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 ) 乳你同行:有些事 是難以忘懷的

乳你同行:有些事 是難以忘懷的

 

 

 

那一年,我仍是政府醫院的外科手術醫生,有位老朋友的姊姊,患上第二期乳癌,並擴散到淋巴。她來找我診治,結果我為她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做乳房矯形手術,並排期做化療。由診斷到治療,我覺得一切細節已做得不錯。
這位身材高䠷的病人,每次來覆診時,都由丈夫陪同,而且打扮得頗為漂亮。查詢病況時,她表現平靜,只是每次都要索取安眠藥,因為她每晚睡不着。
之後某一天,我看報後才驚悉,她從家中跳樓自殺死了!遺書中,她說自己已四十歲,卻有乳癌這個病,看來已不可能幫丈夫生小孩了,不如自己早點結束生命,好讓丈夫去找另一個對象。事情已經發生了二十六年,到今天,她的丈夫仍未再娶。
這事令我一直非常難過,亦帶來兩點反思。其一,原來病人需要的,不單要位醫術高明的醫生,而是更要一位好的聆聽者。其次,當病人心理狀況出問題時,要及時轉介往專業醫生跟進,讓病人獲得支援,及早過回正常生活。心與身治療,同樣重要,亦衍生出我要籌辦病人互助的組織。2005年3月8日,在乳癌康復者及醫護人員支持協助下,我們創辦了香港乳癌基金會。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 乳癌 ) 漫畫女超人現身非洲 「自摸」推廣乳癌檢查


女超人推廣乳癌檢查〔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非洲的莫三比克最近出現了4幅神奇女俠的平面廣告,4位漫畫中的經典人物向當地婦女伸出援手,擺出性感姿勢、雙手按著胸部,「自摸」教導民眾如何檢查是否罹患乳癌。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4名漫畫中的經典女英雄分別是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蝙蝠俠》的貓女(Catwoman)、《X戰警》的暴風女(Storm)及女浩克(She-Hulk),廣告中女英雄擺出一樣的姿勢,露出上圍、以雙手擠壓左胸,檢查自己是否患有乳癌。

由於非洲地區乳癌現象普遍,很多30歲以下的女性都有可能患上,因此當地的防癌機構特地想出以「女英雄」做噱頭,勸導30歲以下的女性每個月都要幫自己檢查胸部,若不幸罹患也能夠儘早的治療。

廣告內容提到:「面對乳癌時,就不分你是女人或是女超人」(When we talk about breast cancer,there's no women or superwomen.),以提醒莫三比克的婦女重視自己的健康。

原文網址: 漫畫女超人現身非洲 「自摸」推廣乳癌檢查 | 國際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12/19/334-2768002.htm#ixzz1h6Cr0aJ6


非洲出現4幅神奇女俠的平面廣告,「自摸」教導民眾如何檢查是否罹患乳癌。(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 乳癌 ) 《真相》闊太 林淑敏患乳癌「一晚甩晒頭髮」

即將35歲的前港姐林淑敏( Mandy)突破花瓶變綠葉,她早前在無綫劇集《真相》中扮演巴辣闊太,表現搶鏡。巴辣背後的她原來是堅毅的抗癌勇士,她去年底發現患上第二期乳癌,積極接受手術和化療,她表示:「我一晚甩晒啲頭髮!」但慶幸保住寶貴生命和乳房。最近抗癌成功的她昨日公開過去一年的抗癌經過,希望為癌症病人送出正能量。

有追看無綫劇集《真相》的觀眾,一定有留意劇中阮兆祥為林淑敏扮演的巴辣闊太 Emily鬧巿托大腳一幕,笑破觀眾肚皮,鏡頭前她中氣十足鬧人,但鏡頭後的她原來暗地獨戰癌魔。00年她參選港姐,雖沒名次,但自始一直在無綫默默耕耘,去年11月拍罷《真相》後,她發現右胸長有硬塊,醫生確診是第二期乳癌,這晴天霹靂的消息並沒有打沉林淑敏,她堅強接受多項手術和化療,經過一年勇戰終現曙光。林淑敏前晚在微博留言暫退癌魔,除讓自己化療後的光頭 look曝光,還分享抗癌時走過的崎嶇路。本月17日便35歲生日的林淑敏昨日直認走過鬼門關,死過翻生令她人生有一番新啟發。

