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 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整體存活期達19個月

新聞稿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
免疫治療組合延長整體存活期達19個月

圖片:「晚期肝癌一線治療新突破」記者會上出席嘉賓(左起)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註冊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肝癌患者小儀

 【2021年9月23日,香港】肝癌是本港五大常見癌症之一,每年新病例大約 1,800 個,而每年約有1,500 人死於肝癌 ,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約 10 %,是第三號癌症殺手。患者近8成為男性。

肝癌的成因有許多,肝硬化是導致肝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而肝癌也可以由多種不同的病毒引起。香港最普遍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據估計,香港有十分之一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或曾感染乙型肝炎人士。患肝癌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在港較為少見的丙型肝炎和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如黃曲霉毒素)等。

早期肝癌一般沒有任何病徵,其後出現的徵狀包括:右上腹疼痛、發燒、皮膚及眼睛泛黃、腹部腫脹、小便呈茶色而大便呈淺灰色、食慾不振、噁心、體重下降、疲倦及虛弱。在肝癌的治療方法中,最理想的根治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只限於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的患者,約只有兩成患者適合。另外就是肝臟移植,但亦只適合癌細胞未擴散的患者。至於肝癌晚期治療,則以藥物治療為主。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註冊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肝癌患者小儀

一線晚期肝癌治療的演變:從標靶到免疫治療
過去10多年的一線晚期肝癌藥物治療選擇有限,僅能採取口服標靶藥物 (TKI),而服用TKI 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僅約12-14個月。最近一線免疫治療成為新突破,一些免疫療法藥物如阿替利組單抗 (Atezolizumab) 已獲美國食物及藥品監管局(FDA)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核准,此免疫治療組合用於一線晚期肝癌病人,為患者帶來更長存活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註冊中醫師蘇子謙醫生表示:轉移性、不可切除肝細胞癌而又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免疫治療組合

肝癌免疫治療組合
「阿替利組單抗」 (Atezolizumab) 激發免疫能力對付癌細胞,聯合「抗血管增生藥」 (Bevacizumab) 壓制腫瘤不正常血管增生,阻斷營養補給,雙管齊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可為無法切除或晚期肝細胞癌的患者,帶來現時所有一線治療中最長的生存期。

癌症資訊網邀請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註冊中醫師蘇子謙醫生表示:「轉移性、不可切除肝細胞癌而又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免疫治療組合 。而三期臨床研究IMbrave150 顯示,對比第一代肝癌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組合顯著延長整體存活期的中位數從13.4個月提升至19.2個月;而且其療效於華人身上更為顯著,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 24 月。至於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則從4.3個月提升至6.9個月。」

對比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免疫治療組合相對可延遲食慾不振 、疼痛、黃疸和腹瀉等症狀的出現,也較少出現手足皮膚副作用,控制病情之餘,亦有助維持生活質素。

雖然免疫治療組合具可接受的藥物安全特性,但它也有其副作用: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高血壓、疲倦、蛋白尿,病人如有食道靜脈曲張問題,需要在接受治療前先處理,以減低出血等副作用的風險。

肝癌晚期患者小儀個案分享

肝癌晚期患者個案分享
患者小儀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2018年確診患肝癌及做手術,但同年底癌細胞已轉移至盤骨,及後接受電療。2019年年中復發,需要做第二次肝手術。

2020年服用過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lenvatinib大約8個月然後出現抗藥情況,白血球過低,手指脚指嚴重甩皮而且十分疼痛,加上用藥後無胃口、疲倦及有高血壓等徵狀,副作用太大停過藥約两星期。直至2021年2月出現耐藥性,疫情嚴重而停藥至今,現時只接受紓緩治療以維持生活質素。

關於癌症資訊網
「癌症資訊網」由一群熱愛生命的癌症患者及康復者攜手組成的互助網絡平台,多年來致力為大眾提供正確、專業及適時的癌症資訊,並以正面態度與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分享、交流、同行,鼓勵他們以積極態度面對抗癌之路,並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和小組關顧等團結同路人、交流信息、互相扶持,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

隨著醫療日益進步,癌症可以說是由不治之症演變成慢性疾病。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

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乳癌瑣碎事(14): 骨針篇—什麼是補骨針?

乳癌瑣碎事(14): 骨針篇—什麼是補骨針?

很多乳癌病人對補骨針有不同的誤解,以為補骨針是注射至骨頭達到補骨的效果 (這個絕對是大錯特錯的想法!補骨針是透過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絕非透過骨頭注射的。),也有病人以為服用鈣片就可以改善骨質疏鬆,或以為骨針只是用來處理骨質疏鬆的問題。補骨針應該如何選擇,打骨針之前有什麼需要準備……我將會一一解答大家的疑問。

乳癌病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打補骨針?

首先,病人需要分清楚自己的乳癌期數。對於已經擴散的乳癌病人而言,如果有癌症骨轉移的情況,打補骨針可以減少骨轉移所引起的併發症,例如減少骨轉移引起的痛楚以及血鈣過高的情況,同時亦可以增加骨質,改善病人生活質素,這種情況一般會每一至三個月個月打骨針一次。

對於並未有擴散的乳癌病人來說,如果是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病發時是已停經,用補骨針除了可以減少因使用抗女性荷爾蒙治療 AI (Aromatase Inhibitor-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所引起的骨質疏鬆外,亦可以減少將來骨轉移的風險,繼而增加生存機會率,是「一雞兩食」的方案!而這種情況一般會每半年打骨針一次。

所以病人最重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病情,才知道骨針對自己有什麼用處,同時亦會明白相隔多長時間才需要再打骨針。

如何選擇不同的補骨針?

