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瀚祥醫生 LAI HON CHEUNG, PATRICK

黎瀚祥醫生  

LAI HON CHEUNG, PATRICK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65
英國倫敦大學耳鼻喉科文憑 1971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3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1993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1996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油麻地彌敦道528號康佑大廈1102

地區︰

油麻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

辦公室電話︰

2780 2178

辦公室傳真︰

2388 2874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泌尿腫瘤及早發現勿忽視治療效果佳

nextmagazine.com.hk/campaign/20170111_HKSUO/

 

泌尿腫瘤及早發現勿忽視治療效果佳

整個泌尿系統是人體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系統,當中所包括的器官與身體許多其他器官和組織一樣,都有機會出現腫瘤,例如前列腺癌、腎癌、膀胱癌及睪丸癌。然而,由於當中有部分癌症並不普遍,又或者病發期較長,因此很容易令患者掉以輕心而延誤求醫,結果影響治療效果。所以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近年積極推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工作,務求提升市民認知,防患未然。

簡單而言,所有與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有關的惡性腫瘤,都可以稱為泌尿腫瘤,當中以前列腺癌最為普遍,其次為腎癌、膀胱癌及睪丸癌。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泌尿腫瘤每年的平均新增個案分別介乎五十宗至一千六百多宗不等。
不要忌諱 應及早求醫
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提醒,雖然有部分泌尿腫瘤並不普遍,但近年亦有上升趨勢,加上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許多病人到了求診階段時,病情很可能已屬晚期。「所以當發現自己泌尿系統有任何不適或異常情況,例如血尿、尿頻、腰痛等,就應該及早求醫,因為這些都是一般泌尿腫瘤的常見徵狀。尤其男士們,切勿因為傳統的尊嚴而諱疾忌醫,錯過了早期的黃金治療機會。」
與性混淆 屬常見謬誤 
許多人之所以諱疾忌醫,原因是他們認為泌尿系統是與性功能有關。潘醫生表示:「其實除了前列腺癌之外,腎癌和膀胱癌對性功能的影響機會相對較少。而且性功能是會隨年齡因素而遞減,所以較年長的患者,即使患有泌尿腫瘤,其性功能下降亦未必與腫瘤有關。」此外,潘醫生提到泌尿腫瘤是不會因性接觸傳染,亦不會因性病而引起,這些都是坊間一般對泌尿腫瘤的常見謬誤。

 

前列腺是一個像核桃般大小的腺體,為男性獨有,是擔當製造精液的重要部分,而且對排尿亦有密切關係。當前列腺組織出現異常增生,便有可能形成前列腺癌。
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指出,前列腺癌是本港第三大男性癌症,患者多為年長一族。此癌症於男士踏入五十歲以後會較容易患上,而當中約八成更加是六十五歲以上。除了年齡因素之外,遺傳、缺乏運動、中央肥胖、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等,都會增加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

 

 

由於高脂肪食物是會引致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所以年長男士應避免進食。

 

 

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透露,本港大約每30人就有1人有機會患上前列腺癌,情況值得關注。

至於治療方面,梁醫生稱:「除個別低風險患者可考慮積極觀察外,如屬早期患者,醫生一般會採取較積極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及放射治療,將前列腺腫瘤切除,兩者治癒率都相當高;至於嚴重的患者,治療方法包括有荷爾蒙治療、化療、放射性電療及較新的靶向性荷爾蒙治療,目的是抑制男性荷爾蒙增生,藉此減慢腫瘤生長、紓緩症狀及縮小腫瘤。」

無論男性或女性,都會有機會患上腎癌,但當中以五十歲以上的男性居多。由於腎臟是沒有神經分佈的器官,所以腎癌的早期徵狀是難以察覺,當出現血尿的時候,就應該立即求醫,因為血尿是腎癌中期的常見徵狀之一。
腎癌一般可分為多種類型,當中以腎細胞癌最為常見,如患者未能及時發現,癌細胞有可能會由血流轉移到人體其他部位,令治療方案變得更加困難。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解釋:「如果未轉移的腎細胞癌,一般會以手術將部分或整個腎臟切除,治癒機會很大。但如果屬於已轉移的患者,便需透過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因為腎癌有別於其他癌症,化療和放射治療的作用並不明顯,所以在治療腎癌的方案上,其局限性亦會較大。」不過他透露,如果標靶藥物未能發揮作用,患者亦可透過免疫療法作為第二線或以後的治療方案。

