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過的日子- Ca 19.9>20000 x 18個月的德財!
2019夏天你剛剛確診第四期膽管癌, 轉介到公立醫院開始治療似乎對退休公務員的你最為適合,
經過詳細討論後,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 在病人及家人都深深明白進行治療有機會死得更快的大前提
話雖如此, 你的癌指數並沒有因為病情受到控制而降到一個理想的水平
眾所週知, 肝膽胰的腫瘤近乎是癌中之王, 有多少個病人能夠在肝衰竭的情況下穩定下來後又能病情持
一起走過的日子- Ca 19.9>20000 x 18個月的德財!
2019夏天你剛剛確診第四期膽管癌, 轉介到公立醫院開始治療似乎對退休公務員的你最為適合,
經過詳細討論後,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 在病人及家人都深深明白進行治療有機會死得更快的大前提
話雖如此, 你的癌指數並沒有因為病情受到控制而降到一個理想的水平
眾所週知, 肝膽胰的腫瘤近乎是癌中之王, 有多少個病人能夠在肝衰竭的情況下穩定下來後又能病情持
一起走過的日子-差點被嚇死的柏根!
還記得差不多兩年前在病房見到你的第一天, 剛被診斷患上肺癌的你有如盲頭烏蠅一樣, 而且深信死亡只是近在咫尺的事, 雖然已經是第四期肺癌,但只有小部分肺部及肺膜被癌細胞
其實, 絕大部分病人都跟柏根都一樣, 一旦被確診患上腫瘤, 就會坐唔安,食唔落,失眠, 週身都唔舒服……這些症狀都跟他們病灶的位置沒有關係,
皮質因子基因突變 (EGFR) 是其中一種肺癌常見的基因突變, 對於某些類型的皮質因子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口服標靶的
經常有人問為何大家的病情一樣, 同一樣的治療會有不同的效果? 這個也是醫生未能完全掌握的! 即使我們已經是跟着醫學指引, 跟着醫療數據用藥, 總是有些人的成效非常顯著, 但有些人則是毫無效果. 或許, 就是這樣”升呢”的境界幫助柏根, 提升治療效果! 作為醫者, 我們總不能保證治療一定有成效, 但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輔導, 指引, 減少病人被嚇死的情況, 才能讓藥物有機會發揮功效! 所以大家要一起努力!💪💪
![]() |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政府有關乳癌普查的最新指引 (3):
有關乳癌中風險組別之建議:
1. 如何界定中風險組別:
– 家族史中有一位直系女性家屬在50歲或之前患上乳癌
– 家族史中有兩位直系女性家屬在50歲後患上乳癌
2. 適合中風險組別之篩查方法: 建議應該跟醫生討論制定以下合適方案
– 考慮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
– 不建議用磁力共振乳房作為乳癌篩查方式
有關乳癌一般風險組別之建議:
1. 一般年齡介乎44-69歲而具有乳癌風險因素之女士:
– 家族始終曾經有人患上乳癌
– 曾經患上良性乳房問題
– 從未試過生育/ 高齡生育
– 提早有初經
– BMI 過高 (參考圖片)
– 缺乏運動
2. 可以考慮使用風險計算評估工具釐定風險組別 (2020 年中將會推出香港版本)
3. 適合一般風險組別之篩查方式: 建議應該跟醫生討論制定以下合適方案
– 考慮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
– 不建議用磁力共振乳房作為乳癌篩查方式
![]() |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政府有關乳癌普查的最新指引 (2):
有關高風險組別之建議
1. 如何界定高風險組別:
• BRCA1/2基因病變之攜帶者
• 家族史有乳癌或卵巢癌之風險:
– 任何一位直系親屬帶有BRCA1/2基因病變
– 任何一位直系或次直系女性親屬同時患上乳癌及卵巢癌
– 任何一位直系女性親屬曾經患有兩邊的乳癌
– 任何一位男性親屬患有乳癌
– 多於一位直系女性親屬患有乳癌而其中一位在五十歲或之前確診
– 多於一位直系親或次直系女性親屬患有卵巢癌