適合腫瘤病人的補骨針分為兩種,比較傳統的是靜脈注射的唑來膦酸(Zoledronic Acid),是其中的一種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即常見的骨質疏鬆藥物,大部分沒有腫瘤而有骨質疏鬆的病人都會使用口服的雙磷酸鹽,作為骨質疏鬆的治療方案)。另外一種是一款新型的標靶藥物仿保骨素(Denosumab (RANKL Inhibitor)), 兩種各有優點缺點,並不是單一種能獨佔鰲頭。

無論是選用哪個方式的骨針治療,都需要配合鈣片補充鈣質,除非有血鈣過高的情況 (常見於乳癌有骨轉移的情況)。建議大家服用鈣片時盡量避免與牛奶及其他藥物混合服用,亦可選擇在飯後服用,幫助人體較易吸收鈣片內的鈣質。

絕大部分的病人最擔心就是骨枯風險,下期文章會向大家分析打骨針前的注意事項,讓大家好好準備,減少骨質增生引起的風險。

參考資料:

https://www.cochrane.org/zh-hant/ CD003474/BREASTCA_ shuang-lin-suan-yan- lei-yao-wu-yu-denosuma b-yong-yu-ru-yan-zhi-liao

 

 

 

乳你綻放-了解乳癌

乳你綻放-了解乳癌 (ep.1)

“喺香港,平均每14名婦女就有1個一生中有機會患上乳癌,其中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佔所有乳癌個案約7成。


 

了解更多乳癌資訊:
https://www.thrive-hongkong.com/zh-hant/?cmp=cancerinformation-JUL-campaign

嗚謝(排名不分先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楊善如醫生 百忙中抽空拍攝。

此教育短片鳴謝 輝瑞香港 全力支持

#健康 #癌症資訊 #癌症 #治療 #醫療資訊 #乳癌 #CDK46抑制劑 #標靶治療 #荷爾蒙治療 #黃麗珊醫生 #邱振中醫生 #楊善如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乳你綻放


乳你綻放 – 了解乳癌 (ep.2)

“喺所有乳癌個案當中,大約有10至15%係遺傳所致,而BRCA基因突變佔咗大多數,醫生通常建議較為年輕或有家族病史嘅乳癌患者進行BRCA基因測試。如發現基因突變,可以有助醫生更早決定治療方向。”


了解更多乳癌資訊:
https://www.thrive-hongkong.com/zh-hant/?cmp=cancerinformation-JUL-campaign

嗚謝(排名不分先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孔敏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麗柔醫生,外科專科醫生英偉亮醫生 百忙中抽空拍攝。

此教育短片鳴謝 輝瑞香港 全力支持

#健康 #癌症資訊 #癌症 #治療 #醫療資訊 #乳癌 #BRCA #遺傳 #基因突變 #李孔敏醫生 #羅麗柔醫生 #英偉亮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外科專科 #乳你綻放


乳你綻放- 了解乳癌 (ep.3)

“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擴散性乳癌,標靶治療CDK46抑制劑配合荷爾蒙治療係目前國際指引下嘅一線治療選擇,研究顯示,以上治療方案可以明顯增加患者嘅無惡化存活期,延長病人壽命。”

了解更多乳癌資訊:
https://www.thrive-hongkong.com/zh-hant/?cmp=cancerinformation-JUL-campaign

鳴謝(排名不分先後)
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醫生 百忙中抽空拍攝。

此教育短片鳴謝 輝瑞香港 全力支持

#健康 #癌症資訊 #癌症 #治療 #醫療資訊 #乳癌 #CDK46抑制劑 #標靶治療 #荷爾蒙治療 #周芷茵醫生 #梁廣泉醫生 #張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外科專科 #乳你綻放

香港癌症基金會一年一度關注乳癌教育暨籌款活動

香港癌症基金會一年一度關注乳癌教育暨籌款活動
2021年度「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
鄭秀文(Sammi)連續三年擔任粉紅大使 身體力行呼籲女士「Be Smart. Self-Check.
「粉紅服飾日」及「粉紅購物月」  全城響應10月粉紅熱潮 
宣揚關注女性乳房健康 籌款支援受乳癌影響人士

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2021提醒女士們「Be Smart. Self-Check.」

2021914日(香港)– 乳癌已連續多年成為本港婦女最常見癌症,2018年女性患乳癌的新症個案超過4,600宗,過去10年累積升幅達56.8%[1]。為響應國際乳癌關注月,香港癌症基金會於每年10月都會開展關注乳癌教育暨籌款活動 – 「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喚醒公眾關注及認識女性乳房健康,以及為相關的免費乳癌支援服務籌募經費,支援受乳癌影響的人士。

 向來關注健康、熱心公益的星級藝人鄭秀文(Sammi),連續第三年擔任癌症基金會的粉紅大使,呼籲「From Mi to We」由自己做起,再感染身邊人一起發放粉紅力量,同時提醒女士們「Be Smart. Self-Check.」!全新一輯的宣傳短片以粉紅色啦啦球比喻為女性乳房,Sammi會提醒大家要愛惜自己身體,定期檢查乳房,並將這重要健康資訊推廣予身邊親友。片段外,Sammi及一眾明星將會透過啦啦球,一起以行動支持乳癌患者,並把打氣片段上傳到社交平台,加強大眾對女性乳房健康的關注,同時亦為受乳癌影響的人士發放更多正能量。

 癌症基金會一直致力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輔導、護理及營養諮詢、朋輩支援及身心靈健康課程等免費支援服務,在各區開設的服務中心,其中位於中環的香港癌症基金會婦女服務中心,便專門為乳癌及婦科癌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免費專業支援服務。而癌症基金會今年會繼續舉辦各項乳癌教育及宣傳活動,宣揚關注乳癌訊息,在官方網站 (www.cancer-fund.org/pink) 亦設有乳癌教育活動專頁,分享乳癌相關的資訊,以及製作乳癌資訊短片,讓女性可以多方面掌握乳房健康的知識。此外,還會舉辦包括「粉紅服飾日」及「粉紅購物月」等籌款活動,期望大眾可以同心參與,身體力行支持受乳癌影響的人士!

