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聯同北京天壇醫院研究人員發現引致腦海綿狀血管瘤的新元兇 為非入侵性診斷及治療奠定重要基礎

科大聯同北京天壇醫院研究人員發現
引致腦海綿狀血管瘤的新元兇 為非入侵性診斷及治療奠定重要基礎
2021-06-08
1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及北京天壇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一個新的突變基因,可導致一種名為「腦海綿狀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CCM)的腦血管病變。目前全球約有一千至三千萬的人士患有此症。
1
王吉光教授(前坐著者)及其研究團隊
1

雖然科學家已知CCM1、CCM2及CCM3是引致CCM的三個突變基因,但三個基因主要影響有家族遺傳性的CCM病患,而他們只佔所有CCM個案的百分之二十。餘下的百分之八十非家族遺傳個案,至今成因仍然不明。

現時,磁力共振成像(MRI)是一種醫生常用於診斷CCM的「非入侵性」方法。然而,MRI只能讓醫生知道血管瘤的大小及類別;至於是哪一個基因突變導致CCM,醫生一般則只能透過手術以及化驗得知。不過,科大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式,可以評估MRI 影像所顯示的血管瘤與MAP3K3 c.1323C>G基因突變關係的概然率。因此,病人毋須「開刀」便得知是否存在MAP3K3 c.1323C>G基因突變,不但能減低施手術可能帶來的腦出血或腦神經功能缺損等風險,亦可令病者及早展開更針對性的治療。

1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式,可以評估MRI 影像所顯示的血管瘤與MAP3K3 c.1323C>G基因突變關係的概然率

科大王教授表示﹕「研究除了為CCM的基因圖譜開闢新方向,也為MAP3K3 c.1323C>G基因突變與CCM二型患者的關聯性帶來線索。團隊設計的電腦程式,又稱決策樹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為實現CCM基因的非入侵性診斷邁進一步。我們希望有關發現可以有助找出治療CCM的新靶標,促進藥物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惠及病人。」

研究成果已在科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發表。

文章來自:香港科技大學

(重磅新聞) ASCO2021值得關注的臨床腫瘤學科研成果

ASCO2021值得關注的臨床腫瘤學科研成果

[醫藥新聞]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代表所有關心癌症患者的腫瘤學專業醫生的一個專業組織,由於擁有超過45,000名會員,所以它的公信力和認受性很強,每年在年會發佈的臨床腫瘤最先進研究和藥物發展趨勢,深受全球關注。

今年(ASCO 2021)會議因疫情影響而改在線上舉行。現把一連五日(2021年6月4日至6月8日)於會議裡備受關注的臨床腫瘤學科研成果及臨床數據公布,因為發布結果正面和豐碩,令人振奮雀躍,希望為癌症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現挑選部份成果摘要如下︰

多類型腫瘤患者的盼望——MGC018
MarcroGenics承接ASCO 2020藥物科研發展——靶向B7-H3的抗體偶聯藥物(ADC)能夠將DNA烷基化劑杜卡黴素(duocarmycin)遞送到表達B7-H3的細胞中。今年進一步把這種基於倍癌黴素靶向B7-H3的抗體偶聯藥物MGC018,由人源化靶向B7-H3的抗體與倍癌黴素DNA 烷基化有效載荷結合。(詳見圖一)

資料來源︰AACR 2020 (圖一)

所謂B7-H3是免疫調節分子B7家族成員,在多種實體瘤中表達,它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不良預後相關,臨床前潛質便成為可發展的研究方向。研發者預設癌症患者已達到複雜和難治的情況,希望MGC018能夠誘導免疫記憶、介導免疫調節活性,並增強與檢查點阻斷劑聯合用藥的抗癌活性等,期望在治療領域尋求突破。(詳見圖二)

資料來源︰Macrogenics 官網 / ASCO 2021 (圖二)

註︰Enoblituzumab是一款經過免疫分子優化的、針對B7-H3靶點的全新單克隆抗體,由MacroGenics採用獨家Fc優化技術開發,具有獨特抗體優勢和治療潛力。

在ASCO 2021會議MGC018公布一項劑量遞增研究,他們招募29名已覆蓋多類型腫瘤的患者,包括經先前接受≥2線檢查點治療的3例復發性黑色素瘤患者,並採用3+3+3劑量遞增設計,每3週靜脈注射MGC018。結果顯示可接受的安全性,早期臨床活性、先前治療的轉移黑色瘤的3名黑色素瘤患者的腫瘤全部縮小(分別是24.4%、27.5%和35%),包括1例未確認的PR。(詳見圖三)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三)

MGC018同時顯示針對前列腺癌患者的強大臨床活性。在AACR2021上,對於多種頭頸癌PDX模型,MGC018顯著地抑制腫瘤生長,表現出強大的抗腫瘤效果。(詳見圖四)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四)

 

FDA特批的5位「希望之藥」

1. Sotorasib – 針對靶點KRAS

今年5月28日FDA批准Lumakras(Sotorasib)用於治療攜帶KRASG12C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為「不可成藥」的靶點KRAS的首個靶向藥物。Lumakras基於CodeBreaK100臨床研究的亞組結果而獲得加速批准,按照先前接受免疫治療和/或化療後進展的KRASG12C突變陽性NSCLC患者邀請124例,讓其接受劑量960 mg的Lumakras治療,總緩解率達到36%(95% CI:28-45),疾病控制率為81%(95% CI:73-87),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0個月。(詳見圖五)

資料來源:WCLC2020 (圖五)

Lumakras(Sotorasib)獲批上市後或會降低關注度。不過,在ASCO 2021會議上,因為Lumakras首次披露CodeBreaK100臨床Ⅱ期研究的總生存期和探索性亞組分析數據。其結果顯示治療 KRASG12C突變NSCLC患者的mOS達到12.5個月;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先前接受PD-1/L1治療的患者mOS為17.7個月。(詳見圖六、圖七和圖八)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六)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七)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八)

值得一提,根據一項約8萬人測序分析,再次確證非G12C突變(G12D, G12V)佔據更多的KRAS突變比例 (詳見圖九)。藥物Lumakras上市固然可喜,不過面對這曾屬於「不可成藥」的靶點,仍需要繼續深入探索。