– 多於兩位直系親或次直系女性親屬患有乳癌或乳癌及卵巢癌
• 個人高風險因素:
– 10歲至30歲期間曾經接受胸腔放射治療 (e.g. 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disease)
– 有乳癌病史 (同時亦包括0期- DCIS)
– 曾經患有非典型乳腺增生 (ADH-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或者非典型乳小葉增生 (ALH-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2. 適合高風險組別之篩查方法: 建議應該跟醫生討論制定以下合適方案
• 每年乳房x光造影檢查
• 建議由35歲開始或者根據家族史中最年輕之患者早十年開始, 以較早者為準, 但不可以於30歲前開始
• 對於BRCA1/2基因病變之攜帶者或者10歲至30歲期間曾經接受胸腔放射治療之高危人士, 建議考慮每年額外需要磁力共振乳房之安排
3. 有關基因檢測的建議:
• 建議提供基因檢測予家族史有任何一位直系親屬帶有BRCA1/2基因病變之高危人士
• 對於合乎其他家族史高危因素之高危人士, 建議轉介特定機構評估及輔導
• 任何進行基因檢測的人士應在檢測之前需要接受經專業訓練之基因檢測輔導, 並確保受檢測的人士清楚基因檢測的利與弊, 不確定性以及潛在影響. 如基因檢測確定帶有BRCA1/2基因病變, 應轉介到特定專科診所作進一步輔導及建議, 亦應該考慮是否進行預防性質手術或藥物治療.
![]() |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中西醫傾下偈 – 中西醫結合在抗癌治療的介入點
中醫角度:
根據現行有的數據, 以國內醫院指南最為成熟, 建議以下三種中醫介入點
西醫角度:
由於抗癌治療使用的藥物毒性高, 絕大部份西醫都希望安全至上, 以免兩者之間共同使用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繼而耽誤治療進度, 所以一般都會建議治療期間盡量避免服用中藥, 待完成有期徒刑後, 才使用中醫調理, 固本培元增加回復速度。
但是, 進行抗癌治療期間引起的各種不適是整個抗癌治療中最困擾病人的, 而大部份病人又非常抗拒用西藥治療西藥引起的副作用, 所以這個介入點是病人非常期待的!一方面病人希望可以用非西藥的方法治療化療引起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亦希望加強抗癌效果以及復原速度, 所以即使大部份西醫反對, 不難發現很多病人偷偷地服用中藥, 挺而走險。
如果病人自行冒這個險, 作為西醫亦不妨開放一點, 跟病人深入討論潛在風險。 即使中醫及西醫能夠聯手緊密監測病人進度繼而調整治療方案, 也未能確保百分百安全。如果病人及家人都能夠深深明白這一點, 願意共同承擔風險的話, 相信這個是有發展空間的。大前提是, 中醫及西醫之間是否能夠就同一個病人有所謂的溝通!中醫有沒有對西醫的治療方案有一定的基礎認識,在這基礎上,也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 例如近代的中醫普遍已經懂得參考血報告例如肝腎功能報告、影像報告、 一般常用治療癌症的西藥治療等。他們亦能掌握有關中西醫藥物之衝突的數據庫智識。此認知能夠大大減低中西藥之間衝突的可能性,以保障病人福祉為依歸。 其實, 香港醫管局、醫學院及中醫學院皆為中醫師集中增加西醫腫瘤智識的中醫, 能夠根據有關臨床指南, 配合西醫主導治療方案, 在適當時候讓中醫師介入, 希望將來的日子能有更多有相關知識的中醫師為大家服務!
作者:
黃麗珊醫生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韻婷博士 (註冊中醫)
相關節目重温:
政府有關乳癌普查的最新指引 (1):
今天先跟大家講一講指引之結論, 之後再回跟大家詳細講講不同風險群組的建議:
1. 不建議將乳房自我檢查作為無症狀婦女的乳癌普查的工具, 建議女性應保持注意自己的乳房 (要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外觀及感覺), 如果出現可疑症狀就需要立即求醫.
2. 沒有足夠的證據建議使用臨床乳房檢查或乳房超聲檢查作為無症狀乳癌的普查工具.
