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免疫療法有效對抗癌症

以往治療癌症的方法,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隨着科技的發展,現時有一種新方法可治療癌症——免疫療法,這是利用藥物協助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免疫系統由不同的細胞組合而成,當中包括白血球和淋巴系統組織,有助抵禦細菌及病毒感染和其他疾病。

 

T細胞是身體內免疫功能一部分,在一般情況下,T細胞能分辨健康細胞及癌細胞,並隨之將癌細胞殺滅。但當T細胞的PD-1受體和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結合後,T細胞便會失去攻擊癌細胞的功能。

兩抑制劑助治療黑色素瘤

 

尼伏人單抗(Nivolumab)和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都是一種PD-1抑制劑,透過恢復癌細胞周邊的免疫T細胞的活性反應來發揮抗癌作用。尼伏人單抗和匹博利組單抗已在2015年12月在香港獲得註冊,兩者都可用於治療不能切除或轉移性的黑色素瘤,而尼伏人單抗(Nivolumab)在獲得註冊時不僅可治療黑色素瘤,更可治療轉移性晚期的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副作用方面,患者可能會出現皮疹、疲勞、咳嗽、食欲下降、惡心和便秘等。

由於藥物需要冷藏,病人在醫院接受注射時,才由藥劑部人員即時調配以供使用。若病人希望在甲診所購藥後,帶到乙診所注射,由於運送過程需要嚴格控制温度,因此並不建議帶往別處注射。

 

http://orientaldaily.on.cc

 

常存盼望的漫畫 4) : 戰爭開始

昨天傍晚收拾好各樣所需物品,準備未來四天在醫院之用。今早,依然發現有遺漏。事隔6年,已經不大記得要帶去醫院的東西了。不過,未來至少半年,我需要如此收拾,肯定不久會再次熟練。

 

收拾時心情有點難過、無奈、不情不願如果不是再發現腫瘤,按原定計劃,上星期我與KC已飛新加坡去了,今天正是由新加坡飛往悉尼的日子。當然,悠閒的假期沒有了,還要披上戰衣,面對新一場戰事。愈想愈生氣,一定要把這癌腫打個落花流水以洩憤!

 

準備到醫院去,回家再向大家報告第一輪迎戰的情況。懇請大家這幾天為我禱告:

1. 今天下午將"Port-a-Cath"放體內,祈求手術順利,port仔使用暢通。



2. 明天(星期二)開始落標靶及化療藥,它們是我在08, 09年兩場戰事的好拍檔,兩度打敗癌腫,求主再次使用它們醫治我。

3. 其中一種化療藥oxaliplatin(O),我會對它產生敏感反應,醫生會為我在落藥前注射一組類固醇藥物,求主叫我的敏感反應得到控制。

4. KC禱告,知道他在未來幾天會頻撲、擔心,求主看顧他的健康。

5. 這次療程,兒子也會加入戰團,需要出入醫院,求主看顧他的健康,更求主教導他,讓他多思考生命的意義。

 

 

漫畫

我要向山舉目, 我的幫助從何而來?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換肝之父 斯塔茲爾逝世 享耆壽90歲

 

 

「換肝之父」斯塔茲爾(Thomas Starzl)。(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移植先驅、尊稱為「肝臟移植之父」的斯塔茲爾(Thomas Starzl)4日在匹茲堡的家中安詳辭世,享耆壽90歲。

斯塔茲爾1926年生於愛荷華州的勒馬斯,從小志願是想要當一位牧師,但直到1947年,他最愛的母親死於乳腺癌,於是他改變了志向,選擇當一位醫生。他在1963年進行全球首次的肝臟移植手術,但患者卻因血流不止而喪命,直到1967年終於順利完成了換肝手術,讓患者多存活了400多天。

他的研究不只有活體移植,還有「異種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與「大體移植」,畢竟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會辨識是否為自體組織並對外來物視為「異物」,必須經過有效的配對才能確保術後不會侵害自身。研究中,他首用雙胞胎肝臟移植,在當時擴大了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即可做捐贈的可行性,之後他也開創了「屍腎移植」的大體移植技術,即是現在的「器官捐贈」。

斯塔茲爾除了擁有富有移植手術的技術,同時也致力研究「抗排斥藥物」環孢菌素 (cyclosporin),這是用於預防器官移植時產生排斥的「免疫抑制劑」,解決器官相斥的問題,成為多位器官衰竭患者的聖手。其醫療紀錄,顯示他多次幫患者在死神手中搶回生命,不過他本人卻在1992年出版的自傳中提及,其實自己不喜歡做手術,因為在準備時都會感到害怕,每一次的進行「都像在為解脫而奮鬥」。

