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柯文哲對生死的分享:

很喜歡柯文哲對生死的分享:

醫學永遠有其極限
園丁讓花在春夏秋冬開得好看一點!
醫生讓病人在生老病死當中活得好過一點!
醫生是生命花園的園丁!

香港從來很缺乏有關生死的教育, 我將會以柯文哲這個分享打頭陣, 開始向大家紹「毋忘愛」這個機構:

「毋忘愛」通過教育、倡議、及實踐讓大眾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們提倡自主管理臨終計劃,包括預設臨終醫療、照顧、喪禮及相關指示,日後就算不省人事,家人和醫生都了解其意願,讓臨終者保留尊嚴,渡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這些題目或許會觸動大家的神經! 但確實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實實在在的關於人生的規劃!

https://youtu.be/N0zhdMwD2Z8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癌症患者阿杏分享︰營養補充改善食慾不振

癌症患者阿杏分享︰營養補充改善食慾不振

人們總覺得頭痛是小毛病,往往掉以輕心,不加理會。阿杏在兩年前突然經常頭痛,雙手無力,於是找醫生求診,竟然是癌魔出現,被確診為肺腺癌,並已轉移腦部。突來噩耗令人無法接受,及後因為得到她的僱主開導和引領她到教會才令心情平復。她在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期間,出現嘔吐疲倦、臉部生瘡,更有便秘問題等副作用困擾,失去胃口導致營養吸收不足。

阿杏透過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慈善營福包計劃(營養補充品贈飲)」的服務而接觸了速癒素,得到服務支持下一直食用並同時繼續治療。阿杏自飲用這營養補充品,療程既能按時進行,同時精神也變好了,解決營養不足的問題。

阿杏自言不會胡亂信任互聯網的資訊,對於別人說的戒口之言,不會盡信,只是不吃中藥吧﹗她揚言有問題會主動諮詢醫生、同路人和營養師,並跟從做醫生的哥哥的囑咐保持良好心情,信任醫生以對抗癌症。

醫療鎖碎事(五) 癌症病人需要的「好agent」

醫療鎖碎事(五) 癌症病人需要的「好agent」

上回講到,一份保障全面的醫療保險對癌症病人十分重要,但也不可輕視保險代理的角色。正如有一部性能超卓的跑車,都要有個技術精湛的司機!

過去為癌症病人服務的過程中,眼見有責任感的保險代理,實在能為病人免去不少煩惱。我留意到,這些處處為病人著想的「好agent」通常都有三個特質。

一、有耐性:不同保險計劃的保障範圍、條款細則、索償程序等各有差別,而病人在確診不久、六神無主之際,常會追著醫生查問甚麼藥物或治療可索償。這個時候,有耐性的保險代理便應肩負重任,仔細講解病人所買保險的承保內容及索償手續,讓病人可以安心接受醫生建議的治療,不會因資訊混亂而猶豫不決,延誤治療。

二、要持續進修:有耐性外,保險代理也要對醫學、醫療架構、醫療開支等有一定認識。如某些疾病應轉介甚麼專科?針對不同疾病有甚麼最新治療?公營及私營癌症治療有甚麼分別?如果保險代理能夠掌握這些基本知識,一旦客戶不幸確診癌症,便可及時提供實用建議,也可為客戶向醫生查詢一些針對性的癌症治療問題。

三、有同理心:如患者突然患病,又要面對未知的醫療開支,内心必定非常徬徨。有同理心保險代理往往會盡心協助,令病人無後顧之憂。舉個簡單例子:如保險代理能與醫生密切溝通,有效率而準確地為病人填寫索償表格,便已大大減少了病人的煩惱,更可令理賠審批進度加快。

確實,保險代理絕對是一份「非一般」工作,可說是病人在醫生、家人以外的重要「隊友」,能夠幫助病人和他們的家人度過難關,對患者的治病過程有無比意義。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電療教室: 腦部電療 (一) 腦轉移應該用咩電療方法好?