3. 建議採取基於乳癌風險組別的癌症篩查方法.
4. 對於高風險組別的建議維持不變, 但對於中度風險或一般風險的建議有所修訂.
5. 高風險組別(例如BRCA1 / 2突變的攜帶者):需要每年向醫生諮詢並做乳房X光檢查.
6. 中度風險組別 (家族史有一名直系親屬於50歲或之前被診斷有乳癌或兩名直系親屬的50歲以後被診斷有乳癌): 建議與醫生討論乳癌篩查的利與弊後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
7. 一般風險組別, 對於年齡介乎44-69歲之間的女性, 或有其他風險因素 (家中有直系親屬患有乳癌, 有良性乳房疾病之病史, 未婚或比較遲生育, 比較早有月經, 肥胖, 缺乏運動……): 建議與醫生討論乳癌篩查的利與弊後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 亦可考慮使用乳癌風險評估工具來制定個人化之篩選方案!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正在制定適合香港人使用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 大約會在2021年年中供給大眾使用.
![]() |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醫生指引系列: 影像報告
還記得在醫學院迎新營的時候, 師兄們曾經提及過, 學醫嘅其中一個精髓, 就是要用非常深奧的詞彙, 只有自己睇得明而其他人睇唔明才能讓人覺得 “Professional”! 這個當然是笑話! 因為醫學本身真的是非常深奧, 所以, 總是覺得自己明而病人唔明只是學醫的初階, 行醫的進階版應該是能夠令病人明白他們的報告, 他們的病情, 因著了解減少不安. 因為縱使前路崎嶇, 看得見的路總比看不見的路易走! 亦都容易作凖備, 打算, 減少失去預算的情況.
經常發現病人會在影像報告上用鉛筆寫下翻譯成的中文, 結果滿滿的英文字對上還有滿滿的中文字, 但是, 即使查曬字典, 每個字都識, 病人都總是睇唔明份報告講啲乜! 所以, 影像報告是屬於醫生指引系列之一, 一定要有功力才可以將不同的專有名詞結合成有意義的解讀
有好多人覺得好煩惱, 為何一份影像報告例如電腦掃描 (CT), 磁力共振(MRI) 或者正電子電腦掃描 (PET-CT) 能夠多達3-5版, 而且結論的時候總有很多地方有問題, 但是醫生總是說沒有大的問題! 這些都是很多病覺得煩惱的地方. 其實, 現在的影像掃描是那麼精確, 每一個器官都看得這麼清楚, 的而且確放射科醫生需要將每一樣見到的都要匯報, 很多病人覺得一個正常的報告就是整個器官完美無缺. 其實隨住年紀增長, 每個器官都好像皮膚一樣會有歲月的痕跡! 大部份的歲月痕跡都是良性增生的問題.
經常同病人打比喻, 每個人在小朋友的時候皮膚猶如剝殼雞蛋一般幼滑, 隨著年紀增長, 便有很多暗瘡疤, 色斑, 墨……由於皮膚是每個人都能夠看到的地方, 面對皮膚有這些歲月的痕跡, 我們都一般不以為然, 覺得這些轉變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這些歲月的痕跡發生在其他器官, 乳房 (良性水囊, 良性鈣化點), 肝臟及腎臟 (良性水囊, 血囊), 甲狀腺 (良性增生), 肺部 (之前肺部感染所引起的傷疤), 子宮 (肌瘤)……只是掃描將它們浮現於病人的眼前, 就等於眼見的皮膚一樣! 所以, 並不是報告詳列的每一點都是有問題的!
話雖如此, 亦要小心當中是否暗藏危機! 因為有一些病灶可能一開始並不起眼, 有如良性增生, 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話, 放射科醫生都會在報告注明需要繼續跟進! 這一點大家要注意的. 例如, 對於一些比較微小的肺部陰影, 肝膽胰的陰影, 如果一開始報告影像未能斷定是有惡性問題的話, 一般都需要定時定後再安排复檢以確定陰影的穩定性, 透過持續監測而沒有進一步惡化才能界定為良性問題.
