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孤兒:「我很想上學!」

腦癌孤兒:「我很想上學!」

不幸是…… 患上惡疾。
不幸是…… 失去摯親。
不幸是…… 基本生活也不能。

他的不幸是…… 遇上以上種種的不幸。

「為甚麼……我吃甚麼都總是吐出來?為甚麼…..我走路總沒氣力?我有什麼病啊? 」

無數的為甚麼,盤據在小疊(韋紅疊) 的腦海,他找不到答案。

無語問蒼天
小壘出生四個月,爸爸便因腦腫瘤去世,死時僅二十一歲。媽媽兩年後改嫁,自此,他由祖父母養大;幾年後,爺爺胃癌去世,剩下他跟奶奶相依為命。可惜,在小壘九歲時,奶奶也患上癌症。病重的奶奶,只能敞在床上,沒力氣照顧小壘,其起居飲食也全靠鄰居解決。經雲彩行動的安排下,他入住了轄下關愛中心孤兒院。兩個月後,奶奶也去世了!那時小壘在中心哭了很多天。

心靈屢受打擊的小壘,於中心生活了四年多,以為終可安定下來,豈料,去年一次的劇烈頭痛,從此將他改寫。平時活潑好動、跑來跑去,打乒乓球特別出色的小壘,該兩週忽然食量大減,沒精打彩,跟平時是兩個模樣。

我得了腦癌
經過多位腦專科醫生詳盡診斷,小壘不幸患上「成神經管細胞瘤」(Medulloblastoma) 。由於腫瘤貼近腦幹,手術風險極高,中心立刻安排他來香港進行手術。手術後,其手腳及語言曾一度失靈活,眼神帶點遲鈍及反應不敏銳,更出現短暫失明,幸接受了一周的物理學治療已獲改善。他的雖有點抖,但為能夠重新握筆寫字,他不斷重複練習。

搏鬥正式開始
捱過了手術,就是連串的化療及放療。在放療過程中,他曾出現顱内壓增高及頭暈嘔吐現象;更有骨髓抑制,免疫力將下降及極易受病菌感染!一度面對隨時停止放療的危機。 6月底接受第一次放療後更一直嘔吐。

「化療時很累,但最害怕是腰椎穿刺,很痛!」過程確很痛苦,但哭過後,小壘又再咬緊牙關一直撐下去。毛髮全掉的他,曾經很在意;但經中心人員的鼓勵下,久違了的笑容又重現。

最後一次化療也剛完成了!這次小壘在醫院多住了一周,因爲白血球偏低。經觀察後,醫生批準他出院,農歷年後再覆診。

我很想上學
此刻,小壘有一個小小的心願:「上學,想回去上學!」還有,「到香港迪士尼樂園玩」。

這卑微的心願,你願意助他達成嗎?漫長的康復之路,此刻才是開始。他需要大家的捐助支持!

「謝謝大家幫助我!也幫助其他小朋友!謝謝大家!」

 

文章來自: Lifewire

保險種類五花八門,各有不同的保障範圍、產品特色,令人眼花撩亂。

保險種類五花八門,各有不同的保障範圍、產品特色,令人眼花撩亂。

10Life 相信,即使保險產品複雜,憑藉對消費者重要的因素,便可以比較保險,為產品評分。消費者亦應認清個人需要,在相應的險種中,細心比較保險產品。

 

10Life – 您的保險解碼器

10Life 是個提供專業及中立保險資訊的數碼平台。10Life團隊有精算師、保險產品專家、醫生顧問、及法律顧問,致力為您解構及比較各種複雜的保險產品。我們著重對消費者重要的因素,釐訂保險產品的評分準則,透過客觀的數據分析,計算出保險產品的評分。於10Life app,您可以匿名問問題,即時得到多個持牌顧問的回覆。

 

10Life 致力為保險消費者爭取權益,我們希望……

  • 教育保險知識,向消費者解釋艱深的保險產品及條款,減少消費者誤墮保險的銷售陷阱
  • 促使保險公司推出更具競爭力、對消費者有利的保險產品
  • 將消費者的聲音帶給保險公司及相關監管機構,為保險業界現存在的問題作出建議

 

為什麼10Life 與別不同?