連續第三年擔任癌症基金會粉紅大使的鄭秀文

 愛惜身體「Be Smart. Self-Check.」定期自我檢查乳房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首份乳癌分期存活率彚報中,2010-2017年間乳癌患者的第一至四期五年相對存活率分別為99.3%、94.6%、76.2%及29.8%,從中可看到只要及早確診,患者便有較高的存活率,而一般亦有較多治療選擇及可採取較温和的治療方法,減輕患者因治療而產生的生理及心理負擔,「及早發現,生機再現」。今年「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沿用「Be Smart. Self-Check.」作宣傳口號,呼籲各位女士要緊記定期檢查乳房。癌症基金會深信抗癌路上不孤單,無論前路有多崎嶇,都應保持正面及樂觀,需要時應主動尋求支援。

 

自我檢查乳房三部曲

1. 觀察 2. 觸感 3. 比較
仔細觀察乳房及乳頭,留意有否任何異常情況或變化。
用中間三隻手指打圈觸摸,看看乳房有否硬塊或疼痛感覺,及皮膚有否變厚、出現皺紋、凹陷、泛紅、不尋常顏色改變。輕輕擠壓乳頭,觀察有否出現分泌物。
比較以往乳房的大小及外形,乳頭的組織變化,留意有否任何變異。

伍妙奇女士(Milky)於2013年確診乳癌。有天她在洗澡的時侯,摸到左邊乳房有硬塊之後求醫,經歷一年多的治療後成功康復。於患癌期間,她開始參與癌症基金會身心靈健康課程。Milky表示因為自己患病時得到癌症基金會不少幫助,當自己有能力時亦希望可以幫助同路人,所以康復後便積極投入癌症基金會的服務,義務擔任課堂助教。她更於2016年考取證書,成為該會正式導師,現時教授的課程有八段錦及易筋棒運動。作為乳癌康復者,她確切明白到自我檢查的重要性,亦期望可以呼籲大眾「Be Smart. Self-Check.」。她表示以親身經歷為例,若非當初剛巧察覺到乳房有異狀,亦不會發現自己患上乳癌,也了解到自我檢查乳房並非難事卻是十分重要。

 

活動一:粉紅服飾日

10月將會掀起一陣粉紅熱潮!今年的「粉紅服飾日」定於10月29日(星期五),癌症基金會鼓勵全港市民於當日一同穿戴粉紅衣飾,以示支持乳癌患者,並捐款幫助受乳癌影響的人士。當天大家可以發揮創意,與摯愛親朋或同事舉辦屬於您們獨一無二的粉紅派對!歡迎各位參加者將拍下的活動照片或攝錄花絮,並加上#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2021及#PinkRevolution2021上傳至社交媒體,與大眾一起分享喜悅,讓更多人認識及加入「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

只需捐款港幣150元或以上,參加者便可以得到粉紅限量化妝袋乙個,以答謝大家對乳癌患者的支持。港幣150元的善款,便能讓癌症基金會為一名在醫院剛完成乳癌手術的患者送上乳癌復康包,照顧患者手術後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活動二:粉紅購物月

癌症基金會的「粉紅購物月」多年來獲得眾多商戶及消費者大力支持,今年同樣有多間不同類別的粉紅贊助商支持「粉紅購物月」,讓公眾能購物行善二合一。由服飾、珠寶、飾物、生活用品、美容及餐飲等,參與的品牌將提供一系列粉紅精選商品及限定優惠,包括連續14年成為主要贊助商的日本知名品牌象印、首次成為主要贊助商的Mask On以及其他品牌如著名護膚品牌XOVĒ、意大利薄餅專家PizzaExpress、時尚服飾品牌Calvin Klein Underwear等,讓購物消費變得更有意義!

癌症基金會亦鼓勵大眾發揮創意,舉辦專屬您個人的粉紅籌款活動,齊齊以行動支持「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

 

有關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為本港最具規模癌症服務機構,於 1987 年成立,致力為受癌症影響的患者及其親友,提供免費資訊、專業指導及朋輩支援服務。透過屬下遍佈醫院、社區及家居的支援網絡,癌症基金會秉承令癌症患者活得更好的服務使命,竭力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更致力改善醫院的環境、提高大眾對癌症的認識,及資助本地癌症研究和醫護人員培訓項目,以提升未來癌症服務的素質。除了在香港各大主要公立醫院內設立七間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癌症基金會屬下亦設四所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癌症資訊及專業輔助服務,歡迎癌症患者、康復者以及他們的親友到訪,一起尋求協助及學習如何面對癌症的衝擊。專業關顧人員將協助患者處理身體上、情緒上、心理上及人際關係上的挑戰,減低他們在抗癌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本會沒有接受政府及公益金的任何資助,一分一毫的善款全賴個人或機構的捐助,以持續支持各項免費癌症支援服務。

