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台灣 : 追蹤肝癌細胞 三總有新藥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0.10.29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940074.shtml

肝癌細胞也會「挑食」?用正子斷層造影(PET)診斷肝癌,通常都是以葡萄糖當追蹤劑讓癌細胞顯影。不過,有些肝癌細胞不愛吃糖,導致偽陰性,三軍總醫院研發甲硫胺酸藥物,讓肝癌細胞改吃甲硫胺酸(胺基酸的一種)而現形。

三軍總醫院正子中心主任諶鴻遠說,甲硫胺酸藥物用於轉移性肝腫瘤偵測,已完成一百多人人體試驗,預估明年就可拿到衛生署許可證,正式上市,未來還可進一步研發標靶藥物。

諶鴻遠說,目前以PET診斷肝腫瘤,都是用類似糖的去氧葡萄糖當追蹤劑,但15%到30%的肝癌細胞不愛吃糖,吃進去後又吐出來,以致無法顯影,出現偽陰性,研究顯示,這些癌細胞相對也較惡性。

至於三總開發出的甲硫胺酸藥物,則是取自雞蛋裡豐富的胺基酸,胺基酸為蛋白質分解後的小分子,甲硫胺酸則是胺基酸的一種,也是肝臟細胞的主要代謝物之一。諶鴻遠說,他們以碳-11標誌甲硫胺酸後做成追蹤劑,讓肝癌細胞顯影。

「肝癌細胞也會挑食。」他打趣說,有些肝癌細胞只肯吃甲硫胺酸,也有素食的肝癌細胞,只肯吃葡萄糖,不吃甲硫胺酸。因此,進行人體試驗時,在取得病患同意後,須分別施打葡萄糖及甲硫胺酸藥物,進行兩次檢查,此時檢查不出的肝癌細胞可降到5%。

不過,這項檢查不便宜,甲硫胺酸藥物價格昂貴,必須在製造半天內用掉,否則失效,即使人體試驗階段,也要自費數萬元。諶鴻遠說,此檢查適用於晚期肝癌、肝癌復發,以及換肝前、後檢查,不建議初期肝癌患者或健檢時使用。

(肝癌) 肝癌的診斷及治療(上)

 中時健康╱【文/陳國鋅(亞東醫院肝癌醫療團隊一般外科主任)】 2011-03-07

肝癌為我國國病,每年有超過5,000人因肝癌去世。在B型肝炎疫苗施打之前,國人有近15%為B肝帶原者。亦即在我們周遭有近三百萬人為B肝帶原者,B肝或C肝帶原者一段時間部分人會轉移肝硬化,其中有部分再形成肝癌。國內肝癌患者中,有近80%為B肝帶原,另外15%為C肝所引起。而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長期酗酒、抽菸、黃麴毒素等為肝癌發生主要原因。

肝癌的確診:
一、慢性B、C肝炎。
二、甲型胎兒蛋白(AFP)是否升高(尤其是高於400ng/dL)。
三、電腦斷層掃描、血管攝影或磁振攝影顯現肝癌之典型影像。
上述三者具備任二者即可診斷為肝癌。不易確診者可借助肝切片診斷。

肝癌治療方式:
一、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可提供肝癌病患最好的治癒機會,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及照顧經驗的累積,手術治療的成績已大幅改善。估計所有肝癌病患中只有20%可接受肝切除。為增加手術切除的安全性,現今術前肝功能的評估中,靛氰綠(Indocyanide Green ICG)15分鐘滯留率為重要指標。若適當執行,目前肝切除死亡率在5%以下。
肝切除後,五年內肝癌復發的機率為70~80%,為避免復發。目前外科醫界有以下共識:
一、至少一公分的切除邊界。
二、減少術中出血及輸血。
三、術中肝臟搬動時必須儘量輕柔,以減少肝癌經血流散播的可能或肝癌破裂。
四、在安全範圍內,儘量進行合乎解剖結構的切除。
近年來微創手術的進步,部分肝癌病患也有機會接受腹腔鏡微創肝切除。手術傷口小、住院時間可縮短至3~5天。目前本院肝癌病患中約有一半接受腹腔鏡肝切除。惟肝癌大小、位置及肝硬化程度為重要參考因素,可否進行微創肝切除仍須外科醫師仔細評估。手術後仍應定期追蹤。若不幸復發,除再次手術外,也可考慮其他輔助治療控制病情。