  • 10Life 創辦人是資深保險業內行人,熟識保險公司的竅妙。
  • 有別於保險顧問或經紀、其他保險平台,10Life沒有從保險銷售活動中賺取金錢,不會因佣金或其他利益而偏幫任何保險公司及產品。因此,10Life 敢於為消費者發聲。

 

10Life 為消費者服務,不會取悅保險公司及中介人。

 

 

 

乳癌4大致病危機 及早發現勝治療

乳癌4大致病危機 及早發現勝治療

 

目前,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二零一三年,有超過3,500宗女性乳癌的新登記個案,當中逾六成患者年齡為50歲或以上。此外,乳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三位, 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在二零一四年,共有604名女性死於乳癌。在過去三十年,調整了人口老化的影響之後,女性乳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趨勢,但仍然低於西方國家,而標準化死亡率則相對穩定。

 

乳癌是甚麼

癌症有過百種,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不正常細胞失控地增生,並破壞人體健康組織和擴散至其他器官。當惡性腫瘤出現於乳房,就形成乳癌。

乳癌會侵襲乳房組織,擴散至腋下淋巴腺,以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甚至腦部。乳癌會損害受感染器官的功能,更會威脅患者生命。

然而,於早期發現乳癌病徵,並立即接受治療的患者,存活率都相當高。及早發現和治療,不但可減低醫療開支,更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及其對身心帶來的負面影響。

乳癌成因

乳癌的真正成因至今尚未得到確定。然而,我們明白某些高危因素跟乳癌息息相關。高危因素會增加患上乳癌的機會率。根據香港乳癌實況第九號報告的資料顯示,14,905位本港乳癌患者當中,最共同的高危因素:

· 77.7% 缺乏運動 (每星期少於3小時的運動)

· 65.8% 未有餵哺母乳

· 38.6% 超重/肥胖

· 37.1% 感到很大壓力

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年齡增長

● 從未生育,第一次生育較遲(30歲之後),或從未餵哺母乳

● 較早出現月經(12歲之前)或較遲收經(55歲之後)

● 曾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例如:非典型乳腺增生)或乳小葉原位癌

● 正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

● 正服用混合性避孕丸

● 在30歲前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

基因測試確定為帶有某些基因(例如:BRCA1或 BRCA2 ) 1 突變

● 家族史帶有某些基因(例如:BRCA1或 BRCA2)突變

● 家族乳癌病史,尤其是有直系親屬(例如:母親、姊妹或女兒)在50歲之前被確 診患上乳癌

我們鼓勵婦女進行定期乳房檢查,包括自我檢查﹑醫生觸診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檢查,三管齊下,才可隨時留意乳房的變化,及早發現乳癌。研究指出乳房X光造影檢查能減低百分之25至30的死亡率。

 

參考資料:香港乳癌基金會,衞生署

 

癌症、腫瘤的精準治療 - 放射治療 安全,精準,不用開刀

癌症、腫瘤的精準治療 - 放射治療
安全,精準,不用開刀

 

醫務人員給病人做放射治療。(圖/shutterstock)

【大紀元工商訊-韓慧林、孫正宇報導】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治療各種癌症、腫瘤的常用方法,那麼這種治療方法的原理是什麼?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是否對正常組織造成嚴重傷害?治療效果如何?

