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成立於2015年,是一個非牟利的專業組織。

 

www.hksuo.org/

 

學會致力建立一個多元平台,促進醫生之間、醫患之間的溝通,提升本港市民對泌尿腫瘤疾病的認知。本會的四大目標包括:

 

促進醫護之間的溝通及學術交流

推動有關泌尿腫瘤疾病的公眾教育

推廣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在診斷、治療、復康等多方面的角色

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適當的支援

 

 

所謂「泌尿腫瘤」,泛指所有與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有關的惡性腫瘤,包括腎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及睾丸癌。

 

由於這些腫瘤生長在人體較隱密的器官,患者可能難以發現,或羞於求醫,因而延誤了診治。因此,醫學界近年積極進行泌尿腫瘤的推廣教育,希望藉此提升市民的認知。

body3

現時,治療癌症時,多會採取跨專科治療方案,以達致更佳的治療效果。

所謂跨專科治療方案,是指透過結合多個專科的力量,

提供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以泌尿腫瘤為例,醫療團隊一般包括各專科醫生,包括泌尿外科、

臨床腫瘤科、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放射科專科醫生以及其他相關

醫護人員。他們會按患者病情,商討如何利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

手術、藥物、放射治療等來治療患者,以在療效及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

治療泌尿腫瘤個案的醫療團隊

  • 臨床腫瘤專科醫生
  •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
  • 放射科專科醫生
  • 病理科專科醫生
  • 護理人員

 

photo_doctor

 

容易被忽略的婦科癌症 (卵巢癌)

婦科癌症除了為人熟悉的乳癌和子宮頸癌外,還有位列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的卵巢癌,2012年及2013年的平均新症約500宗。「早診早治」是戰勝癌症的關鍵,對付卵巢癌亦不例外,早期卵巢癌的治癒機會比晚期高。唯早期卵巢癌的病徵並不明顯,而且常被誤以為是一般婦科毛病的病徵,因此很容易被婦女忽略,錯失治療黃金期。

由於卵巢癌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如腹部隱隱作痛、肚脹、經期不準等),加上卵巢癌與乳癌不同,因為卵巢位處盤腔深處,於癌變發生時,腫瘤不易被觸摸到,令婦女難以察覺。當出現較嚴重的病徵如腹水時才求診,很大機會已屬晚期,治癒機會因而大降。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就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卵巢癌期數分佈數據可見,早期卵巢癌(第一、二期)的確診個案僅佔所有確診個案不足50%,較其他婦科癌症的比例低,如乳癌(接近70%)和子宮頸癌(接近60%)。

卵巢癌風險因素

卵巢癌的成因至今未明,但相信與以下的風險因素有關:

  • 從未生育
  • 停經後使用雌激素超過五年
  • 近親曾患卵巢癌或其他婦科癌症
  • 擁有遺傳基因BRCA1、BRCA2

近年有相關的研究數據顯示,基因變異可能是導致卵巢癌的其中原因,常見是BRCA1和BRCA2基因。為減低患上卵巢癌的機會,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的婦女可考慮接受預防性手術,將卵巢及輸卵管切除。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請教醫生。

早期發現手術可根治

卵巢癌與眾多癌症一樣分為四期: 第一期泛指腫瘤局限於卵巢;腫瘤延伸至卵巢以外如盆腔為第二期;腫瘤已擴散至腹腔膜或淋巴系統則為第三期;而第四期指腫瘤已超出盆腔和腹腔之範圍並已出現擴散,常見轉移至肺部或肝臟。

陳醫生解釋,早期卵巢癌可透過外科手術處理,治癒率視乎腫瘤的特性、分佈及手術能否徹底清除癌細胞而定。「卵巢癌腫瘤的切除手術很多時候除了把整個卵巢切除外,亦會一併切除子宮、輸卵管、大網膜等組織。同時,醫生亦會抽取腸衣和腹水等組織進行化驗,部分個案更需要清除盆腔淋巴。基於切除手術的複雜性和精密性,手術應由婦科腫瘤科醫生處理。」

