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假髮贈乳癌患者添自信

假髮贈乳癌患者添自信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2年08月03日

 

 

癌症病人接受化療令頭髮脫落,或會怕歧視眼光,造成心理障礙。香港乳癌基金會推出「假髮送贈計劃」,協助乳癌病患重拾自信。
乳癌病者李女士依靠綜援維生,一個數百元的假髮對她來說是奢侈品,她以帽子代替假髮,「啲人見我戴住帽,皮膚又黑沉沉,都用奇異眼光望我,有時我會故意避開」。她參加該會支援小組及申請假髮送贈計劃,成為首位獲批的受惠者,還有髮型師提供修剪造型與指導護理方法。「家出街唔覺得有歧視眼光」。


假髮送贈計劃協助綜援乳癌患者,名額40人,一經審核,可獲真髮手織髮套,連佩戴、修剪造型和護理指導。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ervice/art/20120803/16570739

 

 

香港乳癌基金會 – 假髮送贈計劃 

毛髮脫落是化療常見的副作用,不少乳癌患者會選擇佩戴假髮以保持儀表和自信。不過,對於有財政困難的乳癌患者來說,假髮無疑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本會獲標榜(中國)教育基金及奇妙醫療真髮贊助,推出假髮送贈計劃,讓有需要的乳癌患者申請,申請者須符合有關的財政狀況。

如欲查詢或申請,請致電2525 6033。

 

此外,本會會員可享有以下各項購買假髮、義乳及相關產品的折扣優惠,優惠由以下商戶提供,請直接與商戶聯絡。

 

http://www.hkbcf.org/content.php?cid=10016&tid=5&lang=chi 

(乳癌) 美研發智慧型內衣 主打偵測乳癌

美研發智慧型內衣 主打偵測乳癌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2012年10月19日

 

 

生活上許多物品均搭上智慧型的潮流,除了手機、住宅、電視,現在連女性內衣也出現所謂的「智慧型內衣」,由美國的「First Warning Systems」生技公司所製造,聲稱能依據人體溫度的變化,偵測出乳腺細胞週期異常的現象,準確率高達9成。不過一件要價1000美元(約2萬9千元台幣)。

 

美國生技公司研發出一款高科技智慧型內衣,據稱可在第一時間內根據乳房溫度變化,檢測出有無乳癌徵兆。(圖片/取材自美國《赫芬頓郵報》)

美國生技公司研發出一款高科技智慧型內衣,據稱可在第一時間內根據乳房溫度變化,檢測出有無乳癌徵兆。(圖片/取材自美國《赫芬頓郵報》)

根據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報導,此公司為經由美國生命線生技公司(Lifeline Biotechnologies)所授權,20年來致力於研發與測試乳癌相關研究。研究人員於此內衣中裝上溫度感測器,感應器會將數據上傳到網路,再以精密演算法來測量乳房組織的溫度變化,也會將測試結果讓消費者得知,達到定時追蹤的效果。

「First Warning Systems」公司官網指出,新血管生成、血管活性都會影響到組織溫度變化;從正常到血管增生、不典型增生,或是由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衍生成侵入性乳癌,都會有獨特的熱指紋成像(thermal finger print),依照此成像的差異,就能發現乳癌的生物鐘基因。且最近3項實驗的結果皆顯示,此款內衣可偵測出所有年齡層女性的乳房異常現象,準確率高達90%以上。

生命線生技公司指出,目前對於乳癌的篩檢法有高達5到6成的機率有可能出現錯誤訊息(false positive),在美國人口中,有12%的婦女罹患乳癌,去年便有23萬多名乳癌病例的出現。

雖然現在這樣一件智慧型內衣要價不斐,但公司也表示若是在明年有量產的可能性,不排除降低此價格,讓更多女性免除乳癌風險的威脅。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8780 

英網民聯署 籲允許患癌男童與父母團聚

 