 

 

他更說,醫生動手術拯救了病人,但病人卻也為我們的嘗試賦予了更多意義。最後,他在1990年退休前,再度幫一位「老患者」再動刀,因為這位具家族病史的女孩瓊斯(Stormie Jones)因心臟病發病兩次,8歲時已經動過換心和肝手術,14歲這年再次求助斯塔茲爾做最後一次換肝,順利延長了9個月的生命。匹茲堡大學斯塔茲爾移植研究所(Thomas E. Starzl Transplation Institute)的臨床主任胡馬爾說,「由於他能被尊稱為移植之父,是因為貢獻偉大到難以言喻。」

▼斯塔茲爾2012年獲頒Lasker-DeBakey 臨床醫學研究獎。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306/878524.htm

 

Thomas Starzl, Trailblazer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Dies At 90

NPR – ‎18 hours ago‎
Thomas Starzl, the doctor who pioneered liver transplant surgery, has died at the age of 90. In an announcement on its website,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said Starzl died peacefully at his home on Saturday. "His work in neuroscience, …
 

Dr. Thomas E. Starzl, Pioneering Liver Surgeon, Dies at 90

New York Times – ‎11 hours ago‎
Dr. Thomas E. Starzl, a surgeon and researcher who performed the first successful liver transplant on a human patient in the 1960s and later helped advance the breakthrough drugs that made organ transplants markedly more survivable, died on Saturday at …
 

Liver transplant surgical pioneer Dr. Thomas Starzl dies

Fox News – ‎20 hours ago‎
PITTSBURGH – Dr. Thomas Starzl, the pioneer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world's first baboon-to-human liver transplants and research on anti-rejection drugs, has died. He was 90.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peaking on 
 

What they are saying: Reaction to Thomas Starzl's death

Pittsburgh Post-Gazette – ‎13 hours ago‎
“Pittsburgh lost one of our finest innovators in Dr. Thomas Starzl. Not only did he save countless lives with his pioneer advancements in organ transplant surgery, Dr. Starzl personally trained and mentored generations of doctors who went on to cure 
 

Thomas Starzl, renowned transplant surgeon, dies at 90

Washington Post – ‎9 hours ago‎
Thomas Starzl, a transplant surgeon at the forefront of liver transplant surgery in the 1960s and who was a leading researcher into anti-rejection drugs, died March 4 at his home in Pittsburgh. He was 90.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where he had long 
 

Thomas Starzl, pioneering transplant surgeon, dies at 90

Pittsburgh Post-Gazette – ‎19 hours ago‎
Thomas E. Starzl, whose bold vision, boundless energy and unflagging self-confidence resulted in dramatic and pioneering advances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anti-rejection medicines that saved thousands of lives, died in his sleep Saturday at his 
 

Thomas Starzl, pioneering transplant surgeon – obituary

Telegraph.co.uk – ‎28 minutes ago‎
Beginning with kidney transpla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Denver, Starzl battl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rejection by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zathioprine, a powerful immunosuppressant. In 1963 he attempted a liver transplant on a three year 
 
 
 
 

 

 

 

吃一年「抗癌新藥」得砸 300 萬元,學者倡議改革

stocksnap.io

在美國,醫藥費用是個人破產的一項主要原因。2012 年美國新上市的 13 種抗癌藥物中有 12 種,一年的藥價高於 300 萬元(約 10 萬美元),而且費用仍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註 1)。近兩、三年來,筆者就讀的學校(陽明大學)幾乎年年都有教職員自發的募款活動,希望能為不幸得了癌症的教授籌措藥費,以支付高昂的「抗癌新藥」費用,否則教授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效果較差的藥物。如此高不可攀的藥費,對不幸罹癌的病人無疑是雪上加霜。抗癌新藥為什麼如此昂貴呢?