電療教室: 腦部電療 (一) 腦轉移應該用咩電療方法好?

 

 

首先,腦部的放射治療不僅包括腦轉移,還包括其他腦腫瘤,例如膠質瘤,腦膜瘤,神經鞘瘤,腦垂體瘤…。這次我集中討論用於腦轉移的放射治療技術。(冷知識: 很多病人弄不清楚什麼是腦轉移, 他們以為擴散到腦部便是腦癌! 其實腦癌治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約有20-40%的癌症患者在患病期間出現腦轉移的問題,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腎細胞癌或黑色素瘤患者尤為常見。

腦轉移是主要影響癌症病人生活質素及壽命的原因。未經治療的患者預後較差,預期壽命為1-3個月。由於腦組織受到「血腦屏障」保護,令傳統化療和大部分標靶治療都不能有效滲透。要清除腦內的癌細胞,主要方案是手術及放射治療。醫生一般會視乎病人的身體狀況,腦轉移多寡,腦轉移以外的病情分佈以及病人的年紀來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如病發時身體的狀況已經非常不理想的話 (例如長期臥床, 身體多個器官衰竭的話) ,一般都不會建議電療。

如果出現1至4個轉移灶身體狀況理想,而且腦外其他地方的腫瘤受到控制,對於容易切除的孤立性轉移患者,應考慮手術切除。但是,對於體積比較小,數量比較多,擴散的位置比較深入,或者不適合進行手術切除的患者,SRT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是比較合適的方法。

手術的好處:
– 體積較大的腫瘤 (即直徑大於2至3厘米)通常會導致腦壓增高,構成即時的生命危險,手術能即時解決生命威脅。另一方面,腫瘤愈大,對放射治療的反應就愈差。
– 如腫瘤數目較少,以一個為最合適,手術能一次過清除。
– 腫瘤性質未明,切除腫瘤能夠幫助醫生診斷及釐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快速減少使用類固醇的輔助治療。
– 減少高劑量電療的副作用。

SRT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好處:
-手術風險比較高的位置 (較深入、危險的組織如腦幹、丘腦… ,重要的神經區域,包括語言區、運動神經區等),減少手術的風險。
-不用全身麻醉以及開刀。
-只需在日間中心接受治療,能夠在1至5天之內完成。
-同一時間可以處理多個病灶。

P.S. 腦部手術後,切割位置有小量腫瘤細胞殘餘很常見。正是因為這些殘餘的癌細胞,根據歐洲大型研究結果顯示,腦部手術後若不加上輔助的放射治療,半年內腦內腫瘤復發風險高達50%,所以有一些病人即使手術後仍要使用輔助電療! 如果有適合標靶控制腦轉移的病人除外。

SRT治療一方面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由於放射治療劑量較高,在手術附近區域腫瘤復發的風險相當低。對於較小的腦轉移腫瘤(直徑2厘米以下),SRT甚至可以取代手術,腫瘤控制的效果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副作用比較少,病人局部地區脫髮,認知能力、記憶力和生活質素亦大致不受影響。但是在沒有接受放射治療的大腦組織復發風險相對較高,而且 SRT亦有少於5%導致局部腦部壞死的風險。
一般來說,現在香港轄下醫管局的腫瘤科只會為大約一至三粒腦轉移的病人進行SRT治療, 私家醫生會比較進取 ,一般都會跟隨歐美的治療方式,考慮選擇最多10個腦轉移患者進行嘅SRT治療。

WBRT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全腦放療) 適用於> 10腦轉移的患者。WBRT能夠控制顱內病灶,減低腫瘤的復發風險及改善總體生存率,但副作用較多;新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以高劑量射線投射在腫瘤位置,同時避開其他腦部組織,大大減少副作用。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SRT治療方案?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特定的電機(例如伽瑪刀- gamma knife、X光刀-特定的直線加速器- linac、數碼導航刀- cyberknife以及螺旋刀-tomotherapy)+ 特定的定位系統+ 複雜的電腦運算系統。

