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 ) 唾液檢測 可早期發現胰腺癌

( 轉載 : 自由時報 2010-2-17 )
美研究:唾液檢測 可早期發現胰腺癌 【11:05】 

〔中央社〕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今天公布一份醫學研究顯示,透過唾液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胰腺癌的存在。

這份公布於「腸胃病學期刊」(The JournalGastroenterology)的報告指出,胰腺癌一向被醫學界視為最難治療的癌症,死亡率幾乎等同發病率。以美國為例,2009年發現罹患胰腺癌的人數約4萬2000人,而死於胰腺癌人數也多達3萬5000人。

胰腺癌病患幾乎難以倖存,主要原因在於胰腺癌的典型症狀包括腹痛與黃疸,多半發生在末期。超過95%的胰腺癌病患在確診後,活不過5年,也因此胰腺癌被醫界稱為「沈默殺手」(Silent Killer)。

UCLA研究團隊針對胰腺癌病患與非胰腺癌實驗對象的基因進行檢測,發現90%的胰腺癌病患唾液中,出現包括KRAS、MBD3L、ACRV1、與DPM1四種核糖核酸(RNA)生物標記。

這4種出現在唾液中的生物標記,有助於醫療人員早期發現胰腺癌。更讓研究人員興奮的是,這項檢測「簡單、無害」,也可以透過包括驗血在內的簡單檢驗程序,早期發現胰腺癌的存在。

儘管研究樣本僅90人,研究人員也坦言有其侷限,但這項研究結果讓研究人員大為振奮,希望能擴大研究對象與內容,或許不久將來即能確認現代醫學可以從唾液中,早期發現胰腺癌,早期治療,降低胰腺癌的高死亡率。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 中醫防治癌症:胰腺癌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中醫防治癌症:胰腺癌(一)        
(2010年08月24日)
胰腺癌的發病原因至今不明,通常認為與以下五大因素有關。
1,長期吸煙;
2,飲烈性酒;
3,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等慢性疾病;
4,長期高脂肪、高動物性蛋白飲食;
5,長期接觸汽油類物質。如能避免以上生活中的危險因素,積極並正確治療有關的慢性疾病,對預防胰腺癌有一定的幫助。
胰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如能早期發現就可以爭取手術機會,越早發現則手術的遠期療效越高。
專家認為,五十歲以上非肥胖、無糖尿病家族史而突然出現糖尿病或胰腺炎者,應視為胰腺癌的可疑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相關檢查,如腹部超聲波檢查,同時抽血檢驗腫瘤標誌物(俗稱「癌指數」) CA19-9、CEA。
胰腺癌病人宜選擇富含營養容易消化,刺激性少,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乳類、魚、蛋、瘦肉、豆類製品。家禽肉、麵食、藕粉、果汁、大米、葛粉。同時,忌煙、酒,油膩、燒烤、煎炸食物;少食肥肉、魚子、動物內臟,以及辛辣刺激類(如辣椒)的食物。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www.hkbu.edu.hk/~scm/clinical)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0706

——————————————————————–

醫理 – 浸會大學
中醫防治癌症:胰腺癌二        
(2010年08月31日)
胰腺癌的臨床症狀,取決於癌腫生長的部位,周圍器官有否受累及有無併發症等。常見症狀有:
腹痛:是胰腺癌常見症狀,胰頭癌偏右上腹痛,多數持續性,飯後加重。中晚期病人有腰束帶狀痛,側卧時加重。
消化道症狀:食慾不佳,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
消瘦:亦是常見症狀,其特徵是消瘦發展速度快。
黃疸:主要發生於胰頭癌。此外,還可有上腹部固定的腫塊,腹水,貧血,出血傾向等。
推薦有抗胰腺癌作用,增強免疫功能的食物:甲魚、烏龜、鱘魚、鯊魚、淡菜、海蜇、海藻、海帶、紫菜、香菇、綠豆、蘆筍、芹菜、菠菜、綠色蔬菜、蘿蔔、南瓜、苦瓜、黃瓜、柑橘、奇異果。胰腺癌可選用的中藥:蒲公英、夏枯草、桑葉、金銀花、當歸、淮山、大棗、山楂、麥芽、薏米、赤小豆、佛手。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1314

