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 gets huge surprise when ''doctor'' removes surgical mask

 多一些幽默感與關懷, 再大的逆境也能笑著面對.

不幸患上乳癌的Mary Glasure,  Tony Teramana Cancer Center  

等候醫生解釋病情和療程, 進來候診室這位男醫生除下口罩, 竟是她日思夜掛的爱兒Hoffmaster.

他因工作離開老家已兩年, 得知母親患癌急趕回來探望,
並在家人及醫院配合下演活了這一幕喜劇.


 

癌症資訊網编輯室


 

Mary Glasure breaks down after son, Cpl. Corey Hoffmaster, surprises her at doctor appointment.

 

 CODY GLASURE/YOUTUBE

Two weeks ago, Mary Glasure's life changed with one devastating word: cancer.

After undergoing several different body scans, the Ohio mom of seven was preparing for even more "horrible news."

With most of her children by her side, Glasure anxiously waited in a small room at the Tony Teramana Cancer Center, ready to begin counseling on chemotherapy — the next step in her battle against breast cancer.

That's when a man with bright blue scrubs and a surgical mask walked through the door.

"I couldn't understand what he was saying to me," Glasure told CBS News. "I was thinking: Oh my God, now what?"

The man made a quick entrance, turned to Glasure and sternly said, "I have a lunch appointment to get to; let's hurry up."

Confused, Glasure threw up her hands and chuckled, "Uh, okay…"

But when the doctor pulled the mask from his face, Glasure's nervous laughter turned to sobs.

Her son, Marine Cpl. Corey Hoffmaster, stood before her with arms wide open.

"I didn't even know my own son!" a shocked Glasure said. "When he took his mask off, I just went nuts."

"Hi, mama," greeted Hoffmaster with a big bear hug.

Hoffmaster, who is stationed in Yuma, Arizona, hadn't been back to his hometown of Toronto, Ohio, in two years.

"We were all in tears; it was pretty amazing," Hoffmaster's brother, Cody Glasure, described.

The military man hasn't waited this long to come home since he enlisted five years ago.

When he was told his mother had cancer, Hoffmaster knew he couldn't wait any longer.

"I was hoping he would come home," Mary said. "I wanted him to be here in person."

So, he schemed with his three sisters and three brothers to give his mom a surprise that would turn the tough day around — and it worked.

After a 10-day stay with his family, Hoffmaster teared up as he said goodbye on Monday.

"I'm still in shock that he did that," his brother said. "It was just a crazy and very emotional and amazing moment."

 

www.cbsnews.com/news/cancer-patient-gets-huge-surprise-when-doctor-removes-surgical-mask/

英癌婦結婚沖喜 奇蹟好轉

英國肯特郡一名32歲女子Serena Scott,在前年一覺醒來後,赫然發現自已身體在一夜間暴漲,腹部更脹如孕婦,醫生發現她腹中有個大腫瘤,並診斷她患上卵巢癌。 圖擷自每日郵報分享

 

結婚能醫百病?英國一名女子罹癌後,因擔心自己時日無多,逐決定與未婚夫在病房內結為夫妻,未料在結婚後病情竟日漸好轉,數周後可出院回家,宛如真愛能戰勝一切。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肯特郡一名32歲女子薩琳娜(Serena Scott),在前年一覺醒來後,赫然發現自已身體在一夜間暴漲,腹部更脹如孕婦,大驚之下立刻求醫。醫生發現她腹中有個大腫瘤,並診斷她患上卵巢癌。薩琳娜病情急速惡化,更患上氣胸,需要靠儀器協助呼吸。薩琳娜憶述:「我問醫生我是不是要死了,但他也無法給我答案,但我知道自己命不久已。」

 

因此薩琳娜希望在生命走到盡頭前,能與未婚夫羅伯特結為夫妻,所以院方同意二人在病房舉行婚禮,並在親友的見證下完婚。 

 

在舉行婚禮後,薩琳娜的病情漸見起色,肺部逐漸復原,化療藥終於奏效,腫瘤縮小至適合進行手術的大小。

 

在婚後數周後,薩琳娜已出院回家,並在去年十月與丈夫補辦正式婚禮,「這次我終於可以說出結婚誓詞,並且可以健康地步進教堂。」

 

在婚後數周後,Serena已出院回家,只需定期追蹤,並在去年十月與丈夫補辦正式婚禮。 圖擷自每日郵報

udn.com/news/story/6812/1594849-%E8%8B%B1%E7%99%8C%E5%A9%A6%E7%B5%90%E5%A9%9A%E6%B2%96%E5%96%9C-%E5%A5%87%E8%B9%9F%E5%A5%BD%E8%BD%89

 

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512185/Cancer-patient-granted-deathbed-wedding-fearing-just-days-live-makes-miraculous-recovery-renewed-vows.html

抗癌藥物:你是否買得起救命靈丹?

