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香港乳癌基金會香港乳癌實況2008報告

香港乳癌基金會成立全港首個乳癌資料庫 

第一期匯報︰「香港乳癌實況2008報告」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2009年9月16日 – 香港) 香港乳癌基金會為非政府、非牟利慈善機構,今天宣佈了自2007年成立「香港乳癌資料庫」以來首份實況報告。「香港乳癌實況2008報告」是由大約1000個乳癌個案所收集及分析資料而整合而成的。

著名外科專科醫生、香港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張淑儀醫生表示:「女性癌症之中,現時本港最常見的是乳癌,平均每天有7名女性證實患有乳癌。 從接受調查的1000名女士所得出的結果,香港患乳癌的年齡中位數是47.6 ,比美國的61歲和澳洲的62歲明顯較年輕。但要注意一點,收集到的資料所得出的結果,只是根據私人醫院,即全港病例的25%。為了讓數據能更代表整體情況,我們現正跟全港公立醫院商議合作,共建一個覆蓋面更廣更全面的資料庫。」

「香港乳癌實況2008報告」還發現患乳癌者當中74%運動量不足,即每星期運動少於3小時,這是香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尤其是上班族的女性。而另一高風險的因素是沒有餵哺母乳,佔患乳癌者64%。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羅振基醫生表示:「『香港乳癌資料庫』對研究香港乳癌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香港乳癌資料庫』可以在私人醫院的範疇收集更多數據,如生活方式和風險因素,而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雖然數據收集類別較少,但能覆蓋整個香港。」

作為一個具備科學價值的癌症資料庫,資料搜集的覆蓋率必須盡可能廣泛,而數據的準確性亦應盡可能提高。」羅振基醫生補充說。
張淑儀醫生表示:「由2009年開始,我們已開始與數間公共及私人醫院合作,包括:瑪嘉烈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基督教聯合醫院及香港養和醫院。到目前爲止,有超過100名乳癌專家和專科醫生表示支持香港乳癌資料庫。從成立到現在能獲得病者義工、醫護界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更得到政府的鼓勵,我們深感鼓舞。我們認為透過與公私營醫療體系的合作,將有助提昇本港醫療水準,促使本港成為亞洲醫療中心。」

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女士本身是乳癌康復者,即席介紹乳癌資料庫對促進社區健康的好處,並表達對成立乳癌資料庫的熱烈支持。陳女士認為資料庫有助市民瞭解本地乳癌狀況,並能加強市民的防病意識,有助政策的制定。陳婉嫻女士表示:「要讓香港乳癌資料庫有效地為香港人服務,公衆必需加深認識和支持。同樣重要的是要教育香港市民有關香港乳癌資料庫作爲研究本地乳癌的平臺對社會的重要性,讓它得到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如希望瞭解、參與或捐助香港乳癌資料庫,請登入網址:
www.hkbcf.org/breastcancerregistry ,與我們聯絡。

香港乳癌基金會
香港乳癌基金會為一註冊慈善機構,其宗旨為提高各界人士對乳癌的關注和及早發現的重要,幫助乳癌患者康復之路,支持乳癌有關研究,提倡改善乳癌治理。香港乳癌基金會秉承為罹患乳癌的人士提供全面照顧的宗旨,包括在臨床、藥物和心理治療方面,均致力協助她們完全康復,返回社會及家庭繼續生活。

香港乳癌資料庫
「香港乳癌資料庫」是本港首個全民特定的癌症資料庫,將為香港乳癌基金會、醫護人員、制定公共政策的官員和公眾提供本地乳癌的基礎數據和分析,協助醫生考慮各項風險因素,提供預防和及早檢測乳癌的建議,以及治療、護理方案。
 
 
 

  

(乳癌) 香港乳癌基金會 推出乳癌藥物資助計劃

香港乳癌基金會 推出乳癌藥物資助計劃

 

口服標靶藥物針對性治療HER2+乳癌 


乳癌是威脅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資料顯示,約每20名婦女中就有一位有機會
在一生中患上乳癌,根據2006年數據,全年有接近2,600宗新症,
即平均每天有7名女士不幸確診罹患乳癌,情況令人關注。
乳癌患者透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可大大增加治癒率及降低復發機會,
但對部分乳癌患者而言,長期的藥物療程難免加重經濟負擔,
部份病人更有可能因經濟困難而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

藥物資助惠及公私營病人 

目前醫管局推出的藥物安全網只涵蓋少量乳癌新藥,有見及此,
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出「乳癌藥物資助計劃」,為有需要的乳癌患者提供實質的
藥物經濟支援,減少病人對抗乳癌的後顧之憂。
首間參加此計劃的是葛蘭素史克藥廠(GSK),GSK的藥物經濟支援惠及
公立及私營醫療機構的病人,首階段的資助金額高達700萬元,
為不能負擔高昂藥費的病人帶來新希望。

月入四萬以下可申請 

香港乳癌基金會於今日(6月6日)在奧海城舉行的「乳癌藥物資助計劃」揭幕禮上,
公佈計劃詳情。有別於其他藥物的安全網,此計劃的門檻較低,
目的是幫助HER2+型病人,不論病人於公私營醫療機構就診,
若主診醫生認為需要處方標靶藥物拉帕替尼配合治療,而病人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家庭每月總收入不超過4萬元、以及家庭每年可動用收入不超過30萬元,
並合乎贊助藥廠釐定的其他資格和條款的話,申請一經核實,
便能即時獲發多達四成的藥費資助。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蔡梁婉薇女士表示:「乳癌病人的開支加上醫療費用可能
相當吃力,然而政府的資源未必能夠幫助所有有需要的病人。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抱負是減低療程為乳癌病人帶來的創傷和痛苦,
故此推出『乳癌藥物資助計劃』,希望幫助乳癌病人減輕藥物經濟負擔,
讓她們可專心抗病。」

香港葛蘭素史克藥廠處方藥部副總裁及總經理何翠貞女士於會上致辭時表示:
「本公司一向致力為病人提供最優質的藥物,及提供相關疾病教育,
宗旨是改善人類健康及生活質素,『乳癌藥物資助計劃』將集合各方面的努力,
當中包括醫護人員,讓更多乳癌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身心以及經濟上的支援。」