———————————————————————–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胰腺癌(三)        
(2010年09月07日)
治療胰腺癌的各種方法中,若能手術切除,手術治療便是首選。為提高根治率會採用全胰腺切除術,術後胰腺功能全部喪失,但會影響血糖調節控制和消化吸收障礙。
術後調節與控制血糖的方法:1.學習和掌握進食熱量與胰島素應用量之間的關係;2.學會自己注射胰島素;3.若術後長時間出現血糖忽高忽低,將對身體不利,說明未能有效控制血糖,其原因:1.胰島素的劑量和注射時間無把握好;2.未能控制飲食量;3.或是其他疾病引起。
低血糖會頭暈、出汗、手震或肢軟無力,嚴重者可昏迷;應立即食糖或糕點,絕不可強行忍耐。病人平時衣袋裡,床前、辦公室可放幾塊糖,以備不時之需。
現介紹一款血糖偏高的藥膳食療:南瓜飯:南瓜、大米等量,南瓜切塊,大米洗淨,一齊倒入煲裡加水煲熱。南瓜能改善糖在人體內的轉化利用、分解和代謝。適用於胰腺癌血糖高的病人食用。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2195

———————————————————————-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胰腺癌(四)        
(2010年09月14日)
續上期,再介紹三款藥膳食療供大家作參考:
葛根豬胰湯:葛根 400 克,豬胰 1 具,豬瘦肉 250 克。上述材料一齊煲滾後,再文火煲一個半小時即可飲食。
功效︰該湯有生津潤燥,補脾益肺功效。
適用︰胰腺癌血糖高,症見口乾便燥,食慾不振者食用。
淮山芡實豬胰湯︰淮山50克、芡實30克、豬胰一具、瘦肉300克,將這些食材一起煲滾後,再文火煲一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淮山─味甘入脾,既補脾氣,又補脾陰,略兼澀性;芡實專長澀腸止瀉,有實驗研究報告指,其還有調血糖的作用。本湯水能補脾益氣、澀腸止瀉、扶正抗陽。
適用︰胰腺癌術後有中、輕度糖尿病,屬脾虛氣弱,運化無力,表現為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黃。
歸參燴鱔魚:當歸6克、生曬參9克、鱔魚400克,先把當歸及生曬參加適量清水煎煮半小時至半熟,去渣取汁加適量生粉拌勻備用,鱔魚洗淨切段,煮熟後,倒入芡粉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補益氣血、活血開鬱。
適用︰胰腺癌術後血糖高併氣血兩虛者食用,病人表現為頭暈眼花、氣短乏力、神疲倦怠、兩脇隱痛、面白唇淡。日本營養專家評價鱔魚含的兩種鱔魚素A、B,有降血糖和調節血糖的作用。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www.hkbu.edu.hk/~scm/clinical)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3234

———————————————————————–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中醫防治癌症: 胰腺癌(五)        
(2010年09月21日)
胰腺癌病人切除胰腺後,胰腺的分泌功能消失,除影響血糖調節控制外,還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引發脂肪性腹瀉、貧血及低蛋白血症,處理措施包括:
●術後常規服用胰酶,以利於食物中脂肪及蛋白的吸收,防止脂肪性腹瀉及低蛋白血症發生。
●避免過量飲食,酗酒和高脂肪飲食,少吃或限制肥肉,動物皮及油膩食物,避免煎炸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品,忌煙酒。
●注意觀察大便的性狀。若反覆出現的腹瀉或較長時間的便秘,應及時與醫生聯繫,遵醫囑服用止瀉藥或緩瀉劑。
若出現脂肪性腹瀉,可參考以下藥膳食療︰
山楂陳皮飲:山楂 15 克,炒麥芽 30 克,陳皮 5 克,將三味藥材加水同煎半小時後,去渣取汁,加飴糖 50 克,待飴糖溶化後飲用。本飲品益氣補中,消脂健胃,理氣止瀉;適合胰腺癌病人出現脂肪性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泄瀉食用。
參朮蓮實雞肉湯:黨參 15 克,白朮 9 克,蓮子、茨實各 15 克,瘦肉 400 克,把所有材料一起煲,滾後再煲一小時即可食。本湯水益氣補中,健脾燥濕,固澀止瀉;適用於胰腺癌病人出現消化吸收障礙引起的反覆腹瀉、納呆食少、食後腹脹,神疲乏力者。
訶子烏梅蜜:煨訶子、烏梅各 9 克,蜂蜜適量,先把煨訶子,烏梅加水同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加適量蜂蜜飲用,有澀腸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胰腺癌出現久泄久瀉,口渴咽乾的病人飲用。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www.hkbu.edu.hk/~scm/clinical)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4315

