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 疫苗的延遲局部副作用

<<mRNA 疫苗的延遲局部副作用>>

mRNA covid疫苗,注射之後差不多八成都有針口局部反應。 一般都是輕微和容易處理。

但係大概有1%的病人。會有針口延遲的局部反應。 即係打針後起初一個星期針後沒有問題。第八日開始會慢慢紅腫熱痛結成一舊硬的,情況就好似細個打卡介苗之後的反應。

最新在新英倫醫學雜誌,就有美國方面的醫生報告疫苗注射計劃開始後真係見到這種反應。 部分病人針口 結成差不多有10cm 的硬塊。 部分病人仲有全身發炎反應(亦即係發燒沾寒沾凍)。

處理的方法是用冰敷, 在使用一些抗過敏藥物, 或局部塗上輕量的類固醇, 去減輕發炎反應。一般唔需要用到抗生素。

呢一種一個禮拜後才出現的反應, 醫學上叫做第四類過敏反應。 因為這種反應涉及T淋巴細胞遊走到局部, 再recruit 其他免疫細胞例如是巨噬細胞。 大量的免疫細胞聚集進行一種 圍堵性的免疫反應。 所以皮下慢慢漸成一塊硬塊。呢個發炎反應有點類似肺癆菌所引起的慢性發炎。

今次這種mRNA 疫苗因為注射後在局部引起附近細胞自我產生病毒的抗原。 所以免疫反應非常強, 而且刺激到身體其他t淋巴細胞 ,走到去針口住聚集。 形成第四類過敏反應。

雖然今次報導講另一種的mRNA 疫苗, 但由於復必泰 這一種mRNA疫苗就快開打。可能我們在香港都會見到類似的情況。

referenc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102131……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精準治療獲選為臨床腫瘤學會年度新進展

精準治療獲選為臨床腫瘤學會年度新進展

  其他 發表留言   1 分

美國臨床腫瘤科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是國際性的大型專業組織,所出版的學術文章及指引在行內的認受性極高。每年這個學會都會回顧過去一年有關腫瘤研究的成果,並選出一個最重要的範疇,命名為「年度臨床新進展」(Clinical Advance of the Year) ;至今已經第十六屆了。2019年的獲選範疇是罕見癌症的治療,而去年的則是癌症的外科手術治療,至於2021年度新進展終於在本月揭盅:是腸胃道癌症的精準治療。

腸胃道癌症精準治療多年無突破

精準癌症治療的要義在於精準的基因及份子檢測、以及精準的用藥—尤其標靶及免疫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一向是精準治療的發揮用武之地,越來越多靶點被研發,除了傳統的 EGFR、ALK及ROS1基因變異外,現時常規的靶點還包括BRAF、RET及MET等,標靶及免疫藥物亦不斷推陳出新。乳癌研究也不甘示弱:針對廣為人知的HER2,有更多的標靶治療選擇,而在三陰性乳癌亦有新藥物上市。腸胃道癌症 (包括食道、胃、小腸及大腸) 多年來則較為遜色,自從十五年前發現在大腸癌KRAS可以預測抗EGFR類標靶藥的療效、十年前知道HER2陽性的胃癌適合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以及近年通過認證在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高」這種特徵的腸胃道癌症中適用的免疫治療外,並無其他突破。

去年多項腸胃道癌症研究成果令人鼓舞

這年腸胃道癌症研究終於吐氣揚眉,榮膺「年度新進展」,主要是因為一些令人鼓舞的新研究成果,包括一種嶄新針對HER2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用於HER2陽性、常規治療失效的大腸癌及胃癌,顯示接近五成的部份緩解率(腫瘤直徑總和縮小三成或以上),而無惡化存活期亦比較常規治療延長一倍 (美國藥管局已最新於一月中通過此藥在胃癌的認證);而在剛確診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這種基因特徵的擴散性腸癌,單用免疫治療比常規化療達到更好無惡化存活率,中位數多出8個月。

英雄所見略同,我上月已在本頁https://cancerprecision.info/2021/01/04/2020精準癌症治療大事回顧(上)/ 及https://cancerprecision.info/2021/01/18/2020精準癌症治療大事回顧(下)/ 提及以上幾項重大研究成果。精準治療越來越普及地應用在不同癌症中,希望能為更多病友帶來更有效的治療及更好的生活質素!

