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基金】中年中風百病纏身 的士司機誓抗病魔

【蘋果基金】中年中風百病纏身
的士司機誓抗病魔

「希望早日康復,但現在隻眼又有事,中風好返,又到眼有問題,睇唔到嘢、又做唔到嘢。希望聽醫生建議打埋嗰兩針,睇下效果如何!」59歲的有哥,兩年前中風導致左邊身活動能力衰退,他沒有放棄 , 努力康復。可是今年初確診雙眼患上黃斑病變,急籌3.6萬元自費眼針費用,急救視力。

記者:麥超億

有哥年輕時做過近10份工作,是典型適應力強的香港人,獨力撐起頭家。妻子多年前有做兼職、幫補家計,獨子剛大專畢業找到工作,希望幫輕家計。

有哥自言年輕時「做過小販、運輸、染廠、三行、打鐵、廚房、最後揸的士」。近年轉職夜更的士司機、但長時間工作,飲食不定時,又缺少運動,他患上三高的典型司機職業病亦不知;2017年4月底一天,他下午5時如常睡醒開工。

他憶述病發當日來得突然,信神燒香的他,出門前一如平日上香求平安,卻發現連續幾次插香都插不到,香枝仍在手上:「隻手好似插咗又拎起,試過幾次都係咁,我覺得有問題,咪去睇醫生。」

他心感不妙便到伊利沙伯醫院看急症,當時醫生懷疑他中風安排留醫,但至晚上突然感到左邊身無法郁動,左手、左腳無知覺,便告知醫生。有哥指:「醫生叫我照下腦,因為去急症嗰時醫生係有照腦,但照唔出有咩問題。當晚再照就發現腦有血絲,屬於血管閉塞,但冇爆,只係塞咗。」

事後回想,若當時小心飲食及多做運動,可能避免中風,但不幸事情已經發生,他亦努力面對求康復。而妻子亦放棄兼職工作,全力照顧他。

在妻子悉心照顧下,他留醫一個半月終於出院,回家後健康逐漸回復,雖左邊身及手腳機能仍欠佳,活動能力只剩不足兩成,但說話能力無影響。他除外出上遠路會坐輪椅,平日亦到樓下公園散步練腳力:「我左手唔可以郁,同正常嚟講得一成幾,唔夠兩成;腳趾郁唔到、腳板郁唔到,好似硬咗咁。」

可是今年年初,他發現雙眼視力模糊,到眼科醫院求診以為糖尿上眼,其後經詳細檢驗確診雙眼患上黃斑病變,需要注射自費眼針醫治。他指當時看報紙,發現有字看不清楚,「戴埋老花鏡都睇唔到,有時搭車,望前面車牌有4個number,我望望吓得返3個number。我問太太,佢話4個number,睇睇下會將2個number重叠,係叠住變咗睇到1個number。」

醫生建議他雙眼都要注射自費眼針,「每隻眼要打3針,7000蚊一支」。總數要4.2萬元。其實早有慈善機構已替他支付雙眼的第一針藥費,「我打咗第一支之後覆診,眼科醫生話仲有黃斑點,建議再打多兩針,佢話最好盡快打。」

可是餘下雙眼的合共3.6萬元藥費,他坦言無力支付。因為兩年來已無工作,之前看病已用盡僅有的積蓄,現時生活費僅靠綜援及傷殘津貼維持,希望能盡快籌得藥費。

「有哥」現無力負擔自費眼針藥費,請支持他,使他的情況有改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關注他的情況。

「有哥」暖流之友編號:C4662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抗癌一家的勇武精神 面對逆境永不放棄

抗癌一家的勇武精神 面對逆境永不放棄

 

 

[感人故事] 俗語有說,屋漏兼逢夜雨,對許多總是自怨自艾的人,必定會懦弱地認命,甚至出現自尋短見的想法。不過,假若看了美籍法國一家與癌症對抗的故事,想法會否改變呢﹖一對來自法國的三口之家,移居美國後開設餐廳Magnificat Café謀生,原本未來前途一片光明,那知卻遭逢不幸。母親Kathy Desclef在5年前確診「非何傑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父親Benoit Desclef更在2019年8月發現有腦瘤,就連17歲兒子Luke於兩個月後確診另一類型淋巴瘤 —「何傑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一家三口同受病魔折磨,生死難料,卻仍然為生命搏鬥,可泣可敬。相信看了此故事的讀者,除了汗顏外,還為他們一家能身處逆境的縱容面對,感動吧﹗他們的故事喚醒大家面對逆境時更要珍惜生命,剔除無病呻吟的陋習,能夠活著才是幸福,不應因為小小挫折就斷然輕生。

Kathy表示,醫生告知Benoit大概還有12年壽命,兒子的病情如能及時就醫可望好轉。為了籌募一家的抗癌費用,Benoit目前不得不把餐廳轉賣,並呼籲有心人前來用餐以增加收入,甚至在眾籌網站設置專頁籌組醫藥費,並依賴宗教信仰堅持抗癌信念,Benoit面對病情仍抱樂觀態度,未受打擊。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癌病少女Chloe Cress的聖誕禮物︰「回家真好﹗」

癌病少女Chloe Cress的聖誕禮物︰「回家真好﹗」

 