每年數百新症屬HER2+型

每年新增的二千五百多個乳癌病人當中,約有數百人(約佔25%)屬於人類第二型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陽性癌症,這類病人體內的癌細胞較惡、侵略性較強、
擴散速度較快,在接受治療後,發生癌細胞轉移或復發的機會仍然較高,
所以這類患者通常預後狀況比較不好。過去的標靶治療以大分子曲妥珠單克隆抗體(trastuzumab)為主,但長期使用後最終仍可能出現抗藥性。
而新式乳癌標靶藥物拉帕替尼(Lapatinib)屬於小分子,能進入細胞內部截斷
HER2受體訊息傳遞路徑,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目的。由於拉帕替尼與
曲妥珠單抗體的作用原理不同,所以拉帕替尼能在對曲妥珠單抗體
產生抗藥性的癌細胞發揮效用,適用於對舊式標靶藥無效的病人。

拉帕替尼化療綜合治療延長存活率近8個月 

早前公佈的國際大型研究數據顯示,晚期或已擴散的HER2+型乳癌患者,
對傳統治療無效後,採用拉帕替尼及卡培他濱合併療法,整體存活率的中位數
為20個月,較單獨使用卡培他濱化療有效延長接近8個月1,2。
香港乳癌基金會「乳癌藥物資助計劃」榮譽顧問、
著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關永康於是日活動上表示,新式標靶藥物有效穩定末期
乳癌病人的情況,他說:「標靶治療能針對HER2+型乳癌細胞表面的
特徵發揮藥效,因此不單成效較佳,而且對正常細胞的影響亦較低。
若病人於乳癌早期接受治療,標靶治療有助減低HER2+型乳癌復發率50%。
若病人體內的HER2+型癌細胞已經擴散,拉帕替尼化療綜合治療可提高控制癌病
比率五成。另一個臨床實驗用於HER2+型及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病人證實,
拉帕替尼及來曲唑(Letrozole)合併療法,比單一來曲唑荷爾蒙治療
可減低癌病惡化機會三成及提升存活率5.2個月。」

林嘉欣李暉現身支持

為提醒公眾關注乳癌,著名影星林嘉欣小姐於活動上大力呼籲女士們定期檢查乳房
的重要性:「我之前陪媽咪去過診所做乳房檢查,幸好結果係正常,
其實定期檢查好重要,因為乳癌若能及早在初發時發現,並作出適當治療,
治癒率十分高,病人亦可維持正常生活。除了每月自我檢查外,
我亦計劃盡快抽時間去搵醫生做個詳細的檢查,令自己更加安心。」
此外,為了鼓勵乳癌病友積極對抗癌症,太極及武術大師李暉師傅是日
亦率領一班徒弟示範太極養生功,教導乳癌病友如何透過太極強身健體,
以及灌輸運動有助舒緩病情的健康訊息。


欲了解更多關於「乳癌藥物資助計劃」的詳情,
可瀏覽
www.hkbcf.org或致電2525 6033查詢 


關於香港乳癌基金會 香港乳癌基金會於2005年 3月成立,
是本港首間以支援和幫助乳癌病人為宗旨的註冊慈善機構。
基金會得到一批乳癌康復者、患者親友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支持,
共同致力推廣乳癌教育、支援和倡議,其使命是提高各界人士對乳癌的關注,
認識及早發現的重要性;幫助乳癌患者踏上康復之路;支持有關乳癌研究,
提倡改善乳癌治理。


References
1. Geyer CE, et al. NEJM 2006;2733-43
2. Data on file TYV/0209/019/2. EGF100151 (lapatinib + capecitabine)
    exploratory analysis time to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by number
    of prior regimens. GlaxoSmithKline, 2009.

 

http://www.hkbcf.org/download/press/090606_pressRelease_Chi.pdf

 

(乳癌) 藥物治療 選擇輔助化學治療

藥物治療  選擇輔助化學治療

 

香港乳癌基金會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鄭寧民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英國威爾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病及生學文憑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英國威爾斯大學醫學博士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學院內科榮授院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內科)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初患乳癌的病人,可能認為進行全面乳房切除手術,會嚴重影響外觀, 亦對化療的副作用和駭人的電療感到懼怕。至少以我的經驗而言, 大部分病患者對透過施行手術,切除腫瘤並不介懷。然而, 手術後所進行的化療,可能維持數個月,並非大部分患者所喜歡的。誠然,乳癌化療的可怕之處在於其所引致的後遺症。對大部分患者而言,噁心、嘔吐、嘴疼痛、腹瀉或脫髮,足以令他們顫抖, 更不要提及迅速衰老和月經停止。對醫生而言, 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化療有危害心臟和晚期白血病的風險, 兩者均可致命。縱然如此, 當前的醫學是支持採用輔藥化療的,因為可減少復發,以及早期乳癌死亡的機會,我會在以後詳盡闡述。

對大眾和曾進行化療的婦女而言,化療的副作用可謂耳熟能詳,我不會在此作討論。可肯定的是, 靠賴現代的醫療技術, 這些副作用是可處理的。當我面對乳癌病人不同的病徵時,我將集中選擇輔藥化療。從科學的角度而言,輔藥化療的優點,一般是減少復發機會的百分率和死亡風險,這取決於不同因素。在美國, 減少一個百分點的風險, 每年便可拯救六千個生命。然而,對個人而言,風險減少一至兩個百分點,特別是年長的病患者,並無太大關係。

歷史上, 在七十和八十年代,Giovanni Bonnadona早期在米蘭試驗,第一次展示輔藥化療在減少復發機會的百分率和死亡風險的效力。這些治療效果在所有隨後的"牛津" 分析已被重覆證實。這所謂經典的Bonnadona CMF (Cyclophosphamide/ Methotrexate/Fluorouracil) 經過至少六個療程, 在十年間減少風險大約百份之二十五至三十。這些早期的米蘭試驗,為手術後以化療治療乳癌奠定基礎。