———————————————————————-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胰腺癌六        
(2010年09月28日)
全胰腺切除術後,宜吃補益氣血,健脾和胃之品,如大米,小米,玉米,麵粉,葛粉,牛奶,淡菜,無花果,豌豆,南瓜;中藥如淮山,枸杞子,薏米,赤小豆,蓮子,白扁豆,太子參,大棗。
推薦胰腺癌術後食療方:
牛奶淮山糊:鮮牛奶200毫升,淮山粉50克,蜂蜜適量。用適量清水開淮山粉,邊攪拌邊煮成稠糊狀,慢慢調入鮮牛奶,加入少許蜂蜜,攪拌至煮沸,即熄火,溫服。有健脾補中,生津養胃,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胰腺癌術後氣血受損的病人食用。
淮山薏米淡菜粥:淮山50克、薏米60克,大米100克,淡菜40克,瘦肉75克,生薑絲少許;把淮山,薏米,大米,淡菜,一齊加水滾成粥,最後把瘦肉滑放進粥中滾熱便可食用。該款粥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適合胰腺癌病人手術應用麻醉藥、抗生素後導致脾胃不運,濕阻中焦,出現口粘不和,脘悶納呆,頭暈乏力的病人食用。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5061

———————————————————————–

醫理 – 浸會大學
中醫論防治癌症: 胰腺癌七        
(2010年10月07日)
續上期,以下為胰腺癌各種症狀的藥膳食療,供大家參考:
食慾差:
銀耳茉莉雞肉湯:
銀耳25克、茉莉花6克、雞肉100克。將銀耳洗淨泡開,雞肉切絲鹽醃。銀耳加水煲滾5分鐘,加入雞肉絲煮滾,撒上苿莉花收火焗5分鐘,撈起苿莉花調味食用。
此湯芳香味美,理氣醒胃、滋陰潤肺、益氣養血。適合胰腺癌食慾欠佳、上腹脹滯、口乾咽燥、氣短、頭暈者。
玫瑰花蓮子瘦肉粥:
玫瑰花6克、蓮子肉30克、瘦肉75克(剁末)、大米150克。蓮子肉與大米一起煲成粥,放瘦肉末滾熟,撒上玫瑰花收火焗5分鐘,撈起玫瑰花,即可調味食用。
此湯開鬱散瘀,補益脾胃,適用於胰腺癌,腹脹鬱痛,食慾不振者。
參苓白朮豬胰湯:
黨參15克、茯苓12克、白朮9克、豬胰(豬橫脷)一具、瘦肉200克。將以上材料一起煲滾,再用炆火煲一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此湯有補益脾胃的作用,適合胰腺癌納差食少、食後腹脹、倦怠乏力、口淡者。 
(作者毛小玲為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6241

———————————————————————-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中醫防治癌症 :胰腺癌八        
(2010年10月14日)

續上期,以下為胰腺癌其他症狀的藥膳食療供參考︰
消瘦︰
淮苓蓮肉餅︰淮山50克、茯苓20克、蓮子肉50克、大米50克、砂仁3克。
將上述各材料研成粉末,加上瘦肉末50克(或雞肉末或魚肉末),調味蒸餅食用有補益脾胃,益氣養血之功效。適用胰腺癌及各種癌症消瘦乏力,納差食少的病人。
淮山奶糊︰淮山60克、鮮牛奶200毫升、蜂蜜適量。淮山研粉,加適量清水,煮成稠糊狀,慢慢調入牛奶,攪拌至煮沸即熄火,調入適量蜂蜜,溫服。有健脾補中,益氣養胃的作用,適合胰腺癌及各種癌症消瘦乏力,不畏飲食,厭惡肉食者。
疼痛︰
五彩橘絲︰浸泡後橘皮60克、蘆薈100克、青色圓椒100克、香菇50克、豆乾50克。將新鮮橘皮用清水浸泡,每天換一次清水,浸泡約一周,將苦辣味漂掉後,取出備用。將上述各種食材分別切絲,炒熟食用。有理氣開鬱,化痰調中,益胃助食,抗癌鎮痛之功效,適合胰腺癌及其他腹部癌症寒凝氣滯疼痛,食慾不振者。 
作者為該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27258