二、肝臟移植:
肝臟移植來可以同時移除肝癌及治療慢性肝炎,但如果沒有適當治療,移植肝臟很快會再受肝炎病毒感染。同時肝受贈者必須服用抗排斥藥物,也增加肝癌復發的風險。必須慎選適當病患進行。依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建議(UCSF Criteria),目前國內遵循的肝移植治療肝癌的條件為:
1、肝癌為單顆,且其直徑在6.5公分之內。
2、多發肝癌不超過3顆,任一顆直徑不超過4.5公分,總直徑不超過8公分。
3、肝癌未侵犯血管且無肝外轉移。

器官來源可分為屍體肝臟捐贈及親屬活體移植。因器官捐贈風氣未開,國內每年可用屍肝約僅20~30例,大部分肝臟移植為親屬捐贈,法律規定捐贈者必須為五親等內的血親或姻親。肝移植後,除必須定期追蹤服用抗排斥藥物外,也必須治療慢性B、C型肝炎,甚至全身性化療以減少肝癌的復發。


http://n.yam.com/cht_health/healthy/201103/20110307172659.html

(肝癌) 肝癌(一)︰心結

醫學新知 癌症
香港中文大醫學院腫瘤學系

肝癌(一)︰心結
3月29日 星期一 00:18
四十來歲的張先生在一所中學擔任教師,最近三個月他感到肚漲。最初以為是消化不良加上每天教務繁重,他找了點成藥服用便捱過來。直到最近張老師跟學生燒烤旅行後,上腹突然劇痛,他立刻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患上第四期肝癌    。腫瘤已經擴散到肺部和淋巴。

我在癌症中心接見張老師,覺得他精神尚可,但對話間卻不經意展露出點點憂愁。細問下張老師慢慢道出了心中的疑惑:「我不煙不酒,生活正常,為什麼會患上肝癌?」多年的診症經驗告訴我,這問題不單是張老師的心結,也同時困擾著很多肝癌病人、病人的家屬甚或普羅市民。

原發性肝癌(以下簡稱肝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平均有超過1,500宗案例,當中男性患病的機會較女性高3至4倍。研究發現,出現肝癌的年紀中位數大約為60歲,但在亞洲亦有很多年青的病患者。在香港,乙型肝炎是肝癌最主要的成因,平均每十個市民便有一個是帶菌者,張老師便是其中一人。即使沒有長期酗酒的習慣,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患上肝癌的機會仍然比平常人高出大約200倍。

由於早期的肝癌沒有明顯症狀,要預防肝癌,乙型肝炎帶菌者最好定期進行超聲波和抽血檢查甲胎蛋白,以求能發現早期的肝癌並及作出治療。最近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跟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利用超過十年的數據,合作研發出一項計分系統。

乙型肝炎病人可透過五項數據 (包括歲數、有否肝硬化    的出現、血液內的球蛋白、膽紅素和乙型肝炎病毒DNA)來得知自己患上肝癌的機會。

例如:一個40歲的病人,如果沒有肝硬化加上抽血的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正常,患上肝癌的風險跟正常人接近無異。相反地,如果病人已經有肝硬化的現象或血液的球蛋白太低,10年之內患上肝癌的風險便會高達三成。這個嶄新的計分系統不單能協助醫生客觀地找出高危病人,亦能讓低危病患者消減不必要的疑慮。

張老師雖然已確診患上肝癌,未能直接受惠於此計分系統,但現在他參與了臨床研究,正接受新藥治療,仍能分享到近年醫學發展的成果。他現在病情亦已稍為穩定。我在此衷心祝願他身體健康,心靈平安。

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

助理教授陳林

(肝癌) 台灣 : 口服標靶結合光子刀 末期肝癌希望

 口服標靶結合光子刀 末期肝癌希望

2010-03-07 中國時報 龔善美 

已有20餘位患者接受這種治療方式,治療反應率高達70%,臨床上也曾有肝癌腫瘤在5公分以下經治療完全消失的案例。 

     國內晚期肝癌治療日前已見重大突破,藉由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加上導航式光子治療的合併治療,可以增加治療反應率達七成以上;這項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暨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峯發現的肝癌細胞學實驗相關醫學論文,業已於2009年10月刊載在國際醫學期刊〈Cancer biology & therapy〉上,並被選用為封面。 

