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抗壓力和提升心理健康 – 上集

<<如何增加抗壓力和提升心理健康>>上集

經過2020年的肺炎疫症和各種經濟政治動盪, 不少人都發覺自己心裏經常不安焦慮, 而且情緒抑鬱病會更加嚴重. 另外亦有人面對平日讀書工作和生活壓力, 再加上各種social distancing啲規矩 ,感覺到就嚟爆煲. 究竟在這些動盪的時候如何保持自己心境健康呢? 呢期除左會講到中西醫兩方面嘅知識, 亦都會分享下我一些個人的經驗.

阿媽係女人嘅就唔多講. 但好多人忽略的是, 其實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有着密切相關. 以往西方醫學對於情緒或精神病的研究, 好多時限於腦部的研究, 更甚者以往精神科認知和其它身體的各樣疾病幾乎是完全分割的. (除了要考慮酒精藥物又或者是中毒,又或者是全身代謝性疾病引起的精神問題) 例如對於情緒抑鬱的病人, 西方醫學一般除了心理輔導以外, 治療一般以提升腦中的血清素的藥物為主. 這是因為西方發現很多抑鬱病人的腦中血清素是比正常人少, 所以利用藥物去提升返腦部的血清素. 此外長期抑鬱的病人亦會發覺腦的海馬體(負責控制記憶和情緒)會萎縮. 但究竟抑鬱同埋血清素低和海馬體萎縮的關係, 是雞先還是蛋先, 現在還沒有定案.

反過嚟從中醫嘅角度睇,可以彌補到血清素理論的不足.

中醫認為五臟都和情緒有關. 五個臟包括係肝心脾肺腎. 分別和憤怒,喜樂, 思慮, 憂傷, 和恐懼有關. 另外五臟亦和各種思維有關活動. 開頭聽落去好似好無稽. 但其實 中醫所講嘅五臟六腑其實唔係淨係講嗰個器官。 而係包含一些有關功能的一個系統。 例如 中醫所講的心, 是包含埋
腦裏面的limbic system, 主要是因為古代人發現 原來各種情緒,變化會同步影響心跳 心率 的變化。 至於肝臟 所謂決斷之官, 就係話當我們要 面對壓力或者做嘢要好趕急嘅時候, 所謂爆發小宇宙, 類似西醫所講的stress response, 就係用肝氣。 如此類推,不同臟腑其實是, 包含一系列功能的系統, 每個系統都同不同的情緒有關。

所以你會發覺有啲人點解成日情緒失控, 又或者小小事就覺得壓力好大處理唔到. 一方面當然同佢哋細個發展嘅時候所學習處理 (coping method)方法有關, 另一方面其實佢哋身體內部失衡, 可能是腸胃積滯, 可能是肝氣鬱結, 可能是胃陰不足, 可能是心火過旺, 可能是肺氣虛弱等等. 總之假如身體的五臟六腑失衡並未調節返過嚟, 很難單從心理輔導的方法, 讓人重新學習如何正確處理情緒壓力.

咁講咗咁耐 究竟我哋點樣可以提升自己處理壓力的能力和耐受力? 並且擁有更好的精神健康呢?

第一要注意腸胃的影響。 其實我們食什麼食物, 又或者服食了胃藥和抗生素等藥物, 都會影響腸度入面的微生物分佈(Gut microbiota)。 呢個影響在小朋友頭幾年最為重要。 腸本身擁有自己的自主神經系統, 所以 消化道能夠自我調節食物消化和吸收和腸的蠕動。 這個自主神經系統透過迷走神經和大腦相通。 所以進行了好的食物, 會感覺到滿足和溫暖的感覺。 這是消化道告訴大腦 如何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長期食好似醫院canteen一樣的垃圾食物, 消化道的Gut microbiota 會受到損傷, 從而影響身體的情緒。 亦都可以解釋點解某一些食物會覺得特別開心, 例如朱古力等。 除咗因為透過迷走神經影響大腦, 亦都透過血中的信號傳達大腦帶來愉快的感覺。 但其實每一個人 對於什麼食物會帶來愉快都有不同,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腸道中的細菌分佈各有不同。

大家可能都有發覺,有一些非常偏食的食物, 例如是薯片,若然你食開,唔食一排,會覺得好辛苦好吊癮, 咁係因為消化道的細菌群 是喜歡吃這些薯片, 從而透過自主神經系統和迷走神經話畀大腦聽要食多啲。 所以其實你心中想食啲乜,某程度唔係你自己大腦決定。 但當你唔食一排再忍下佢, 過了一個月左右你便發覺你都已經冇咗瘾。 咁係因為原本唔鍾意食薯片的細菌群已經慢慢減少。

所以講到尾你要有好的細菌群。 咁點先可以達到呢? 就係進食新鮮的食物 和增加食物的多樣性(diversity)。 整體嚟講 ,細菌多樣性越多, 對於腦部 和身體就越健康。 又或者近排很多人都服食益生菌(probiotics) 或者prebiotics。 服食正確 和合適的益生菌不單對腸道健康有利, 對情緒精神狀態健康亦有好處。 當然更好的是可以透過糞便檢測等等先知道自己 消化道中的細菌分佈, 在進食針對性的益生菌。