 

 

隨着醫藥研究的發展,人類征服癌症的努力不斷取得進步。不僅有些癌症已經可以治癒,而且,癌症患者的存活期也在延長。就法國而言,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達到五年。但是抗癌新葯的不斷出現也伴隨着藥物價格飛漲。2013年11月,法國著名癌症專家Jean-Paul Vernant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抗癌藥物的價格之高几乎超出了道德底線。三年之後,2016年3月15日,Jean-Paul Vernant 再與其它百餘名癌症專家聯名在《費加羅報》上發表文章,批評抗癌藥物價格貴得離譜。

的確,醫藥開發取得的進步雖然給癌症治療帶來希望,但其價格不斷飛漲也開始在法國引發爭議。根據法國健康總署(Haute Autorité de Santé)的數據,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項抗癌治療的平均費用大概在每年一萬美元左右,但二十年後,一項抗癌治療所需的費用如今已經達到了10萬美元。法國癌症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u Cancer)也指出,從1995年到2013年,抗癌藥物每個月的費用平均每年上漲10%!專攻肝癌的Jean-Paul Vernant 2015年底時指出,在2004年時,抗癌藥物總體費用相當於240億美元,2008年時已經上升到400億美元,2014年就已經高達800億美元,倘若不能控制價格飛漲,2020年時,抗癌藥物費用將達到1550億美元,也就是說,在六年內翻一番。

新藥物的不斷出現也許給癌症患者帶來希望,不斷上漲的價格也很有可能最終使得這些新葯帶來的希望落空,因為患者即便求生心切,卻未必有相應的財政能力支付療效可能更佳的新葯。法國癌症防治聯盟指出,2014年時,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藥物Gleevec 的價格根據劑量的不同,可以在2.7萬歐元到4萬歐元之間;治療黑色素瘤的最新藥物Keytruda 平均每位患者所需費用估計在10萬歐元以上。如此高價也越來越讓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不堪重負。百名癌症專家在公開信中指出,在美國,數千萬人因為既沒有個人醫療保險,也不能享受國家救助,而無緣享用這些醫藥開發的進步;在英國,一些抗癌藥物雖然療效不錯,但是因為價格太高,政府已經決定不再承擔報銷;目前,法國政府仍然為保證所有患者都能獲得所需藥物而100%地承擔抗癌治療的開銷,但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和協會組織警告說,早晚有一天,法國的醫療體制將無法繼續承擔這些藥物的高價。法國健康總署的負責人Agnès Buzyn表示,這些新療法未來將威脅醫療系統的收支平衡。根據協會組織抗癌聯盟(Ligue contre le cancer)的數據,2015年抗癌治療開銷在法國醫療保險總開支中所佔比例已經從2007年的6.6% 上升到10%。面對如此重負,法國政府也開始考慮如何減少開支。未來,一些抗癌藥物將可能從目前的醫療保險承擔費用的藥品名單中剔除。

那麼如何解釋抗癌藥物價格的快速提升呢?首先,從技術角度講,這與抗癌藥物研發越來越有針對性有關。以前,數萬名患者使用着同一種藥物,如今,新葯開發的結果之一是治療可以更加對症下藥,某一藥物針對的患者也許只有幾十人。其次,新葯開發當然來自技術革新與研究成果,有葯業界人士指出,近些年來,科學難度以及醫藥標準提高,新葯開發的成本越來越高,每種新葯的開發成本已經在十億歐元上下。諮詢公司Bain and Cie法國醫藥業務負責人向法新社表示,在醫藥領域,研究與開發在營業額中所佔比例達到20%,那些最有創新能力的醫藥研究所的比例會更高。但癌症專家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百名專家的公開信指出,抗癌藥物價格在漲,但葯業的研發資金其實在下降。研發資金只佔藥廠營業額的15%,而市場營銷宣傳費用所佔的比例卻超過了25%。

另外,法國葯業代表組織Leem也指出,葯價雖然高,但是,新開發的藥物不僅提高了藥效,也減少了患者住院治療的時間,從而可以減少開支。里昂某醫院癌症研究所負責人也指出,在法國癌症治療開銷占整個醫療保險開銷的10µ%,其中抗癌藥物所佔比例只有1.5%。