 

 ——————————————————————-
 
醫理 – 浸大中醫藥學院
中醫論述防治癌症: 胰腺癌9        
(2010年11月11日)
繼續為大家介紹胰腺癌其他症狀的藥膳食療供參考:

腹水:
(1)赤豆鯉魚湯。
材料:赤小豆50克,陳皮6克,鯉魚500克,生薑3片。
做法:鯉魚留鱗去內臟,與上述食材一起煲滾,再炆火煲一小時,調味食用。鯉魚長於利小便,能消腫脹,故本湯水有利水消腫,理氣解毒的作用,適合胰腺癌、肝癌或肝硬化腹水者食用。
(2)雙皮鮮魚湯。
材料:茯苓皮30克,桑白皮12克,生薑3片及鯉魚50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一起煲湯,煲滾後炆火煲一個小時即可飲用,該湯水擅長利水消腫,胰腺癌及各種癌症腹水或水腫者均適用。

水腫︰
芪苓扁豆鯉魚湯。
材料:黃芪30克、茯苓15克、炒白扁豆15克、生薑3片、鯉魚500克。
做法:將上述食材一起加清水煲滾,再炆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功能健脾利水,補中益氣,和中化濕,適用於胰腺癌及各種癌症,脾虛水腫,症見納呆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瀉,口淡無味之水腫者。 
(作者為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腫瘤科專家毛小玲)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31435

 
 

( 胰臟癌 ) 胰臟癌比想像中生長地慢

【24drs.com】Oct. 27, 2010

胰臟癌是最致命的癌症,在診斷後5年內仍然存活的患者不到5%。

長期以來,這個疾病被懷疑是因為生長快速所以那麼致命,但令人驚訝的,新研究發現與這相反的事實。
  
  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ol Goldman胰臟癌研究中心的Christine Iacobuzio-Donahue醫師表示,胰臟癌生長且散播地比想像中慢,從腫瘤形成到足以致命的時程達20年以上。
  
  她附帶表示,這代表有效的初期偵測策略對於預後將會有重大影響,將這個高度致命的疾病轉化為大部分是可治療、甚至是可預防的,就像大腸癌一樣。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8日的自然期刊上。
  
  Iacobuzio-Donahue醫師向WebMD表示,根據這項研究,我們有理由,對未來該怎麼面對胰臟癌感到非常樂觀。我確信我們在治療罹患這個疾病的患者時,將會有很大的進展。
  
  【胰臟癌緩慢生長】
  根據國家癌症機構資料,據估計,2010年時,美國將會有大約43,000個胰臟癌新病例被診斷出來,而有近37,000人會死於這個疾病。
  
  大多數患者在他們的癌症已經擴散到遠端器官後才被診斷出來,極少患者對於治療有持續性反應,這些治療包括外科手術、化療或是放射線治療。
  
  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的主要重點放在這個結果是否為該疾病快速擴散或是太晚發現造成。
  
  透過分析來自7位胰臟癌患者死後立即取下的組織樣本,研究者們找出出現在原發性腫瘤在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數年之前就已經有癌細胞次株。透過數學模式,他們估計從胰臟癌到死亡的腫瘤過程約平均需要20年左右。
  
  Iacobuzio-Donahue醫師表示,這項發現顯示了找出有效篩檢策略在症狀發生數年前就偵測胰臟癌的重要性。許多人認為胰臟癌這麼具侵襲性,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早期偵測的重要性】
  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腸胃內科腫瘤部門主任James Abbruzzese醫師,他是許多找尋早期偵測胰臟癌更好方法的研究者之一;他指出,這項新發表的研究提及了這些努力的急迫性。
  
  他表示,這項研究讓必須將焦點持續放在早期偵測策略上更加地清楚。
  
  Abbruzzese指出,介於5%到10%的患者們有胰臟癌家族史。研究者們在過去幾年已經學到許多有關基因對疾病影響以及生活型態因子,例如吸菸、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影響。
  
  影像技術例如核磁共振造影以及超音波已經被用於篩檢有家族史的患者。他相信在接下來的10年間,我們將會有降低胰臟癌發生率的介入是實際的。

資訊來源 :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1106/3932713.html


 

( 胰臟癌 ) 台大夫妻檔醫師 張毓廷、章明珠 以胰臟癌治療為職志

台大內科部胰臟癌專家張毓廷(中)、章明珠(左)醫師夫婦與個案管理師謝淑華(右),分享對胰臟癌病患的治療點滴。(黃國書攝)

