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大眾一般認為晚期肺癌較「惡」,意即癌細胞根性頑劣,難治其症。其實晚期肺癌並非「無藥可醫」,除了傳統化療及電療之外,現時已有針對特定類型肺癌的口服標靶藥,而且藥效顯著。所以即使患有晚期肺癌,患者仍可見生機處處。

普羅大眾一般認為晚期肺癌較「惡」,意即癌細胞根性頑劣,難治其症。其實晚期肺癌並非「無藥可醫」,除了傳統化療及電療之外,現時已有針對特定類型肺癌的口服標靶藥,而且藥效顯著。所以即使患有晚期肺癌,患者仍可見生機處處。
肺癌乃本港死亡率最高之癌症,令人聞風色變。臨床腫瘤科梁廣泉醫生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肺癌的治療選擇增加,各種標靶藥物相繼誕生;近年更研發出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為患者帶來新的曙光。
隨著醫學界對肺癌的認知增加,治癌藥物推陳出新,肺癌的治療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治療方法,如近年已研發出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的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阿法替尼」(Afatinib),不但能縮小腫瘤,更有效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於八十年代由Dr Stanley Cohen首次發現,此項發現更讓他成為1986年諾貝爾獎得主之一。EGFR乃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質,當表皮生長因子依附於受體上,便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使細胞生長和複製。而肺癌的成因,就是因為EGFR水平異常增高,導致細胞不正常地分裂和生長,演變成癌症。大約十年前,針對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的標靶藥誕生,使肺癌治療邁向新里程。
肺癌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內科腫瘤科鄭寧民醫生指出,早期肺癌以根治為目標,故一般會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對於晚期肺癌,治療的目標則是盡量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同時為患者紓緩症狀,改善其生活質素。腫瘤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病情分期、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擴散程度,從而為患者擬訂合適的治療方案。
肺癌的傳統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又稱「放療」或「電療」)及化學治療(又稱「化療」)。肺癌一共分為四期,按病情嚴重程度每期再細分為A或B期。如上述所言,早期肺癌的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導。視乎個別情況,部分患者在進行外科手術前,腫瘤科醫生可能會先採用放射治療或/及化療,將腫瘤範圍縮小,使手術較易進行,並減低創傷性。此外,醫生或會在完成手術後,為患者進行輔助性化療,藉此清除殘餘的癌細胞。如有需要,腫瘤科醫生更會安排患者同時進行電療及化療,盡量減低復發機會。
對於身體狀況欠佳、腫瘤太大或位置不適宜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電療和化療則是另外的治療選擇。電療乃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照射並破壞腫瘤的基因,可用於手術前縮細腫瘤,或用於手術後消滅殘餘的癌細胞。此外,放射治療也可紓緩因癌腫引起的局部症狀,例如因癌細胞擴散至骨骼所引起的疼痛。
而化療乃全身性治療,利用毒性較強的抗癌藥物,破壞和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化療適用於治療擴散到肺部以外器官的癌症,可於手術前縮細腫瘤,或於手術後清除殘餘的癌細胞,以及紓緩晚期癌症的不適症狀。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鉑類化合物及紫杉醇。然而,因為化療藥物缺乏針對性,所以在摧毀癌細胞之餘,不免對正常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常見副作用為脫髮、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疲勞及血球數目下降等等。惟副作用反應因人而異,加上可透過服用醫生額外處方的相應藥物改善不適,故患者無需過於擔心。
鄭醫生解釋,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除了考慮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及對治療的耐受性外,還應平衡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靈活採用合適和個人化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儘管電療和化療是兩種不同的方案,但二者可以相輔相承,所以對部分患者而言,同步進行電療及化療,會達到更佳的效果,甚至將病情降期,由無法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變成適合進行手術,增加治癒的機會。」
