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科學啟動兩項第三期臨床研究

吉利德科學啟動兩項第三期臨床研究
評估研究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用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療效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授權研究試驗性新藥,以研究瑞德西韋用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療效

2020 年 2 月 27 日——吉利德科學 (Gilead Sciences)今日宣布啟動兩項第三期臨床研究,針對確診患有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 的成人,評估瑞德西韋的安全性和療效。這些隨機分配、開放標籤、多中心的研究將在 3 月開始,主要從亞洲國家及其他確診案例較多的國家收納約 1,000 名患者,並於各大醫學中心進行研究。這些研究將會評估靜脈注射瑞德西韋的兩段用藥療程。這兩項研究的試驗性新藥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 申請已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的快速審核並獲得許可。

這兩項全新臨床研究將進一步擴展瑞德西韋目前正進行的研究,包括中日友好醫院在中國湖北省主導的兩項臨床研究,以及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 (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ies andInfections Disease,NIAID) 近期在美國啟動的另一項臨床研究。吉利德科學捐贈該試驗藥物,並為這些研究提供科學建議,其中中國的臨床研究結果預計將於今年四月公佈。

吉利德科學醫療長默達・帕西 (Merdad Parsey) 醫學博士表示:「吉利德科學目前主要專注於快速確認瑞德西韋用於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的安全性和療效,而這一系列的輔助研究能協助我們取得更廣泛的全球數據,在短時間內更加了解藥物特性。瑞德西韋在冠狀病毒臨床發展的速度,反映治療選項的急迫需求,以及業界、政府、全球衛生組織和醫護人員的共同承諾,以最緊急程度應對這次公衛威脅。」

這次吉利德科學的研究會評估瑞德西韋的兩段用藥療程。一項研究會隨機分配約 400 名嚴重臨床表徵的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接受 5 天或 10 天的瑞德西韋;第二項研究則是隨機分配約 600 名中度臨床表徵的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接受 5 天或 10 天的瑞德西韋,或僅接受標準治療方案。

兩項研究皆以臨床改善作為主要評估指標,詳細內容描述如下。

  1. 瑞德西韋目前尚未在全球任何地區獲得許可或批准,其任何用途的安全性或有效性亦未經證實。
  2. 除了進行中的臨床研究外,吉利德科學亦與政府機關、非政府組織和當地主管機關攜手合作,以恩恤用藥方式提供瑞德西韋給符合資格的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作為緊急用藥。

如欲獲得更多關於吉利德科學對於2019冠狀病毒爆發的應對方式,請瀏覽公司專用頁面:https://www.gilead.com/purpose/advancing-global-health/covid-19

 

關於瑞德西韋

瑞德西韋是研究性核苷酸類似物,在動物模式研究中,能對出現的多種病毒病原體 (包含Ebola、Marburg、MERS、SARS) 在體內和體外廣泛產生抗病毒活性。我們已在健康的自願者和Ebola 病毒感染患者身上使用瑞德西韋,不過個別恩恤用藥案例不足以決定瑞德西韋用於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唯有透過前瞻性的臨床研究,才能進一步確認。

關於瑞德西韋的臨床研究

兩項研究中的第一項研究將會針對嚴重表徵的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評估其透過靜脈施用瑞德西韋後,於5 天和 10 天用藥療程的安全性和療效。約有 400 名參加者以 1:1 的比例隨機分配,除了標準護理外,患者需在第 1 天接受瑞德西韋 200 mg,之後在第 5 天或第 10 天前,每天則需接受瑞德西韋 100 mg。此項研究藉由測量發燒和血氧飽和度的正常化,以達到評估瑞德西韋影響的主要目標 [經過第 14 天,持續至少 24 小時:<36.6 ℃ 腋溫;< 37.2 ℃ 口溫;<37.8 ℃ 肛溫;和血氧飽和度 >94%]。

第二項研究則是針對中度表徵的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評估其透過靜脈施用瑞德西韋,於5 天和10 天用藥療程的安全性和療效,並與接受標準護理的患者做比較。約有 600 名參加者以 1:1:1 的比例隨機分配,除了標準護理方案外,需在第 1 天接受瑞德西韋 200 mg,之後在第 5 天或第 10天前,每天則需接受瑞德西韋 100 mg,並與僅接受標準護理方案的患者做比較。此項研究藉由測量每一組參加者於第 14 天出院的比例,以達到此研究評估瑞德西韋影響的主要目標。