八十和九十年代則由Methotrexate (m)所取代,它曾是CMF 中最微弱的, 與Adriamycin 或Epirubicin (A 或E), 組成一組稱為anthracyclines的藥物,那時最常用於治療乳癌。美國人喜歡採用Adriamycin, 而歐洲則傾向選用Epirubicin,特別是法國人和加拿大人。新簡稱如FAC 或FEC s 被開發了, 藥物隨後在隨機化的試驗中,顯示較CMF優勝,進一步改善和減少數個百分點的風險,對結正面乳癌患者特別有效。在九十年代初期,NSABP在美國進行試驗,顯示AC (adriamycin 和cyclophosphamide) 的四個療程,相等於CMF六個療程。對於癌症醫生和病患者而言, AC 的四個療程是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可在少於三個月內完成,而毒性是可忍受和較易處理的。

一種在九十年代引入,稱為 Taxanes (T)的新藥物組合, 當中的paclitaxol和taxotere 打破anthracyclines壟斷, 成為治療乳癌最普遍的藥物。在前臨床研究中,由赤柏松樹提煉的Paclitaxol,以及taxotere,一種paclitaxol 的半合成形式,顯示較anthracyclines更為優勝。這taxane 好處隨後在輔藥設置的臨床試驗被證實,並報告在CALGB (癌症和白血病B組) 試驗: CALGB 9344 和CALGB 9734 。在試驗中,完成AC 的四個療程後,加入paclitaxol 的四個療程。在9734 試驗中,每兩週作一次AC 和Ts (藥量密集),亦以GCSF跟進預定的藥量。。每二週療程證實較每三週CALGB 9344優勝,可進一步減少四至六個百分點風險和改善生存機會。在歐洲大陸, Taxotere 與AC合併形成TAC, 當與FAC隨機比較,TAC較 FAC優勝, 更進一步證實在anthracycline加入taxanes 的好處。

我的做法是首先將病患者劃分為結陽性和結陰性小組。三十五歲以下的病患者,不論腫瘤大小和結狀態,均立刻被分類為粗略的預後小組。三十五歲以上的結陰性患者,腫瘤大小在一厘米以下的,幾乎不需接受輔藥化療, 除非是III級變異及多焦點lymphovascular 入侵。結陰性患者,腫瘤大小逾一厘米, 特別是那些出現有害腫瘤特徵,譬如undifferentiation 和lymphovascular 入侵,或陰性激素狀態,可考慮輔藥化療、加AC x4 或FAC x6。而密集藥量如每CALGB 9734, 一般會推薦予結正面患者, 特別是那些有腫瘤undifferentiation, 高數量正面結, 陰性激素狀態,以及強的cerB2 陽性的。

誠然,以上討論僅是概括的考慮而已。一位慎密的癌症醫生,不會只根據患者腫瘤大小、它的變異 、lymphovascular 滲透、淋巴結狀態、激素和cerB2 狀態,以計算復發風險。他會仔細考慮患者的年齡, co 病態, 個人意願和期望,並與輔藥化療理論上的好處作平衡。

最後,我的結語是,縱然我們現在擁有更有效的反嘔吐藥物,和成長因素,譬如是GCSF, 以及更流行和強力的化療藥物, 譬如是anthracycline 和taxane, 化療療程仍是極為艱苦的。作為醫療保健人員,我們應給予病患者更深切的同情,以及對監測化療的副作用更為警惕。 

(乳癌) 藥物治療 輔助性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輔助性藥物治療

 

香港乳癌基金會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邱宗祥醫生, MBBS (HK), MRCP (UK), FHKCP(Med Onc), FHKAM(Med)
艾思田教授, MD, PhD, FRCP, FRACP


許多乳癌病人在手術前後,均會在醫生建議下,接受輔助性藥物治療,而有關療法的種類及性質受下列各項因素影響,包括:

病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況
原發乳房腫瘤的大小
腫瘤的微觀樣貌
腫瘤細胞是否擴散至手底淋巴腺
腫瘤裡是否發現了荷爾蒙(雌激素或黃體酮)受體
現時,先進的乳癌藥物治療可歸納為三大種類:化療(chemotherapy)、荷爾蒙治療(hormonal therapy)及生物治療(biological therapy)。與傳統手術及放射性治療(電療)的目的—減低癌腫瘤在同一位置復發的風險—不同,輔助性藥物治療最大的功效,是減低癌症在身體其他位置復發的機會率。

什麼是「輔助性治療」?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追溯至五十年前—當時抗癌治療剛開始發展,只有末期病人才接受藥物治療。此類病人的病情,大部份在當時已是無法治癒,故藥物治療的目的,是為他們減輕病情引起的痛苦,改善生活質素,而這類治療亦被稱為緩和/徵狀改善治療。

在上世紀80年代,醫生發現了如在癌症腫瘤還未有機會散播和快速生長前,已經處方藥物作針對治療,乳癌病人的痊癒率將得到提升。這個提早以藥物治療乳癌的概念,就是「輔助性治療」。

如何知道「輔助性治療」是否適合我?
並非所有乳癌病人均適合進行輔助性治療︰如病人經測試後,証實沒有出現乳房外及淋巴擴散,方可選用此療程。病人要接受的測試稱為「階段測試」(Staging investigations),將其病情嚴重性,以不同程度來劃分。常用的階段測試包括X光、掃描(正電子掃瞄,電腦掃瞄和骨骼掃瞄)、超聲波、和血液測試;因臨床情況而採用不同的測試方式。

根據統計,接受測試的大部分乳癌病人都屬第二期病症,亦有部分為第一期或嚴重至第四期。第四期的病人仍可接受藥物治療以減輕病症,或防止病情迅速惡化,這種治療的目的是緩和病情,並非治癒性,故不能稱為輔助性治療,而是「緩和性」治療。

手術後經測試發現體內已無癌細胞存在,為什麼還需要使用藥物?
臨床經驗證明,即使某些癌症在手術後「康復」,但並不等如在體內已經徹底消失︰癌症常有在身體其他部位復發的高風險,稱為腫瘤轉移或癌症復發,其原因包括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高增生性率)、腫瘤細胞和普通乳房細胞相同度低(惡性分化),及腫瘤細胞在腫瘤附近的血管裡生長(血管侵犯),加上很多其他因素在一起,叫作「預兆變量」(Prognostic variable)。