英網民聯署 籲允許患癌男童與父母團聚

更新時間 2014年9月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40

臉書上有一張5歲的阿什亞和母親Naghemeh在一起的照片。

臉書上有一張5歲的阿什亞和母親Naghemeh在一起的照片。

英國已經有13萬人在網上聯署公開信,要求英國警方和首相卡梅倫幫助一名患腦癌的英國男童和他在西班牙被逮捕的父母盡快團聚。

這封發表在change.org網站上的公開信,目前聯署者仍在不斷增加。

這名患腦癌的5歲男童叫阿什亞·金(Ashya King),本來在英國南安普敦綜合醫院接受治療。英國皇家檢察署星期二宣佈,正在對此案進行「立即重審」。

8月28日,阿什亞的父母在沒徵求院方同意的情況下,突然將阿什亞帶離醫院。隨後,一家人離開英國,登上前往法國的渡輪。

由於擔心阿什亞得不到所需治療,會有生命危險,英國警方向他的父母發出全歐逮捕令。

8月30日晚,阿什亞一家在西班牙馬拉加被找到,被送到當地醫院,其父母則被當地警方逮捕。

「不恰當」

在被捕前,阿什亞的父親布萊特·金在Youtube網站上發佈視頻,對阿什亞成為媒體頭條,父母被通緝表示不解,並解釋了他們講孩子帶出英國的原因。

他說,他們希望英國醫院能夠使用質子射線療法對阿什亞進行治療,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不能向腦癌患者提供這種療法。

他們想把在西班牙的一個度假屋賣掉,籌集資金,然後把阿什亞帶到捷克共和國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

位於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質子療法中心(PTC)說,該中心願意立即開始對阿什亞進行治療,「費用以後再說」。

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已對此案作出聲明,支持讓阿什亞和父母團聚。

他說,用強硬的法律手段對待這對父母是「不恰當的」。

克萊格說:「一個小男孩自己住在醫院裏,不懂西班牙語,不能見父母和家人。我想看到他盡快和家人重新團聚。」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處於極度痛苦中的家庭,他們把患病的孩子帶到另一個國家,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對孩子是最好的選擇。」

(編譯:秦川/責編:尚清)

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4/09/140902_uk_cancer_boy.shtml

延申閱讀 : www.change.org/p/david-cameron-apologize-to-the-ashya-king-family-allow-them-freedom-of-choosing-which-hospital-to-treat-their-sick-child-in

 

(乳癌) 香港防癌會 : 認識乳癌

 

乳  癌

在香港,乳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由八十年代的每年700多宗新症,飆升至現時每年約2,300宗。現時已超越肺癌,成為婦女最常見的癌病。發病年齡方面,50歲以上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高,不過近年40-50歲的病人增幅顯著,情況令人關注。

 

成因與高危因素

東方人乳癌的病發率一向低於西方人,不過近年很多亞洲地區婦女的乳癌個案卻不斷上升,飲食習慣改變相信是主要原因,而和基因變異等先天性因素關係不大。經多年研究所得,醫學界確定了一些患乳癌的高危因素,詳列於下:

 

 

相對高危因素

年齡

風險隨年齡增加

乳房組織密度

X-光造影顯現乳房組織廣泛性稠密

初經

第一次月經出現在11歲之前

絕經

更年期發生於54歲之後

生育

第一次生育在40歲以後

乳房良性腫瘤

曾患非典型乳腺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曾患乳癌

另一側乳房患癌的風險增加

家族傾向、遺傳

直系親屬(母親、姊妹)曾患乳癌

過度肥胖

閉經後肥胖,風險更高

嗜飲酒

每天飲酒者風險更高

不必要的輻射、X-光

風險增加

餵哺人乳

從沒有母乳餵哺嬰兒

賀爾蒙補充療法

接受超過5年者風險增加

口服避孕藥

現正使用者風險增加

醫學界很早便察覺到女性賀爾蒙會刺激乳癌細胞的生長,因此很多高危因素都和女性賀爾蒙有關,例如早開始有經期,或遲收經的婦女,身體受女性賀爾蒙影響的時間便比一般婦女長。那麼與懷孕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在懷孕期間,正常的女性賀爾蒙分泌受到干擾,在這段期間,月經亦會暫時停止。這麼大家亦不難想像,為什麼男性患乳癌的比率,連女性的百分之一也不到。(男性身體亦有女性賀爾蒙,不過份量很少罷了。)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乳癌和某些職業或工業化學品有關。上述很多因素,一般只會令患乳癌的風險輕微增加,而我們亦不大可能因而作出人為干預。因此,我們會集中討論一些我們能夠避免或干預的因素。

 

(一) 家族傾向及遺傳

家族中若有成員患乳癌,其直系親屬(姊妹或母親)患乳癌的風險便增加一倍。此外,該親屬患乳癌時的年紀越輕,或患乳癌的親屬越多,風險亦越高。醫學界隨後發現,約有 5% 的乳癌個案,可能和遺傳有關。最為常見的,是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它們和乳癌及卵巢癌都有密切關係。不過被証實有這類基因的病人,只佔整體的極少數。這類的基因化驗在本港並不普遍。

 

(二)      避孕藥

避孕藥含有女性賀爾蒙,至於它是否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仍長期備受爭議,至今還未有定論。不過,現今避孕藥的成分經過改良,相信即使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程度也屬輕微。

 

