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1-07 前晚Fanny穿上低胸Corset在香港皮草設計比賽上耀眼登場﹐並直言新年願望是身體健康與心想事成﹐問她是否曾接受改造回後靚樣﹖Fanny坦言﹕「最近有很多報道提及這事﹐你們也知道我進行過很多次化療﹑電療﹐就算休息過後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其實化妝﹑燈光﹑食藥等也會影響觀感﹐很多人愛用放大鏡看我﹐但無論面圓或面尖﹖我能夠狀態很好地行出來已是一種恩典﹐我會感恩。」 重拾自信 Fanny笑言不希望傳媒將她的新舊相片對照, 並說現在能堅強地站起來,重拾自信的同時,也想予人正面的訊息,至於其子女有否讚她回復漂亮?Fanny則道:「我們沒說這些,朋友間也不會說,他們見我精神好便很開心。」 |
作者:cancerinfo-admin
( 乳癌 ) 看稚女畢業 癌末媽圓最後的心願
癌末媽媽林玖瑩抱病參與小女兒miko(紅衣者)的幼稚園畢業典禮,完成心願,全家緊緊相擁。
記者邵心杰/攝影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
2012.04.28
「謝謝大家讓我完成最後的心願!」癌末媽媽林玖瑩希望在有生之日能參加小女兒miko的幼稚園畢業典禮,園方貼心為miko這班小朋友提前安排典禮,林媽媽昨晚戴著呼吸器,邊咳、邊喘氣地感謝園方和其他小朋友家長完成她的心願,她以自己克服病情坐救護車到會場為例,鼓勵小朋友說,「我努力做到了!你們也要學會克服困難。」不少人感動落淚。
林玖瑩和先生陳右宗兩人都是護理師,但身為醫護人員的林媽媽因忙於工作,5年前發現罹患乳癌,已是第三期,很快就進入第四期。
育有兩女的她,在小女兒miko出生後沒多久,就開始與病魔奮戰,「5年前診斷出癌末,心都碎了,為了陪孩子成長,苦撐到今天。」林玖瑩說,兩周前她自知不久人世,擔心無法參與miko的幼稚園畢業典禮,透過先生向園方表達心願。
輔大幼稚園董事長鄭英傑及議員林美燕決定完成她的心願,特別為miko這班16位小朋友提前舉辦畢業典禮,也獲得其他家長支持。鄭英傑說,「這是件有意義的事,當然要完成林媽媽的心願,最重要的是林媽媽要加油!」
昨晚林玖瑩戴著呼吸器、坐輪椅、搭救護車到台糖長榮酒店會場,看到小女兒穿上畢業服,領了畢業證書,姊姊還獻花,林媽媽邊咳邊喘地致詞,期間還中斷數分鐘,現場響起如雷掌聲鼓勵她,「小朋友要好好愛護身體,不要讓爸媽擔心,人生總有生離死別,要把握當下,把握每一刻,就是孝順」。
她以自己為例,大費周章坐救護車來到會場,「我努力做到了!」她說,「遇到挫折,不要害怕,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在場人士個個紅了眼眶,多人流下淚來。
先生陳右宗說,現在女兒或許還不太懂,不過相信有一天母親留下的點點滴滴,都能成為美好回憶;miko看到母親出席畢業典禮,抱著她不斷說「媽媽我愛你!」令人感傷。
全文網址: 看稚女畢業 癌末媽圓最後的心願 | 冷暖人間 | 社會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7057818.shtml#ixzz1tS4UTbeP
Power By udn.com
( 乳癌 ) 乳癌患者譚勵明自拍相片記錄抗癌經歷
乳癌患者譚勵明自拍相片記錄抗癌經歷。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港女愛自拍,經常遭揶揄,乳癌患者譚勵明則親證自拍有益身心。三十四歲的她,去年為迎戰癌魔,忍痛剪掉長髮,靈機一觸自拍相片記錄抗癌經歷,後來即使化療帶來甩頭髮、長紅疹等副作用,她亦只顧「set機」暫忘痛楚。現時她大致康復,決定開攝影展公開抗癌經歷,藉此鼓勵其他乳癌患者,及喚起公眾關注乳癌。
