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係乜?又同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有乜關係?

頭頸癌係乜?又同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有乜關係?

經過多年的健康教育及研究團隊的努力,今天香港終於行出重要的一步。

你對呢種癌病有幾多認識?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資料。若有疑問,可以向專業的醫生作進一步諮詢。

以下只是部份資料以作參考:

1. 本地每5名口咽癌患者1人感染HPV病毒
http://www.cpr.cuhk.edu.hk/tc/press_detail.php?1=1&id=2207&t=cuhk-research-shows-1-in-5-throat-cancer-patients-in-hk-is-hpv-infected-public-screening-test-to-study-oral-hpv-infection&s=

2. 口交染病毒可致口咽癌
http://www.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311/00176_090.html

3. 本地喉癌與HPV病毒沒有重要的關連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44647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60426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467027

4. Head and Neck cancers – major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eighth editi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389

5. 頭頸癌治療的挑戰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健康/頭頸癌治療的挑戰-110537

特別鳴謝 林偉雄醫生耳鼻喉科 對此篇報導整合的審閱

充足抗體水平 助你疫情致勝

各國放下戒備,但疫情仍然不穩? 街上唔少人仍然配戴口罩,身邊仍然有唔少人中完再中? 你是否擔心自身免疫力不足會增加感染風險?事實上,有部份低免疫力人士,例如惡性疾病患者、曾接受器官移植、洗腎人士、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人士,即使曾經接種新型病毒疫苗,亦未必能夠有效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抗體¹。

臨床研究顯示²,低免疫力人士可以透過注射長效抗體組合提供保護,安全性理想,請即向醫生查詢相關藥物資訊!疫情持久戰,低免疫力都有得FIGHT!

查詢關於阿斯利康產品的醫藥資訊、報告藥物安全性及品質事件:contactazmedical.astrazeneca.com。如有任何關於您的治療的疑問,請向您的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參考資料:
1. Haidar G, Agha M, Bilderback A,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22;75(1):e530-e644.

2. Levin MJ, Ustianowski A, De Wit S, et al. N Engl K Med.2022;386(23):2188-2200.

#長效抗體組合 #衞冠盾 #Evusheld #低免疫力人士 #惡性疾病 #器官移植 #洗腎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HK-9023 12/6/2023

Mediclover 「聊 · 癒」 最重要當然是這裏有人情味!

「芋圓好味,湯圓好味,樣樣都好味!最重要當然是這裏有人情味!」
「芋圓好味,湯圓好味,樣樣都好味!最重要當然是這裏有人情味!」

「芋圓好味,湯圓好味,樣樣都好味!最重要當然是這裏有人情味!」

參加者你們的感想是這麼寫的,看了我們都輕輕一笑。

11名參加者及10名醫學生義工,一個下午,一個廚房,一堆食材。最後收穫了一大盤湯圓、芋圓、紫薯圓、蕃薯圓,還有一絲溫暖。撈些丸子進碗子裡,再淋上一勺薑汁糖水,暖在肚子也暖在心窩吧。

或許,這些甜品也不是什麼大師級料理,我們來輔助的義工們也非什麼專業廚師。但你們卻還是如斯積極參與,甚至不吝分享自己下廚的經驗,反過來教導我們煮食技巧。或許,我們也只是萍水相逢,不知他日能否再見,但你們依舊願意打開心扉,分享你們的過去的抗癌經歷和點滴。從知悉患病的恐懼,到和病魔對峙的咬緊牙關,到康復路上的持之以恆,我們有機會一窺屬於你們的人生書籍,聆聽屬於你們的故事,是我們的榮幸。或許,我們還只是醫學生,能做的太有限,都給不上什麼醫療知識方面的意見,反而只能靜靜地聆聽你們分享。但你們依舊是連聲道謝,感謝我們醫學生短暫的陪伴。

其實要道謝的是我們呢。謝謝你們喜歡我們這個看似平凡的活動,從你們身上我們也相應地學習珍惜生活中每個看似平凡的點滴。你們的經歷見證著你們面對生命的韌性和珍重,原來平凡得來不易,原來能健康過日已是如此幸運。我們的活動看似平凡,但你們總讓我們感受到繼續做下去的動力。為這個看似平凡的活動賦予意義的;為活動帶來人情味和溫暖的,是你們。

