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收載癌藥 健保啟動部分負擔?

健康名人堂/收載癌藥 健保啟動部分負擔?

陳昭姿(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從2013年二代健保開始,排除長期存在之舊有藥品,現因價格因素供貨困難或全球缺貨問題被列入特殊品項外,到2018年11月止,計49個全新成分的癌藥,向健保署提出申請給付,迄今只有24項收載生效,平均通過率為49%。

這些癌症新藥從遞交申請到給付生效日,平均時間684天,中位數556天,如果加上食藥署新藥審查流程,渴望這些癌藥治療的病人,等候時間至少三到五年。

另外,先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的癌症用藥,或因最初收載時,基於成本效益與費用控制考量,通常排出優先次序,限制使用對象,給付範圍小於食藥署核准適應症。隨使用經驗增加,使用量擴大,藥品價格逐漸調降,或由供應廠商,或由各相關醫學會或病人團體,提出擴大給付範圍申請,此類申請案稱為擴增給付案。

從2013年到2018年11月為止,擴增給付案共計39件,迄今24件通過且生效,平均通過率62%。從遞交申請到健保給付生效,平均565天,中位數412天。

 

財務衝擊問題 困擾著專家
如前所述,目前至少有25個癌症新藥、15項癌藥擴增給付案,正在排隊等候納入健保。等候重點,主要不是程序時間問題,而是財務衝擊問題,財務衝擊困擾了審議過程中的兩個會議的專家與代表,也讓健保署與廠商的價量協議面臨重大挑戰。

專家會議、共擬會議與健保署藥材組這三個關卡,原從臨床專業、資源配置、財務管控三面向分工合作,冀望能在健保永續生存前提下,對民眾善盡醫療照顧責任。

癌症已連續35年居國人民死亡首因,每年近十萬人得到癌症,近五萬人因癌症死亡。癌症用藥在全球藥品研發已成為焦點,大約兩成新藥用於治療癌症。全世界對新藥研發過程的規格與標準要求越來越高,但新藥上市成功率偏低,專利期在上市後多僅剩數年,廠商回應研發投資,風險與獲利,藥品價格居高不下,許多臨床表現優異的新藥價格昂貴,讓多數病人望塵莫及。

 

臨床表現優異新藥 價格昂貴
如果台灣健保依然停留在初期開發方式,照顧每一個人,且照顧各種大小病,藥費給付上限為200元,我們幾乎可以預期,再也沒有任何癌症新藥可以加入健保了,我們將比其他先進國家人民落後很多年,我們必須繼續使用舊有藥品,即便新藥可望帶來更好的安全性與療效,例如穩定疾病不繼續進展時間長達20多個月,讓原本數個月一年內可能死亡的病人,延長存活兩年以上。

是否到了應該思考啟動健保藥品部分負擔的時候了,例如日本與韓國的病人,自付20%至30%;事實上許多癌症病友團體已寫信陳情健保署,主動要求藥品部分負擔,以求新藥盡快納入健保。因為他們知道,與其遙遙無期的等待,直到生命終點,不如與政府共同承擔一部分,讓自己或親人的生命,點燃一絲希望之光。

 

文章來自: 聯合報

黃金也許能幫我們探索出新的癌細胞檢測之路

黃金也許能幫我們探索出新的癌細胞檢測之路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DNA與健康細胞DNA之間的奇怪差異,而這一發現可能會幫助醫學界探索到新的癌症檢測方法。

那兩種細胞的差異點是什麼呢?經過究發現,癌症DNA對黃金具有相當強的親和力。 而且無論癌症的類型如何,這一發現都適用,研究人員推測這是癌症DNA的共同特徵。

利用這一發現,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新的癌症測試法——使用金納米粒子來進行檢測,如果存在癌症細胞,則該細胞將會被金納米改變顏色進而被標記。此項研究在12月4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研究還稱,這種測試方法快速有效,可以在短短10分鐘內檢測出癌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的教授兼高級組長Matt Trau在 一份聲明中這樣總結道:「有了這一方法,你可以通過眼睛識別出癌細胞,就是那麼簡單。」 不過一些外部專家在接受Live Science採訪時表示,在該測試方法真正投產前,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對DNA進行化學修飾,這些修飾不會改變DNA序列,而是影響細胞「讀取」基因的方式。這种表觀遺傳變化的一個例子是DNA甲基化,添加甲基或者採用「化學帽」可以阻止某些基因表達。