有20年臨床經驗的紐約史坦頓島放射治療中心腫瘤放射科醫師李蕭紅(Helen Xiao-Li, MD) 對此做了詳細介紹。

 

放射治療的原理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使用高能射線破壞腫瘤細胞的遺傳分子DNA結構,使細胞不能繼續分裂繁殖,只能走向死亡。

在最早的二維(2D)放射技術中,放射線劑量以人工計算,照射角度有限,照射形狀單一, 不能依據腫瘤形狀做精細調整,因此有大量射線同時照射正常組織,對正常組織傷害較大。

電腦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放射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三維適形(3D-Conformal)治療,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調強適形 (IMRT)治療、影像導引放射治療等更精確的放療技術,像手術刀一樣精準, 卻不用開刀手術。

 

放療前的準備

1,準確定位病人腫瘤病灶的大小,位置,以及病灶和周圍組織的關係。
李蕭紅醫生告訴記者,她在給病人做放療之前,會使用當前最新、最先進的CT、MRI和PET-CT等高清晰三維掃描設備查明以上關係。

2, 再與放射治療師一起利用先進的電腦技術,設計最佳的治療方案, 包括對每一束射線的角度、強度的調整,以便使放射線劑量集中在病灶中心處,並最大程度適合腫瘤的形狀,使周圍組織收到的放射劑量降到最低。

3,每一次放療前,再核查當天病人體內腫瘤的實際位置,確保每次治療都定位精準。李蕭紅醫生解釋,為達到這個目地, 她會使用當前最新、最先進的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設備,查明當天病人體內腫瘤的實際位置,經電腦軟件矯正位置誤差,再施行治療。

 

放射治療可治療哪些癌症?

李蕭紅醫生介紹,放射治療適用範圍很廣,包括全身各種原發或轉移的腫瘤和癌症,如腦腫瘤、前列腺癌、頭頸部癌、 乳腺癌、 肺癌、食管癌等的根治性治療、姑息治療、放射科急診等,有肯定的治療效果。

最近有幾位直腸癌、食道癌患者在做手術前需要做放射治療,但放射治療結束後檢查卻找不到腫瘤了,經醫師評估,不需要再做手術。

「這不光需要醫生的豐富經驗,放射治療師、技術員也要具備一流的技術。」李蕭紅醫生說:「是整個團隊合作努力的結果。」

病人對史坦頓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的專業治療、熱情服務讚譽有加,在谷歌評論中給出5顆星的最高評價,不少人表示這個團隊給他們「家一般的感覺」。李蕭紅醫生和同事也因病人的信任受到很大的鼓勵。

 

紐約史坦頓腫瘤放射治療中心李蕭紅醫生。(圖/醫生提供)

李蕭紅醫生
腫瘤放射治療專家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畢業
耶魯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史坦頓腫瘤放射治療中心

李嘉誠基金會與浙滬攜手 發展創新科技推動更健康社會 呼吸活檢癌症測試落戶上海 浙大研究無抗生素生態養殖

李嘉誠基金會與浙滬攜手

繼基金會去年九月宣佈在江西推動結合發展項目、科技、公益的新模式後,今宣佈在浙滬地區進行第二輪「教育科研產業鏈」項目,協助「呼吸活檢癌症」及「無抗養殖」等社會及經濟成本效益創顯著的新科技在浙滬建立研究基地,改善人類健康和生活質素,科研額約為200萬美元。
什麼是建立「教育科研產業鏈」?

  • – 推動兩家科技公司以浙江大學和上海公立醫療機構為主要研發基地。
  • – 協調英國創新醫療公司Owlstone和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仁濟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在上海進行呼吸活檢肺癌臨床測試和增設實驗室。期望通過其開發的無創傷「呼吸活檢」技術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昂貴的治療費用,並在浙滬落地發展服務全國。
  • – 協調美國生物科技公司Evolve Biosystems和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與浙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合作進行無抗生素生態養殖研究,為小豬進行「以益生菌代替抗生素」測試,降低小豬抗生素攝入,從而減少人類因農業濫用抗生素引致的耐藥性迫切威脅,並在浙滬落地發展服務全國。

 

背後理念:

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深信,創造力是經濟進步的基石,在高增長的競爭世代,創造力不僅是一個好主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參與和承擔,構建落實公益新模式,揉合發展項目、科技、公益於一身,在醖釀智慧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英國劍橋 Owlstone Medical 的呼吸活檢癌症診斷