 

「尋求健康快樂良方」

蘇施黃、汪明荃和葉麗儀均曾患上乳癌,全都勇敢面對,林淑敏抗癌後也變得更堅強,她前晚在微博留言:「2010年11月我確診患上乳癌,身體突然出現了狀況,我並不認為是一件悲劇。實情是天父讓我曾在最接近死亡的一刻,看得見生命的先後次序和意義,這些日子我不斷去尋求令自己健康快樂的良方。」林淑敏希望把正面訊息跟抗癌病人共勉,她說:「化療、電療和標靶藥的副作用對於我已像皮外傷一樣,隨着時間慢慢消失。今天我走得過了,感謝主內的、朋友和親密同事對我的關愛,然而,我更願意讓你們看到我康復的氣息。」
林淑敏去年11月初發現右邊乳房出現腫瘤,她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話訪問說:「醫生證實係乳癌第二期,腫瘤生咗喺周圍,好彩未擴散去淋巴,醫生建議我盡快做手術切除,於是去年11月底做手術,跟住接受化療。」過去幾個月接受化療,副作用令林淑敏變光頭妹,她說:「化療時,我一晚甩晒啲頭髮,毛孔擴張,洗頭時頭皮好痕,我吓吓,連僅餘頭髮都甩。我覺得自己光頭似粒墨魚丸,最初見自己光頭樣,覺得好似剃咗頭嘅敖嘉年。」問到現在病情,林淑敏表示還要接受針藥治療和看中醫調理,她說:「癌症係高危疾病,始終復發機會率高,我要定期檢查。」

 

「醒番摸個胸仲喺度」

林淑敏直言患上乳癌是不幸,但她希望鼓勵所有病者要堅強面對,她說:「千祈咪怕尷尬,唔好諱疾忌醫,必須及早診治。」抗癌期間,林淑敏自言笑中有淚,她說:「記得做完手術一刻,我醒番立即摸吓個胸仲喺度,跟住又摸吓自己塊面,係實實在在證明未變鬼,我好感恩。」林淑敏早前邊抗癌邊接拍《法證先鋒 III》,她說:「多謝監製遷就我要去做化療,度期畀我去醫院,仲畀我戴假髮同帽出鏡。」她表示身體狀況正常,明日將出席後日首播的新劇《法證 III》宣傳。

 

祥仔:佢係 TVB瑰寶

與林淑敏合演《真相》的阮兆祥大讚她夠硬淨必戰勝癌魔,他昨日在電話中說:「 Mandy係一個好有 heart嘅演員,我哋拍戲期間好多互動,大家乜都有商有量。」當日開工正值林淑敏病發前,祥仔說:「 Mandy一樣照拍落水同泳衣戲,冇話拖泥帶水。雖然戲中佢個角色好乞人憎,但鏡頭下佢絕對唔係,證明佢演技真係發揮得淋漓盡致,佢絕對係 TVB瑰寶。我噚晚睇微博先知佢抗癌,希望佢快啲康復,返嚟再同我做對手戲。」
採訪:比華利

 

人物誌:
最奪目港姐

林淑敏(右一)00年參選香港小姐,外貌娟好兼5呎7吋高的她,不負眾望,過關斬將順利躋身最後五強,並奪得網上最奪目小姐獎。該屆三甲分別是劉慧蘊(左二)、簡佩堅(右二)和劉嘉慧。

 

高登仔至愛

雖擔任綠葉多年,但近年林淑敏憑精湛演技、及飾演不少香艷角色而獲高登仔追捧,就如她《真相》中扮演躁狂闊太 Emily,性格火爆兼有超強佔有慾,一班高登仔更惡搞她(圖),日夜 cap圖分享。

 

逼人托大腳

在無綫劇集《真相》中,林淑敏要阮兆祥在大街大巷為她托大腳及拔出攝在坑渠蓋的高踭鞋,她還赤腳踏在祥仔的大髀上,一副太后的架勢。由於該幕太過重口味,林淑敏再次紅爆網絡。

 

話你知:林淑敏參演劇集

林淑敏02年起拍攝多齣無綫劇集,起初獲安排扮演不太起眼的角色,但憑其外形及演技討好,近年戲份已偏重,她在《真相》扮演的闊太 Emily更是深入民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11008/15684524

