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列腺基金

 

香港前列腺基金簡介

 

香港前列腺基金於2013年成立,為本港專注前列腺健康教育的非牟利慈善團體。成員由不同範疇的專科醫生組成,包括有泌尿外科、臨床腫瘤科及家庭醫學。

 

為了向公眾推廣前列腺健康的重要性,香港前列腺基金的服務範圍包括:在社區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地區活動、出版通訊、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提供前列腺疾病檢測服務、本地數據研究、建立復康網絡等等。

 

 

使命及願景:

香港前列腺基金旨在加強公眾對前列腺健康的關注,以及為
患者和家屬提供支援。
 

目標:

(一) 提高公眾對前列腺健康的關注;
(二) 教育公眾有關前列腺的知識;
(三) 為患者和家屬提供支援;及
(四) 提倡關懷和支持前列腺疾病患者。

 

www.hkprostate.org/index.php

 

 

理事會成員:

    主席:
    義務司庫:
    義務秘書:
    理事: 


    名譽贊助人:
    黃國田醫生
    梁廣泉醫生
    麥肇敬醫生
    潘明駿醫生
    鄭志文醫生

    梁智鴻醫生 GBM, GBS, OBE, JP

 

    張淑儀醫生
    蔡 堅醫生
    樊志偉醫生
    傅惠霖醫生
    侯仕明醫生
    鄺維基醫生
    李燦榮醫生
    羅光彥醫生
    文志衛醫生
    莫樹錦教授
    吳志輝教授
    潘冬平教授
    談寶雛醫生
    黃德慶醫生
    黃國基醫生
    黃偉生醫生
    游子覺醫生
    葉錦洪醫生
    姚銘廣醫生
  • 專科護士代表
    李妙玲小姐
    李淑賢小姐
    呂嘉樂先生
    吳秀來小姐
    杜海柱先生
    嚴美心小姐
  • 病人組織代表
    藍潮養先生
    吳偉麟先生
    曾建平先生
    徐文華先生

把握3個黃金時期治療癌症

 Stock photo ID:57211338

 

唔少病人確診患癌之後,可能會嘗試坊間各種療法,呢個階段癌細胞隨時會病變和擴散,一旦拖延就可能進入第三期甚至末期,錯失咗早期治療既最佳時機。因此癌症患者越早期開始治療,康復機會一定越高。

 

進行治療期間,有三個黃金時期要特別注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上海癌症康實驗基地研究發現,在切除腫瘤手術後、化療進行時化療間歇期間,殘餘癌細胞會伺機反擊,出現耐藥性增強和分裂成長速度加快。係呢三個關鍵時刻,不能掉以輕心,如能嚴密監控病情,就係消滅殘餘癌細胞、防止癌症轉移復發最佳時機

 


 

www.hkioc.com.hk/en/index.html

運動預防13種癌症最有效

 老生常談「多D運動,對身體好!」,根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既內科醫學雜誌 《JAMA Internal Medicine》早前研究,運動的確有效防癌,部分癌症更降低42﹪既罹患風險!

 

呢項研究係1987年至2004年間,選取了12個歐美國家由1998歲、合共144萬名民眾,記錄他們進行不同強度既運動和健度狀況。結果顯示,每周做 9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既參加者,患上13種癌症既風險都有下降,其中最顯著既首五位就係:食道癌 、肝癌、肺癌、腎臟癌同胃癌。

 

所以每日抽點時間緩步跑或踏單車,就可以預防癌症,大家快D由今天起訂下定期運動計劃啦!

 

 

source of research: http://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521826&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social_jn&utm_term=467806856&utm_content=|article_engagement&utm_campaign=article_alert&linkId=24447030

 

 www.hkioc.com.hk/en/index.html

治癌藥物新突破 免疫療法起效用

 Stock photo ID:89284837

癌症至今仍然未有根治之法,但隨著研究人員既努力,新興免疫療法及其採用既

藥物終於帶來突破性既發展。

 

抑制劑活化免疫細胞

 

癌症治療最棘手之處就係無法解決癌症腫瘤既擴散,化療或手術可以暫時成功切

除或消滅癌細胞,但由於體內可能存有殘留癌細胞, 癌症仍有機會復發。部分癌

症腫瘤內既細胞會釋放名為PD-L1的蛋白質,能「欺騙」免疫系統以為癌細胞就

係健康細胞,故不受攻擊並能迅速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而免疫療法正正針對此問題,用藥物去喚醒被瞞騙既免疫系統。這些藥物稱為