中國的癌症問題日益嚴重,且每四宗死亡個案就有一宗死於癌症,尤其是肺癌。肺癌是國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新增病例70萬,死亡達60萬。肺癌可透過早期診断提升患者存活率。通過「呼吸活檢」採樣,能高效、便捷、及早、無創傷地檢測癌症;呼吸活檢透過分析人體代謝過程的最終產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即可了解特定疾病的VOCs模式,從而偵測癌症。

Owlstone公司目前擁有全球唯一最精準的商業呼吸活檢實驗室,其有機活性行化合物分析能力之精準,可達PPT級別(Parts Per Trillion,兆份率,即兆份之一 ),Owlstone期望通過其開發的呼吸活檢技術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醫療成本。

美國加州戴維斯 Evolve 如何通過益生菌幫助我們解決畜牧業濫用抗生素問題及增強嬰兒免疫系統?

中國的養豬業存在廣泛使用抗生素現象,為了使小豬增重、防止腹瀉及胃腸道感染,部份牧場在小豬飼料中過度添加抗生素。據統計,獸用抗生素佔總量52% 而主要用於小豬上,令豬場淪為耐藥菌株的溫床,不僅水體土壤污染,並威脅人類健康。美國 Evolve Biosystems公司研發的天然腸道益生菌,在美國15000 小豬之實驗,100%成功恢復小豬的腸道微生物群生態平衡,使其在哺乳期不需使用抗生素也可健康成長。Evolve與浙江大學科研合作,致力驗證其微生態益生菌產品,能為不同規模的豬場有效降低小豬抗生素攝入,並達到14% 健康增重目標, 從而減少全球濫用抗生素帶來的耐藥性問題。

另外 Evolve 日後將發展已獲得臨床證明的益生菌產品恢復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組中原生有益菌種,從而促進嬰兒整體健康。與此同時,公司也希望把其為嬰兒開發的益生菌技術帶到中國,改善國內初生嬰兒的健康。

基金會與浙滬

李嘉誠基金會廿年前推動全國寧養服務,免費幫助癌症病人,贈醫施藥服務達20萬人,足跡亦遍及上海市及浙江省,其他在當地的公益項目還有義肢裝配、白內障復明計劃、全國貧困人群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項目等;今次基金會再與兩地區合作,帶著新理念、新模式與浙江大學和上海合作,在深耕科技的道路同行,支持可持續發展。

浙江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入選「高等學校創新引智計劃」,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特別重視醫學教育,基金會透過汕頭大學顧問巴德年院士持續給予浙大支持,今年特別捐資100萬美元設立「浙江大學巴德年醫學班發展基金」。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仁濟醫院始建於1844年,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專注研究腫瘤綜合性個體化精準治療,投放資源克服腫瘤治療的難點和瓶頸。經本月17日與浙大交流後,基金會決定額外捐資200萬人民幣支持一項針對女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婦女公益計劃。

 

美國加州戴維斯生物科技公司Evolve Biosystems與浙江大學簽定合作備忘錄,共同研究無抗生素生態養殖,為小豬進行「以益生菌代替抗生素」測試。李嘉誠基金會周凱旋執行董事(後排右四)和浙江大學吳朝暉校長(後排左四)出席見證。

英國劍橋創新醫療公司Owlstone和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附屬仁濟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在上海進行呼吸活檢肺癌臨床測試和增設實驗室。李嘉誠基金會周凱旋執行董事(左五)、上海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右三)、英國駐上海領事麥嘉杰(左三)出席見證。

 

有關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基金會於 1980 年創立,主要專注於支持教育和醫療項目,至今捐款已逾 218 億港元,項目遍及全球 27 個國家及地區,其中約80% 項目在大中華地區。2006 年李嘉誠先生向大家闡述基金會是他第三個兒子的概念,他認為亞洲在奉獻文化上的觀念要有突破,要視建立社會的責任和延續後代同樣重要,分配財產作捐助,推動社會改善進步;這一念之悟,將為明天帶來更多新希望,世界因而更美好。

