過如果食咗兩三次都唔好, 又或者本身有哮喘等疾病,再或者有兼夾濕重嘅情況。 呢個時候就真係要去睇中醫了,唔可以自己亂食藥。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正視年輕一代早熟問題 關注HPV聯盟籲擴大HPV疫苗接種計劃 家長及早為男女學童接種增保護

正視年輕一代早熟問題
關注HPV聯盟籲擴大HPV疫苗接種計劃 家長及早為男女學童接種增保護

左起關注HPV聯盟召集人顏婉嫦教授,聯盟委員陳基湘教授及林偉雄醫生

(香港,2021年5月13日)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不但可引起生殖器官濕疣(椰菜花),部分高危病毒更與子宮頸癌、口咽癌及肛門癌等有密切關係1,危及男女。由不同專科醫生組成的「關注HPV聯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家長對子女接種HPV疫苗的接受度高,但仍有不少家長未為子女及早作出安排,只有四成男童家長會為其兒子接種。同時,八成家長認為其子女在18歲後才會有性行為,惟實際上新一代可能比家長預期更早接觸性。因此,關注HPV聯盟呼籲家長及早`為子女接種HPV疫苗,於子女未接觸HPV病毒前接種可發揮更強保護,同時促請政府將男童同納入接種計劃,並透過宣傳教育,讓家長及公眾認識接種HPV疫苗對保護男女的重要性。

關注HPV聯盟召集人顏婉嫦教授表示,調查發現家長普遍贊成女兒接種HPV疫苗,反映市民對疫苗的接受度高,惟有六成男童家長明知男性可接種HPV疫苗卻未為其兒子接種。鑑於政府認可屬家長為子女選擇接種的最重要因素,故她建議政府可借鏡澳洲及英國等地的做法,並參考國際指引,為所有男女童接種HPV疫苗,透過廣泛接種為年輕一代建立更強大的保護網。

聯盟委員陳基湘教授亦表示,雖然從調查看到大部分家長也認同子女最好於18歲前接種HPV疫苗,但兒童在青春期前接種HPV疫苗,免疫效果更佳,而9至14歲兒童只需接種兩劑便可。他建議家長不要遲疑,把握最佳時機,讓子女在未接觸HPV病毒前接種。

關注HPV聯盟召集人顏婉嫦教授

「HPV兒童疫苗接種計劃家長認知及意見調查」結果

為了解父母對子女接種HPV疫苗的態度,關注HPV聯盟委托研究機構,在2021年2月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成功訪問851名小五/六學生的家長。

整體而言,近九成女童家長表明會同意或已經為女兒接種HPV疫苗,原因是相信此舉可以預防癌症及性病,有逾六成女童家長明白有性行為前是最佳的接種時機,反映家長對HPV有一定認識。

聯盟委員陳基湘教授

HPV疫苗到校接種計劃認知偏低 家長為男生接種意向未如理想

衞生署已將HPV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並於19/20學年開始到校為小五及小六女生接種疫苗2。不過,調查發現,仍有超過五成女童家長不知道HPV疫苗已納入免疫接種計劃之內。

根據政府公布的資料,截至2020年年底,參與接種計劃學校的小五女學童的接種率達85%3,反映提高家長認知有助進一步推高接種率。

調查又顯示,七成男童父母知道男性可接種HPV疫苗,但其中六成未為兒子接種,有需要進一步推動父母為兒子接種。顏婉嫦教授呼籲家長要及早為子女接種HPV疫苗,並指國際指引提到男女都應該接種疫苗,建議政府將接種計劃擴展至同齡男生,而調查亦反映不少家長均覺得政府認可和支持是同意子女接種疫苗的重要原因,多達七成家長指若免疫接種計劃擴展至男生便會讓兒子參與。其實,香港醫學會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受訪醫生贊成擴大接種計劃,以免男生錯失得到最大保護的時間。

