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杏林專欄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麗珊醫生 > 乳癌瑣碎事 (8):淋巴水腫 1 — 什麼是淋巴水腫?

乳癌瑣碎事 (8):淋巴水腫 1 — 什麼是淋巴水腫?

09-08-2021

乳癌瑣碎事 (8):淋巴水腫 1 — 什麼是淋巴水腫?

乳癌病人手術後出現淋巴水腫的情況從來都是令人憂慮煩擾的問題。事實上,每五位乳癌病人就有一位在手術後3個月至20年內受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腫困擾。 隨着手術方法和電療療程改良,雖然有助改善病人的淋巴水腫情況,但根據不同醫學文獻顯示, 仍然有病人在術後6至12個月受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腫困擾,尤其腋下淋巴切除、腋下淋巴電療及化療中使用紫杉醇類(Paclitaxel及Docetaxel,是一種用於治療多種癌症的化療藥物)的病人風險較高。

一般而言,術後3個月所形成的手臂腫脹才能界定為淋巴水腫,因為手術本身都有機會引發水腫的問題,而手術引起的水腫一般會在3個月內隨着傷口癒合逐漸減退。不過,當淋巴水腫處理不善不但未能減退水腫,更會越來越嚴重。後期的淋巴水腫,除了外觀上困擾患者外,亦影響到手部功能運作,大大影響心情,更間接影響抗癌治療的效果,後果可大可小!因此,乳癌姊妹絕對要知道什麼是淋巴水腫。

在2020年美國物理治療師協會 (腫瘤物理治療學會)訂立了一份臨床指引,當中希望有效提高臨床醫護人員的警覺性,協助病人及早發現情況,盡快處理淋巴水腫問題,文件中更有提及應如何處理複雜的情況,非常實用。因此,本專欄將會連刊三篇有關文章跟大家分析什麼是淋巴水腫、如何預防淋巴水腫以及相關情況的應對。

根據國際淋巴協會的水腫分期法(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ymphology-ISL Lymphedema Scale),淋巴水腫可以界定為以下四個階段:

Stage 0 (0 期- 未有症狀的):只有儀器能夠量測水腫, 臨床上沒有明顯肢體腫脹。

Stage I (1期): 初期淋巴水腫,有間歇性肢體腫脹情形,舉手後水腫能消退。

Stage II (2期): 中期淋巴水腫,舉手後水腫不能消退,皮下組織纖維化慢慢惡化。

Stage III (3期): 後期淋巴水腫,肢體變大且皮下組織纖維化,皮膚硬化及變色,病人可能開始出現日常功能受限制的情況。

我當初剛成為腫瘤科醫生的時候,只是以軟尺量度淋巴水腫的程度,一般建議在雙手相同的位置相距4厘米的範圍量度雙手的圓週,如果超過2厘米的差距便是淋巴水腫,如差距越大,皮膚變化越大,淋巴水腫便是越來越嚴重。不過,如果按國際據淋巴學會的定義,這個方法只會偵測到第2期及第3期的淋巴水腫。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偵測到0期的淋巴水腫才是致勝之道!現在醫學上有什麼方法可以更有效幫助患者呢?

大家不難發現,無論是公立醫院或是非牟利病人組織都有為病人量度淋巴水腫的服務,究竟他們是用什麼方法測量?其實一般都是透過量度 B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 生物電阻測量法),以少量電流通過人體及其阻力分布,計算水分比例 (當然亦包括其他比例,但由於今天是談及淋巴水腫所以其他不多談)從而得知是手臂部分的水分比例是否有升高的現象,其中一個常用的評分就是L-Dex。

整體而言,如果量度淋巴水腫的分數上升至10分或以上,而臨床而未見有淋巴水腫的話便屬0 期的淋巴水腫,大約有 34%病人會出現這種情況,當中84%的病人透過簡單的方法 (例如按摩及壓力手襪等方法)便能解決水腫問題。因此,國際淋巴學會建議大家使用 PSM )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model: 預設監測模式),即手術後3個月開始,1年內每3個月量度1次; 其後每2年1次;直到術後5年為止,定時量度 BIA分數。 如果發現分數有上升,便需要建議病人盡早正視及介入治療。

在下一篇文章,會向大家講述如何預防淋巴水腫惡化。

參考資料https://academic.oup.com /ptj/article/100/7/1163/5862539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顧問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黄麗珊醫生

 

疑難排解

會員註冊


或許你會想看
《甲狀腺有癌指數嗎?》
如何測出甲狀腺癌 時常有病人問我:有沒有癌指數可以測出甲狀腺癌? 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先說簡 […]
無用|黃曉恩醫生
向患上癌症的病友和家人解釋過治療方案後,很多都會問道:「醫生,這個治療會不會『無用』呢?」將心比己,這實在是一 […]
當下的妙|黃曉恩醫生
有說:「當對音樂的熱愛到達一個程度,就不會甘於只做聽眾,卻渴望上台演出。」這實在是作為業餘音樂愛好者如我的寫照 […]
蝴蝶|黃曉恩醫生
我是腫瘤科醫生,她是乳癌病人。我卻不是她的醫生:我們兩年前在「恩典同行小組」──瑪麗醫院癌症病友關懷小組裡遇上 […]
港九新界一日遊|黃曉恩醫生
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臨床醫生大多都是駐診於一間醫院:主要的工作都在這裡進行,只是間中需要到其他醫院看診或開會。 […]
輕輕的她走了|黃曉恩醫生
「唉!我快要死了!」她嬌嗔道。 四十出頭的她是我的新病人。一年多前她確診第四期乳癌,轉移到肝臟和骨骼,在公立醫 […]
腦中的練習|黃曉恩醫生
小時候,敬愛的鋼琴老師大概不忍我因為資質平庸而灰心,對我不厭其煩地循循善誘:令鋼琴技術進步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練 […]
醫生掉眼淚|黃曉恩醫生
你別管我骨子裡是樂觀還是悲觀(或許我自己都說不清),反正我喜歡逗人樂,面對我的腫瘤科病人亦然。我明白罹癌絕對不 […]
這麼近,那麼遠|黃曉恩醫生
她都累得不想動了。 她是遺傳基因BRCA1的攜帶者:這基因在她家族裏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帶有的女仕一生中達八成多 […]
寫作的二月|黃曉恩醫生
二月,我的寫作季節。 兩年前的二月,我首先成為了「博客」,正式踏上寫作路!那陣子我遇上數位「知識型」的癌友和家 […]
隔空|黃曉恩醫生
疫情期間,許多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群聚活動都需要改成線上進行,有人歡喜有人愁。 使用各種軟件,就可以方便地上課和 […]
認識你|黃曉恩醫生
認識你,最初是工作上的一個機會。在那次訪談中,你的專業與我的醫學共舞。我納悶:何以對答中的你對各種深奧複雜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