關於吉利德科學

吉利德科學總部位於加州福斯特城,營運據點遍及全球逾 35 個國家,是一家以研究為基礎的生物製藥公司。該公司全心探索、研發並推出創新藥物,藉此滿足各領域的醫療需求;亦致力改變並簡化醫療護理,協助全球各地患者對抗重大疾病,主要生產和研發針對愛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各類傳染病的藥物。如欲獲得更多關於吉利德科學的相關資訊,請造訪該公司官方網站:www.gilead.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1995 年美國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1995) 所界定的前瞻性聲明,可能會受到風險、不確定性和其他因素影響,包含涉及瑞德西韋臨床研究產生不利結果的可能性,以及在目前預期的時程內,我們可能根本無法完成一項或多項此類研究的可能性。還有,吉利德科學可能基於策略考量,決定終止發展瑞德西韋。最終,瑞德西韋可能永遠無法成功商業化。除了歷史事實的陳述外,應將其他陳述視為前瞻性聲明。這些風險、不確定性和其他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前瞻性聲明所提及的結果大相徑庭,因此需提醒讀者切勿依賴這些前瞻性聲明。吉利德科學在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年度財報 10K 報表中,已提及這些和其他風險,這份報告同時也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所有前瞻性聲明皆根據吉利德科學目前現有資訊所提出,且吉利德科學無需負擔義務更新此類任何前瞻性聲明。

 

癌症資訊網

*【心靈都要防疫】做好與WARS 的長期作戰準備!*

*【心靈都要防疫】做好與WARS 的長期作戰準備!*

農曆新年距今已差不多一個月,記得2月初的時候,曾透過本專頁告知大家暫停撰寫有關癌症的文章,並集中時間和精力,預備有關今次疫情的文章,與大家共同抗疫。不過,寫畢兩篇有關癌症病人於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之後,卻發現網絡上也有不少適合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於是便暫且將筆放下,尤其這個月的工作特別繁重,除了日常診症的工作之外,還要為身邊的家人、朋友,更包括為醫護界的同事四處搜羅抗疫物資。此外,不少病人因為擔心於疫情期間出入公立或私家醫院會增加感染風險,紛紛在WhatsApp群組留下各類型的諮詢,訊息數量大增。與此同時,就連家人和部分病人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疫情所帶來的負面訊息,甚至引發驚恐症或焦慮症,需要我為他們紓解情緒。

坦白說,即使作為一個醫生,亦需要調整自己在工作、心靈上的心態,以應對疫情期間帶來的轉變。要知道,是次疫情並非一場短時間的決戰,而是一場長時期的硬仗,所以更想在這裏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為這場與WARS 的長期抗戰做好準備!

*學會在Social Isolation中自處的新技能*
從個人角度而言,實在對世衛某些建議不敢苟同,所以我會沿用WARS這名稱,而非世衛定下的新標準COVID-19。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相信大家都感覺到疫情正逐步蔓延,而病毒在世界各地不斷循環流動。在這場與WARS的長期抗戰,我們如何在一個可能長達半年而又缺乏物資的情況下盡量自保?我們又如何在Social Isolation中活得自在而又不會鬱結成疾?相信這會是每一位香港人,甚或每一位地球人需要學習的新技能。莫說如何在未來半年學會這項新技能,只是在過去一個月,我都感受到大家對於安守家中已經苦不堪言。

我在Facebook上不時發現大家還在安排不同類型的家庭或朋友聚會,雖則大家從不同報導都知道聚會屬高風險活動,但我亦理解若長久不能與子孫見面,或不能與朋友相聚,都難以疏導心中鬱悶。亦有部份人擔心聚會有風險,萬一染病即累及家人,結果造成很大精神壓力。事實上,即使暫停聚餐活動,也不代表可以絕對安心,皆因工作不時需要回辦公室走一趟,處理必要工作,又或需要外出添購日常用品。就算家人輪流外出,若只有自己做足防範但家人防範措施不足,也會令全家人暴露感染風險。再想深一層,即使留在家中,如果自家的U型渠管出問題,病毒亦可能會隨上下單位傳播。以上種種,都是大家正在面對的壓力來源,與其終日擔驚受怕,倒不如大家抱著盡力而為的宗旨,正所謂防不勝防,至少把自己能力範圍可做的都做好,不讓自己後悔。

*為Social Isolation的時間賦予意義*
那麽,大家到底如何為自己及家人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過去一個月,大家困在家中,或者自覺已經休息充足,甚至已經多做運動,以為可以做的都已做盡了,在家中到底還有什麽可做?