如這些變量因素,顯示癌腫瘤很大機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復發,我們將假設有一些腫瘤細胞有可能在手術前散播了,但是因它們太小了,未能在測試中找出。所以,假如腫瘤科醫生認為藥物可有效治療或消滅某類腫瘤細胞,將建議病人使用。

有沒有乳癌病人不需接受輔助性治療?
當乳癌仍在較早期的階段(例如只在顯微鏡下發現、面積小而沒有可疑的腫瘤〕,復發的機會較小,便不需要接受輔助性藥物治療。至於年紀太大或因其他病症導致體質太差的病人,亦不適合接受輔助性治療。最後,當醫生發現某種治療不會對個別病人有任何好處—例如腫瘤沒有顯示荷爾蒙受體的病人,通常不會被處方附加荷爾蒙藥物治療。

選擇輔助性藥物治療的選擇和安排,應建基於病人和醫生間的詳細討論,包括預計的治療成效、副作用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等。除了考慮病症復發的風險外,醫生須為病人分析其他輔助性治療的好處,而這須要透過臨床測試結果作預測。

現時,病人更可利用網上程式,自行評估本身癌症的復發風險,與及選擇不同治療選擇的優點等(可參考
www.adjuvantonline.com)。然而,亦有病人認為這些資料不可信,或擔心錯誤使用程式造成不必要的憂慮,因此,為免引起誤會,病人可與您的腫瘤科醫生商討。

我應該在手術前,還是手術後接受藥物治療?
以往,醫生和病人都選擇在診斷了有惡性乳房腫塊後盡早移除,然後才考慮關於抗癌藥物的治療。但是,最近發現了手術前的藥物治療可以把腫瘤縮小,減低整個胸部移除(乳房切除手術)的需要。這一種手術前的藥物治療有時候能令整個乳癌消失(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而康復率也增加了。所以,腫瘤科專家現在在很多國家舉行臨床測試去決定更有效的手術前藥物治療是否能提高生存率,但是這個方法還未被證實。

手術前治療是基於越早和越大量的有效系統代理會殺掉在身體裡循環的癌細胞的理論。這個方法是基於它會增加系統治療的生存好處的前提。傳統來說,這治療是給腫瘤被診斷為不能做手術的病人用的。現在,這種治療在能做手術的病人身上的用量持續增加,用來減輕腫瘤和避免乳房切除手術。但是,和相同的附加治療比較,這種治療還未被證實在任何病人小組裡能改善無復發或整體病人生存率。

什麼是「化療」?
在人體裡,普通細胞會在一個受控制的方向生長和分裂。相反,癌細胞會在沒有制約的狀況下不斷生長和分裂。

癌症化療藥物的原理是干擾基因(DNA)分裂的方法,因此化療藥物傾向殺死分裂得比較快的細胞,例如癌細胞。不幸的是,分裂速度快的普通細胞亦同時會被抗癌藥物影響;這包括在骨髓製血的細胞和在頭皮的皮膚濾泡生頭髮的細胞。這些「正常組織副作用」有一些好處:例如在年紀年輕過五十歲的乳癌病人中,化療減低了普通女性卵巢產生的雌激素,而這會有抗癌的功效。這些雙效能的功用令化療對乳癌特別有效。

而當在手術後立刻進行化療更有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位置的優點,這是因為有些癌細胞可能從主腫瘤脫離到另一個新的器官而快速分裂,所以化療會選擇這些微小的腫瘤細胞來消滅。

化療的形式會以藥丸或(更普遍地)在靜脈注射。無論使用那一種方法,藥物會進入血液而在身體循環。如以上所說,化療可以在手術前使用來縮細一個大的腫瘤,令它能被一個沒有那麼深入的手術切除;或者能在手術後使用來把可能散播在身體四周的癌細胞殺死。現在有證據顯示手術前治療在減低日後復發的風險和手術後治療相同地有效。

癌腫瘤是異種的——由很多不同種類的細胞組成,所以要攻擊它們各不同的弱點。所以化療通常都是混合不同的藥物而成來儘量消滅壞的癌細胞。現在有很多不同的化療藥物,而它們平常都是在乳癌手術後二至五個月後混合地給病人治療的。

化療的主要限制是它對普通組織的毒性。骨髓和口腔分裂中的細胞更是特別敏感。計劃化療日程的一般原則是每一個連續的循環〔有四至八次〕只能在普通細胞康復後才能進行。就是這康復的「空白期」導致典型斷續的化療日程,大部分是每二至四個星期一次。病人有可能被給生長激素去保持高數量的血,令療程更早完成。這有保持抗癌治療的藥量的好處,能減低感染的風險,有時侯更能增加癌症治療的效用。在每一個治療的循環前,會進行一個慣例的計算血球的數量,確保治療能安全地進行。

激素治療
對於包含荷爾蒙接收器的乳癌,荷爾蒙〔激素〕能令細胞生長。這個正常的過程被認為是乳癌發展的根源。所以,停止癌細胞生長的一個方法是阻攔這個激素的作用,而這是激素治療的基礎。在個別腫瘤裡激素的存在和數量是於預測對激素治療的反應非常重要。最受歡迎對付乳癌的荷爾蒙藥物是tamoxifen,但是利用名叫aromatase inhibitors的新藥物在年紀較大〔更年期後〕而病症風險較大的乳癌病人中逐漸增加。而有荷爾蒙敏感而較高風險的年輕病人有時候則適用每月注射去抑制卵巢的作用。

生物治療
生物〔或目標性〕治療利用腫瘤自己的蛋白質為目標。利用tamoxifen的激素治療〔目標是激素接收器,或名ER〕是一個例子,但是現在有很多新的有具體目標的藥物治療正被開發。有些有metastatic乳癌的女性接受一種名叫trastuzumab〔Herceptin牌子〕的生物治療。它是一種能直接和癌細胞結合的抗體。但是,這治療只適合約30%病人,而他們的腫瘤表達了太多一種名叫HER2的蛋白質。這藥物也普遍應用在輔助性藥物治療,或手術前的輔助性治療。

 

