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電穿孔局部消融術治療前列腺癌 副作用極低維持患者生活質素

左起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護理部主管梁寶珍女士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手術運作及技術主任李康漢先生
左起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護理部主管梁寶珍女士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手術運作及技術主任李康漢先生

(香港——2025年1月15日)前列腺癌位列本港常見癌症的第三位,接近四成患者在確診時屬於第一至二期。傳統的治療方法多為全器官治療,例如前列腺全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這些方法可能對患者的排尿、性功能及直腸造成副作用,影響生活質素。近年,隨著局部治療的出現,醫療界開始尋求保留器官並針對性清除癌細胞的方案。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香港港安)早前引入微創電穿孔局部消融術(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並已成功完成兩宗個案,手術過程順利,患者康復迅速,且無術後副作用。此外,醫院早前亦成立了機械臂外科中心,配備最新的第四代達文西機械臂手術系統,能夠以微創方式精準切除前列腺,為患者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維持其生活質素。

前列腺癌個案顯著上升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最新數據,2022年香港錄得2,758宗前列腺癌新症,成為男性中第三常見的癌症,並在男性致命癌症中排名第四。與其他常見癌症相比,前列腺癌在近年顯著增長,2012至2022年間,其新症數量累積增幅達69.1%。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指出,前列腺癌的分期通常根據腫瘤大小(T)、是否入侵淋巴結(N)以及是否擴散至其他部位(M)來劃分為一至四期。根據醫管局的數據,約38%的新症患者在確診時屬於第一至第二期,即腫瘤尚未擴散至前列腺以外的範圍。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手術運作及技術主任李康漢先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手術運作及技術主任李康漢先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

傳統前列腺癌治療是全器官治療而非局部治療
前列腺癌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細胞的活躍度和覆蓋範圍。某些癌細胞生長較緩慢,而另一些則較為激進。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需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年齡、健康狀況、癌症期數、預期壽命、患者意向、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的數值及上升速度,以及格里森評分(Gleason score)。馬醫生指出,格里森評分越高,前列腺癌的生長速度和擴散風險便越高。

對於不同期數的前列腺癌,治療方案會有所不同。馬醫生指出,第一至第二期通常會選擇積極監察(定期抽血、活檢)或全器官治療(如前列腺全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第三期則可能需要前列腺全切除和盆腔淋巴結切除手術,或選擇放射治療。第四期治療則包括荷爾蒙治療、化療、新一代口服荷爾蒙抑制藥和放射治療。然而,傳統的全器官治療可能會對患者的排尿、性功能及直腸造成副作用,影響生活質素。

前列腺癌治療新方向:局部治療
隨著個人化癌症治療的普及,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法迎來突破。局部治療為合適的患者保留前列腺及其功能。馬醫生指出,局部治療針對腫瘤僅局限於前列腺內(通常在一側),並未擴散至其他組織或器官,目的是摧毀癌細胞,同時保留健康組織,以減少副作用和併發症。

目前有多種局部治療方法,包括高能聚焦超聲(HIFU)、冷凍消融(Cryoablation)、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及 電穿孔局部消融術(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馬醫生強調,電穿孔局部消融術能在不使用熱能的情況下破壞目標組織,安全應用於接
近重要結構的部位,避免長期損傷,而且手術時間較其他方法更快。

電穿孔局部消融術技術 電流會令癌細胞膜穿孔
電穿孔局部消融術只需要經皮膚置入數枝電極針包圍癌細胞,電流只經過癌細胞而不損害血管或神經。電流會使癌細胞的細胞膜穿孔,導致細胞膜內外失去平衡,細胞不能正常運作,便會逐漸凋亡。馬醫生指出,相較於其他局部治療方式,電穿孔局部消融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採用非熱非冷凍的特性,能有效維護周圍重要結構的完整性,而且不會有散熱效應(散熱效應即指,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帶走熱能,其周邊的癌細胞治療效果較低)。此外,在治療過程可以透過超聲波即時監察,以確保摧毁癌細胞。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放置電極針以固定目標組織。每次是兩支電極針之間通電,但每個案例一般放置4至6支電極針以確保包圍癌細胞範圍。電極針安裝完成後,醫生將啟動電脈衝,從而摧毀癌細胞。電極針以外的正常前列腺組織能保持完好,避免受到損傷。手術大約需要1至1.5小時完成,導尿管一般在術後24小時內移除並可如常小便,不會有尿失禁後遺症,手術後一至兩天可回家。

嚴重副作用僅為4.1%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電穿孔局部消融術的嚴重副作用僅為4.1%,且無尿失禁的情況,而術後90天內有90.1%的患者能保持勃起功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24年12月亦已正式批准該技術用於前列腺組織消融治療,並獲歐盟CE認證。

