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緣

醫緣

 

 

作者           莫樹錦
出版社        明報周刊

 

 

內容簡介 

     

作為腫痛科醫護團隊的一員,不單要把嶄新的科研成果放諸病人身上,經驗告訴找,病人更需要醫護者用心為他們塑造一個心靈的綠洲。

Tony作品中的故事,經常令找回憶起他和病人相交的點滴。他替病人診症後總喜歡拿起病人案上的書本或用品來看,藉此閒談一番。Tony幽默的言詞往往能夠帶病人到綠洲一遊。這個慣常或有意的動作深深植在我心中十數年,多年來也為他的病人帶來一份暖意。

病人與醫護者建立的「醫緣」絕非偶然,它就好像作曲家用心把數百美妙的音符拼湊而成一首悅耳動總的樂章。但願上主織續給予Tony這份懂得關懷別人的恩賜。


李奕敏(腫痛專科護士)

 

從機械毛毛蟲到機械蝴蝶…

一部機器由很多不同的配件組合而成──配件合作得好,機器才能夠動。

就正如,醫一和病人同是團隊的一員,必須像機器配件那樣好好配合,才能發揮出最理想的效果。而在這圈醫病關系中,醫生和病人都同樣得到成長,並且完美對方。

至於由毛毛蟲蛻變成蝴蝶,卻是自然之母的安排和意願。又或者,你可以說,這就是命運──就像一個醫生和病人的初遇。是為「醫緣」。

 

──  莫龍心

 

 

http://www.yesasia.com/global/%E9%86%AB%E7%B7%A3/1005018083-0-0-0-zh_TW/info.html

 

醫生會哭

 醫生會哭

 

 

作者           莫樹錦
出版社        明報周刊

 

 

內容簡介

      生命的終點雖是死亡,但死亡卻與生命有#同一起點。生命誕生的一刻也就是邁向死亡的第一步,既是同一起點,為何生時便應開心,死時便要難過?兩者不過是「迎賓」和「送客」之別,只要宴會辦得好,又何必傷感?

選載          哈哈黃老霑
  「哈哈,莫醫生,又係我!」
  「哈哈,黃老霑,又係你!」
  人未到笑聲先到,那洪亮笑聲不單標誌著你,也代表著你那豁達豪邁的人生觀。第一次聽到這笑聲,便知會交上你這朋友。


  今天,沒有笑聲,ICU(Intensive Cure Unit)裏只有單調的儀器聲和呼吸聲。我凝望你祥和的面容、聆聲你的呼吸、視察你的生命指標,我仍然感覺到那強勁的生命力。你熱愛生命,也有著超乎常人的生命力,我知道也相信你不會在這刻離開我們。


  記得第一次治療後問你有否感到不適,你中氣十足地回答:「哈!乜事都無。」自此之後,我不再問你辛苦與否,我只問:「霑叔,最近有乜搞作?」因我知道你會繼續正常地生活,而你的所謂正常生活根本就異乎尋常,你的腦子總不停地轉,文章不停地寫,歌曲不停地創作。抱病的幾年間,你竟然可以做出比正常人還要多幾倍的工作。


  今天,你躺下來休息,ICU的環境縱不舒適,但你也睡得香甜。你太太在陪伴你,跟你說話。她對你的關懷愛護,真是無微不至。認識你們夫婦是我的榮幸,原因並非你是明星或作曲家,而是你們教我認識到何謂鶼鰈情深。你常說:「這個老婆,無得頂!」我也舉腳贊成。她不單照顧到你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為你做每件事情時,她都流露著對你愛慕的眼神,旁人看來,羨慕不已。


  你倆關心對方,同時也關心別人,記得那次邀請你為癌症諮詢熱線作個引言,豈料你立即主動提出為整個計劃錄音,然而,當時你已抱病在身,仍不惜為義務工作辛勞,可見你關懷之情不止於對家人,你對其他病患者也抱持一顆關懷的心,只苦於未能公開病情,唯有用間接的方法。你我在錄音室內磨上不少個下午,你認真地了解每個醫學名詞,學習最新的醫學資訊,再用心地加以口語化,然後一字一句的錄下來,那份心思、那份專業精神,令我萬分敬佩。


  今天,你說話不多,ICU內根本沒有太多交談聲,除了跟其他醫護人員討論病情外,我找不到其他說話。其實,我多麼渴望再聽到你的哈哈笑聲,也多麼想再次跟你用市井之言暢快地天南地北一番。這刻我真是嬲怒自己,為什麼我能力是這麼有限?為什麼我不能改變病情?為什麼我的知識不足以挽救生命?為什麼醫生只是人?