中醫方面其實不嬲都知道情緒穩定和腸胃有著密切相關。 一方面心情會影響腸胃症狀, 另一方面腸胃不好易會引起心情焦慮不安。 例如腸胃有 積滯會生火,會引起心情暴躁。 胃陰虛, 亦會覺得心情忐忑不安。 所以中醫治療情緒病的其中一個方法, 就是針對性的調理腸胃。

這個食物 ,消化道細菌群,和大腦思維情緒三者之間的互動, 近十年的研究越嚟越多。

今日 鋪排一下理論基礎, 講住咁多先。 聽日再講埋body capital, 固本培元, 運動 按摩拉筋 和睡眠對 情緒壓力應對的影響。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多西紫杉醇的印記:

多西紫杉醇的印記:

(右上圖)這個是打了8次多西紫杉醇的肺癌男病人,其實除了乳癌,男士的前列腺癌也會用到多西紫杉醇,另外肺癌病人也常用這種藥.

有好多癌症病人都會留意到,打化療期間指甲會有變化, 例如指甲變黑,指甲脫落, 其中有一個指甲嘅變化比較特別, 就是每次打多西紫杉醇都會在指甲上留一條橫紋, 所以有經驗的人透過看見指甲上有多少條橫紋,就可以知道病人打過多少次多西紫杉醇,情況就好像樹木的年輪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每一次打多西紫杉醇就好像將整個人體嘅新陳代謝凍結一樣, 停頓了好幾天的新陳代謝令指甲也停頓了生長變成一條橫紋, 但這個情況並不是每一種化療都會出現,根據我的經驗, 只有多西紫杉醇才有非常高的機會率在每一位病人身上出現差不多的情況. 其實, 根據病人所描述嘅副作用, 注射多西紫杉醇所引起的副作用是眾多化療之中之首, 大部分注射後首個星期都極度疲倦, 週身骨痛, 再加上要注射升白針 (多西紫杉醇引起低白血球的風險非常高, 所以基本上每個病人注射多西紫杉醇後都要使用升白針), 週身骨痛的情況更為嚴重, 而且很多病人非常抗拒使用止痛藥, 結果睡眠質素受到影響, 繼而影響胃口及情緒, 當第三個星期慢慢回复的時候,便是注射下一針的時候, 所以很多病人都會認同打多西紫杉醇是非常痛苦的. 這些印記就好像時時刻刻在提醒他們, 所以每天完成化療後, 很多病人都會詢問我有關指甲的問題.

首先,他們擔心指甲的情況不會改善, 其實只要完成化療, 被影響的指甲便會隨著時間,隨著正常的新陳代謝,慢慢地退出來, 所以大半年後指甲都會回復正常. 另外有些比較嚴重的情況便是離甲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 離甲都不會很大痛楚, 因為一般都是指甲已經壞死才會慢慢剝離, 所以最大的不適其實是沒有指甲保護啲指甲比較敏感, 隨着時間流逝,新的指甲會慢慢長出, 假以時日, 這些多西紫杉醇的印記都會消失. 但有些病人希望盡快消除這些印記, 尤其是比較貪靚的女士, 那麼我便會建議他們使用指甲油, 其實市面上亦有一些指甲油不含化學成分, 適合小朋友使用, 只要選擇適合嘅顏色, 便可以安全地遮蓋這些印記, 心情便靚靚了.

除了使用指甲油遮蓋印記, 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時候使用適當的止痛藥, 減輕化療及升白針引起的不適, 改善睡眠質素及整體身體感覺, 打破由化療對身體及心靈引起的惡性循環, 化療便會輕鬆自在得多, 有很多病人擔心用一隻藥來止另外一隻藥引起的副作用, 就好像用信用卡來冚另外一張信用卡的卡數一樣,沒完沒了. 其實大部分的化療都是有期徒刑, 即是經過一段短時間的治療便可以停止進一步的化療, 所以即使是用止痛藥的時間都是短暫的,又何必要死忍難忍?要知道,缺乏適當休息以及惡劣的心情其實也是有機會影響治療進度的, 所以切忌用念力治療副作用, 那是十分不智的. 要謹記, 如遇到任何問題,記緊喺身邊醫護人員求助.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周凱旋基金會捐1,500萬元 資助養和醫院癌症病人治療

周凱旋基金會捐1,500萬元 資助養和醫院癌症病人治療

基金會創辦人周凱旋表示期望可透過「親愛的妳」計劃減輕病人的醫療負擔。資料圖片

周凱旋基金會捐資港幣1,500萬元, 推出「親愛的妳」(Dear Girlfriends)醫療計劃,資助經養和醫院、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生轉介的癌症病人, 在養和醫院接受更精準和優質的治療。