[感人故事新聞稿] 一切從步履蹣跚的問題開始而變為癌症發現,估不到卻讓Chloe Cress 與她父親 Shawn離開家園,用了18個月時間待在聖朱迪為Chloe的癌病勇戰。現在得到醫生允許回家過聖誕,雖然要駕駛8小時才能回家,不過Chloe能回家過聖誕就好。這是Chloe 最佳的聖誕禮物 — 「抗癌完成,回家真好﹗」。

 

回到18個月前……
Shawn回憶起18個月前,即是2018年6月,Chloe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因跛行,故她爸爸便帶她去看病,相信她只是需要物理治療吧﹗可惜的是,Chloe從步履蹣跚而轉為發熱,需要到醫生辦公室進行實驗測試,檢驗結果直指「情況不佳」。往後,Chloe更出現連續背痛。

The Kingsport, Tennessee family給予Chloe轉介信到莊遜城Niswonger Children’s Hospital作CT素描檢查,結果發現Chloe心臟附近有一個大腫瘤,已轉移到她的食道和深入脊椎,造成背痛。

根據美國癌症會表示,Chloe患上屬於第四期齒齦音橫紋肌肉瘤癌症( 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生長在骨骼肌肉。自報告出爐不到12小時,Chloe已被轉移到孟菲斯的聖朱迪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聖朱迪),從始以此為家。

2018年6月,Chloe被確診齒齦音橫紋肌肉瘤癌症。現在感恩Chloe的病情已有改變,因為完成抗癌18個月後第一次趕及在聖誕節回家渡過。

 

移到聖朱迪的日子
再次回到2018年6月,生命有如坐過山車般起伏不定。聽到女兒患癌症,Shawn覺得晴天霹靂,他們心知情況很壞,估不到真實比想像中更壞。他說︰「一方面驚慌於生命無常,以及將要失去孩子的無助心情,十分煎熬;另一方面又自覺很失敗,對女兒病情無能為力而沮喪。」

Chloe現在已14歲了,她自言︰「首次面對癌症很擔憂,害怕因為自己的病情令到整個家發生未可預知的事。我擔心是金錢問題,以及相關涉及金錢的事。不想因為我入住聖朱迪而令這間充滿思念的屋消失,因為它是我成長的地方、愛犬住處和有一切我喜愛的事物。」

醫生的約見取代了他們上學和上班的日子 — 有時一家人甚至一天花了14小時在醫院渡過。

Chloe特別想念她的兩隻愛犬Buu and Rollie,每個月有機會見到愛犬就是最振奮的部份,牠倆就是我的情緒網絡。

從Kingsport到Tennessee要花8小時車程,差不多等如從家裏搬到醫院。不過在一個星期二的日子,醫生告知Shawn一個好消息,Chloe的癌症緩解,她只需要每三個月回來約見和跟進便可,全家可以在2019年12月21正式回家了。

 

聖誕節對Chloe一家的意義
上一個聖誕節,他們只能回家數天,然後必需在聖誕節翌日即2018年12月26日趕回聖朱迪。Shawn一方面覺得今個聖誕得到好消息十分雀躍和感覺很好;另一方面,離家18個月再回家的感覺怪怪,因為原來還可以有回家之日。

Chloe覺得病情最終緩解,可以回家,不過仍然不能回校上課,最少休學一年,這不是問題。她期望能與兩隻狗狗共渡有質素的時間 — 可能再收養一隻狗狗。

 

閱讀更多
https://edition.cnn.com/2019/12/15/us/chloe-cress-cancer-survivor-trnd/index.html

 

文:Cecilia (癌症資訊網)

【蘋果基金】獨居漢兩度換肝險死 山窮水盡求藥治病

【蘋果基金】獨居漢兩度換肝險死
山窮水盡求藥治病

【本報訊】獨居長沙灣公屋的硬漢洪哥自11年前發現患上第三期肝硬化後,兩度與死神擦身而過。可惜天意弄人,他經歷兩次換肝手術後,滿以為康復在望,卻於半年前發現患上血管纖維化,要每月用數千元買自費藥醫治,令無業的他承受沉重經濟壓力,更憂心延遲用藥不利病情。洪哥希望能獲善心人支持購買自費藥以控制病情,康復後再做義工及打門球,更可多見愛子幾面。

記者:謝頌昕 攝影:麥超億

洪哥現年61歲,他憶述2008年在地盤開工期間突然暈倒,送院三日後才蘇醒,「醫生話如果唔醒,就拜拜喇」。當年正值50歲壯年,一直沒大病痛,突然大昏迷幾日,決不會是好事,醫生指洪哥是第三期肝硬化。對於突然被告知身患重病,洪哥直言無法相信,「我一個人唔煙唔酒,飲食正常,生活都好正常,萬萬都想唔到會有咁嘅病」。

等待換肝的時間,洪哥內心受盡煎熬,失眠已是等閒事,「嗰時自己諗點解會有咁嘅病呢?工又返唔到,點樣生活呢?」兩年後終於等到有合適的活肝移植,但洪哥又不想要,因為捐肝者是他剛成年的獨生子,「問心啦,親人嚟講,我絕對唔能夠接受」。不過後來醫生指他的情況轉差,必須要接受肝移植,兒子與母親商量後決定捐肝。