譚勵明形容自己是貪靚、愛自拍的超級完美主義者,經常鑽牛角尖,由朝嬲到晚再嬲到第二朝,動輒花四天執房,將物品歸類再入盒,井井有條才心安。去年五月,她洗澡時摸到左胸有硬塊,經檢查確診患初期乳癌,左胸有約一立方厘米癌細胞。「腦中一片空白,不停告訴自己聽錯,因一直以為五十歲以後才會患乳癌。」
將壞消息告知家人,父親悲慟,母親和丈夫異常緊張,故她不敢再將患癌一事外揚,「丈夫許諾,無論日後變成怎樣都會照顧我,那就夠了!」為迎戰癌魔,她剪掉長長秀髮,擔心化療掉後會甩頭髮,變成光頭會很醜樣,「那次剪髮不同以往,帶有某種意義,故舉機拍下,突然想到自拍記錄抗癌經過。」
六月做手術,切除癌細胞,乳房得以保留,開始接受標靶治療及服食賀爾蒙;八月開始化療,她感到不適、作嘔、無食欲、肚痛,還有她最怕的甩頭髮。「但決定要用照片記錄後,一直構想如何set機,迎接甩頭髮一刻」,結果某天洗頭時,她兩手抓落大團頭髮,即興奮走入房間拿相機,「這天終於來了!好得意,原來我有那麼多頭髮!」
她形容攝影具治療性質,助她轉換心情,及學會承受生活的不完美。例如接受化療令她上半身長滿紅疹,她即買來幾個玩具士兵染成粉紅色,放在胸口自拍,喻意打勝這場抗乳癌仗,頃刻忘卻身體的不適。而有時力不從心,她會擱下拍攝,讓身體休息,「影相涉及光暗等多個因素,令我學會接受不完美,學會重視過程。」
她現時已完成化療,除了在乳癌基金會任組長,充當成功抗癌「人辦」,更選出十多張自拍相片,於本月二十至下月十三日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公開展覽,「以前不想別人知我患癌,後來希望為乳癌患者打氣,現時覺得應推廣讓更多人認識乳癌」,又希望將來可在醫院展出作品,支援治療中的乳癌病人。
她開心「認叻」,揚言「患癌是上天給我的恩賜,讓我改變,不要永遠執著完美,懂得學習生活。」她坦言,現時胸部綫條不及往昔,但夫妻關係更勝從前,丈夫亂放物件,她亦無所謂。至於貪靚有戒掉嗎?「出街、去醫院治療,我堅持要化妝。」
( 乳癌 ) 預告「切乳防癌」佳麗惹爭議
![]() |
|
自稱懷有乳癌基因而聲言將切除一對乳房防癌的美國小姐候選佳麗羅斯。(網上圖片)
|
( 乳癌 ) 乳你同行:正視乳癌及早治療
某一天,有位經營保健中心、自言是香港大學博士及生物醫學顧問的人致電給我,說他有位乳癌病人近期有點氣促,希望我收症送她入院治療。這位博士說,他一向有提供口服治療方案予這位病人,而她情況一向好好,只是近日差了。
經查詢後,原來這位氣喘的病人,已是第四期乳癌,而且成個肺都有事,明顯是肺衰竭。所以甫入院她便要入深切治療部,並要帶人工呼吸器輔助。
當我進一步了解病情,發覺她其實早於一年前已是第四期乳癌。來自富裕家庭的她,丈夫有份高尚職業,有經濟能力去治病,然而她卻選擇逃避。病發初期,她如常人般行得走得,並四處尋訪多位腫瘤專科醫生,但不肯接受西醫的治療,轉往大陸找中醫,最後,她找上這位港大博士。吃過一些他處方的口服治療劑後,博士說她的癌指數正改善之中。實情是:半年前她看醫生,檢查報告顯示她一路差下去。這個『治療方案』幫不到她治病。
醫院裏全組醫生,都在想方設法,去搶救這位肺衰竭兼乳房腫瘤已潰爛的病人。乳癌腫瘤分兩類形態,一類是外形收縮、硬如石頭者;另一類是外形如花朵,質軟散開者。而這位病人的乳房,已收縮僵硬變形,還流出血水,外皮潰瘍。經與她丈夫商量,在身體其他功能尚可下,我們嘗試用化療藥,初期她的腫瘤縮小了。
我見她情緒低落,於是找乳癌基金會的支援小組護士,同她傾偈舒緩她的情緒,了解到她非常後悔,當初沒有接受西醫的正規治療。好可惜,一個月以後,她過身了,令人遺憾。