你們有位寫道:「謝謝你們讓我發現,自己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們由衷地希望你們能康復痊癒,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事都去做吧。在你們的抗癌路上,我們或許無法一直陪伴,但但願這次短暫的相遇,能給你留下一絲溫暖,也但願這篇文章能把溫暖能傳遞到螢幕前的你們。

 

關於 Mediclover 及「聊 · 癒」

經歷三年多疫情,免疫力較低的病人因害怕感染 COVID-19, 大大減少社交活動。許多病人及其家人因而「壓力爆煲」——感到不安、焦慮⋯⋯
由一群關心社會的二年級醫學生組成的Mediclover,明白到這群人的迫切需要,希望藉著不同活動向他們傳達正能量,並提供渠道讓他們釋放情緒,「聊 · 癒」計劃因而應運而生。
Mediclover 聯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推行「聊 · 癒」計劃,讓一眾「未來醫生」與癌症患者連繫起來,以正面態度面對癌症及生死議題。

 

 

網上直播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 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旨在爲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衆的一些常見問題。此活動為每月一期的系列講座,2021年10月至今共已舉行19+2場,已有250多名教授及醫生主講及解答公眾疑問,並有將近114萬名觀眾參加,專家們義務服務大眾,觀眾反響熱烈!

5月講座主題主要探討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講座題目為「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歡迎大家於表格留下問題,教授及醫生們將會為大家解答!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將會於癌症資訊網 Facebook 直播 ,歡迎屆時收看!如有任何提問,歡迎填寫以下表格或於直播期間留言,將安排專家解答。

日期:2023/5/28 (星期日)
時間:20:00-22:00(香港時間)




癌症患者癌症康復者照顧者


肺癌乳癌肝癌膽囊和膽管癌腎癌甲狀腺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胰臟癌卵巢癌淋巴癌鼻咽癌大腸癌





私隱政策聲明
你向「癌症資訊網」提供的個人資料均依照《個人資料(私隱) 條例》的規定保密處理。除非事先獲得資料當事人同意,否則該等個人資料,只有在符合收集資料的目的或在上述條例許可的情況下,才可使用、披露或轉介。查閱及改正資料,閣下有責任向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更新資料,否則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有可能無法提供閣下要求之服務。根據《個人資料(私隱)修例》,資料當事人有權要求查閱和改正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及索取有關資料的複本。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在處理查閱或改正資料要求時,會查核提出要求者的身份,以確保他/她在法律上有權作出這項要求。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須在或可在條例第20條指明的情況下拒絕依從查閱資料要求,例如申請人未能提供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合理要求的資訊。


明白

問題收集 |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 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旨在爲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衆的一些常見問題。此活動為每月一期的系列講座,2021年10月至今共已舉行29+1場,已有260多名教授及醫生主講及解答公眾疑問,並有将近一百萬名觀眾參加,專家們義務服務大眾,觀眾反響熱烈!

歡迎大家於表格留下問題,教授及醫生們將會為大家解答!

最新網上直播|拯救膀胱,戰勝膀胱癌!多學科專家告訴你如何兩全其美

直播連結:
請關注癌症資訊網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cancerinformationhk

或 Wechat 微信掃碼觀看直播




癌症患者癌症康復者照顧者


肺癌乳癌肝癌膽囊和膽管癌腎癌甲狀腺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胰臟癌卵巢癌淋巴癌鼻咽癌大腸癌





私隱政策聲明
你向「癌症資訊網」提供的個人資料均依照《個人資料(私隱) 條例》的規定保密處理。除非事先獲得資料當事人同意,否則該等個人資料,只有在符合收集資料的目的或在上述條例許可的情況下,才可使用、披露或轉介。查閱及改正資料,閣下有責任向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更新資料,否則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有可能無法提供閣下要求之服務。根據《個人資料(私隱)修例》,資料當事人有權要求查閱和改正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及索取有關資料的複本。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在處理查閱或改正資料要求時,會查核提出要求者的身份,以確保他/她在法律上有權作出這項要求。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須在或可在條例第20條指明的情況下拒絕依從查閱資料要求,例如申請人未能提供癌症資訊網有限公司,合理要求的資訊。


明白

網上直播 | 甲狀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甲狀腺癌怎麼防治?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 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旨在爲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衆的一些常見問題。此活動為每月一期的系列講座,2021年10月至今共已舉行19+2場,已有250多名教授及醫生主講及解答公眾疑問,並有將近114萬名觀眾參加,專家們義務服務大眾,觀眾反響熱烈!