網址:www.cancer-fund.org

有關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

「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為香港最大型、最全面的關注乳癌活動,是癌症基金會每年一度於 10 月舉辦的重點活動,藉此響應國際乳癌關注月。透過一系列教育和宣傳活動,期望喚醒公眾關注乳房健康,並舉辦不同的粉紅活動2021年度的「癌症基金會粉紅革命,期望籌得港幣300萬元為相關的免費乳癌專業支援服務籌募經費。

網址:www.cancer-fund.org/pink

林偉雄醫生 Dr Lam Wai Hung Eddy

林偉雄醫生
Dr Lam Wai Hung Eddy

 

 

 

 

 

  性別︰   男
  專業資格︰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香港大學醫療科學碩士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明醫醫務中心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26號27樓 
  地區︰   尖沙咀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提供醫療程序及手術:

鼻喉內窺鏡檢查; 顯微鏡耳朵檢查; 頭頸腫瘤評估和檢查; 睡眠窒息症評估及手術; 頭頸瘤幼針抽刺組織檢查; 頭頸腫瘤  手術及重建; 喉內及經口腔激光手術; 顯微鏡耳科手術; 功能性鼻竇窺鏡; 甲狀腺手術; 扁桃體及腺樣體切除術; 耳鼻喉小手術
  使用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養和醫院; 聖保祿醫院;荃灣港安醫院; 仁安醫院;香港港安醫院; 港怡醫院
  診症時間:
  •   星期一︰1000-1300;1500-1800
  •   星期二︰1000-1300;1500-1800
  •   星期三︰1000-1300;1500-1800
  •   星期四︰1000-1300;1500-1800
  •   星期五︰1000-1300;1500-1800
  •   星期六︰1000-1300
  •   星期日︰休息
  •   公眾假期︰休息
  辦公室電話︰
  •   6110 8170
  •   23171717 , 36101780
  辦公室傳真︰  N/A
  傳呼機 :  N/A
  手提電話︰  N/A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癌友之聲 | 癌症病友座談會

癌友之聲 | 癌症病友座談會

遇上癌症是人生的轉捩點,怎樣才能盡早確診順利開展有效治療,甚至獲得人性化的全方位援助往往是一大難題……

為了解癌症病人的需要,及整個癌症治療歷程以至復康期間所面對的問題,CPV現正招募以下人士參與第一階段癌症病人研究,收集意見。

完成研究後,CPV會與各界持份者探討並提出可行建議,以改善癌症病人於身、心、社、靈以及經濟層面上面對的問題。

目標人士 :

1) 癌症患者
2)癌症康復者 (康復年期不多於3年)
3)照顧者

首階段研究內容: 癌症病友座談會(Focus Group)

網上報名: https://forms.gle /JbtEXhwBJ6CVNY gw5

願意為同路人出一分力的你,請先填妥以下表格, 稍後有專人與你聯絡。你的參與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查詢: 35982157

 

線上粉跑 PINK RUN.HK 2021

線上粉跑 PINK RUN.HK 2021

「聞所未聞」香噴噴完賽紀念禮物

新增「粉紅100公里團隊跑」成就FUN享趣味

 

#線上粉跑 #PINKRUNHK #粉跑  #asiabreastregistry

相片及影片下載連結:https: //bit.ly/3jTKcPJ
宣傳短片之下載連結:https: //bit.ly/3E0J84A
「粉跑」應用程式下載連結 (IOS): https://apps.apple.com/hk /app/pink-run/ id1538536952?l=en
「粉跑」應用程式下載連結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 /store/apps/details?id= com. flysdesign.pinkrun

 

(香港‧2021年9月10日)由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下稱「資料庫」)主辦的年度盛事粉跑 PINK RUN.HK 2021 (簡稱「粉跑」)閃耀延續,結合線上線下舉行,並增加一個全新項目 –「粉紅100公里團隊跑」,讓大家自行組成5人小隊、共同完成100公里賽事,發揮粉跑團隊精神﹗

全球跑手均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免費下載「Pink Run」手機應用程式,隨時隨地參與「粉跑」四個項目:「粉紅100公里團隊跑」、「粉紅50公里挑戰組」、「粉紅5公里體驗組」及「粉紅100米開心組」;更可與朋友分享「粉跑」成績、路線及專屬相框照片。

至於「粉紅100公里團隊跑」、「粉紅50公里挑戰組」及「粉紅5公里體驗組」,參賽者必須於2021年10月29日或之前報名,並於指定期2021年11 月15 日至12 月 6 日內,以「Pink Run」手機應用程式參賽、記錄及上傳成績,以換取總值超過港幣1,000元正之限量「粉跑」完賽禮物包,包括「粉跑」擴香石完賽獎牌香精套裝、ANESSA極防水美肌UV噴霧 SPF50+ PA++++ 60g、Levi’s 限量版Tote Bag及港幣$200禮券、Barebells 高蛋白棒、CheckCheckCin朝夕即沖米水粉及優惠券、Chicco洗髮沐浴露50ml及港幣$100禮券及Archon 輕巧練習帶等。

與此同時,董嘉儀 (Lulu Tung) 與資料庫基因研究顧問「家家醫生」首度幕前合作,透過趣味宣傳短片率先展示今年特別設計的「粉跑」裝備,包括:限量版「粉跑」防曬手袖及「Pink Run」手機應用程式。無論您是跑步高手、運動愛好者、愛心家長還是貪玩一族,都歡迎您與親朋好友齊齊粉跑,以行動支持及提高公眾對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認識及關注!