黃曉恩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吳劍邦醫生 Dr. Ng Kim Pong Kenny

吳劍邦醫生
Dr. Ng Kim Pong Kenny

性別︰
專業資格︰
  •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
  • 倫敦大學臨床皮膚學深造文憑
  • 香港大學社區老年醫學深造文憑
  •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學深造文憑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註冊專科︰  西醫,內科腫瘤科
地址︰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旺角亞皆老街8號朗豪坊辦公大樓12樓

地區︰ 旺角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 聖保祿醫院, 寶血醫院, 香港港安醫院

辦公室電話︰ 2156 5838
手提電話︰ 5503 0370
傳呼機 :
診所網頁︰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港大醫學院發現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為研發癌症治療藥物提供新思路

港大醫學院發現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為研發癌症治療藥物提供新思路

2021年03月02日

港大醫學院發現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的轉錄調控新機制,為研發癌症治療藥物提供新思路。是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錢程民博士領導(右)。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杜泳溟博士(左)和謝思博士(中)。

Spindlin1蛋白和C11orf84蛋白共同定位於細胞核仁(左),Spindlin1蛋白與C11orf84蛋白形成的複合物,可識別同時包含H3K4me3和H3K9me3雙向標記的組蛋白H3(右)。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表觀遺傳調控蛋白Spindlin1與新蛋白C11orf84形成的複合物,可識別一種非典型的雙向組蛋白表觀標記H3K4me3K9me3,以促進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的合成,進而加快細胞增生。由於在多種癌細胞中,都可檢測出過度表達的C11orf84和Spindlin1,是項發現為針對這兩個蛋白設計藥物,以抑制癌細胞增生提供了嶄新的治療方向。有關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
癌症是全球人類面臨的主要健康威脅之一。癌症常伴隨著失控的細胞過度增生和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的過度合成。而rRNA的合成,會促進細胞的生長以及增生速度。要達成核糖體合成,其中重要的一步是rRNA的轉錄,其轉錄過程會受到多重表觀調控機制所調節。表觀遺傳調控蛋白Spindlin1則是一個能激活rRNA轉錄的關鍵蛋白。

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首先鑑定了功能未知蛋白C11orf84是表觀遺傳調控蛋白Spindlin1的一個結合蛋白,並與Spindlin1共同定位在細胞核仁,以及有助於促進Spindlin1蛋白的穩定性。進一步的研究亦揭示了這兩個蛋白的複合物,會優先結合同時帶有三甲基化K4和K9的組蛋白H3(H3K4me3K9me3),其與甲基化組蛋白結合的強度,是目前已知組蛋白識別蛋白中最強。

研究團隊透過剖析Spindlin1/C11orf84/H3K4me3K9me3三元複合物的高解像度晶體結構,進一步了解識別組蛋白甲基化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發現過度表達的Spindlin1蛋白,可以競爭結合的方式,剝離出在富含H3K4me3K9me3標記的rRNA基因區域內的異染色質蛋白HP1,以促進rRNA轉錄。由於在多種癌細胞均可檢測出過度表達的C11orf84和Spindlin1蛋白,因此相應地抑制C11orf84或者Spindlin1的蛋白表達,能大幅減少rRNA轉錄,從而顯著減緩這些癌細胞的增生速度。

研究意義
領導是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錢程民博士指:「這項研究揭示了Spindlin1/C11orf84複合物識別雙向組蛋白表觀標記H3K4me3K9me3的分子機制。這項發現不僅在分子生物學層面解釋了Spindlin1/C11orf84複合物是如何激活rRNA的轉錄,而且為將來深入研究Spindlin1/C11orf84複合物,在早期胚胎發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為研究文章第一作者的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杜泳溟博士則補充道:「由於C11orf84和Spindlin1在人類多種癌細胞中過度表達,而且過往有研究顯示Spindlin1蛋白能促進癌細胞的生長,轉移和侵入。因此,針對C11orf84和Spindlin1這兩個蛋白設計抑制劑,可以為癌症治療提供一個嶄新的方向。」

研究團隊
本研究是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錢程民研究團隊完成。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藥理科學院周明明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王鑫博士團隊也為此研究提供協助。錢程民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表觀遺傳以及DNA損傷的分子生物學機制。是項研究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17127917、17160016以及17129218)的資助。