 

首先要講講這四種電機:

伽瑪刀:
伽瑪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刀,而是將由192顆鈷源發出的伽瑪射線精確聚焦,通過201條射線從不同位置聚焦在一個固定的病灶上,射線只照射局部病灶,而周圍正常組織受到的放射劑量非常低。對顱內的病變進行單次、大劑量照射,照射精度高達毫米級(約一張紙的厚度) 。這種高度控制的能量可摧毀腫瘤細胞,治療腦血管畸形和調節神經通路,而且不會損害相鄰重要組織結構。這種治療痛苦小,效果好,適合的病例就像刀切的一樣。但是伽馬刀不是萬能的,它較適合於較小的腫瘤。

直線加速器:
直線加速器 (Linac)是醫管局常用的電機,但是並不代表每一部Linac都可以做立體定位治療,一般是比較新型號的Linac透過利用先進的適形幅射束調整技術 (IMRT/ VMAT), 如果配備高解度(2.5毫米)的多葉式準直儀 (Multileaf Collimator, MLC) 效果更佳, 以高放射劑率精準及快速地進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加上利用六維移動的治療床(6D Treatment Couch) 或其他影像導航治療系統(e.g. ExacTrac),矯正位置誤差,之後再施行治療。

螺旋刀: (資料來源-香港防癌會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及護理小冊子)
以360度螺旋式方法,及同步治療床移動,使放射線在人體內猶如螺旋般前進,就像會轉彎的子彈, 可避開正常組織並攻擊癌細胞。它結合了斷層迴旋式強度調控放 射治療技術(IMRT)、3D電腦反算式優化治療處理計劃系統、影像導引(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精確的病患位置定位 系統、品質確認(QA System)系統及治療系統,使螺旋刀可以準確 地區分病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的範圍、計算最佳的射束分佈和劑 量、追蹤癌腫形狀和位置的轉變,將射束集中在癌腫的位置,並 儘量減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害和副作用。

數碼導航刀: (資料來源-香港防癌會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及護理小冊子)
一種無框架式機械人電療系統。它利用高速電腦控制目標定位系統,以三維(3D)立體方式導 航,偵測及追蹤體內腫瘤的位置。當系統鎖定腫瘤所在後,便會 將輻射從多角度射向腫瘤,不會因病人身體移動而偏離目標,從 而大大減低對正常組織的破壞。數碼導航刀可從數以千計的角度 選擇發放出X光射線,集中射向腫瘤,將之摧毀。由於數碼導航 刀的準確度極高,誤差少於1毫米,可安全地將大劑量輻射投射到患處,其殺傷力如同一張鋒利的手術刀,一些過往難以透過傳統外科手術或 其他放射治療處理的複雜個案,現在都 可考慮以此嶄新技術治理。數碼導航刀的其中兩項重要配件,是安裝於天花的「定位X光機。「定位X光機」是在治療現場,協助即時追 蹤及鎖定目標腫瘤位置,令治療準確度極高;亦正因如此,治療腦 部腫瘤時,不需如其他放射手術平台般,以頭釘固定病人頭顱,大 大減低了對患者的傷害。

既然有咁多機種可以做得到這個電療的方案,下一條問題當然是哪一種機最好?
其實每種電機都有佢優勝嘅地方! 當然不能有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
一般而言,伽瑪刀比較適合用於細小及廣泛的腦轉移,因為整體正常腦部受到電療劑量的輻射比較少,所以副作用相對溫和,同時亦善於處理比較高風險的位置(較深入、危險的組織如腦幹) ,但是每次治療時間比較長,如果治療比較大的腫瘤會增加局部腦部壞死的風險,所以現在一般都會以分階段的方式治療比較大的腦轉移。

其實直線加速器,螺旋刀和數碼導航刀都是使用X光(Photon-光子)作治療的原理,只是不同的生產商透過不同的儀器來製造X光,以及運用不同的定位方案,運用不同的電腦系統計算並透過高放射劑率精準及快速地進行精準的電療方案,當然每個系統亦配備即時追 蹤及鎖定目標腫瘤位置的功能才能界定為適合進行立體定位技術的電機,所以這些電機用於電療腦轉移這方面基本是差不多的! (身體其他位置的電療方案除外!)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對不同的電療方法有更多的理解! 我亦會在日後的時間為大家討論其他情況的電療方式。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醫療鎖碎事(四) 買了醫療保險 = 安枕無憂?