4月講座主題主要探討甲狀腺癌,講座題目為「甲狀腺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歡迎大家於表格留下問題,教授及醫生們將會為大家解答!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將會於癌症資訊網 Facebook 直播 ,歡迎屆時收看!如有任何提問,歡迎填寫Google Form或於直播期間留言,將安排專家解答。
日期:2023/4/22(星期六)
時間:20:00-22:00(香港時間)

即時提交問題

 

活動花絮 | 2023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乳龍共舞慈善龍舟賽

觀塘海濱陽光龍舟賽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屆「乳龍共舞盃」已於2023年4月2日順利舉行,感謝各個單位支持!好開心疫情退卻後,可以復辦大型活動。

是次「乳龍共舞盃」有多支參賽隊伍,涵蓋了不同國家及不同企業人士,當中更有癌症同路人組成的隊伍!大家都落力競賽,不論名次,大家都已成功挑戰自己,期待日後再見!!

鳴謝以下單位支持: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
屯門獅子會
仁善福來慈善總社
大昌華嘉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牙醫學會
觀塘龍舟體育會

 

 

黃韻婷博士 Dr. Wendy Wong

黃韻婷博士(註冊中醫師)

Dr. Wendy Wong

·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醫學學士 (榮譽)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

·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 前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及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陳炳忠教授中醫腫瘤學傳工作室弟子

·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體質治未病研究榮譽教授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上直播 | 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網上直播 | 腎癌怎麼防治?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是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共同承辦和 癌症資訊網cancerinformation.com.hk 協辦。旨在爲癌症患者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專業在線諮詢平臺,同時普及癌症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回答患者或其家屬及公衆的一些常見問題。此活動為每月一期的系列講座,2021年10月至今共已舉行18場,已有200多名教授及醫生主講及解答公眾疑問,並有将近一百萬名觀眾參加,專家們義務服務大眾,觀眾反響熱烈!
3月講座主題主要探討腎癌,講座題目為「腎癌怎麼防治? 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怎麼說!」,歡迎大家於表格留下問題,教授及醫生們將會為大家解答!

「抗癌防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講座活動將會於癌症資訊網 Facebook 直播 ,歡迎屆時收看!如有任何提問,歡迎填寫以下Google Form或於直播期間留言,將安排專家解答。

日期:2023/3/25(星期六)
時間:20:00-22:00(香港時間)

【講座內容】
📍講題一:如何預防及診斷腎癌?
-如何預防腎癌?
-腎癌的影像診斷
📍講題二:腎癌可被手術治癒嗎?
📍講題三:腎癌的放療及系統性治療
-四期腎癌的一綫系統性治療
-腎癌的放療及其他治療
-大眾問題解答和討論

即時提交問題

 

癌症篩查刻不容緩 減死亡率帶動科創

癌症已成香港市民健康的頭號威脅,然而直至現時為止,本港沒有全面、有效的癌症篩查制度,落後於其他先進地區數十年,尤其是針對本港頭號癌症殺手—肺癌,遲遲未有篩查計劃,公眾教育亦不足,長遠而言,對社區的健康和醫療費用,造成極大的威脅。多個團體包括立法會議員、醫學團體及病人組織公開聯合呼籲當局推動全面癌症篩查,以減低癌症死亡人數。

香港精準腫瘤醫學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醫生指出,癌變是一個緩慢的多步驟(multistep)過程,從原位癌(In situ)到侵入性癌症(invasive)然後到轉移性癌症(Metastatic)通常需時數年甚至數十年,「其實治癌關鍵完全在於是否能於早期時察覺及進行治療,大部分癌症的早期個案,治癒率都十分理想。」