浸大研發對EB病毒相關癌症具雙重靶向性藥物

浸大研發對EB病毒相關癌症具雙重靶向性藥物

星期二, 2021年3月02日

由黃嘉良教授(中)、龍康樂博士(右)和羅嘉麗博士組成的團隊,研發出有效對付EB病毒相關癌症的新一代雙重靶向性藥物。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領導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藥物,具備成為與皰疹病毒第四型(EB病毒)相關的癌症的新一代療法

該種以肽(peptide)為基礎的藥物,對腫瘤的酸性環境特別敏感,是首種已知能夠成功對兩種同時由EB病毒產生的病毒蛋白具備靶向性的藥物。它以嶄新的方向提升腫瘤細胞對抗癌藥物的吸收,令需要使用的藥物劑量得以減低,有助減少治療的副作用與健康風險。

研究結果已刊登於著名國際學術期刊《先進科學》。

針對兩種EV病毒蛋白的新藥

EB病毒是最常見於人類的病毒之一,全球九成以上人口均受感染。EB病毒被廣泛認為與多種癌症有密切關連,當中包括在香港和華南地區非常普遍的鼻咽癌。

由浸大化學系教授及系主任黃嘉良教授、化學系助理教授龍康樂博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羅嘉麗博士領導的科研團隊,以組成各種蛋白質的肽(peptide)來構建一種新藥物,能同時對LMP1EBNA1兩種EB病毒蛋白具備靶向性。這兩種蛋白存在於所有受EB病毒感染的腫瘤細胞,對於EB病毒相關腫瘤的形成和增生有重要作用。

在研究團隊近年成功研發第一代藥物的基礎上,是次開發新型的雙重靶向性藥物,其治療機制包括:(1)追蹤並與EBNA1病毒蛋白結合,使其喪失功能;(2)抑制LMP1病毒蛋白,並作為顯影劑。由於LMP1病毒蛋白位於細胞表面,更易成為藥物的標靶,故新藥識別受EB病毒感染的癌細胞的能力亦大幅增強。

酸鹼值敏感度提升新藥靶向性

此外,研究人員把新藥設計成對酸性環境具備極佳敏感度。當新藥與腫瘤細胞結合時,腫瘤內的酸性微環境,會令藥物的肽裂解並隨之釋放,進入腫瘤細胞的細胞核,破壞EBNA1病毒蛋白的功能。由於正常細胞環境屬中性,而癌細胞則通常處於酸性環境,因此新藥極佳的酸性敏感度,可以將藥物脫靶率降至最低,最終能減少藥物誤損正常細胞的情況。

對酸鹼值(酸性環境)的敏感度,加上對LMP1這種位於細胞表面的病毒蛋白的靶向性,兩者結合產生的協同效應,將大大提高新藥的療效。藥物吸收率的增加,容許在使用較低劑量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藥效,同時減少副作用和健康風險

研究還發現新藥與病毒蛋白結合後,會發出獨特的熒光訊號,顯示新藥具備腫瘤細胞成像的潛在功能。

動物實驗證有效安全

研究人員將新藥注射到有鼻咽癌腫瘤的老鼠身上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只需每公斤體重12.5微克的低劑量,已足夠令老鼠的鼻咽癌腫瘤縮小一半。此外,在實驗期間,老鼠的平均體重更輕微增加,表示其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黃嘉良教授說:「實驗的正面結果,顯示了新藥的療效和安全性。由於這是首次有藥物能同時發揮成像作用並抑制兩種EB病毒蛋白,因此能作為下一代藥物的研發藍本,為特定癌症提供安全的監察和治療。」

浸大已成立創延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開發這種針對EB病毒的新藥,並推展臨床試驗。最近,該公司奪得由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0年BRACE獎創業大賽的最佳公共傳播者獎。該公司更於2020年獲納入香港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將建立實驗室進行這種針對EB病毒藥物的臨床前分析。

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還包括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外科副教授狄金明博士

-完-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 陪伴病人走過病患

中西醫傾下偈 ( 二)除咗進食營養品,中醫強調使用補品來扶正體質,究竟乳癌病人可唔可以食補品呢?

中西醫傾下偈(二)
除咗進食營養品,中醫強調使用補品來扶正體質,究竟乳癌病人可唔可以食補品呢?