術後配合化療將復發風險減至最低

卵巢癌的復發風險頗高,這與腫瘤細胞的特性及位置有關。為減低復發的可能,術後常以化療輔助。視乎期數,化療需要3至8個療程,以每三星期為一個完整療程。現時常用的化療組合為紫杉醇配合卡鉑。陳醫生續指,化療除了適用於手術外,於術前亦有其用處。部分第三期的卵巢癌由於腫瘤太大並不適合動手術,此時可先進行化療,嘗試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以增加治療機會。一般來說,早期卵巢癌的治癒率可達70至80%。

化療配合標靶藥物增晚期卵巢癌存活率

雖然徹底根治晚期卵巢癌的機會不高,但現時患者可透過化療配合標靶藥物控制病情,從而增加存活率。研究指出,以化療配合標靶藥物貝伐株單抗用於卵巢癌晚期患者(即第三期手術後無法清除腫瘤或第四期患者),可將無惡化時間中位數和總體存活中位數分別延長5.5個月和9.5個月

定期婦科檢查 防患未然

與子宮頸癌和乳癌等婦科癌症不同,卵巢癌並未有一個有效的箍查方法,加上早期病徵不易被察覺,使卵巢癌被發現時大多已屆晚期。陳醫生建議婦女應每年進行常規的婦科檢查,予以預防,而帶有遺傳基因者更應緊密監察情況。同時,卵巢癌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女性身上,不要誤以為更年期後的婦女才是高危一族。有任何不適時應向醫生查詢,不要諱疾忌醫。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Health Action

研究:人工智能使癌症治療成功率更高

 伯格公司認為,新藥物對高能源需求癌症的患者將最有幫助,因此他們凖備在胰腺癌患者中展開更進一步臨牀試驗。

初步試驗數據顯示,一種使用人工智能的新藥物可以在臨牀試驗中減緩癌症的生長。

在美國臨牀腫瘤學會會議上提出的一份數據顯示,一些癌症腫瘤萎縮了1/4。

該藥物現在將進入更高級的試驗階段。

科學家們說,我們目前在將計算機和醫藥技術結合的爆發性增長階段。

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無法發現一個癌細胞和一個健康細胞之間的每一個差別。

因此,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伯格一直把該公司科學家找到得盡可能多的數據輸入一台超級計算機,由此來測量細胞的生化成分。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人工智能提出一個將癌細胞變回一個健康細胞的方法。

創新療法

由此,他們開發出名為BPM31510的第一種藥物,它試圖扭轉沃伯格效應,即改變癌細胞的能量供應的變化方式。

85例患者數據顯示,這種方法可以殺死多種腫瘤。

伯格的創始人之一、尼文·納拉因博士對BBC說,雖然這種藥物仍在開發的初期,但超級計算機將在未來戰勝癌症。

從治療上述患者得到的數據又被輸入超級計算機,以便找到最有可能有效的治療領域和方法。

伯格公司認為,高能量需求的癌症患者將受益最大,因此他們凖備在胰腺癌患者中展開更進一步臨牀試驗。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艾倫·沃斯利博士表示,利用計算機研究癌症的工作剛剛開始,今後還需要不斷找到更多的創新療法。

癌症圖譜第二版(中文繁體版)

 

 

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女士

癌症圖譜》第二版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它收集了全世界引人注目的癌症數據。香港防癌會很高興接受了國際抗癌聯盟及美國癌症協會的邀請,攜手合作推出中文版的癌症圖譜,並且邀請到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代表,以及來自此區域不同國家政府代表及專家的參與,於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在香港舉行西太平洋區域抗癌研討會暨癌症圖譜第二版(中文版)發布,正式推出中文版簡體和繁體的 《癌症圖 譜》第二版,它提供了清晰的癌症流行病最新情況。


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1,410萬宗癌症新病例,其中44%發生於南亞、東亞及東南亞, 癌症發病率正不斷地逐年上升, 而中國承受了最大的癌症負擔 – 佔整個亞洲地區近乎百分之五十的癌症個案。

隨著中文這個語言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我們衷心希望通過印製中文版《癌症圖 譜》,並且致力在中國,東南亞以至全世界有中文讀者的地方廣泛派發這本書的推動,能有助於將癌症資訊和知識廣泛發布給亞洲區的大眾、決策者、非政府組織機構及專業人士,以實現我們對抗癌症的目標及憑藉全球力量,應對這個世界性的挑戰。