醫療鎖碎事(四) 買了醫療保險 = 安枕無憂?

你有購買醫療保險嗎?你知道所買的是甚麼類型的保險嗎?是住院?危疾?保額有多少?你是否以為自己買了醫療保險便可一勞永逸,即使不幸患病也不用擔心住院開支?你又知道在私家醫院治療癌症的費用大概多少嗎?

過去我遇過很多癌症病人,因為不了解自己所買保險的保障範圍,最終大失預算。最常見的情況,是在二三十年前替某某保險朋友買下住院保險,便以為現在確診腫瘤後,至少可以應付大部份開支。豈料這些舊式保險的保額大多只有數萬至二十萬元不等,只夠支付入院抽血、造影、抽組織等簡單檢查,根本不足以在私家醫院動手術或作術後輔助治療。再者,很多檢查在門診其實已可做到,不用住院的話,住院保險便完全無「用武之地」了!

治療費用難以預算

曾有病人因急性問題入住公立醫院,惟因等候時間太久而決定自行離院到私家醫院求助,心想有份住院保險「衰極有個譜」,結果發現私家醫院的治療費用遠超預算,例如一般照內窺鏡連抽組織和通膽管,一次費用可動軏數萬港元,而且視乎個案複雜程度更可能有其他額外開支。

事實上,醫生可能會因應病人病情的變化而調整治療方案,病人很多時都無法掌握住院時間,令醫療費用難以估算。對於一些癌症擴散的病人來說,由於治療目標是「與癌共存」,可說是「長期作戰」,開支更像「無底深潭」。面對如此情況,再加上一般家庭開支,如果手頭上只有一份保障有限的住院保險,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買保險 = 買時間

癌症治療分秒必爭,一份保障完善的保險能夠為你省下很多時間。由懷疑有癌症到確診,一般公立醫院需時最少數月,之後排期動手術、手術後在腫瘤科進行輔助治療,都要花費不少時間。結果,一些原本有機會做根治手術的病人,可能在輪候期間情況惡化。

在私家醫院或診療中心醫治無疑快捷(由懷疑到確診可能只是一至兩星期的事),但代價是相對高昂的費用。以早期癌症病人為例,由確診到根治性手術治療,以至用作減低復發風險的術後治療,病人或需花費二十多至五十萬元,甚至逾百萬元不等。如果沒有一份保額充裕的醫療保險,根本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

買啱保險保平安

回到文章開首的問題:你有購買醫療保險嗎?你知道所買的是甚麼類型的保險嗎?如果未有投保的話,建議你找一位有責任感且能按客戶需要作適切建議的保險從業員,了解一下市面上的醫療保險產品,思考自己是否有需要投保。

至於已購買醫療保險的朋友,建議找出保單仔細閱讀,看看一旦患上重疾,手頭上的保險是否足以應付在私家診療的開支。如果「計過度過」發現保障不足的話,真的要找你的保險代理好好商量一下。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渴掘井!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醫療鎖碎事(二) 非緊急救護車接送服務

醫療鎖碎事(二) 非緊急救護車接送服務

之前經常為病人轉換私家醫院(最近因為疫情關係減沙了這種安排),有感對於安排專車接送病人的服務資訊不流通,甚至連醫護人員都未能掌握有關安排,希望藉此文章分享一下香港現行的非緊急接送病人服務,以方便病人需要由醫院轉換另一間醫院時了解接送方法及收費等詳情.