首先,我建議大家「執屋」,好好地打掃自己的家居環境。雖然農曆年廿八已過,而每個人的執屋標準都不一樣,但都應該以清潔為主。面對疫情,大家都人心惶惶,倒不如趁著家人上下聚首一堂,一起打掃收拾家宅,説不定這會花大家數個星期呢!事實上,執屋時不難發現有不少多餘的東西,甚或連自己本人都早已忘記這些東西,皆因過往從網購重重覆覆地購置一堆相同的物品。但請不要誤會,我並非要求大家 「斷捨離」,或完全丟掉一些平時不常接觸或使用的家中物品。只是執屋可以重新讓大家知道自己擁有多少,不再多買浪費,而執屋後又可騰出來空間,讓大家「囤積」抗疫物資🤣!執屋除了釋放空間,還可能在無意間發現一些有紀念價值的物品,讓自己回味那一段回憶,甚至重新聯絡回憶中曾經熟悉的人,不一定要面對面話當年,即使透過電話視像WhatsApp, WeChat也很方便。因此,在這人生難得的空檔期,不妨地氈式地反轉一下自己的家居,把握這一個整理家宅和整理私緒的好機會,甚至讓自己跟朋友、家人一起回顧過去,為看似沉悶的 Social Isolation賦予意義。

第二個貼士,則是網上學習。大家不要誤會我叫大家去報讀Master, PHD等銜頭有關的自我增值課程,其實從網上自學一些無聊但有趣的知識也不錯。我兩個女兒很愛扭氣球,但礙於之前的日子過於忙碌,只能在夜深時透過YouTube自學。既然如今網絡發達,輕易便可在網上搜購扭氣球的物資,因此大家也不妨在家學習扭氣球,為生活增添樂趣,也為自己增添小興趣和滿足感。順帶分享一下,其實我本來不懂轉呼拉圈,但因為最近減少應酬,多留在家,竟然讓我無師自通學會!(自我感覺良好中~)所以呢,各位在家也可以跳出Comfort Zone,學習一些自己從未嘗試,但又能輕易掌握的小興趣、小知識。

希望以上的簡單分享,能夠幫助大家以較輕鬆的心情渡過這段 Social Isolation的時期。日子總要過,與其苦悶地思考如何挨得過,倒不如多想其他方法,令這段日子變得有意思。大家一起努力!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李兆康醫生 Dr. Lee Siu Hong

李兆康醫生 Dr. Lee Siu Hong

1

 

性別︰
專業資格︰
  •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 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FRCR (UK)
  •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FHKCR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放射科) FHKAM (Radiology)
註冊專科︰ 臨床腫瘤科
地址︰ 九龍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一期812室

Room812, Phase 1, Argyle Centre, 688 Nathan Road, Kowloon

地區︰ (旺角)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辦公室電話︰ 26132020
辦公室傳真︰ 26060039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潘明駿醫生 Dr. Poon Ming Chun, Darren 

潘明駿醫生 Dr. Poon Ming Chun, Darren

1
  • 養和醫院 臨床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HKSH Honorary Consultant in Clinical Oncology
  • 香港中文大學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Clinical Associate Professor (Honorary) Department of Clinical Oncology (CUHK)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Clinical Oncology

 

性別︰
專業資格︰ 香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ChB (CUHK)
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FRCR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FHKCR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FHKAM (Radiology)
註冊專科︰ 臨床腫瘤科
地址︰ (養和醫院 – 綜合腫瘤科中心)-香港跑馬地山村道2號李樹芬院3樓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 – 養和癌症中心) -香港筲箕灣阿公岩村道5號李樹芳樓6樓

地區︰ (跑馬地)

(筲箕灣)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養和醫院 – 綜合腫瘤科中心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 – 養和癌症中心

辦公室電話︰ 2835 8877 (跑馬地)

2917 1200 (筲箕灣)

辦公室傳真︰ 2892 7520 (跑馬地)

2892 7599 (筲箕灣)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中醫專業發展 癌症病人受惠

中醫專業發展 癌症病人受惠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2020/02/26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公布《香港癌症策略》及醫管局的癌症登記冊中,每年診斷癌症的人口急升16%,並預測癌症至2030年每年新增病例從29,110人上升至42,190人。癌症死亡人口已佔全港死亡人數中約三分之一。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即使患上癌症,65%的癌症患者可存活多於5年,可見人口老化及癌症倖存者對全港醫療系統造成沉重負擔。

國際早在2009年預測癌症相關醫護人員的不足率至2030年將高達30%,因此各國為應付對癌症病人的照顧,除加强投放資源於預防、防治及紓緩癌症外,也加強培訓癌症相關之醫療專職人員。內地、台灣及美國有實證顯示中西醫能互補不足,為早中晚期癌症病人帶來符合成本效益的綜合癌症醫療服務。