新藥價格昂貴的原因

對於昂貴的藥價,「大藥廠」的說法是:新藥的開發,耗時、費力、風險高、投資又大,所以要將研發成本合理反映在藥價上,後續才有足夠的資金持續開發更新、更有效的藥物,醫學才能不斷的進步。但是這種說法在個人化醫療的時代已經有些牽強了,因為許多標靶藥物開發時的臨床試驗,會篩選有特定遺傳變異的受試者參加,所以只要數十人到數百人的規模就可達到統計學上的意義,不再是傳統臨床試驗的規模,動輒需要上千名受試者,因此藥物開發的費用應該已經降低許多了。例如 2016 年 FDA 剛通過,肺癌病人若 ROS1 基因突變可以使用標靶藥物 Crizotinib 進行治療,該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僅有 50 人。

合理的懷疑,藥廠在決定藥物價格時並非依循傳統的經濟原則,而是以病患的「容忍度」為主要考量。例如免疫治療的抗體藥物適用範圍,已經由單一種癌症持續擴大到數種癌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本自然會下降,然而藥廠並沒有大幅度調降藥價,因為病患仍能「忍受」較高的價格。這不禁令人感嘆,藥價的制定已超乎合理的利潤原則。

此外,「醫療照護處方用藥改善及現代化法案」(2003 Medicare Prescription Drug, Improvement and Modernization Act)限制美國聯邦政府與大藥廠談判藥價。這也是美國的癌症用藥售價居高不下的另一項原因。美國總統川普於競選期間曾承諾,他當選後政府將與大藥廠談判,要求降低藥價;然而在他上任與大藥廠的領導人們會晤後,卻背棄了他的宣示。

有些癌症病患受惠於新藥療效而康復的同時卻也傾家蕩產;有些人則因為負擔不起,選擇放棄治療。這樣的結果,究竟是福氣還是詛咒(A blessing or a curse)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新藥必定為大藥廠帶來豐厚的收益。

一名癌症病患感慨的說:「 沒人負擔得起的新藥對病患又有何意義呢?」救命的藥物卻訂定一個高不可攀的價格,這不是很荒謬嗎?藥物的開發模式真的到了需要有革命性改變的時候了!如此才有機會提供癌症病患負擔得起的治療方式。

「反轉藥價」的新希望──學界藥物開發

荷蘭癌症研究所(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的伯納德斯(René Bernards)教授,於今年 2 月在《細胞》期刊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高聲疾呼,學術界應該挺身而出,取代國際大藥廠,扮演新藥開發的主要角色,希望能以此改變癌症藥物開發的生態,翻轉藥價,造福無數的癌症病患。以下是他的觀點。

許多新藥的初期研究原本就是在學術研究機構完成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e)每年的研究預算高達 1,500 億元(約 50 億美元),基本上可以保證有源源不絕的癌症治療新發現。原本就擅長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如果能有更充裕的經費挹注以及藥物開發各領域專家的密切配合,就有機會組成學術新藥開發的團隊。倫敦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London)以及德州的安德生癌症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都已經組成了規模龐大的癌症藥物開發團隊。

當藥物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只要有符合優良實驗室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以及優良生產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製藥工廠配合生產符合人體試驗規範的藥物,教學醫院的醫師與醫護人員都有執行臨床試驗的經驗與知識,因此只要引進足夠的資金與適當的人才,學術界絕對有能力承擔藥物開發、臨床試驗的任務。

從何著手?

「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註 2)是學界藥物開發時可以的考慮的方向之一,因為這些老藥已經廣泛運用於人體,所以不用顧慮藥物的毒性及可能的副作用,能大幅減少開發的時間與經費。另一個方向是綜合兩種以上之前開發過程中認為無效的藥物,找出有效的藥物組合。上述兩種風險較低的開發策略,將很適合為學界藥物開發初期,幫助建立成功的運作模式、驗證此概念的可行性(proof of concept);待開發模式運作較為成熟後,再進一步挑戰更具新創性的藥物。

學界將藥物開發完成後,尚需合適的藥廠負責將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新藥生產、上市,才能造福病患。已經適應了低利潤的經營模式的學名藥廠(註 3)可能是很適合的合作夥伴。此外,學名藥廠並不需要承擔藥物開發的風險與投資,因此提供價格較低的藥物並無損其合理的利潤。

在文章最後,伯納德斯教授預見:當學界新藥開發體系與學名藥廠(或其他新創的公司)形成新的夥伴關係,將能大幅降低新藥的價格,發展出可永續發展的(sustainable)癌症新藥開發模式。

註 1:若癌症病患同時使用兩種免疫治療的抗體藥物治療,一年的費用將高達 750 萬元(約 25 萬美元)。
註 2:老藥新用是藥物開發的一種策略,指將已被核准做為某一臨床用途的藥物,用於其他新的治療用途。
註 3:學名藥指專利保護期限已過的藥物,其他合法藥廠可依相關規定生產該藥物。