先前的研究表明,癌細胞中DNA甲基化的模式與健康細胞中的模式不同。具體來說,癌症DNA在特定位置具有甲基簇,在其他地方卻沒有,而正常DNA中的甲基是在整個基因組中均勻分布的。研究人員將這種甲基化模式稱為「甲基化景觀」。 儘管這種「甲基化」可以作為癌症的生物標誌物,但研究人員並沒有很好的方法來檢測它。

因此,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不是關注甲基化本身,而是研究甲基化對癌症DNA整體結構和化學特性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癌症DNA的甲基化導致了DNA片段摺疊成對金有親和力的3D「納米結構」。相比之下,正常的DNA摺疊方式略有不同。研究人員表示,「納米結構」會讓DNA對黃金產生強烈的親和力。因此,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金納米來挑選出癌症DNA。

研究人員對來自癌症患者和健康人的約200個樣本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該檢測方法在檢測癌症方面的準確率高達90%。

紐約大學癌症中心副主任Jeffrey Weber博士稱這項新研究為「偉大的科學」。 紐約州布法羅市羅斯威爾公園綜合癌症中心腫瘤學副教授Joyce Ohm也對此研究讚譽有加。然而,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Weber表示,這項工作「只是一個開始」。他補充說,與現有的測試方式相比,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評估測試的準確性,以及它是否切實對患者有用。

目前,該測試僅能檢測出癌症存在與否,而無法獲知癌症的類型。研究人員表示,現在也還不清楚癌症DNA的水平究竟需要多高才能使檢測起作用,這會影響到這種檢測方法能否應用於疾病早期階段。

Joyce Ohm告訴Live Science,該測試目前不太適用於篩查測試,因為它無法檢測到癌症類型。但是,如果該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或許能較好應用在監測現有癌症患者的疾病是否複發。

 

資料來源: Cancer DNA Binds to Gold. That Could Lead to New Cancer Blood Test

 

文章來自: 雅虎新聞

分子腫瘤專家組 拆解基因密碼 度身設計治癌

分子腫瘤專家組 拆解基因密碼 度身設計治癌

 

圖3之1 – 個人化治療——把病人腫瘤組織送到實驗室做NGS排序,排序後的複雜基因密碼會經過生物信息學分析,再編輯成報告作臨牀參考。(明報製圖)

圖3之2 – 個人化治療——把病人腫瘤組織送到實驗室做NGS排序,排序後的複雜基因密碼會經過生物信息學分析,再編輯成報告作臨牀參考。(jxfzsy@iStockphoto)

圖3之3 – 依報告設計——腫瘤科醫生根據NGS的分析報告,為病人設計個人化的腫瘤治療方案。(noipornpan@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分子生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新技術、新發現對臨牀醫學的影響愈來愈大;尤其是腫瘤醫學,在生物分子科學的應用上可謂站在最前線。「分子腫瘤專家組」(Molecular Tumor Board, MTB)由腫瘤科醫生、病理科醫生、醫學遺傳學家、腫瘤基因科學家、生物信息學專家和藥理專家組成,分析利用次世代定序(NGS)的腫瘤基因,尋找治療方案及追蹤用藥後反應。

身體每個正常細胞的運作,都是由極之精密的基因系統所控制,令每個細胞互相配合成為一體。而腫瘤的形成、生長和擴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個複雜的基因系統出現了突變,令本來有秩序的新陳代謝出現問題而失去控制。