資助對象為養和醫院醫生轉介之男、女病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生轉介之女病人,其家庭月入必須少於15萬港元。每人可獲5至26萬港元不等的資助金額,將視乎療程而定。預計計劃可讓約136人受惠,當中至少三分之二是女病人。養和醫院副院長暨「親愛的妳」項目負責人梁憲孫醫生表示,為響應周凱旋基金會的善舉,負責資助個案的醫生,只收取50%手術費用,養和醫院也會提供20%部分服務收費折扣。

「親愛的妳」計劃覆蓋癌症治療範圍包括乳癌的螺旋放射治療、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立體定位放射治療:MR-Linac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婦科相關癌症的MR-Linac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子宮頸癌的磁力共振導航近距離放射治療,以及顱內外惡性腫瘤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Cyberknife 導航刀等。

基金會創辦人周凱旋表示,明白到癌症治療的開支對每個家庭都是重擔,女患者面對危疾時,除了財政壓力,還要承擔自己無法照顧家人的憂慮。她期望可透過「親愛的妳」計劃減輕病人的醫療負擔,並通過養和的高科技儀器讓病人得到更先進醫療服務的選擇。

 

文章出處: 頭條日報

駐院醫生 vs 掛單醫生

駐院醫生 vs 掛單醫生

經常有病人問我駐院醫生 vs 掛單醫生嘅分別,因為大家都係私家醫生. 喺選擇心儀主診醫生嘅時候,究竟有冇咩影響.

一般而言, 駐院私家醫生只會在駐守的醫院照顧病人,不會到其他醫院.相反, 掛單醫生一般都會走好多間私家醫院, 掛單醫生一般都有自己的診所, 而診所通常都不是在醫院裏, 並不是每一個私家醫生都掛盡所有天下私家醫院, 基本上每個醫生都有自己嘅地頭, 有啲醫生鍾意淨係港島區, 有啲醫生淨係鍾意九龍或新界區, 有啲醫生走盡咁多區.

通常下一條問題係應該邊種醫生比較好?當然系無絕對啦!

那些人會選擇駐院醫生?
• 自己所喜歡的醫生是駐院醫生
• 鍾意名牌醫院, 有些病人是揀醫院不是揀醫生為主的
• 喜歡到比較近自己屋企嘅醫院,因為方便啲,那麼便要根據附近的私家醫院有沒有腫瘤科駐院醫生,然後在有關醫生當中再選擇.
• 受保險限制要到某些特定醫院才有特定保障
一般而言, 駐院醫生在醫院有特定的優勢, 要起手都唔會book唔到床,但係如果醫院冇床,要去到其他私家醫院的話,病人便要向其他醫生求助,而且,並唔係每個地區都有私家醫院,所以都唔係一定近自己屋企.

那些人會選擇掛單醫生? 只有喜歡揀自己所喜歡的醫生的病人才會選擇掛單醫生🤣, 那麼便要根據醫生在那間私家醫院掛單來選擇私家醫院的住院服務, 好處是有機會做私家醫院KOL, 因為有機會要跟住而家醫生四處漂泊, 邊度有床就住邊度, 有機會試盡全港九新界……講笑嗻! 其實私家醫生都唔想四處走,除非有隨意門,如果唔係塞車都嘥你好多時間.但係由於疫情嘅關係, 最近之間遠不斷搬龍門, 收症規矩日日改, 結果被逼都可能要走好多醫院, 因為一間收唔到就要試第二間……其實個醫生都要四處漂泊.

講到最後, 醫患關係像極了愛情, 都係緣分嘅問題. 好多時候都係由原先嘅主診醫生轉介俾另外一科嘅醫生, 又或者身邊朋友或者家人介紹, 所以都唔係駐院唔駐院嘅問題, 今日咗寫嘅並唔係要教大家點樣去揀醫生, 只係想大家知道兩者之間嘅分別. 因為有好多駐院醫生到最後都變成掛單醫生院醫生, 通常病人最後都係跟醫生唔係跟醫院.

Source of photo: https://darkmoneyhk.com/medical/私家醫院全攻略/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單用supplement 可以醫癌?

<<單用supplement 可以醫癌? >>

有記者訪問我, 關於單用某幾類健康產品, 不做 手術化療,電療,標靶治療 ,免疫療法等 ,可否醫癌。 我有以下補充。1. 我從來都是倡議中西醫結合, 或者西方所講的結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 特別係對於腫瘤病人,因為病情嚴重 ,就更加應該用盡一切的方法醫治癌症。 呢個概念近十年在北美地區稱為integrative oncology. 所以我 從來不反對病人服食補充劑或者是其他健康產品。 但關鍵是你要讓你的主診醫生之道 你正在服用的產品。 而且同事要定期覆診見醫生 觀察症狀嘅變化 腫瘤嘅控制和肝腎功能是否正常等。