第四期乳癌,不可能根治,但現今西醫藥可控制病情,有機會縮小腫瘤及擴散了的病灶。十年前,發病後五年而仍能生存的四期病人,只有一成;到今天,已上升到兩、三成,原因是醫學正不斷進步,更多新的有效藥物面世。第四期主要靠藥物治療,手術作用不大。不過亦有例外,我曾醫治過好幾位第四期病人,打化療針後,腫瘤完全消失了,為減低復發機會,亦為病人做乳房腫瘤切除手術。
在此奉勸各位,確診乳癌後,不要諱疾忌醫,及早接受正規治療才是上策。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 乳癌 ) 乳你同行:乳癌病人的痛
乳你同行:乳癌病人的痛@apple daily
一群年輕的乳癌病患者,月初搞了個慶生晚會,我獲邀出席。這三十多位康復者,都是四十歲以下,席間大家異常開心,除互相問好道賀外,表現亦充滿活力,我覺得晚會很有意思。 這班康復者中,有些是我認識,有些是初次見面。其中阿玲(假名),是我感受至深的一位。 阿玲於年多前發現患上乳癌,她依循正常方式治療,由手術、矯形、化療、電療逐步進行,每一個環節均由一位專科醫生負責。經歷九個月治療,她的病情不但沒有穩定下來,而且傷口還不停滲血,令她非常困擾苦惱。結果她找了很多醫生再評估,最後找上了我。 阿玲問題癥結所在,除了是病情較複雜外,主因還在於每位專科醫生,只專注自己那環節怎去醫治,未顧及阿玲整體情況。傷口未埋仍進行化療、放療,吃苦的自然是病人了。於是我與另一矯形醫生商議,為阿玲進行了修補手術,她近日康復了,上班之餘還出席了晚會。 醫生掛牌行醫,最希望是醫好病人,對病人有 heart,搵錢只是其次。當你見到病人完全康復,那份滿足感,並非金錢可以替代。醫生與常人一樣,生活其實可以好簡單。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
( 乳癌 )乳你同行:乳癌的成因
有些人會問,乳癌成因是甚麼?到今天,我們仍無法全面掌握,只能說有哪些會是高危因素,例如飲食、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等。有人會誤解,無慾無求、住深山純吃素的出家人不會患癌,卻忽略了未生過小孩,無餵過人奶的女性,會是乳癌高危一族。
有位在大嶼山修行的中年尼姑,年前證實患上乳癌。面對生死,豁達的她,選擇一定要醫好這個病。手術後化療初期,她表現硬淨,有家姐相陪治療,一切看似沒問題。但其後輔導她的義工跟我說:她極度沮喪,正瀕臨崩潰邊緣!
原來,尼姑病人一直以為自己會戰勝一切,完全康復。但當化療令她身體虛弱到自己無法站立起來時,才驚覺乳癌這個病,會伴她一生一世,而且隨時復發。她人在深山養病,雖然有位好尼姑同伴,但心情異常鬱悶,腦中一片空白,人生驟然失去方向,越想越心灰了。
輔導員知道情況後,即時開解她,要暫時放開出家人這身份,搬出來與家姐同住,出街吃齋買東西,轉換環境以改變心情。由於她長期失眠,又建議她看精神科醫生。初期她對服藥非常抗拒,其後卻懂得自我安慰當進補。完成所有療程後,我建議她參加基金會的乳癌教育講座,與同路人分享病後重生,看到別人怎樣生活。
最近她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另一邊乳房有癌蹤,並有骨轉移迹象。還幸發覺得早,毋須化療。今次她表現較前平靜豁達,正接受藥物治療。
為協助病人癒後生活,基金會計劃明年五月,舉行一個名為「亮麗人生」一日營,到時會有專業醫生、心理學家及相關人士出席,傳達正面訊息,輔導病人怎樣重投社會。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 乳癌 ) 飲紅酒降患乳癌風險