手術最終順利完成,洪哥都以為大步檻過,但壞消息在2016年又出現。洪哥當時暴瘦易倦,「行步路都冇氣冇力咁」。醫生為他作全身檢查,發現肝移植的接駁位閉塞,致廢物積聚,「要通返,唔係就要再換肝」。事隔多年,他指當時的劇痛至今難忘,其肝臟的接駁位始終未能重新打通,院方為他再次安排在換肝名冊上輪候等待。

值得慶幸的是,同年瑪麗醫院通知洪哥接收到與他脗合的肝臟,需要立刻動手術,「完全唔相信,邊有咁幸運呀,好多人連第一次等,等成七八年都未必會有,第二次我咁快?諗都冇諗過!」

第二次換肝手術亦成功進行,只可惜好景不常,半年後洪哥健康再出問題,「個人突然好虛,成日浮浮沉沉,要返入醫院輸血」。血液科醫生指他脊椎的血管纖維化,無法造血兼供血給肝臟,「個人分分鐘行行吓街會瞓低」。洪哥目前要靠服藥控制病情,但每月要自費數千元購藥,令無業的他吃不消,「我食都掹掹緊,又做唔到嘢,點搵呢幾千蚊」,因此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求助,冀能獲資助服用藥物。

患肝硬化時,洪哥是職業司機,發病後轉任家務助理,幫長者上門清潔,晚上進修護理技巧。平日參與義工服務和行山。另外,在患病日子,洪哥迷上打門球,他指以往與病友組隊,到大圍打門球,做運動之餘又可聯誼。如今卻因病之故,要把心愛的門球棍暫時放下,洪哥希望當「體力回復返,繼續出去玩門球同做義工,不過做義工就為先!」

說到最後,洪哥多年前與妻離異,一直獨居長沙灣公屋,去醫院覆診都只有柺杖作伴,他最掛心的,始終是獨生子。他指兒子在醫院工作,但因工作太忙,父子鮮有見面,只能偶爾通電話或發短訊關心對方。「我見佢睇到個訊息都好開心。」洪哥直言,如身體狀況改善,希望多見愛子幾次,但「最緊要佢得閒,主動權都喺佢度吖嘛,你都知醫院太忙啦!」

「洪哥」現無力負擔自費標靶藥費,請支持他,使他的病情有改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關注他的情況。

「洪哥」暖流之友編號:C4625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香港大學科學家開發首個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法 預測聯繫疾病的金屬蛋白結合位點突變

香港大學科學家開發首個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法
預測聯繫疾病的金屬蛋白結合位點突變

2019年12月15日

 

在過去幾年中,人工智能(AI)(以機器模仿人類行為的能力)已經成為藥物開發等高科技領域的關鍵參與者。人工智能工具可幫助科學家使用優化的計算方法來發現生物大數據背後的秘密。深層神經網絡這類的AI方法改善了生物和化學應用中的決策,如疾病相關蛋白的預測、新型生物標誌物的發現,以及小分子藥物前體的從頭設計。這些最先進的方法可幫助科學家更有效、更經濟地開發潛在的藥物。

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孫紅哲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美國亞利桑那州梅奧醫院的王俊文教授(前香港大學教授)合作,成功開發出強大的深度學習方法來預測與疾病相關的金屬結合位點突變。這是全球第一種用於預測金屬蛋白中與疾病相關的金屬相關位點突變的深度學習方法,為應對人類疾病提供了嶄新的平台。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機器智能》發表。

金屬離子在人類生命體系的(病理)生理學中起著結構或功能上的關鍵作用。鋅、鐵和銅等金屬對於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嚴格控制其在細胞中的濃度,缺乏或過量均會導致人類嚴重疾病。科學家估計,人體蛋白質組中超過三之一的蛋白質結合了各種生理金屬,以促進人體内不同的生理活動,例如誘發體内的酶產生各種摧化作用等。

人類基因組中的突變與不同疾病密切相關,如果這些突變發生在DNA的編碼區域,則可能破壞蛋白質的金屬結合位點,從而引發嚴重的人類疾病。例如,鋅的結合位點出現突變,有機會引發乳房、肝臟、腎臟、免疫系統和前列腺的病變;鈣和鎂的結合位點突變分別與肌肉和免疫系統的病變有關;代謝病則多與鐵結合位點突變有關;錳和銅的結合位點突變則與心血管病變有關,後者更與神經系統的病變有關。所以,了解蛋白質金屬結合位點上與疾病相關的突變,將有助疾病的預防和新藥的開發。

研究團隊首先整合了來自不同數據庫的組學數據,以建立一個全面的數據集作培訓深度學習模型之用。他們使用一種新穎方法,基於能量的親和力網格圖從金屬結合位點提取空間特徵。這些空間特徵已與物理化學序列特徵結合以訓練模型。最終結果表明,使用空間特徵增強了預測性能,曲線下面積(AUC)為0.90,準確度為0.82,提升了預測聯繫疾病的金屬結合位點突變的技術。鑑於金屬學和金屬蛋白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平台有限,今次研究開發的深度學習方法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方法來整合實驗數據與生物信息學分析。