2. 薑黃素, 綠茶素等 很多年前已經知道 在細胞學上有一定的抗癌功能。 在西方世界食這些補充劑根本是非常普遍。 而且這些產品在很多地方 甚至網上平台iherb 都已經有得賣。 而且標明哪一些是經過GMP 認證更為安全。 而且價錢又不貴, 又知道生產來源 和藥廠的資料 可以說更加安全。

3. 這些 能在細胞研究 或者是實驗室研究上 上發現 有一些抗癌作用的產品是否可以成為主要依涵的藥物呢? 我近來重新審視呢一啲產品嘅 科學證據。 發個大部分都是臨床前研究, 亦即係話冇 在臨床研究上證明可以單用這些產品可以喺人體上醫癌。 至少現在的臨床證據不足。 咁究竟可唔可以用呢? 我認為 充其量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complementary), 不可以取代手術電療化療免疫標靶 等等有科學證據的治療。

4. 再講得明白啲 食呢啲產品冇問題 一般都係安全嘅, 除非你用量過大。 但唔可以話就咁食咗呢啲嘢就 唔使睇醫生唔使接受正規的治療。 總之要食嘅都話畀醫生聽有醫生定期幫你睇住, 咁樣做就穩陣好多。

5. 咁有冇一啲臨床研究證明呢一啲產品嘅功效呢? 都有一啲 。不過規模細而且結論唔夠conclusive. 例如薑黃素 曾經發現假如與腸癌 化療一齊用, 可以減輕 化療 藥物Xeloda 引起的 手足綜合症( 手腳甩皮發炎)。 另外又有人嘗試用薑黃素去 同埋化療藥物Gemcitabine 一齊用於治療胰臟癌, 沒有額外的毒性。 以上只是其中兩個例子, 但差不多所有的這些臨床研究都是細規模 ,而且唔可以畀到肯定的結論。 所以呢啲只係作為研究參考價值。

6. 化療一用 癌症就會擴散?
其實癌症的擴散是因為癌症本身失控而擴散。 與化療無關。

7. 化療唔好做?
首先講下咩係化療, 化療全名是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亦即係利用一些對癌細胞有毒性的藥物, 去殺死癌細胞。 而化療藥物實在繁多,常用的至少有三十種。 而每一種癌症 用的化療藥亦有可能不同。 所以以偏概全咁講化療毒性好大 幫助唔到疾病, 邏輯上已經不通。 因為 應該分清 是哪一種癌症 做哪一種化療藥物 有效,定係無效? 又或者效用有多少? 若然一聽到化療就話一定冇效, 就即係話喺街度上見到一個賊, 就話全個香港都係衰人。 邏輯上完全唔通。

再者化療的毒性其實現在已經大為減輕。 主要因為 有一些好的輔助藥物, 例如是止嘔藥 現在非常有效,甚少見到病人真的嚴重嘔吐。 白血球低我們也有白血球針去提升返白血球。 可唔可以畫花了一些副作用都沒有, 但係至少現在 化療的副作用已經減到很低。 即使某些乳癌病人或腸癌病人 完成化療後的手痺腳痺, 利用針灸亦可以舒緩。

8. 電療唔好做?
電療 亦即係放射治療, 利用 輻射去殺死癌細胞。 好多人聽到電療以為副作用好大, 而且冇乜用呢個其實完全係誤解。 首先近這二十年電療技術大幅進步, 由以往的3D 技術變成了 現在常用的IMRT, IGRT, Arc Therapy, MR Linac, Heavy Particle Radiotherapy… 我拋出這些專有名字, 並唔係想嚇大家 而係其實現在電療技術非常複雜, 即使係醫生 假如唔係做放射腫瘤科的也不一定很認識, 所以一般人要了解詳情恐怕並不容易。 例如電療 治療第一期肺癌局部控制率達到九成以上。 對於手術後的乳癌電療可以 減低復發和增加生存率。 早期 前列腺癌經過電療後, 大多數也能痊癒。 而且再加上現在 影像定位精準, 同埋輔助技術如rectal spacer, 大腸發炎 的副作用已經減到非常低。 仲未講短期電療Brachytherapy…

總之電療的 有效性 和安全性一言難盡, 臨床科學證據有很多。

三十多年前對電療的認知, 去理解今天的電療技術, 就好似 將電話亭電話 去理解 phone12 一樣, 夏蟲不可語冰。

9. 好多天然產品其實裏面都有抗癌作用? 點解醫生又唔作為一線治療呢?