總括而言,精確診斷和及早治療對於肺癌的控制尤為重要。鄭醫生謂,隨著醫學的進步,肺癌的治療方法及藥物的選擇增加,針對某些基因突變肺癌(如EGFR及ALK)的標靶藥物已經誕生,效果顯著;免疫療法亦為患者帶來新希望。因此,鄭醫生鼓勵患者和家屬以勇敢的態度面對疾病,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積極配合治療,勇闖癌關。
內科腫瘤科鄭寧民醫生
由於早期肺癌無明顯病徵,當出現頻密咳嗽、咳血及氣促等症狀時,大部分患者都已屬晚期,所以只有少數患者能於早期確診和得到適當的治療。早期肺癌的腫瘤體積較微細,癌細胞只影響局部位置,未有出現擴散,醫生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再以化療輔助清除殘餘的癌細胞,有望根治癌症。至於晚期肺癌,癌細胞影響範圍較大及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治療難度大增。因此,早期診斷是治療肺癌的其中一個關鍵。而透過不同類型的檢查,患者可及早發現肺癌,防止病情惡化,並把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肺癌乃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據2013年統計數字顯示,肺癌新症個案達4,631宗,死亡個案達3,867宗。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解釋,肺癌之所以死亡率高企,乃因它的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出現明顯症狀時,癌細胞大多已經擴散,造成治療上的困難。
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公益夥伴與捐髮人代表以恩及以安攜手率領百人齊剪髮。(照片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srcset=”https://kairos.news/wp-content/uploads/2016/11/P161107-1-660×330.jpg 660w, https://kairos.news/wp-content/uploads/2016/11/P161107-1-1050×525.jpg 1050w” sizes=”(max-width: 660px) 100vw, 660px”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Microsoft Jhenghei"; font-size: 13px; padding: 0px; margin: 0px; outline: none; list-style: none; border: 0px none; box-sizing: border-box;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662px; opacity: 1; transition: all 0.4s ease-in-out;” />
「戴上假髮,我感覺自己不像個病人!戴上假髮,我才知道原來我也可以這麼美!」11月6日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舉辦《第2屆百人捐髮》,在康復癌友、學生、孩童等100人齊心剪下超過30公分長髮的響應下,其中56位的捐髮者在12歲以下,超過參加者的一半,而年齡最小的捐髮者是一位四歲童。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同參加活動,翼望助癌症希望基金會順利製成千頂假髮,陪正在治療的病友順利走過抗癌路。
神造萬物成為美好 腫瘤科護士以捐髮行動祝福癌童
因早產,出生時只有一個手掌大小,重量分別只有505g及630g的雙胞胎姊妹以恩及以安,自出生起,她們就不斷與死神搏鬥。呼吸窘迫、氣胸、開放性動脈導管、視網膜出血、敗血症等併發症,讓當時姊妹倆經歷全身插滿管路、手術,在新生兒加護病房住了5個月。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從未想過盼了12年才來的孩子必須承受這樣的苦,但看著孩子堅韌的生命力,她感激醫療團隊的付出並希望回饋社會,因此曾經身為腫瘤科護理人員的她,知道掉髮對癌友的影響,2年前,她和孩子討論並取得捐髮的同意,在捐髮當天夫妻倆親自拿起剪刀,將兩個孩子留了3年多的長髮剪下,除了希望將孩子跨過生死關、平安長大的奇蹟傳遞給需要的人,更希望藉此祝福自己心愛的寶貝「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妳們雖然渺小,也能付出小小心力祝福有需要的人,妳們是為愛而生的孩子」。
「因為經歷過,所以更懂得」 康復病友留髮4年為癌剪
因為罹患乳癌,經歷過掉髮副作用的淑菁,回想4年前罹癌的自己也曾驚慌失措,甚至一度把癌症與死亡畫上等號。想到那時一開始化療,頭髮就在1個月內掉光,面對頭頂上只有幾根毛的自己,因為知道旁人過多惋惜與同情的眼神會讓自己更加不安與忐忑,所以借了一頂假髮穿戴的她,知道假髮對癌友的重要。也因此,在治療結束後,她不僅將重新長出的頭髮留長,更發願要將這屬於自己的抗癌紀念品送給需要的人,希望更多癌友能像她一樣,因為假髮的陪伴,走過治療,邁向康復。
活動當天許多因假髮重生的癌友現身說法,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讓現場參加捐髮的民眾都感動落淚。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在癌症照護環境與正確治療觀念宣導的努力下,癌友對掉髮的接受與適應能力日趨成熟,這對一路陪伴,並以讓癌友活得久、活得好的我們來說是鼓舞,更是激勵!」她同時呼籲大眾,募集來的捐髮仍需費用製作成假髮,因此除了捐髮更盼社會大眾善款支持。「希望從頭開始-1000頂假髮助癌友」募集計畫詳情,請上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查詢。(謝婷婷/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