成功完成兩宗個案
香港港安早前於2024年12月成功完成兩宗使用電穿孔局部消融術治療前列腺癌的個案。馬醫生指出,首宗個案為一名81歲男士,曾接受心房消融術,近十年控制良好,無心律失常發作。該男士一直服用前列腺增生藥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正常,且會外出旅行。然而,他在去年11月被確診為第二期前列腺癌,期望能以最安全的方式進行局部治療,並保留前列腺器官。最終,他選擇了電穿孔局部消融術。術後同一天,他已恢復正常飲食,兩天後成功移除排尿管並出院。治療後一周的覆診中,他表示無任何身體不適,排尿正常,且無皮膚腫痛。

第二宗個案為75歲男性,曾因良性胰臟動脈瘤接受栓塞治療。健康檢查中,他的前列腺抗原指數(PSA)從2023年8月的3.85 mg/dL上升至2024年10月的5.0 mg/dL,且無排尿症狀。直至去年11月,經檢查後,確診為第一期前列腺癌,活檢組織中有5%的癌細胞。面對積極監察或局部治療的選擇,患者期望能安全治療癌細胞並保留前列腺,因此選擇了電穿孔局部消融術。手術歷時1小時5分鐘,術後同一天他已恢復正常飲食,並於一天後成功移除排尿管及出院。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泌尿外科顧問醫生馬偉傑醫生

香港港安成立機械臂外科中心
香港港安去年成立了機械臂外科中心,並引入了最新的機械臂系統,包括第四代達文西機械臂手術系統。馬醫生指出,該系統可用於各種外科手術,包括前列腺癌切除,並透過清晰影像提升手術精細度,保留重要神經和血管,從而提高患者安全性和術後效果。

結合機械臂和電穿孔局部消融術,醫生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實現真正的個人化治療。馬醫生提醒,不同治療方案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

BE THE VOICE 病毒性肝炎及肝癌健康講座暨乙肝快測–活動花絮

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 與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合作之「BE THE VOICE 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繼續展開一系列教育活動。該計劃其中之一是推動乙型肝炎快速檢測 。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一直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慢性肝炎患者若未定期接受醫學監測和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後果,包括肝損傷、肝硬化及肝癌等,甚至危及生命。

通過公眾教育活動,我們旨在提高大眾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使乙肝患者能夠更好地管理病情,預防嚴重肝病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現嚴重症狀前,大部分乙肝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病徵,因此乙肝快速檢測非常重要。

這些檢測活動可以發現隱形的乙肝患者,並促使他們及時接受醫學監測和治療。這不僅是消除乙肝的根本方法,也能提高公眾對乙肝的認知。

我們剛在1月份於中環H6Conet成功舉辦了乙型肝炎健康講座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感謝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 竺兆豪教授作為講座主講嘉賓,亦感謝各位義工的大力支持!

我們將會在其他不同地點舉辦的乙型肝炎健康資訊街站及乙型肝炎快速檢測站,希望大家踴躍支持!感謝各地區合作夥伴!

BE THE VOICE 病毒性肝炎公眾教育計劃由吉利德科學基金支持。吉利德科學並無參與提供及製作任何資訊內容。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治癌路上的同行者」講座

(左起)SOCO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彭鴻昌先生及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 吳偉麟先生

新一年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我們一如以往,繼續維持前線的服務及健康相關的教育工作,並期待與社會上的不同單位齊心協力,產生協同效應延續正向的影響力。
衷心感謝 SOCO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彭鴻昌先生的邀請,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先生能夠與 SOCO 的成員分享我們的故事、願景和使命。與會中的交流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和靈感。我們相信,透過合作和共享知識,可以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光明、更公平的明天。

SOCO 成立於 1971 年,50 多年來致力於為弱勢社區提供協助。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ocohk

【大腸癌篩查】衞生署鼓勵1949-1975年出生的合資格人士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

衞生署今日(十二月三十日)宣布,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五年出生的香港居民,由星期三(明年一月一日)起將符合資格參加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並呼籲合資格人士盡早參加計劃,同時透過實踐健康生活,以預防大腸癌。

計劃資助所有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到私營機構接受一次篩查。

有意參加計劃的人士應先約見已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並由該醫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到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測試結果呈陰性,參加者應於兩年後進行覆檢。

今年(截至十二月一日)新參與計劃的人數有約80 500人,是計劃自二○一六年推行以來最多人參與的年份;累計已有約507 000名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約75 700人(15%)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約39 000人(7.7%)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確診大腸腺瘤,約3 300人(0.7%)確診大腸癌。