正如上述所講, 很多天然產品或食物的確有抗癌或防癌的功效, 但主要的作用輕微, 一般只可以作為輔助性治療 又或者健康人士 用來作為“ 食療”。

一般醫生 睇癌症病人 制定治療方案的時候, 以科學證據為先。 最多科學證據和臨床數據證明有效的 ,當然要首先使用。

冇理由明明有用的嘢唔用去試一啲 唔知有冇用的偏方。

作為醫生和科學研究, 當然要以最開放的態度去接受 一些未經臨床驗證的療法。 但一般我建議這些療法只用在正規治療失效以後。

好多人擔心正規療法的各種副作用。 覺得天然產品副作用甚輕, 所以應該首先使用。 但係其實用一些另類療法而忽略或者delay正規療法最大的副作用, 就是減低醫好的機會。

10. 有冇研究證明單用另類療法 ,會減低自癒的機會呢?
美國的耶魯大學 在2018年發表論文, 去回顧 2003年到2014年的病人資料庫。 在回顧了 超過190萬 病人 包含四種癌症 包括(肺癌,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資料。 當中發現 有一些病人只是用另類療法 而冇用西醫正規治療, 死亡率會高一倍。 在分組 分析裏面 乳癌病人死亡率會高四倍。 但同時使用西醫正規治療 和另類療法共用的病人, 生存率沒有減低。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fullarticle/2687972)

另外在 剛剛2020年11月 在 公佈了一篇系統性分析回顧(meta analysis). 去睇下 假如病人因為各種原因延遲應該要做的治療,死亡率會唔會升高。 發覺原來每四個禮拜的 延誤手術, 在乳癌和大腸癌的病人當中, 死亡風險(相對風險)會增加 7到9個%. 另外化療電療的延誤, 每四個禮拜也會加重幾種癌症的死亡率。 例如是 乳癌手術 後假若需要做 做化療, 每四星期延誤也會 增加死亡率大概10%
(https://www.bmj.com/content/371/bmj.m4087)

所以無論係點 ,或者想用什麼輔助治療 都唔應該忽略正規的治療。

11 某些中藥例如是白朮白花蛇舌草當中的一些成分,會刺激癌症生長?
我首先唔去逐隻成份去慢慢論述。

講下乜嘢係中藥。 中藥係 按照中醫藥的理論, 許透過電正論自為病人定出 最啱該病人的方藥。 而唔係就咁拿住一隻草藥 入面其中一種成分 佢畀病人服用。

中藥 很多時是一種 復方, 一條方入面有多種中藥 癌症病人一般服的中藥藥方藥材更加多。 小則十多種, 多則接近30種。 當中入面中藥的互相制衡 同埋interaction, 一來目的是要多方面去全面調理身體治療癌症, 二來 是互相制衡每種藥材之間的毒性, 減低副作用。 而且所用的中藥會根據病人的病情變化而有所更改。

單是拿著 某些中藥當中的某一成分 ,說中藥 對癌症病人有害, 有一點污名化了傳統中國醫藥, 不太公道。

12 癌症有很多種,都是用同樣幾種補充劑治療?
西醫用藥不同癌症用不同的 化療 標靶或者免疫療法藥物, 又或者合併使用。 近這幾年西方腫瘤學已經進化到了 個體化治療precision medicine. 亦即係話 會透過每一個病人 的腫瘤基因排序去製定位該病人 合適的治療方案藥物。 所以十個 同樣 是肺癌 病人, 現在可能十個病人用的藥物都不同。

呢個理念和中醫的辨證論治,三因制宜, 有共通的概念。

除咗要考慮腫瘤本身的不同也要考慮病人體質 都有不同, 用藥都有不同。 不正醫生是醫人,而唔係醫病。

所以反過嚟睇,假若說有幾種健康產品可以醫百病, 聽落去和中西醫兩種醫癌的概念都 背道而馳。

13 今日寫得很長,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將 更多正確的健康資訊和大家分享, 以正視聽。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腫瘤科醫生的好夥伴-急症科醫生!

腫瘤科醫生的好夥伴-急症科醫生!

腫瘤病人經常都會出現急症的情況,例如發燒,癲癇,休克,突發性出血……所以腫瘤科醫生經常都要處理緊急情況,但大部分時候腫瘤科醫生都在診所照顧病人,如果有病人需要緊急入院的話,實在難以抽身即時到醫院照顧,所以需要叫病人先行到急症室由急症室醫生先行處理,穩定病人情況,然後等待腫瘤科醫生完成手頭上門診工作後再到病房繼續之後的照顧.

其實急症科醫生真是週身刀,十八般武藝, 要他們幫手的又何止是腫瘤科,其實每一科都有緊急情況,絕大部分的病人遇上緊急情況都是直接去急症室處理,所以急症科醫生要樣樣都識.

最近上咗一個course, 由急症科學院舉辦,關於如何使用鎮靜療法,實在令我大開眼界,因爲我一路都以為這些都是麻醉科才使用的, 原來香港曾經出現幾次的醫療事故,都是因為不正確使用鎮靜療法, 最終導致人命損傷, 所以香港醫學專科學院(HKAM)在2009年就此發表了一份名為「醫療程序鎮靜之指引」的文件, 希望透過指引提高醫療程序的安全性,保障大眾的安全!

為何鎮靜止痛療法會關急症科學事? 原來急症室經常要處理很多緊急醫學程序除了要止痛還要鎮靜病人才能達致最佳效果,例如幫小朋友聯針,處理甩鉸的情況,如果不是由急症科醫生處理的話,病人要等到上到病房,可能要第二日先處理到, 所以急症科醫生都要非常熟悉使用麻痛藥物! 才能快靚正幫到更多病人!