人類在1950年代發現基因的基本單位DNA,生命的秘密就蘊藏在DNA(A/T/G/C)組成的密碼之中。由於當年解讀密碼(DNA排序)的生物化驗相當繁複和昂貴,人類在1970年才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SRC)。直到2000年,集合全球生物科技力量,人類整個基因圖譜的排序才首次完成,共發現了約20,000個基因。然而這只是第一步,譯出密碼並不等於明白密碼背後的功能。

 

NGS排序成本大降 4周有結果

在技術水平的限制下,直至21世紀頭10年,分子生物學在臨牀生物學上的應用,只限於個別、單一的基因分析,對大部分腫瘤病人的治療沒有直接影響。對同一源頭、同一分期的腫瘤,每一個病人的治療方案都是一樣。

直到2000年左右,分子生物學對基因排序技術取得突破;排序成本從2008年開始大幅下降,使DNA排序的準確度、速度大幅提升,從而逐漸進入臨牀應用階段。利用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相關報道:goo.gl/3CA57v)作個別病人樣本的全面DNA排序,所需時間由幾個月縮減到一天以內,成本亦以幾何級數下降。分子腫瘤學研究發展加快了,新藥物研究的效率也提高了,NGS技術使個人化腫瘤治療進入臨牀使用成為可能。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在2017年正式認可首個NGS腫瘤基因排序平台。

NGS腫瘤基因排序和精準治療已經引入香港。在得到病人的同意後,腫瘤科醫生可以把病人的腫瘤組織送往海外的實驗室做NGS排序。現時的NGS排序都是由商業公司經營,不同的平台在技術層面上稍有不同,但大致都包括約300至500常見的致病基因。排序後的複雜基因密碼會經過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分析,再編輯成報告作臨牀參考。從病人簽署同意書到分析報告完成,約需4周。

 

增加認知癌細胞生物特徵

腫瘤科醫生可以根據報告的建議,為病人設計個人化的腫瘤治療方案。例如肺癌細胞若帶有一種皮膚癌常見的基因突變(BRAF V600E),該肺癌病人便可以考慮使用針對皮膚癌BRAF的藥物。除了標靶治療以外,部分NGS報告亦會分析腫瘤對免疫治療或不同化療的敏感度。

透過先進的NGS排序科技,醫生大大增加了對癌細胞生物特徵的認知,令部分病人在臨牀治療上直接獲益。但是生物資訊的增加,同時也帶來一些難題。首先,NGS的結果可能和一些傳統化驗報告不脗合,不同平台的技術和品質控制也有參差。同一個基因內,不同位置、不同種類的突變,對基因的功能以至癌症的特徵都會有截然不同的影響。此外,如何演繹NGS報告的用藥建議亦大有學問。一個腫瘤可能帶有多個基因變化,究竟應該針對哪一種變化用藥,還是多藥一起使用,現時並沒有很好的指引。

 

追蹤分析用藥後反應

面對以上難題,香港大學醫療系統(HKU Health System)成立了分子腫瘤專家組MTB,幫助前線腫瘤科醫生更好發揮分子生物醫學的臨牀價值。MTB的專家每月定期開會,討論NGS排序個案並針對每個個案作出分析總結,亦會對個案用藥後的反應追蹤分析。MTB在海外的大型腫瘤中心已是常規服務之一,對推進個人化腫瘤治療有重要的功能。港大希望透過MTB提高本地的腫瘤醫學水平,歡迎全港腫瘤科醫生轉介個案討論研究。​

文:林泰忠(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文章來自: 明報

假中醫網推「防癌肽沖劑」

假中醫網推「防癌肽沖劑」
2018-12-17

夥中介免費體檢吸客 醫學界踢爆:毫無根據

「肽」可預防癌症?最近本港有生物科技公司職員在社交平台招生意,聲稱可安排註冊女中醫兼營養師提供免費身體檢測,香港文匯報記者追查發現,該「醫師」並非註冊中醫,更借故推銷顧客購買含「肽」的沖劑飲品,指飲用15分鐘後即改善身體狀況,兼可預防癌症及改善「亞健康」問題。中西醫學界人士直指,相關說法毫無醫學根據,更質疑相關檢測儀器的準確度。■圖/文:香港文匯報專題組