  此情此景,醫生可以做什麼?又會做什麼?
  會哭醫生唯有做他會做的……

我不是醫生

《我不是醫生》 

 

 

作者 莫樹錦
出版社 天行者出版

 

 

會哭的醫生,不只是醫生。收集起生命悲喜的感覺,細訴栩栩人事;醫病途上體貼的啟導者,嘗味人間,寫意的人,這就是故事裡的每一部分。

– 十三歲是人生終點太早了;

– 患病的母親不再是永不倒下的大靠山;

– 先走一步的也許是幸福,晚走一步的更是一份祝福;

– 還有黑皮簿上未完成的計畫「AN99」,一個讓兩位科學家遺憾的短篇故事。

《我不是醫生》是莫樹錦醫生第四本著作,他一貫以醫者透徹的眼光,看盡人生百態;以細膩的筆觸,記下醫病途上的酸苦,處處流露他的慈憫,娓娓道來一頁頁充滿情感的人間筆記。

作品五個部分:

– 我是CV

即是指職業上可記載下來的行為和成就。相信每個人除在職業上,還應在家庭、朋友、愛情甚至信仰上都擁有一份CV。若然我的CV記載著的行為能為另一個「我」留下一點光輝、一些歡樂,甚至只是一絲回憶,那麼「我」便不枉是「我」了。我是誰?我是一份CV,盼望是一份能令人微笑的CV。

– 我是經歷

為成功高興而為失敗哀傷是人之常情,但在事情背後卻忘了去問:「成敗重要嗎?」在這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社會裡,結局輕易成為個人能力之代替品,豈不知「過程」才是成敗之真諦。若已把過程弄好,結局重要嗎?

– 我是感覺

他的生命從「愛」開始,如今,「愛」繼續滋潤著栽培著他的生命。熱衷地盼望「愛」會陪伴他走到生命盡頭。「愛」既是最甜也是最苦的,要擁抱初戀,便要承受失戀;要享受共聚之喜悅,便要接受分離之哀痛。

– 我是故事

孤單的小饅頭何時才不再孤單;人生的終點於何時?十三歲的某天是否太早了;靜婷的母親可以當一個永不倒下的大靠山嗎?還有筆記本上還未被發現的AN99……這些統統是故事的一部分。

– AN99

一個在醫學研究實驗室中發生的感情故事,一個是言多會面紅的Nerd,一個是生於花花世界的刁鑽女生,黑皮簿上未完成的計畫 AN99,留下兩位科學家的遺憾。


作者簡介:

莫樹錦,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不太中年的中年男人,曾在加國學醫、行醫多年。一九九六年回港從事「內科腫瘤學」科研工作,專攻肺癌,是謂「肺」人一個。人生路上,曾力求真我而不得其所,唯有遊戲人間,偶然做上一兩件好事,但求別人好過一點,自己也好過一點。樂與病人同喜同悲,共度哭笑人生。

曾主持無線電視節目:《最緊要健康》

曾出版作品:《醫生會哭》、《真心行醫》、《醫緣》

 

 

cp1897 logo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1723970

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

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

The Food Revolution

 

 

作者 約翰.羅彬斯(John Robbins)
出版社 柿子文化

 

 

雖然化療的過程十分痛苦,但卻有許多罹患特定癌症類型(其中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最常見)的病童及青少年(以何杰金氏症最常見),病情因此緩解。原先無藥可救的數種兒童癌症,如今都可治癒。


然而,遺憾的是,許多年後的今日,仍只有少數幾種癌症類型能夠成功治癒。癌症研究的募款活動不斷表示我們「已可見到一線曙光」,但癌症患者人數已達數百萬人,且仍持續增加,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卻未曾享受到這道曙光帶來的效益。在這場抗癌戰爭中,眾所期盼的突破性進展總是「即將出現」,但卻從未實現。