法國人訂購中國龍舟抗乳癌

法國人訂購中國龍舟抗乳癌
2019年1月7日 06:45

這12位乳癌媽媽划龍舟當復健

划龍舟能治療乳腺癌?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卻是不少歐洲患者正在身體力行的事情。法國加來市一個名為「白色女士」的乳腺癌患者協會從中國訂購了一艘龍舟,希望患者可以通過練習划龍舟來抗擊乳腺癌。

據悉,划龍舟可以讓前臂不斷重複自上而下的動作,有效遏制乳腺癌患者術後經常出現的淋巴結水腫併發症。法國《北方濱海報》報道,據悉,1996年,加拿大醫生麥堅時及其醫療小組進行了全球首個划龍舟治療乳腺癌的實驗,結果顯示,這種運動方式對提高乳腺癌的治癒率和防止其復發均有良好的效果。

該協會負責人布日瓦稱,雖然協會已推出多種運動項目來協助患者恢復,但今年的重頭戲絕對是中國龍舟。
他稱,組織患者划龍舟除了可以對抗疾病,還能為患者提供一種走出孤獨、放鬆心情的集體環境。協會計劃將划龍舟作為一個全年性的項目進行推廣,通過這項運動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減少對癌症的恐懼。此外,由於龍舟源自中國,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因此可能會引發當地市民好奇心。布日瓦還表示,「白色女士」協會已決定率領乳腺癌患者們組隊參加2020年的威尼斯划船賽。據了解,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每年6月都會舉辦世界聞名的划船賽事,屆時將有1800多條非機動船參加32公里的長途划船比賽。

據悉,「白色女士」協會從中國訂購的龍舟長9.1米,重160公斤,設有10個位置,價格為1.5萬歐元。購買龍舟的資金主要來自加來市政府和社會募捐。龍舟是指漢字文化圈的龍形舟,也是中國端午節競賽活動時使用的人力船隻。龍舟不單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從其引申發展出來的龍舟競賽現已發展為體育活動。由於賽龍舟被推廣成為體育項目,因此龍舟同時成為此體育項目的主要用品。

一般人可能認為龍舟是隨端午節而出現,但其實許多端午節習俗早在楚國前已流傳。按史料記錄的龍舟競渡之習俗早已盛行於吳越和楚國,及至明朝之後已盛行於宮廷和民間各地,此外隋煬帝也曾造過龍舟。

 

文章來自: 星島日報

《口服抗癌藥物副作用處理》專題講座

《口服抗癌藥物副作用處理》

病友在家中使用口服抗癌藥,遇上副作用出現,如何妥善處理變得重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有見及此,邀請了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註冊藥劑師林奕希小姐,就口服抗癌藥物副作用處理開設講座,回應病友們的疑慮。

抗癌藥分類和常見副作用

根據2015年醫管局的癌症數字指,香港常見十大癌症以腸癌和肺癌屬首二位,不過乳癌和前列腺癌亦相繼呈上升趨勢,不容忽視。病友除了需要正規治療外,口服抗癌藥亦很常用。一般口服抗癌藥物包括口服化療藥、標靶藥、抗荷爾蒙藥。

化療藥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如癌細胞、毛囊細胞、腸胃細胞和骨髓細胞,該藥會打擾細胞自我修復能力和殺死它們。不過,它也會銷毁正常細胞,並導致副作用出現,例如嘔吐、噁心、肚瀉、疲倦、手足皮膚反應、四肢疼痛等。化療藥也有針劑如靜脈輸注入藥,可會引發靜脈炎。今次她會把焦點放在化療副作用,讓病友多點了解它對毛囊細胞、腸胃黏膜、骨髓(加速分裂細胞最易受影響)的影響。

細說化療副作用與預防小貼士

骨髓副作用︰骨髓功能屬維持血細胞正常數目。它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紅血球偏低會出現貧血,導致疲倦和臉色蒼白。白血球是對抗病毒和細菌侵襲,倘若數目減少會讓人們易受感染而生病,至於血小板則具止血作用。
若身體受到感染會出現病徵,例如上呼吸道受感染時,出現喉嚨痛、咳嗽和多痰。尿泌道出現感染或發炎,體溫在短時間內處於高溫不退,也會出現血尿或刺痛感覺。
小貼士︰防止細菌感染要經常洗手,避免到人煙稠密的地方,切忌吃生的食物,肉類要煮熟,吃水果時要先去皮等。