一期及四期癌症 治療率可差近九成
區醫生進一步引述數據指出,以本港常見癌症如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2%,但第四期僅5%,可謂「差天共地」;至於大腸癌亦有相似情況,分別為90%及10%(如出現肝擴散而無法切除)。

「不僅如此,就連治療成本也大大不同。研究顯示,在確診後7至12個月期間,一期肺癌的治療成本不足5萬美元,但四期則近17萬美元;至於乳癌,一期不足3萬美元,但四期個案則須近12萬美元,差距很大。現時,已有充足證據顯示,就肺癌、腸癌、乳癌、子宮頸癌進行篩查,可以篩檢出早期癌症,減低癌症死亡個案。」區醫生補充。

香港落後其他地區數十年 未必積極追上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議員表示,香港在多種癌症篩查的推展上,都落後於其他先進地區,「以腸癌和子宮頸癌為例,美國早在1980年便推出大型腸鏡及子宮頸抹片篩查,但香港至2018年及2004年才推行;至於乳癌,美國早於1976年便推廣,但本港至2021年才引入;至於肺癌,美國已於2013年推行,香港至今未有任何計劃,實在差強人意。」

葛議員續稱,以現時香港的乳癌篩查計劃為例,女士需要先經過婦女健康中心的醫生評估,確定為屬於患乳癌的高危女士,才可獲安排乳房X光造影檢查,換句話說,受惠女性有限。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女士指出,擁有乳癌風險因素的族群固然有較高的患癌機會,但沒有風險因素的女性也有機會患上乳癌,因此促請當局考慮擴大篩查面。

小型慈善篩檢見成效 望及早大規模推展
同路人同盟秘書陳偉傑先生則表示,該會於去年中曾推出30免費照低劑量肺電腦掃描名額,找出1名肺癌患者,幸而只屬一期,已接受手術並康復中,「我們的慈善計劃正正顯示了篩查的重要性,即使在僅僅30人中,也能找出患者;而患者由於透過篩檢及早發現,不致危及性命,等於救回一條人命及一個家庭,極具意義。」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擁有同樣理念,「早期肺癌並沒有明顯病徵、『冇樣睇』,如出現持續咳嗽、咳中帶血、肺炎持續復發、深呼吸時胸部隱隱作痛等病徵,差不多肯定已屬晚期,因此早發現和治療十分重要,最主要途徑就是肺癌篩查。」

醫學組織及創科公司攜手 空窗期內捐出篩檢名額
政府篩查政策未到位,在這個「空窗期」,多間慈善機構及醫療創科公司合作,引進新科技,推出免費篩查研究計劃,包括送出義務醫生診症、影像檢查、液體活檢、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等。

事實上,近年癌症篩查技術不斷提升,創傷性更低、成本效益更高,有助更有效地推動癌症篩查;另一方面,若政府能推出大型癌症篩查計劃,將有助令本港以至大灣區的生命科技創科更逢勃地發展,亦令市民更關注健康。

其中有份參與慈善計劃的路勝生物創始人、CEO及醫務總監陳民漢博士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為近年發展出的新一代基因檢查技術,較有效率,有助推動癌症篩查普及化,「通過血液樣本便能檢測出有沒有出現致癌基因或腫瘤基因突變,一次可篩檢出多種致癌基因或基因突變,未來將成為趨勢。」他又提及近年大熱的人工智能AI可以提升肺癌篩查的效率,同樣有助推動篩查大勢。

促請政府加快篩查腳步 與大灣區創科互惠互利
區醫生在總結時指出,現時香港癌症篩查步伐緩慢,每天也有市民因晚期癌症而失去生命或需接受創傷性極大的治療,並負擔著沈重的醫療費用,「每多等一天,便等於容讓更多市民因癌症而死亡。其實,隨著科技發展,癌症篩查技術提升,推行癌症篩查更簡單方便。近年國家及港府積極推動大灣區發展,而大灣區正正是創科搖籃,市場龐大,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員,推行癌症篩查計劃,定能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及技術人員來港投資及發展,對市民健康福祉及創科發展,均有極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