無論如何,抗癌藥物價格越來越高,使得人人可以平等享用新葯的原則以及醫療保健系統的收支平衡都面對挑戰。法國衛生部長本週透露,總統奧朗德有意在七國集團會議上提出問題,推動發達工業國合作,共同向醫藥工業施加壓力,控制藥品價格,在醫療保健系統與醫藥工業之間找到互利共贏的妥協方案。

作者 瑞迪

trad.cn.rfi.fr/%E7%A4%BE%E6%9C%83/20160323-%E6%8A%97%E7%99%8C%E8%97%A5%E7%89%A9%EF%BC%9A%E4%BD%A0%E6%98%AF%E5%90%A6%E8%B2%B7%E5%BE%97%E8%B5%B7%E6%95%91%E5%91%BD%E9%9D%88%E4%B8%B9%EF%BC%9F

橄欖油

 

 橄欖油是一種常用的植物性食用油。不同的食用油含有不同比例的飽和脂肪酸 (SFASaturated fatty acids)、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MUF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橄欖油含有很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研究指攝取適量的單元不飽和脂肪(MUFAs),可能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升高 HDL (高密度膽固醇) 降低甘油三酯和降低 LDL (低密度膽固醇) 的水平。

 

國際橄欖協會 (International Olive Council,前身叫International Olive Oil Council) 將橄欖油分為初榨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和精煉橄欖油(Lampante Olive Oil / Refined Olive Oil)兩大類別。

 

一般來說純冷榨 (Cold Pressed) 或純機榨 (Expeller-Pressed) 的橄欖油油是非精煉油,如初榨橄欖油。但通常使用此方法抽取的油成本較高,油的價錢比較貴。

 

精煉的橄欖油通常使用化學溶劑如己烷 (Hexane) 去抽取油份。即使生產過程中已採取步驟去取回化學溶劑,但無可避免地,微量的化學溶劑仍會殘留在油內。己烷是有毒的和可致癌的物質。

 

 

純正的橄欖油是用橄欖果實壓榨而成。初榨橄欖油對身體有很多益處,它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 (特別是維他命EK)、抗氧化物和多酚類化合物。

 

品質最佳的橄欖油可以用最傳統的方法去壓榨生產。用來榨油的橄欖先用鹽水浸洗,然後把橄欖果實連同果核整個壓榨,隔去渣涬後,將汁液倒進缸內將它沉澱,一段時間後汁液中的水份和油分離,上層的橄欖油便可取用了。現代的生產技術會以離心器將油和水分開。這就是最上等的初榨橄欖油,一般稱為初榨橄欖油。通常它的酸度很低 (這個酸度源自一些脂肪分子被分解成為游離脂肪酸而影響了油的質素)。如果酸度低於零點八可稱為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如果榨油過程把溫度控制在攝氏 25度以下,可以稱為特級初榨冷壓橄欖油。

 

如果酸度高於 0.8 但低於 2.0,則稱為初榨橄欖油 (Virgin Olive Oil),沒有特級這名稱。

 

 

如果橄欖油的酸度過高,便屬一些質素較差的橄欖油。這些油的游離脂肪酸會破壞橄欖油的質地和味道。在色澤和香味不足的情況之下,一般不會用作食用。有些生產商便加上一些化學溶劑,將橄欖油以高溫、除色、除味的精製過程去除雜質。這一些精煉過的次一級橄欖油雖然酸被降低了,但所製造出來的油基本上已經失去大部份的色、香、味、維他命和一些多酚類化合物。這些油只可以被稱為橄欖油,不能冠以初榨的名字。它是屬於精煉橄欖油(Lampante Olive Oil / Refined Olive Oil

 

橄欖經初榨後,除了得到初榨橄欖油之外,還會剩下一些果渣。如果生產商用化學溶劑處理,可以從果渣中再抽出一些餘下的油份,這些油只可以稱為橄欖渣油 (Pomace Olive Oil), 也屬於精煉油。這些橄欖渣油也有不少的單元不飽和脂肪,但維他命、抗氧化物和多酚類化合物的含量都十分低。若果提煉過程處理不當還會留下有害的溶劑,所以有些國家只會將這些由用作工業用途。不過有些生產商將這些橄欖炸油混合初榨橄欖油出售作食用油。

 