PD-1抑制劑,原理係用藥物壓抑PD-1既作用,重新激活免疫系統既抵禦機制,成

功辨識腫瘤細胞,攻擊癌細胞令腫瘤消失。

 

科研顯新藥成效

 

美國臨床腫瘤協會在過去數年年度會議中,均有發佈相關重點。其中有英國研究*

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險,讓945名晚期皮膚癌患者進行免疫療法,當中使用了名為

NivolumabPD-1抑制劑。一年後結果有58﹪患者既腫瘤縮小或明顯受到控制。

這種藥物對肺癌、腎癌、膀胱癌及肝癌都有顯著療效。除了Nivolumab外,市場

亦有另一種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全球醫學和科學界現正紛紛投入資源,

研究PD-1抑制劑,有望可治療更多不同既癌症。

 

雖然PD-1抑制劑亦有潛在副作用,但以現存研究顯示,PD-1抑制劑所引起既身體

疲勞、腹瀉等問題,遠較化療及手術等傳統療法副作用為輕微。PD-1抑制劑既治

療原理和以往既方法完全不同,確實為癌症治療開闢了嶄新既方向。

 

*研究來源:

http://www.bbc.com/news/health-32951892

http://www.cruk.cam.ac.uk/news/latest-news/immunotherapy-drugs-show-continued-promise

 


www.hkioc.com.hk/en/index.html

 

年輕也要防大腸癌 綜合治療提升治癒機會

 大腸癌已經躍升為本港常見癌症的首位,惟因為早期徵狀不明顯,病人確診時往往已屆較晚期,但只要積極治療不放棄,即使如Mandy般患上已擴散至肝藏的第四期腸癌,也有治癒的希望。

無意發現腸癌已擴散到肝?!

才三十多歲的Mandy,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患上大腸癌,一來沒有家族病史,二則沒有吸煙或多肉等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因此當知道患病時感到十分愕然,尤其是發現時原來已經是晚期腸癌,令她頓然感到不知所措。



事實上,Mandy在今年初確診患癌時,身體也沒有不適或徵狀出現,如廁習慣亦沒有異樣,而癌病也是做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

Mandy不但在乙結腸有一個約五公分直徑的腫瘤,肝癌也有三個轉移腫瘤,屬於第四期腸癌。 

不放棄 4期腸癌有機會醫得好

初時醫生對Mandy說,由於難以手術切除腫瘤,故生存率只有幾個百分點,即使令她如墮深淵。後來Mandy在朋友介紹下轉到一間腫瘤中心尋求專業意見,結果找到出路。 

中心的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和分析後,建議Mandy接受腸道及肝臟腫瘤同步切除手術,一來可避免病人做兩次大型手術,二則可盡早開始藥物治療,有助更有效控制病情。 

Mandy覺得這種綜合治療可以帶來治癒的希望,於是接納建議,並在今年一月底完成手術,清除腸道及肝臟的癌瘤,並於約三個星期後開始化療及標靶治療。雖然療程未完結,但最新檢查顯示Mandy體內的癌細胞已告消失,正朝著治癒的方向進發。



跨專科綜合治療提升治癒率

Mandy主診的不止一位,整個綜合治療方案是由外科及腫瘤科等醫生組成的團隊根據個案病情而制定。

醫生指早期癌症的治癒機會較高,但晚期癌症亦毋須絕望,以大腸癌為例,逾半數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當中不少已出現肝轉移,似乎沒有治癒的機會,幸而近年愈多經驗顯示,綜合治療可以為這些病人帶來新希望。

他續稱,手術技術不斷進步下,大約有三分一晚期腸癌病人其實仍可以手術清除腫瘤,再配合化療及標靶治療等等,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可提升至45%50%,十年存活更達到40%,而治癒率也達到25%30%

總而言之,大腸癌轉移至肝臟不是無法可醫,最重要是積極尋求治療,別錯失治癒的黃金機會。

 

www.hkioc.com.hk/en/index.html

免疫治療的治癌真面目

 Stock photo ID:66689437

 