(乳癌) 手術治療 乳房癌細胞淋巴擴散

手術治療   乳房癌細胞巴擴散

香港乳癌基金會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陳志梅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癌細胞從正常細胞生長, 和最初停留在站點起源之內(即在乳房之內) 。但是, 癌細胞有潛力擴散。擴散一般的方法是通過淋巴系統。在皮膚之下和在乳房柔膜組織之內乳房有無數的淋巴渠道。在各條輔助尾巴, 淋巴排泄入3到4 種主要淋巴渠道然後排泄入輔助淋巴結。

90% 以上淋巴泄道通過入腋下, 的多個淋巴結(通常> 20) 。淋巴結是淋巴排泄系統的過濾站。有很大數量的淋巴細胞(白細胞) 在結之內, 並且在正常情況, 他們令過濾掉細菌。淋巴結是一個重要防禦感染系統, 也可以過濾掉腫瘤細胞。腫瘤細胞是由乳癌初期腫瘤再在淋巴系統游走。他們在輔助淋巴結被過濾出來/也被白血細胞殺害, 但在有利情況下, 他們可生存和在輔助淋巴結倍增造成淋巴結轉移。

稍兵淋巴結

稍兵淋巴結是第一淋巴結從乳房的區域接受淋巴。當癌細胞開始沿淋巴渠道從一個乳房腫瘤, 就首先居住在稍兵淋巴結。隨後, 腫瘤細胞將從稍兵淋巴結傳播其它在腋下淋巴結。在95% 案例中, 如果沒有腫瘤細胞在稍兵淋巴結, 所有其它淋巴結也是沒有的。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是切除稍兵淋巴結的。然後再檢查是否腫瘤細胞。

我們怎能辨認稍兵淋巴結?

稍兵淋巴結可以手術前做lymphoscintigraphy, 應用放射性同位素去辦認途. 同位素被注射入乳房主要腫瘤的站點附近。這些同位素微粒將仿造腫瘤細胞和進入淋巴渠道。他們然後將聚舉在稍兵淋巴結。他們的存在將在造影上的熱點, 我們在手術前使用藍色染料辨認稍兵淋巴結。在手術期間, 稍兵淋巴結可能被除去, 並且由病理學家初步分析查有否腫瘤細胞。如果結果是陰性的, 便不需要進一步輔助解剖。如果是陽性, 充分的輔助解剖是適當的。

誰接受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最適當?

不是每名乳癌患者都是適合接受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最適當的患者是有一個小和單獨的主要腫瘤, 並且在物理檢查上, 沒有顯示任何可疑淋巴結在乳房的排水區。一般而論, 曾經在乳房的上部面部曾過手術的, 因為主水道通常被損壞, 是不適合接受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

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有什麼好處? 

若稍兵淋巴結是陰性的, 患者可能避免進一步腋窩解剖。雖然腋窩解剖是一個安全做法。 但有少訐機會令引致淋巴水腫。在腋窩解剖以後, 將被插入水道, 和延長住院時間.

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去分級,與常規腋窩解剖比較,是一個更加準確的方法。在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 所收的稍兵淋巴結的數量通常是有限的(1 到4), 因此病理學家可能要更多時間檢查是否出現轉接(微觀) micrometastasis (即轉移比2亳米更小的) 。在一般腋窩解剖會得到超過10 個淋巴結, 因此病理學家無法仔細地研究各個淋巴結,和不能測出微觀轉移, 準確的分級是對每名乳癌患者十分重要,因為這將確定手術後的輔藥療法。
什麼是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

在做lymphoscintigraphy 時, 患者要暴露於放射線下。除非是懷孕患者, 這風險是很小的。因為放射性同位素會完全在手術被除去, 他們不會對家庭成員和朋友造成任何威脅。在5%病例中, 腫瘤細胞被發現在非稍兵淋巴結內, 即使稍兵淋巴結沒有包含轉移。這的臨床結果未被澄實。所以, 最好的是患者繼續和他們的醫生繼續跟進, 偵查有沒有復發。手術中病理學分析不是一樣準確的, 這是最局限於時間和加工技術。例子是有手術中分析不顯示任何轉移, 但最後的病理學證實腫瘤細胞出現在淋巴結內。在這些情況下, 病人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去完成輔助解剖。另一選擇是對腋下做放射療法; 雖然這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如果在手術中外科醫生不辨認稍兵淋巴結, 她將需要繼續進行充分的腋窩解剖。
內部乳房結

內部乳房結, 是乳房其中一個淋巴排池區, 在胸壁和在胸骨旁邊。在一些情況下, 內部乳房結會有熱點。內部乳房結的解剖會有分歧, 治療總是個別不同的, 關於稍兵淋巴結切片檢查法的更多資料, 您應該與您的外科醫生談論,令他或她能提出您相關的建議。

 

  

(乳癌) 手術治療 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術

香港乳癌基金會 

手術治療   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術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穎懷醫生
基督教聯合醫院九龍東醫院聯網乳科中心臨床總監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澳洲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外科)

 

 

手術可說是治療乳癌的最關鍵「元素」,隨著近年「多手段治療」(Multimodality treatment)的發展趨向成熟,乳癌手術的創傷性逐漸降低,故對不少屬「愛美一族」的病人而言,亦開始較能接受此手術。現時可供選擇的局部性治療(Local treatment),包括全乳切除術或乳房保留手術、腋下淋巴切除術 ( I, 2段 )或前哨淋巴結切除術等。女士在接受全乳切除後,可在術後立即進行乳房重建手術,亦可稍作考慮,在一段時間後才作乳房重建。

全乳切除術
在全乳切除手術中,主診的外科醫生會將病人的乳房整個切除,範圍包括乳頭及在腫瘤之上的皮膚等 (圖1)。當全乳切除術連同淋巴切除術 ( 1, 2段 ) 一起進行,則被稱為「經改良根除性全乳切除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與自上世紀開始應用至今的傳統根除性全乳切除術相反,經改良全乳切除術保留胸部肌肉及部分哨淋巴結 (第3段 ),接受此手術後的乳癌病人,可讓手臂活動能力得到大幅保留,術後身體外觀亦較佳。

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兩種手術的治療效果及病人的生存比率相若,並不會因接受經改良根除性全乳切除術,而令治癒率減低。