化療僅能挽救2~3%癌症患者的生命
雖然有種種療法,但多數癌症的存活率實際改善幅度仍十分有限。有一項重大的事實便是,多數癌症患者接受化療的結果都讓人大失所望。若要殺死人體內所有癌細胞,所需的化療劑量勢必也將對身體有害,這是研究人員無可避免的必然事實。


隨著時間流逝,科學期刊也逐一報導出壞消息。1985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約翰‧凱恩斯(John Cairns)醫學博士,在《科學人》上就抗癌戰爭發表一篇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化療僅能挽救2至3%癌症患者的生命。凱恩斯表示,雖然醫學界投入許多人力物力研究化療,但這種療法卻無法治癒任何一種常見癌症。當初大家對化療投以高度期望,如今卻面臨悲慘的事實,兩相對照之下的痛苦差異,愈來愈讓人難以忽略。


此外,癌症死亡人數逐漸增加;至1990年代中期,美國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已超過50萬人。即使依據人口成長率及老化程度調整數據後,癌症死亡人數仍持續大幅成長。化療的突破性發展大多在於治療兒童癌症。而至1997年,癌症已成為美國兒童主要的疾病死因。隨著癌症罹病率逐漸攀升,而尋找療法的進展又不盡人意,預防癌症已成為當務之急。


飲食以植物為主 即可預防60~70%的癌症
1997年美國癌症研究所與其國際附屬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共同發表一篇重大跨國性研究報告,《飲食、營養與癌症預防:全球觀點》。這篇報告分析了4,500項以上的研究試驗,共有120多人參與撰寫及同儕審核的過程,包括來自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及美國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這篇報告發表後,全球許多科學家均熱烈回響,並提供協助,建立全新的癌症預防相關研究及教育基礎。


該報告指出,只要持續運動、不吸菸,更重要的是,遵照報告中所列的首要飲食建議:「飲食以植物為主,多攝取各種蔬菜、水果、豆類,少吃澱粉加工食品。」,即可預防60至70%的癌症。


這項研究由15位全球頂尖飲食及癌症研究人員組成專家小組,審查200多項探討蔬果與癌症關聯的對照試驗,驚人的是,其中78%的試驗結果均顯示,蔬果可預防一種以上的癌症,只有22%的試驗結果顯示,兩者間並無顯著關聯。但並無試驗顯示,攝取蔬果會導致罹癌機率升高。


美國癌症研究所前資深科學顧問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暢銷書《救命飲食》作者)直接指出飲食與疾病的關聯,他表示:「只要改採行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式,就能預防多數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退化性疾病。」素食者攝取的蔬果量當然比肉食者多,因此壽命也比較長。即使已控制吸菸、身體質量指數、社經地位等條件後,素食者的罹癌機率仍比一般人低25至50%。


由於體認到這點,美國癌症協會於1996年公布一套準則,呼籲民眾減少肉類攝取量,以降低罹癌率。美國肉品協會的反應是:「這套準則已經管過頭了,居然想操控我們的食物選擇。」


但並沒有人建議操控民眾的食物選擇,美國癌症協會只是要告訴大家如何降低罹癌風險。事實就是事實。而實際上,數年後《英國醫學期刊》重申:「關於飲食與癌症之關係研究,值得注意的一點,便是確認某些食物愈來愈重要,可降低各種癌症的風險。如果更多人能以低肉類、高蔬果飲食為主,每年可避免數百萬例癌症病例發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8502

 

拆走醫院的炸彈 (新訂版)

 《拆走醫院的炸彈 (新訂版)》

 

 

 

作者 伊利沙伯醫院
出版社

知出版

 

 

《拆走醫院的炸彈》以40個關於醫生、病人、護士及家屬的真實個案,改編成活潑生動的故事去講述醫患關係,出版未足半年初版3000冊已售罄,反應理想。

本書文字簡短精練,盡量保留病房內外、醫生護士與病人及家屬之間衝突中的言行,其中也有病房內外的特殊用語、有趣代號甚或爛gag等,生動傳神。

其實人的一生總離不開醫院、醫生與護士。不過,由於種種言語、心理、行為上的誤會、誤解、矛盾、衝突,醫患之間始終不容易建立起互信、互諒的關係,因此醫院內「炸彈」處處!如何拆彈?!