其實每一個專科都正在急速發展, 都在不斷進步,所以真係一科唔知一科事, 要時常保持開放的態度,用審慎嘅態度分析每一件新事, 保持同其他各個專科緊密聯繫,才能全方位將病人照顧好! Team work 非常重要! 在這裏要向急症科醫生致敬!有你們,我們才可以在診所專心照顧病人.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PhD 同埋 MBBS (MD) 又有乜嘢唔同呢

<<PhD 同埋 MBBS (MD) 又有乜嘢唔同呢>>

繼上次嗰篇MBBS vs MD 嗰邊阿媽我好亂嘅文之後, 有讀者問究竟PhD 博士學位, 同埋醫學學位MBBS (or MD 下同) 又有乜嘢唔同呢。

首先MD, Doctor of Medicine, 喺跟英國舊制度 的地方 和北美制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可以參考上次嗰篇文。

PhD 亦即係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係一種研究型嘅深造學位, 即係我一般所講嘅 博士學位。 有啲人明白以為 只有哲學嘅先係真正哲學博士, 實情並唔係咁樣。 其實任何學科的博士學位都是 哲學博士 PhD. 這是因為在西方嚟講, 所有學問去到一個高嘅境界都是一種哲學。 所以PhD 有好多種, 有生命科學醫學的, 有工程學, 有電腦學 有法律學,有文學歷史系, 有宗教學各種不同的。 所修讀的要求 當然每一科是不一樣, 但係哲學博士的共通處 是每一位博士生都係針對一個獨特和專門的題目作幾年研究然後發表研究論文, 若言論文得到 導師同埋 大學所分派的考官認可則可畢業。 好多PhD 所做的研究 都是非常專門, 即使只是醫學界的PhD, 都只會集中某一疾病去做, 例如有些人是專業風濕病,有些人是鑽研心血管疾病 ,又或者有些人只是 鑽研其中一種癌症 等等。 當然每一個人 研究 論文 的學問深度和廣度都有不同。

現在的PhD 制度 主要是跟隨十九世紀的德國製度, 由師傅帶徒弟的方法, 著博士生完成研究項目 寫論文畢業。 所以做博士入學之前最緊要搵到一個好的導師教授同埋搵到一個好的研究題目。 由於phd所研究的東西是非常專門, 所以當初有英文譯作中文為”博士”, 好似譯得不夠好, 更好的譯法應該譯為”專士”。 PhD 係專多個博。 但當然現在已經很難改變這個譯名。

但當然PhD 做研究時候所學嘅科研方法同埋科學頭腦, 也可以通用於其他學科的領域, 這就是作為博的一方面。

講返醫學方面其實醫學院入面都有唔少PhD 畢業生。 當中雖然 有一些本身是醫生的人, 但更多是一些science 背景出生 作為實驗室研究, 又或者作為公共衛生學研究等等 的博士生。 所以即使是醫學院的博士畢業生 ,也不一定是執業的醫生。

醫生MBBs or MD 是一種專業學位, 亦即係話畢業生可以獲得醫學的執業資格。 訓練內容是要涵蓋 基本各種疾病和人體 科學的學習。 所以所學的科目較為博。 畢業生畢業後經過不同國家的執業考試就可以正式掛牌做醫生。呢種情況要做GP , General Practitioner. General 這個字就講明呢位醫生是全科 什麼病都看的。 至於專科醫生一般 就係對某一類疾病 或者某一類技術較為專長, 例如腫瘤科醫生就是主要利用 電療 或藥物治療癌症的醫生。 國際上有互相認可 和承認的專業資格, 確保水平大致對等。

博士曾為研究學位, 專注某一個項目的研究並發表論文, 所以有一些並非醫生的人修讀了博士學位, 例如佢研究的是某一種特定癌症。 佢畢業以後可以稱為PhD in Cancer Medicine. 即係代表佢係作為cancer的研究博士。 和專科醫生是兩種概念。PhD 也不代表畢業以後可以從事某一種特定的職業。PhD and MBBS (MD) 兩者並沒有什麼高低之分只不過定位不一樣。 而且有不少醫生亦都同時擁有PhD。

以往傳統PhD 畢業以後大多會成為大學相關部門的教職員。 但其實呢隻歌仔喺十多二十年前的美國已經發覺越來越困難。 大概五六年前的一些統計指出, 由於美國的理科PhD 畢業生每年實在太多 ,超過8萬畢業生。 美國的大學根本沒有那麼多教職員職位給他們。 調查顯示只有大約四分一人最後會成為 教授職級人員。 而很多時 中間也要作幾年博士後(post doctoral fellow) 等機會先得。 所以美國近幾年都有反思究竟佢哋應唔應該培訓那麼多博士

當然近幾年越嚟越多的 理科 PhD 有更加新的工種, 例如係商業研發, 科技公司 , 藥廠 management consultancy , 非政府組織, 又或者做政府內部的顧問或 技術性官員 等等。 出路比以往多了唔係淨係等大學 開位。