( 乳癌 ) 乳癌不只是一條粉紅絲帶

By KaiaK on August 16, 2011

 

SCAR 專案是由時尚攝影師 David Jay 拍攝許多乳癌存活患者所進行的攝影專題,旨在提高人們的危機意識,期望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勇敢的女性都是早發性乳癌患者,她們站在鏡頭前,以最直接、誠實、赤裸的方式將自身的實例展現在世人面前。早發性乳癌是 15~40 歲年輕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死因,而參與 SCAR 專案的女性年齡介於 18~35 之間。

照片中的女性,雖然因為這個可怕的疾病被剝奪了女性的象徵、身分甚至權力,但是,透過這些照片我們也可以看到她們正視、面對這個事實,勇敢的站出來共同勉勵大家,並展現出繼續前進的自豪與力量!


http://kaiak.tw/%E4%B9%B3%E7%99%8C%E4%B8%8D%E5%8F%AA%E6%98%AF%E4%B8%80%E6%A2%9D%E7%B2%89%E7%B4%85%E7%B5%B2%E5%B8%B6-david-jay/

切除乳房卵巢 可降低罹患罹乳癌與卵巢癌風險

 

 

 


  •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與醫護人員教導婦女朋友自我檢查的方法。(記者陳木隆攝)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女性遺傳到易罹卵巢癌或乳癌的BRCA易感基因,可藉由預防性切除乳房、卵巢或輸卵管手術,大幅降低罹癌機率。

科學家追蹤近2千5百名帶有BRCA易感基因的婦女,這些受試者在研究前均未罹癌,但在4年後,接受卵巢切除的人中,有1%罹患卵巢癌、11%罹患乳腺癌,而未接受切除的人,罹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比例分別是6%和19%。研究人員也指出,擁有BRCA易感基因的婦女,罹患以上兩類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4至9倍。

雖然切除卵巢能降低罹癌率,但並不能證明此舉與卵巢癌和乳腺癌發病有絕對關聯,且切除手術也會影響女性的身心調適問題。主要研究人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人員里貝克表示,「在接受切除手術前,必須先衡量可能帶來的各方後果。」

原文網址: 切除乳房卵巢 可降低罹患罹乳癌與卵巢癌風險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09/02/91-2642257.htm#ixzz2i4ZevRW9

平胸阿叔患乳癌

平胸阿叔患乳癌

當每二十三名女士,便有一人患乳癌時,女士當然是聞乳癌色變。但原來乳癌不是女性獨有,男士也會被這惡魔盯中──五十三歲的張先生,便發夢也估不到,胸前出現的一顆小硬塊,竟然會是乳腺癌!

除了女士要定期檢查提防乳癌,男士亦不可掉以輕心。

推入手術室前的一刻,張先生仍然不相信自己患乳癌。

「一直都不認為是那種壞東西(即乳癌),因為摸下去是會移動的。會移動的小東西,差極有譜吧!」張先生在電話中向記者說。

張先生是澳門居民,除了有吸煙習慣外,平日生活也算健康正常,而且人到中年,不但注重調理身體,亦喜歡閱讀一些與男士相關的健康資訊,並認識不少醫師朋友,所以說,他對自己身體出現的特殊情況,初時並不太擔心。

「最初還以為是含膿呀還是甚麼的,過一陣子應該會消失吧,可惜就是沒有,還愈長愈大!」張先生說。

原來大約三個月前,即五月份上旬,張先生偶然機會下摸到左胸有點異樣,「在左邊胸乳頭對上一點位置,好像有一粒東西在裏面,好細的,約手指尾甲般大小,有少少凸出來的模樣。但按下去一點都不痛,亦沒有痕癢……」他說。

由於該小東西凸出位置皮膚沒有異樣,沒有呈現粗糙亦沒有變色、潰爛等,張先生也就沒有太擔憂,只是靜觀其變。

蕭永泰醫生說,男士基本沒有乳腺組織,所以乳癌較易侵蝕至皮膚或肌肉。

 

硬塊以為是膿包

而神奇的是,不久後凸出位置平伏下來,張先生相信正在慢慢痊癒。

「或許是裏面發了炎,發炎位置化膿,形成一個膿包……」張先生這樣認為,並相信膿包會慢慢乾枯。

然而,小東西沒有消失並偷偷長大,到張先生發現時它已經「大」了一倍,由約一厘米長變成兩厘米長,且長出像金字塔般的尖端!