Download The Cancer Atlas, Second Edition in Chinese (PDF, 78.6 MB)

http://canceratlas.cancer.org/more-languages/

義教校長陳葒悼亡妻 感謝太太成就助人

 


為了幫助基層學生毅然辭去校長一職的「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在facebook發文,悼念本月4日因病離世的太太Fion,感謝太太一直以來的支持及理解,令他有勇氣辭去校長一職,造就今天的成就。他相信太太會化作小天使,長伴他和三個孩子身邊,內容感人。

陳校長本周日(5日)於facebook發文,指與太太一起裁種的「天使小號」很久沒開花,但太太離世翌日在雨中開出了「清麗的一朵」,彷彿是太太向他說

 

不用傷心,我隨著吹小號的天使走了,而我也將化作天使,在你和三個孩子的身邊,永遠吹著守護你們的天使小號……

 

 

陳葒與指太太一起裁種的「天使小號」在太太去世後翌日開出小花。(圖片來源:陳校長Facebook)

陳葒與指太太一起裁種的「天使小號」在太太去世後翌日開出小花。(圖片來源:陳校長Facebook)

 

陳校長在文中透露,太太在三年前患癌,上周六在孩子們的圍繞下安詳地離開了:

 

沒有她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有辭去中學校長的勇氣,也不可能有創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能力

 

陳校長又說,從來沒當面向太太說「感謝」:

 

但我知道現在說也還不遲,因為在我們身邊吹著小號的她,一定聽得見……

 

不少網民亦留言表示哀傷,「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facebook管理人亦指收到不少網民詢問,陳校長太太喪事和給與帛金心意的安排,惟陳太生前意願是一切從簡,故此不會舉辦任何形式的喪禮,但指陳太生前是公務員,於國際學校就讀的子女,大部份學費均可由政府資助,惟陳太離世後,下月起陳校長要全數負擔,建議有心人可以支援陳校長子女日後的學費。

陳葒於2009年毅然放棄直資中學校長的高薪,並於2011年創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5年來凝聚了8,000多名義師,為逾萬名基層孩子提供了免費的一對一補習和其他學習支援。

陳校長fb悼念太太的留言全文如下:

 

我們一起種的這株"天使小號"很久沒開花了。昨晚你一走,今早它就在微雨中開了這麼清麗的一朵。我流著淚笑了,仿佛聽見你在說:"不用傷心,我隨著吹小號的天使走了,而我也將化作天使,在你和三個孩子的身邊,永遠吹著守護你們的天使小號……"
 

(我妻子FION三年前確診癌症,昨晚在孩子們的圍繞下安詳地離開了。沒有她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有辭去中學校長的勇氣,也不可能有創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能力。

五年來這個慈善教育機構凝聚了八千多名義師,為超過一萬名的基層孩子提供了免費的一對一補習和其他學習支援。

如果說這是我的某種成就,那麼這個成就至少有她的一半。藉著這朵清麗的天使小號,我想向她說聲:"謝謝你,謝謝你對我,對這個家,對那些基層孩子的付出!我們愛你!"我從來沒當著她的面向她說"感謝",但我知道現在說也還不遲,因為在我們身邊吹著小號的她,一定聽得見……)

 

欲支持陳校長繼續其工作,可到陳校長fb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fb了解最新情況。  

 延申閱讀 : 

義教陳葒校長妻病亡義師網助籌子女學費

on.cc東網 (註冊) – ‎6 小時前‎
【on.cc東網專訊】 2011年開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組織老師義務為基層家庭學生補習的創辦人陳葒,其妻於本月4日因病離世,由於陳校長的子女現仍在國際學校就讀,之前因陳太是公務員關係,大部分學費可由政府資助,陳太走後,其子女的學費將由陳校長 …
 

免費補習陳校長妻病故FB留言思念:沒有她,我不可能有勇氣辭任校長

明報新聞網 (新聞發布) – ‎3 小時前‎
妻子離去令陳葒的理想面對更多考驗,他有3名年約12至15歲的子女,「陳長校長免費補習天地」fb管理人稱,之前因為陳太是公務員,子女的大部分學費可由政府資助,陳太走後,下月起陳校長要全數支付子女學費,對他來說是一筆頗重的負擔。管理人稱,連日來收到不 …
 