毛嚢細胞副作用︰一般吃藥後2-3星期出現脫髮現象,情況就因人而異。脫髮前的徵兆是頭皮會有炙熱或痕癢狀況。
小貼士︰護髮可用溫和的洗髮水洗髮,避免用風筒吹乾,只是柔柔地輕拍頭髮,讓它自然風乾。毛髮脫落會讓表面皮膚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出門時戴帽、雨傘和太陽眼鏡,避免直接照射陽光,亦應塗抹防曬護膚膏,以防皮膚被燙傷。

腸胃副作用︰從口腔至腸道都會有不同狀況的身體反應,如肚瀉、噁心和嘔吐等,病友甚至出現味覺改變,食慾不振,口腔潰瘍。
病友最常出現嘔吐副作用,它可分為急性(24小時內發生)、延遲性(超過1-7天的時間)和預期性(已接受了一次化療,腦海潛意式抗拒化療而產生嘔吐)。至於嚴重肚瀉會出現脫水,需要補充足夠水份如飲用電解水。
小貼士︰防止出現噁心和嘔吐的狀況,避免去氣味複雜的地方,不進食刺激食物、肥膩和冷凍食物,減輕肚胃不適。建議少食多餐,一天約5餐,分散進食時間,減輕腸胃道過勞的負擔。

針對腹瀉或腸道蠕動,避免進食太多粗纖維、全麥、蔬菜和含咖啡因食物,減低刺激腸道蠕動。相反地,若遇上便秘,就需要吃用粗纖維和水果等,幫助排便。林藥劑師認為能避免或用低劑量藥最好,建議病友盡量試用其他方法如食物或輕度運動改善狀況,非逼不得已才考慮用藥,因為任何藥物或多或少都會有副作用,可免則免,倘若無計可施時,食藥才是最後一道紓緩副作用的方法。

口腔黏膜潰瘍︰由於範圍比較大,直接影響到病友的進食意慾。深信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鼓勵病友用漱口水預防潰瘍,並可揀選不同成份的漱口水漱口,以作預防或紓緩不適狀況,除了購買適合自己的漱口水外,也可用1茶匙鹽與溫水調勻作自製漱口水。
小貼士︰避免食用咖啡和朱古力,減低口腔潰瘍和痱滋惡化。也可使用針對病友需要的補充品 — 產品預設增強食慾如熱帶水果或咖啡的味道,其調味亦是按病友味覺變化而設計。刷牙時,避免弄傷口腔,建議用軟毛牙刷。

手足綜合症︰主要讓四肢出現腫脹和疼痛,皮膚乾裂和發炎,腳的角質層變厚等。
小貼士︰避免皮膚乾裂,可塗抹含尿素的藥膏,保持皮膚濕潤,待到睡眠時,可在手腳套上手套或護腳襪等,避免弄污床舖,亦可讓皮膚得到藥膏保護。

其他︰藥物始終會影響到肝腎功能,所以大部份化療藥都有賴正常肝功能以分解體內毒素。醫生會定期抽血檢驗,針對肝功能會否出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若呈陽性反應就必須添加乙肝藥物,確保肝功能健康。近年病友接受化療前,需要進行乙肝檢查,預防治療時因肝炎出現併發症或影響人體的抵抗力,繼而影響到治療效果。此外,化療期間建議病友要進行避孕。

標靶藥與副作用
標靶藥是近期比較流行,讓醫生多了一個治療選擇。由於其研發費用高,故售價高昂,不過其副作用比化療少些。它主要針對癌細胞的獨有訊號和生長需要的傳遞,靶性較高,故能有助阻截癌細胞生長和殺掉,卻對正常細胞的影響比較少。