另外市面上還有一種叫淡橄欖油 (Extra Light Olive Oil)。根據國際橄欖協會的標準,它並不屬於橄欖油等級中的一種。其實它是由精煉橄欖油(果渣油)混合少量的橄欖油做出來的。淡橄欖油無論在色澤、香味和營養價值方面都比橄欖油差。

 

 

由於特級初榨橄欖油並不適宜用於高溫煮食,所以有些人用了淡橄欖油用作炒菜之用。如果想得到橄欖油的益處,其實正確的做法應是減少高溫煮食而不是用劣質的橄欖油用作替代品。不過無論你所選的食油是如何健康,任何食油始終是不宜大量食用。不同類型的食油都含差不多的熱量,一湯匙食油約有120卡路里。所以要記得煮食時要少油少鹽呀。

 

 

參考﹕http://www.internationaloliveoil.org/estaticos/view/83-designations-and-definitions-of-olive-oils


兄隨筆( 2016-3-22 )

癌症藥物沒用完 美一年浪費近百億

 

美國醫療保險費用昂貴,許多醫藥界不合理做法及浪費是造成保費居高不下的原因,

癌症藥物浪費就是其中之一。美聯社


 

位於美國紐約的「斯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Institute)早前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論文指出,美國每年浪費了約30億美元在「開封了但卻用不完的」癌症藥物上,而藥物浪費的情形主因在於,許多癌症藥物的單一包裝內含藥品遠超過所需的劑量,而藥品一旦開封,用不完的部分就被丟棄,所以才造成如此嚴重的浪費。
 

「斯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主任巴克(Peter Bach)表示,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的藥劑量,因此藥商會在單一包裝裡注入較多的藥劑,以確保劑量足夠不同體型的病人使用。但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病人在使用這種單一包裝藥劑的時候都會有剩,而對昂貴的癌症藥物來說這些剩下的藥物累積起來價值也很可觀。

 

巴克也說,藥廠也有可能因為想要提高藥物的售價,於是設計每一單一包裝中含有大量藥劑。有些廠商甚至喜歡推銷大容量單一藥劑,不喜歡醫院採購小容量的藥品,原因可能就是想要多賺一點,但這麼做只會造成浪費。

 

此研究檢視了20種最常用的癌症藥物,研究員發現保險公司每年光是花在這些「沒有用到」的藥物上就耗資18億美元,另外因使用這些藥物衍生的醫院與醫師費用也超過10億美元,因為大部分癌症藥物都是透過注射施打,需要醫療人員精確控制劑量。這種藥物浪費的狀況不只會影響到癌症病人,因為當保險公司多花錢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把成本轉嫁到病患身上,這也會讓原本就昂貴的美國醫療保險更加難以負擔。

 

而「斯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研究員也提出了可能的改善作法。首先是政府應該要針對「單一包裝藥劑是否能讓2個以上病人使用」的議題做更明確的規範,因為目前「聯邦醫療保險和補助服務中心」(The 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鼓勵這種作法,但「疾病管制局」則認為這樣做不安全。

 

另外政府也該規範藥廠設計出更符合實際需求的不同容量藥劑包裝,這樣醫生可以針對病人的劑量需求選擇適合的包裝產品,才不會造成浪費。研究顯示只要能夠改善包裝問題,就可以將浪費情形降低3%。

(廖育琳/綜合外電報導)

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303/807388/

 

《生命誠可貴》

 

 

誰也沒有權奪去他人的生命,可是逆境當頭時,偏有人製造悲劇,傷人傷己。

 

怎樣才能度過難關?

 

佛家有句話:「上報四重恩」。四重恩是什麼?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眾生恩,眾生就是指所有的人。

 

人生的苦不外乎病、情、錢。身體抱恙時,我們會否感恩曾有過健康的日子,慶幸還有機會搶救這個為自己操勞歲月的身軀?感情生變時,我們會否感恩曾經跟對方有過一段快樂的回憶,慶幸這麼快便認清一個人,今後不必再為對方付出,不用將餘生錯付?困境當前時,我們會否感恩失去的只是錢財,慶幸日後還可以東山再起?