孫教授說:「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在當前的生物和化學科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團隊使用整合組學的方法,包括金屬組學和金屬蛋白組學,來研究生物學和醫學領域中的金屬離子並且已經從體內、體外的實驗中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我們現在開發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方法將這些原始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知識,從而發現疾病背後的秘密並與之抗爭。 我相信這種新穎的深度學習方法可以用於我們實驗室正在進行的其他項目上。」

研究項目獲香港研究資助局(RGC)和香港大學葉志成范港喜基金的支持。

 

補充資料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19-0119-z
相關報導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19-0128-y
Koohi-Moghadam M., Wang H.B., Wang Y.C., Yang, X.M., Li H.Y., Wang J.W.*, Sun H.Z.* (2019) “Predicting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 of metal binding sites of a protein using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DOI: 10.1038/s42256-019-0119-z

孫紅哲教授及其團隊
孫紅哲教授是化學系講座教授和葉志成范港喜基金教授(生物無機化學)。他的研究重點是生物無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生物學及藥物化學,尤其是金屬組學/金屬組學和多元組學的集成。孫教授發表了一系列有關了解金屬蛋白功能和克服抗生素抗藥性的論文和著作, 並擁有數項專利。

傳媒查詢,請聯絡港大理學院助理傳訊總監陳詩迪(電話:3917-5286/ 6703-0212;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自: 香港大學

 

 

好書分享 – 《癌症好朋友》讀後

喔!It’s cancer ! ——Pam Pam Liu《癌症好朋友》讀後

圖/取自慢工出版

過去,一提到癌症立即浮現暗黑死神站在眼前宣判的地獄景象。但隨著健康檢查、醫療技術的普遍提升,更頻繁的癌症訊息,反而像落塵,開始在四處被發現。一陣讓人天昏地暗的確診傳來:「喔喔,It’s Cancer!」1接下來就是接受、面對與治療的漫長又日常的歷程。

如果不是我們自己得到,大概就是家人、親人、曾經熟的朋友、不太熟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和那些聽聞過的人們……被癌症包圍的空氣糟透了,糟到無處躲、糟到想罵髒話。究竟,該怎麼面對它呢?

遇到Pam Pam Liu

當初在網路上看到Pam Pam Liu(盼盼)的《癌症好朋友》,立即升起無限好奇。一部分是私人理由,因為十多年前自己的大哥,不滿五十歲便與癌症對抗了幾年後離世。有時想起大哥,想起那幾年曾經歷的、很久不再回顧的複雜心情,一時間所有破碎的記憶全都來敲門。很想知道這則看起來不是搞笑、也不只是取個名稱作比喻的連載漫畫,到底要說什麼關於癌症的事。

當然,熟悉這幾年台灣獨立出版小誌(zine)的讀者,應該也聽過漫畫家、插畫家——「過去x未來 多提無用」或Pam Pam Liu的名號。對於她一貫畫如其人的可愛畫風,總是探觸人性暗黑地帶、冷酷又搞笑的嘲諷不太陌生。

作為有白天正職的業餘漫畫家,盼盼過去出版的小誌或漫畫集,包括《聖誔節特輯》、《Pam Pam Zine》系列、《Bonny The Hater》、《未來沒有用》、《不良品 》(上、下)、《失敗集》等等,都是DIY自己製作與販售的獨立出版品,有一群穩定支持的小眾讀者。

她的漫畫,有著乾淨整齊的手寫字,接受度百分百的Q版人物,敘事手法像不間斷的內心獨白小劇場,充滿怪怪女生看待性、邊緣人、未來科技的細膩視角與黑色幽默。畫風不華麗非獵奇,不復古不抽象也不實驗,在一格畫框裡簡明構圖,加上中英文並列對白,因此句子都很簡短,流暢易讀。

看她的作品,很像翻看鄰家有才小孩聯絡簿上的連環漫畫塗鴉,每每被裡面隨處可遇的奇想與笑點給吸引,哇啦啦一下子就全看完。渾然不知,看似輕盈的故事背後,其實隱含非常純熟,很懂得如何去蕪存菁的分鏡敘事手法與節奏。

 

圖/取自慢工出版

《癌症好朋友》陪伴你

但《癌症好朋友》比起先前較個性化的zine,其實更寫實、更尋常。當壞消息來臨時,沒有什麼奇怪的戲劇性,也沒有太多可以展現聰明幽默的虛構空間,完全是一段漫畫家剛經歷的真實經驗。

一個還在作出國旅居夢的上班族女孩,有天接到媽媽來電說得了乳癌二期:「如果之後作化療,妳陪我好嗎?」不拖泥帶水卻有象徵意義的開場,就帶我們進入她面對媽媽得癌症後的一連串經歷:由被照顧者轉為照顧者的一夜長大(喔,其實好幾夜啦);進入醫院陪伴親人,奔波在工作與病房間;認識到媽媽會生病,會虛弱也會不聽話;認識到癌症,親眼見到化療副作用與術後傷口,自我調適面對疾病如此靠近的恐懼。