棄高薪辦免費補習陳校長失愛妻義師籌帛金分擔子女學費

香港01 – ‎3 小時前‎
免費補習社「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一直為基層家庭提供補習服務,其創辦人、前匯知中學校長陳葒的妻子,在本月4日因病離世。消息一出,即引來不少人關心陳的經濟狀況,因其子女仍於國際學校就讀,擔心陳校長難以獨力承擔相關學費,於是一班義務老師在發起籌 …
 

 

義教基層校長陳葒妻病逝義師籲助籌子女學費

頭條網 Headline Daily (新聞發布) – ‎4 小時前‎
5年前在妻子鼓勵下創辦免費補習社「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下稱「補習天地」),義務為基層家庭學生補習的創辦人陳葒,其妻本月4日癌症病逝。由於陳葒的子女在國際學校就讀,之前因妻子為公務員,故獲政府資助部分學費,如今學費將由陳校長全數支付或構成負擔, …
 

 

“粉紅戰士”龍舟隊勉病人抗癌

 

 

  記者張琪報道:龍舟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凝聚一班癌症康復者,讓每一聲吆喝、每一次划槳都變為彼此的鼓勵,一同乘風破浪。龍舟隊伍“粉紅戰士”是一班癌症康復者與醫護人員的自發組織,鼓勵“同路人”勇敢抗病,重拾健康新生。
 
  癌症康復者不一定瘦削、孱弱,不少人與常人無異,更可在龍舟賽事上與常人一較高低!三十多歲的Janet早年不幸確診乳癌,經過手術及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但機能已不如以往,左手更一度無法抬起。她坦言,患病初期自己非常消極,“感覺時間好漫長”,但當她接受病情後,迅速調整心態,並配以適當運動,于兩年前成功康復。Janet於今年四月正式加入癌症康復者龍舟隊,但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已可以參與與常人無別的密集訓練,每週定期到將軍澳、赤柱、沙田參與集訓,並計劃與隊友一同參與今年香港國際龍舟賽。
 
  “划龍舟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隊20人一同奮鬥的目標。”Janet稱,隊友都是透過龍舟而相聚,逐漸成為彼此的支柱。她説,自己在體力上依然與隊友有一段距離,需依靠隊友的鼓勵才可以“死撐到底”。她坦言,不少隊友都是自己的同路人,都曾遭受到癌症的折磨,能夠理解彼此對抗病魔的辛酸,並形容康復過程宛如划龍舟一樣,需要堅持、鼓勵,給予彼此前進的動力。
 
  已有八年划龍舟經驗的瑪嘉烈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杜姑娘曾加入過不少隊伍,但與癌症康復者合作擊退風浪時令她難忘、享受!她稱,雖然常人的體力可能會較癌症康復者更佳,但划龍舟拼的不僅是體能,更是毅力與團隊精神,只要康復者經過訓練後,划龍舟速度不會較常人慢,甚至可以奪得更佳成績,“康復者比常人更有決心、毅力,願意挑戰自己。”
 
  杜姑娘又稱,自己除了是一名醫護人員,亦是一名甲狀腺癌症康復者,深深明白每一位癌症康復者的憂慮,如擔心劇烈運動影響病情、病情隨時復發的憂慮,即使病情康復亦生活在病魔的陰霾下;但康復者只要不斷的挑戰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重新面對生活、融入生活,才能真正戰勝病魔。
 
 
延申閱讀 : 

來自香港文匯報有關「粉紅戰士」的新聞圖像

龍舟驅逐傷痛划走乳癌心魔

香港文匯報2016年6月5日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龍舟競渡都是重頭戲,港人愛看衝線一刻,但對癌症龍舟隊伍「粉紅戰士」來說,勝負不是最重要,反而健康及同行者的陪伴 …

因病臉容全毀 暖男懶理世俗眼光共諧連理

英國一名三子之母6年前患癌,雖然治療成功卻令她臉容盡毀自信全失,但她沒有放棄自己,收拾心情後重新出發,幸遇上一位可廝守一生的好男人。

 