乳癌病人應盡量減少進食動物脂肪

部分乳癌病人,由於荷爾蒙受體陽性,需要接受抗女性荷爾蒙治療,所以飲食上的確需要有注意的地方。 因為部分食物有機會增加血液內雌激素的水平,從而影響治療效力。

我們一般建議乳癌病人應盡量減少進食動物脂肪,一方面脂肪熱量比較高,如果引致BMI超標,有機會增加復發瘋險。 另外,要減少進食燕窩,雪蛤膏等等含有雌激素成分的食品,除了有機會增加復發,亦有機會削弱治療效力。

反之,乳癌病人可以服用當歸或者黃豆等食物,因為植物荷爾蒙不像動物荷爾蒙,沒有增加腫瘤風險,更加有數據顯示可以減少患上乳癌風險!根據台灣嘅2612位乳癌病人的數據顯示1,由醫師處方當歸不但安全,而且有機會減少癌病人復發/死亡風險 (有機會減少化療期間白血球下降的情況)。 但是,重中之重,是適當份量!!中醫一般建議服用兩錢當歸 (即是6 克,即是只是一塊薄片的當歸!),相比起大家一貫重手嘅份量……大家確實要適可而止!

至於黃豆類製品,黃豆內含有異黃酮,由於異黃酮跟女性荷爾蒙的結構相近,所以曾經一度被誤會成導致乳癌的元兇之一,後來被翻案,證明植物雌激素有機會阻止體內雌激素及癌細胞的雌激素受體結合,反而有助抗癌!而且植物雌激素有抗氧化功效,亦有幫助預防其他腫瘤,所以絕對適合乳癌病人食用。

收經婦女應少喝牛奶?

牛奶一路被視之為最適合的營養品之一,但2020年5月一分美國大型研究數據顯示,收經後的婦女,每天只喝1/4~1/3杯牛奶,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增加30%;而每天喝1杯牛奶的婦女,相關的風險高達50%;至於每天喝2到3杯牛奶的婦女,風險進一步增加到70~80%。所以,停經後的婦女比較適合飲用豆奶! 但大家仍要注意,要飲用低糖或者無糖配方的豆奶,因為糖份高的豆奶熱量也比較高,熱量過高也會轉化成身體啲脂肪,那麼便本末倒置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睇食物標籤的糖份含量。

花膠被視之為養顏補物,一方面含有蛋白質,脂肪含量亦相對偏低,亦未有數據顯示花膠有女性荷爾蒙成分 (如果是養殖魚所製成的花膠另當別論,因為不清楚是否使用含有激素的飼料),大量進食花膠有機會因為大量進食動物脂肪而對身體有害,所以建議適量使用。

冬蟲夏草提升免疫力

蜂王漿一路以來都被認為有女性荷爾蒙成分,建議要小心服用,但是數據有限並不足夠定罪!但要小心蜂蜜以及其他製品被制作成商品的時候有沒有附加添加劑,產地來源是否有涉及使用有殺蟲劑的成分,添加劑才是真正有問題的地方。 建議大家定期上消委會網站查閱最新食品安全資料。

冬蟲夏草是名貴食材,如果是真正野生的冬蟲夏草當然是理想提升免疫力的補品,但現在市面上的品質參差,人工培植的冬蟲夏草並沒有藥用作用,但重金屬成分超標,所以在2016年國家藥監總局己宣布其有害無益。 其他菇類食物,例如靈芝雲芝,亦被廣泛推銷成為提升免疫力的補品,但只有特定的藥用雲芝才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所以亦不建議大家盲目使用,而且並不是每種體質的病人適合服用靈芝雲芝。體質的判定,也需由中醫師判定,故食用適合與否,最好向註用中醫師或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另外,鮑魚及海參也是常用保健食物之一,由於相對脂肪含量低,蛋白質較高,亦適合乳癌病人服用,但值得留意的一點,不難發現很多乳癌病人在使用紫杉醇類的藥物時候同時服用有殼的海鮮 (例如蝦,蟹,鮑魚等等) 都會比較容易皮膚出風疹(俗稱風爛)或敏感的問題,所以可以避免在使用紫杉醇類的藥物期間進食有殼海鮮,可以用其他食材來代替提供優質蛋白質。

乳癌病人可食人參進補嗎?