 

面對難關時,看一看身邊,總有人給我們一個笑容、一句鼓勵、一聲祝福吧?總有人給我們伸出援手吧?總有人想盡辦法去治療和減輕我們的痛楚吧?要能感受他們給我們的扶助,感恩他們給我們的力量。他們為何這樣做?只有一個原因-愛。有愛的地方就有希望。能感恩,就會有樂觀積極的信念,就不會輕易傷己傷人。

 

要死,並不難;要生,才不容易。

 

我曾與若干白頭人送黑頭人的父母對話,他們含淚敘述生離死別的日子,心中只希望有奇蹟出現,讓一家人得以繼續在一起。他們願意付出一切,去挽留那即將逝去的弱小生命。當他們訴說,子女是如何艱難、勇敢地度過最後的日子時,那錐心的傷痛仍令在場每一個人難受,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但願他們可以不死……」

 

「但願他們不死」……偏偏很多人卻以為死就是最好的解脫。

 

你的人生端看你的心態如何決定,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這權利是公平的。你可以幸福,也可以悲傷;你可以快樂,也可以沮喪。生命本來就是一條難以預料的彎曲線,都令人無法看清前景,任何不如意的事都有機會在下一刻發生。世上最不幸的,不是掉進了人生的低谷,而是經歷磨難的同時,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愛。

 

只有從不幸中走過來的人,才能體會熬出來的快樂和幸福。

 

Helen YC Law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Coca-Cola May Soon Be Used In Cancer Medication?

 曾否幻想過汽水, 糖果, 零食能夠治療疾病



根據德國Erasmus MC 癌症臨床研究中心發表,酸性飲料有助於提供肺癌標靶藥物Tarceva在胃裡的理想環境,提升藥物的療效。
由於肺癌標靶藥物Tarceva的有效性及吸收與胃中的酸鹼度PH值相關,而常與Tarceva一起服用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會大量提升胃中的PH值成強鹼度,將影響標靶藥物的吸收達61%
研究中,肺癌病患在服用標靶藥物及PPI藥物(Nexium)時,同時喝可口可樂時,Tarceva的吸收率大量的提升,也讓治療效果更好。
研究醫師說,可口可樂是一種強酸的飲料,病患一次服用250ml是可容許的範圍


吃標靶藥配可口可樂,會變成標配嗎?!!

(鳴謝 :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  )

 

—————————————————————————————————


Coca-Col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bsorption of a lung cancer medication, as claimed by some scientists from Erasmus MC Cancer Institute in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Coca-Cola Classic, to be precise, is being seen as the acidic beverage that could help create the ideal environment in the stomach for the lung cancer drug Tarceva (erlotinib) to be more effectively absorbed.

According to the Dutch scientists, the absorp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arceva is reliant on the pH levels in the stomach. However, certain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that are prescribed with the cancer drug tend to raise the pH in the stomach to high alkalinity.

The raised alkalinity lowers the absorption of Tarceva by almost 61% eventually cutting down its effectiveness.

 

Coca-Cola used to increase acidity

Researcher  Dr. Roelof van Leeuwen, says that he wondered if the pH could be reversed and environment in stomach made more conducive by taking Tarceva with the cola beverage as the latter is acidic.

As part of his study, h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n 28 volunteers and found that the patients taking Nexium (a PPI) with Tarceva when administered the dose along with Coca-Cola Classic in a set order, could absorb the medication better.

“Cola intake led to a clinically relevant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arceva absorption, said the research team in the onlin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The researchers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drinking half-a-can of Cola while taking Tarceva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dication.

“Unfortunately, many patients requiring Tarceva also nee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o decrease stomach acidity caused by gastritis” — an irritation of the stomach lining — or by the drugs they are taking, such as certain painkillers, said Dr. Alan Mensch of Northwell Health’s Plainview Hospital, in Plainview, N.Y.

“The result is less stomach acid and less absorption of Tarceva, making the drug less effective in treating the cancer,” he explained.

The scientists explained that Coca-Cola was a choice because it was the most acidic of the beverages. Besides, the patients too felt that 250 ml of the beverage was well-tolerated.

The research may open up new arenas of effectiveness of cancer drugs in other cancers as well.

Read more: http://www.healthaim.com/coca-cola-may-soon-used-cancer-medication/40647#ixzz43Ivwtku9

3.18全國愛肝日—關注肝臟疾病突破性研究進展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今年愛肝日的主題是“生活需要愛心,也需要愛肝”。


在全國愛肝臟日之際,我們盤點近年來肝臟疾病研究領域的亮點研究,同大家一同學習肝臟疾病的研究進展。

news.bioon.com/article/6680232.html

【1】Nat Biotech:基因治療應用CRISPR/Cas9治療肝臟疾病


在過去35年基因治療發展進程中,James Wilson是其中一位開拓者,近期他把病毒載體和最新CRISPR/ Cas9技術結合,來應對罕見的遺傳性肝病。他主要是針對囓齒類動物進行實驗研究,該工作雖然給我們提供了新技術的希望,但也存在意想不到的障礙。