     惡性腫瘤是近年國人10大死亡原因之首,而肝癌則高居癌症死亡率第2位。一般人都知道肝是「無聲的器官」,由於沒有神經,發生病變時幾乎沒有什麼症狀,一旦發現異常,往往都已病況嚴重,因此肝癌能夠早期發現的機率並不高,邱仲峯指出,國內每年約8000名肝癌病患中,能夠早期發現並動手術治療的比例只有15%左右。 

     血管栓塞 目前治療主流 

     目前針對中晚期肝癌的治療主要以血管栓塞為主,其餘如化學療法、電燒、酒精注射、放射治療或導航式光子刀治療等各種單一治療方法,反應率從10%到50%不一,治療成效有限,也常遇到抗藥性等治療瓶頸。 

     會開始研究將光子刀與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兩者結合在一起來治療晚期肝癌,邱仲峯醫師表示,是3年前受到治療1位肝臟裡有2顆腫瘤患者的啟發,由於該名以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治療的患者,有1顆腫瘤與腹膜沾黏而疼痛不堪,為減輕患者疼痛,邱仲峯以導航式光子治療照射腫瘤,結果受照射的腫瘤明顯縮小到幾乎看不見,但另1顆未經照射的腫瘤則大小維持不變,因而促使他進一步投入這項治療肝癌細胞學的實驗,並將成果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上。 

     邱仲峯指出,經仔細研究,發現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具有短時間內可誘發肝癌細胞粒腺體產生大量自由基的全新作用機轉,正好符合光子刀治療的需求,兩者加成運用,可藉大量產生的自由基,加強光子治療瞬間大量殲滅肝癌細胞的作用,進而提升肝癌的治療反應率。 

     多數患者適合 部分不宜 

     目前,已有20餘位晚期肝癌患者接受過邱仲峯醫師這種結合兩者的治療方式,治療反應率高達70%,臨床上也曾有肝癌腫瘤大小在5公分以下經治療腫瘤完全消失的案例;未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可望自今年年中開始,共同展開大規模的臨床實驗。 

     「口服標靶+導航式光子治療」目前雖以無法手術、栓塞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為主,但並不侷限於只能適用在晚期肝癌患者,邱仲峯表示,有些同時有心臟病、糖尿病而不宜手術的肝癌患者,也可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治療;雖然多數肝癌患者都可適用,不過,若是肝硬化程度分期為Child B、C以及黃膽指數高於2(Bilirubin Total >2),肝功能恢復有問題的患者,則不宜採用。

(肝癌) 體內放射療法傷害少效果佳

 

肝癌死亡率雖高,尤幸尚有不少治療方法,為患者帶來一線生機。一項臨床研究確認,採取一種名為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法(SIRT療法),為不宜施手術切除原發性肝癌的患者進行治療,有一定療效。
現時治療肝癌的傳統療法,包括施手術切除腫瘤,惟非所有患者均適宜採用。一家專門研究腫瘤療法公司,昨發表一項歷時6年臨床研究,發現SIRT療法對不能施手術切除原發性肝癌的患者,有一定療效。SIRT療法是採用數以百萬顆稱為SIR-Spheres 微球體的微小粒子,由曾受專門訓練的介入放射科醫生,進行診治。

較只用化療效果更顯著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梁惠棠醫生解釋,臨床研究顯示,肝癌患者接受SIRT療法後,腫瘤收縮率比其他療法高,可延長腫瘤受控制時間。與單獨使用化療相比,SIRT療法令腫瘤收縮的效果更顯著,對正常組織影響亦較低。
他又稱,香港自1990年起,已首次有患者接受SIRT療法,至今已超過600個病例。另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接受這類治療病人的平均存活期達12.8個月,比傳統療法長,更進一步支持他們把SIRT療法推廣至更多患者。
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劉允怡稱,威爾斯醫院在此20年間,也曾利用此療法治療200名肝癌患者,效果理想,且只有輕微副作用如發燒、疲倦等,現有此研究確認,應可繼續發展。
新報記者

(肝癌) 電燒治療 適用3公分以下小肝癌

 【聯合晚報╱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2011.09.25 02:39 pm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友人到醫院探視朋友,卻發現病床上空空的。

友人:「人那裏去了?」

護士:「去燒了!!」

「去燒了?」「難道是走了?!」「怎麼那麼快?上星期才見面的!」

「怎麼會在醫院燒呢?」難道不景氣醫院也兼做殯葬事業?」

護士見他一臉狐疑,再補了一句:「就是在樓下燒呀!做電燒治療呀!」

原來是病人得了小型肝癌,醫生決定使用電燒療法來治療,是電燒肝腫瘤,不是燒人!