這下子可不簡單了,張先生在朋友介紹下到內地進行超聲波檢查,但卻看不出端倪。於是他決定來港,到養和求醫。門診的趙醫生經初步了解後亦認為不尋常,馬上轉介到外科部蕭永泰醫生作進一步診斷。

「這時真的有點擔心,見到蕭醫生後,請他實事求是,就算是壞情況,務必向我說明!」張先生說。

「我用手按壓張先生左胸檢查時,發現這顆東西性質很硬,有別於我們常見的乳腺增生……」蕭醫生說。

他解釋,肥胖人士或肝病病人,有機會出現輕微的乳腺組織增生,如男人出現此情況,按下時應該是軟腍的。另外亦有些發育中的少年,乳房亦有機會出現相同情況。不過他強調,張先生左胸的小東西,觸摸時感覺是「硬掘掘」的,性質不明,於是馬上安排進行活組織檢查。

在超聲波掃描圖片上,可見張先生左乳房有一個1.9×1.07厘米的黑影。

遺傳性乳癌患者的第13對(BRCA2)及第17對(BRCA1)染色體有基因變異。如家族有BRCA2基因,男士患乳癌機會是6%(一般人是1%)。

 

左邊乳房 全乳切除

檢查女性是否患乳癌,其中一項是「幼針抽取活組織檢查」(Fine needle aspration biopsy),但張先生的硬塊由於性質相當可疑,故蕭醫生安排他進行一項以超聲波引導的「粗針活組織切片檢查」(core needle trucut biopsy),「即是由粗針抽出整串細胞的活組織檢查,準確性更高。」蕭醫生解釋說。

化驗即日有結果,證實是一般女性乳腺中找到的癌細胞。

「確定是惡性腫瘤後,立即再為張先生作進一步檢查,包括正電子掃描(PET Scan)及電腦掃描,看有否擴散。幸好確定癌細胞只局限在乳腺,腋下淋巴未有異樣。」

掃描結果顯示,張先生左乳胸的惡性腫瘤長約兩厘米,位於左邊乳頭上。觸摸及按壓檢查,該硬塊會移動,向外沒有侵蝕皮膚,向內沒有侵蝕肌肉。蕭醫生說,如果該硬塊不會移動,即侵蝕至其他組織或與其他組織相連,情況就較嚴重。

確定情況後,蕭醫生爭取時間與張先生商討下一步的手術安排。

「雖然張先生的乳癌屬早期病況,但由於男士乳房細小,沒有甚麼脂肪和乳腺,腫瘤外已經是皮膚層,所以需要進行左邊全乳房組織切除,以及腋下淋巴切除。」蕭醫生說。

 

與荷爾蒙有關

為何明明淋巴沒有受影響,張先生仍要切除淋巴呢?原來,手術前乳癌患者需進行前哨淋巴追蹤檢查(sentinel node mapping)時,核子輻射診斷發現淋巴吸收顯影劑的度數較高,即淋巴有機會受到影響,故需要將所有度數高的淋巴取走,約七至八粒,確保安全。

至於術後治療方面,男性乳癌基本上和女性一樣,因應情況而接受電療以減低復發率。而風險較低者,一般術後都需要進行荷爾蒙藥物治療,服食Tamoxifen防復發。

為何張先生會患乳癌?莫非他體內有過高的女性荷爾蒙?

蕭永泰醫生解釋,男性患乳癌的確與荷爾蒙有關,「男士如有任何原因令體內的女性荷爾蒙上升,就會增加患乳癌風險。」

蕭醫生指出,有些男士不幸患前列腺癌,服用藥物會令體內的女性荷爾蒙升高;有些男士患有肝病,或飲用大量酒精致出現肝硬化(serosis),影響新陳代謝,亦較容易有乳腺組織增生,增加乳癌風險。

另外以前做過電療,或患某種綜合症,如「克林菲爾特綜合症」(Klinefelter syndrome,或稱XXY綜合症,先天性睾丸發育不全)患者,較容易有乳腺組織增生,亦有較高患乳癌風險。

男士患乳癌,亦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如有家族中成員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患乳癌風險大增。」蕭永泰說。