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基因治療研究所的教授James Wilson是腺相關病毒(AAV)載體制造之父,該載體主要應用於基因治療。盡管早期一名病人死亡使基因治療研究停滯達數十年,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James Wilson教授的AAV載體已經被ReGenX授權,ReGenX公司對外授權不少的生物技術公司,正在開發新的基因治療項目。


James Wilson教授用AAV載體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導入一種罕見代謝尿素循環障礙的小鼠模型中,該模型病症是由鳥氨酸轉氨甲酰酶(OTC)缺失導致的。當該酶系中一種酶丟失或者缺陷,氨就會積累在血液中,循環至大腦,最終嚴重損傷大腦。據報道每40000名出生嬰兒中就有一名患有OTC的缺失。


【2】PNAS:新型化合物或可有效逆轉肝臟纖維化


肝臟的慢性損傷最終會產生不可愈合的傷口,而這種表現稱之為纖維化,其通常會取代正常的肝細胞,給肝帶來很多很多疤痕,最終影響肝的正常功能;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NA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新型藥物,其可以有效抑制肝髒中疤痕組織的積累,這種名為JQ1的小分子可以有效逆轉肝纖維化,並且幫助全球數百萬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患者。


研究者Ronald Evans教授表示,肝臟出現較多損傷後,疤痕組織自身就會引發更多的疤痕產生,實際上我們可以逆轉動物機體的肝纖維化,而同時我們也在開發治療肝纖維化的潛在療法。當肝處於損傷狀態時,激活星狀細胞的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的積累就會釋放維生素A,隨後維生素A就會流向肝損傷部位幫助修復肝損傷,然而隨著肝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健康的肝細胞就會被疤痕組織所移除,最終導致肝衰竭。

【3】Nature:再生學之肝臟保衛戰


肝臟有顯著的再生能力。許多研究都集中於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補充損傷後的肝和膽管的能力,但卻不太清楚肝細胞自然死亡時如何自我更新。肝細胞穩定更新確保了肝髒保持適當的質量,並對健康至關重要。Wang等人為闡述這一問題,發現了小鼠健康肝髒中一群被低估的自我更新細胞群。肝細胞本身可能就在穩態中扮演這種“干細胞”角色,不過它們需要定位在肝的一個專門區域。


進食後,攝入的營養物連同任何毒素,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並直接運送到肝臟進行代謝處理。肝細胞控制新陳代謝,並作為毒素的第一道防線。但肝細胞可在工作中受損,而慢性肝損傷是世界範圍內的主要健康問題。因此確定可以修復損傷的肝細胞群一直是深入研究的課題之一。


腸道富含營養的血液隨著門靜脈到達肝髒門脈區域,穿過肝竇,暴露於肝細胞下,進行代謝物和毒素的交換,並最終彙入中央靜脈。


【4】綠茶的又一大功效:逆轉肝臟損傷


肝癌在人類往往是致死性的,因為它往往在晚期才被診斷出來。但是,在動物模型中,一項新的工作發現了一種肝癌的潛在診斷生物標記物,以及一種潛在的方法來逆轉已有的肝髒損傷。這項研究將在費城舉行的2015AACR年會上報道。


Georgetown Lombardi綜合癌症中心的Ying Fu博士講解了這項新的工作,"肝細胞肝癌,最常見的一種肝癌,由於缺少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記物和確診後的快速致死性,這種癌症是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病因。"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在兩種動物模型中發現,DNA(鳥嘌呤)的受損病變(γ-OH-Acr-dG)與肝細胞癌症相關。它有潛力成為早期診斷肝細胞癌症的生物標記物。"

【5】Cancer Cell:警惕高脂飲食帶來肝臟疾病


由代謝應激(例如通過高脂肪食物中的脂質)激活的免疫細胞會遷移至肝,與肝組織中的細胞相互作用,驅動脂肪肝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的發展。


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科學家取得了這一發現,並由此確定了這些嚴重和普遍疾病以前未知的病理機制。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Cancer Cell雜志上。


脂肪性肝病主要是由於攝取過多的脂肪、糖,加上缺乏運動或久坐的生活方式導致,因此脂肪性肝病也被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如果脂肪肝成為慢性疾病,可以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這些肝疾病(NAFLD和NASH),連同慢性病毒感染,是肝癌或肝細胞癌(HCC)的最常見原因。