適量飲用紅酒不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助降低女性患乳癌的風險。美國一項飲用紅酒與女性健康的研究,邀請了36名即將踏入更年期的女性參與,她們分兩組分別飲用紅酒或白酒一個月,每日飲用約一小杯的份量。
參加者然後接受血液測試,結果發現飲用紅酒的女性,體內被認為可致乳癌病發的雌激素水平明顯減少,睾丸素水平反而提升,飲白酒則沒有此效果。
負責研究的專家相信製造紅酒的紅提子,其種子及外皮都含一些有益的化學成份,有助減低雌激素水平及乳癌風險。專家建議婦女選擇酒精飲品時,可先考慮紅酒。此外,進食紅提子都有同樣功效,平日不妨多吃。
( 乳癌 ) 靚太按摩發現乳癌
【本報訊】48歲的蘇小姐(圖),由按摩師發現左胸有一粒細小的腫塊,求醫後證實患上乳癌。她進行局部切除手術及化療後,健康大不如前;但學習瑜伽後身體變得靈活,更讓不安的心平靜下來,現在更愛上了做瑜伽。
延誤一個月才求診
她表示婚紗攝影公司的工作壓力大,故喜歡按摩。09年4月在一次按摩中,按摩師覺得她左胸有細小腫塊,當時仍不以為意,延誤近一個月才求診,證實患上第二期乳癌。貪靚的她當時感到非常徬徨,但在家人支持下進行手術及化療,「屋企人好支持我,由老公幫我剃光頭,原來我個頭好圓好靚」。
手術後她曾參加坊間的瑜伽課程,但上課時發現部份動作未必適合自己。去年她開始參加香港癌症基金的瑜伽復康課程,「瑜伽幫咗我好多,以前情緒七上八落,瑜伽令我集中落嚟,手都靈活咗」。
( 乳癌 ) 刺激上肢血液循環 勤練瑜伽助乳癌患者康復
刺激上肢血液循環
|

導師藍詠德表示,瑜伽的伸展動作可幫助乳癌患者鍛煉上半身肌肉。
|
【本報訊】健康人士學習瑜伽可強身健體,乳癌患者勤練瑜伽也可紓緩身心不適。有護理專家表示患者經歷切除乳房、化療或電療後,不但要面對傷口痛楚的煎熬,疤痕位置繃緊或肩部關節活動範圍縮窄等問題,更會令患者連舉手也感到困難;集中練習上半身的瑜伽動作及呼吸訓練,不但可減輕患者痛楚,也可增加身體靈活度。
記者:陳沛冰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藍詠德表示,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平均每年逾2,600宗新症,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2歲,曾有患者病發時更不足20歲。
藍指,乳癌患者需接受切除乳房手術、化療或電療,手術後疤痕會影響附近組織,令腋下淋巴位置出現痛楚,甚至水腫。大部份患者手術後手臂及肩部活動範圍大減,「每朝起身疤痕位置會有好繃緊嘅感覺」。患者會出現睡眠質素欠佳,疲倦或會持續一至兩年,並有焦慮等情緒問題。
她表示瑜伽鍛煉有助乳癌患者改善身心狀況,主要是透過上半身及肩部練習,刺激上肢的血液循環。如上身向後彎至觸摸到腳掌、拉開膊頭及手臂及扭曲身體向後等動作,均可打開及拉鬆胸腔肌肉及肋骨,令上半身及肩部的關節更靈活,減輕疤痕繃緊不適,也可預防淋巴水腫。瑜伽的呼吸訓練及冥想,有助患者紓緩不安情緒。
乳癌患者的瑜伽練習–第一式 |
乳癌患者的瑜伽練習–第二式 |
手術後三月開始訓練
香港癌症基金會去年開始「身心靈健康服務」,其中包括乳癌患者瑜伽班等。身兼基金會瑜伽復康課程導師的藍詠德表示,課程是針對乳癌患者而設,雖然坊間有不同的瑜伽課程,但動作並非針對乳癌;部份較劇烈的動作未必適合康復者,故參加時要小心。乳癌患者應於手術後三個月及完全康復,才開始瑜伽訓練。
香港大學與香港癌症基金會於今年底,將合作進行瑜伽如何幫助乳癌患者紓緩身心不適的研究,召募約200人參加。市民可致電36560800查詢基金會的瑜伽課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