而年紀較高男士,即約六十歲至七十歲,因男性荷爾蒙開始降低,如有其他因素令體內女性荷爾蒙升高,患乳癌風險就會增加。

圖中一堆白色纏結在一起,與癌細胞極為相似。

女性乳房X光造影中,紅圈內白色點為鈣化點,有機會轉化成癌細胞。

正電子掃描,可檢查癌細胞是否有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宮。

 

切除左全乳、 腋下淋巴

不過蕭醫生強調,男士如有上述因素會增加患乳癌風險,但就算沒有任何一項高風險因素,不代表不會患病。像張先生沒有服用任何影響荷爾蒙藥物,沒有家族成員患乳癌,本身亦不肥胖,胸部亦平坦,卻偏偏被乳癌選中。

對於無端患乳癌,張先生說自己亦摸不着頭腦,沒有家族成員患乳癌,不知道何解這男士罕見殺手竟盯上自己。

「其實一天未切出來化驗,我都未百分百相信,可能切出來是其他東西呢?!」張先生向記者說。

但事實歸事實,上月十九日張先生接受為時兩小時的全乳切除手術,左胸受影響範圍約六厘米乖三厘米,包括乳頭、乳暈一整塊被切走。事後醫生將左胸上下皮膚拉合縫針。而化驗結果確認,切走的組織的確是乳癌腫瘤。

另外蕭醫生亦在張先生的腋下開刀,根據術前的前哨淋巴檢查,取走七顆疑受影響的淋巴核。幸經檢驗後,確認所有淋巴沒有被癌細胞侵蝕。

由於淋巴最易被乳癌細胞侵蝕,故昔日為安全計會為乳癌患者切走腋下所有淋巴,但卻有一成患者日後會出現水腫。「淋巴會過濾液體,將液體帶回身體各部分,如切走腋下所有淋巴,液體無法帶走,病人有機會出現水腫。如有水腫情況,病人需要長期戴壓力手套,或需要進行按摩,會為病人帶來不便。」

目前張先生可算是完成初步治療,但到底是否要進行第二步治療,要等候見腫瘤科醫生檢查後才能確定。

對於成為一名乳癌患者,張先生由不敢相信到無奈接受,卻慶幸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手術切除,目前胸部已沒有痛楚。日後他會更注重健康,以防病魔再來襲。

女性四十歲後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可以及早發現乳癌蹤影,但男士由於乳房細小,無法進行此檢查。

高危乳癌復發者,手術後要再接受電療。

 

男性乳癌病徵

 

蕭永泰醫生說,男性乳癌無論在外國或是本港都屬少數,大約每一百個女性乳癌個案,才有一個男性乳癌。 「男性乳癌徵狀與女性乳癌徵狀完全一樣,如乳房出現硬塊,或皮膚表面改變,像橙皮一樣粗糙,有機會是乳腺癌。男性乳腺癌與女性乳腺癌一樣,乳頭會有分泌。

「因男性乳房細小,沒有乳腺組織,故如有癌變,癌細胞很容易侵蝕至其他地方,如侵蝕皮膚層。」蕭醫生說。

 

術後治療減復發

為減低復發機會,男性乳癌患者和女性患者一樣,在切除手術後,需要進行進一步治療。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關永康醫生說,術後治療分為整體控制復發及局部控制復發兩部分。「整體控制方面,會因應病理報告中三項數據以作評估,分別是荷爾蒙受體反應(雌激素受體及黃酮受體)、HER 2型乳癌指數及KI 67index;局部控制方面,會因應患者的癌症期數,及手術後邊緣切口位能否達二毫米或以上,如癌症期數是2B或更後期,或切除時腫瘤邊緣位置不足,病人需要進行一個為期五星期的電療療程。臨牀數據顯示,放射治療能減低局部復發風險。」關醫生說。

像張先生的病理報告顯示屬一期乳癌,切口邊緣位置亦足夠,只需接受為期五年的荷爾蒙治療。五年後再進行檢查,以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服食荷爾蒙藥物。

肥胖男士由於乳房較大,相對較易有乳腺增生。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7784

( 乳癌 ) 30歲男 竟罹乳癌亡

 
 