至於參類食物 (人參,黨參,太子參,高麗參,花旗參等等),由於外國資料庫顯示這些食物比較大機會與西藥有衝突 (例如化療及標靶),所以治療期間應該盡量避免使用。當然,完成治療後。理論上影響不大。 如果想治療期間想煲湯水補氣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北芪,因為北芪跟西藥有衝突的機會比較低。另外,亦可使用生熟薏米,因為薏米(即苡仁) 可以去水腫,適合一些治療後有水腫情況或者有淋巴水腫的病人使用。 數據亦有顯示北芪及生熟薏米亦有抗氧化物,可以幫助抗癌,一舉幾得。記緊,每個人體質不同用的分量亦不同,最安全嘅做法都是諮詢醫師的意見,以制定最適合自己的藥材及份量,當然更理想的情況是西醫亦有份參與其中,監測身體狀況以及化驗報告,令整個過程更加安全!

化療期間如可升白?

化療期間如果因為白血球血小板等指標不達標影響治療進度的話,可以考慮只用花生衣,或者進食”紅色類”食物 (例如車厘子,士多啤梨),但中醫亦強調單靠食療很難有效提升白血球及血小板,有需要的話需要中醫望聞問切後提供最適合建議,當然,西醫亦有升白針及提升血小板的藥物可以幫助病人。

至於其他大部份的草本產品,例如薑黃素綠茶素等等,其實如果分量適宜的話對身體有益,但由於現在盛行進食大量保健產品,而大量保健產品亦將草本成分濃度提升至一個危險水平,所以建議大家小心服用健康產品,因為進食這些產品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健康。 高濃度的綠茶素有機會損害肝功能。

中西合璧是否可行?

外國開始建議使用混合治療模式 (Integrative Medicine) 來幫助病人改善復康階段,例如改善治療後遺症 (化療引起的手麻腳痺,chemo brain- 記憶力衰退,虛弱感等等),或者其他治療的副作用,亦希望可以幫助病人改善睡眠質素。 參考其他地區資料庫 ( 澳洲,台灣,中國等等)2,中西合璧的情況非常普遍,受嚴格監管的情況下中西藥共同使用導致肝衰竭的情況只有2%,而香港亦有中西醫結合研究院資料庫,數據亦跟其他資料庫相近,所以絕大部份情況下是安全的,但要符合以下的條件:

1.有專業培訓資格的中醫,尤其是專科腫瘤的,亦要參考定時更新的資料庫


2.中醫及西醫之間要有良好溝通,制定良好介入點
3.病人及家人要明白當中並不是百分百沒有風險,只是大家合力將風險減到最低
4.治療期間要緊密監察病人

 

參考資料

  1. Lai, J.-N., et al. (2012). “Prescription Pattern of Chinese Herbal Products for Breast Cancer in Taiwa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2: 891893. (https://www.hindawi.com /journals/ecam/2012/891893/)
  2. https://www.cancer.org.au/ assets/pdf/ cancer-forum-march-2011#_ga=2.21109627. 1751956463.1612661257-1677105073 .1612661257 / (P.19)

 

作者:   黃麗珊醫生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韻婷博士 (註冊中醫)

 

中西醫傾下偈(一) 癌症病人使唔使戒口?

中西醫傾下偈(一)
癌症病人使唔使戒口?

中醫嘅發展日新月異,戒口嘅概念已經大不如前,現代嘅中醫戒口嘅要訣基本上同西醫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跟從外國大型醫學機構的建議,一般都建議癌症病人要均衡飲食以及有適當的運動量。

中醫認為癌病是正虛邪實的疾病,治療應該攻補兼施。 癌症病人要接受抗癌治療嘅同時,也要增加營養!這個見解跟西醫也是一致的!尤見臨床研究發現,癌症病人若不正確戒口,30-80%很高風險出現不可逆轉的惡病質(cancer cachexia),對癌症病人有莫大的生命威脅。所以,坊間不同形形色色飲食戒口的建議大都不太科學,切勿盲目跟從! 若真想找到國立的癌症中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建議1,他們也會每年更新對癌症病人飲食,最後得出的建議只有兩個:(1) 食用新鮮的食物及(2) 做運動!