圖片來源:ASCO 2021 (圖九)

 

2. Amivantamab – 針對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成年非小細胞肺癌(NSCLC)首個治療方法

Amivantamab於2021年5月22日同樣獲得FDA加速批准,成為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成年非小細胞肺癌(NSCLC)首個治療方法。在WCLC 2020會議期間公布以針對該人群的治療數據(Abs#3031),Amivantamab治療ORR為40%,中位反應持續時間11.1個月。(詳見圖十)

 

資料來源:WCLC 2020 (圖十)

此外,我們可關注Amivantamab聯合EGFR-TKI三代藥物Lazertinib用於治療奧希替尼復發、未接受化療的 EGFR 突變NSCLC的研究。在45例奧希替尼治療復發患者的結果顯示分析,36%有確認反應(1個CR,15個PR)。中位隨訪時間8.2個月,44%(20/45)患者仍在接受治療,69% (11/16)的回應患者持續緩解(≥6個月),mPFS為4.9個月,仍未達到中位緩解持續時間。(詳見圖十一)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一)

通過生物標記物分析,這些相應患者更多是基於藥物機制的正常治療作用。他們通過ctDNA 進行評估44患者,29例經NGS評估。基因檢測確定了17例的生物標誌物屬陽性患者,其中8例(47%)有反應;其餘 28 例患者,僅8例(29%)對治療有相應。(詳見圖十二)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二)

以28名患者為例,18例的耐藥機制未知(8名PR),10例屬非EGFR/MET耐藥機制(無應答)。生物標誌物屬陽性和陰性患者的mPFS分別為 6.7個月(3.4-NR)和4.1個月(1.4-9.5)。9/10(90%) IHC 高(EGFR+MET H組合評分>400)患者對治療有反應,而IHC低患者僅1/10對治療有反應。(詳見圖十三)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三)

 

3.Kisqali(瑞波西利)- 創造絕經前女性HR+/HER2-轉移性乳腺癌最長OS結果

Kisqali作為全球第二款上市的CDK4/6抑制劑,於本會議上Ribociclib更新了一線治療絕經後HR+/HER2-轉移性乳腺癌的總生存期(OS)數據。從MONALEESA-7研究證實了Ribociclib聯合內分泌治療的中位OS接近5年(58.7個月),創造了絕經前女性HR+/HER2-轉移性乳腺癌最長OS結果。

ASCO 2021公布一項III 期MONALEESA-3研究(NCT02422615)探索性分析數據。早前數據已表明Ribociclib聯合氟維司群較安慰劑聯用氟維司群,無論一線還是二線治療,均顯著改善絕經後女性HR+/HER2−轉移性乳腺癌OS(未達到 vs 40.0個月;HR,0.72;95% CI,0.57-0.92,P=.00455)。是次公布數據是額外中位16.9 個月的隨訪後,對 OS 進行探索性分析。

在(2020年10月30日)截止時,該數據顯示中位隨訪時間為 56.3 個月。68例(14.0% vs8.7%)仍在接受Ribociclib聯合氟維司群的治療。經過此次延長的隨訪,Ribociclib聯合氟維司群繼續顯示OS獲益(mOS:53.7vs 41.5 m;HR,0.73;95% CI,0.59-0.90)。此外,Ribociclib聯合氟維司群在1L(mOS,未達到 vs 51.8m;HR,0.64;95% CI,0.46-0.88)和 2L 亞組(mOS,39.7 vs33.7 mo;HR,0.78;95)中也顯示更長的OS獲益。

4. Enhertu(DS-8201) – 拓展多種適應症領域,並打破ADC藥物常規「教條」

Enhertu(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DS-8201)作為ADC領域的明星藥物,備受關注。它不僅拓展多種適應症領域,並打破ADC藥物常規「教條」。

根據Enhertu的一項隨機、多中心治療 HER2 陽性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處 (GEJ) 腺癌的臨床Ⅱ期研究(DESTINY-Gastric01)最終OS數據公布,共納入187例,幾乎全部為亞洲患者(日本:79.7%,韓國:20.3%)。125例接受T-DXd;患者中位接受先前2線及以上治療,44.4%為3 線以上。(詳見圖十四)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四)

按照(2020年6月3日)截止時的數據分析,8%患者仍在接受T-DXd(中位生存期隨訪:18.5 個月)治療,而接受醫生選擇的治療對照組(PC:伊立替康 [I] 或紫杉醇 [P])為0%。T-DXd與PC相比,OS得到改善(mOS:12.5vs 8.9 m;HR:0.60);12個月OS分別為52.2%和29.7%。T-DXd治療的ORR為51.3%(61/119;11 CR,50 PR),而PC為14.3%(8/56;全部為PR),確認的ORR(42.0% vs12.5%)、DCR (86.6% vs 62.5%)、mDOR(12.5vs 3.9 m)、mPFS(5.6 vs 3.5 m; HR:0.47)也顯著更高。(詳見圖十五、圖十六)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五)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六)

Enhertu除了研究HER2陽性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處 (GEJ) 腺癌,同時也開展針對HER2陰性的胃癌研究。

5. 特瑞普利單抗(Toripalimab)- 首個向FDA提交上市申請的國產PD-1,並且在鼻咽癌適應症上獲FDA BTD認證

特瑞普利單抗是首個上市的國產PD-1產品,亦是最前列邁向國際化進程的藥物,它同時是首個向FDA提交上市申請的國產PD-1並鼻咽癌適應症上獲FDA BTD認證。在ASCO 2021會議上,特瑞普利公布一線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r/m NPC)的國際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III期臨床註冊研究(JUPITER-02)結果,並被ASCO收錄為重磅研究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LBA)。

JUPITER-02研究顯示,與單純化療相比,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組的PFS顯著延長(HR =0.52),mPFS為11.7 vs 8.0個月。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組和安慰劑聯合化療組1年PFS率分別為49%和28%。包括PD-L1表達水準亞組在內的所有相關亞組中,均觀察到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組的PFS改善。截至2021年1月15日時,其OS尚未成熟,有待跟進發展。

此外,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組和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的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77.4%vs 66.4%(P =0.033),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10.0 vs5.7個月(HR=0.50,95%CI:0.33-0.78)。