 

 

癌症最狡猾之處是能催眠人體免疫系統不去殺死癌細胞,傳統的手術

 

及化療等方法雖有成效但亦有其局限。

 

近來醫學界積極研究免疫療法,採用稱為抑制劑的藥物。簡單而言是

 

用藥物重新活化免疫細胞,抑制癌症腫瘤的生長。傳統治療著重殺死

 

現存癌細胞,但未能解決免疫系統無法對抗癌細胞的問題;反觀免疫

 

治療的最大好處是從根本去對抗腫瘤並產生抗體, 避免癌症復發,突

 

破傳統療法的困局。雖然現階段並非所有癌症都能採用免疫療法,但

 

病人可向醫生了解療法詳情及適用與否。


www.hkioc.com.hk/en/index.html

癌的啟示:營養足思想正面 有力戰勝癌魔

 病人和家屬常常問,減少進食甚至不吃飯,能否餓死癌細胞、將癌病消滅?

臨床發現,病人體質愈弱,免疫力就愈低,癌細胞生長就愈快!要醫好癌症,手術、藥物或放射治療當然有效,但仍要靠病人的自身免疫力。若身體虛弱,免疫力低,再好的治療方案也無法醫好癌症。我們發現飲食營養充足,思想積極正面的病人,順利完成療程和康復的機會較大。

病人應在治療前開始裝備自己,儲備足夠的營養以提升抗病力來接受治療。營養治療的目的是補充身體所需、避免體重遞減和增強對治療的承受力,有助復原。以補充熱量、增加蛋白質和維持均衡飲食為原則。

治療期間需多攝蛋白質

提供熱量的食物有澱粉質類食品、肉類、水果及奶類。若食欲不振,不妨吃點甜品如紅豆沙、雪耳木瓜糖水或芝麻糊,增加體力。病人接受治療期間,蛋白質需求量大增,需要多進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蛋、奶、肉類、海產和黃豆製品。每天的餐單應包括五穀類、肉類、蔬菜、水果和奶類食品。若進食不足夠,身體會消耗體內脂肪及分解肌肉組織,以彌補熱量的不足,病人體重可能因而驟減,削弱康復能力。

歡迎你致電3921-3777向護士或社工諮詢有關營業治療的資料。專業團隊透過電話輔導、外展探訪和地區茶敍,協助你應付癌症帶來的種種困難,走出困局。服務費用全免。

香港防癌會 總監(全面支援及教育)

李周翠娥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804/00176_072.html

腎臟健康很重要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即使攝取很多的鐡質、鈣質和維他命D,再加上做了不少的負重運動,也會出現貧血和骨質疏鬆的問題,這可能會是腎臟出了問題。

美國的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NIDDK) 指出,腎臟對維護骨骼健康很重要,健康的腎臟可以平衡血液中的磷和鈣含量。健康的腎臟能把吸收回來的維他命D它轉變成骨化三醇 (Calcitriol),有了Calcitriol,腎臟才容易維持血鈣水平和促進骨。腎臟的另一作用是清除過多的磷,令血液中的磷和鈣含量能維持平衡,繼而維持強壯的骨骼。另外,健康的腎臟可防止身體分泌太多的副甲狀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甲狀腺素對控制血液中鈣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當腎臟不能正常運作時,過多的Parathyroid hormone會引致鈣從骨頭中裏流失。
參見﹕https://www.niddk.nih.gov/…/mineral-and-bo…/Pages/facts.aspx

正常腎臟會分泌一種叫Erythropoetin (EPO) 的荷爾蒙。這個荷爾蒙控制了身體制做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出了問題,EPO分泌不足,即使是身體沒有缺乏鐵質之下,也會引致貧血。
參見﹕https://www.kidneyresearchuk.org/…/anaemia-and-kidney-disea…

腎臟健康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小心保護腎臟。以下的一個電視節目,用了一個較生動的方式去闡述上述機理,也有提腎臟的保護。
https://youtu.be/_cAyvRJ0wRE

 

 