 

 

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稱,雖然免疫療法效果理想,但由於它要有待更多研究結果支持,所以暫時亦無法取代標靶藥物,作為已轉移腎癌的第一線藥物之用。

膀胱是一個位於盤腔內恥骨後面,負責收集和儲存尿液的中空囊狀器官。當膀胱內膜的細胞組織出現病變,便會引致膀胱癌。據腫瘤科專科醫生施俊健透露,吸煙是膀胱癌的主要高危因素,而且男士及年長人士較為普遍。此外,長期接觸一些工業用化學品,亦是引致膀胱癌的高危因素。
施醫生稱:「膀胱癌一般可分為表淺性及入侵性兩類,前者癌細胞雖然只會停留在膀胱表面黏膜,不會深入底層,但復發率高;後者會入侵膀胱肌肉層,並會透過淋巴及血管,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但無論是哪一類型,施醫生認為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是最理想的治療目標,如屬早期患者,治癒率有七至九成。不過,如果癌細胞已擴散至膀胱肌肉,則可能要將部分膀胱或整個膀胱切除,影響日後的生活質素。施醫生亦提到,如果患者已出現轉移,而且經化療後亦無顯著改善,患者可透過免疫療法作為第二線的治療方案,經自身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

 

 

切除手術是大部分早期泌尿腫瘤的治療方案之一,但患者日後有可能要全天候靠「尿袋」跟身以便排尿,對生活構成嚴重影響。

 

 

腫瘤科專科醫生施俊健強調,膀胱癌如能及早發現及治療,可對日後的生活影響大大減低。

許多人誤以為「年紀大機器壞」,泌尿腫瘤只有年長人士才有機會患上。但其實當中的睪丸癌就偏偏相反。腫瘤科專科醫生陳添偉解釋:「睪丸癌的常見成因包括遺傳、曾有睪丸未降及先天性睪丸發育異常所致,所以往往在年輕的時候已被發現。」事實上,根據醫院管理局二○一三年癌症資料統計顯示,50歲以下男性的發病率約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當中有八成更是四十歲前病發。
雖然睪丸癌屬於較罕見的癌症,香港每年平均只有五十宗新症左右,整體治癒率亦高。但正因為這原因而經常被人忽略,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機會。陳醫生強調,要有效地治療睪丸癌,關鍵是要及早發現和配合適當的治療。「治療睪丸癌的常見方法是施手術割除癌組織,有時亦有可能需要切除若干淋巴,之後患者便需接受電療或化療作為鞏固治療。而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睪丸癌對化療的反應相當良好,患者五年存活率有九成。」

 

 

腫瘤科專科醫生陳添偉稱,睪丸癌一般分為精原細胞癌和非精原細胞癌,當中以後者佔大多數,並可透過化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之一,而且效果理想。

不要忌諱 應及早求醫

總括而言,泌尿腫瘤與許多癌症一樣,早期的治療會以根治為目標,而後期治療目標則以延緩病情,避免惡化。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智仁認為:「患者如未能及早發現,不但會令治癒機會大大減低,而且更有可能因切除手術的影響,大大影響生活質素,如非最早期膀胱癌要將整個膀胱切除之後,患者便須要依賴『尿袋』過活。」
所以李醫生建議,患者如感到泌尿系統有任何不適,便要盡快求醫之外,更應該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就以最常見的前列腺癌為例,男士們可進行一項名為PSA的血液測試,這項測試結果是可初步診斷出受檢者是否患有癌症,以及評估治療後的復發風險,從而有助醫生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方案。」

 

 

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智仁強調,吸煙、進食脂肪高食物和少食蔬果,都是引致泌尿腫瘤的高風險因素之一,應及早改善。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權威專家解讀免疫療法

 我認為,未來10年,免疫療法將會成為許多癌症治療的支柱。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醫生和研究者Padmanee Sharma博士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免疫療法吧。可是,你知道免疫療法究竟是什麼嗎?誰應該考慮接受免疫療法呢?
 
