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乳癌基金會成立全港首個乳癌資料庫
著名外科專科醫生、香港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張淑儀醫生表示:「女性癌症之中,現時本港最常見的是乳癌,平均每天有7名女性證實患有乳癌。 從接受調查的1000名女士所得出的結果,香港患乳癌的年齡中位數是47.6 ,比美國的61歲和澳洲的62歲明顯較年輕。但要注意一點,收集到的資料所得出的結果,只是根據私人醫院,即全港病例的25%。為了讓數據能更代表整體情況,我們現正跟全港公立醫院商議合作,共建一個覆蓋面更廣更全面的資料庫。」
「香港乳癌實況2008報告」還發現患乳癌者當中74%運動量不足,即每星期運動少於3小時,這是香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尤其是上班族的女性。而另一高風險的因素是沒有餵哺母乳,佔患乳癌者64%。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羅振基醫生表示:「『香港乳癌資料庫』對研究香港乳癌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香港乳癌資料庫』可以在私人醫院的範疇收集更多數據,如生活方式和風險因素,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雖然數據收集類別較少,但能覆蓋整個香港。」
作為一個具備科學價值的癌症資料庫,資料搜集的覆蓋率必須盡可能廣泛,而數據的準確性亦應盡可能提高。」羅振基醫生補充說。
張淑儀醫生表示:「由2009年開始,我們已開始與數間公共及私人醫院合作,包括:瑪嘉烈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及香港養和醫院。到目前爲止,有超過100名乳癌專家和專科醫生表示支持香港乳癌資料庫。從成立到現在能獲得病者義工、醫護界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更得到政府的鼓勵,我們深感鼓舞。我們認為透過與公私營醫療體系的合作,將有助提昇本港醫療水準,促使本港成為亞洲醫療中心。」
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女士本身是乳癌康復者,即席介紹乳癌資料庫對促進社區健康的好處,並表達對成立乳癌資料庫的熱烈支持。陳女士認為資料庫有助市民瞭解本地乳癌狀況,並能加強市民的防病意識,有助政策的制定。陳婉嫻女士表示:「要讓香港乳癌資料庫有效地為香港人服務,公衆必需加深認識和支持。同樣重要的是要教育香港市民有關香港乳癌資料庫作爲研究本地乳癌的平臺對社會的重要性,讓它得到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如希望瞭解、參與或捐助香港乳癌資料庫,請登入網址:www.hkbcf.org/breastcancerregistry ,與我們聯絡。
香港乳癌基金會
香港乳癌基金會為一註冊慈善機構,其宗旨為提高各界人士對乳癌的關注和及早發現的重要,幫助乳癌患者康復之路,支持乳癌有關研究,提倡改善乳癌治理。香港乳癌基金會秉承為罹患乳癌的人士提供全面照顧的宗旨,包括在臨床、藥物和心理治療方面,均致力協助她們完全康復,返回社會及家庭繼續生活。
香港乳癌資料庫
「香港乳癌資料庫」是本港首個全民特定的癌症資料庫,將為香港乳癌基金會、醫護人員、制定公共政策的官員和公眾提供本地乳癌的基礎數據和分析,協助醫生考慮各項風險因素,提供預防和及早檢測乳癌的建議,以及治療、護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