戒口方面,中醫西醫都是建議避免食煙飲酒,減少進食煎炸或焗的食物 (因為經過高溫烹調的肉類容易產生致癌物),減少進食醃製肉類,中式鹹魚等等。 另外,中醫亦視腫瘤為基因突變而引致細胞瘋狂生長,故視之為熱象。故建議一般戒口原則為避免進食煎炸焗的食物,減少進食羊肉、榴槤、芒果等生果,以減輕加劇熱象嘅情況。

飲食建議上,中醫西醫都建議要均衡飲食,腫瘤病人應該多吃優質蛋白質以保持適當體重及體質,如果治病期間缺乏蛋白質有機會令體重下降,如果短時間內體重下降多過5%(即大概1週內減低2.2kg,即4-5磅),有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影響治療進度或預後。

其實只要識食,雞鴨鵝豬牛全部都食得!!! 好多人淨係問食唔食得? 這個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不同嘅肉類有不同嘅營養。 只要揀啱部分,分量適宜,其實樣樣都食得,只是要食得有智慧。

先同大家講一講雞,好多年前幫雞隻注射女性荷爾蒙令到雞比較嫩口,被禁止注射女性荷爾蒙後,又有注射生長激素希望雞快大啲,方法層出不窮。 但是,現在可以在市場上買到註明是無公害的雞是非常安全的 (因為監管已經非常嚴謹)!雖然雞無公害,仍要注意要選擇進食適當的位置!一般建議避免食雞翼和雞腳,因為雞皮比例比較多,一方面動物脂肪比較多,另一方面熱量比較多,這兩個因素都不太適宜癌症病人進食。此脂肪乃雌性荷爾蒙所誘發,故最佳為癌症患者的其中一個危險因素。 所以去皮嘅雞胸肉以及去皮去脂肪的雞髀肉再加上適當的烹調方式 (避免油炸) 都是中醫及西醫共同認為適合病人的! 身體太肥或太瘦都不適宜。

曾經有病人問過雞精,只要能確定雞精的來源自從無激素的雞提煉出來,以及擷取油份的話,只要分量不是過多的話,無論中醫及西醫亦不反對進食。

至於鴨同鵝,由於大家食開都係燒鴨同燒鵝,又鍾意連皮食……其實連西醫都覺得好毒 (因為高溫烹調,連埋成寸厚嘅脂肪)!所以,同雞一樣,選擇適當嘅位置以及適當嘅烹調方式(例如滷水),大家可以安心食用。

豬肉及牛肉都是好的食材,但是最好選擇瘦肉,牛扒也要撇除肥膏,亦要避免煎炸。 由於豬肉及牛肉是紅肉,比例上不宜過多,但並不代表不宜進食,因為牛肉含有豐富鐵質,可以幫助腫瘤病人提升血色素!所以,可以食,但要有智慧地食! 中醫亦強調,所謂從前說的豬牛很毒已經是不合時宜的!

除了食物,亦有病人使用營養奶,其實只要飲食均衡的話,營養奶不是必須的,因為營養奶的蛋白質及熱量都非常高,過高的熱量會轉化成體內的脂肪,所以本末倒置。 糖尿病人更加要小心,如果不是飲用適糖配方的話,分分鐘血糖爆錶。 我們一般建議如果病人治療期間胃口欠佳,的確可以透過使用營養奶提供熱量及蛋白質的吸取,所以適當嘅時候做適當嘅事才是最適合病人。

要記緊,過分戒口不但影響營養吸收,亦會影響情緒,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以一個星期做單位,大家可以一個星期有一兩日放鬆下飲食嘅規矩,間中食下一啲令自己開心但係不太健康嘅食物,間中對飲食收順啲,對病情影響不大,但對心情有正面影響,可能亦間接對病情有正面影響。

至於一些自然療法的建議例如斷食,生酮飲食等等,對於正在接受化療治療的病人來說,對身體嘅挑戰太大,所以並不建議化療期間用這些方法。 也無任何臨床研究顯示此類飲食方法對癌症病人長造有任何幫助。 其實,只要不太偏離正軌的飲食建議,如果有機會令病人感覺良好的話,我們一般都不會反對的,大前提要合乎邏輯,治療期間切勿段自己糧草。 以防止身體正常細胞康復或更生。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crf.org/ sites/default/files /english.pdf
作者:   黃韻婷博士 (註冊中醫)
黃麗珊醫生 ( 臨床腫瘤專科 )