一名自稱生物科技公司職員陳小姐(化名)日前在社交平台發帖,指可免費提供「電腦脈診」的身體檢查服務,整個過程由註冊女中醫兼營養師負責,帖內附有該中醫相片,並列出她擁有內地及本港大學「中藥學學士及碩士」的學歷,惟記者翻查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註冊及表列中醫名單,卻不見其姓名。

 

儀器把脈 話太空人都用

為了解真相,記者以顧客身份與陳在太子一幢診所雲集的大廈單位內見面,該單位設有多張椅子及宣傳海報,疑作講座用途。陳表示,稍後一名註冊中醫兼營養師會用儀器為記者把脈,並指俄羅斯太空人也是用該儀器檢查身體。

未幾,陳帶記者到同層另一單位與黃姓(化名)女中醫見面,黃着記者簽署一份個人免責聲明,強調相關檢測屬風險評估,不作醫療用途,只屬學術討論,並稱該部「經絡檢測儀器」是利用能量醫學、神經反射學收集身體的經脈及穴位數據。

 

稱減自由基 15分鐘見效

黃拿起儀器掃描記者的手、腳部位置,指結果顯示記者的肺部功能欠佳,建議飲用一種含「肽」的沖劑飲品,聲稱「肽」對內外分泌有益,小腸會直接吸收作營養交換,更可改善「亞健康」問題,長期飲用會減少自由基產生,降低癌症風險。

她說,飲後15分鐘,身體就有明顯改善;記者其後以身體不適為由離開。

 

醫生:只係普通蛋白質

有關肽的效用,中國人民大學健康與醫藥產業研究所聯席所長兼本港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坦言,肽只是由胺基酸組成,不同的肽弁鄏U異,「佢(黃小姐)所講嘅肽究竟係邊一種,同點樣提煉出嚟,都完全冇解釋到。」邵亦質疑肽可改善「亞健康」及減低患癌風險之說,因肽只是消化食物過程中所產生,並不可帶走自由基。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亦說:「肽只係普通蛋白質,唔會飲完15分鐘,肺部功能有明顯改善。」並稱該儀器沒有科學根據。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則指,如公司產品與事實不符可能會干犯《商品說明條例》。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在2016年至2017年,由署方轉介予警方或協助警方調查懷疑非法作中醫執業個案為94宗。一經定罪,可罰款100,000元及監禁3年。

 

文章來自: 文匯報

全球首例 3D打印重塑下巴 墨爾本癌患獲新生

全球首例 3D打印重塑下巴 墨爾本癌患獲新生

 

圖為3D打印的頜骨示意圖。(YORICK JANSENS/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宋清寧澳洲墨爾本編譯報導)一位因癌症失去大部分上頜骨的墨爾本女子在接受了全球首例3D打印頜骨重建手術後,生活也得到了重建。

據9號新聞(9 News)報導,去年4月,麥伯爾(Anelia Myburgh)發現她的牙齒上方有一個小腫塊,雖未引起疼痛,但當這個腫塊導致她的牙齒鬆動時,麥伯爾約見了牙醫。

之後,她被轉介給不同的專科醫生,他們都安慰她說,考慮到她還年輕,這個腫塊可能不是癌症。

然而,化驗結果讓噩夢成為現實,醫生們不得不切掉她大部分的上頜骨。雖然手術很成功,但卻只給麥伯爾留下四顆上槽牙和一部分上唇。她失去了約80%的上顎。

手術造成的毀容讓這位金融業工作者在人群中感到害羞和不適。「我們用嘴說話,用嘴吃東西,如果你沒有嘴,就不能以一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方式生活。」她說。

她把自己關在家裡,在出門時會戴上醫用口罩遮住臉。醫生們告訴她沒有什麼挽回的辦法,這令她感到迷失。

她開始自己搜索可能的治療方法,這將她帶到墨爾本頜面外科醫生迪米杜勒斯(George Dimitroulis)處。

 