步入中年後,我們的腎臟亦開始慢慢衰退。所以中年人士應該在日常生活上要多加注意保護腎臟。以下建議可降低患上腎病及慢性腎衰竭的機會:
在飲食方面,應該避免吃太多太鹹的東西 (每天鹽的攝量應為8 grams, 即少於2茶匙,但如果食物本身已經含很多的鈉,每天添加的食鹽最好是少於一茶匙)
我們亦不宜進食太多的肉類,攝取了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一個體重 50 Kg (110 )的中年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宜控制在 40 gram 左右。
體重方便,要盡量保持標準。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會傷害腎臟,所以健康的人要定期檢查身體,假如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亦要聽從醫生指示去控制病情。
食物要少油,攝取太多油會令體重增加,間接影響腎臟健康。
重金屬會傷害腎臟,家中的飲用水最好裝有合規格的淨水器。

 


另外,一些藥物亦有可能傷害腎臟,例如某一些止痛藥(包括必理痛)和某些抗生素,當在沒有需要之下自行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致腎臟受損。某一些中藥(例如馬兜鈴)亦有腎毒,要留心服用。
保護腎臟,我們還要減低腎石的出現。例如如果我們每天飲水太少,小便變得比較濃縮,容易引起結石,多飲水也可減低尿道炎的機會(尿道發炎會增加腎臟受細菌感染,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免受尿道感染)。食物方便也不易進食含太高草酸成份的東西。例如士多啤梨、菠菜、太濃的茶等都屬於高草酸飲食。食物太鹹,進食太多肉類和攝取過多的鈣質也會容易出現結石問題。
還有,要戒煙和每天都要運動,即使是30分鐘的飯後散步也很有好處,但過度的運動量對腎臟並不建議,特別是那些為了鍛鍊肌肉而過度運動、並刻意減少飲水和攝取過高蛋白質量,這些行為會對腎臟造成一定傷害。
由於早期的腎病一般都沒有明顯的病徵,小便帶泡沫、尿頻、尿量減少、夜尿多、血壓高等都可能是病徵,一旦錯過這些警號,有機會逐漸惡化至嚴重腎病或腎衰竭。所以我們要定期檢查身體,通過一些血液及尿液的測試便很容易可以得知腎臟是否健康。

 

 

此外細菌感染可以導致腎衰竭,受細菌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之前說過的尿道炎,不過,膽石和膽囊炎原來也可以導致腎臟受到細菌攻擊繼而出現衰竭,而且這個情況並非罕見 (可參考下面的影片)。所以當醫生建議有需要做手術處理膽石問題時便不要猶豫不決了。
https://youtu.be/lKbwO1Jrk1k?list=WL

 

師兄隨筆 ( 2016-7-27 )

《彤姐話你知:Cancer咋嘛!使乜驚呀!》

 

 

眾籌出版作品《彤姐話你知:Cancer咋嘛!使乜驚呀!》|彤姐(Stella)

出一點文創喺今年 4 月 30 日正式成立,第一個企劃喺 5 月 6 日上架,5 月 9 日,彤姐已經成功籌集足夠資金,成為出一點第一本出版既作品。

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佢會出現同大家簽名
每個眾籌計劃完成,都係一個旅程嘅開始。

【書展攤位 1A-A06 |出一點文創】

《彤姐話你知:Cancer咋嘛!使乜驚呀!》內容簡介
彤姐憑著自己的力量和懶搞笑的精神,完成了人生最大戰役
康服期間,醫生的七字真言:「唔好嘥咗你個病」,讓她立定心志,透過懶搞笑的文字,記下她這三年零五個月來由患病到康復的日常:
被迫暫時放下學業,接受化療藥後肩膀痛得如被斬、
手背有滿滿的針孔、手筋腳筋腫痛、手指頭麻痺、
指甲皮膚變黑、甩頭髮繼而剃光頭、因為怕到醫院而抽筋暈倒;
其間還要經歷失戀、為籌務龐大的醫藥開支不惜拋頭露面求助於傳媒力量……
及後,抱著先嘗試後猶疑的態度,膽粗粗開page又寫書,好讓同樣患病的你,也可以跟她一樣講句:「Cancer咋嘛!使乜驚呀!」

病癒同樣過得自在精彩;或有幸不用經歷這些痛苦的你,知道原來抗癌都可以很熱血,原來再大煎熬還是這樣一步步靠天上而來的力量和意志走來了。彤姐,勇過好多大男人!