 

 

 

 

【教學相長】中西合璧

【教學相長】中西合璧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蘇子謙醫生,擁有雙重身份:既是腫瘤科醫生,又是中醫。他認為中西醫學並非水火不容,反而兩者結合能各取所長,成為癌症治療研究的新方向:「將最古老的傳統中藥,和新興的免疫療法互相配合,希望在癌症治療上取得突破。」

讀中學時獲中醫根治濕疹,令蘇醫生對中醫萌生興趣,入讀港大中醫課程。內地有不少專家精通中西醫,例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以中西整合醫學研發心血管疾病治療取得很大突破。相信中西醫結合會是大勢所趨的蘇醫生,在教授鼓勵下,毅然接受挑戰畢業後再修讀醫科,成為香港少數兼獲中西醫註冊資格的醫生。

中醫底子,為蘇醫生讀醫帶來優勢:「中醫理論雖然用上艱澀的字眼,但其實很多能套用於現代生物醫學,兩者是相通的。醫科一年級讀的基礎科學,對沒有臨床經驗的同學來說只能死背;但讀中醫時接觸過不同病人和病症的經驗,讓我能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感覺有趣多了。」

中西醫知識兼備,亦對臨床診治有相輔相成之效。曾經有位正接受化療的腸癌病人,血液指標正常,卻感到喉嚨痛。蘇醫生便為病人把脈,斷症是染上外感,與化療無關,處理好感冒症狀便能繼續化療:「很多人以為中醫就是慢,其實望聞問切,也可以很快診斷到病人的狀況。」

很多癌症病人接受治療時,會自行服用中成藥舒緩不適,因此中西醫結合對病人來說並非陌生的概念。蘇醫生解釋,中西醫在治療癌症方面的概念不同,西醫是針對腫瘤像標靶藥、免疫療法;中醫則以調理身體,改善體質為目的。常見例子是以針灸舒緩化療後嘔吐、失眠、手腳麻痹、反應減慢等症狀。然而在現行制度下,公立醫院病人未能同時接受中西醫團隊診治。蘇醫生期望全港首間中醫醫院2024年投入服務,由中醫主導診治,亦設西醫團隊。屆時病人可選擇中西醫結合治療,或由醫生轉介接受中西醫診治。

港大醫科課程要求學生修讀一個中醫科目,由蘇醫生擔任統籌。他表示,其實很多醫學生不抗拒中醫的學習,更會在上課時請教他作為中醫的意見,亦有學生在增潤學年從事與中西醫結合相關的研究實習。蘇醫生亦會在臨床學習時簡單教導學生把脈,讓他們瞭解中醫診症。但說到真的對中醫産生興趣,蘇醫生笑言:「醫科生對中醫最有興趣的時候,就是完成實習的非人生活後,捱壞身子,想向中醫求診改善健康。」

蘇醫生亦致力把自己的知識,應用於癌症治療的研究,望能爲病人找出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新方向。免疫療法愈來愈流行,但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例如氣虛的病人,用藥也無法激起免疫反應。但原來有些中藥補品能針對改善這個問題,增強身體,令血液內的淋巴細胞活躍起來:「我們正進行臨床研究,看西藥免疫療法能否與中藥相輔相成,加強病人免疫力,對抗癌症。」

#港大醫學院 #HKUMed #教學相長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 好僱主, 有好員工>>

<< 好僱主, 有好員工>>

**利益申報: 此貼文不是廣告, 也沒有收取任何廣告費. 只是我認為好的僱主應該受到公開的稱讚 . 另一方面他們的餐廳s我確是頗為喜歡的**

今天在門診看了一位病人, 和他的一段對話, 心有所感, 實在不吐不快.

病人張小姐(化名 )早就已過退休之年, 近這兩年多時間前前後後都在我們門診當中接受化療. 今天他回來繼續接受化療.

“上次電療嗰個位啲皮膚好返曬未?” 我問到.

張小姐: 而家已經好返曬, 實在感謝你們, 之前突出的腫瘤都好像收回去一樣. 農曆新年之前剛剛電療完成, 皮膚好似有點灼傷,也有流水. 但現在經過包紮已經乾水了. 現在皮膚除咗少少乾就冇咩問題.不過在電療之前你哋都已經講咗有這個副作用, 所以我都唔擔心. 因為我知道個幾星期一定會好番.