《香港癌症策略》集中在18間三方合作中醫門診及5年後的中醫院着墨。醫管局數字顯示,18%的癌症患者會向私營中醫服務提供者求診,或接受醫管局之三方合作診所,以「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形式提供的癌症紓緩服務。香港的中醫本科培訓或進修課程以1997年中醫立法時之普通科門診求診模式為框架,為本科生奠定基礎。

由於缺乏專科認證,從病人角度考慮,他們仍未可分清哪些是專注癌症或紓緩治療之中醫,故此為響應2024年的中醫院落成及香港在一帶一路的優勢,香港政府可以在本港已擁有內科根基及已深造之中醫中(約佔14%),幫助他們提升相關知識,借以描繪中醫癌症專業發展路綫令病人受惠。此可為將來中醫專業發展奠定雛形。也可提升中醫專業地位,以便與其他醫療專職人士無縫合作提供穩固基礎,為病人服務。

 

黃韻婷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及
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WARS x 腫瘤病人注意事項 (下)

WARS x 腫瘤病人注意事項 (下)

上回提及腫瘤病人在家中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今次會同大家分享腫瘤病人到診所或醫院的安排 。

 

# 出門之後, 回家之前:

搭𨋢,搭車和廁所都是高危的地方!

除咗正確戴口罩同時刻潔手之外, 盡可能都要戴眼鏡保護眼睛, 而且要留意自己的小動作, 以免雙手掂過受污染的口罩後接觸雙眼!

避免在街上使用電話, 減少電話受污染的風險!

盡量在街上減少脫下口罩飲水或進食。希望盡量減少接觸到病毒的機會!

如厠後應蓋上厠板才沖厠!

回家即清潔 (出外回家後要立即洗手及洗臉。清潔手機及清洗眼鏡。將衣服清洗或掛在通風的地方最少一天。 將鞋清潔好,放到通風的地方並洗手。)

 

# 私家診所一般之安排:

大部分嘅私家診所已經停止接收新的國內病人預約, 而且會為病人及同行嘅家人分流, 將發燒或者比較高風險的人士分隔到另一個等候區, 以減低互相傳染的風險。但並不是每個診所都有這個空間可以使用! 而且我們還未完全掌握這個疫情的數據, 尤其是有關隱形帶菌者的情況, 基本上診所仍是一個高危的地方!

如果是腫瘤康復病人, 而身體沒有其他特別令人關注的狀況, 請把例行的覆診押後一至兩個月!

如果是病情穩定的病人, 尤其是口服化療或標靶的病人, 可以同主診醫生商量是否可以添置多一些的藥物, 在安全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在這個非常時期到診所覆診。

這些措施亦可以減少私家診所的病人人流, 萬一公立醫院的病人未能準時到公立醫院覆診的話, 亦可有私家醫生在這個時候幫忙分擔公立醫院醫生的負荷!

 

# 私家醫院一般之安排:

大家千祈唔好以為有份靚保險或者負擔不是問題, 有事就可以去私家醫院求助! 錯!錯!錯!

現在多家私家醫院拒絕接收所有有發燒或者有外有紀錄的病人, 即使有私家醫生認頭, 也沒有可能辦理入院手續! (一方面私家醫院的隔離措施未秦完善, 另一方面私家醫院亦未能承擔因為爆發而導致的經濟損失!) 所以即使是肺炎以外其他的炎症, 也很大可能不可以在私家醫院處理! 唯有要到公立醫院處理, 導致公立醫院嚴重超出負荷之餘又增加住院病人的心理負擔, 擔心住完之後反而受到感染! 所以現在要好好保重身體! 因為基本上如果你發燒的話, 即使是普通的傷風感冒, 或是尿道炎,腸胃炎,就現在的時勢, 基本上冇私家醫院夠膽睇你! 雖然私家診所的規矩比較寬鬆, 如果你14日內有外遊紀錄的話, 連私家診所都唔夠膽睇你!! 請盡量同你嘅私家醫生協調, 如何在重重難關下, 找出風險最低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例如: 經過同醫生對話後, 在可以接受的風險底下, 健康的家人代病人到診所提取適合的藥物, 在家中接受治療及隔離, 以及與醫生緊密聯絡, 如果情況真的需要, 再因應當時每間醫院的個別安排作建議, 這個也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的做法!)