(三)       賀爾蒙補充療法

研究顯示,收經後的婦女若採用女性賀爾蒙作為補充療法超過五年,患乳癌的風險便會逐步增加,時間越長,風險越高。所以,婦女在考慮賀爾蒙補充療法時,須詳細和醫生討論此療法的利弊。

(四)       輻射(X-光)

乳腺接受的輻射劑量越高,或接受時的年紀越輕 (尤其在十六歲以下),患乳癌的風險便相應增加。不過因輻射而引致的個案極少。再者,隨著醫學進步,用於診斷的X光劑量大幅減少。一般醫療用途的X光檢查或治療,效益遠高於其致癌的風險,各位只須遵從醫生建議,切勿因此延誤了診治。

 

(五)      乳房良性腫瘤或乳腺增生

根據過往觀察所得,曾患乳房良性腫瘤或非典型乳腺增生的婦女,日後演變成乳癌的機會可能較高,此現象在閉經前或有家族歷史的婦女尤為明顯。因此,有上述情況的婦女應經常注意乳房的變化和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以及早發現病變。

 

(六)      高脂食物

脂肪被身體吸收後,會轉化為近似女性賀爾蒙的物質。研究亦發現世界各地乳癌病發率的高低,和當地進食脂肪的多少有密切關係。一般相信,亞洲婦女近年乳癌病發率的增加和此有關。雖然目前並未有研究證實低脂、多菜的飲食可有效預防乳癌,但健康的飲食習慣始終是有益的,亦可減少因肥胖而引致的各種病症。

 

(七)      其他生活習慣

運動能調節身體的荷爾蒙平衡。一個在挪威的大型研究顯示,每星期做運動或粗重工作超過四小時的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低。運動的益處,在四十五歲以下的婦女尤為明顯。

 

至於煙酒方面,酒類相信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但目前未能確定。現在未有證據顯示吸煙和乳癌有關。

運動能降低乳癌風險

如何防避乳癌

除了上述可避免的因素外,我們是否可以更主動地防避乳癌呢?

 

(一)      藥物─Tamoxifen 三苯氧胺

Tamoxifen 原本是用來醫治乳癌的抗賀爾蒙藥。近年一個在美國的研究顯示,長期服用Tamoxifen,有助減低乳癌的風險,不過,此藥卻增加患子宮癌和血管栓塞的風險。婦女是否須選擇服用Tamoxifen 作為預防,仍是一個複雜的決定,須與醫生詳細商量。事實上,香港婦女的乳癌病發率仍遠低於美國,

因此,這種預防療法相信並不適用於大部分香港婦女。目前醫學界正研究其他副作用較少的藥物,代替Tamoxifen 作為預防治療。

 

(二)      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

只適用於極少數因遺傳基因導致的高危婦女。定期乳房檢查及服用Tamoxifen 作為預防治療相信較為容易被病人接受。

 

徵狀

所謂病向淺中醫,只要我們經常留意身體不正常的變化,並及早接受治療,便可大大提高痊癒的機會。早期的乳癌治癒率超過八成。

 

乳癌最常見的病徵是乳房出現硬塊。許多時候這些硬塊並無引起痛楚,而表皮亦沒有紅腫或破損,以致婦女誤以為是普通良性腫瘤而掉以輕心,這是十分危險的。在不少病例中,乳房硬塊是唯一的病徵。早期乳癌表面看來可能只是輕微腫脹,再進一步發展或會有其他跡象例如乳頭有分泌物、破損或凹陷,這可能是腫瘤將乳頭拉下所引致。倘若婦女向來已有乳頭凹陷,便毋須過分驚慌,若發覺最近才有此現象,則應盡快延醫檢查清楚。這些危險訊號不可忽略,否則癌細胞會迅速生長而充滿整個乳房,侵蝕皮膚和淋巴組織,令皮膚變成橙皮樣,繼而開始潰爛,而腋下淋巴結亦會腫脹。

 

表面輕微腫脹

乳頭凹陷

皮膚呈橙皮樣

及早發覺與診斷

對於一些完全沒有徵狀的婦女,每月一次自我檢查乳房是及早發現乳癌的第一防線。自我檢查乳房是一種容易掌握、不會引起不適、自己可以做得到的檢查方法。資料顯示,有九成病人是自己首先發現乳房有硬塊而求醫的。如果婦女不肯定檢查方法是否正確,可以每年或隔年找醫生檢查一次;而在第一次接受醫生檢查前,先自我檢查,然後與醫生的檢查結果印證,這樣可將自我檢查的技巧掌握得更好,信心自然會增強。

 