臨床研發中的焦點藥物

1. First in class的口服CD11b調節劑GB1275

儘管檢查點免疫療法已經徹底改變了癌症治療,但並表示所有類別的腫瘤均具體得益,例如高度致命的胰腺導管腺癌 (PDAC) 就是一例,它對免疫療法的反應就非常有限了。

PDAC中廣泛的免疫抑制性骨髓細胞浸潤被認為是免疫治療抵抗的主要機制。據知CD11b/CD18是一種在這些骨髓細胞亞群細胞表面上高度表達的整合素分子,並在炎症組織轉運和細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GB1275是First-in-Class的口服CD11b調節劑,可減少髓源性抑制細胞 (MDSC) 和腫瘤相關巨噬細胞 (TAM),並將M2免疫抑制性TAM重新極化為M1表型,從而增加活化CD8+ T細胞的腫瘤浸潤,並在臨床前模型中顯示了抗腫瘤功效。

回顧ASCO 2021會議上,GB1275公布了一項單藥和聯合帕博利珠單抗的臨床研究設計(KEYNOTE-A36)和早期的體內PK特性;今次GB1275則帶來早期臨床活性的證據。截至2021年1月8日止,就有45名受試者接受治療,當中可評估的受試者,GB1275單藥顯示31.6%(6/19)的SD,聯合用藥中報告56.3%(9/16) SD。在聯合用藥組 (GB1275,800 mg),1例接受263天治療的MSS-CRC(一種腫瘤微環境中浸潤淋巴細胞水準較低,常導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幾乎無效的亞型)受試者報告了PR,1例胃癌(GC)患(因疾病進展先前接受帕博利珠單抗加巴土昔單抗治療不到3個月)報告長期SD(227天);兩例受試者都在繼續接受治療。
GB1275單藥和聯合用藥均觀察到外周MDSC 的下調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 (TIL) 計數增加。

2. First-in-Class的RAD51抑制劑CYT-0851

同源重組 (HR) 是修復 DNA 雙鏈斷裂 (DSB) 必不可少的高保真性機制。RAD51蛋白對修復受損的DNA至關重要,RAD51蛋白在斷裂處與DNA結合,並將其包裹在蛋白鞘中,完成修復過程中的必要第一步。在許多正常細胞的細胞核中,RAD51蛋白與其他許多蛋白相互作用,包括BRCA1/BRCA2,以修復受損的DNA。(詳見圖十七)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七)

數據的截止日期 (DCO,2020年12月8日),23例晚期癌症患者(肉瘤:n=8;乳腺:n=4;非霍奇金淋巴瘤:n=5;胰腺:n=3;卵巢:n=2;粘液表皮樣癌:n=1) 被納入6個佇列(15 mg、20 mg、30 mg和45 mgBID;90 mg和130 mg QD),尚未報告劑量限制性毒性。在DCO前,10例反應可評估的。兩例接受45 mgBID治療超126天和250天的DLBCL (-74%) 和粘液纖維肉瘤 (-30%) 患者根據Lugano和RECISTv1.1標準顯示PR。另外,1例胰腺癌(-19%)和1例濾泡性淋巴瘤(-42%)在接受45mg BID治療時獲得SD,其腫瘤縮小持續在111天和99天以上。(詳見圖十八)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八)

CYT-0851是First-in-Class的RAD51抑制劑,具有良好耐受性。6例 (26.1%)經歷了CYT-0851相關不良事件,只有1/2級噁心 (n=3,13%)和便秘 (n=2,8.7%)的患者數量在1例以上。CYT-0851是第一種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和實體瘤中均具有臨床活性DNA 損傷修復 (DDR) 治療劑。

3. First-in-class人源化IgG4單體COM701

COM701是一種新型的First-in-class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可與含有脊髓灰質炎病毒受體相關免疫球蛋白結構域 (PVRIG)高親和力結合,阻斷其與其配體 PVRL2 的相互作用,更阻斷PVRIG可增強T/NK細胞的活化,並在小鼠模型中抑制腫瘤生長。

COM701雖然多次在ASCO註冊,但更多是臨床實驗設計和動態預告。是次COM701帶來針對晚期實體惡性腫瘤的早期臨床數據。在招募51名DLT可評估患者中:A組(COM701 單劑量遞增)8個佇列納入16例患者(0.01-20mg/kg,IV Q3/4 wks);B組(COM7010.3-20 mg/kg + nivolumab (NIVO) 360 mg/480 mg;IV Q3/Q4wks)5個佇列共納入15例患者。

A組或B組均未報告DLT。抗腫瘤活性方面,A組(佇列8),1例鉑耐藥的原發性腹膜癌患者已確認PR並持續14個月。B組(COM70110 mg/kg + NIVO 480 mg,IV Q4 wks),1例先前最後接受NIVO治療的肛門鱗狀細胞癌(SCCA)確認CR,並持續 18 個月。此外,多例不同瘤種患者獲得SD。

4. 進度最快的國產ADC緯迪西妥單抗

隨著ADC技術進展,ADC藥物也在不斷突破,甚至顛覆先前的治療概念。RC48作為Her2靶向ADC,在Her2陽性瘤種中不斷拓展,甚至向Her低表達進階。RC48在會議上亦有多項進展彙報,包括一項針對HER2陽性和HER2低表達的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匯總分析。我們不妨從中探索RC48在靶標不同表達水準下的治療差異。

該分析涉及C001 CANCER (NCT02881138) 和C003CANCER (NCT03052634) 兩項研究。數據截止日(2020年12月31日),共有1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入組並接受了RC48-ADC治療。70例患者 (59.3%) 為HER2陽性,48例(40.7%)為HER2低表達。在HER2低表達亞組中,ORR和mPFS分別為39.6%和5.7個月。IHC 2+/FISH-(HER2陽性)患者的ORR和mPFS分別為42.9%(15/35)和5.7個月。對於IHC 1+患者(Her2低表達),即使COVID-19大流行導致一些治療推遲,ORR也達到30.8%(4/13)。(詳見圖十九)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十九)

根據以上得知,從RC48-ADC在HER2陽性和HER2低表達亞組分析,相同治療劑量下(2.0mg/kg)的ORR(42.9% vs39.6%)和mPFS(5.7 vs 5.7 m)顯示出相對一致的療效潛力。