接受全乳切除的女士,可考慮在術後馬上或稍後時間,以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或植入物,進行乳房重建(圖2)。如情況許可,醫生可安排病人進行「保留皮膚全乳切除術」(skin sparing mastectomy) 或「保留皮膚及乳頭乳暈全乳切除術」(nipple areolar sparing mastectomy),讓乳房重建的效果更加良好。

乳房保留手術
所謂的乳房保留手術,是指醫生只將病人受影響的乳房局部切除,例子包括「局部乳房腫瘤切除術」(lumpectomy)及「乳房四分之一切除術」(quadrantectomy)等 (圖3)。乳房保留手術多與腋下淋巴切除一起進行(腋下淋巴切除術 ( I, 2段 )或前哨淋巴結切除術),而在術後亦必需追加電療,以清除同一乳房的隱性腫瘤及減低乳癌復發機會。

「局部乳房腫瘤切除術」的原理,是將乳房內的主要腫瘤及周邊組織割除。如經病理化驗發現被切除組織的邊緣出現癌變,則可能需在病床再作額外的組織切割, 稱為「局部乳房再切除術」。「乳房四分之一切除」比起局部乳房腫瘤切除術,割除的範圍較大(約為四分一的乳房)。多項長達25年的國際臨床調查證明,乳房保留手術治療與經改良根除性全乳切除術相比,兩種手術治療模式的病人復發比率,以及生存比率也是一致的。

乳房整形手術是將局部整形技術,與重塑乳房形狀的技術融合,在病人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利用乳腺組織皮瓣或其他植入物填補已進行局部切除的乳房。隨著有關技術的進步,一些已往被認為癌腫瘤體積或位置不適合進行局部切除的病例,現時都可使用乳房保留手術作治療,並在術間透過乳房整形手術,改善外觀。

我該怎樣選擇接受全乳切除術或是乳房保留手術?

「醫生,我該怎樣選擇接受全乳切除或是乳房保留手術?」上述問題的答案,首先病人需要得到乳房外科醫生的專業評估。如病人本身對療程方式有特別需要,亦應主動提出與醫生商量,讓醫生可作出最切合病人需要的建議,達到外觀上及治療效果上的最佳效果,同時減低復發機會,一舉三得。

請留意,對有下列情況的女性乳癌患者而言,醫生通常並不建議使用乳房保留手術︰

1. 曾對患病乳房進行電療;
2. 同一乳房內出現兩處癌症病區,而兩者距離較遠; 
3. 曾接受「局部乳房再切除術」,但仍發現組織邊緣出現癌變;
4. 患有嚴重結締組織疾病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並難以進行電療;
5. 孕婦(不宜進行電療); 或
6. 較大的乳房腫瘤,及不適合進行前置化療的腫瘤

病人常對乳房保留手術出現各種誤解,包括女士接受全乳切除後,絕對不需接受電療或化療。其實,臨床發現仍有部份病人接受全乳切除後,仍需接受電療。

至於需要接受化療與否,主要取決於其他影響乳癌復發機會的因素,與手術模式的關係不大。

及早接受治療,重享美好生活


正如文首所說,多手段治療的發展趨向成熟,乳癌手術亦逐漸在治療病症及保存女性美好外觀之間取得平衡。通過乳房保留手術及乳房重建手術保留乳房形狀,讓乳癌康復者在安全地切除腫瘤之餘,保留美好體態,能讓她們在日常及社交生活中更有自信。

  

(乳癌) 手術治療 切除手術後乳房重建

香港乳癌基金會 

手術治療   切除手術後乳房重建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許志宏醫生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
英國倫敦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外科)


乳房重建背景
乳房重建的歷史可能追朔60 年代, 用硅樹脂膠凝體的植入。從那時以後產生了, 各種各樣的技術使用自己身體(患者的自己) 組織去重建, 譬如最開肌肉和Tram瓣。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安全地和可及時地執行。從過去十年, 乳房重建越來越流行, 特別是和乳房切除手術同時做, 好處是: 更短的住院時間, 減少心理障礙, 更好塑造乳房外形, 對第1, 2階段病人最合適。

重建的徵兆, 有文章指即時乳房重建可令患者在乳房切除手術後減少心理負擔。實際上, 在美國,乳房重建是由健康保險中支付, 大多數每接受乳房切除術的,也撰擇做乳房重建, 令病人回復自信, 令他們可穿回日常衣服, 和參予活動, 不失女性美。 早期很對乳房重建的恐懼是出於誤解, 如擔心不能查出復發, 恐懼耽誤輔藥療法, 擔心病況, 潛在的複雜和痛苦。同一地方再復發是罕見的, 主要是在皮膚表面或在腋下。在兩個情況中, 可以由由臨床測試和重覆的掃瞄查出。很多情況下, 成功及滿意的水平都很高,決定接受重建的患者的增長數量可證明這一點。隨著進一步觀察和經驗, 重建的外科醫生和乳房腫瘤外科醫生緊密合作, 使拼發症的機會減到最少。在正常情況下如果需要, 輔藥療法可在手術之後一個月開始, 跟單獨乳房切除手術一樣。


重建的徵兆 
重建的主要目標是恢復乳房對稱、等高和體積。理想的話, 對側乳房應該在左面保持完整,監視癌症。重建方法由患者整體健康、另一邊乳房大小和形狀, 可從腹部或後面胸壁得到的身體組織體積, 在乳房切除術以後殘存皮膚數量, 患者的特點(自己身體組織或植入管), 和乳癌階段決定。最佳的選擇是在手術之前以三方對話形式咨詢腫瘤學和重建外科醫生。 