電燒治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肝癌治療,原理是將細針穿入到肝腫瘤部位,導入無線電波,在細針尖端產生高熱,將腫瘤細胞燒死。

這種治療方法通常適用於三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特別是部位太深的腫瘤,或是肝硬化嚴重,不適宜做手術切除的病人。由於電燒範圍的限制,太大的腫瘤就不容易完全燒死。據研究,三公分以下的肝腫瘤,95%可以完全燒死,三至五公分約有85%到90%可完全壞死,腫瘤越小,電燒完全燒死的機率越大。由於效果明確,病人痛苦少,取代了以前需要手術切除的大手術,而比以前的酒精注射治療方式療效也較好,因此目前是除了手術切除外的第二位首選治療方法。

但肝癌有一個特點是容易復發,即使原來的肝癌腫瘤完全消滅了,肝臟其他部分的肝細胞也有可能再長出癌細胞來。這是因為人體感染B肝或C肝後,通常全部的肝細胞都會受到感染,而全部的肝臟也都會發炎,因此肝臟內任一肝細胞都有可能冒出癌症來。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保肝防治之道就是避免感染B型或 C型肝炎病毒,一旦有了B肝或C肝,一定要定期抽血檢驗甲種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明確保肝,保有彩色的人生。



全文網址: 電燒治療 適用3公分以下小肝癌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11472.shtml#ixzz1Yz7Co2Z4 
Power By udn.com

(肝癌) 肝腫瘤破裂 會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聯合晚報╱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2011.10.03 10:37 am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病房迴診時,病床上躺著一位中年女性,呼吸急促、滿臉愁容,住院醫師安排她照了胸部X光、心電圖都正常。家屬很緊張,因為病人肝臟長了一顆3公分的腫瘤,怕惡化了。

我摸摸了病人的肚子,無特別異常,看病人血紅素指數也正常,沒有理由會那麼喘。

「會不會是大失血了?」我心平氣和的問家屬。

「是腫瘤破掉內出血嗎?」家屬很緊張的問。

「不是啦,我是說近日股票慘跌,是不是荷包大失血,所引起的?!」

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肝臟長了腫瘤,一般是不知不覺,也不會影響呼吸心跳的。但是如果腫瘤太大了破裂出血,或者腫瘤雖然不大,但長在肝臟表面,就有可能破裂出血,造成肚子大痛、血壓下降、血紅素降低,嚴重時會有呼吸急促,喘不過氣來。

這位女士,肝腫瘤長在裡面,不可能破裂,也不會有任何症狀,更不會因此而氣喘心跳加速。但大環境不好,股票慘跌,荷包大失血,多年積蓄一下子減少了不少,任何人都會愁眉不展,笑不出來的。對某些人而言,可能精神打擊太大,表現更為明顯,讓人以為是肉體出了亂子。不管如何,在經濟不景氣中,更要保有一顆好肝及健康的身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將錢財置之度外看的開,才能過著彩色快樂的人生。



全文網址: 肝腫瘤破裂 會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26443.shtml#ixzz1ZvX8Ohv3 
Power By udn.com

 

許金川教授的專欄文章已集結出書,書名「遠離肝苦很簡單」,請洽肝病基金會或各大書店購買,另有「保肝冷笑話」app(i-phone及Android版),歡迎免費下載,讓您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保肝知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免費索閱。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歡迎您捐款贊助肝病防治,郵政劃撥帳號:18240187,戶名: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華泰銀行回饋社區鄰里,舉辦系列免費肝病檢驗活動,10月6日(四)上午10:00至12:00在華泰銀行萬華分行舉行,詳情請洽萬華分行。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24號,電話:(02)2306-2699


全文網址: 肝腫瘤破裂 會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26443.shtml#ixzz1ZvXHPpT6 
Power By udn.com