她又以澳洲為例,當地早年開始為女童接種HPV疫苗,期後擴展至男性,加上其他措施,令當地21歲以下年青人感染生殖器官濕疣的比率大幅降低9成5,而子宮頸高度異常及癌症個案也顯著減少。而英國亦預計將疫苗接種計劃擴大至男性後,可以預防數以萬宗HPV相關癌症。

正視孩子可能比父母預期更早熟

今次調查亦發現,不少家長估計孩子上中學後便開始與異性約會,而八成受訪父母認為子女在18歲或以上才會開始有性行為,只有一成多家長覺得子女可能於18歲前已經開始接觸性。在是次調查中,家長普遍同意讓女兒接種HPV疫苗,但仍有部分家長未付諸行動,或以為在孩子會有性行為前再接種也不遲。

陳基湘教授表示,以家計會的調查作對照,部分中學生(約7%)可能早於14歲已經有性行為4,反映年輕一代接觸性的時間可能比家長估計為早。他稱,明白家長很多時也擔心接種疫苗有鼓勵子女接觸性,但其實接種疫苗是一項健康保護措施,愈早為孩子接種疫苗可提供最大的保護。因此,家長不要錯過接種疫苗的最佳時機,讓子女在未接觸HPV病毒前接種能獲得最大保護。

家長重視健康,所佔花費不低

另一方面,調查顯示,近四分三的父母也認為健康是子女發展的最重要範疇,在疫情期間尤甚,為子女每月花費於健康的金額,約佔四分一花費,花費並不少。

陳基湘教授指出,從調查看到,子女健康一直是家長最重視一環,花費約佔總數四分一,比例並不低,估計家長將費用放於健康補充食品或疫情防備等,但亦要幫助子女建立更好的健康基礎,應將當中部分費用撥作疫苗預防,例如為子女在青春期前及早接種HPV疫苗,因為HPV疫苗為少數可以預防癌症的疫苗,是一個值得投放的長遠保障。

顏婉嫦教授總結時建議,家長宜安排及早接種預防HPV,以應對子女早熟情況,若遲遲不行動或會令子女面對HPV感染危機。同時亦建議政府主動推廣,鼓勵家長及早行動,並參考國際經驗和指引,擴大HPV接種計劃至男生,從而為年輕一代建立更強大的保護網,預防相關癌前病變及癌症。

最後顏教授提到,近年本港的子宮頸癌及肛門癌等HPV相關癌症持續上升,市民有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包括接種疫苗、定期篩查及維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等,以保障自己、伴侶以及下一代的健康。

 

於HPV

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組涵蓋逾百種類型的病毒,其中至少14種屬高危類型。研究顯示,持續感染高危HPV如16、18型,可引起子宮頸、陰道、口咽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1

HPV主要經由性接種及皮膚接觸傳染,男女均有感染風險,並同通常在首次性行為後短時間內已感染HPV,惟感染後可以無明顯症狀,而大部分人受感染後可以自行清除病毒,若未能清除則病毒會潛伏體內,可造成影響1,因此有需要接種疫苗提高免疫力。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建議兒童在9歲起可接種HPV疫苗6,而及早接種疫苗、安全性行為,以及女士定期進行子宮頸癌抺片篩查更是降低HPV及相關疾病威脅的預防三步曲6

 

參考資料

  1. HPV and cervical cancer, 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uman-papillomavirus-(hpv)-and-cervical-cancer
  2. 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香港特區行政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146.html
  3. https://www.info.gov.hk/ gia/general/202101/20/ P2021012000505.htm
  4.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2016年青少年與性研究》http://drive.famplan.org.hk/FPAHK/Research/2016YSS_Chi.pdf
  5. Has the program been successful? HPV vaccine, Cancer Council. http://www.hpvvaccine.org.au/the-hpv-vaccine/has-the-program-been-successful.aspx
  6. Vaccinating Boys and Girls, Human Papillomaviru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hpv/ parents/vaccine.html

 

本資訊是在MSD的支持下提供的,MSD不擁有或影響其內容,也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或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