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三大治療新方向: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新標靶藥與免疫治療
文章摘自媒體:HK01
肝癌是香港第三大癌症殺手,男女性都有機會罹患,以男性居多。目前香港每年約有1800多宗新症,醫生通常會根據癌細胞種類、腫瘤大小、數目、位置、擴散程度、患者年齡及其他生理狀況來決定治療的方法。
但適合手術的患者不多,臨床數字只有五分之一,因大部分患者在發現後,腫瘤已經生長很大或已經有多個腫瘤甚至已經擴散。另外亦因有機會是肝癌由肝硬化併發,以至肝功能本身亦不佳,術後容易導致肝衰竭等因素,不宜進行切除手術。
針對晚期肝癌,醫學界現時以三大治療新方向:肝動脈栓塞化療、新標靶藥與免疫治療,三管齊下,為肝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消滅癌腫瘤
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是針對中晚期肝癌的其中一種治療方式。做法上醫生會在病人腹股溝動脈插入導管至肝動脈,經動脈輸入化療藥物和栓塞劑,將化療藥物及栓塞物直接注入腫瘤,把腫瘤殺死更截斷其血液供應,餓死癌細胞。這是治療肝癌的獨有方法,在其他癌症上很少採用。
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則利用同位素Y-90取代化療,所灌入的東西會近距離釋放出高劑量放射能β-射線,從體內以輻射直接攻擊腫瘤。這種治療方法的毒性傷害較不像化療嚴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之同時,亦較不會影響周圍器官。
針對無法動手術的肝癌病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另一項新興的治療肝癌技術。突破過往的體外放射治療,立體定位能在放射治療中隨著跟蹤定位極精准作出放射治療,並透過放射治療儀器內設的嶄新影像導引系統進行。放射線束從多角度針對病人的腫瘤,以確保放射線束儘量覆蓋腫瘤,同時不影響正常的器官。
新一代標靶藥對華人療效顯著
在藥物方面,醫治肝癌的藥物在去年有新的突破,過去10年,只有一種標靶藥物可供一線治療,第一代的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已應用超過10年。新的標靶藥樂伐替尼(Lenvatinib),去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作為治療肝癌的一線標靶藥物,讓晚期肝癌治療多了選擇。
標靶藥物主要針對干擾、抑制癌細胞某些特異蛋白質,從而阻截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的信號。新的標靶藥最大特點是對華人效果顯注,根據臨床研究報告,香港、內地和臺灣的亞族群使用後總存活中位數為15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多了近5個月。另一款標靶藥瑞格菲尼(Regorafenib)是一個多靶點的治療肝癌的二線藥物,對經索拉菲尼治療後耐藥(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有顯著的療效。
免疫療法改寫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
除了新的標靶藥面世帶來希望外,免疫療法也改寫了癌症治療的發展,對晚期患者的成效亦頗為理想,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同時減少副作用,為肝癌帶來新治療方向。
研究發現腫瘤細胞相當「狡猾」,會發出特別信號,扮成「正常細胞」,誤導免疫系統不作出「清除」從而讓腫瘤不斷生長。蠱惑的癌細胞將免疫細胞「T細胞」表面的蛋白「PD-1」與癌細胞表面的「PD-L1」結合而「易容」,令免疫系統認不出敵人,而致腫瘤不斷生長。而「免疫治療」則能透過阻截癌細胞發出的偽裝信號,重新啟動免疫系統反應,這種利用「PD-1抑制劑」阻止兩者結合,重新揭開癌細胞的面紗的方法,就是免疫治療法的運作原理。
![]() |
施俊健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