宣傳短片之下載連結:https://bit.ly/3E0J84A

「粉跑 PINK RUN.HK (前稱為「粉紅高踭鞋慈善賽」) 是由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辦之年度慈善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遺傳性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認識及關注,活動所籌得之善款將用於資助本地經濟有困難之高危家庭進行BRCA基因測試及輔導工作。

名額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PINK RUN.HK 2021 線上粉跑

活動日期:2021 年 11 月15 日(12:00am HKT)  至 2021 年 12 月 6 日 (11:59pm HKT)

報名日期:即日至2021年10月29日 (11:59pm HKT)

項目:「粉紅100公里團隊跑」、「粉紅50公里挑戰組」、「粉紅5公里體驗組」、「粉紅100米開心組」

時間:不限,但須於活動日期內完成

地點:不限 (歡迎世界各地跑手參加)

報名費用:(每人)

「粉紅100公里團隊跑」(5人一組):港幣100元正 ( 即每隊港幣500元正)

「粉紅50公里挑戰組」:港幣100元正;

「粉紅5公里體驗組」:港幣100元正;

「粉紅100米開心組」:免費

查詢電話:3611 0326

查詢電郵:enquiry@ pinkrun.hk

報名網站:https://www. pinkrun.hk/

「粉跑」應用程式下載連結 (IOS):https://apps.apple.com/ hk/app/pink-run/ id1538536952?l=en

「粉跑」應用程式下載連結 (Android):https://play.google.com/ store/apps/ details?id=com. flysdesign.pinkrun

粉趣滿FUN 

  1. 「粉跑」擴香石完賽獎牌香精套裝 (3款味道)

今年「粉跑」完賽獎牌繼續帶來新驚喜,以擴香石及香精套裝呈現與別不同的粉跑趣味﹗粉跑擴香石完賽獎牌配有專屬香精,只需將香精滴於擴香石上,即能釋放持久香氣,亦可當作聖誕或家居裝飾,一物多用。粉跑賽事完賽獎牌設有專屬味道:5公里賽事 (Cucumber & Earl Grey青瓜及伯爵茶)、50公里賽事(Mimosa含羞草)、100公里賽事(Coco Mademoiselle可可小姐),粉紅跑手可報名參與不同賽事收集各款香味﹗

    粉跑互動新程式

粉紅跑手隨時隨地可以與朋友及關注者分享粉跑記錄、路線等資料,繼而產生互動、互相挑戰或為對方加油打氣,完成賽事更可將粉跑「創新紀錄」公開分享。

  1. 「衝粉」相框

粉紅跑手無論身處何方,均可透過「Pink Run」手機應用程式免費參加「粉紅100米開心組」比賽。只要於限時內完成賽事,便可以「衝粉」相框拍下衝線一刻,即時分享到社交媒體Instagram及Facebook。若想挑戰更高難度,更可報名參加「粉紅100公里團隊跑」、「粉紅50公里挑戰組」及「粉紅5公里體驗組」,收集不同賽事的「衝粉」相框。

 「粉紅100米開心組」即玩即賞免費飲

「粉跑」參加者憑「粉紅100米開心組」完成截圖,親臨「三不館車仔麵」荃灣店惠顧任何麵餐,即可免費獲贈飲品壹款,詳情請參閱  https://www.facebook.com/ido ntcaretsuenwan 。

 關於主辦單位及受惠機構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下稱「資料庫」)成立於2007年,為本港首間及目前唯一致力研究BRCA基因突變及幫助因基因突變而患遺傳性癌症(包括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高危家庭,進行基因測試、輔導及臨床醫護服務的慈善機構。「資料庫」是現時全球擁有最多專為華人病例作BRCA基因突變研究的基因樣本及臨床生物數據的資料庫,旨在進一步完善對華人患遺傳性癌症的醫學研究及制定合適的預防措施,以幫助基因突變患者及其家族成員,提供更全面及多元化的普查及支援服務,從而減低本地以至全球華人因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癌症的風險。自成立以來「資料庫」得到各方慷慨支持,已成功資助逾4,800名本地經濟有困難的高危人士,當中包括逾3,600個家庭,進行基因測試及相關輔導服務。「資料庫」更創立了BOP三色絲帶,把國際認可代表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顏色的絲帶連結一起,以代表對該三種遺傳性癌症的關注。

網址 : www.asiabreastregistry.com    

乳癌瑣碎事(13):高劑量維他命C能否抗癌?

乳癌瑣碎事(13):高劑量維他命C能否抗癌?

維他命C的重要性:

在十六至十八世紀期間,壞血病曾經導致大量在長期海上工作的人員死亡,病因是長期無法進食新鮮食物,特別是蔬菜水果。壞血病的病徵有疲倦、乏力、容易瘀傷及流血。直到1747年,英國皇家海軍外科醫生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 發現進食檸檬可預防及根治壞血病,但當時仍未知道為何進食這些生果根治壞血病。直至1932年 (相隔約200年後),生理學家聖捷爾吉·阿爾伯特(Albert Szent-Gyorgyi) 發現維他命C是當中能治療壞血病的物質,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聖捷爾吉·阿爾伯特亦因這個重大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獎。

維他命C對我們身體極為重要,是一種水溶性維他命,也是一種不能透過身體自我製造的維他命,需要透過食物攝取。維他命C有抗氧化功能,能促進膠原蛋白生長,有助改善免疫系統功能及增加鐵質的吸收。