“Yea, it would get worse before getting better” (唔知點解呢個一定要講英文).

我繼續講“你的血報告全部都很正常,癌指數就未有報告. 咁你上次打化療針辛唔辛苦呀?”

張小姐 :“ 一啲都唔辛苦, 好似冇乜感覺, 反而上次嗰一隻化療就真係有幾日辛苦. 我而家仲可以全職返工.”

“你仲返工的嗎? 你做什麼工作的?” 問完我即刻scroll 返上去病歷睇下以前啲同事有冇打低職業資料.

張小姐:“對呀, 我唔返工的話, 哪有錢可以負擔得了這些昂貴藥物? 我是在 Mandarin Oriental 酒店工作的, 我已經做咗三十幾年”.

“你真係犀利, 唔怪得你嗰對大耳環係兩把大嘅扇! 如果我冇記錯應該係酒店嘅標誌!”

張小姐: 蘇醫生你真係眼厲, 呢對耳環我真係喺公司嘅gift shop 度買返嚟㗎!”

即使在非工作日子, 都帶著公司的標記, 可以見到張小姐實在非常熱愛他的公司. 至少我幾乎未見過醫管局員工放假嘅時候會帶著醫管局的襟章.

“you must be a very strong woman. 一路打住化療咁耐仲可以全職工作, 而且你已經年過70”

張小姐: “係呀其實我好感謝公司, 繼續請我做嘢. 因為公司知道我有病, 而且我也十分喜愛我的工作, 所以我現在返工都是頗為flexible. 好過日日坐喺屋企冇事做. 橫掂我而家的energy level 和以前未病之前都沒有大分別.賺多啲錢仲好. 一路治療咁耐, 我都冇claim 公司的醫療保險.其實公司的醫療福利算是不錯的, 不過我自己有啲不想claim. 因為老實說老實說, 公司肯畀我繼續工作已經算係好好. 所以我都盡量唔請假. 但當然之前嗰一隻化療藥,有時攰得滯嗰幾日, 我都會請假唔返工. 主要係因為若然我狀態不好, 在客人面前會影響到公司的形象”

我越聽越覺得難以置信. 竟然真係有員工會為公司著想.而且同外人不斷讚公司政策, 相信呢個情況係香港好少見. 至少我喺瑪麗醫院未見過.

張小姐繼續講: “好似今日咁樣, 係我的rest day 我先嚟睇醫生, 所以今日醫生你唔使畀假紙我. 但係聽日我要做心臟素描, 醫生你可否寫一日假畀我呢?”

我馬上在電腦上打入假紙, 一邊希望printer 今次會聽話唔會jam紙, 另一方面繼續和病人傾.

“咁你哋酒店生意在疫情這一年多有冇差咗好多?”

張小姐越講越停唔到: “酒店生意都算係咁啦, 上年咁嘅環境都叫做 做得住. 比其他地方好得多了. 我哋酒店嘅hyigene 做得非常好, 因為我哋真係見好多客人. 酒店政策如果凡係某些員工居住的大廈有確診個案, 該員工三個星期都要隔離在家, 不可回到酒店.我對酒店的防疫政策非常有信心”.

佢確實係一個非常好的營銷, 講講下真係有啲畀佢講到想去staycation, 不過諗起上星期股票大跌, 所以我打消了念頭.

差唔多到了診症尾聲 , 喺個printer出緊紙嘅時候我繼續講多幾句.

“睇嚟做化療咁耐, 真係好似冇乜唔舒服, 體重又穩定, 行出街都冇人知你病”

張小姐: 係呀我胃口真係唔錯添, 基本上返工日子公司都包曬早午晚三餐

“包三餐?? 係咪真係酒店入面啲食物? 好唔好食?”

張小姐” The hotel food is good!”

我突然間諗起呢間酒店的bakery, 回味了三秒鐘, 腦海中突然傳來瑪麗醫院K1 canteen 食物. 有從天堂跌落地獄的感覺. (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好啦咁你今日繼續打針, 三個星期再返嚟啦! 不過最後張小姐我有啲嘢想問一問你”

張小姐:蘇醫生你想問乜嘢?

“ 唔知你哋酒店請唔請駐酒店醫生的呢?”

張小姐大笑了幾聲, 一言不發, 拂袖而去.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