香港聖約翰救傷會是香港其中一個提供非緊急救護車服務的機構,其救傷隊提供24小時免費救護車服務.屬下救護車分別駐守於三個救護站,隨時應港島,九龍及新界巿民的緊急召喚而出動.病人及其家人如欲召喚緊急救護車服務,可致電1878000與當值職員聯絡,也可按自身需要提出接送病人到指定私家醫院的意願.
https://www.stjohn.org.hk/zh/our-servic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醫療輔助隊也為有需要的巿民免費提供非緊急救護車服務.服務時間是每天(包括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8時至下午6時,服務範圍包括香港,九龍,新界及大嶼山等區域.醫療輔助隊歡迎前往醫院管理區轄下診所就診或經私家醫院轉介的病人使用有關服務,不過申請人須填妥申請表格(AMS52)並交由獲授權的醫務人員簽署,傳真及致電作實,同時需要預留最少一個工作天通過審批有關服務.醫療輔助隊的查詢電話為25673083或25670705.
https://www.ams.gov.hk/chi/service.htm#pp2

除了以上非緊急救護車服務外,病人如需轉換醫院也可以考慮“SynCab星群的士”或“鑽的”接送.星群的士為輪椅使用者提供24小時服務的特別乘車空間及上落斜板以方便病人進出,病人及其家人通過星群的流動應用程式即時或預約接送服務,服務按程收費.
http://www.syncab.com.hk/tc/

鑽的也是一間為輪椅使用者提供點到點接載服務的私營企業,擁有七部可方便輪椅直接上落的無障礙的士提供交通接載.鑽的提供24小時即時或預約服務,病人及其家人致電27608771,可選擇由港幣145元起的點到點收費或每小時港幣360元起的時租服務.
https://www.diamondcab.com.hk/

除此之外,國際救護車服務SOS也為病人提供點到點接送服務,如欲獲得更多有關資訊,可直接與你的醫生查詢.希望透過以上分享,讓大家對香港現行的病人接送服務有基本概念,有需要時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

P.S. 以上資料截至2020年2月,如之後有所變動,請自行到有關網站查閱最新資訊.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醫健通-真的樣樣通?(四) 血液及病理報告是否互通?

醫健通-真的樣樣通?(四) 血液及病理報告是否互通?

 

之前在FACEBOOK跟各位分享過我對醫健通不足的沮喪,尤其現時在日常照顧病人中仍然聽到不少聲音以為所有報告可以於公立私家醫院之間互通……今次讓我分享一下血液及病理報告也是否能互通.

首先,公立醫院所有血液報告及病理報告都能被上載至醫健通讓私家醫生查閱,但報告並不是即時能夠查取,以住院病人為例,整段住院期間的抽血及化驗等報告需要待病人出院後幾個工作天才會被上載至醫健通,所以如果家人想為住院中的病人尋求私家醫生意見,並期待私家醫生以公立醫院報告作評論的話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現時來說並非每間私家醫院的報告都能被上載至醫健通,我相信不久將來所有私家醫院的血報告都能透過醫健通查閱.至於私家診所數目實在太多,恐怕短時間內較難實踐於醫健通查取私家診所為病人處理的驗血及病理報告.最後奉勸各位,如果於私家診所或醫院進行了任何抽血或其他病理報告,最好記謹於前往公立醫院覆診時把有關報告帶在身上.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醫健通是否一 Click 就公私營資料互通? | 黃麗珊醫生

召喚救護車| 醫療瑣碎事(一) 可否CALL白車到指定私家醫院急症室? |黃麗珊醫生

醫療瑣碎事(一) 可否CALL白車到指定私家醫院急症室?

召喚白車到指定私家醫院可行嗎?