(首圖來源:Stocksnap.io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荃灣港安)自1964年起服務荃灣,是區內唯一的非牟利私營醫院,也是復臨安息日會全球超過一百七十家醫院之一。本院提供卓越的家庭醫學和專科醫療服務,包括心臟科、婦產科、外科、兒科、骨科和泌尿科。

 

為配合社區發展和需要,醫院不斷革新,憑着先進的放射診斷服務,及多元化的專科診斷和治療,朝着「專科醫療」服務方向邁進。

 

地址
香港新界荃灣荃景圍199號
電話
(852) 2275 6688

傳真
(852) 2275 6767

電郵
網址
 
腫瘤科中心

專科醫生主理 診療及跟進癌症

 

地址

香港新界荃灣荃景圍199號

 

電話

(852) 2275 6888

 

 

腫瘤科專科服務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據統計數據,每年約有三成因病死亡的個案源於癌症。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助預防,
時刻留意早期癌症徵兆,定期檢查身體,有助及早發現這些殺手。早期診斷加上治療,可以得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荃灣港安配備先進診斷儀器,集合了富經驗的專業醫護團隊,致力提供體貼的癌症諮詢、風險評估、檢查、診斷、
治療和護理服務,與您一起維護健康。
 
轉介服務
病人如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可轉介至香港港安,然後在荃灣港安繼續跟進。

  • 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
  • 正電子掃描

預約及查詢
如欲預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歡迎與我們聯絡,或瀏覽本院網站。
電話: 2275 6888
網址: www.twah.org.hk

 

臨床腫瘤科
區兆基醫生
本院醫生
腫瘤科專科醫生
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臨床腫瘤科
陳亮祖醫生
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臨床腫瘤科
羅振基醫生
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

 

 

作為一所私家醫院,多年來,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本着基督的愛,致力為本地社區和居港外籍人士,提供優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

香港港安一直強調以高科技醫療,配合個人化的護理,提供多元化的專科醫療服務;亦希望他們在院內幽恬舒適的環境之中,安心接受治療。

香港港安於 2010年首得「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s (ACHS)」的認證,於2014年再次得到這認証。此外,自2000年起,本院已連續多年取得英國的 Trent Accreditation Board 認證,給予病人及家屬最佳的信心保證。

 

地址
香港司徒拔道四十號
電話
(852) 3651 8888
4001 206 016 (中國免付)

傳真
(852) 3651 8800

電郵
網址

 

香港港安腫瘤中心

 

地址

香港司徒拔道四十號香港港安醫院低層地庫

 

電話

(852) 3651 8833

4001 206 016 (中國免付)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羅振基醫生
本院醫生
香港港安腫瘤中心醫務主管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臨床腫瘤科
周李舒雅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臨床腫瘤科
張文龍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英國皇家醫學院放射治療學文憑

臨床腫瘤科
曾慶揚醫生
英國威爾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加拿大皇家內科醫學院放射腫瘤科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聖德肋撒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

 

 

腫瘤科中心

 

本院腫瘤科中心是一間設備完善的專科腫瘤中心,為病人提供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的服務。本中心裝置最先進的科技儀器;採用最新的技術,加上悉心護理,確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療。

 

本中心職員深深體會癌症對病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沉重打擊,所以本中心的專業人員融?各科所長,以誠懇的態度和悉心的關懷,為病人提供最完善的癌症護理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

 

 
地點: 醫院大樓地庫三樓 (太子道327號)
查詢及預約電話: 2711 6700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服務

本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腫瘤專科應診,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本中心的放射治療機(直線加速器)和電腦設計程式,能提供最精密準確的治療計劃,如三維適型放射治療、調強放射治療 (IMRT)、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或放射外科 (X-光刀) ; 目的為要把最大的輻射劑量照射並破壞腫瘤細胞,同時能夠減少損害周圍的健康細胞。
近距放射治療是內置放射治療,通常用於治療惡性腫瘤,如子宮頸癌。我們設有一個專用手術室和一部高劑量率器 ( Microselectron),使治療更方便,更有效。
本中心亦為病人設置化療室,室內環境舒適寬躺,並設置影音器材和化療藥物製作室。在藥房和化療室的員工緊密而有效率的合作下,大大減少病人的等候時間,確保病者在盡善盡美的環境下進行最有效的化療。
中心也為病人提供支援服務,例如提供心靈和情緒輔導,食療輔導及協助病人與其他亙助小組聯絡等。

九龍西聯網 : 仁濟醫院

九龍西聯網 : 仁濟醫院

 

 