如果人體維缺乏他命C最初的症狀包括疲勞、乏力、牙齦發炎,當情況惡化就可能出現瘀斑、關節疼痛、傷口癒合困難以及組織與微血管脆弱等問題,這些情況有機會令腫瘤病人病情惡化。所以,足夠的維他命C對所有人,甚至腫瘤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劑量維他命C的醫學數據:

其後,有一位曾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極力推崇高劑量維他命C(每天超過1000毫克)不但可以預防感冒及心臟病, 甚至可延年益壽,能醫百病,對抗癌症,而這個說法一直極具爭議。

曾經有不同的研究顯示,高劑量維他命C能有助骨膠原的形成,從而增強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結構層, 有機會阻止癌細胞穿破結構層,減少擴散。在1976年,曾經有醫學研究以高劑量維他命C治療100名腫瘤病人,發現有22%病人一年後仍能存活, 而沒有接受高劑量維他命C的病人存活率只有0.4%。研究顯示,高劑量維他命C不但有效延長壽命,亦能提升生活質素,其後日本亦有相關的研究反映同類的結論,因而引起不少人對這個療法的興趣!

既然維他命C對人體這麼重要,亦早在1976年已經有研究數據顯示高劑量維他命C能幫助癌症病人改善病情,為何現在這個治療也未屬正規癌症治療?

西方醫學講求循證醫學,簡單而言,即要透過多重臨床試驗,反復認證,最後要透過黃金標準的隨機雙盲試驗(Double-Blind Studies),確認是不偏不頗,不含任何運氣成分的結論,才能被認證為正規的治療之一,並不是一個地位崇高的學者一個建議便能取代這些認證方案,西方醫學強調確保病人安全。

由於初步數據顯示高劑量維他命C有機會是抗癌的重要機制,其後的確有隨機雙盲試驗的研究嘗試核實這個理論,但有兩份美國新英格蘭發表的醫學期刊所刊登的醫學數據卻未能核實這個治療方案對腫瘤病人有用,所以這個治療方式仍未是現行西醫所認可的正規治療。

不過,有大量自然療法派的學者就對這兩份醫學數據有不同的批評,認為當中的研究方式並未有公平地讓高劑量維他命C發揮其功效,導致醫學數據不足。因此,在這方面的討論至今仍然議論紛紛。

為何難以核實這方面的醫療數據?

許多人認為醫學的結論非黑即白,但事實上人體結構深奧精微,每一個成分對一粒細胞的影響不等於對人體內的所有的細胞亦有相同的影響,人體內一環扣一環,現在的醫學所知道的只是皮毛。因此,每一個看似簡單的醫學問題,一般都要經過多研究才可能有頭緒。就如維他命C 故事的開端,由缺乏維他命C的病徵開始,直至找尋到問題根源,因維他命C所引起的簡單醫學問題,也需接近200年的時間。在實驗室至人體內維他命C被量度的方式,以致細細胞上及人體上如何反映其成效,實在未有一個十分清晰的共識應如何釐定,而且每個人每天在飲食中攝取的維他命C也很難量化,再加上研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當中需要大型醫學機構具備足夠的資源下才有機會得出最佳的答案。

現行有關維他命C的建議

維他命C是水溶性維他命,是人體必需的維他命,亦可幫助鐵質的吸收。現時數據指出,人體每日平均需要 65-95mg的維他命C,最高上限為每天2000mg,過量的維他命C有機會導致中毒症狀,例如肚瀉、作悶、嘔吐、心口灼熱、腸道絞痛、頭痛、失眠,甚至是腎結石。另一方面,由於是水溶性維他命,過量的維他命C通常會在小便中流失,對於坊間的高劑量維他命C治療方案,由於未有確實的醫學數據和西方認證建議可在癌症病人使用更未清楚現行的新型抗癌治療方法是否與高劑量維他命C有衝突,建議大家要小心!知道病人抗癌心切,同時明白正統西方抗癌治療毒性甚高,這些另類療法確實非常吸引,這篇文章希望幫助大家分析維他命C的故事及現行的數據讓大家參考。重中之重,希望大家可以知道故事的兩邊,平衡利弊,方便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作為腫瘤科醫生,除了抗癌治療,如果有非大風險的其他治療方案,一般都不會反對病人採用,但如果單純採取高劑量維他命C治療方案抗癌,具極大風險,切記要小心。

參考資料:

https://www.cancer.gov/ research/key-initiatives /ras/ras-c entral/blog/2020/ yun-cantley- vitamin-c

https://www.mayoclinic.org /diseases-conditions/canc er/expert-answers/a lternative-cancer-treatment /faq-20057968

中大港大成功開發磁力共振圖像導航手術機械人系統 經口腔準確利用激光消融頭頸癌腫瘤

中大港大成功開發磁力共振圖像導航手術機械人系統 經口腔準確利用激光消融頭頸癌腫瘤
2021年9月9日
中大和港大最近成功研發了一套「軟體機械人系統」,在進行治療頭頸癌的微創手術過程中,系統可配合磁力共振圖像導航,經口腔釋放激光消融頭頸癌腫瘤。左起: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博士生方格先生、副教授郭嘉威博士、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醫生、名譽臨床導師陳寶玲醫生,以及港大牙醫學院牙科物質學副教授徐傑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和香港大學(港大)的聯合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了一套「軟體機械人系統」,在進行治療頭頸癌的微創手術過程中,系統可配合磁力共振圖像導航,經口腔釋放激光消融頭頸癌腫瘤。來自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及港大牙醫學院的專家們,共同開發了這套兼具柔順性及五個活動自由度的嶄新微型系統,令在狹窄的口咽環境內進行激光消融術變得更準確和安全。系統已通過多項測試,包括體外組織消融測試,以及在磁力共振圖像引導下利用大體頭頸模型進行消融測試,證明系統能透過磁力共振測溫,監測進行消融術期間的熱力擴散,準確控制消融範圍。這項發明近期已於國際期刊《Science Robotics》發表。