當然更不用說,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及建議,家人間、性別上的分工不均、女性被綁定、代代流傳的照顧者身分。人生跑馬燈般被回憶的家族關係史,在治療與照顧過程中反覆被翻攪的愛恨情緒,一一打中我們類似的經驗。

神奇的是,漫畫式再現,舒解了寫實的可憎與沈重。不論是生病的媽媽,驚慌又故作鎮定的自己,沒幫上什麼忙的弟弟,因為打呼聲過大被趕回家的爸爸,都被畫成圓圓的頭、香菇臉、胖胖的身軀,生動的眼睛與表情。其實很傷心甚至暴怒的時刻,被拿來當笑點再現後,都變得又好氣又好笑。想要高明卻不傷感情的抱怨或回顧,一格格畫出來,的確帶來平撫不快記憶的療癒功效。

而作為驚慌失措的第一人稱主角,反而被畫得更抽象。過去在zine裡常常自我現身的Q版女孩盼盼,這次被畫成像披件棉被在扮家家酒的小孩。只把U字倒過來直接畫上眼睛、嘴巴,加上兩隻腳就完成,沒有脖子及身體,像是有腳的幽靈、掃帚或雪糕,或是隨時可化為泥漿的一坨人。當那些內心小劇場對白,誇大的情緒,只由棉被人的哀嚎或跺腳來展現,就很古怪可愛,也很能重現每個人內心那個總在角落碎唸自憐的自我形象。

 

圖/取自慢工出版

為什麼是好朋友?

但到底癌症,為什麼是好朋友?漫畫裡倒是沒有討論。

也許像一開始就有描述到:「感覺大家不是已經得癌症,就是在得癌症的路上」,癌症的普遍性,已經像農曆七月的「好兄弟」,人人都要面對。或像女性生理期被改稱為「好朋友」,算是自我安慰、消災解運的方式,要我們開始學習,與癌症、防癌、治癌共處。

但另一個可能是,好朋友就是母女。因為這次經驗,讓原本已離家獨立生活、有點疏離的母女,又重拾像好朋友般親密的關係。的確,母女之間微妙的情感與張力,在《癌症好朋友》中更是核心。我們看到女兒視角的媽媽,雖然變得笨笨的,但也有點好笑,自然而然在那些天一起吃飯、睡覺,親密生活的感覺,仍然是剛轉為照顧者角色的女兒,最懷念的母女關係。

但當然,那個想要爭取母親目光,想證明自己才是最貼心、最乖小孩的女兒情結,也很自然地出現。當那潛在的情結,愈來愈巨大清晰,直到她發現她的母親也是如此:「努力讓外婆開心,是為了證明自己」,那小女孩揹著媽媽上樓、女兒媽媽外婆三人一層層疊上去的畫面,就很令人怵目驚心。

原來我們社會裡,女性照顧者代代相傳的命運,是在這樣「想證明自己存在」的女兒情結裡,被「透明化的女兒」、「孝順女兒」的魔咒,不斷灌溉滋生。這實在無法只是把弟弟揪來咆哮,叫他去照顧媽媽就能消解的。所以,當最後那身上的棉被脫掉,我們才知道為什麼盼盼要把自己畫成一坨幽靈。

當自己的好朋友

《癌症好朋友》,重新刻畫出我們面對家人罹癌與照顧的一部分真實,尤其是女性照顧者的經驗。更多的部分也在於重新拆解,我們如何能更健康地面對母女關係與自我價值。除了不想長大,「作自己的好朋友,好像也很重要吧!」那個封底含奶嘴的主角,應該也是在偷偷地這麼對我們說。

圖/取自慢工出版

文章來自: 鳴人堂

 

《癌症好朋友》

作者  /  Pam Pam Liu

出版社 /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9/12/10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內容簡介

安古蘭駐村漫畫家、冷面笑匠Pam Pam Liu,一場笑中帶淚的母親罹癌記。正做著白日夢的時候,接到母親的電話:「上次那個切片報告出來了,是乳癌二期,如果之後做化療,妳陪我好嗎?」

Pam Pam陷入恐慌,覺得媽媽好像一塊一塊的消失,同時又想證明自己才是那個值得被疼愛的孩子。焦慮、不甘、陷入回憶、恐懼未來,隱身在「超讚孝女床單」下的Pam Pam,描繪疾病爆發出的往往不只是健康問題,更是家庭問題。

服食標靶藥副作用 癌症病人有機會出現手足症候群

服食標靶藥副作用 癌症病人有機會出現手足症候群

張元鉅(右)指威院每年有超過150至200名手足症候群患者,左為向先生。

癌症病人服食標靶藥後,除了出現吐嘔、胃口不佳等副作用,還有機會出現手足症候群,該症狀讓患者出現陷甲、發炎、皮膚分裂等,令患者因而變得不開心。有足病治療師指出,嚴重的手足症候群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需透過藥物或手術等方法治療,更要配備合適的鞋具、腳墊等護理,讓患者重新投入生活。

威爾斯親王醫院足病診療部部門經理張元鉅表示,手足症候群包括皮膚撕裂、陷甲、甲溝炎、指甲脫離症等,多出現在病人服用化療後2至12日,但出現的情況因人而異。在威院每年有超過150至200名新症轉介該門門接受治療,超過九成屬緊急個案,平均輸候時間為兩星期。