(肝癌) 醫療素描:肝炎、酗酒、嗜吃 肝癌高危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擔當多重功能,包括負責轉化食物中的糖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便身體吸收所需的能量,並將肝糖和維他命等養份儲起,以備不時之需。肝臟又能解毒,負責除去酒精等有害的物質。肝臟亦能自行修復損傷,但部份情況下肝臟受損後難以復原,演變成肝癌。
引致肝癌的最主要因素為乙型肝炎,佔所有個案八成。肝癌與飲食習慣同樣息息相關,例如酗酒者的肝臟因經常要分解酒精,令肝細胞「過份操勞」,容易誘發癌症;嗜吃高熱量食品的人士,也較容易罹患脂肪肝,隨時惡化成為肝癌;故要預防肝癌,可由改善飲食習慣開始。另有小部份肝癌是由身體其他器官的癌細胞擴散所致。

癌症殺手第三位
根據醫管局數據,肝癌死亡率高達一成多,位列本港癌症殺手第三位,但難以在病發初期發現,八成患者確診時腫瘤已長大至無法以手術切除根治,要先接受介入治療、電療或化療。常見病徵如體重驟降及因腹水引致肚脹等,均已屬晚期病徵;患者也會因肝臟無法正常分解來自血液中的物質「膽紅素( Bilirubin)」,令皮膚變黃,即所謂的「黃疸病」。
位於肝臟內的膽管癌亦屬肝癌之一,但與肝癌比較,膽管癌罕見得多,每年只有 200至 300宗新症;膽管癌的成因至今未明,但在落後地區,膽管癌多數與肝臟寄生蟲有關。
撰文:陳凱迎
資料提供:養和醫院綜合腫瘤中心副主任梁惠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amp;cat_id=15500637

(肝癌) 香港 肝癌治療 日新月異

 

頭條日報專醫百科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系主任 ﹣ 賴寶山教授

肝癌治療 日新月異

肝癌是最難治療的癌病之一。但隨著近年醫療技術和藥物不斷改良,治療肝癌的成效已獲顯著提升,患者的痊癒性治療機會亦已經增加不少。

一般而言,根治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切除手術,惟此方法較適合發病初期的患者,如腫瘤沒有出現擴散或肝功能理想的人士;而無法接受切除手術的肝癌病人,可考慮熱消融治療、經動脈栓塞治療或標靶治療。

熱消融治療的原理是透過手術將腫瘤的組織加熱至逾攝氏60度,以殺死癌細胞。經動脈栓塞治療則是將化療藥物或放射同位素經由肝動脈導管注入供應肝癌的血管,再注入微粒令供應肝癌的動脈被堵塞,使腫瘤無法吸收養份而壞死。

較晚期的病人則可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它透過阻截癌細胞生長訊號的傳遞及血管的形成,以抑制腫瘤生長,而「索拉非尼」是目前唯一被證實可以改善晚期肝癌病人存活率的標靶藥物。

基金會呼籲有乙肝或肝硬化的患者定期進行肝臟檢查,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以預防肝癌。

詳情請瀏覽「香港肝癌基金會」的網站 – www.hklcf.org

(肝癌) 香港 認知肝癌的高危因素

 

頭條日報專醫百科

撰文: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內科副主任 – 梁惠棠醫生

認知肝癌的高危因素

肝臟是人體的維生器官之一,其功能眾多,包括生產及儲存熱量、分解體內毒素、製造膽汁和蛋白質等,因此若患上肝癌,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甚廣。

醫學界相信乙肝病毒、肝硬化及長期酗酒是導致肝癌的主要高危因素。根據醫管局的資料顯示,全球逾五成的肝癌個案是由乙肝病毒所引致,而慢性乙肝病毒帶菌者患肝癌的機會比非帶菌者高約100倍 。與此同時,乙肝人士較容易出現肝硬化,進一步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在香港,乙肝是十分普遍的慢性疾病,估計約十分之一的人口是帶菌者或曾感染乙肝。本基金會呼籲有乙肝或肝硬化的人士要定期進行健康普查,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腹部超聲波及血液檢測,以便及早發現有否出現肝臟病變的情況。

此外,肝臟負責分解體內毒素。若長期酗酒,容易導致肝臟慢性中毒而引發肝硬化或肝癌。要預防肝癌,最重要是避免煙酒,並維持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如定期進行適量運動、奉行均衡飲食等。

如欲了解更多肝癌資訊,歡迎瀏覽「香港肝癌基金會」的網站 – www.hklc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