迪米杜勒斯的團隊為她量身定製了一個3D打印頜骨,其鈦框架可承載骨移植,便於植入牙齒。

醫生們還從麥伯爾的前臂取下皮膚,用它來填補其上唇,整個手術花了5個多小時才完成。

手術結束後,經過幾個月的恢復,醫生為麥伯爾安裝了永久性假牙,她的嘴部現在看起來十分正常,令她和醫生都十分驚喜和欣慰。

在結束了漫長的治療後,麥伯爾如今終於能像正常人一樣走在街上,並吃到已經一年多沒吃到的披薩。

 

文章來自:大紀元

醫管局加強「預約通」 擴至臨床腫瘤科及麻醉科痛症門診

醫管局加強「預約通」 擴至臨床腫瘤科及麻醉科痛症門診

醫管局加強「預約通」服務,擴至臨床腫瘤科及麻醉科痛症門診。(資料圖片)  

 

醫管局加強流動應用程式「預約通」,今日(3日)起將專科門診新症預約範疇推展至臨床腫瘤科,以及麻醉科轄下的痛症科門診,方便市民。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由即日開始病人可透過「預約通」隨時隨地進行婦科、耳鼻喉科、眼科、神經外科、骨科、內科、外科、心胸外科、產科、兒科、臨床腫瘤科及麻醉科(痛症科門診)新症預約,無需親自前往門診或透過傳真進行預約。
  
「預約通」自2016年3月推出以來,截至十月底下載次數逾33萬,已有16萬多宗預約申請,當中超過12萬人次已獲安排診症日期。專科門診的分流及處理預約安排運作暢順。」
  
目前透過「預約通」預約的病人,假如被分流為緊急個案,會獲盡快安排診症日期,目前輪候時間中位數在兩星期之內。為確保病人適時收到通知,除了程式以短訊通知外,診所同時會以電話通知病人。其他被分流為穩定新症的病人會在14天內收到短訊通知。

 

文章來自: TOPICK

Key, 癌症病人-【期待吃止痛藥的日子】及【新生活-新開始】( Group G:2)

Key, 癌症病人期待吃止痛藥的日子( Group G: 2- Part 1)若你的生命可能下一秒消逝,你會選擇放棄,還是堅持下去?他是Key,一名肝癌患者。正值壯年的他有穩定的工作,家中有媽媽,2個弟弟及太太。原本能享受美好生活的他,在一次抽血檢查中確診了從他經歷了2次手術和化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經

 

【期待吃止痛藥的日子】( Group G: 2- Part 1)

若你的生命可能下一秒消逝,你會選擇放棄,還是堅持下去?

他是Key,一名肝癌患者。正值壯年的他有穩定的工作,家中有媽媽,2個弟弟及太太。原本能享受美好生活的他,在一次抽血檢查中確診了肝癌。他經歷了2次手術和化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經歷痛楚,每天期待的便是服用止痛藥的時間。患癌的痛苦,你能想像到嗎?

儘管如此,他亦沒有選擇放棄。太太無微不至的照顧、弟弟請假到醫院探望、信從基督教,全都是令他能堅持下去,捱過手術及化療的動力。

在患癌之前,他重視金錢及工作晉升的機會。但現在,他認為生命及家人才是最重要,生命只有一次,有些東西失去了就不能挽回。經歷了2次手術的他已大致康復,現在他對未來仍然充滿希望,為自己及家庭拼博下去。

 

【新生活-新開始】( Group G: 2- Part 2)

Key正值壯年,但原來他已經因爲癌症而接受了兩次手術。當別人都正在為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而奮鬥,他才剛剛開始重拾新生活。

多年前抽血檢查發現患上肝癌,令Key的生活環境瞬間改變了。失去了工作,加上要接受長時間的化療,他形容當時的生活很辛苦,每天的願望就是服食止痛藥減輕痛楚。接受第一次手術後他以為已經擊退了病魔,但天意弄人,偏偏他要承受兩次這樣痛苦的經歷。