【6】研發肝癌無創早期診斷新技術


日前,北京大學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合作,研發出一種肝癌無創早期診斷新技術——甲基化CpG短串聯擴增與測序。該技術通過對患者血漿游離DNA中異常高甲基化CpG島進行全面測序分析,來實現對肝癌的早期診斷,是癌症診斷方法上的一個突破。研究結果發表於《細胞研究》。


CpG島異常高甲基化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腫瘤標志物,通過檢測血液中攜帶異常高甲基化CpG島的游離DNA而發現早期癌症,但一直進展緩慢。其瓶頸是缺乏能夠同時檢測大量CpG島的高通量技術。該技術可以在一個反應中同時檢測到近9000個CpG島;檢測下限可低至1~2個細胞的基因組DNA。

【7】美國華人科學團隊肝癌免疫治療技術再有新突破


美國華人科學家創辦的優瑞科生物技術公司(EurekaTherapeutics)首創靶向性免疫T細胞治療肝癌項目最近又獲得突破性進展,分別在試驗動物中的多個肝癌模型、多個病程階段裡得到認證,有望於2016年上半年在美國西海岸最大的癌症治療中心進入臨床實驗。


研究團隊負責人隆力16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了這一最新進展。他指出,首先,一個靶向性免疫T細胞治療在進入臨床試驗前,需通過在試驗動物體內檢驗,證明免疫T細胞注射後可穿透多層生物屏障,到達腫瘤部位,對癌細胞實施選擇性有效率的攻擊。


隆力說,優瑞科的第一組試驗選擇了小鼠皮下接種的人肝癌模型。當腫瘤在小鼠皮下長到相當於普通人長了一個300克的腫瘤時,研究人員將制備的免疫T細胞通過靜脈或局部腫瘤內注射打入動物體內,靜脈注射後腫瘤生長速度顯著減緩,而局部腫瘤內注射後,腫瘤體積迅速縮小,兩周後75%腫瘤消失。


【8】CMGH:新型肝癌DNA檢測手段或改善患者生存率


一篇發表於國際雜志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廣島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對患者手術前血清樣本中的循環腫瘤DNA進行檢測或可幫助預測患者肝細胞癌的早期復發以及幫助指導療法的進行;肝細胞癌是一種常見類型的肝癌,其也是世界上引發癌症死亡的主要癌症。


研究者Atsushi Ono教授表示,我們發現,循環腫瘤DNA的水平可以准確反映肝細胞癌的進展以及療法的效應,隨著更深一步的研究,通過對循環腫瘤DNA的分析來進行的基因組特性的鑒別或可幫助指導個體化療法以及管理策略的開展。研究者對46名正在進行肝細胞癌切除療法額患者的機體的全基因組進行測序,同時獲取患者在術前和術後的血清樣本,隨後研究者對比了患者機體正常的DNA和腫瘤細胞DNA的差異,在所有的46份樣本中發現了DNA的突變信息。

【9】美國華人科學家團隊找到肝癌突破性治療技術


目前,利用靶向性免疫細胞治療癌症並不新鮮。根據2014年第56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上諾華公布的數據顯示,其CAR-T免疫療法CTL019治療白血病的完全緩解率甚至已經達到了92%!。


然而,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卻遲遲未見重大突破。


據中新網最新消息,中國留美科學家劉誠創辦的美國優瑞科生物科技公司(Eureka Therapeutics)首創發明了肝癌免疫細胞治療技術,該項目將進入另一個裡程碑,在美國進入肝癌臨床實驗,驗證病人使用後的安全性和療效。


為鼓勵創新性藥物研發,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近年出台系列政策,對亟需的突破性創新類新藥審批設立了快速通道和優先審批政策。據劉誠透露,按照現在計劃,優瑞科有望在2017年左右完成早期臨床實驗,如果數據證實該技術對肝癌病人安全高效,就將進入快速審批通道,病人等待的時間將大大縮短。"


【10】乙肝福音!歐盟正式受理吉利德乙肝新藥TAF上市申請


美國生物技術巨頭吉利德(Gilead)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正式受理抗病毒藥物TAF(tenofovir alafenamide,25mg)治療慢性乙型肝炎(HBV)的上市許可申請(MAA)。在歐洲,乙肝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估計,整個歐洲大約有1400萬乙肝患者,每年新增HBV感染病例超過100萬例。TAF將為乙肝患者提供一種安全性大幅改善的治療方案,將促進乙肝的長期護理。在美國監管方面,上個月,吉利德向FDA提交了TAF治療乙肝的新藥申請(NDA)。