他補充,手足症候群一般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只涉及皮膚出現炎症、紅腫等,但沒有痛楚;第二級則開始出現皮膚撕裂及痛楚,但未有傷口存在;而第三級則皮膚已出現傷口、脫皮、起水泡等,而且痛楚劇裂,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該類病人急需進行治療。

張續指,輕度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皮膚炎症,但嚴重者則有機會透過手術,去除陷甲及膿液等,以減低復發機會。而且術後的護理亦十分重要,患者需配以合適的鞋具,例如鞋頭需要寛闊,避免因過窄而有機會觸碰傷口,或配以鞋墊輔助走路,減少出現痛楚的機會。

69歲的阿Tong於2012年確診肺癌,其後服食標靶藥後,皮膚開始變薄,腳部出現甲溝炎,而且兩隻腳趾公均出現痛楚,並在外側長出肉芽及化膿等,走起路來「行一吓痛一吓」,於是經轉介到足病診療部進行手術,徹底消除壞組織,讓病情得以好轉。熱愛門球的他,現時可以繼續比賽,走起路來亦不會有大影響。

患者向先生同樣因肺癌服食標靶藥,惟手部及腳部均出現陷甲的情況,由於痛楚劇裂,讓他不敢胡亂活動,落街走走的意慾大減。向先生現時穿著醫院提供的鞋具,加設特製鞋墊承託腳橋活動,但由於腳部仍有發炎情況,因此正排期等候手術治療。

甲溝炎、陷甲等患者,須使用鞋具輔以鞋墊,協助走路。(受訪者提供)
文章來自: 東網

曼聯小將麥斯泰萊分享成功抗癌的苦與樂

曼聯小將麥斯泰萊分享成功抗癌的苦與樂

[感人故事] 處於年輕人生的開展期,應該是充滿歡笑和躊躇滿志,可惜一個癌症確診的訊息,令生命頓時出現變數,只有積極面對抗癌之路,才能重新掌握人生,成長經驗變得不一樣。故事主人翁 — 曼徹斯特聯合足球(Manchester United Football, 簡稱曼聯)的土生土長、19歲年輕球員麥斯泰萊(Max Taylor)在2018年11月確診睪丸癌後,鉅細靡遺地分享治療癌症的心路歷程,並訴說如何利用堅韌精神走過抗癌路,恢復和重拾生活,希望同路人共勉。

 

一通電話讓Taylor出現翻天覆地的人生驚變

當Taylor在2018年6月與曼聯簽下第一職業球員的合約,五個月後被確診患上睪丸癌,他的人生便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自言︰「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一腫塊,醫生建議我做素描並告訴我這年紀有囊胞很正常。但是當他要求我重複做素描時,發覺那腫塊變大了。他轉介我去看的專科醫生叫我去做其他素描,並表示受感染的囊胞旁有腫瘤,似是睪丸癌。」

當時Taylor母親Stella和繼父Matthew陪伴在旁,一家三口全都覺得這是荒誕的,潛意識不相信醫生確認Taylor患上癌症。稍後,專科醫生對Taylor說要切除睪丸內的癌細胞。首要先切掉睪丸,然後以電腦斷層掃描攝影(CT)檢查其他部位有沒有癌細胞,化療仍是必需。Taylor憶述當時母親的情緒崩潰,而他沒哭卻被嚇了一跳,然後淡然離開診所,自我發問︰「生癌﹖發生何事﹖往後如何是好﹖將來能否繼續踢波﹖我會死嗎﹖」這些問題卻不斷在腦海中盤旋。

 

細數抗癌旅程的經歷

曼聯讓他先休息。專科醫生的活組織檢查素描(biospy scan)結果表示,確診原發性睪丸癌,並告知回家前需要做其他CT 素描,情況應該頗嚴重。不久,Taylor被轉到曼徹斯特首席癌症醫院 —  The Christie。由於Taylor的癌症已轉到腹部,甚至在肺裏出現兩個斑點,所以他要接受較高劑量、密集注射的化療。醫生更說這化療很有效,無奈睪丸是癌腫的發源地,故他仍需要動手術,只有如此,才能阻止癌症轉移。

從小至大,曼聯是Taylor的夢想,心裏只有足球和訓練,忽然夢碎,令他不知所措,何去何從﹖Taylor知道醫生的建議治療是對,可是心情處於谷底,還要面對身體對治療的反應,他驟然覺得甚麽皆隨風而逝,不單是足球,還有因為聖誕節將面對家庭聚會的困窘,頓令他的情緒十分激盪。

「我為母親戴上勇敢的面具,可是她仍能看透一切。每當我在掙扎,她與我女朋友Lydia會陪伴我共渡多個晚上。我第一想到的是︰『能否繼續踢波﹖』,甚至覺得自己孤單一人。不能入睡,只想到『我就這樣玩完﹖』」

Taylor的身上已有化療標誌,並於2018年11月21日開始週期性化療。他說︰「實事求是的,『如果化療無效,點算﹖原來它的效果要遠超於任何人預計,故化療無效的機會要真正發生是極少 — 只是大家想得太多吧。』」