幸好他一直有家人的支持,太太跟弟弟每天陪伴左右在身旁照顧他,令他明白到抗癌路上自己並不孤單。除此之外,他成為了基督徒,令自己有信心一直堅持下去。

現在的他已經大致康復了,他希望能夠重新適應工作,為家人繼續努力。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

#癌症資訊網 #癌症病人康復之路 #香港癌症病人

Stella Kong, 癌症病人及照顧者- 【無名天使】及【誰了解癌症病人】 ( Group G:1)

Stella – 癌症病人及照顧者 【無名天使】( Group G: 1- Part 1)患病固然感到徬徨無助,可是總會有人讓你明白,抗病路上你並不孤單。Stella是一位癌症康復者,她明白親朋及同路人的支援十分重要,因此希望憑藉自身經歷,為他人生命中燃起一點光。她除了是一位照顧者外,更投身癌癌症資訊的行業,希望能為公眾

 

【無名天使】( Group G: 1- Part 1)

患病固然感到徬徨無助,可是總會有人讓你明白,抗病路上你並不孤單。

Stella是一位癌症康復者,她明白親朋及同路人的支援十分重要,因此希望憑藉自身經歷,為他人生命中燃起一點光。她除了是一位照顧者外,更投身癌症資訊的行業,希望能為公眾提供正確的資訊,改善坊間對癌症資訊的誤解。

不安,想必是每個癌症病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作為過來人,她深深明白到陪伴是堅持的良藥。得知爺爺患病後,她明白除了要讓爺爺知道自己的病況外,更要令他明白是有希望的。在陪伴爺爺抗病期間,她感受特別深刻,生命的可貴,讓她明白珍惜的道理。她自言這段時間是跟爺爺關係最親近的,彼此互相扶持,成為回憶中美麗的一章。

 

【誰了解癌症病人】( Group G: 1- Part 2)

在大多人的眼中,一說到癌症患者,都會想起在電視劇中他們大多都戴冷帽、戴口罩,看不到五官的樣子。他們於社會是隱密的一群,你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你對他們又真的了解呢?

Stella是一名癌症康復者及照顧者。她得悉患癌後選擇樂觀面對,後期情況趨向穩定。本以為能迎來幸福生活,豈料這時侯知悉爺爺竟患癌。她用自身經驗鼓勵爺爺對抗病魔。看到手足無措的爺爺,彷如看到當初得悉噩耗而迷惘的自己。在照顧爺爺的時侯,她發現坊間流傳了太多不正確的癌症資訊,患者根本很難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這兩次的患癌的經歷並沒有把她擊倒,反而更令她反思其他同路人的需要和幫助。因此她毅然加入癌症資訊網工作,致力協助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重投社會生活,讓患者在治療之路上,不再孤單。

 

#癌症資訊網 #一路上有你 #生命由我創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生命之光 #親情無價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

Carrie, 癌症病人-【生命的試煉】及【另類的幸福】( Group F:2)

Carrie, 癌症病人【生命的試煉】( Group F : 2 part 1 )生命滿佈荊棘,我們沒有辦法避免,但選擇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才是我們戰勝逆境的關鍵。癌症,也許是上帝給Carrie最大的試煉。曾在死亡邊緣的Carrie,因患上淋巴癌使她經歷無法言語的痛苦。上一秒穿著夢想中婚紗,下一瞬間卻穿上冰冷的手術袍。一秒幸福,多年痛楚。當時Car

 

【生命的試煉】( Group F : 2 part 1 )

生命滿佈荊棘,我們沒有辦法避免,但選擇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才是我們戰勝逆境的關鍵。

癌症,也許是上帝給Carrie最大的試煉。

曾在死亡邊緣的Carrie,因患上淋巴癌使她經歷無法言語的痛苦。上一秒穿著夢想中婚紗,下一瞬間卻穿上冰冷的手術袍。一秒幸福,多年痛楚。當時Carrie全身上下到處都能找到腫瘤的痕跡,藥物、化療讓她痛不欲生。

但是,她選擇咬緊牙關……撐下去!