住在韋根(Wigan)的50歲女子麥克尼古拉斯(Andrea McNicholas),上月與44歲霍林斯沃思(Corrie Hollingsworth)結婚,她有時仍無法相信自己的幸運,直言:「他重建我的自信,我很愛他,我每日仍然會捏自己一下。」

 

麥克尼古拉斯2010年與結婚四分一世紀的前夫分開,她當時經常感到牙痛,但病情一直未見好轉,直至翌年8月醫院才發現她的鼻腔內有第四期鱗狀細胞癌。這個癌症通常可以及早治療,但她在發病18個月後才驗出癌症,令病情更為嚴重。

 

她後來接受手術移除鼻子、上唇、顴骨、嘴巴上部及牙齦,令她的外觀發生巨大變化,連自已也難以接受。她憶述:「我一直避開洗手間的鏡子,但一天我見到自己的樣子後崩潰了,這就是那麼恐怖。我不是吹噓,但我一直都嬌小玲瓏又漂亮……我從沒有想過會這麼糟糕。」

 

手術前的麥克尼古拉斯一直很喜歡交際,但她後來變得害怕外出,直至兩年前她裝上義鼻後,才鼓起勇氣加入約會網,就在那裡她找到了真愛。

 

「我收到霍林斯沃思的交友請求,我們傾電話前曾互傳訊息,我那天傳送了自己的照片出去,我一直對自己說,『不要單看我的外表,內心才是最重要的』。」霍林斯沃思完全不在意,兩人去年3月首次見面,「他的前門放了一大束花,我們坐在那裡說話,他很安靜,與我很不同,但對話由頭開始便很順暢。」

 

去年10月他們便訂婚了,上月兩人結婚。她因醫院延遲診症,獲得6位數字的賠償,這筆錢為最近共築愛巢的兩人減輕不少負擔,她又大讚老公非常愛錫她的孫子:「我很感激而且感到非常幸運。」


 
延申閱讀 : 
 
來自on.cc東網 (註冊)有關「Andrea McNicholas」的新聞圖像

患癌致毀容英女勇敢交友終覓真愛

on.cc東網 (註冊)2 小時前
【on.cc東網專訊】 英國威根50歲女子麥克尼古拉斯(Andrea McNicholas),早年因患上癌症而毀容,令她幾乎崩潰,信心全失。幸好其後裝上義鼻後, …

 
來自Daily Mail有關「Andrea McNicholas」的新聞圖像

Wigan mouth cancer sufferer whose face was destroyed reveals joy 

Daily Mail2016年6月5日
Andrea McNicholas, 50, of Wigan, Lancashire lost her nose and damaged her eye following a brutal 20 hours of surgery which saw her face …

為圍棋而生! 日本癌末棋手下完最後一盤離世

 

日本癌末棋手長谷川義則於上月忍痛參加圍棋比賽,但似乎體力用盡,下完隔天就離世,享壽66歲。(圖擷自朝日新聞)_

2016-06-06  09:1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圍棋不僅只是休閒活動,對於不少專業棋手來說更是終身執著,有外媒報導指出,日本癌末棋手長谷川義則於上月忍痛參加圍棋大會預賽,更獲得4局全勝,但似乎體力用盡,下完隔天就離世,享壽66歲,長谷川對於圍棋的執著感動了不少年輕棋手。

據《朝日新聞》報導,3年半前確診患有胃癌的長谷川義則,今年2月起病情急劇惡化,但他仍於上月15日忍痛參加圍棋大會預賽,比賽當天吃了從未服用過的止痛藥,更在比賽中4局全勝,本來他已晉級可參加一星期後的決賽,但他的體力似乎已到極限,預賽完隔天就不幸離世。

報導也提到,長谷川的姐姐說到,當時他可能已用盡自己最後的氣力了,更轉述長谷川離世前曾說「圍棋曾是他人生的全部」,他的23歲徒弟永峯將法出席喪禮,更從長谷川那裡繼承了一頂帽子,並眼眶泛紅說「我想變得像長谷川義一樣強」