重建方法 
1. 植入做法: 
一般隆胸手術由硅樹脂殼製成, 填滿消毒鹽或硅樹脂?哩。硅樹脂?哩是軟身和與鹽比較, 較少機會起波紋。由於早期硅樹脂膠?哩泄漏導致自動免疫的疾病, 現在差不多全被禁用。在美國, 硅樹脂膠?哩植入由食物與藥物管理局管制, 只可在實驗用途。在美國之外, 就沒有管制。特別威為塑造外形的植入而填入的硅樹脂?哩, 除不同的大小之外, 有不同的寬度、高度和凸出度供選擇;。現在已更加容易找到, 能匹配另一邊乳房的植入體。至於最適合使用單獨植入的人, 是有比較小的乳房, 和可以在切除手術補回皮膚。植入體通常被安置在胸肌下的次肌肉面, 因此, 減低植入體的潛在損壞機會。和自我身體組織重建比較, 植入通常是堅固的和有膠囊收縮(硬化外殼, 由於對外來身體反應), 泄漏和受感染的潛在拚發症。跟隆胸一樣, 有很小的可能性, 植入體在很久將來需要更換。另一方面, 這做法相對地簡單, 並且沒有另外疤痕。 
2. 使用植入體重建的兩個階段:
若連接植入體的皮膚接位是太緊的, 皮膚可能首先要用浸滿鹽水的組織擴展器拉潤皮膚, 和加上上個可注射的口。在四個到六個星期的療程中,擴展器可以安全地被吹脹, 以後再在第二次手術永久植入. 這個方法是主要用在有比較側乳房或因大腫瘤做切除較大型乳房及皮膚手術的患者。
3. 組織瓣程序: 
二塊常用的瓣是latissimus 和TRAM。在兩個情況下, 患者自己的身體組織可用來作為瓣和轉移到乳房, 而不會影響正常身體運作。Latissimus 瓣是生在單邊皮膚和附?的三角肌肉。由於瓣是比較薄, 不能單獨做足夠一個正常乳房。在這些情況下, 植入體也會安置在瓣之下。好處是, 更換皮膚立刻得到, 組織擴展(因此兩階段的重建)是不必要的。但是, 它填裝部份乳房切除術瑕疵,特別是保護乳房切除手術。以我所見是最有用的,最自然的重建是TRAM瓣,它是橫向直肌腹部瓣通過穿孔器胃壁皮膚和脂肪。將整組織升起, 在胃壁皮膚之下,瓣被挖洞和轉移到乳房切除點。合適的患者, 可能選擇最自然的化妝重建, 特別是那些有大腹部和相對地較少乳房的患者, 因為油脂和皮膚可在多個地方彼挑去。胃腸牆壁可能用相似疝氣修理的濾網重建加強和替換缺之的肌肉鞘。這些手術不會或在後面或胃壁留有傷痕。另外,因為會供血不足,有糖尿病或血管疾病病人不被推薦用方法。但是, 它作用持久和不會像植入用外來物質植入皮膚和油脂等, 會引致併發症。 最先進的方法是應用,但沒有再用肌肉稱為DIEP瓣, 但是, 這個技術要接合微絲血管和有血管閉塞的風險, 會造成瓣損害。好處是可減少胃壁受傷的機會。

次要程序 : 
乳頭乳暈重建通常在最初的手術幾個月以後才做,要拿肌肉, 組織, 在大小和形狀穩定後, 植入位置或修補瓣, 些微調整可同時進行,一些患者也同時做整容外科手術

補救 : 
上述程序通常需時少於六個小時, 若果是在TRAM瓣的話, 做乳房切除手術,可同時做。多數患者在手術後在一個星期之內出院, 輸血是不需要的, 除非患者在手術前是貧血。痛苦不是一重大問題, 因為大多數手術位置, 因封閉知覺神經而沒有知覺

總結 : 
因為在技術和資源的進步, 乳房重建不論是切除乳房手術後立即或延遲進行, 在多數例中都是安全和少有發病, 患者也可恢復手術之前的活動, 維護自信和會被繼續注視情況。

  

(乳癌) 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

「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期刊》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2006年11月 《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期刊》:「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在乳癌治療及預防性全乳切除術上的應用
陳穎懷醫生
基督教聯合醫院九龍東醫院聯網乳科中心臨床總監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澳洲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外科)

 


最近,《美國外科醫師學會期刊》刊登了一篇以多個美國及歐洲醫院聯合發表的論文,證明無論在技術上以及在治療腫瘤的效能上,「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對部分乳癌患者來說,均屬安全可行。

顧名思義,乳頭保留的乳房切除術是一種在保持胸部皮膚和乳頭完整的情形下,將全部乳房組織切除的技術,令乳房重建後外觀更自然。

傳統乳房切除手術中,病人的乳頭須在手術中完全切除,以防止癌症在乳管密集的乳頭中復發。在嶄新的乳頭保留技術中,外科醫生則會為乳房「骨骼化」(“skeletonizing”)—先把乳頭下的乳房組織完全切除,僅留下薄薄的皮膚層。

為確保腫瘤已被徹底清除,剛被切除的乳頭下乳房組織會被抽驗,如發現乳頭下位置出現患癌風險,乳頭便須被移除,否則乳頭便可保留,方便乳房重建。

來自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New York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乳房外科醫生Dr. Sacchini,在文中強調了此項技術和傳統皮下乳房切除術 (subcutaneous mastectomy) 的分別︰在新技術中,只有更薄的乳房皮瓣被留下作乳房重建。

據文中發表,在192個乳頭保留的乳房切除術病例中,只有4人復發(2%),但復發位置均不是在乳頭乳暈的地帶。而在英國和德國,使用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的病例,其復發率亦屬偏低,比率與傳統「經改良根除性全乳切除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相若。

對外科醫生而言,進行乳頭保留乳房切除術所需的技術,比傳統手術更具挑戰性。醫生必須在手術前謹慎規劃,預算手術切割路線,令到乳頭的血液供應得到保存。完全清除乳房組織但保留毛細血管叢的程序需要縝密切割。報告的併發症比率有0 – 20%,包括部份或完全皮瓣壞死。保存的皮膚和乳頭保持最自然的皮膚外殼作乳房重建。病人可從幾項乳房重建術中選擇,包括自體皮瓣或植入物。據文中發表, 在進行了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的病人當中,90%病人的滿意率達到良好至優秀。

然而,並非所有乳癌患者都適合接受此項技術︰患者的腫瘤應屬體積較小,並位於乳房周邊。在本論文中,只有經臨床證明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並經乳房X光造影或超聲波測試後,證實乳房腫瘤離乳暈邊緣(areolar margins)逾1厘米以上者,方適合接受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