5. PD-L1/CTLA-4雙抗KN046一線治療NSCLC

KN046是一種新型PD-L1/CTLA-4雙特異性抗體,可阻斷PD-L1與PD-1/CD80、CTLA-4與CD80/CD86的相互作用。於ASCO 2021會議報告針對初治IV期 NSCLC 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符合條件的患者可接受KN046聯合含鉑化療。(詳見圖二十)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二十)

截至2021年1月19日,87例入組,其中83例具有腫瘤PD-L1表達數據(PD-L1 ≥1%:55.4%;PD-L1<1%:44.6%)。33.3%繼續接受研究治療,66.7%因疾病進展 (27.6%)、TEAE(13.8%)、死亡 (9.2%) 和其他原因 (16%) 停止治療。在81例可評估療效中,ORR為50.6%,DCR為87.7%, mPFS為5.9 , mOS未達到,12個月和15個月的OS率為74.9%。非鱗NSCLC患者(n=8)ORR 和DCR分別為45.8%和89.6%,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n=33)ORR和DCR分別為57.6%和84.8%。在PD-L1≥1%的患者中,mPFS為6.7個月(PD-L1≥1%的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10.8個月)。(詳見圖二十一)

資料來源:ASCO 2021 (圖二十一)

兩者相對比較下,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PD-1+CTLA4)治療PD-L1≥1%的IV期或復發NSCLC研究(CheckMate227)中,mOS為 17.1 個月;阿替利珠單抗(PD-L1)單藥治療IV非鱗或鱗狀NSCLC的研究(IMpower110)中,mOS達到20.2個月。多數雙特異性抗體在擁有了先進治療機制之後,能否在臨床中顯示超越單抗或聯合治療的臨床獲益,仍需持續跟進發展。

 

 

<< 醫學教學計劃變動>>

<< 醫學教學計劃變動>>

之前諗住 希望繼續教下啲醫學生。 諗住搞返個醫學院補習班。 但係因為參與嘅學生年級唔同, 有啲難應付。 好難滿足都咁多人。 我決定變一變陣。

收到幾位中西醫學生給我私下聯絡, 希望可以到我的診所哪裏跟診。 其實這也是一個幾好的建議。 因為與其淨係學習書本的知識, 不如早一點在臨床中學習。 中醫傳統不嬲都有跟診呢一個學習活動。 西醫也有的, 但是除了是家庭醫學 科目之外, 很少學習是在公立醫院之外學習。 所以假如能夠在私營市場當中睇到另一方面 的執業醫學, 可能更加可以擴闊眼界。

所以我決定 嘗試每個月 抽一點門診的session, 容許中醫和西醫學生到來attach, 當作一點點的交流。 費用全免。 但只限於本地醫學院或中醫學院的學生。 而且因為診所規模小,每次只可以容納一個學生嚟。

邊位有興趣的同學, 可以在下面留言 “LM”。 我會順次序逐個聯絡。 睇下反應如何再modify!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

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
主題「齡活城市15年:源起與全球及香港的最佳實踐個案」 

探討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運動的起源、新常態下的「齡活」創新措施以及人口老化的挑戰
分享全球及本港的齡活城市最佳實踐與前瞻

【香港.202167日】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策劃的「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於今日舉行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匯聚政府、商界、學術界、非政府組織、社會企業等不同界別的本地及海外專家,進行跨界別交流,分享各地建設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最佳實踐個案,促進合作及持續發展。

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主禮。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致歡迎辭時表示,馬會積極支持各類型項目以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包括推廣健康社區。「香港一直推動和實踐長者及年齡友善的城市,並成為領導城市之一。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在四間老年學研究單位、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港十八區已全部獲得世界衞生組織接納加入『全球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及社區網絡』。」

一如馬會捐助的其他慈善項目,「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有賴馬會獨特綜合的營運模式,讓馬會維持為香港提供稅款及慈善捐助,建設更美好社會。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開幕辭時表示,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匯聚本地和海外參加者,分享各地建設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經驗和良方。他同時衷心祝賀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的得獎者,他們致力推行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及提供針對長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以推廣「齡活」文化,貢獻良多,值得嘉許。

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主題為「齡活城市15年:源起與全球及香港的最佳實踐個案」,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及界別的講者及參加者,透過主題演講、專題講座及展覽,探討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運動的起源、人口老化的挑戰、如何透過協作與參與達致可持續發展,以及交流各地建設「齡活」城巿的經驗與前瞻。

研討會當天亦邀請了嘉賓進行專題論壇,包括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議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2015 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致力推動長者及年齡友善設計的香港註冊建築師王建明先生,他們分享於新常態下實施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創新措施,並就銀髮巿場的潛力、數碼共融及齡活城巿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亦於同日舉行,今屆計劃共吸引了超過140間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機構、政府部門及社會企業參與。嘉許禮上共頒發七項特別大獎,得獎的公司及機構在推廣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上有傑出表現,包括鼓勵長者就業、為長者提供便利和完善的設施、設計及提供符合長者需要的創新產品及服務、運用各方資源及與各界合作推動齡活措施、開發銀髮巿場商機,以及透過推行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譜出勵志故事。有關得獎名單及詳情可參閱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網頁www.jccitypartnership.hk

為應對本港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5年撥捐超過一億九千萬元主導策動「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於全港18區提倡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並聯同本地四間大學,透過由下而上、地區為本的模式,於18區推行全方位地區支援計劃,包括進行基線研究以檢視各區的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同時制定為期三年的行動方案。至今,計劃各推行逾140個地區計劃,直接受惠人數超過11 萬人,並培訓了超過2,200位「齡活大使」,協助社區推廣。在政府、區議會、學術界、非政府機構齊心協力下,全港十八區更全部獲得世界衞生組織接納加入「全球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及社區網絡」,而各區區議會亦有特定的工作小組或委員會,持續討論長者及年齡友善的課題及設立平台予長者發表意見。「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更獲選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全球解決方案論壇 2020中展示。 

圖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左) 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 (右) 一同主持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的開幕典禮,並感謝社會各界及公眾攜手推動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