就醫學領域來說, 我之前都講過其實一些出名的教授都唔一定有PhD. 因為有一些醫生本身佢已經喺自己領域做好多研究出了很多論文, 關鍵係佢有冇 佢正式報考哪一個學位。 有些 教授 覺得其實有冇PhD 對工作也沒有太大分別。

不過始終PhD 畢業是一個人生一個重要里程碑, 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achievement。 我諗如果大家想讀phd, 拿番一個博士名銜, 唔好淨係當係一個職業階梯, 反而多啲當係一種自我成就 ( 即係你好似當係學琴 或者學跳舞咁樣) ,咁樣讀起上嚟相信會開心好多, 壓力少好多。

#PhD
#博士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癌症飲食】冬蟲夏草咁貴,其實有冇用?

<冬蟲夏草咁貴,其實有冇用?>

一個星期前走過一間中藥藥房,藥房中顯示出售西藏野生冬蟲夏草,大約是七千多元一兩。 而一般人士服用冬蟲夏草保健身體,每天服食至少3錢。 咁樣計法,其實比西藥抗癌的標靶藥物同埋免疫療法都仲要貴。 成日聽冬蟲夏草可以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又可以抗癌。 咁其實冬蟲夏草係咪真係咁神奇呢?

冬蟲夏草嘅藥性係甘平保肺益腎,化痰止咳。 佢嘅好處係一方面可以補肺氣和腎氣,另一方面佢唔會溫燥,即係補得嚟又唔會熱氣。 傳統冬蟲夏草用於治療肺部疾病為多,例如治哮喘,咳得耐身體虛弱,又或者肺癆癒後的身體調理,又或者任何大病之後條氣唔夠氣即所謂氣虛嘅症狀。 近呢幾十年冬蟲夏草名聲大振,價格可為越吵越貴。 慢慢講下講下,就好似變成什麼病也醫得好的神藥 。 再加埋近來據說有抗癌的作用,也可增強免疫力。 所以在需求大增之下,依家真係可以話貴過黃金。

冬蟲夏草增強免疫力, 甚至可以抗癌?

首先冬蟲夏草係咪真係可以增強免疫力呢? 其實有唔少嘅實驗室同埋細胞學上嘅研究都指出冬蟲夏草或其提煉物真係可以刺激到身體的淋巴細胞更加活躍,特別係NK killer cell。 但注意呢啲都只不過係實驗室的研究。 在人體身上是否有相同的效果,又或者真的有重大治療的作用,實驗室的研究是不會給到我們答案的。 咁至於臨床研究,亦都有一些細規模的對照研究證實,服用八星期的冬蟲夏草提煉物之後,身體的NK cell 免疫力真的會提高。 (https://bmccomplementmedtherapi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06-019-2483-y ) 另外理論上假若身體的免疫細胞受到刺激,特別係呢一種NK Cell,真的可以加強身體的抗癌能力。 但呢個只是在理論上。 在現實上,治療癌症,冬蟲夏草只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性治療,唔可以靠曬佢呢醫癌。 呢個概念非常重要。

但呢啲都係一啲細規模嘅研究,最多只能夠畀我們一些提示,但係絕對唔係conclusive。

講返中醫方面,冬蟲夏草其實最常用於食療,用來燉湯,又或者作為長期病患的其中一種調理方法。 例如有一個病人因為長期氣喘,中醫睇呢係肺腎兩虛。 最後治療方法,都是找中醫開出針對性的處方,用蘇子降氣湯等等的中藥治療。 但病人因為買了很多冬蟲夏草,所以就額外用冬蟲夏草作為食療調理身體。 所以㗎如果身體有問題需要服食中藥,其實傳統使用複方中藥,先至係最重要,而唔係一定要用冬蟲夏草。 若然真的負擔不了冬蟲夏草,其實也有較為平價的中藥可以取代。 例如可以用白人參,西洋參,再配合蛤蚧,五味子等等,同樣可以達到補肺補腎的功效。 性價比高得多。

冬蟲夏草價格昂貴,亦有不少不同的價錢級數。 有的野生的就更加貴。 幾年前國內驗出大陸很多冬蟲夏草都受有機砷重金屬的污染。 所以有關當局並唔建議使用冬蟲夏草作為一種保健產品。 至於香港方面,大部分藥材同埋中成藥都會經過衛生署的定期抽樣檢驗,確保重金屬含量合乎安全範圍。 所以呢一方面不用太擔心。

癌症病人可否進食冬蟲夏草?