「第一星期是在星期一︰8小時化療,4小時水合作用;星期二︰6小時化療,4小時水合作用;星期三︰2小時化療和水合作用暫停。及後我將回家和一星期回來後要2小時化療;最終,回來一星期後要多化療2小時,如此已做了3次。」他續說︰「我不覺得治療太沉重,但是化療真的是有毒。第一日治療是最慘痛,你會覺得睡不好、顫抖和盜汗,但是你仍會覺得如墮冰窖。症狀開始,並從這夜開始預期未來九星期皆渡日如年。」Taylor得到癌症復發的球星偶像 Joe Thompson支持下,對於治療已沒有那麽緊張,並發現他能在短時間處理好自己。

入院前,他憶述與Joe促膝而談,分享治療期間會遇到的症狀或如厠時該注意的事情。由於免疫系統轉弱,為了避免感染,每次只允許6-8人到訪,減低受感染風險。治療期間,Taylor沒有與朋友相聚,也不願讓朋友見到如今的樣子和接受慰問,只希望讓朋友們見到另一面的他。

矛盾地,Taylor想有相知的人陪伴,要比獨自一人為佳。不過,最終唯獨是家人和女友看到病榻中他的病樣、秃頭和掙扎求活的情況。剛開始時,大家顯得比較避忌,一旦說開了,於是彼此可以坦誠說出各自感受和情緒掙扎。

在The Christie,病人會鳴鐘宣佈完成治療的習慣,Taylor知道雖然鳴鐘,卻不代表癌症旅程結束。兩星期後,他要做其他素描,那緊張程度要比上球場比賽更差。母親與他在顫抖中等看報告,醫生告知癌症沒有了,不過化療後的淋巴結脹大,有些依附在主血管,所以仍要動手術。與此同時,許多人送上留言支持,但是他自言面前還有鴻溝要跨越 — 由於免疫系統處於低水平,所以等待手術的時間最辛苦,因為他自覺置於真空地帶,並要在5.5小時手術前先進行6 星期化療。

「別人設想我已回復正常,事實是我甚麼事都不能做。精神上我不覺得正常,實際上我仍感覺到副作用反應。精神纏擾不休,我每晚不能睡覺多於6小時,情況很差。需要別人安慰,所以球隊醫生到我家幫助紓緩情緒。手術後留院5天,背後置放硬膜外麻醉和許多電線,然後才慢慢拆除。我秃頭和覺得病情仍重,照鏡時都自覺樣子不好,到了三個月後轉好和開始正面思維。」

在治病期間,曼聯換了經理,Taylor亦因得到Jose Mourinho’s支持而振作,旋即被Solskjaer 發現他的抗癌故事。當他回到曼聯時,Mourinho’s歡迎他回歸。11月22日於Kazakhstan,他第一次以正球員生份出賽,曼聯不但是他的服務機構,更是心中的大家庭,所以能回到曼聯踢球讓他很感動。球場上充滿Taylor與兒時玩伴的汗水與歡笑,他希望大家能一視同仁,不要因為他曾經患上癌症而變得不一樣。現在,他仍然以成為偉大足球員為個人夢想出發。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蘋果基金】失婚婦走出抑鬱 不幸再患癌

【蘋果基金】失婚婦走出抑鬱 不幸再患癌

曾患上嚴重抑鬱症多年的阿梓(52歲),在醫護人員不斷鼓勵及支持下,近年終靠自己努力走出低谷,但當她想利用自身經歷鼓勵同路人時,去年卻發現自己患上末期肺癌。阿梓現時急籌40萬元購買自費標靶藥,希望用藥後能延長壽命,康復後幫助更多人。

記者:謝頌昕 攝影:麥超億

看到阿梓今日笑面迎人,實在難以聯想到原來她曾患抑鬱症,更曾萌生死念。阿梓在1999年與丈夫離婚,之後患上抑鬱症,她稱當時不能工作,更有自殺念頭。她曾經求醫,慶幸在醫護人員鼓勵下逐步走出陰霾,並渴望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經歷,勉勵同路人。可惜好景不常,阿梓去年起屙血,接受身體檢查時順道檢查左頸附近的腫塊,結果發現一個壞消息:患上第四期肺癌。

阿梓坦言,在切除腫瘤組織進行化驗,當日下午便接獲醫院來電,要求她翌日早上趕回醫院,她指當時已料到不是好消息,「我仲呃自己同醫生講『唔緊要啦,你都約咗我五日後返嚟,等到五日後先話畀我知乜嘢事啦』」。

不過醫生堅持要她翌日早上8時返醫院聽報告,才感事態嚴重。她說果然不出所料,「醫生話驗出我有一組好惡性嘅癌細胞,而且擴散個範圍已經好大」。她之後獲轉介至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指她患上第四期肺癌,而且化療和電療都無法控制其擴散程度,要服用標靶藥。阿梓難以接受自己患上癌病,「成日都好希望瞓醒,醫院打嚟話個報告錯咗,亦都希望自己發緊夢」。