標靶藥亦有副作用,它影響到血壓上升,手足皮膚反應,全身皮膚出疹,亦有口腔潰瘍,但肚瀉沒有化療那麽大。值得一提,各種藥物皆有其各自的副作用屬性。
小貼士︰標靶藥容易出現血壓偏高,建議自備血壓機作日常量度紀錄,留給醫生作參考。手足皮膚反應,一般在吃藥後5-6星期會出現,受壓的部份如前掌、腳跟會出現疼痛或水泡,甚至出現硬皮和僵硬和有異常表現,故可用護膚膏軟化和保護皮膚,減低乾裂情況,若嚴重時醫生會開出藥膏以降低皮膚的角質層硬化。整體皮膚反應如乾燥和紅疹,可使用含尿素的皮膚膏,增強皮膚濕度,避免過敏,千萬不要使用含酒精和香料的護膚品。淋浴時則使用溫水,減低皮膚受刺激。

若甲狀腺受影響,病友會覺得忽冷忽熱,體重升高和減低,可利用抽血檢查,若遇問題應與主診醫生商議。
有些標靶藥會干擾和阻截癌細胞的血管增生,導致影響血糖和血脂變化,所以醫生會定期抽血,病友也可在家居自行檢查。由於血糖和血脂會影響到傷口癒合副作用,醫生會小心處理,特別是在手術前可能要先停藥,並囑咐病友小心觀察有沒有內出血或血尿等狀況。

抗口服荷爾蒙藥的副作用
針對病友患上乳癌、子宮頸癌和前列腺癌有機會用到此藥物,以阻斷癌細胞生長,其副作用比較深奧和複雜。
林藥劑師忠告︰處理口服藥物,照顧者不要直接接觸藥物,盡量戴手套,避免吸入藥物。若因需要切藥,亦應把藥放在袋中,避免暴露空氣中,讓正常人吸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吃藥期間,不要進食西柚,因為它會影響到藥物效益。

世界癌症日暨「醫事‧問先導計劃」 一對一免費面談諮詢病情 排難解憂釋疑團

   

世界癌症日暨「醫事‧問先導計劃」
一對一免費面談諮詢病情 排難解憂釋疑團

 

[2019年1月31 日 星期四 — 香港] 今年國際抗癌聯盟「世界癌症日主題」(2019年2月4日)是「關愛患者,共同抗癌(I am and I will)」,倡議預防勝於治療,並提高患者生活質素的醫治概念,呼喚社會大眾關愛癌症患者,助他們與癌同行,鼓勵勇敢面對未來抗癌挑戰。 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刋最新《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表示, 評估185個國家的36種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估計2018年全球約1810萬宗為新發癌症及960萬宗為死亡率,其中亞洲人佔七成。若以香港為例,根據醫院管理局最新公佈數字,2016年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是31,468宗和14,209宗;隨著人口急劇老化,預測2030年本港患癌個案將較2016年激增4成,面對癌症病發普及,關注癌症和關愛病患是社醫合作新趨勢。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以下稱︰本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表示︰「面對癌症,患者和家屬常感到徬徨無措,特別協助基層患者得到清晰了解治療方向,為未來的治療和挑戰作好準備是『醫事‧問先導計劃』的目的。承蒙多位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榮譽顧問團專科醫生義務參與計劃,希望患者和照顧者能勇敢面對逆境。正因如此,本慈善基金為了發揮關愛精神,於今年首推『醫事‧問先導計劃』,以一對一免費癌症諮詢服務方式,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支援癌症患者,有助他們果斷決定治療方案,掌握黃金治療時間,增加治癌成功率。此計劃以三個月為試點,然後收集數據再作進一步修改計劃,讓更多基層患者得到幫助。」

 

    「醫事‧問先導計劃」服務詳情︰

目的︰協助患者或照顧者了解病情,減低疑慮,為未來治療和挑戰作好準備

團隊︰由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團醫生提供協助

對象︰必須完全符合以下條件

* 癌症擴散及復發患者;
* 醫院管理局外科或腫瘤科患者;及
* 已登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服務使用者