30歲男 竟罹乳癌亡

乳房長硬塊未注意 擴散至骨頭才就醫

男性也會罹患乳癌,自摸有助及早發現病兆。圖為衛教人員向年輕男子說明乳癌自摸篩檢法。資料照片

【甯瑋瑜╱台北報導】一名30多歲男子,日前發現摸到兩側乳房有硬塊,就醫檢查,竟發現是罹患末期乳癌,經治療仍不幸死亡。醫師表示,乳癌並非女性的專利,國內每年約新增數十名男性乳癌病例,因此不論男女都應定期「自摸」乳房,以利及早發現病兆。
收治病例的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塗昭江受訪表示,該男子就醫時自述早發現兩側乳房有小硬塊,但不以為意,但硬塊卻愈長愈大,才來就醫,經安排檢查,證實男子兩側乳房都罹乳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頭,雖經治療,仍不幸往生。
 

「自摸」檢查病兆

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說,國內每年約7500名乳癌患者,約有數十名是男性患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火木說,男性乳房有硬塊、腫脹應就醫檢查,區別單純的男性女乳症或乳癌,若是乳癌,治療比照女性乳癌,可進行手術、化療、放療等。 
塗昭江說,男性乳房出現硬塊或腫脹,除可能是肝硬化等肝病引起外,多為男性女乳症,但也不能排除罹患乳癌的可能性,因此不論男、女,都可自摸乳房檢查有無硬塊,若有硬塊應就醫。 
 

男性乳癌小檔案

◎國內現況:每年約新增數十名病例
◎好發年齡:多在60歲以上,但也有年輕病例
◎檢查:醫師觸診,超音波等影像檢查、切片
◎治療:比照女性乳癌,進行手術切除、化療、放療
◎注意事項:摸到乳房硬塊、腫脹,或乳頭有分泌物,不論單側、雙側,應立即就醫由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醫師進行檢查
※資料來源:塗昭江醫師、陳火木醫師、《蘋果》資料室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00411/32427692

網上有關飲普洱茶致癌的傳聞

 

自稱「人體工程學」專家的命理師李建軍在微博上稱「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這個說法引起很多網民的恐慌性討論;甚至有人將普洱茶說成是誘發乳癌的高危因素,繼而在社交網頁內不斷流傳。

根據李建軍的說法,普洱茶致癌是因為它經過發酵,而發酵過程中產生了黃曲霉毒素 (aflatoxin,中文又有稱為黃麴毒素、黃麴黴素等)。黃曲霉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的致癌物。李建軍其後在電視台的訪問節目中重申這個論點,但他承認自己不是一位醫療或食品安全專家,也沒進行過臨床研究。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20328/34120271/

黃曲霉毒素不是單一種東西,而是多個結構相似的化合物組成的天然毒素,主要包括B1、B2、G1及G2四類。在各類黃曲霉毒素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常見,毒性最大,引致癌病的能力也最強。它可能會引起胃癌、腎癌和肝癌。但未有証據顯示它會誘發乳癌。

黃曲霉毒素通常由黃曲霉菌 (Aspergillus flavus) 和另外幾種黴菌生長在發霉的穀物和果仁中產生,如大米、粟米、小麥、燕麥、乾豆類、花生和果仁等。黃曲霉菌 (或稱黃麴黴) 是屬於真菌 (fungi) 的一種,屬於散囊菌目,發菌科,麴黴屬 (學名:Aspergillus) 的成員。真菌是一種腐生生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我們的空氣飄浮著不同真菌的孢子,沒有密封麵包放了好幾天會發霉,就是這個原因。但真菌有很多種,一些可食用的菇類,也是真菌成員。

會產生黃曲霉毒素的黃曲霉菌孢子也會在空氣找到。其實陳年普洱茶都經過發酵程序。理論上普洱茶放久了也有機會碰上黃曲霉菌的孢子。但黃曲霉菌在茶葉上大量生長而產生很多黃曲霉毒素的機會不大。因為黃曲霉菌的最佳生長環境是那些脂肪和蛋白質較高的穀類和果仁食物。在發酵中的茶葉內如果有黃曲霉菌也不會是一個優勢菌,在茶葉內它的生長競爭力不及空氣中的其他的雜菌。