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720435

克癌在望:抗癌進入個體化精確療法時代

 參加今年美國臨牀癌症醫生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年會的專家們,聚焦研討的是癌症療法正步入個人化或「新時代」的大話題。


據與會醫學專家介紹說,基於近年來在基因研究和醫藥研究方面的飛速發展,臨牀治療中正日益多的使用依據每個病人不同腫瘤特點的所謂個人化的「精確藥物」和全新「精確療法」,並取得以往難以想像的療效。

不過,專家們也同時指出,在癌症研究突飛猛進,新藥物、新療法「井噴」的同時,也仍有很多病人由於各種客觀原因不能或不能及時獲得精確藥物。

個人化新時代

所謂精確治療或精確藥物治癌的理論基礎是,每個癌症患者的身體情況都不盡相同;即使是同類腫瘤,在不同個體內的生長表現也往往大不相同。

有專家舉例足球比賽來類比:如果說比賽對象是歐洲冠軍杯奪主世界一流強隊巴塞羅需要一種打法,那麼面對一丙級、丁及的無名小隊則需要另外一隊球員和另外一種打法。

專家指出,癌細胞最初就是正常細胞,只不過因為DNA發生變異之後開始無法節制的生長而變成癌症。

傳統的化療和放療就好比戰爭期間是不分敵我狂轟濫炸,雖然殺死了不少癌細胞,但是也殺死了很多健康的人體細胞和組織。

而精確用藥個人化療法講究的是先對不同癌症腫瘤進行個體分析,特別是確認發生變異細胞DNA,然後選擇有針對性地藥物反制變異,並最終消除癌變細胞和腫瘤。

兵來將擋

乳腺透視Image copyrightSCIENCE PHOTO LIBRARY

另據介紹,乳腺癌治療近年來就因為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個體腫瘤分析和對症用藥療法,大幅提升了療效。

比如說,如果某位患者的腫瘤是由於體內雌性激素(oestrogen)分泌過量而引發的,那麼治療時就需要使用可以抑制雌性激素分泌的藥物。

又比如,20%左右的乳腺癌的起因是某種表層細胞變異,使用赫塞汀或賀癌平(Herceptin)的療效就更加顯著。

除上述例證之外,令人興奮的是有更多科學家正在臨牀治療中利用科技新發展迅速廉價地識別變異DNA,並不斷開發出大量新一代的精確藥物。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首席臨牀研究員約翰遜教授(Prof Peter Johnson)說:「有針對性地具體分析癌細胞本身並不是新鮮事物,真正有新意的是人們現在可以從更深的層面分析和理解癌細胞。」

「我認為,隨著科技的進一步高速發展,人們現在已經可以破解癌細胞的基因符號,而這一點在15、20年前還都是難以想像的,」 他說。

驚喜發現

美國癌症醫生協會年會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一個年度專家大會。今年的年會吸引了3萬多名臨牀醫生和科研專家。

大會上最熱門的研討話題就是個人化精確藥物和精確療法。

癌細胞Image copyrightSCIENCE PHOTO LIBRARY

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專家瑪麗婭·史威德勒博士(Dr Maria Schwaederle)就帶來了她從涉及13203位病患的346個大型臨牀實驗中收集的數據。

其中56個實驗選用了精確藥物。儘管上述實驗最初目的只是測驗新藥的毒性和副作用,卻有意外令人驚喜的收獲。

比如說,對比起傳統藥物來說,同時間段使用精確藥物使腫瘤萎縮率提高了6倍,而癌症惡化時間被平均從三個月延期到六個月。

推廣實踐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專家羅伯特·斯汀博士(Dr Robert Stein)表示,英國醫院在肺癌和乳腺癌治療中正嘗試性推廣精確療法。

他舉例說,各地醫院已經開始對4500名乳腺癌患者進行個體分析,以便確定有多少人不需要化療。

斯汀博士預計,估計可能會有三分之二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免於受化療的痛苦。

美國臨牀癌症醫生協會新任主席丹尼爾·黑斯(Dr Daniel Hayes)說:「新藥物、新療法還處於萌芽期,但是發展迅速,前景可觀。」

資源有限

不過,與會專家們也指出,儘管個體化精確療法的發展前景可喜,但是基於各國醫療系統人力物力有限的不幸事實,並非每個病患都能及時得到個人化精確治療。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的德分析指出,僅英格蘭各地每年就平均有10900個直腸癌患者,而其中約有半數無法獲得個人化治療。