我們「不能夠」 CALL白車到指定私家醫院。首先,需要召喚救護車服務,即表示病者情況並不穩定,沒有自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私家醫院的能力,身體也有一定程度虛弱。救護員沒有足夠醫學知識就著每位病者特殊的醫療背景,為是否適合送病者到私家醫院作出決定。到達急症室後,急症室醫生需要不同專科的醫生作出支援。假如私家醫院床位爆滿,或沒有相應的專科醫生可以針對實際病情作出支援的話,病者即使到達私家醫院也會被送到其他的急症室,變相延誤了治療。沒有人能夠承擔因為送病人到私家醫院後延誤了治療的風險,所以我們不能召喚救護車到達指定的私家醫院。

病者也會問:既然我有專責照顧我的私家醫生,那能否預先請醫生寫好醫生信,遇上緊急情況時,就要求救護車送到私家醫生有掛牌的指定醫院?這也是不能夠安排的!由於召喚救護車時身體狀況較虛弱,充滿著各種不穩定因素,所以救護車只會把病人送往就近急症室,以減少因為延誤送院而構成任何生命威脅。

收費的私家救護車服務

如果身體感到不適,不想被送往公立醫院,又沒有能力由自家前往指定私家醫院的話,那就視乎你能否聯絡自己的主診醫生。如果你的主診醫生已初步了解你的病況,成功聯絡主診醫生並安排了私家醫院的床位,在病者能夠承擔風險的前提下,主診醫生可以為你安排私家救護車。私家救護車服務單程收費數千元不等,可以安排由家中出發,送往指定並已預約好床位的醫院,由該醫生預先為病者作出一切準備。由於牽涉一定程度風險,一般需要醫生與病者預先仔細討論,才能作出私家救護車服務的安排。

一般而言,病者如沒有能力自行到指定私家醫院求診,召喚救護車後則會被送往就近公立醫院急症室再送上病房,情況穩定後與當時主診醫生討論並決定何時較適合把病者送往已預約好病牀的私家醫院作進一步照顧,這就是現在比較常會處理的方法。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檢查乳房正確方法- (周芷茵醫生)

檢查乳房正確方法

其實檢查乳房,當然都希望脫掉衣服,病人自己對著鏡子。首先兩手垂下,望著鏡子,看看兩邊乳房有沒明顯不對稱的地方。有沒有地方異常,不明狀況下出現紅腫了或其中有一條青根很明顯,明明以前不是這樣,或者雨邊乳頭有沒有一邊凹陷,有沒有地方的肉被扯進入去或皮膚凹陷﹖垂下手,乳房在平時地心吸力下的正常狀況看看。若沒有異常,鼓勵舉高手,再望一次。

因為乳房不是淨是兩個圓形,曾聽過矯形說隆胸有水滴形的乳房水袋,因為乳房有一條小尾巴會繞到腋下。這是整個乳房有條小尾巴,舉高手看看這裡有沒有凸出、腋下有沒有有沒凸出。要看看有沒有皮膚異常、紅腫。看完了,假若沒有大問題,可以觸診。

觸摸有三種做法,兩邊乳房必須重複。第一種,用兜圈方法,好似一轉羅旋般,每個位置停留大約2-3秒,每個位置摸清楚,是否感覺有硬塊。主席佩帶了有硬塊,讓Sally摸下這裡。觸摸時,許多人人以為只是「篤下篤下」,其實原來手指頭雖然有最多神經線,觸摸時原來不準確,應該用指尖下的這地方,不停觸摸,就能摸到硬塊。其實兜圈動作,每個位置停留,把乳房分成許多小份,確保不會錯過任何地方。兜圈子摸到乳頭,去到乳頭時可以輕輕按壓乳暈附近,若有分泌會被唧出來,當然始終不是專業人士,若遇有異常,如無異常也不準確,遇有任何徵狀,必須立即求診。除了兜圈方法外,也可由上而下,確保摸完每個部位。有些人會由橫都得,任何方法配合自己,因為每個人的體形都不同。摸完乳房後都要摸腋下,用對面方向的手,如左邊腋下用右手,摸下,同一方法,看看有沒有硬塊凸出,另一邊都兜圈,兩邊都要觸摸清楚,如果每個月養成這習慣,乳房如有任何變化,就容易察覺出來。

每次經期完了一星期,都要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