縱然病友接連離世,她憑著信仰、男朋友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勇敢地跨越難關,活出生命的彩虹,譜寫人生美好的下一頁。

 

【另類的幸福】( Group F : 2 part 2 )

回想起以前在病房裡的種種日子,娓娓道來一句:「原來真的很難捱,但總算過去了。」

Carrie面帶微笑,淡然地分享自己的故事,有誰又會想到十多年前的她是一位淋巴癌患者,曾在病房度過了許多個寂靜的晚上。

20歲的那年確診淋巴癌,突如其來的噩耗一度令她陷入人生低谷。眼見鏡中的自己頭髮日漸稀疏,她討厭自己,不解為何生命對她如此不公。一路走來,目睹同期許多朋友因不敵病魔相繼離世,她感慨萬分。

然而,她卻在痛苦裏尋獲到更多:得到了一份真摯的愛情,以及信仰賦予她支持下去的力量。男朋友不離不棄,用心照顧當時患病的她,不顧家人反對,依然堅持陪伴她度過最艱難的日子,才令這段感情開花結果。Carrie痊癒後,兩人更在數年前步入教堂,正式成為夫婦。

現在的她,儘管身體仍有小毛病,但閒時會到醫院做做義工,回家有最愛的伴侶和小貓候着她⋯⋯原來,幸福就是如此。 

 

#生命的試煉 #關關難關過 #關關過 #CancerInforamtion #QualityOfLife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

 

晶, 照顧者-【非一般的母親】及【樂觀的力量】( Group F:1)

晶-照顧者【非一般的母親】( Group F :1 part 1)晶,既是一位母親,亦是女兒的照顧者。打理自已女兒的日常生活,平衡她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甚至成為女兒面對逆境的支柱。通通,都成為了她的責任。她,需要照顧患癌女兒的大小二事,但同時亦需要面對自已無比的心理壓力。害怕失去勇氣,亦同時害怕失去女兒……究竟這位非一般的

 

【非一般的母親】( Group F :1 part 1)

晶,既是一位母親,亦是女兒的照顧者。

打理自已女兒的日常生活,平衡她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甚至成為女兒面對逆境的支柱。

通通,都成為了她的責任。她,需要照顧患癌女兒的大小二事,但同時亦需要面對自已無比的心理壓力。

害怕失去勇氣,亦同時害怕失去女兒……

究竟這位非一般的母親,是怎樣把這些壓力化成力量,引領女兒走出困局,積極面對生命的挑戰?  她,跟患者一起經歷高低,從沒有因此對生命懷疑或悲觀。反之,保持從容的心面對一切始終是她的信念。女兒戰勝病魔後,更把這份堅持和愛心延續,照顧其他的癌症患者。

究竟這位不一般的母親,是怎樣有智慧的調整心態,陪著患者走過看似不可能的難關呢?

 

【樂觀的力量】( Group F :1 part 2)

晶,是一名癌症患者的照顧者,更是患者的母親。
在女兒生病期間,細心照顧著女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僅是起居,飲食,治療,更時刻關注她的情緒,盡力安慰她的不安,消除她的恐懼,給她足夠的信心和支持堅持下去,陪伴她同癌病抗爭,共同渡過難關。

面對患病的女兒,作為母親她內心的擔憂其實更甚。她無時無刻不在牽掛擔心女兒,工作時也會和女兒通話。而這些憂慮並不願被女兒察覺,只能化作更加堅強的力量,化作母親的力量。

她始終保持對生命的樂觀與從容,將這份信念傳遞給女兒,也傳遞給像女兒一樣同病魔抗爭的人。

 

#非一般的母親 #關關難關過關關過 #CancerInforamtion #QualityOfLife #樂觀的力量 #關關難關過關關過 #CancerInforamtion #QualityOfLife

https://cancerinformation.com.hk/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