地址        新界荃灣仁濟街 7-11 號
電話        2417 8383
傳真        2414 8562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ha.org.hk

 

仁濟醫院於1973年由仁濟董事局創辦,主要為荃灣及鄰近地區市民提供急症及延續護理服務。仁濟醫院現時是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其中一所急症醫院,而本院的耳鼻喉頭頸外科亦是聯網之專科轉介中心,本院亦是本港提供全關節置換手術服務的主要醫院之一。

醫院近年更在不同專科的範疇下成立不同的治療中心,包括錢曼娟健康乳腺中心、曾永裕耳鼻喉日間診療紀念中心、曾永裕頭頸腫瘤微創治療紀念手術室、全關節置換手術中心、內分泌外科診所、蘇陳偉香日間長者復康中心、包安急性腦血管治療中心、綜合糖尿/內分泌及腎科日間護理服務,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服務。此外,醫院設有全科診所提供普通科及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該全科診所更是家庭醫學的培訓中心

 

服務範圍 

  • 專科及臨床服務
  • 24小時急症服務
  • 內科(包括內科復康、康復、療養服務)
  • 外科
  • 兒科(兒童及青少年科)
  • 耳鼻喉頭頸外科
  • 骨科
  • 病理學科
  • 放射診斷
  • 麻醉科
  • 深切治療
  • 心臟深切治療
  • 綜合檢查中心
  • 健康乳腺中心
  • 內分泌外科診所
  • 耳鼻喉日間診療中心
  • 全關節置換中心
  • 日間長者復康中心
  • 急性腦血管治療中心
  • 綜合糖尿/內分泌及腎科日間護理服務

 

  • 日間及專職醫療服務
  • 全科診所
  • 家庭醫學專科診所
  • 專科門診
  • 中醫門診(由仁濟醫院董事局提供服務)
  • 藥劑服務
  • 物理治療
  • 職業治療
  • 營養治療
  • 言語治療
  • 聽力診療
  • 足病診療
  • 義肢及矯形
  • 醫務社會服務
  • 健康資源中心

 

設施

設施名稱 健康資源中心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 :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
下午二時至五時
查詢電話 2417 8074
地址 仁濟醫院C座八樓
服務範圍
  • 病人互助小組
  • 輔導及諮詢服務
  • 義工服務
  • 健康教育講座
  • 健康資訊 (例如 : 單張、小冊子等)
  • 病人圖書資料閱覽室和流動圖書服務
  • 健康教育視聽器材

 

 

 

 

 

 

 

 

 

 

 

 

 

 

 

 

 

 

 

關注乳房健康的妳

呢度有關注乳房健康的妳所要知嘅野:5大乳癌特徵、乳癌成因、有事搵咩

乳癌醫生、要做咩乳房檢查、乳腺纖維瘤/乳腺增生的迷思⋯⋯

乳房健康

我係咪生乳癌?」系列一連6集,講吓5大乳癌特徵,教你分辨自己有冇事:

乳癌特徵 : 我係咪生乳癌?

乳房硬塊 : 我係咪生乳癌?1

乳房痛楚 : 我係咪生乳癌?2

乳頭分泌物 : 我係咪生乳癌?3

乳頭凹陷 : 我係咪生乳癌?4

乳房發炎 : 我係咪生乳癌?5

 

乳房健康

乳癌成因」同你講吓患乳癌嘅高危因素:

乳癌成因 : 我易D生乳癌嗎?

 

乳房健康

乳癌醫生」系列主要教你有事搵咩科醫生、去私家好、定排公立好、點樣排期可以排快D:

乳癌醫生 ﹣ 睇咩科先啱 ?

香港乳癌醫生 ﹣ 睇公立好?睇私家好?醫生攻略1

香港乳癌醫生 ﹣ 睇公立好?睇私家好?醫生攻略2

香港乳腺科醫生 - 點先可以快D睇?

醫乳癌公私營合作 - 教你點保障自己

 

乳房健康

乳房檢查三步曲」系列教你乳房檢查嘅3個重要環節,唔好做錯或者做漏:

乳房檢查 - 乳房檢查三步曲1

乳房造影檢查 ( 乳房X光 / 超聲波 ) - 乳房檢查三步曲2

乳房抽針檢查 - 乳房檢查三步曲3

乳房磁力共振(MRI Breast)-我又洗唔洗照吓?

 

乳房健康

常見乳腺病」系列教你常見乳房疾病,帶你走出迷思,糾正誤解:

乳腺纖維瘤 - 其實好簡單

乳腺增生 - 好多人誤解

乳房葉狀腫瘤 - 究竟係咩黎㗎?