約翰遜教授總結認為,在種種不足切實存在的同時,個人化精確療法的確為攻克癌症指出了一個未來大方向,並將最終克服癌症的努力引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2016/06/160604_cancer_individualized_medicine

曾是癌症病患的自己

 現階段,我每一天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癌症病患。我在他們之間穿梭,和其中一些病患有著似朋友的關係——其中一個癌症病患,正是曾經的自己。

再動手術時的手,滿是針孔


正因為自己曾坐在腫瘤科病房外苦苦候診,正因為曾聽過醫生宣告或必須化療的過程,正因為對化療和未知療程的恐懼,還有經歷手術、長期追踪、勤跑醫院的慌亂心情,癌症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它在我身體裡,也在每一個健康人的身體裡。

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問:要如何預防癌症?也聽過病患問醫生:“我都吃素(意思是“吃得很健康),怎麼還會患上癌症?——關於這個問題,很深很廣,近乎是現今醫學無法完全解釋清楚的。

被宣告患上癌症,是件可怕的事。

苦苦尋求適合的腫瘤科醫生,更是揪心萬難的事。

到私人醫院去,怕是醫生眼裡只有錢;到政府醫院去,怕要“排隊”很久很久才能排到看診期。也怕治療不恰當,更怕治療出了差錯。

走過患癌的幽谷,對於推廣協助癌症病患一事,自然是不餘遺力。在醫院工作近一年,除了日常在腫瘤科負責臨床試驗的工作之外,也有幸成為“一起抗癌”聯盟(Together Against Cancer, TAC)的一分子。

“一起抗癌”聯盟是由馬來西亞19個非盈利抗癌組織組成,其中包括了舉辦“部落格合作”的馬來西亞癌症協會(National Cancer Society of Malaysia, NCSM)。

在衛生部將重點放在防禦疾病發生的時刻,TAC要做的就是冀望大馬政府能在2014年國家預算案撥款5千萬令吉,讓患癌者能得到更適當的治療——然而,這個訴求經已被忽略。即便如此,TAC還是會繼續就病患利益向政府提出預算訴求。

個人觀點是——防禦疾病重要,那患者還是需要被治療啊!

只有曾是癌症病患,被私人醫院醫生宣告必須花費數万令吉來進行治療的人,才能深切體會現今醫療費之高昂已至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地步了!

馬來西亞腫瘤科協會(Malaysian Oncological Society,MOS)旗下也在2013年專設了癌症倡議聯盟委員會(Cancer Advocacy Healthcare Committee, CAHC),在不久的將來將會代表全國腫瘤科醫生向國會遞送相關癌症數據,以求政府正視國內癌症病患不斷升高、趨年輕化的趨勢。

在大馬這個醫院越建越多的國度裡,在2014年的今天,卻只能拿出六七年前的癌症病患數據,真是極其諷刺!空有富麗堂皇但實質脆弱的硬體設施,軟體(預算/制度/醫療人員素質)卻是嚴重缺乏。

癌症病患權益之被忽略的故事,還是有很多很多。坐在布特拉再也華麗辦公室裡的部長們,又實際了解了多少?部分自求自身利益的醫生,又記得多少當年披上白袍從醫時許下的誓言?

癌症的世界,是一個殘酷的世界,是一個急需多人加入協助的世界。

感謝AXA AFFIN和馬來西亞癌症協會聯手推出這個部落格活動。每一篇部落格文章將資助一位癌症病患在馬來西亞癌症協會治療中心的費用。

我曾是癌症病患,感同身受,深切體會所有的一切。

如果這篇文章是神的旨意,要我憶起患癌的不愉快經歷——那我要說“神啊!謝謝袮。謝謝袮把我引領到可以協助他人的境界”。

祝福所有的病患。


陳慧嬌 Alice Tan 
是個寫故事的人。 寫調皮、可愛、古怪精靈的安琪故事;寫生命得失的故事,寫醫院裡的生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