 

這次開發的軟體機械人系統,是醫生與工程師合作的一個成功例子。
陳英權醫生表示,配合術中磁力共振圖像導航,臨床醫生能夠在為病人進行消融術期間,作出更直和準確的反應,這對保護病變位置附近結構的功能,至關重要。

將磁力共振引導的激光消融術應用在經口腔微創治療的挑戰

頭頸癌一般指口腔、咽喉、鼻咽和鼻腔等頭頸部位的癌症;是全球第七位最常見的癌症,每年導致 450,000 人死亡。

頭頸癌可利用激光消融術治療,但如用此療法消除長在口咽和喉部的腫瘤,病人必須保持極端的姿勢定位(如捲起舌頭、張開嘴巴或伸長頸部)才足以將腫瘤暴露在激光之下。因此,現有的激光消融系統並不適用於治療長在上述部位的腫瘤。磁力共振圖像導航本身能為激光消融腫瘤帶來莫大好處,醫護人員可於術中即時透過立體定向及熱力擴散情況評估消融範圍,以保護關鍵結構和確保消融範圍恰當。但要把經口腔進行的激光微創治療遷移到磁力共振環境下,狹窄的空間和強力的磁場(1.5/3T) 會令手術定位及操作變得相當困難,因為一般用在機械人的金屬部件不適用於磁力共振環境中。

郭嘉威博士相信,日後可進一步縮小機械人系統的體積,令其可進入如鼻腔和鼻竇腔等更狹窄的部位。
是次研發的嶄新微型系統,兼具柔順性及五個活動自由度,令在狹窄的口咽環境內進行激光消融術變得更準確和安全。

新研發的機械人系統具有多個特點

通過醫生和工程師的緊密合作,上述團隊成功研發出可配合磁力共振應用的軟體機械人系統。這是首個能在術中利用實時磁力共振導航,並連續操控激光投射以進行腫瘤消融術的機械人系統。此系統配合了激光光纖,可進行柔順的內窺鏡介入,通過為患者度身訂造的口腔固定器,將能量集中在病變位置,準確地為腫瘤進行消融治療。整套系統具備多個特點,包括:

  • 結構精巧輕盈(直徑12毫米x 長度100毫米、重量約200克),能同時提供五個自由度的活動能力;體積較大的驅動系統能置於進行磁力共振掃描的房間外。
  • 系統採用液壓方式驅動,採用磁力共振兼容的安全物料製造,能於磁力共振環境下安全運作。
  • 操控激光的部分採用軟硬混合結構,方便控制激光轉向,同時平衡儀器的堅固度和減少機械人反應遲滯。
  • 系統產生零電磁干擾,容許進行術中磁力共振導航來評估組織對消融產生的反應;這對平衡充分切除腫瘤和保留組織功能兩者尤其重要。還可利用磁力共振進行熱能成像,在消融的過程中評估組織內的熱力擴散,從而即時監控消融範圍,確保消融準確路徑。
  • 系統內置學習演算控制器,控制機器人進行非線性移動,並已通過激光路徑測試驗證,平均誤差少於200微米。

團隊另利用體外組織和大體頭頸模型,驗證有關系統於術中進行磁力共振圖像導航下激光消融術的成效。結果證明系統能沿着外科醫生定下的路線,可自主在組織上進行精確的激光消融。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醫生表示:「我們研發的系統能夠讓消融激光直接射向病變組織,毋須再被設計缺乏彈性的激光放射儀器局限,將病人頸項勉強定位。配合術中磁力共振圖像導航,臨床醫生能夠在為病人進行消融術期間,作出更直接和準確的反應,這對保護病變位置附近結構的功能,至關重要。」

關於未來發展,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縮小機械人系統的體積。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郭嘉威博士補充:「通過縮小其體積,我們研發的機械人系統將有可能進入更狹窄的部位,例如鼻腔和鼻竇腔。此外,我們會在系統中加入一些特定的圖像序列,以便更快地將術中的磁力共振圖像反饋給機械人,令機械人作出快速反應來控制激光消融過程。」

參與是次合作的單位另包括:港大放射診斷學系、威爾斯親王醫院神經外科、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以及史丹福大學頭頸外科。

 

文章出處: 香港中文大學

 

人生路上風風雨雨,我們遇過幾許知心同路人?

#編者的話

人生路上風風雨雨,我們遇過幾許知心同路人?

和同路人 John 相識於家居關顧義工活動,當時大家都完成了治療,也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難得病後重生,想為後來者分享經驗及陪伴他們同行。家居關顧義工活動其中一部份就是為癌症患者拍攝硬照,因為「癌症」和「攝影」,我們份外投契。後來製作《留住這時情》病人分享集,第一時就邀請了John 利用攝影記錄同路人的抗癌故事,再到後來成為《我們都是同路人》的其中一個分享者。

上月輾轉收到了John 離世的消息,腦海閃出的是那位正向陽光滿滿的少年⋯⋯感謝 John 的太太 Pat,讓我們分享 John 的故事,相信John會繼續在天家為所有同路人打氣!