另外, 如果持續有病徵而掃描報告沒有問題的話, 可能要考慮進一步用第二種方式的影像來排除問題, 因為各種影像都有他們的優點和缺點, 並沒有一種影像檢查是天下無敵, 基本上是互補不足的, 切記要注意!
最後, 必須提醒的是, 千萬不要把電腦掃描取代腸胃鏡!! 因為腸胃管道的息肉, 即是癌前早期病變是不能透過電腦掃描監測的, 只有形成癌症又有一定大細的腫瘤才能展現在掃描, 切記要小心!
![]() |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呢幾日長假期, 如筆者之前所料, 無論郊區或者各樣公園都迫爆. 尋日睇新聞睇見西貢碼頭海洋公園,就算普通泳池泳灘, 人山人海. 反而筆者留在市區, 街道卻異常清靜, 有休憩的感覺. 大家假如要去一些郊區或離島, 根據曹劌論戰,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相信在第三和第四日長假會比較少人. 但係第五日要小心, 因為會有標尾會嘅情況 ,第五日嘅情況應該和尋日差唔多. 不過講返正題, 尋日個個都話人多都唔緊要, 但係實在太熱了. 雖然而家只係4月, 但這幾天陽光都很好, 濕度又高, 溫度去到差不多30度, 究竟我哋點樣喺enjoy長假嘅時候, 又可以消暑呢?
首先從西醫的角度講, 其實我們散熱一般靠皮膚出汗, 和呼吸道噴出的熱氣. 而家經常戴住口罩, 其實就算唔做運動, 在戶外已經焗得要命. 一來係因為本身靠噴氣帶出的熱氣和水氣, 被困在口罩來而且反吸, 二來部分人的呼吸系統不是很好, 會有一點二氧化碳反吸情況. 就更加會出現頭痛頭重啲感覺. 所以在行山又或者去一些郊區跑步, 若然開始覺得焗, 應該除下口罩. 千祈唔好諗住頂唔順嘅時候先除低.
因為出現熱消耗或中暑, 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 很多時出現中暑症狀的時候, 其實身體已經過熱,流汗耗損,身體已經反應唔切 . 所以預防中暑的方法, 最好是預防性質. 當然你要除低口罩, 也要睇下週圍嘅人多唔多, 做返social distancing (盡可能啦). 另外就係回程的時候, 其實最好更換口罩. 因為濕了的口罩一來效用較差, 二來也會令到唞氣辛苦.
流汗也是散熱的重要途徑. 補充水分也是非常重要, 否則根本身體沒有足夠的汗去排熱. 同上述所講的一樣, 當天氣炎熱的時候, 其實需要不斷飲水. 即是說假如口味乾得好犀利, 也要進行預防性的飲水. 去保持身體出汗的速度. 否則到身體開始缺水的時候出現, 那時候才補水不適已經太遲. 另外因為在外出活動損耗糖分, 鹽分也會隨住汗排出.所以去飲一些運動飲料, 當中有少許糖分和電解質, 這對於身體補充也是好的, 可能比單單飲水更好.
以前點解廣東人咁鍾意飲老火湯, 我諗其中一個原因係因為日頭實在出汗太多, 老火湯夠咸, 可以補充很多鹽分. 所以若然大家外出玩咗一日, 夜晚可以考慮飲返個自家製的老火湯. 另一方面若然汗蒸發得夠快, 散熱就會散得更好. 天氣熱濕度高汗蒸發慢, 最重要係有風. 若然找不到陰涼有風的地方, 建議自備一把小風扇也可幫助汗蒸發散熱.
至於中醫方面, 其實消暑有很多很好的中藥藥膳和湯水. 很多家庭在天氣熱嘅時候也會煲夏枯草和雞骨草清熱. 其實筆者並不建議普通人士經常飲用這兩種中藥材, 這是因為這些中藥其實太涼, 常飲會損傷脾胃. 而且夏枯草會傷陽氣, 飲得多可能會成日覺得出入冷氣房好凍.