對於一些乳房比較豐滿的婦女,自我檢查或醫生檢查都不容易察覺到較小的腫塊,所以需要借助X-光造影或超音波檢查,使檢查結果更加準確。以前有人擔心X-光造影產生大量輻射,但現今科技發達,乳房X-光造影的輻射已降至很低和很安全的水平。五十歲以上或有家族遺傳因素的較年輕婦女,可考慮每年接受一次造影檢查。

 

婦女發現乳房有硬塊不應諱疾忌醫。事實上,自我檢查發現的腫塊,百分之九十是良性的,例如纖維瘤、囊腫(俗稱水瘤),或是乳腺曲張而形成的硬塊等,這些良性腫瘤日後變成惡性的機會甚低。但婦女亦不要以為乳房硬塊多屬良性

乳房X-光造影儀器

而置之不理,應請醫生檢查清楚。醫生進行檢查時,會憑臨床經驗判斷硬塊的屬性,如惡性機會偏高的話,必須抽取組織作化驗。常用的方法是幼針檢查法,在顯微鏡下分辨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

 

治療的選擇

當證實是乳癌後,醫生須考慮多方面因素以決定治療的計劃。主瘤的大小、侵蝕範圍、病人的健康狀況和意願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乳房結構

手術切除

一般會先以手術切除乳房腫瘤和腋下淋巴結。最普遍的是全乳房切除。乳房切除後,病人雖然不會因失去器官而導致日常生活不便,但自我形象及信心會受影響。曾有病人不能接受喪失乳房的事實而拒絕手術治療,令病情惡化。病者出院後首次面對丈夫時,的恐懼和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如伴侶稍露嫌棄之意,她即會感到極難受,有被遺棄的感覺。所以家人,特別是丈夫,對病者必須全力支持。

 

切除乳房及腋下淋巴結

 

治療完畢後,婦女可選用義乳和穿上特別的胸圍,以彌補缺憾。現代的義乳十分先進,無論形狀、質感和重量,仿真度相當高,即使穿上旗袍或泳衣,其他人也不易察覺任何異樣。

義乳

 

另一種改善病人形象的方法是乳房重造手術,通常是將腹部脂肪移植到切割後的乳房位置,或放入特製鹽水袋,使兩邊乳房外觀平均自然。但是進行乳房重造手術是很個人的選擇,手術亦比較複雜,未必適合所有婦女,病人需與整形外科醫生詳細商量。

乳房重造手術

乳房保留手術

部分腫瘤較細小的病人,可以選擇局部切除,即是將乳房內的腫瘤及旁邊部分組織切去而保留大部分的乳房,這樣做對乳房的整體外觀影響較少。但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婦女,其後必須接受放射治療,以消滅匿藏的癌細胞,減低復發機會。大量臨床研究證明,

乳房保留手術計劃和乳房切除手術所達到的療效沒有分別,病人大可放心。不過,醫生挑選病人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是根據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的,倘若然腫瘤實在太大而不適宜進行此療法,病人切勿「要靚不要命」。

切除腫瘤及附近淋巴結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用輻射線照射患處,以殺死癌細胞。適用於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及部分復發風險高的全乳房切除病人。

 

療程開始前,技師在病人身上劃上記號,以便每次都能準確地進行治療。病人接受治療的過程,就像照一張特別

長的X光片,不會感到電流穿身或任何不適。每次治療只需十多分鐘,每星期五天,為期5至6星期。胸部接受治療兩三星期後會出現赤痛,一如被陽光灼傷般,除此之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很少。

 

化學治療

如乳癌復發的危險較高,醫生會考慮輔以化學治療,即服食或注射抗癌藥物抗癌,讓藥物在人體內沿著血液系統運行,消滅匿藏各部位的癌細胞。

 

化療藥一般會引致脫髮、嘔吐、疲倦等副作用。現今止嘔藥較先進,嘔吐等不適已大為降低。脫髮亦只是短期現

象,化療完後,頭髮便會恢復生長。化療期間,身體抵抗力較低,要避免細菌感染。

 

激素療法

另一種藥物療法是激素療法。研究證明乳癌與女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因此醫生可利用抗女性荷爾蒙的激素來壓抑癌細胞的生長。並非所有乳癌都適合激素療法。醫生會透過病理化驗,決定癌細胞是否

對激素有反應。激素療法的副作用遠較化療低,一般是採用口服藥丸,為期五年,可單獨使用,亦可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等。

 