//John的抗癌故事摘自莊傑龍弟兄紀念冊//

莊傑龍,英文名John Chong。

2006年確診口水腺癌,為人生第一個轉捩點,經手術及電療,26歲的他,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憑著樂觀不屈的個性,成功走出陰霾,戰勝癌症。

2011年受洗歸入基督。

上帝沒有應許天色常藍,但賜予他更堅忍的個性。2016年開始肩頸手疼痛,試過不同療法不果,輾轉求醫至2018年頭確診為神經鞘瘤,為良性腫瘤,需動手術切除。其後反覆疼痛麻痺,至2019年10月再確診為惡性腫瘤-sarcoma,人生進一步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小到大,特別害怕疼痛。然而,在他41歲的人生裏,經歷了3次外科手術、4次電療、數不清的化療及藥物,疼痛使他更倚靠上帝,更懂得感恩。

他熱愛攝影,經常做攝影義工,擅長按摩,喜歡玩board game,看動漫,練太極,學潛水,特別喜歡甜食及嘗試新奇的食物,對人謙恭有禮,時常笑面迎人,十分為他人設想,不吝嗇不計較。

他愛護家人妻子、與姪仔姪女玩得不亦樂乎。縱使這年因疫情及自身抵抗力關係,幾乎只待在家中,仍不忘讀經、為他人祈禱,從不缺席開組,堅持每星期觀看網上崇拜。每天努力運動吃飯,有著無比堅定忍耐的意志。

縱使四肢無力、身體逐漸虛弱,仍然顧念照顧者的辛勞,感恩他們的付出,沒有過多的埋怨憤怒嘆息,只默默祈求上帝能減輕他的痛楚。身為天父的愛兒,他深深明白自己何去何從,他的意願是做大體老師。

他曾說過「希望能在睡夢中離去,因為沒有痛苦」。2021年7月28日半夜,上帝憐恤他、愛他、應允他的祈求,他終不再受病痛折磨,安然回到上帝的懷中,重新站立起來,得著真正身體及心靈上的自由,揮手微笑著看顧我們每一位。

John 熱愛攝影,安息禮上擺放了他的攝影作品,當中包括《留住這時情》相集。


留住這時情》  2012年1月

癌症,我亦曾經歷過。治療過程雖然是辛苦的,但得到家人的支持,我還是走過去了。康復之後,我報讀了香港癌症基金會主辦的家居關顧服務義工課程,希望幫助其他患病者。並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得到家人的照顧、朋友的扶持,許多病者連最基本的起居飲食也不能如常,更沒有能力應付頻繁的覆診,試想想一個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辛苦的治療已經使他身心疲憊,更如何能隻身往返醫院呢?

家居關顧服務除了考慮到病人生活基本需求之外,也會安排一些聚會讓他們見面,透過分享交流、吃喝玩樂來平衡不安的情緒。每次有這樣的活動,我也會應社工的要求協助攝影的工作,捕捉一張張從苦難中站起來的歡笑臉,我十分喜歡這份義務工作。而因為參加家居關顧服務義工課程認識了同路人Alan,當他邀請我參加《留住這時情》攝影計劃時,我想也沒想便應承了,文字可能不是我擅長的,但透過攝影鏡頭捕捉每個難忘的場面、每張難忘的臉,正是我熱愛的。

拍攝當日約了Mo Ching Yiu 家訪,我希望照片能表達出家人的支持,對病人是如何重要。他們一家的笑臉、愉快的交流,簡簡單單的體現了一個經歷了風雨的家庭,這天我鏡頭下見到的,是雨後的彩虹。


我們都是同路人》   2014年7月

Hi!我叫亞John,06年的我只是26歲,剛大學畢業不久,如一般人上班下班。上班大約半年,我發覺左面近耳邊的地方有點不舒服,當時以為只是普通的發炎,但是一直沒有好轉,經診斷後發現了一個小腫瘤,初診是良性, 後來才發現是惡性,學名為口水腺癌。

我沒有太擔心能否醫治,當然信任醫生進行治療啦!治療好像上班,要一步一步地依著醫生安排去做。因為治療影響,我的味覺變得不一樣,很多東西已經食之無味,甚麼最好味道?最好味的是淡而無味的粥啦!看似說笑,雖然是粥,卻是當時最美味的食品。我感恩,我現在康復了,而且可以繼續品嚐其他美食,感覺到不同味道!其實治療中我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因為腫瘤切除手術要由臉部最則邊打開臉皮進行後再復合,而情況的就如女人拉面皮一樣,手術後我的左邊臉變得更緊緻,以後不怕有皺紋啦!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更加積極人生,而且加入了癌症組織的義工隊做攝影義工,用我的愛好去幫助別人,為其他同路人拍下珍貴的一刻,幫到人我覺得很愉快。

患了癌症最大的感受是,生病雖然慘,但是不及身邊人慘,因為他們會為照顧自己而出盡能耐,他們想好好照顧你時,也會擔心。我就是不想他們擔心自己,反過來要想辦法令他們安心,有時會說笑使氣氛變得輕鬆。我要令照顧自己的親人也舒服一點,所以各方面也要互相體諒、包容。

最後,我想說,有病時當然是有人照顧的好,不用因怕麻煩到別人而拒絕。還有,就是不用陪我(病患者)一起不食美味佳餚,只陪我吃粥,有您們, 我吃粥也會感覺到無比的幸福和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