2011-07-11 中國時報 【黃天如、實習記者莊淑娟/台北報導】

胰臟癌的發生率幾乎等同死亡率!一語道破胰臟癌在癌症治療領域,有如「孤兒病」的處境。但台大內科部夫妻檔張毓廷、章明珠醫師,多年來卻心甘情願在這條孤獨的路上,攜手披荊斬棘,希望喚醒民眾對胰臟癌的重視。

     「胰臟癌的惡性高,加上早期沒有症狀,國內每年新增七百到一千一百名個案,能夠開刀一博的比率大概只有兩成,醫師能為患者做的很有限。」章明珠表示。

     一名年近六十的男性患者,辛苦工作一輩子好不容易將退休,原想終於有時間帶著另一半遊山玩水,沒想到卻診斷罹患胰臟癌,且已是腹膜轉移的末期,臨床評估只剩不到一個月的生命。章明珠說,正當她為醫學的有限懊惱不已,這名患者竟表示願意捐贈大體,期許她未來在胰臟癌的治療上,能夠有所突破,甚至表示:「現在我能做的只有這件事,請妳不要拒絕!」

     還有一名女性胰臟癌末期患者,因為發現章明珠為手腳韌帶受傷所苦,一度甚至連為病人做超音波檢查都有困難。為了報答住院期間張毓廷、章明珠對她的照顧,堅持要為章明珠「處理」患部,希望自己離世時,將章明珠的病痛一併帶走。章明珠說,說來不敢置信,這位患者只是象徵性地輕拍她的肩膀及手腳受傷的部位,但她原本隨天氣變化疼痛加劇的宿疾,從此真的好轉,而這名患者隔天也就走了。

     張毓廷說,胰臟癌被忽略的程度,礙於市場太小,這些年來醫界、學界對胰臟癌投入的關注,根本是鳳毛麟角。

     值得慶幸的是今年五月一日起,台大醫院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癌別均設有個案管理師的醫院,而在外科病房有十二年照護經驗的謝淑華護理師,不但是張毓廷、章明珠最得力的助手,更是胰臟癌患者專屬,且廿四小時不打烊的關懷天使。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1071100343.html


 

( 胰臟癌 ) 新基因發現 可抑制胰臟癌

新基因發現 可抑制胰臟癌

 

 

(法新社巴黎29日電) 胰臟癌為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1份今天公布的報告顯示,科學家已找出可減緩腫瘤 擴散的基因,有助標靶治療。 1支國際科學家團隊研究老鼠身上的胰臟癌細胞時 ,發現這種名為USP9X的基因具有抗癌功能,同時可在 人體上發揮效用。 研究員杜維森(David Tuveson)告訴法新社:「 我們觀察人體的腫瘤抽樣時發現少數患者缺少這種基因 ,而這些患者病情很不樂觀…這些人最快不治。」 「此種基因表現低的患者…在術後很快就死亡,還 有死前(癌細胞)大量轉移的患者,體內此種蛋白質含 量也很低。」 杜維森表示,USP9X基因存在於人體所有細胞,但 不存在於某些腫瘤,科學家先前已知這種基因的存在, 只是不知道它具有抑制癌細胞功能。 杜維森說,另外已知有3種類似基因,不過缺少 USP9X「可能會加速轉移」,這是造成胰臟癌患者死亡 的原因。 他補充,這項發現的意義在於「我們可用藥物喚醒 這種基因」,即表觀遺傳修飾藥物(epigenetic modulators)。 診斷出胰臟癌後,96%患者會在5年內死亡,是存活 率最低的癌症之一。 胰臟癌不易早期發現,因此常等到擴散後才知罹癌 。(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http://hk.news.yahoo.com/%E6%96%B0%E5%9F%BA%E5%9B%A0%E7%99%BC%E7%8F%BE-%E5%8F%AF%E6%8A%91%E5%88%B6%E8%83%B0%E8%87%9F%E7%99%8C-073506857.html