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

 

 

  • 香港女孩鄭凱尹(Constance)兩年前在瑞士巧遇馬來西亞男孩官日東(Nicholas),譜出異地戀曲。除了2,500公里的遠距離,女孩更患有罕見癌症,抗癌四年多,接受過數十次電療、化療,從未放棄。

  • 為了所愛,男孩不顧家人反對,隻身來港工作,守護在女孩身邊,攜手打了一場痛苦的仗。女孩於去年11月被癌魔帶走,但她堅強對抗頑疾之美,仍如天上繁星般閃耀動人,這段不死情緣的甜苦點滴,都刻劃在新書《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和兩人心裡。

Nicholas隻身來港工作,並照顧女友,更打算買戒指求婚,最後卻天人永隔。(王譯揚攝)Nicholas隻身來港工作,並照顧女友,更打算買戒指求婚,最後卻天人永隔。(王譯揚攝)

訂婚:愛得太遲

去年11月15日,Nicholas原打算向Constance求婚,計劃好前一日下班去買訂婚戒指,並在這天把組織小家庭的承諾套上她的無名指。

可惜天意弄人。

只差一天。時間回到11月14日早上,Nicholas準備上班前,突然收到Constance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的鄭媽媽啜泣說:「她……睡著了,醒不來了……快點過來醫院!」那一刻,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馬上跑下樓,瞥見鄭爸爸和傭人已在哭。

趕到醫院,他衝進病房,看到Constance躺在床上,哭著說:「親愛的,我來了。」不過,女友再也不動,他抱著冷冰冰的她,眼淚不住地流;一把理智的聲音告訴他:Constance已經離開了。他在新書《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這麼寫:「那一刻我確確實實體會到靈魂與肉身是會分離的。」

Nicholas指,一直都不覺得Constance會離開,相信她會康復。(王譯揚攝)Nicholas指,一直都不覺得Constance會離開,相信她會康復。(王譯揚攝)

傷逝:來得突然 靈魂不滅

Constance離開八個多月後,聽著Nicholas那麼冷靜的回想那一些情境,記者問:「當時那一份的理智從何而來?」他謂:「應該是信仰(天主教)吧!人死了,靈魂不滅的,也相信永生。」但在這之前,「不覺得她會離開,因為我們一直相信會康復。」

事前,醫生沒拋下她還有多久的命、還可以待多久等的說話,前一晚,他倆如常聊天、過活。隔天,伊人卻上天國了。來得太突然,Nicholas説,Constance連提款卡、電郵密碼,甚至遺言也不及留下來。

(受訪者提供)(受訪者提供)

但她留下來的,是內在散發的光芒。

「她那時候腹部積水,肚子脹到90cm,可是她還是會拍照,擁抱喜悅、平安的心,在想康復後出第二本書,相信會康復,從沒有失去希望。」Nicholas表示,Constance患有罕見的滑液惡性腫瘤,去年9月22日情況轉差,再次入院,接受電療,「這是她從未經歷過的痛苦,但她仍充滿許多希望」。

臨別:繼續擁有對人好的權利

腹部積水,Constance在病榻上不可以平躺、腳腫、吃東西會吐、吃安眠藥也睡不著、呼吸困難、漸漸消瘦、甚至不能夠說話,但每當有人來探望她,她都會專心看著別人,微笑著。Nicholas感慨道:「一個人的精神能力要有多強,才會做得到?」曾有親友在路上才通知他們來探望Constance,「我的Constance不就沒得休息」,他心裡擔心,有點生氣,卻被女友責罵不能夠對人不好。他憶述:「當時她說,即使別人對你不好,你卻繼續擁有對人好的權利。」

 

書的背面寫著:「不是心情好的時候才去愛,她連最沒有力氣的時候,也選擇愛身邊每一位。」(王譯揚攝)書的背面寫著:「不是心情好的時候才去愛,她連最沒有力氣的時候,也選擇愛身邊每一位。」(王譯揚攝)

Nicholas去年6月隻身從馬來西亞來港工作,及後陪伴Constance打這一場臨別前痛苦的仗。每天下班、放假,他都陪在女友身邊,一起吃晚飯、睡午覺、看電視、祈禱、替她按摩、揉肚,好讓她舒適點入睡。他形容女友再痛苦,眼神卻更漂亮,內在的光芒更亮。