經計劃確診大腸癌的個案中,約2 400宗已進行初步分析,結果顯示約56%屬於早期個案,治癒率較高。

衞生署發言人說:「大腸癌是本港第三常見的癌症,亦是本港致命癌症中的第二位。在二○二二年,本港錄得5 190宗大腸癌新症,同期有2 270宗因患上大腸癌而死亡的個案。大腸癌篩查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其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而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切除大腸腺瘤,則可避免腺瘤演變成癌症。」

目前,約1 080名基層醫療醫生已參與計劃,並於約2 050個地點提供診症和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當中約97%的地點不會收取額外費用。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則有約260名,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大腸鏡醫生只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現時有約770個服務地點提供大腸鏡檢查,當中超過70%的服務地點不會就大腸鏡檢查或切除瘜肉收取額外費用。

發言人呼籲合資格人士於50歲開始參加計劃,並透過實踐健康生活,包括多做運動、每天吃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不喝酒,預防大腸癌。發言人亦鼓勵參加者與合資格親友一同參與計劃。

與此同時,基層醫療署亦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該計劃以預防為本、全人照護為核心,並參考最新實證,為市民制訂不同人生階段的個人化健康策略。家庭醫生及基層醫療專業人員將攜手合作,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等個人因素,提供慢性病及癌症篩查、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等服務,例如建議50歲以上人士進行大腸癌篩查。另外,《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宣布,針對常見癌症以風險為本逐步制訂篩查計劃,包括乳癌篩查、研究人工智能協助肺癌篩查,以及推行乙型肝炎篩查以防治肝癌。政府會繼續積極跟進有關工作。

符合計劃資格市民的出生年份於每年年初更新。合資格人士如欲參加計劃,須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詳情可瀏覽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網頁www.ehealth.gov.hk,或致電3467 6300向申請及諮詢中心查詢。

​有關計劃的詳情,可瀏覽衞生署專題網頁www.colonscreen.gov.hk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熱線3565 6288。

2024 養和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 聚焦癌症治理新突破

(2024 年 12 月 31 日,香港)由養和癌症中心主辦的第六屆「養和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下稱「研討會」) 於 12 月 12 日假座養和東區大樓舉行,以《癌症治理新突破》為主題,吸引約 800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專業人員親身和線上同步參與。適逢「養和質子治療中心」投入服務一周年,作為全球逾 120 間質子治療設施之一,多位養和專家於研討會上集中分享香港首部質子治療系統啟用以來,在治療如頭頸癌、乳癌、兒童癌症等主要癌症的本地經驗,並探討養和結合臨床及科研的癌症治療嶄新技術,包括磁力導航放射治療、癌症基因精準治療、結合免疫藥物治療等不同範疇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於開幕致辭時表示:「質子治療項目經過近二十年籌建與培訓,質子治療系統於 2023 年正式投入服務,標誌著香港醫學科技的重大突破,背後凝聚了多個專科團隊的共同努力。期望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能為不同領域的癌症醫學專家提供交流經驗與新知的平台,致力提升癌症治療的臨床成果。」李院長亦提及,除臨床服務及推動科研外,養和亦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妙佑診所(Mayo Clinic)合作,為腫瘤科專科醫生提供質子治療專業培訓,進一步確立香港作為大中華區域內癌症醫療樞紐的角色。

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暨養和醫院董事李維文先生為研討會總結時強調:「隨著養和質子治療中心的啟用,養和現已配備齊全一系列世界級頂尖的癌症放射治療系統。養和團隊至今已進行約 300 個質子治療個案,主要為乳癌及前列腺癌個案,其中兒童患者約佔百分之十。養和將繼續穩步發展質子治療服務,落實為各主要癌症制定治療方案,並尤其關注兒童癌症病人的需要,致力降低治療副作用,助力病童健康成長。」

「養和癌症中心」隨著質子治療服務的開展已穩步邁向新里程,目前設於跑馬地及阿公岩兩大院區,將繼續透過基因檢測、先進造影、分子病理診斷、外科手術治療、嶄新的化學 / 免疫 /標靶藥物治療、血液及細胞治療、復康及營養諮詢以至心理輔導等一站式跨專科服務,致力為癌症病人提供全面先進、優質可靠的醫療選擇和服務。

此外,養和將於 2025 年 11 月主辦國際粒子放射治療大會—第五屆 PTCOG Asia Oceania 年會,這是香港首次舉辦的粒子治療國際學術會議,預期將吸引全球頂尖專家,共同探討創新療法,進一步推動及提升醫療水平,為癌症病人帶來治療的希望。