( 卵巢癌 ) 卵巢癌的治療

 卵巢癌的治療

「醫生,有沒有再新一些的藥? 我之前已見過兩位腫瘤科醫生,你是第三位了。」美娟焦急地問道。

「到目前為止,這個化療組合已是最有效的治療。」劉醫生再次解釋。

「錢方面真的不問題,再貴的藥,我也願去承擔。」

「我覺得你還是盡快接受我們建議的化療吧! 如果反應理想,手術還是可行的。」

半年前,美娟被診斷患上第三期卵巢癌    。初時美娟覺得有些微肚痛,還以為是一般腸胃不適,但是腹脹越來越嚴重。經電腦掃描及抽組織化驗後,醫生診斷美娟患上卵巢癌。因為癌腫瘤侵蝕的範圍大,婦產科醫生建議還是先接受化療,然後再決定手術的可行性。美娟見過幾位腫瘤科專家,均都建議Paclitaxel(紫杉醇) 結合Carboplatin (卡鉑) 治療。雖然這個化療組合已沿用了多年,但是最新的研究顯示它仍是最有效醫治卵巢癌的第一線化療,而約七成病人對化療有非常良好的反應,新的化療組合或標靶治療在卵巢癌仍是在臨床研究中。

美娟在接受了三個療程後,電腦掃瞄結果顯示癌腫已大為縮小。經婦產科及腫瘤科會診後,決定進行手術切除剩餘的癌細胞,手術過程十分順利,美娟在手術後亦再接受化療以穩定病情。而化療過程亦不如想像那麼辛苦,胃口欠佳及疲倦是在所難免,脫髮    是美娟覺得最感尷尬的事,但戴上了假髮的美娟外貌上與以前分別不大。

轉眼間美娟已完成所有療程,電腦掃瞄顯示癌細胞沒有復發的跡象,美娟亦已回復正常生活及再次工作。

雖然,早期的卵巢癌有時難以察覺及被診斷,但隨着科技的進步及適當的治療,相較後期癌症,還是有更大的治愈機會,希望癌症病友能夠像美娟一樣,能夠有堅强的意志及毅力去對抗癌魔。

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 何永明醫生

 

轉載自: http://hk.news.yahoo.com/supplement/column/article.html?aid=id-720
 

( 卵巢癌 ) Avastin 穩定晚期卵巢癌

Avastin 穩定晚期卵巢癌

編譯中心綜合6日電
June 07, 2010 12:00 AM

 

 

最新兩項研究顯示,長期使用瑞士羅氏藥廠(Roche Holding AG)治療大腸癌的Avastin藥,並結合化療,將有助晚期卵巢癌女性活得更長久,而且癌症病情不致惡化。另外,日本衛采製藥(Eisai)由天然海綿提煉製成的實驗性治療乳癌的Eribulin藥,可讓經過化療仍無效的乳癌病患增加幾個月的生命。

由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Avastin藥試驗中,發現接受Avastin藥和化療的女性,在保持使用Avastin藥後,相較於僅接受化療的病患,癌症不致惡化的可能性會出現39%的改善。

研究指出,在接受Avastin藥和化療後,繼續用Avastin的女性,平均可延長14.1個月癌症未惡化;若僅接受化療則延長10.3個月。

而另一個研究是針對日本第四大藥廠生產的Eribulin藥,研究發現該藥可讓將死於乳癌的女性平均增加兩個半月的生命;對於病情嚴重的病患而言,這項改善已屬極大的突破。

這項研究發現是由英國等國際研究小組分析了762個不同腫瘤乳癌病例後,獲得的結果。衛采製藥目前已向美國和歐洲等國申請批准Eribulin藥上市。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Avastin 穩定晚期卵巢癌 

( 卵巢癌 ) 港引入耶魯新技術測卵巢癌

【明報專訊】有本港機構引入美國    耶魯大學    新篩查技術,檢測本港女性的「癌症頭號殺手」卵巢癌    ,準確度達99%,有望於癌病早期檢測風險。號稱「隱形殺手」的卵巢癌,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即使年檢亦無法及早發現,是本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新技術由科技園旗下的高通基因診斷有限公司引入。據美國研究數據,新技術能於早期檢測患癌風險,準確度達99%;在港研究今年展開,機構會篩選200名患卵巢癌婦女,免費進行抽血檢查。

計算患癌風險 準確度達99%

根據香港防癌會    資料,婦女一生約有近1%風險患上卵巢癌病,發病中位數為49歲。註冊醫務化驗師曾志雄表示,卵巢癌初期病徵不明顯,患者通常骨盆、腹、背及腳部會出現痛楚,病人通常以為是其他病引起而不為意;早期患者即使每年做陰道檢查、照超聲波亦難以發現。耶魯大學的新技術,只抽取血液化驗並測量6項蛋白指標,計算婦女患癌風險,準確度達99%,較現有技術的六成高。