TAF(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替諾福韋艾拉酚胺富馬酸)是一種新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該藥是吉利德已上市藥物Viread(替諾福韋酯,TDF)的升級版。在臨床試驗中,TAF已被證明在低於Viread十分之一劑量時,就具有非常高的抗病毒療效,同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改善腎功能和骨骼安全參數。

 

【11】賽諾菲彙聚全球頂尖乙肝病毒專家 加速乙肝治療創新步伐


乙型肝炎(乙肝)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長久以來,由於其傳染性和難治愈性,乙肝一直被人們稱為"沉默的殺手"。亞太地區乙肝病毒攜帶者占了世界總感染人數的75%,而中國則是亞太地區乙肝病毒感染的重災區。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約有90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幾乎占了全國人口的7%。乙肝治療一直是醫學界難題:一方面現有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總數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仍然不斷有新生兒通過母體感染乙肝病毒①。在疫情控制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效果卻差強人意。


為尋求未來乙肝病毒藥物研發新方向,賽諾菲亞太研發總部和武漢協和醫院近期聯合舉辦了第一屆乙肝病毒研討會,彙聚了多名全球頂尖專家。此次研討會彙集多方智慧,對乙肝病毒與肝癌之間的分子聯系進行了深入探討,總結了乙肝與肝癌治療領域的各項挑戰,致力加速乙肝治療的創新步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感染性疾病與免疫研究所所長楊東亮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討會。


【12】世衛組織發布首份乙肝治療指南


世衛組織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份慢性乙肝治療指導。慢性乙肝是一種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的病毒感染,它損及肝髒,每年估計會造成65萬例死亡,其中大多數死者處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從全球情況看,約有2.4億人攜帶慢性乙肝病毒,非洲和亞洲的感染率最高。慢性乙肝感染者面臨的死於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險更高。


已有可防止罹患這些疾病,從而延長其生命的有效藥物,但存在這類藥物需求的大多數人尚無法獲得藥物,或者只能得到非規範治療。出現這種境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什麼人應當得到治療以及應當使用何種藥物方面缺少面向各國(尤其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以證據為基礎的清晰指導。

編者的話(48 ) 迴旋木馬的回憶

 

 

某日, 站在迴旋木馬外為一些團體拍照, 看著家長和小孩子熱情地投入這童話世界 ;  

小孩子再無聊的玩意也是十分開心的, 複雜的成年人為什麽也能夠這樣忘我? 她的開心因為今天, 還是植根心底的回憶?

我有一位mean極又自我中心的同學, 在她的世界裡, 你成功是運氣, 父蔭, 資源雄厚, 你失敗是蠢是無知是白痴,

即使對她的父母, 也是绝多批評永無讚賞



直到一天她的孩子出生了, 這才是她一生人頭一次覺得有另一生命她視作如珠如寶. 但世事就是這樣, 這小孩遺傳了她所有的性格特質, 再加上小孩超強大的破壞力然而時日過去, 她無意間察覺自己從沒有嬲這孩子多過半天, 她终於領略到什麽是無償的愛.

 



從此之後, 她偶然想起自己以往的生活片段….

父母帶她到荔園騎旋轉木馬, 她嫌棄坐不了花色的那一匹,

哥哥帶她到文具店買字母擦紙膠, 買不了她英文名字首的A 她大哭大鬧,

年長一點,

同學選班長不投她票想到绝交,

朋友閒談, 不聽她分享的通通要看她面色,

她的丈夫, 不問而知是過著什麽非人生活了.

上述的人物, 直到今天仍然圍繞在她身邊生活. 她驚訝自己過去多年來的不修篇幅, 在成長的每個階段, 要身旁的親友承受了多少氣, 但他們對她的忍耐與包容, 静静地用行動告訴了她, 他們是多麽多麽的愛護我這一位舊同學, 還好等待了接近半個世纪, 她終於領略到.

從此她變得感恩每一件大小事, 縱使能呼吸她也說並非必然.
她慶幸雙親仍健在. 近年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多場病痛, 今天她仍然能盡至孝, 為她們的生活打點, 閒來説説過往的生活和風光.


她的閏蜜, 同學友好見証著新生命使一個滿腹牢騷的人變了另一個人, 也成為我們朋輩之間的茶餘飯後笑談.

今天的生活不論如何, 確實是需要感恩的, 好的, 沒有任何事是理所當然

若是不好的, 要明白任何不好的前頭可以加上一個 .


編輯 ( 16-3-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