所以消暑其實用溫和的方法 , 筆者建議用竹蔗茅根. 一來竹蔗可以有輕度清熱的功效, 二來竹蔗可以生津止渴,(補充水分), 白茅根可以清熱生津, 也有輕度益氣的功效, 在夏天外出大汗後其實也會傷氣, 所以白茅根正好補充呢一方面. 另外食物方面其實最簡單嘅就係梨, 梨一方面可以清熱消暑, 而且也可以生津止渴. 無論是直接食, 又或者是愛嚟煲湯, 兩者皆可.
另外好多人都會飲凍飲或者食雪糕嚟消暑. 但人在身體非常熱的時候飲凍, 其實會不利身體散熱. 假如是之後繼續暴曬體育活動的話, 可能會影響出汗的速度. 所以人要食雪糕的話, 建議真係到外出活動尾聲, 又或者在中途可以長時間休息的地方先至食.
無論如何,做足消暑的預防措施 , 就可以更好的享受假期. 當然最好的避暑方法, 就係宅在家開冷氣睇netflix…
![]() |
蘇子謙醫生 |
Cindy EE 感想集: 我的骨質真是EE 級數啊!
適逢今年進入四十不惑之年, 為自己安排了全身檢查, 讓自己方便記起每次身體檢查的時間. 亦想借這個機會同大家分享一下今次嘅經歷.
我們醫生同行都經常掛在嘴邊” 做嗰範衰嗰範”, 對於中咗好多乳癌高危因素嘅我來說, 真心認為自己應該都走唔甩……大家可以放心, 我亦不是那些坐以待斃的人, 除了要努力做一個稱職的醫生, 合格的媽媽或女兒, 亦會努力持之以恆地均衡飲食, 以及在工餘時間或者攝時間罅保養好自己嘅身體, 亦盡力守護自己心靈的健康 (在此, 謝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 因為寫文章是我減壓的好方法!), 但是, 作息定時實在保證不了, 真的是身不由己……除非提早退休, 但我真的很喜歡返工, 很喜歡我的工作.
究竟一位40歲的腫瘤科女醫生會如何怎樣選擇自己的身體檢查? 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興趣想知道.首先, 我的健康良好 (除了輕度地中海貧血症以及已經接受治療病癒的心率不正), 我的家族亦沒有任何腫瘤及其他長期病患的風險, 所以相對容易選擇, 一般都是抽血化驗血常規, 肝腎功能, 甲狀腺功能, 空腹血糖, 血脂, 除了非常輕微的貧血, 所有的血報告都正常.
另外, 影像檢查是肺部x光 (因爲我是非吸煙者), 超聲波全腹部, 3D 乳房造影及乳房超聲波, DEXA scan (骨質檢查), 婦科檢查 (柏氏抹片檢查), 後來又因為持續腹痛 (曾經試過在診症期間痛到要吃藥才能繼續診症……對於一個連生小朋友都不用吃止痛藥的人來說, 我會視之為一個警號!) , 所以補做電腦掃描腹部, 但大部分報告都大致正常, 除了骨質密度偏低, 而且近乎骨質疏鬆, 真是冇眼睇!🙈
對於這些熟口熟面的骨質檢查報告, 大都是乳癌病人服用AI藥物一段時間後常見的報告, 因為服用抗女性荷爾蒙AI藥物會有機會令骨質下降, 造成骨質疏鬆, 所以要另外處方骨質疏鬆的藥物. 我身邊的朋友都非常詫異, 因為他們都覺得我是一個相對好動的人, 但是, 我大概都知自己衰d乜? 自從生完兩個女之後, 一直都有腰痛,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護理不足, 坐姿不正確, 導致間椎盤突出, 而自己又冇進一步針對這個問題處理, 另一方面我日常的飲食, 我喜歡的食物都比較少鈣質, 而且我的運動缺乏針對椎骨的負重運動, 所以腰間的骨質特別差.