最後至於癌症病人可唔可以服用冬蟲夏草呢? 會唔會同西醫嘅治療有衝突呢?其實在我睇嚟問題不大,但之前有實驗室研究發現冬蟲夏草的抗氧化功能可能會抵消電療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又有機會刺激到前列腺癌細胞生長。 (都係實驗室研究,唔一定喺人體度會有同樣情況) 但係為咗安全起見,我一般都係建議病人電療期間,避免服食冬蟲夏草。 可以考慮在完成電療以後再服用也未遲。 而且我另一方面建議假如病人前列腺癌不受控制,特別再加上身體沒有明顯肺腎兩虛嘅情況,其實倒不如不要食冬蟲夏草,反正也有其他中藥補品可以使用。

但最後都係嗰句,服用任何中藥補品之前,建議先請教自己的中醫師。

蘇子謙醫生
(臨床腫瘤專科)

 

冬蟲夏草篇 – 黃韻婷博士

【腫瘤科醫生分享】乳癌術後化療時間上的重要性

【腫瘤科醫生分享】乳癌術後化療時間上的重要性

張女士是一名早期三陰性乳癌患者,手術過後她需要進行輔助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原本她計劃上個月到我診所來開展化療,但新冠疫情第四波來襲使她不敢到醫療機構進行治療,近來疫情稍為緩和她才過來進行化療,現在距離她手術已經是兩個多月的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使到很多病人延誤了應有的治療。像張女士這個例子,她患的三陰性乳癌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類型,手術過後很多時是需要配合化療去清除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否則乳癌很容易會復發,而開展化療的時間是對整體病情有決定性的影響。

一份在2018年發表的回顧性研究,包含了600多名一期至三期三陰性乳癌患者,分析在不同時間接受化療,其復發率和總體存活率的關係,研究分成為在手術後30日內,31至60日、61至90日、和大於90日後接受化療這4組,結果發現乳癌復發的風險和整體生存率在不同組數有顯著差異,在手術30日之內進行化療癌症復發風險最低和生存率最高,反過來,開展的化療日子越遲,復發率則越高,整體生存率也越來越低,如果術後90天後才展開化療,跟30天內展開化療的人群相比,復發風險大增1.4倍,10年的生存概率也低了近20%。由此可見延遲術後化療對整體的病情是有很負面的影響。

雖然張女士的化療是稍為拖延了一點,她現在進行化療比起不做還是要好些,畢竟,”遲到比不到要好”。

吳劍邦醫生
內科腫瘤專科

2020精準癌症治療大事回顧(上)

2020精準癌症治療大事回顧(上)

  其他 發表留言  

踏入新一年,又是回顧及展望的時候。我心目中的十大2020精準癌症治療事件是什麼呢?立刻來倒數吧!

10.《人人都能明白 精準癌症治療》新書出版

雖然這絕非什麼醫學界大事,但對這個網誌的作者—我卻甚有意義。網誌格式所限,未能將文章有條理地整理成由淺入深並易於搜尋;這本書正達到這個目的,而且加入其他實用的文章!讀者可以用下列連結了解詳情並網上訂購,或到各大書局查詢。收益撥捐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NjCXsIipIr7xIMTgZEzsb_EUXULD2hF2g7E41wnn9OB7Cfg/viewform?usp=send_form

9. 免疫治療用於微衛星不穩定性高擴散性腸癌第一線治療

半世紀以來,剛確診的擴散性腸癌都是用化療來治,後來當然加上標靶。2017年免疫治療證實可用於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這種基因特徵、而常規化療失效的擴散性腸癌,而到2020年則不用再先等化療:單用免疫治療比常規化療達到更好無惡化存活率,中位數多出8個月。這亦意味這項基因檢測需在確診時便進行,而非以後才驗。

8. CAR-T 細胞療法成為免疫治療研究新焦點

免疫治療其實涵蓋許多不同的療法,一般最常用的抗PD1/抗PDL1或抗CTLA4屬於免疫檢查哨抑制劑,是兩至三星期一次靜脈滴注的藥物,已被廣泛應用在不同癌症上。至於CAR-T 細胞療法亦是免疫療法的一種,提取病人身體的免疫系統T淋巴細胞、到實驗室培養及教導認出癌細胞特徵、再輸回病人體內,暫時只在特定復發性淋巴瘤及白血病中通過認證上市使用,但研究正如火如荼。香港中文大學及科學園亦於去年宣佈合作建設CAR-T實驗室,望於本年內啟用。

7. 腸胃道間質瘤的標靶治療

史上最早的其中一種標靶藥物Gleevec,當年稱為「神奇子彈」、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就是針對通常帶有KIT基因變異的腸胃道間質瘤的。相隔數十年,再有這種腫瘤的新標靶藥上市,分別是首種針對PDGFRA基因第18號外顯子變異、令Gleevec療效不顯著的Avapritinib,以及三種標靶藥物皆失效時使用的Ripretinib。

6. BRCA基因檢測及標靶藥物應用在不同癌症

很多朋友因為美國影星安祖蓮娜祖莉帶有BRCA1基因變異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而認識這個家族遺傳癌症基因。國際指引經過去年的陸續修訂,現建議除乳癌病友外,卵巢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患者可進行這項檢測,不但可以多了解患者及家人的患癌風險,更可考慮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更精彩的前五位在後頭,請密切留意!

黃曉恩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