細閱本書,讀者除了可看到病房眾生相外,更可嘗試代入角色,想像一下炸彈引爆前的凝重、爆發一刻的顫震,以及爆後心理的忐忑。本書更試圖從第三者的角度,提出「拆彈」的忠告與實踐良策。可讀之餘,發人深省。

《拆走醫院的炸彈》新版除了保留了故事、沙龍照片、勵志金句外,在內容上也作出了修訂;最特別的是更換上新裝。今次伊利沙伯醫院破天荒邀請到醫管局主席胡定旭、香港防癌會主席高永文醫生,聯同一眾演藝界明星名人葛民輝、羅蘭、廖安麗,以及譚玉瑛一起粉墨登場,角色扮演醫生、病人、護士及家屬,拍攝封面及內頁照片;星光熠熠,令人耳目一新!

 

 

cp1897 logo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8103287

煮出幸福的味道

 煮出幸福的味道

~用愛為癌症病人煮出美味的飯菜、濃湯、小食、甜品~

 

 

 

作者 伊利沙伯醫院
出版社 Forms Kitchen

 

 

一切都是由愛出發!

由一群熱心的醫護人員、營養師、病人、家屬,同心協力製作的食譜。

面對癌症,家屬的關愛最重要。

在病者受癌症影響味覺、嗅覺或消化系統的情況下,家屬如何煮得其法,讓病者從美食吸收營養養、抵抗癌病?

本書是醫護人員及病者家屬,對照顧癌症病者及烹調菜式的心血結晶,為癌症病者的家庭提供實用、美味及高營養的食譜,旨在引起病者的食慾,縱使多餐少吃或淺嘗,亦能攝取較多營養。書內並有營養師撰寫的癌症飲食知識,以及癌症病者與家人增進溝通的文章,令彼此之間充滿幸福和愛。

 

伊利沙伯醫院(伊院)致力提供優質和全人化的醫療服務,以及促進服務使用者、社區及伊院間的溝通。本年,特別在書展期間推出兩本書藉,第一本是結集病友、家屬及專業醫護同事;為癌症病友的編纂的食譜,名為「煮出幸福的味道」。食譜特點是製作簡單及備有營養成份。而最特別是食譜內加入病友與家人間溝通的反思。文章是由一位復康的癌症病友撰寫。此外,更有專科護士及營養師撰寫照顧癌症病人的文章。內容實用、豐富及富啓發性。而出售書本的版費更用作伊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的活動費。

 

 

cp1897 logo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8103744

癌症的防治 中醫藥膳與氣功

 癌症的防治--中醫藥膳與氣功(附DVD)》

 

 

作者 :    宋旭明博士

 

簡介 :

從分子生物學角度簡述中醫藥抗腫瘤機理,解釋如何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書中亦介紹了多款藥膳與食料。此外,對於運動療法,針灸療法有詳盡的描述。


隨書附送DVD一隻示範八段錦氣功與三款藥膳的做法。

 

 

cp1897 logo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1880710&cl=chinese

抗癌良方與食療(2)

《 抗癌良方與食療(2) 》

 

 

作者         李南

出版社      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目前的西方治療,雖然能助病人回復健康或緩解症狀,但徹底治癒還存在困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行醫四十多年的李南醫師,為讀者介紹西醫診斷、治療癌症的方法,詳述病因、徵狀、型期,以及當進行手術、化療、放療及電療時,中醫的輔助療法。

此外,李醫師將細說多種癌症表現,本書著重講解「飲食與癌症」的關係,涵括常見的癌症殺手:包括大腸癌、胃癌,另有食道癌、膀胱癌、乳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

常見癌症問與答:

助你掌握飲食與癌症的關係、認識診斷與治療之法,中西醫療配合治理,康復功效更顯著。

詳解癌症表現及治療方法:

大腸癌、胃癌、食道癌、膀胱癌、乳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病因、徵狀及療法。

全方位輯選湯水、藥膳、茶療、粥療方藥,有病治癌,無病防癌。

資深中醫師李南細心解答癌症問題。


作者簡介:

李南,香港著名中醫針灸全科註冊醫師,行醫四十多年,行醫經驗豐富,診斷精確,憑銀針百藥,癒人無數,病客遍佈世界各地。

現任世界針灸學會學術幹事,全國疑難病特色治療學會理事,香港國際保健養生學會會長,兼任多間上市公司、書法團體醫事顧問。

曾先後應邀往美、加、澳、日、韓、星、馬、台、中、澳洲等地作中國醫學﹑針灸示範及教授,並接受各電視台專訪。

診餘之暇著書立說,先後撰寫醫學﹑保健等書籍一百二十多種,行銷全球,銷量達二百幾萬本,二十多個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作品。

年逾花甲,除日常應診,還熱心社群,為各中心﹑會社作醫學保健講座,閒暇寄情書法,研習作品,並參加國內外展覽交流。

著有:《告別男人之苦 —— 中醫妙手回春良方》、《女性保健自療》、《中醫綜合防治手冊——對抗H1N1甲型流感》。

編審:《茶療良方》、《果療良方》、《粥療良方》、《醋療良方》。

 

 

cp1897 logo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8027064

抗癌良方與食療(1)

《 抗癌良方與食療(1) 》 

 

 

作者         李南
出版社      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癌症,為致命頭號殺手,大部分人認為癌症是絕症,一旦患上只好認命,無從預防,更無法抗拒,這觀念是錯誤的。

行醫四十多年的李南醫師,以中醫角度分析,詳述癌症成因,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對防治癌症定有幫助。

此外,李醫師將細說多種癌症表現,以及中醫治療方法:食療、方劑、氣功,各式兼備,本書涵括了癌症榜首的肺癌、鼻咽癌,以及肝癌、喉癌、胰腺癌、腦癌、血癌及皮膚癌。

常見癌症問與答:助你掌握癌症本質,認識遺傳、環境、煙酒、精神、情緒、性格與癌症的關係。

詳解癌症表現及治療方法:肺癌、鼻咽癌、肝癌、喉癌、胰腺癌、腦癌、血癌、皮膚癌。

全方位輯選湯水、藥膳、茶療、粥療方藥,有病治癌,無病防癌。

 

作者簡介:

李南,香港著名中醫針灸全科註冊醫師,行醫四十多年,行醫經驗豐富,診斷精確,憑銀針百藥,癒人無數,病客遍佈世界各地。

現任世界針灸學會學術幹事,全國疑難病特色治療學會理事,香港國際保健養生學會會長,兼任多間上市公司、書法團體醫事顧問。

曾先後應邀往美、加、澳、日、韓、星、馬、台、中、澳洲等地作中國醫學﹑針灸示範及教授,並接受各電視台專訪。

診餘之暇著書立說,先後撰寫醫學﹑保健等書籍一百二十多種,行銷全球,銷量達二百幾萬本,二十多個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作品。

年逾花甲,除日常應診,還熱心社群,為各中心﹑會社作醫學保健講座,閒暇寄情書法,研習作品,並參加國內外展覽交流。

著有:《告別男人之苦 —— 中醫妙手回春良方》、《女性保健自療》、《中醫綜合防治手冊——對抗H1N1甲型流感》。

編審:《茶療良方》、《果療良方》、《粥療良方》、《醋療良方》。

 

 

cp1897 logo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88026005

阿樂珍藏秘方(修訂版)

 阿樂珍藏秘方(修訂版)

 

作者            阿樂
出版社         藝苑文化工作室

 

三十多年的記者、編輯生涯,因緣際遇,結識了不少奇人高人、名醫學者,獲得了一些治病良方,並在報章、周刊上公開,希望對患病的人有所幫助。 

本書中所刊出的驗方,都是經過患者試用,而認為有其一定效果者。我於九四年在香港出版過《阿樂救人秘方》,再版十二次,早已售罄,又於九七年在加拿大出版了《阿樂珍藏秘方》,亦已全部義賣一清。這本在香港印行的新書,除收錄了上述兩書的內容,還增添了一些最新的資料以饗讀者。但我循例聲明:由於每人的病情不同,對藥性的反應有異,書中的藥方只供參考研究,如要服用,必須請教有經驗的醫生、醫師。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20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