我要好好借嘅呢個機會同我的病人一起大作戰! 要好好改善骨質!! 這些是衛生處給大家改善骨質的指引:
– 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 (會努力在自己的飲食中調整💪)
– 適量的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以幫助吸收鈣質
– 恆常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負重運動是指要骨骼負重的運動,例如:太極、緩步跑、急步行、跳舞、網球、羽毛球等)(這一點要非常努力💪💪)
– 維持適中體重
– 避免吸煙
– 從未有飲酒習慣的人士,切勿誤信飲酒會為身體帶來好處而開始飲酒;如選擇飲用酒精飲品,便應節制以盡量減少與酒精相關的危害 (每天只是有少量……)
– 避免飲用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例如:咖啡及濃茶 (其實我每天喝的咖啡只是很少, 但有以茶代水的習慣, 不過不是濃茶, 只是淡綠茶……但我仍會進一步改變這個習慣, 盡量將水和茶的比例的比例提高試試看)
如果大家有興趣, 亦可以到這個網站參考資料: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14741.html
我要好好借嘅呢個機會同我的病人一起大作戰! 要好好改善骨質!! 大家要一起努力! 希望下年的分數可以見得人!
![]() |
黃麗珊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中西醫傾下偈 – 如何改善免疫系統?
癌症的發生機制,在最初期,身體應該懂得有軍隊殺死癌症的初期細胞。可惜因身體基因突變而引致癌細胞瘋狂生長,自身免疫也未有制造更多的免疫細胞去針對過多的癌細胞。故增強免疫系統可以擊退癌症,亦可以擊退 COVID 19!所以醫病嘅同時,中西醫亦非常強調要加強免疫系統。
中醫強調要保持身心舒暢,抑鬱會對免疫系統造成負荷。進食新鮮食材, 五色營養, 有助提升抗氧化能力及吸收不同類型的養分。另外, 亦強調運動的重要性!
西醫嘅看法其實亦一致!大家都是建議均衡飲食, 作息定時, 適量運動, 妥善處理壓力, 遠離煙酒, 保持腸道健康, 避免進食代糖, 抗生素, 食物添加劑, 致癌食物。如有需要進食保健產品, 可以考慮進食腸道益生菌, 其他坊間一般的保健食品, 如果進食過量的話反而弊多於利, 大家要小心。
運動確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外國已經有數據證明適量的運動不但只可以預防腫瘤, 亦可促進康復進度!至於那些運動是最適合癌症病人, 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 因為每個病人體質不同, 病情不同, 興趣亦不同!病人必需就著自己的情況探索適合自己性格及身體, 以融入自己日常生活中而又不覺得額外壓力的運動!如果可以保持一個好奇心(八卦)的心態, 其實在網上不難搜羅到不同類型的運動方案, 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大家不妨試試, 但要記緊, 扭傷難度或劇烈度比較高的運動先諮詢主診醫生, 查詢自己是否適合做某些動作, 便可以將運動受傷的風險減少。其實, 重點都是持之以恆地行使良好的健康習慣, 而非大灑金錢進補而忽略其他需要自行努力而不用額外金錢的重要元素, 大家切勿錯重點, 人云亦云。健康無折徑, 養生重在持之以恆。
家「有壓力的愛」是常見的情緒陷阱!在家人角度, 希望透過用鼓勵的說話來支持病人, 但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 病人總是覺得即使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家人仍嘮嘮叨叨跟他們要更加努力, 但背後只是家人用錯表達的方式, 結果適得其反!
治病期間, 病人及家人亦要切忌「完美主義」, 因為完美主義能產生巨大精神壓力, 對患者更灰心而令病情有進一步的負面影響! 如果家人想支持病人, 但又容易犯上「開口夾著脷」的情況的話, 可以考慮使用身體語言, 對病人來個簡單的擁抱, 靜靜的陪伴, 替病人按摩(可以考慮使用香薰輔助, 但要小心選擇香薰精油, 亦要小心使用按摩手法), 或者烹調病人喜歡的食物…… 用行動表示支持, 這些微小舉動都是窩心的表現, 已經能夠讓病人甜在心頭, 心情舒暢的, 瞓好啲人都精神啲, 免疫力好啲打仗都易啲!
作者:
黃麗珊醫生 ( 臨床腫瘤專科 )
黃韻婷博士 (註冊中醫)
相關節目重温:
www.youtube.com/ watch?v=4ibH79UGE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