圖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中) 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 (右) 參觀多個展覽區。展覽區以互動體驗形式展示「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18區地區計劃、全港推行的計劃及「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的概況和成果。

圖三: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 (右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議員(左二)、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左一)及2015 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致力推動長者及年齡友善設計的香港註冊建築師王建明先生(右一) 於專題論壇上分享了不同界別於新常態下實施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創新措施,並就銀髮巿場、數碼共融及齡活城巿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圖四: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共頒發了七項特別大獎,表揚在推廣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上有傑出表現的公司及機構。

有關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

為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5年主導推行「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並聯同本地四間老年學研究單位,於全港18區提倡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希望透過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共同努力,改變大眾對「年老」的固有觀念,讓香港

成為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生活的地方。

自2018年起,「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於本計劃下推行,鼓勵更多不同持份者,包括商界、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共同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以顧及不同年齡人士所需。

如欲了解更多「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請瀏覽www.jcafc.hk www.facebook.com/HKJCAFC

賽馬會齡活城市國際研討會

研討會主題為「齡活城市15年:源起與全球及香港的最佳實踐個案」,匯聚政府、商界、學術界、非政府組織、社會企業等不同界別的本地及海外專家,進行跨界別交流,分享各地建設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最佳實踐個案,並建立一個促進合作及持續發展的網絡和平台。

研討會舉辦了多個以長者及年齡友善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匯集了多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界別的重量級嘉賓及學者,分享他們對構建齡活城市的前瞻性見解,和全球及全港18區的齡活城市最佳實踐與前瞻。他們分享於新常態下實施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創新措施,並就銀髮巿場、數碼共融及齡活城巿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同場亦設有多個展覽區,介紹各得獎機構的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更以互動體驗形式,讓參觀人士了解「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18區地區計劃、全港推行的計劃及「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的概況和成果,一同探索建構香港成為齡活城市的未來策略性發展。

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嘉許禮

為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以顧及不同年齡人士所需,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於2020年再度舉辦。來自不同界別的公司、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只需要推行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或提供針對長者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即可參加本計劃,並獲發證書及標籤。

而嘉許禮上共頒發七項特別大獎,包括齡活就業大獎、齡活設施大獎、齡活創意大獎、齡活協作大獎、齡活商業大獎、友善人情大獎及「我最喜愛的全城.長者友善計劃」大獎,表揚在推廣長者及年齡友善文化上有傑出表現的公司及機構。

有關得獎名單及詳情可參閱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網頁www.jccitypartnership.hk

為末期病患長者豁免晚期照顧住宿費用|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為末期病患長者豁免晚期照顧住宿費用
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的「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在今年4月展開晚期照顧服務此服務旨在為末期體弱長者及其家人提供全方位照顧,提升晚期病患長者的生活質素,讓他們活得有尊嚴及有意義。另外,為紓緩家庭的經濟負擔,中心將為六十歲或以上、患有末期病患的合資格長者豁免住宿費用,期望讓有經濟困難的長者也能享有優質的晚期生活質素,以致在愛的懷抱裡安息。

以下是服務撮要:

服務對象:

1

長者確診患有不可逆轉的疾病如晚期癌症、末期肺部疾病包括肺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 、其他器官衰竭包括心臟、肝臟及腎臟、因慢性吞嚥困難或長期卧床而引致復發性肺炎、晚期認知障礙症等。

2

過去六個月,因上述疾病或情況,重複入住急症醫院三次或以上。

3

經濟困難的家庭:
3.1 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或『長者生活津貼』或獲『醫院管理局發出的醫療費用減免計劃』之使用者。
3.2 正輪候社會福利署受資助長期護理服務如社區照顧服務 或 住宿照顧服務會獲優先考慮。

 

短期住宿服務資助計劃:

三個月過渡性綜合照顧服務: 屬於過渡性的照顧服務,為服務使用者計劃回家作好準備。
六個月計劃: 在生命終結前,作好準備及享受具質素的生活。

費用:

豁免住宿費用﹕ 為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此資助計劃豁免長者的住宿費用。
額外服務收費﹕ 此資助計劃並不包括額外服務收費,所有額外服務收費將均以正價收取。
按金﹕ 入住前必須繳付「住宿費用」及「額外服務收費」按金。

 

了解更多: https://kych.vrdseolcc.com/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
The Hong Kon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es Union Kwong Yum Care Home
E [email protected] ︳W hkcccu.kych.org.hk 

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Vera Ruttonjee Desai Spiritual End Of Life Care Centre
[email protected] ︳W kych.vrdseolcc.com 

免疫細胞療法|亡妻曾接受涉嫌非法天價療程 林子博開腔呼籲警惕

免疫細胞療法|亡妻曾接受涉嫌非法天價療程 林子博開腔呼籲警惕

林子博太太董燕君,2020年10月因為罕有的「平滑肌肉瘤」癌症病逝,她生前曾接受「免疫細胞療法」。她做的療程,是《香港01》揭發過的老人科醫生楊斌負責,當中涉嫌用非法藥劑製品、走私、非法輸入血製品、非法器官買賣等多宗罪。

報道刊出時,董燕君已經離世,林子博近日接受《香港01》獨家專訪,坦言已無法回頭判斷是否應該接受療程,但希望其他人有所警惕,勿錯失正常治療的機會。他稱寧願是一包鹽水,只是謀財不會害命,又說太太當時打針後精神跌得很快,並無起色,並在同月離世。

記者進一步追查,發現注射液,是從深圳實驗室先運到文錦渡口岸附近的一個舊式屋苑,而送到香港診所時,更是從有乾冰、類似「冰皮月餅袋」的保溫袋中取出。

2020年10月6日,林子博在facebook發布帖文指,太太董燕君接受第一針「免疫細胞療法」。(林子博facebook)

林子博太太董燕君,曾上載治療癌症的相片。(董燕君facebook)疫細胞療法」。(林子博facebook)

斥謀財害命 擔心其他病人

我寧願是一包鹽水,一包鹽水最多是騙財,如果不知哪裏來的細胞,不只是謀財,甚至是害命。 林子博
1
林子博的太太董燕君,接受過老人科醫生楊斌負責的「免疫細胞療法」,他看完《香港01》的偵查報道後,接受訪問講述療法經過。「看完報道的第一反應是有點嬲,其次是擔心之後找他們的病人。我不知道不合法,更不知道去到走私那麼嚴重。」
林子博接受《香港01》專訪,憶述亡妻董燕君接受「免疫細胞療法」時的情況。(資料圖片 / 黃寶瑩攝)