不過,港大李嘉誠    醫學院婦產科系主任顏婉嫦指出,新技術只能檢測婦女患癌風險,並不能確定病人患癌;懷疑患癌者必須要進行手術,將囊腫切出化驗才可確診。她說,技術還未成熟,不建議進行普查,而應該針對高危人士,包括:有直系親屬50歲前確診乳癌    ,任何年齡患卵巢癌、直腸癌及BRCA1或BRCA2基因出現突變的女士。

(明報)2011年3月9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08/4/n3rq.html

( 卵巢癌 ) 倡導基因監控 遺傳性卵巢癌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

隨着近年對癌症基因的研究日深,醫學界發現如家族中帶有某種變異的基因,會令某些癌症的病發率大增。以女性常見的卵巢癌為例,由於早期並無明顯病徵,如能預早接受基因檢測,被斷定為高危者可及早發現癌變和盡快治療,多數患者的存活機率將得以大大提高。

文:Chris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確診時多已為晚期

養和醫院婦產科醫生譚家輝(上圖)指,卵巢癌由於無明顯病徵,如非進行詳細檢查,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屬於較難於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因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故令病發後的存活率較低,但自從醫學界逐步發現基因與癌症的關係後,利用基因檢測方法,能篩選出含有癌變基因的高危族群,再作進一步檢測,有助及早發現癌腫,包括卵巢癌。應注意雖然卵巢癌為女性獨有,但男性亦同樣可帶有有關基因,故篩選時不可忽略父系親屬的基因遺傳問題。現時可影響卵巢癌病發率的已知基因,主要為「BRCA」及「HNPCC」兩大類。

增加病發率關鍵

BRCA基因可細分為BRCA 1及BRCA 2,其功能為抑制及修正細胞出錯,因此一旦BRCA出現突變,細胞會不斷生長及發生變異,因而演變成為癌細胞。BRCA最早於猶太人乳癌研究中被發現,因猶太人帶有BRCA變異基因比例較高,為一般族群的二十倍。及後研究再發現BRCA亦會直接增加患卵巢癌的風險,一般人的卵巢癌病發率只有0.8%,有BRCA 1基因突變的女性,一生中會有50%至60%機會患卵巢癌,BRCA 2基因變異者則為10%至20%。至於帶有BRCA基因的男性,患前列腺癌及乳癌的風險亦較高。

另一類常見引致卵巢癌的基因乃HNPCC,帶有HNPCC基因者的卵巢癌病發率會增至9%至12%。由於HNPCC同時可增患多種癌症風險,包括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及皮膚癌等,故如家族中有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以及病發年齡較輕,家族中帶有HNPCC基因的機會就愈大。

手術減除風險

一旦檢驗出帶有BRCA變異基因,除應定期進行卵巢癌檢查外,亦可考慮動手術切除雙側卵巢與輸卵管,能把卵巢癌病發率由50%至60%大幅下降至4%。但由於胚胎時期卵巢表皮細胞與腹膜細胞緊貼,故有小部分患者接受切除手術後,仍具一定的腹膜癌病發風險。然而並非每位女性都願意接受手術,「因切除卵巢後會失去生育能力外,婦女更會提早出現更年期,易有骨質疏鬆、荷爾蒙失調等問題,較年輕、尚未生育的女性一般皆較抗拒。因此是否接受切除手術,必須視乎病人的個別情況和衡量術後得失。如已確定帶有BRCA變異基因,年齡又逾四十歲,而且已經生育的婦女,則較適宜接受切除手術。」譚醫生補充。

哪類人應進行檢查

由於醫療資源有限,故建議只有較高風險的女性,才需要檢查是否帶有變異基因。最常見為家族中有多位女性,如祖母、母親、姑媽、姨媽和姊妹等,患有乳癌或卵巢癌,病發時間多為約四十至五十歲。或家族中有多人有前列腺癌及腸癌等,亦屬於較高風險人士。但譚醫生表示,除BRCA和HNPCC外,應尚有很多組基因可影響細胞出現癌變,但要準確斷定其因果關係,醫學界現仍需要作進一步研究,故即使檢查時找不到BRCA和HNPCC基因變異,亦不代表全沒有關風險。