乳房水囊 / 水瘤 - 有冇危險㗎?

乳房鈣化點 - 係咪好危險?

 

乳房健康

保險魔鬼細節你要知」教你喺未對抗癌魔前,如何對抗保險公司陷阱:

乳癌治療費用 - 危疾保險保唔保?

乳癌手術費用 - 手術收費貴唔貴?醫療保險包唔包?

 

心裡有疑問?上面冇你要嘅野?去「面對乳癌挑戰的妳」睇吓有冇⋯⋯

封面圖片來源:改篇自wikihow
分段圖片來源:改篇自互聯網
 
  馬國權醫生  外科專科

香港的乳癌治療資訊 http://www.breasthk.com/facing-breast-cancer/

 

銷售團隊神化精油 稱助贏馬醫百病

市面上精油品牌越來越多,用途也日益廣泛。本報發現,一家在港擁有四萬會員的美國精油品牌公司,其會員以極端手法推銷精油;有人聲稱用後馬運亨通、「吸金力」大升,甚至能蒙眼透視,「運程順暢啲,生意好咗。」有人則吹噓精油能醫百病。有藥劑師指,精油並非藥物,若有人聲稱其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有可能觸犯《商品說明條例》。
記者︰趙雅婷

 

精油治病近年蔚然成風,本報記者早前佯裝有意購買Young Living的產品,與該公司會員Louiza見面,Louiza向記者介紹數款精油,其中名為Finance(金錢)的精油,「可以幫助你財務自由,用油再加埋意念,可以幫助目標達成」,她指有朋友使用該精油一段時間後,賭馬頻頻贏錢。
另一支精油Abundance(豐裕)則有助「吸啲嘢返嚟」,若個人思想正面,該精油有助「吸正能量」。她指其丈夫每天都會混合兩支精油使用,「真係順咗,連多年前解決唔到嘅問題,突然有方法解決」,而她自己在處理店舖租約時,亦使用了Abundance,「後尾真係冇加租」。
Louiza解釋,每一個生命體都有頻率,人類健康時為70-80,若生病或不開心頻率就會降低,而精油由植物提煉而成,不同植物有不同頻率,適當使用可提升自身頻率,從而提升財運。
生命體有頻率一說,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表示「冇聽過」,他舉例光線的波長有頻率,人的心跳有頻率,「精油同頻率真係大纜都扯唔埋。」

 

藥劑師:誤導有療效已犯例

本報記者參加了由該品牌的教育及健康科學總監作主講的活動,有會員分享參觀農場及製作精油的經歷,指甫到達農場便感受到「神聖及恩典」,重新將她與大自然連結在一起,忍不住上前擁抱樹木,感受到樹木正將她身體中的負能量吸走,更向她傳遞正能量,是個很「amazing嘅旅程」。
本報記者其後獲加入到聲稱是該品牌全亞洲最大團隊的內聯網,內有大量精油配方,由針對普通感冒傷風、消化不良,到過度活躍症硂甚至愛滋病的配方都有,雖然網站已列明免責條款,指所有內容均由會員自行分享,不涉醫療聲稱。惟每一張配方均有用藥指引,針對各種疾病的配方用法及次數。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批評,有關產品以「關注」硂「紓緩」等字眼似想逃過法例監管,惟事實上或已誤導消費者,以為該產品具有治療作用,質疑「取巧得好緊要」。崔俊明認為,有關推銷人員有可能觸犯《商品說明條例》,過份誇大產品的作用,虛假失實,提醒消費者不要盡信。
Young Living回應指,並無任何產品作出預防或治療疾病、病患或創傷等宣稱,就其會員的銷售手法,YL表示會要求會員按協定推銷,確保符合所有法律和規定,同時亦會主動監察互聯網和印刷宣傳品,以監管會員的銷售行為。
2013年才進軍本港的Young Living,在短短數年間大幅擴展,不少明星名人均是用家,無綫藝人王君馨更為YL獨家設計精油頸鏈,搭配一支精油出售,標價500元,成為去年聖誕節YL力推的產品之一,而王的品牌網站中亦有售賣部份YL精油。不少YL會員在推銷時會分享一張由歌手鄭秀文手執該品牌精油的照片,以「天后都用YL」作招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24/19938720

 

稱可治癌 曾遭美政府警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24/19938732

 

「阿Sir」教用油蒙眼透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24/19938738

 

採會員制 上線抽下線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24/19938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