醫生無講解風險 絕望邊緣不想等死嘗試療法

林子博說當初經朋友介紹,認識到中介人馮小姐和醫生楊斌。他指醫生有解釋細胞來自深圳,但無講解副作用或排斥風險,亦指醫生說有人用此療法做「回春」、「保健」。

當主診醫生告訴你,沒有什麼可以做,但腫瘤一日一日變大。當這個世界告訴你,沒有人可以救你的時候,你會不會試?一是等死,等那一日的到來,一是進取一點,什麼都試。
林子博
1

林子博說,當時在絕望邊緣,抱住試一試的心態,太太決定接受療法,每個療程四針,要50萬元,在2020年10月6日打了第一針。

▼直擊老人科醫生推銷免疫細胞療法▼

老人科醫生楊斌自稱為名人用免疫細胞療法治療癌症,用來自深圳實驗室的異體NK、CIK細胞,每個療程收費50萬元。(香港01記者攝

聲稱代表自然療法中心的馮小姐,轉介到老人科醫生楊斌的診所,做免疫細胞療法。楊斌讓她與記者談療程細節和收費。(香港01記者攝)

打完針後精神跌得很快

記者早前放蛇的時候,楊斌和馮小姐亦用林子博太太的病例講解和招攬生意,馮小姐更說董燕君情況不太好,歸咎其飲食有問題。

林子博回憶說,當時董燕君打針時不舒服,「對我太太來說是辛苦的,一邊做一邊覺得不舒服。打完針後,我覺得她的精神跌得很快。」他說醫生曾指出這是正常反應,並遊說他太太繼續打,「但我見我太太沒有好轉,就不再試了。」

▼幾種免疫細胞療法比較▼

【免疫細胞療法】一般自體細胞療法,從體內取出免疫細胞,到實驗室培養或改造基因後,回輸到體內。(香港01製圖)

【免疫細胞療法】香港目前合法臨床使用的CAR-T免疫細胞療法,是從患者抽取淋巴T細胞,在用液態氮等形式保存運送到外國實驗室,改造基因後再運回香港。港大已有臨床應用,中大亦有臨床研究。(香港01製圖)

【免疫細胞療法】異體細胞療法,從其他人體內抽出的免疫細胞,到實驗室培養或改造基因後,再輸入到患者體內,由於風險高,多數地方仍屬研究階段。《香港01》調查發現,有香港醫生從深圳走私異體細胞來港,更涉買賣器官等多宗罪行。(香港01製圖)

太太同月病逝 無法回頭判斷

打了幾針之後半個月後,2020年10月21日,董燕君不敵癌魔病逝。到底當日接受療法決定是對是錯,林子博說現在無法回頭判斷,今日站出來現身說法,希望大眾求醫時有所警愓。

不要因為做這個療法,錯失了正常治療機會,這才是最重要。
林子博
1

林子博亦坦言,當時面對很大壓力。

病人的家人,除了面對心理上的壓力,也要面對經濟上的壓力。
林子博
記者獲得一張同樣在楊斌診所接受免疫細胞療法患者提供的相片,「回注醫院」寫的「錦星花園」,是深圳近文錦渡口岸的舊式屋苑。

記者獲得針劑圖片 注射醫院為文錦渡旁屋苑

究竟這個醫生幫患者打了什麼針呢?記者獲得一張同樣在楊斌診所接受免疫細胞療法患者提供的相片,他當時注射的「NK細胞懸液」,註明要用2至8度的冷鏈運輸。「回注醫院」寫的「錦星花園」,是深圳近文錦渡口岸的舊式屋苑。

深圳公司只准培養體外診斷用細胞

記者早前放蛇已揭發,內地當局規定這間「深圳中佳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免疫細胞,培養後只可用於體外診斷,執行董事曲壽康更說,不認識楊斌,不負責如何將製品運到香港,但亦說運送細胞製品對溫度、儲存要求嚴格,若走私會很危險。

國家藥監局2020年9月批准中佳培植NK細胞、T細胞和幹細胞培養基的醫療器械產品「備案」,列明「培養後的細胞用於體外診斷」。(國家藥監局網站)

冰皮月餅保溫袋乾冰運送

到底有多嚴格呢?林子博憶述,太太打針時要預計好時間,「醫生說要新鮮運過來,當日早上找人去深圳拿」。他更是過在診所等待針劑運到,「類似冰皮月餅袋的銀色袋裝着,裏面放乾冰,從裏面拿出來。」

現時香港衞生署唯一批准的免疫細胞療法,是港大或中大做的「CAR-T」療法,嚴格要求免疫細胞,要以液態氮冷凍及空運,規格與「冰皮月餅袋」、經文錦渡運送有天淵之別。

▼董燕君設靈及出殯情況▼

 

 

 

 

 

 

 

 

文章出處: HK01

https://www.hk01.com/0 1%E5%81%B5%E6%9F%A5/632609/ %E5%85%8D%E7%96%AB%E7%B4 %B0%E8%83%9E%E7%99%82%E6%B3%95-%E4%BA%A1%E5%A6 %BB%E6%9B%BE%E6%8E%A5%E5%8F%97 %E6%B6%89%E5%AB%8C%E9 %9D%9E%E6%B3%95%E 5%A4%A9%E5%83%B9%E7%99%82% E7%A8%8B-%E6%9E%97%E5%AD%90%E5%8 D%9A%E9%96%8B%E8%85%94%E5%9 1%BC%E7% B1%B2%E8%AD%A6%E6%83%95

<< 中醫戒口實錄>>

<< 中醫戒口實錄>>

今朝睇咗一個病人, 佢家姐話之前唔想帶佢去睇中醫, 因為佢話睇咗之後肯定戒口戒口乜都唔食得。 所以唔敢睇。上星期也有一個病人, 睇完之後問姑娘可唔可以向我攞一張戒口紙。 咁究竟睇中醫係咪真係需要戒口呢? 同埋帶啲乜嘢食物呢?