治療後

患者經手術割去患癌的乳房後,應盡量避免以手術部位那側手臂搬動重物或令該手臂再受損,減少日後手腫的危險。病人要經常作簡單手臂運動來鍛鍊上肢,保持肩關節靈活,運動須按醫生指示進行。病人必須定期覆診,即使全部治療已完成,醫生仍要觀察病人一段長時期,才可確定是否已將所有癌細胞消除。愈長時間沒有復發的跡象,根治癌症的希望愈大。

乳癌患者互助團體

紫荊社(屯門醫院)

24685045

向日葵(伊利沙伯醫院)

29585393

展晴社(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25954165

乳癌小組(威爾斯親王醫院)

26324029

妍進會(廣華醫院)

23321327

妍康會(癌協綜合服務中心)

28549149

同路人(香港防癌會)

28141232

 

本小冊子承蒙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游 子 覺 醫 生

編寫和審核

 

特    此   致   謝

 

 

 

 

香 港 防 癌 會

香港黃竹坑南朗山道三十號

電話:2814 1232

傳真:2873 1405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hkacs.org.hk/

 

280907

香港防癌會成立於1963年,是本港首間以推動、統籌及從事各項抗癌的非牟利癌症機構。

 

 

(乳癌) 香港乳癌基金會 網上乳癌教室

 

 

 

關於乳癌 > 網上乳癌教室

 

什麽是乳癌  
乳癌的成因‧傅惠霖醫生  
乳癌病徵及檢查三步曲‧黃亭亭醫生  
乳癌的期數‧蔡浩強醫生  
心路歷程‧袁家慧醫生  
綜合治療‧張淑儀醫生  
手術治療‧張淑儀醫生  
乳房矯形‧許志宏醫生  
藥物治療的原理‧艾思田教授  
化學治療‧鄭寧民醫生  
賀爾蒙治療‧蕭麗珊醫生  
生物治療‧梁惠棠醫生  
放射治療‧李沛基醫生  
飲食營養‧岑楊毓湄營養師  
踏向希望前路

 

 

 

 

(乳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網頁

http://www.tbca-npo.org.tw/

在遙遠的東方─臺灣,有一群女人,走過相同的生病過程,胸口都烙下相同的疤痕;因為不捨別人也經歷和自己一樣的痛,這群女人在療程結束後,選擇留在自己受診的醫院當義工,關懷相同的病友,要讓自己這場病生得有價值,她們不但在醫院做病友陪伴,也走入台灣社會做乳房健康的宣導,最後還邁向國際乳癌防治,病友支持的交流舞台。 
因為看到癌症的病人常會經歷:


否認,生氣,討價還價,憂鬱,接受

所以在1997年,分佈在每個醫院的她們開始舉行全國大串連(也稱少奶奶家族大會師),她們分享彼此的罹病的過程,一起哭、一起笑,討論陪伴新病友的經驗和心得,大家約定每年要相聚一次,希望透過團體的互相學習與交流,讓乳癌病友重拾信心,活出亮麗。2002年4月21日,由26個團體共組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平台,訂名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簡稱TBCA),現有33個病友支持團體、約15,000位會員、20位理監事。理監事們來自各團體的代表,採合議制共同決定組織的宗旨與任務,規劃每年的工作方向和目標,並共同執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是一個由乳癌病友姊妹用生命力點燃的團體,一群認真的女人,用顆真誠的心,關懷、奉獻,一起築夢踏實、舞動生命的火苗,永不止息。

 

傅惠霖醫生 FOO WAI LUM WILLIAM

 

 

傅惠霖醫生DR FOO WAI LUM WILLIAM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78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1993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1993
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與應用統計學文憑  1994

 

註冊專科︰ 臨床腫瘤科

地址︰

九龍塘窩打老道222號香港浸會醫院放射治療及腫瘤科中心

地區︰

九龍塘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放射治療
化學治療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醫療程序及手術︰

 

使用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辦公室電話︰

2339 8513

辦公室傳真︰

2338 0261

傳呼機 :

7330 2945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張嘉俊醫生 CHEUNG KA CHUN

 張嘉俊醫生 

DR CHEUNG KA CHUN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6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2000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2004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2004

註冊專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地址︰

屯門青松觀路23號屯門醫院老人科

地區︰

屯門

執業類別︰

醫院管理局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醫療程序及手術︰

使用醫院︰

屯門醫院

辦公室電話︰

2468 5111

辦公室傳真︰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李卓廣醫生 LEE CHEUK KWONG

 李卓廣醫生 

DR LEE CHEUK KWONG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0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1994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 1997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1998

註冊專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地址︰

油麻地京士柏道15號香港紅十字會總部

地區︰

油麻地

執業類別︰

醫院管理局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醫療程序及手術︰

使用醫院︰

辦公室電話︰

2710 1271

辦公室傳真︰

2780 4151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