究其根本,免疫療法就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天然防御系統去攻擊癌症等疾病。
 
MD安德森免疫療法平台的聯合領導人Padmanee Sharma博士在一次采訪中為大家解讀了免疫療法。采訪內容如下:
 
讓我們從基本的開始談起,免疫療法是什麼?
 
免疫療法是一種指導身體免疫系統去識別和清除癌症的治療方法。
 
它如何起作用?
 
現在,當人們談論免疫療法時,他們通常在談論免疫檢查點療法。免疫檢查點療法產生於Jim Allison的T細胞研究。T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士兵,是挑大梁的重要角色。這需要兩種蛋白共同作用,作為啟動T細胞的信號。但是,T細胞的工作井然有序,本身也具有關閉信號。經過很短一段時間,T細胞上的信號會導致T細胞關閉,正常情況下,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阻止T細胞對身體造成損害。
 
癌症的問題是,到癌變組織生長到足以被免疫系統察覺時,癌變組織就太大了,T細胞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其清除。T細胞可以攻擊癌細胞,但是T細胞關閉後就沒有機會完成其消滅癌細胞的任務了。所以,如果我們能封鎖T細胞的“停機”按鈕,那麼T細胞就能繼續工作並消滅腫瘤。
 
相比較為傳統的治療方式,比如化療和放療,免疫療法的益處是什麼?
 
傳統療法針對的是腫瘤細胞,治療的是某種特定類型的癌症,而免疫療法針對的是T細胞,可以治療多種腫瘤類型。
 
免疫療法的另外一個益處是,作為我們身體裡的一個生命系統,免疫系統一直在不斷地進化和學習。因此,免疫療法的效果不會因為治療的結束而停止。一旦免疫系統學會了識別身體裡的癌症,如果再看到癌細胞,免疫系統會繼續攻擊這些癌細胞。
 
用免疫療法治療哪些疾病最有效?
 
到目前為止,已經證實免疫療法對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和淋巴瘤最有效,而且用於治療這些癌症的免疫治療藥物已獲得FDA批准上市。
 
免疫療法還有望治療哪些癌症?
 
頭頸癌、小細胞肺癌和卵巢癌。
 
誰應考慮參加免疫療法臨床試驗?
 
任何一位癌症患者,不管其癌症處於哪個階段,都應考慮參加免疫療法臨床試驗。我們對許多癌症類型都開展有免疫療法臨床試驗,而且針對的患者群體也非常廣,包括早期癌症患者、癌症已發生轉移的患者、已嘗試過其他各種治療的患者以及還沒接受過任何治療的患者。
 
近來,人人都在談論精准醫療。那麼,還有什麼能比你自身的免疫系統更具有個性化的呢。最重要的是患者要與醫生討論他們的選擇。他們的醫生才最適合幫助他們查找所有可用的臨床試驗。
 
免疫療法研究有什麼新動向嗎?
 
我們仍然不明白為什麼免疫療法對有些患者有非常好的療效,卻對另外一些患者不起作用。於是,我們現在又回到了基礎實驗室研究中來,這正是Jim Allison所做的研究工作。Jim Allison是一位從事實驗室研究的一般研究者,不過他首先在小鼠中對其研究發現開展試驗,然後再對患者進行試驗。
 
這是一種循環往復。我們將實驗室研究結果應用到臨床試驗中,然後再把臨床試驗結果帶回到實驗室研究中來。這樣,我們就能去了解耐藥機制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您對免疫療法未來10年有何看法?
 
我認為,不管是單獨使用還是與化療、放療和靶向療法等較為傳統的治療方式聯合使用,免疫療法都將會成為許多癌症治療的支柱。此外,免疫療法也正用於治療多種癌症類型,而不僅僅只有黑色素瘤。
 
對於正在考慮參加免疫療法臨床試驗的患者,您有什麼建議?
 
與自己的醫生討論,以權衡風險/療效比和了解免疫療法的毒性和副作用,因為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與傳統療法的副作用非常不同。
 
 
您還想對廣大患者說些什麼?
 