 

第六屆「養和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吸引約 800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專業人員親身和線上同步參與。
第六屆「養和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吸引約 800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專業人員親身和線上同步參與。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於開幕致辭時,除臨床服務及推動科研外,養和亦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妙佑診所(Mayo Clinic)合作,為腫瘤科專科醫生提供質子治療專業培訓,進一步確立香港作為大中華區域內癌症醫療樞紐的角色。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於開幕致辭時,除臨床服務及推動科研外,養和亦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妙佑診所(Mayo Clinic)合作,為腫瘤科專科醫生提供質子治療專業培訓,進一步確立香港作為大中華區域內癌症醫療樞紐的角色。
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暨養和醫院董事李維文先生為研討會總結時表示,隨著養和質子治療中 心的啟用,養和現已配備齊全一系列世界級頂尖的癌症放射治療系統。養和團隊至今已進行約 300 個質子治療個案。
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暨養和醫院董事李維文先生為研討會總結時表示,隨著養和質子治療中 心的啟用,養和現已配備齊全一系列世界級頂尖的癌症放射治療系統。養和團隊至今已進行約 300 個質子治療個案。
李維文先生(中)任頒發感謝狀及紀念品予兩位研討會主席: 養和醫院內科部主管、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科及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梁憲孫醫生(右)及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潘明駿醫生(左)。
李維文先生(中)任頒發感謝狀及紀念品予兩位研討會主席: 養和醫院內科部主管、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科及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梁憲孫醫生(右)及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潘明駿醫生(左)。
養和醫院副院長、養和東區醫療中心醫務行政總監暨研討會籌委會主席劉楚釗醫生表示養和將 於 2025 年 11 月主辦國際粒子放射治療大會—第五屆 PTCOG Asia Oceania 年會。
養和醫院副院長、養和東區醫療中心醫務行政總監暨研討會籌委會主席劉楚釗醫生表示養和將 於 2025 年 11 月主辦國際粒子放射治療大會—第五屆 PTCOG Asia Oceania 年會。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東東雲吞麵

🏃🏻個人簡介

東東雲吞麵|香港護士,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Everyone is No. 1

只要你凡事不問能不能

用一口氣交換你一生

要迎接未來 不必等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

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香港護士 #醫護教學

捐款Link:https://member.cancerinformation.com.hk/2024/12/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東東雲吞麵/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Ada Lo


🏃🏻個人簡介
ADA LO | 乳癌康復者、粉紅戰士癌症康復者龍舟隊隊員

 

🏅活動期望 / 心聲  
康復10年
癒愈後感恩遇上龍舟
慈善跑令我突破10公里
運動豐富了我的第二人生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

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我得你都得 #繼續享受運動人生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Doris Cheung

🏃🏻個人簡介
Doris Cheung | 乳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60歲退休作出一個新挑戰(10K龍船我扒過,10K跑步係我第一次,希望現在加緊練習可以完成,與癌病同路人共勉之)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Clark Cheung

🏃🏻個人簡介

Clark Cheung |健身教練、淋巴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作為一位癌症康復者

深深明白到運動對健康的重要
若然沒有從前打下的運動基礎
我相信我在面對癌症治療的時候身、心會更脆弱
在患癌前我也經常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
還會衝擊自己的PB
但現在更重要的
是還能夠運動已經是很大的感恩
心態上的轉變是本人樂意看見的
也希望能夠喚起大眾對運動的重視及運動也能帶來好心態的事實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渣打香港馬拉松2025】醫患陪你跑-IRIS SHUM

🏃🏻個人簡介

IRIS SHUM(岑麗明)|展晴社主席、乳癌康復者

 

🏅活動期望 / 心聲  

第二年代表《醫患陪你跑》,我感到無比榮幸,每一步都是對 #生命的讚美,每一分捐款都是 #希望的種子。讓我們一起為癌症病人復康服務貢獻力量,攜手共創希望的未來!

 

關於 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醫患陪你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很榮幸成為渣打馬拉松2025「馬拉松慈善計劃」的指定受惠機構之一 ,我們將派出「醫患陪你跑」隊伍參賽。「醫患陪你跑」隊伍由醫生和癌症病人組成,隊員將會結伴受訓,共同完成賽事,齊齊享受汗水所帶來的生命力和滿足感。

康復路程雖遠,我們會與您同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透過計劃宣揚互助互勉的健康正能量!

歡迎公眾捐款支持「醫患陪你跑」隊伍完成挑戰!

今年感謝港怡醫院團隊大力支持「醫患陪你跑」,籌得善款將用於「癌症病人復康支援服務」。

請各位關注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社交平台,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資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