戒口紙,我唔係冇準備好, 但係我一般很少直接畀病人。 理由是因為 每個人的病情唔同, 戒口的側重點也有一點點分別。 當然也有一些通用的 避忌食物。 但是我通常會花一點點時間 ,和病人解釋針對佢本身最重要需要戒的食物。

例如上星期有一個癌症病人, 中醫診斷肝熱血熱。 我重點 叫他不要進食一些熱氣食物, 例如是打邊爐 ,鴨鵝, 乳鴿, 辛辣黑椒等等。 他的一位親人問 那麼牛肉 豬肉雞肉魚肉 和雞蛋可唔可以食呢? 我說沒有問題。 那位親人有點驚訝。 他再問可唔可以食生冷嘢呢? 我說也沒有大問題。 他更為驚訝按耐不住再問 “ 唔係喎中醫成日叫人唔好食啲生冷嘢㗎喎”

我便再詳細解釋。

“無錯多食生冷嘢對脾胃的確唔好, 但係對於這個病人來說, 這並不是最重要 需要戒口的 食物種類。 我不是說多吃生冷食物會對他有益, 只是希望他能夠做到第一步, 將最重要喺中醫睇嚟會 ,影響病情的食物先戒除。 給他一點點時間慢慢適應 慢慢重新 找出一個新的飲食平衡和習慣。 之後再看病情的需要 再決定是否要戒一些其他食物。 凡事都要 一步一步嚟 避重就輕 避免想一步到位。 給他一張戒口紙很容易但係好容易 引起病人心理壓力大而反感。 就好似啲細路仔啱啱 返學 你想他最重要學習的東西 先給他一樣功課叫他做好。 他可能很愉快地給你做好。 但你一下子又要他學數學學中英文 又要STEM, 又要音樂琴棋書畫, 再加十樣功課。 最後他心裏產生對抗性索性做都唔做。 病人的情況也是一樣”

病人和家人聽了我的解釋之後 ,就明白了。

另外有皮膚病患者問, 可唔可以偶然偷食一碗沙爹牛肉麵, 因為他真的很鍾意食。 但次次食完都會身痕。 我說暫時不要。 現在病情還頗為嚴重 戒口戒得清一點。 遲一點病情 好轉 偶爾偷食少少也問題不大。 但若然太早已經 偷食難以醫得好。 理由是身體多號到一定程度, 就可以有一點點tolerance, 亦即係我哋俗稱港嘅水位。 一路覆食中藥一路治療, 就等於 身體不斷儲錢, 銀包由只得一百蚊 儲到可能已經有一萬蚊。 偶爾食一點壞東西 就等於 從銀包 拿出三百蚊。 但假如已經儲到一萬蚊 300蚊簡直微不足道。 但若然只有在五百蚊的階段就已經用了三百蚊, 那麼身體就很難 儲錢 ,病情也很難好轉。

戒口的道理其實也是一樣。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家居中成藥>>

<<家居中成藥>>

有朋友問我話屋企擺定啲乜嘢中成藥喺屋企看門口好呢? 佢問完我即刻開下個櫃桶睇下我自己有啲乜。

同大家介紹下。

首先呢度 差唔多全部嘅藥都係一啲古方, 不同的藥廠都有出產同樣的產品。 呢度唔係 推介某一隻牌子, 相信只係優質嘅廠療效都大致相同。

1) 葛根湯: 初起感冒 感受風寒。 即係話 吹咗冷風之後初起感冒, 有怕凍頭頸背脊肌肉酸痛, 通常食一兩次就搞得掂。

2) 藿香正氣水: 腸胃型感冒上吐下瀉, 又或者個肚頂住冇胃口食嘢 ,通常都係食一兩次見效。

3) 止嗽散: 適合風寒感冒之後有時喉嚨痕有兩聲咳。 食兩三次一般都有好好嘅效果

4) 川貝止嗽散: 適合熱性感冒之後嘅喉嚨咳

5) 中藥 喉糖: 我發覺如果係一般喉嚨痛 食一兩次呢個喉糖效果好似畀西藥嘅喉糖更加好。

6) 加味逍遙散: 主要係咪有時工作緊張肝鬱。 好多年前讀書是個緊張瞓唔著食過一兩次有好大作用。 某些牌子上面寫住係調經用。。。。 其實唔係淨係呢個作用男人都食得。

以上只係嚟參考如果真係身體有大毛病都係請教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正向谷針有妙計! 群體免疫不是夢

正向谷針有妙計! 群體免疫不是夢

話說政府和其他商業機構連番出招, 又有得抽獎又有得送樓, 又好似免費機票酒店等等。大家無非希望 鼓勵合適市民盡快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令到香港市民活動和經濟盡快復常。

眼看英國上年 疫情爆發嚴重死亡率很高, 現在透過疫苗之後慢慢各樣活動已經回復正常。 反而 台灣一路 控制擴散非常好,主要都是靠關口控制和social distancing。 但經過一年以後近月卻出現一定規模的爆發。 可見關口控制social distancing 畢竟只可以係一個短期措施。 疫苗起碼至少係一個中期方案。

今天和朋友吃飯 傾下傾下 ,其實大家都諗到妙計。 去威迫其他人接種疫苗, 有可能引起 對抗心態適得其反。 反而用利誘的方法更為有效。 例如早排旅遊發展局推出 只要在本地消費兩張單夠八百蚊, 就可以參加酒店staycation 作為800蚊嘅扣減。 筆者和一些朋友 有計劃開始的第一分鐘, 不斷嘗試進入優惠網站登記, 搞來搞去試咗成兩個鐘, 系統都係死機, 因為登入量嚴重overloaded! 由此可見, 只要有” 著數”, 不少香港人一定會踴躍參與!