我想鼓勵患者讓我們為了研究目的收集血液樣本和腫瘤組織樣本。我們的研究需要他們的參與,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癌症。
 
 

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常見的副作用與處理方法

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常見的副作用與處理方法

 

 

前言

癌症的標靶藥物治療在近幾十年來迅速的蓬勃發展,因此在抗腫瘤醫學領域上又是另一項新的治療趨勢。到底傳統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有什麼不同呢? 化學藥物可以有效地攻擊腫瘤(癌)細胞生長與分裂過程中抑制所需要的物質,最後導致的毒性作用而殺死癌細胞,但是對體內正常細胞的傷害也不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有毛髮掉落、皮疹、口腔黏膜發炎、腹瀉或便祕、皮膚感覺異常、味覺改變、骨髓抑制,尤其是腸胃道的毒性,會導致程度不等的噁心及嘔吐。不過,上述這些副作用發生的部位與機率會因所使用的化療藥物不同而有所差異。標靶治療藥物機轉是為具有專一性以特定分子作為標的,並切斷腫瘤(癌)細胞增生之訊息傳遞路徑,經過一連串的結果而阻礙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或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而導致腫瘤萎縮、抑制腫瘤轉移進而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延長疾病穩定期。標靶治療藥物在副作用方面雖然是比傳統的化療來得少,但是吾人仍然不可以輕忽。

口服標靶藥物的介紹
口服劑型的標靶藥物取代了過去病友必須到醫院使用針劑給予治療的不便,也提高患者服藥的方便性與順從性。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標靶藥物,如表1。

口服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與處理方法
愛瑞莎 (Iressa)與得舒緩 (Tarceva)藥物主要是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之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KI ),可專一性的抑制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之酪胺酸激酶的活性,最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血管新生、腫瘤轉移的訊息傳遞。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會有不同程度的腸胃道與皮膚毒性,在腸胃道副作用方面可能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約有 75 %病患接受藥物治療時可能會有輕度到中度的腹瀉情形,如果以上這些症狀持續進展惡化就必須應接受治療,甚至短期停止服用標靶藥物,當症狀改善後可以重新開始原劑量來治療。約有 62-79 %會有皮膚反應發生,包括類似痤瘡樣的紅疹 (like acne form of skin rash)、皮膚乾燥 (xerosis)、指甲變化 (nail changes)、甲溝炎 (paronychia),對於以上皮膚毒性的評估方式可以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常用術語標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ersion 3.0,NCI-CTC),如表2,再進行適當的治療方式,如表3。其他罕見之不良反應有眼睛疼痛、結膜炎、間質性肺炎等,若病患在用藥期間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咳嗽等呼吸症狀惡化,應立即停止使用藥物,並立即瞭解可能之原因。基利克(Glivec) 藥物是蛋白酪胺酸激酶專一抑制劑(inhibitor of 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接受體,可抑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癌細胞生長的多重標靶藥物。柏萊 (Sprycel)藥物是用於經使用過基利克藥物劑量400 mg治療後有抗藥性或耐受性無法忍受情況下的另一個治療選擇。基利克與柏萊可能出現顯著的副作用(發生率 >10 %)與處理方法如下:
1.  腸胃道可能會有噁心、嘔吐、腹瀉等,基利克隨餐服用、使用止吐藥物是可以緩解噁心嘔吐症狀或給予止瀉藥以緩解腹瀉引起的不適感。
2.  體液滯留可能會導致眼眶周圍水腫(Periorbital edema)、周邊水腫(Peripheral edema),最常見的是腳水腫,肺積水導致的呼吸困難是比較少見,但是用藥期間仍不可掉以輕心。建議可以減少鹽份的攝取,如果有嚴重的水腫在必要時可以加上利尿劑。
3.  發燒、頭痛、肌肉疼痛、關節痛可以使用非固醇性抗發炎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ion,NSAIDs)藥物來緩解。
4.  約有31~40 %的病患仍會有皮膚反應,依據不同皮膚侵犯程度給予治療,如表3。
5.  長期服用基利克仍然會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可能會有輕度到中度的顆粒性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貧血,當絕對嗜中性白血球數量低於1000/mm3、血小板數量低於50000/mm3,應該先暫停基利克的治療。蕾莎瓦(Nexavar)及紓癌特 (Sutent)是一種多重激酶抑制劑(multitargeted kinase inhibitors,MKI),會阻斷癌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生長(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有關的訊息傳導過程並直接引發細胞凋亡,同時抑制腫瘤血管增生,藉此減少血液供給、及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多重激酶抑制劑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黏膜炎、肌肉痛、疲倦、皮膚反應等症狀,對於皮膚反應造成的毒性有禿髮、皮膚色素沈積、紅斑、紅疹搔癢、皮膚乾燥、尤其是手足的皮膚反應(hand-foot skin reaction,HSFR)有相當高的整體發生率,約9-62%,並且在服藥後的45天內會出現症狀。對於手足症候群的分級與處理方法,如圖1。泰嘉錠 (Tykerb)是一種雙重酪胺酸酵素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會同時抑制Erb-1以及Erb-2接收器。對於轉移性的乳癌以及發炎性的乳癌,特別是腦部有轉移的時候,是一個有效的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腹瀉、疲倦、皮疹、手足症候群等症狀,可能也會造成心臟方面的影響,所以開始泰嘉錠治療前,應該先測量評估病患的左心室搏出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若治療期間發生充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並且LVEF下降介於20-40 %,應立即停止泰嘉錠治療。當LVEF回復至正常值,可每日以1000 mg較低的劑量重新開始給藥。