回憶:玉米田上勇氣表白

也就是這種內在美,兩年多前,Nicholas給這位美人兒俘虜。講起相識經過,神情成熟、穩重的Nicholas,臉上卻掛上腼腆的笑容,表示與同在瑞士升學的Constance於茵特拉肯(Interlaken)遇上,兩人當時沒有主動交換聯絡方式。一個多星期後,他從朋友那裡知道Constance是一名癌症病人,故主動透過facebook鼓勵她。前年6月22日,他在一片玉米田上向她表白,終於打動伊人芳心。

「知道她是癌症病患,但不想以病人的目光去待她。」在表白的前一晚,Nicholas想到了在一起的目標是結婚,而Constance是癌症病人、半殘疾人士,擔心自己會否有經濟能力可以照顧她,但他更在意的是這個人充滿希望的內在美,「如果錯過了,就沒有機會了」。

Nicholas的皮包依然放著她的照片。(王譯揚攝)Nicholas的皮包依然放著她的照片。(王譯揚攝)

波折:父母反對兒子遠離

那年畢業後,兩人各自回到香港和馬來西亞,展開一段遠距離的戀愛。直至去年一月,他萌生了來港工作和照顧女友的兩全其美想法,並開始努力找工作,卻遭遇家人的強烈反對。父母買房買車,游說他留在新山,更說出「你去香港,就不要再回來馬來西亞」,雙方冷戰一時。手掌是肉,手心也是肉,但他不想有錯過的遺憾,在兩度拒絕香港公司的工作機會後,公司卻仍給予第三次機會,他毅然放棄在馬來西亞的產業,六月隻身來來港。幸好,現在他已和父母和好了。

別後:戒指放進女友骨灰龕

Nicholas透露,去年初曾在馬來西亞工作兩個月,並用薪水買了求婚戒指,Constance也一直知道戒指的存在,卻來不及帶上。現在,這個戒指被放進女友的骨灰龕內,長伴著她。他坦言,不會覺得遺憾,「每一個時刻發生的事情,好與不好,一定有其意思」,正如兩人當初相遇也是上天的安排,最重要是面對每一個困難時,要為愛作出選擇。

《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記錄Nicholas和Constance的愛情故事。(王譯揚攝)《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記錄Nicholas和Constance的愛情故事。(王譯揚攝)

那麼會想念嗎?Nicholas說,可能時間會沖淡一些細節,但永遠不會忘記對她的感覺,曾經愛過這一個人。這一刻,他手上仍然帶著兩人的情侶手鏈,皮包內放著她的照片,還時不時聽聽她的語音訊息,「感覺很lively,細細去感覺每一個情調、語氣」。哪怕有一天,屬於他們的東西不見了,他說「不見了就不見了,手機也會壞,但對她的感覺跨時間、物質」。

談到未來,Nicholas正打算去台灣進修,也會常常看望待自己像孩子的Constance爸媽,而以後的事情就看上天安排。

他執筆的新書《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將在書展上架,記錄女友面對痛苦的正面思想,帶出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希望的訊息,「人一定有負面情緒,但不要鑽入去!」

(受訪者提供)(受訪者提供)

採訪手記:痛苦中  愛的禮物

把痛苦當作禮物,傻的人才會這樣吧?非也,Constance的故事告訴世人,痛苦也可以是一份禮物。

為什麼?

Nicholas在新書《有一種禮物叫痛苦2》的背面這樣寫著:「不是心情好的時候才去愛,她連最沒有力氣的時候,也選擇愛身邊每一位。」

我想,痛苦之所以是一份禮物,正因為人在痛苦中學會真正去愛人。

最刻骨銘心的愛情並非轟轟烈烈,而是無怨無悔去愛,即使人不在,思念卻可跨越時間和物質,愛的悸動一直都在。

www.hk01.com/%E6%B8%AF%E8%81%9E/32059/%E8%91%97%E8%8B%A6%E6%83%85%E6%9B%B8-%E5%BF%B5%E9%81%99%E9%81%A0%E7%9A%84%E5%A5%B9-%E6%86%B6%E9%99%AA%E4%BC%B4%E6%8A%97%E7%99%8C%E6%BB%84%E6%A1%91%E8%AE%8A%E5%8C%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