以下有幾個正向的意見, 相信可以幫助到, 正在猶豫打針的市民盡快作決定。( 打疫苗的好處是肯定的, 至於各樣副作用已經有很多人講了幾個月 ,唔需要再喺呢度講)。

第一就係豁免打針人士買樓的印花稅。 呢排樓市暢旺個個爭住入市, 若果政府可以豁免打針人士 的印花稅 或雙倍印花稅, 相信會令到不少人願意打針 。當然豁免有上限啦,例如是 印花稅回贈最高50萬, 那麼很多準備買樓人士相信都會唔介意打針。 另外發展商 也可以提出 在抽新樓的時候樣打針人士有優先權抽樓。 咁就更加事半功倍。

第二點同上面類近。 就係打針人士, 可以額外 退個人入息稅 例如是30萬。 那麼不少打工仔都會非常樂意打針

第三點至於上述未能受惠人士, 則可以有其他優惠。 例如是公屋免租兩個月,綜援出雙糧一個月。 已打針人士優先抽居屋,優先上公屋, 亦都優先可以參加其他資助房屋計劃。 那麼這群人士也會有非常大的誘因去參與疫苗計劃。

至於大專學生, 就可以免大學學費一年。。再靠姜濤。。。

相信各樣銀彈政策, 當然會令到政府今年的 財政收入有所受損。 但其實都只係捱一年, 當達到六七成以上的人打了針 ,社區達到群體免疫的時候。 香港的經濟將可以重新振奮, 海陸空三路的交通可以盡快恢復 ,與內外通關。 那麼 生意做得好 ,下年度的各樣稅收爆棚 ,應該可以搵返。

而且上述優惠畀直接派消費券更好。 一來省卻很多行政費, 第二 這個有點奇特的方法, 若然成功, 可以讓香港喺國際上增光。

當然各樣誘因方法 也需要配合正確的疫苗教育和社區宣傳達到效果!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港人患大腸癌 ,10年升3成 – 5年相對存活率,早期超過9成,晚期不足1成。

港人患大腸癌, 10年升3成
5年相對存活率,早期超過9成,晚期不足1成
香港癌症基金會呼籲健康生活及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及早發現 生機再現

香港癌症基金會「關注大腸癌」教育活動

2021年63日(香港)- 大腸癌連續6年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字, 2018年錄得5,634宗新症個案,10年間個案累積升幅近3成。而上年中心公布了港人5年相對大腸癌存活率,2010年至2017年整體存活率為58.2%,當中第一及第二期的存活率較高,分別為 95.7%及 87.3%。第三期為 68.7%,而第四期則跌至 9.3%,可見及早發現,患者有較高的康復機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表示,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雖然早期大腸癌可以是無明顯症狀,但只要適時檢查,仍然可以預防及降低風險,建議市民除了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外,年過50歲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高風險人士,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香港癌症基金會指出,大腸癌的成因仍然是未知之數,但與自身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如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均有可能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基金會呼籲市民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多運動、不吸煙、保持適當體重、少飲酒、高纖飲食、少吃紅肉和加工食品等。

50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腸臟曾長有瘜肉均屬高危因素,建議相關人士應適時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如檢查時發現瘜肉,可即時加以切除,有效預防大腸癌。大腸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測試為主要檢查大腸的方法,有助診斷和及早揪出大腸癌,可按需要與醫生商討作適合選擇。假若出現以下症狀,便代表大腸可能出現問題,,應從速求診。

糞便帶血(鮮紅或深黑色)或附有黏液
大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星期(例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糞便幼如鉛筆,排便後仍想再大解。)
持續腹部不適(腹脹和絞痛)
體重下降而無明顯原因

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聖保祿醫院副醫務總監及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袁兆燦醫生

香港癌症基金會一直積極提高大眾對預防大腸癌的意識,並定期舉行「關注大腸癌」教育活動,包括邀請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聖保祿醫院副醫務總監及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袁兆燦醫生,拍攝有關大腸癌資訊教育短片,為大家解構大腸癌的成因、症狀和治療及預防方法等。相關片段已上載至香港癌症基金會的官網 (www.cancer-fund.org)及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Instragram及Youtube (@hongkongcancerfund)。

如不幸患上癌症,香港癌症基金會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免費專業支援。自2011年起,癌症基金會更積極發展身心靈健康課程,包括療愈瑜伽、氣功、太極及繪畫療愈等,幫助患者強健身體和培養正面的生活態度等,以促進自我療愈。其中一位身心靈健康課程導師吳國霖先生 (Collin) 本身亦是大腸癌康復者,於2010年一次隨機身體檢查中發現紅血球偏低,深入檢查後確診第三期大腸癌。Collin現於癌症基金會擔任男士瑜伽班導師,希望幫助男性患者在輕鬆環境下體驗瑜伽,療愈及放鬆身心。2019冠狀病毒病肆虐期間,Collin亦協助癌症基金會拍攝一系列男士正念瑜伽網上教學影片 (https://bit.ly/3s3HR6E),亦有教授網上直播課程讓有需要的學員們能在家中繼續練習,保持身心健康。Collin以過來人的身份表示,早期大腸癌可以沒有明顯症狀,建議年過50歲的人士要主動定期進行大腸檢查,以降低風險。若待有症狀才求醫,或會錯失預防和及早治療大腸癌的機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是全港最具規模的癌症機構,致力為受癌症影響的人士提供免費的癌症支援服務,如癌症資訊、醫護及營養諮詢、情緒支援、生命教育、家庭輔導、朋輩支援、藝術治療、身心靈健康課程、緊急援助金等心理社交支援服務,竭力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如對癌症有任何問題,歡迎致電該會諮詢熱線:3656 0800。

有關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為本港最具規模癌症服務機構,於 1987 年成立,致力為受癌症影響的患者及其親友,提供免費資訊、專業指導及朋輩支援服務。透過屬下遍佈醫院、社區及家居的支援網絡,癌症基金會秉承令癌症患者活得更好的服務使命,竭力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更致力改善醫院的環境、提高大眾對癌症的認識,及資助本地癌症研究和醫護人員培訓項目,以提升未來癌症服務的素質。除了在香港各大主要公立醫院內設立七間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癌症基金會屬下亦設四所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癌症資訊及專業輔助服務,歡迎癌症患者、康復者以及他們的親友到訪,一起尋求協助及學習如何面對癌症的衝擊。專業關顧人員將協助患者處理身體上、情緒上、心理上及人際關係上的挑戰,減低他們在抗癌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本會沒有接受政府及公益金的任何資助,一分一毫的善款全賴個人或機構的捐助,以持續支持各項免費癌症支援服務。

網址:www.cancer-fu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