另外, 如非必要, 我建議大家取消一般的身體檢查 (檢查用作監測治療腫瘤進度除外), 避免在這個非常時期到比較高風險的地方!

 

雖然疫情來勢洶洶, 而且社會氣氛極度惡劣! 但並不等於我們要坐以待斃! 只要仲有一口氣!只要大家齊心合力, 我哋已經係對得住自己對得住家人! Try our best, let god do the rest!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癌症病人支援】Easy Ask 醫事.問:一對一免費面談諮詢病情

【Easy Ask 醫事.問】一對一免費面談諮詢病情

(更新2022年8月29日)

EasyAsk 醫事問為癌症病人提供免費面談諮詢

服務詳情

目的:協助患者或照顧者了解病情,減低疑慮,為未來治療和挑戰作好準備
團隊: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

服務地點: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觀塘偉業街205號茂興工業中心8樓B室

✍️對象︰必須完全符合以下條件
▶️ 新確診或現正接受治療中癌症患者;
▶️ 醫院管理局外科或腫瘤科患者;及
▶️ 已登記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服務使用者

☎️申請方法:必須致電本基金預約
預約熱線:3598 2157 或 5206 7609
經評估後安排諮詢時段 #額滿即止

本基金辦公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10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5時) , 星期六 、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了解更多 CICF 的工作 :www.cicf.org.hk 

癌症病人Winnie分享︰飲用營養品以增加體力

癌症病人Winnie分享︰飲用營養品以增加體力

 

人過半百易生病,為了保障個人健康,應該提高警覺,遇到身體出現狀況,就應該去看醫生。Winnie正因懂得恆常自我檢查乳房,發現了有硬塊而去找醫生檢查,並在2017年確診乳癌三期,她驟然聽到確診的消息,先是晴天霹靂,不太能接受事實,更出現情緒低落。及後,Winnie知道始終要面對現實,所以她接受醫生建議的治療方案,首先利用手術切除左邊全乳房,然後以化療和電療跟進術後治療。

Winnie接受治療後出現一些副作用,諸如口腔發炎,白血球下降,食慾不振,容易疲倦,雙腳無力等,讓她的心情變得抑鬱。每遇心情欠佳,她會去遠足抒發心情,奈何因藥物影響令她出現肚瀉,更顯體虛氣弱, 寸步難行。心情低落令Winnie胃口欠佳,導致營養不足,影響治療進度。

從一些癌症講座而得知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正有一項「慈善營福包計劃(營養補充品贈飲)」的服務可申請,經審核後可免費獲贈速癒素。Winnie開始便每天飲用2-3包後,不但令她改善食慾,還增加體重和白血球,精神好多,力氣也回復了,所以她感覺這些免疫營養對癌症患者很有幫助。Winnie認為跟從醫生指示治療很重要,好好管理自己的營養吸收更是對抗癌症的關鍵,勿因坊間流言而胡亂戒口,導致身體沒有足夠營養應付治療,苦不堪言。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

癌症病人感染新冠肺炎風險高 加強監測和治療

癌症病人感染新冠肺炎風險高 加強監測和治療

 

[新聞稿 24022020] 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團隊在權威醫學雜誌《刺針》(柳葉刀或The Lancet)刊登研究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有機會增加癌症患者染病風險,甚至令治療效果更差,建議醫生對癌症患者更加關注,以防該群體病情出現惡化,因而令到治療效果更差,甚至死亡。

目前,由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一醫院教授何建行主持,正圍繞新冠肺炎和新冠肺炎與呼吸系統常見基礎疾病如肺癌和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關係等立項開展研究 — 收集了中國31個省區市、共575間醫院的2,007個病例,最終納入1,590例研究,新冠肺炎患者中的18例(1%)有癌症病史,其中4人在過去一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手術治療,12人則為切除手術後的癌症康復者,另有2例狀況不明。

 綜觀各種風險因素中,例如年齡、吸煙史等,具癌症歷史者的風險最高。值得一提,所有癌症患者中,年齡是發生嚴重事件的唯一風險因素。相對於其他類型的癌症患者相比,肺癌患者發生嚴重事件的概率並不高,只有5:1(約20%),其他類型的癌症患者則有13:8(62%)。癌症患者和非癌症患者相比發生嚴重事件,即是他們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或死亡的風險更高,兩者分別為8%和39%。

研究團隊建議在疫情地區的穩定期癌症患者,可考慮推遲輔助化療或改期手術。醫生應加強對癌症患者和康復者的個人保護,要是有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時,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其他合併症患者,可考慮加強監測或治療。

文: Cecilia 癌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