其後醫生成功為阿梓配到標靶藥,但卻要自費服用,「5萬蚊一個月,最少要食8個月,政府先會繼續資助你」,即她最少要付40萬元藥費,但阿梓患病後無法工作,一直靠綜援生活,根本無能力支付藥費。「醫生畀咗隻藥名我,就周圍去搵機構資助」。阿梓其後得知撒瑪利亞基金會資助她服用的標靶藥,可是其後醫生又指她所患的肺癌卻不在資助名單上,她形容當時情況有如「打返落十八層地獄咁,啱啱先爬返上嚟話我知有救,轉頭話畀我聽我個病係唔資助」。

阿梓希望能得資助服用標靶藥延長生命,因她相信生命影響生命,能用自身經歷幫助同路人,回饋社會。阿梓憶述,當年離婚後曾想過尋死,但能夠走出陰霾全靠家中有四隻愛貓,當時想到要照顧貓貓,再加上醫護人員不斷鼓勵,才打消尋死念頭。「嗰陣醫護人員成日同我講,我哋同你三唔識七,我哋都咁愛惜你生命,成日去救你,咁多姑娘探你,醫生成日去照顧你,點解你要了結自己生命呀?」

她憶述,抑鬱症病情嚴重的時候對此全聽不入耳,但後來決定要爬起身時,這番話就成為最大精神支柱,最終成功擊退抑鬱症,「好似喺個萬人坑爬返上嚟重新振作」。她希望能以自己打敗情緒症的經歷鼓勵同路人,「好多抑鬱症嘅病人,唔會聽到任何聲音點樣幫你點樣救你」,故冀能獲資助服用標靶藥延長生命,「繼續做呢樣開心事」。

「阿梓」現無力負擔自費標靶藥費,請支持她,使她能堅強生活下去。「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關注她的情況。

「阿梓」暖流之友編號:C4626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受惠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蘋果基金】十年患三重症 堅毅思宏抗癌魔

【蘋果基金】十年患三重症 堅毅思宏抗癌魔

現時「思宏」需要每月服用口服標靶藥穩定病情,每月藥費需要5千元,望各善長們施予援手。

於2007年「思宏」因持續腹痛,求診多次未癒,醫生問他是否「怕曬」,其後懷疑他患有罕見的紫質症,而引發肝痛,並足足花了一年時間進行詳細檢查才確診。

經過了7年無間斷的治療及換骨髓後,直至2014年因發燒入院,驗血後發現患血癌,須再次換骨髓求生。當時效果理想,血癌和紫質症沒再復發。但不久「思宏」長了一顆粉瘤,切除化驗後,醫生診斷他患淋巴癌,消息令他非常氣餒。「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其後協助他使用自費標靶藥後情況良好,讓他鬆了一口氣。現時「思宏」需要每月服用口服標靶藥穩定病情,每月藥費需要5千元,望各善長們施予援手,讓「思宏」堅毅地面對生活對抗癌魔。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仝人懇請各位善長能繼續支持。
「思宏」暖流之友編號:C4416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基金由1995年開始,24年來一直協助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為稅務局認可慈善機構。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慈善用途,不會收取行政費。

基金董事會由跨專業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社工、資深傳媒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休副校長、律師及會計師,集思廣益地監管基金的服務運作及撥款,以確保基金服務運作暢順及撥款用得其所。基金董事會按功能分為兩個委員會,包括愛心基金委員會及教育基金委員會。

基金現有七位幹事職員,其中三位為註冊社工。職員皆統稱關顧主任。

【日常服務】(D-ABC-V)
– 以不同途徑接收捐款及發出免稅捐款收據 (Donation)
– 以不同的撥款專戶資助社福機構 (Accounts)
– 每年透過蘋果助學金資助本港小學、中學及大學學士生 (Bursaries)
– 長期接收及支援緊急及非緊急受惠個案/服務使用者(暖流之友) (Cases)
– 與外間機構/企業合作,舉辦壹義工隊、小粉絲(小義工)、癌症同路人小組及籌款活動,供受惠個案及社會大眾參與,使由受助轉為助人,彼此間互相支持,回饋社會 (Volunteers)

【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https://hk-charity.nextmedia.com/
免費專區網址:https://hk.appledaily.com/free/adfundhk
Facebook專頁: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捐款方法】
– 以PPS或信用卡作網上捐款: https://bit.ly/applecharity

– 銀行存款: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 現金捐款(OK便利店)
– 填妥捐款表格透過VISA、MasterCard或AE信用卡捐款
– 港九新界7間華星冰室分店之捐款箱

於2007年「思宏」因持續腹痛,求診多次未癒,醫生問他是否「怕曬」,其後懷疑他患有罕見的紫質症,而引發肝痛,並足足花了一年時間進行詳細檢查才確診。

經過了7年無間斷的治療及換骨髓後,直至2014年因發燒入院,驗血後發現患血癌,須再次換骨髓求生。當時效果理想,血癌和紫質症沒再復發。但不久「思宏」長了一顆粉瘤,切除化驗後,醫生診斷他患淋巴癌,消息令他非常氣餒。「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其後協助他使用自費標靶藥後情況良好,讓他鬆了一口氣。現時「思宏」需要每月服用口服標靶藥穩定病情,每月藥費需要5千元,望各善長們施予援手,讓「思宏」堅毅地面對生活對抗癌魔。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仝人懇請各位善長能繼續支持。
「思宏」暖流之友編號:C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