免費諮詢服務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將由即日(4月30日)至6月3日(日),於香港多個地點舉行巡迴展覽,並於6月16日(六)假香港文化中心舉辦遺傳性卵巢癌及乳癌講座,有興趣的市民可致電2835 7028查詢。另資料庫亦會協助懷疑有家族遺傳BRCA基因的市民,提供免費諮詢及跟進服務。

■切除手術必須於估計病發年齡的前五至十年內施行。
■女性患癌病的年齡愈輕,代表家族遺傳風險愈高。
■定期進行超聲波及臨牀檢查,有助密切監察卵巢細胞有否變異。
■基因檢測收費不菲,建議只有高風險人士才有需要接受檢查。

http://hk.news.yahoo.com/%E5%80%A1%E5%B0%8E%E5%9F%BA%E5%9B%A0%E7%9B%A3%E6%8E%A7-%E9%81%BA%E5%82%B3%E6%80%A7%E5%8D%B5%E5%B7%A2%E7%99%8C-223000210.html

( 卵巢癌 ) 早期發現卵巢癌

早期發現卵巢癌

台安醫院婦產科教學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婦產部副教授 徐弘治

婦女若罹患卵巢癌,較遲才被發現,經手術切除與術後抗癌藥物的化療,雖然一年的存活率尚可達80%,但五年的存活率就降到52%,遂有「無聲的殺手」之稱。如果能在癌在仍局限在卵巢(第一期)或骨盆腔(第二期)就被偵出而加以妥善治療,則存活率可以爬升到95%以上,因此,如能早期發現且及時妥善治療,癒後會較好。

90%的卵巢癌患者都沒有明顯的家族史,因此,每位婦女都有罹患卵巢癌的危險性,唯有靠每年定期的婦產科檢查包括(骨盆腔內診、超音波檢查、血液腫瘤指標的測定),以及可疑的臨床症狀(見表)來提醒婦女趕緊查個究竟。約10%的卵巢癌患者在家族成員中有人曾罹患卵巢、乳房、子宮內膜及大腸等處的癌症,有此家族性癌症傾向的婦女需加強篩檢(如作BRCAE1及2基因測定)並增加追蹤檢查的次數。

在世界人口危險性的評估當中,以白人、猶太人、夏威夷原住民屬高危險群;非洲人、西班牙語系人、亞裔東方人居次;印地安人(美國原住民)、日本人最低。日常飲食若常吃紅色肉類,則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增加;但吃魚、蔬菜、水果則有保護作用,降低罹患率;至於吸煙、喝酒及持續規律的運動與卵巢的關聯並無定論。

曾有研究指出,月經週期太長(超過四十天)者易得卵巢癌所以使用避孕藥來調經,可以減少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至於治療不孕的排卵藥、針劑之致癌性,仍未獲證實。

臨床上藉著年度的骨盆腔檢查、肛門檢查及影像檢查可以評估卵巢癌的可能性。如果育齡婦女的卵巢腫瘤超過 十公分 、雙側性、呈不規則形狀、生長快速、固定不動,超音波影像出現腹水,腫瘤內含有中隔、實質部分則惡性成分居多;若屬於囊腫性質、小於 八公分 、單側性的規則表面圓滑、沒有腹水存在,成長的速度很慢或甚至沒有長大,移動性良好者,卵巢良性腫瘤居多。

在停經婦女族群中,卵巢都已萎縮摸不到,如果可以摸到長大的卵巢,仍需懷疑是否卵巢癌,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才能見分曉。

血液腫瘤指標值的測定,可以幫忙評估是否卵巢癌,然而CA-125屬非特異性,在子宮內膜或大腸癌、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炎、炎性腸疾、懷孕或肝炎患者都會升高,值得注意。

卵巢腫瘤經評估後若屬良性,又長得不大,可以定期追蹤、觀察。若屬惡性,則愈早手術治療,癒後愈好。良性腫瘤若發生扭轉、破裂、出血,也得緊急手術。

卵巢癌的臨床症候

早期症候

晚期症候

腹部有帳飽感覺

食慾喪失、厭食慾

輕微腹部不舒服(如脹、痛)每

次發作時,維持四至五天

噁心、嘔吐

解大便習慣改變無法解乾淨有時

腹瀉有時便秘

腹圍增加、體重減輕

頻尿

腹水出現

背部鈍痛

持續腹痛或骨盆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