早在2003年台灣學者陳秋娥在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的指導下曾作出研究並發表了一篇論文:《 普洱茶中黴菌毒素之研究》。她的研究結果顯示普洱茶不容易受黃曲霉毒素所污染。上述研究發現參與普洱茶葉發酵的微生物包括有 Aspergillus 和 Penicillium species,她嘗試在茶葉中尋找會否有四種對身體有害的黴菌毒素,包括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黃黴毒素(sterigmatocystin)、赭麴毒素(ochratoxin A)和橘毒素(citrinin),結果從44個茶葉的樣本內,均未發現有此四種黴菌毒素的存在。
論文連結: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1NTU00252003%22.&searchmode=basic

香港有不小人,特別是老一輩的長者都喜愛以普洱茶是作為日常飲料,也有流傳一個說法指合理飲用普洱茶有保健,減肥、消脂、降膽固醇等作用。香港人的人均壽命很長,在全球位於世界數一數二的高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和香港人普遍常喝普洱茶有關係,雖然這一說法並無實質證據,但如果普洱茶含有真的有黃曲霉毒素,沖泡普洱茶飲會影響健康,很多人都應得到了癌病,那香港人就不會如此長壽了。

 



雖然合理飲用普洱茶應不會是一個致癌因素,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預防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所以建議在購買這一些高風險的食物時,儘可能選購新鮮的、包裝完整的。我們也要從食物的外觀色澤和氣味去觀察它是否長了黴。如購回家後未在短時間內吃完,它應儲藏在乾燥陰涼通風處,過了保存期限就要丟棄。由於家禽和乳牛都有用豆渣等加工飼料餵飼,它們吃入黃曲霉毒素的機會很高,動物體內的黃曲毒素可以間接地被我們攝取。所以應該少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肝臟)和只購買一些優質牛奶飲用。

師兄 ( 17-10-2013 )

P.S : 如果各位想知多一點有關黃曲霉毒素和食物中的其他霉菌毒素資料,以下連結的資料是比較可靠的﹕

1. 食物中的霉菌毒素 – 導言
http://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72_02.html

2. 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
http://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73_02.html

3. 再談食物中的霉菌毒素
http://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74_02.html

4. 牛奶中的黃曲霉毒素
http://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67_01.html

5. 花生製品中的黃曲霉毒素
http://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21_04.html

6. 食物內的黃曲霉毒素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files/creport.pdf

( 乳癌 ) 抗癌鬥士馮秀英 樂當義工


抗癌鬥士馮秀英不顧自身困難,積極幫助癌友。(記者周●(吉吉)/攝影)

美國癌症協會加州華人分會3月4日「抗癌接力」記者會上,邀請癌症倖存者抗癌鬥士馮秀英(Joanna Lee)現身說法,分享抗癌經歷,令許多人感動。
馮秀英現為癌症協會加州華人分會屋崙癌友導航組長。她表示,自己在1998年患第二期乳癌,經過化療電療而成為倖存者。2001年開始在Highland醫院做義工,並成為癌症互助會會長,一直支持化療部的癌友。

2009年馮秀英因細菌感染而被截肢,2010年又患骨神經蝕壞。她表示,這兩年過得很不容易,擔心自己殘障,只希望早日康復,以幫助更多癌友。自己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也希望大家都幫助癌友走下去。

她感謝加州華人分會的支持,表示一定積極響應參與抗癌接力活動。

另一位倖存者,癌友服務組組長陳素嬌也在會上分享抗癌經歷,表示家人的支持是自己最大的動力。


2011-3-5,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 … ?instance=news_pics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抗癌鬥士馮秀英 樂當義工

( 乳癌 ) 乳癌康復者出寫真集

 

失去乳房一直是乳癌患者的哀歌,但隨着近年乳房重建手術不斷改進,人造乳房更幾可亂真,19名日本乳癌康復者充滿自信地脫去上衣,推出攝影集向世人展示「重建」後的胸部,雖留下治療及手術疤痕,但乳房外觀與患病前分別不大,部份人的手術痕迹更難以察覺。
52歲任職公司主席的真水美佳(圖)是籌辦攝影集的發起人,也是模特兒之一。她三年前證實患上乳癌,要切除右邊乳房,當時心情跌至谷底,最終她接受了長達11小時的乳房重建手術,由腹部取出肌肉組織移植至乳房。她康復後覺得可出書介紹不同的乳房重建手術,令患者增加認識,不再徬徨,並在朋友的建議下,招募了18位康復者任模特兒。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620/1535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