由於這項技術還在研究當中,要定義出「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的適應証 (適合接受這項手術的病人種類),並達致普遍共識,還需先繼續進行大量的驗証與統計。而此項技術對一些乳癌高危患者、在未有證實出現惡性腫瘤下選擇接受「兩側預防性全乳房切除術」(bilateral prophylactic total mastectomy)的女士而言,則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總括而言,乳頭保留全乳切除術並非適用於所有病例,病人須先由外科醫生作詳細評估及診斷,才可確定是否適合接受此手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1/19996302

 

(乳癌) 乳癌治療的原則

香港乳癌基金會

乳癌治療的原則

 

 

轉載 : 香港乳癌基金會

關永康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治療乳癌牽涉多重學科, 包括外科醫生的緊密的合作、診斷放射學家、病理學家、臨床癌症醫師、或醫療和輻射癌症醫師、乳癌護士和物理治療師。多數早期疾病是可醫治的。與一直用的乳房切除術比較, 創新外科技術顯著改進了化妝結果, 同時維持治療的水平。有效預測後期的疾病, 能延長生命並且改進生活質素。手術放射治療, 使用荷爾蒙, 細胞毒素和單細胞繁殖抗體治療是對付乳癌有效的工具。這些治療的副作和徵兆是不同的。保守的外科手術可達致一個更好的化妝效果, 但乳房切除手術只符合可用於孚合選擇標準的患者。荷爾蒙治療只能用在腫瘤表達荷爾蒙接收器患者。年輕患者一般較可容忍化療。針對性療法與單細胞繁殖抗體稱為Herceptin 是臨床應用對付過份表達HER 2 ]的腫瘤。

乳癌的治療包括局部和系統組分, 因為乳癌早期傾向隱密系統地傳播。這樣的小轉移是太微小, 以至不能由最佳影像方法測到。在過去30 年臨床試驗顯示, 手術後輔藥系統治療能消滅這些微觀轉移, 造成更低的復發率和更高的生存率。化療和荷爾蒙療法是有效的治療形式; 兩個方法都能減少大約三分之復發率, 所以輔藥系統治療對有更高的階段疾病病人, 也可以有更大的生存機會病人得病後會去除整體乳房(乳房切除手術) 或一部分的乳房(乳房保存的手術)。手術前化療可減少, 最初一個相對地大腫瘤, 同時患者有強烈的意慾去保留他們的乳房。手術後輻射治療對於乳房保存療法的病人是必需的。

輔藥系統治療被應用在大多數早期階段出現隱密系統微觀轉移的患者。總之, 輔藥化療被給予能容忍藥物的年輕患者。條件良好的年長病人和有較高復發風險的患者, 化療也可以被考慮。為了得到從細胞毒素的治療最大好處, 化療應該在手術後在六個星期內開始。在2-4 星期內, 共進行4 – 8 個服藥週期, 這視乎疾病階段, 患者的身體情況和醫生的喜好。輔藥荷爾蒙治療是對腫瘤表達激素接收器患者有用的。Tamoxifen 是荷爾蒙療法主要藥物但新的臨床資料建議aromatase 抗化劑也比tamoxifen 對停經後患者有更好的療效。荷爾蒙療法通常會用五年。

患者有局部未期的疾病, 包括那些腫瘤腐蝕皮膚, 或固定在胸壁上或輔助淋巴結, 一般會用neoadjuvant 化療去收縮主要大塊的腫瘤, 目標在促進隨後的外科切除手術和控制在手術前微觀轉移。對年老患者, 對荷爾蒙敏感患者, 預付荷爾蒙療法也可在外科切除手術之前用。如上所述的進一步輔藥系統治療也可在手術後進行。

長期預知對變形疾病病人是嚴重。治療的原則是緩和病情及延長生命,改進生活水平。化療和荷爾蒙治療有都是有效的措施。總之病人主要內臟像肺和肝臟有局部轉移要做化療, 當那些淋巴結和骨有轉移會用荷爾蒙療法。單細胞抗體治療與藥物Herceptin, 臨床證明對腫瘤過份發出抗體HER2 的患者有利。放射療法有效地減輕由於腦子和骨骼轉移做成的病狀。Bisphosphonate 治療會減少由骨頭轉移造成的痛楚。

 

(乳癌) 乳腺癌的中醫藥治療

乳腺癌的中醫藥治療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學院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是香港最早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機構,一向積極推動中醫藥在教學、研究、醫療服務及科技開發等範疇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為香港的中醫藥發展作出貢獻。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本港最具綜合實力的中醫藥教研機構。

學院率先於1998年開辦全港首個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學士(榮譽)課程,標誌著中醫藥教育納入香港的正規高等教育系統,亦是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里程碑,其後於2001年創辦全港唯一的中藥學學士(榮譽)課程。時至今日,學院已經建立了擁有本港特色及配合社會需求的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包括提供中醫和中藥本科教育、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後研究計劃,以及各種類型的持續及專業教育課程。此外,學院擁有一幢樓高九層的專用大樓,是目前香港所有大學校園內唯一單幢式專為中醫藥教育而設的大樓,為教學及研究提供先進而齊備的儀器設施。

學院十分重視研究工作,研究水平居於國際同類研究前列。在2006年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全港八所公立大學進行之研究表現評審工作中,學院獲得滿分的佳績。學院學者經常於國際SCI英文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及出版專著,並獲取多項授權專利。此外,學院在抗癌及抗炎研究、中藥質量控制、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技術應用等領域已形成學術優勢,更於2009和2010年先後成立「癌症炎症研究中心」和「香港中藥檢定中心」,進一步鞏固學院在這方面的領先地位。

隨著社會對中醫藥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學院臨床部開辦的中醫診所數目持續上升,迄今已達十五間,遍及香港各區。學院藉此為市民提供優質的中醫藥醫療服務,回饋社會,同時也可作為未來建立和營運香港中醫教學醫院之借鑒,把中醫藥服務完整地納入公共醫療服務系統之中,充分發揮其效益。

此外,學院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方面不遺餘力,已與歐美、亞洲和中國內地等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建立了伙伴合作關係。學院將繼往開來,協同發展教學、研究、醫療服務、科技開發及知識轉移等各大範疇,不斷為中醫藥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http://scm.hkbu.edu.hk/clinical/chi/images/breast_canc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