費用︰

諮詢時段:逢星期三
服務地點:觀塘偉業街205號,茂興工業中心8樓B室

 

申請方法︰

* 必須致電本基金預約;
*「醫事‧問先導計劃」預約熱線︰5206 7609 (逢星期四接受預約)
* 經評估後安排諮詢時段;
* 額滿即止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電話查詢︰3598 2157

 

———————————————————————————

顧問醫生與患者攜手同行
排難解憂戰勝逆境

———————————————————————————-

今天出席嘉賓分享如下︰

會上有癌症患者Lina在2016年4月確診2B肺腺癌,這數年則先後出現兩次復發和轉移,許多治療方案和藥物試了都無效,現在主診醫生建議試用雙免疫治療。但心裏仍懷疑自己是否抗藥,以及雙免疫效果和有甚麽副作用呢﹖會上臨床腫瘤科專科吳雲英醫生指,藥物有沒有效果除了看PET SCAN、也要考慮癌指數和腫瘤大小才能評估。現行雙免疫療法暫未有明確數據,若有需要也可考慮試用。Lina 感謝多一個醫生建議有助增強治療的信心及減低不安的情緒。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表示,頭頸癌復發和擴散機會比別的癌症高,倘若患者面對復發和擴散時,應該多留意復發徴狀,例如持續頭痛、頸有腫塊等。值得注意是電療及化療能破壞快速生長的癌細胞,同時亦不能避免損害正常細胞,因而引起治療副作用,包括口腔黏膜炎。當患者出現口腔黏膜炎會感到咽喉刺痛,進食時感到痛楚,這時可飲用營養奶補充營養,增加身體對治療的耐受性。建議攝取含有「精氨酸」、「核苷酸」及「奧米加3魚油」的免疫營養品,有助減少嚴重口腔黏膜炎的發生。

腸癌佔香港最常見的癌症第一位,如果患者面對腸癌復發和擴散時他們應怎麼辦﹖臨床腫瘤科專科謝耀昌醫生說︰「腸癌復發需要進行手術及化療,不過在治療期間患者容易出現腹瀉,可利用藥物助他們紓緩症狀。此時的腸臟功能下降,吸收營養能力亦會下降,可使用含有免疫營養的營養奶,補充營養之餘,亦有助提升白血球指數,增加對化療的耐受能力。」

外科專科馬國權醫生認為癌症病人遇到復發和轉移時,若及早發現便可利用手術和其他輔助治療處理,還可試用未被應用的治療方案作選擇。

 

~ 完 ~

 

關於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ancerinformation.com.hk Charity Foundation),是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我們由癌症患者和照顧者的角度出發,致力在漫長的醫治及康復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並團結同路人,鼓勵他們互相扶持,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抗癌之路,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

正確、專業和適切的癌症資訊︰我們邀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舉辦健康講座、撰寫文章、拍攝影片,向公眾傳達正確、可靠的癌症資訊。網上資訊平台服務包括醫生排解疑難、營養師的諮詢,及同路人互動交流。癌症資訊網中心設有「癌症資訊閣」,提供有關癌症的各類資訊,讓公眾參考借閱。

經濟及社區支援︰隨著醫療支出日益上升,治療癌症亦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經濟壓力,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援助計劃,並且設有緊急援助基金,以助病人紓緩燃眉之急。我們亦會探訪有需要病人,並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透過我們的直接服務,及與社區其他癌症服務機構的合作,為癌症患者提供無縫及適時的支持。

 

世界癌症日

國際抗癌聯盟UICC(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自2000年起將每年2月4日定為「世界癌症日」,旨在增加社會人士對癌症威脅的認識,並聯同全球人口應對癌症。

國際抗癌聯盟創立於1933年,總部設於日內瓦,是唯一致力於全球癌症防治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旨在結合世界各國之癌症防治團體、醫療專業人士和志願組織共同為消滅威脅人類最大的疾病-癌症而努力。
https://www.uicc.org/what-we-do/convening/world-cancer-day

 

此新聞稿由癌症資訊網公關部發出,傳媒查詢請聯絡: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