隨著口服標靶治療藥物成功的被研發上市,對於轉移及晚期的癌症病患在對抗頑固性的癌症上,多了一項利器,不同領域科學家探索更明確致病基因,進而研發標的治療的新藥,能夠為了這場抗癌戰爭取得更佳的優勢。口服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為病友帶來許多優點,不論是生活品質、治療效果與方便性都相對提高,但是要面對的是昂貴的藥物費用,未來期待口服標靶抗腫瘤藥物能夠更平價也更有效。

表1 國內核准的口服標靶藥物與成人建議劑量

學名 中英文商品名 規格含量 適應症 用量用法
Dasatinib 柏萊(Sprycel) Tablet/50 mg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每天二次,每次70 mg
Erlotinib 得舒緩(Tarceva) Tablet/150 mg 非小細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每天一次,每次150 mg
Gefitinib 愛瑞莎(Iressa) Tablet/250 mg 肺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lung cancer) 每天一次,每次250 mg
Lapatinib 泰嘉錠(Tykerb) Tablet/250 mg HER2呈陽性之乳癌 每天一次,每次1250 mg
Imatinib 基利克(Glivec) Tablet/100 mg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惡性胃腸間質肉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每天一次,每次400-600 mg
Sorafenib 蕾莎瓦(Nexavar Tablet/200 mg 腎細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每天二次,每次200 mg
Sunitinib 紓癌特(Sutent) Capsule/12.5mg 腎細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惡性胃腸間質肉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每天一次,每次50 mg

表2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常用術語標準 (NCI-CTC)

等級一(NCI-CTC grade 1) 斑點狀疹、丘疹或無相關症狀之紅斑
等級二(NCI-CTC grade 2) 斑點狀疹、丘疹或有相關症狀會癢的紅斑;局部性脫屑反應或是相關病灶已經影響到百分之五十以下的身體表面區域
等級三(NCI-CTC grade 3) 全身出現有症狀的紅斑,或是斑點狀疹、丘疹、小囊狀出疹;或皮膚脫屑反應已經影響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身體表面區域,影響日常生活。
等級四(NCI-CTC grade 4) 出現全身性脫屑、潰瘍性或水泡型皮膚炎,影響日常生活。
等級五(NCI-CTC grade 5) 死亡

表3口服標靶藥物引起皮膚反應之治療指引

局部性治療 全身性治療
等級一

1. 類固醇皮膚製劑 * 0.02-1 % Hydrocortisone cream

2. 抗生素皮膚製劑 * 1 % Clindamycin Gel * Mupirocin cream

3. 含碘之洗劑 (不含酒精)

等級二

1. 類固醇皮膚製劑 * 2.5 % Hydrocortisone cream

2. 抗生素皮膚製劑 *

1 % Clindamycin Gel * Mupirocin cream *

1 % Pimecrolimus cream

1. Doxycycline 100 mg 每日2次

 2. Tetracycline 250 mg 每日2次

3. Minocycline 100 mg 每日2次

等級三 採用第二級皮膚反應的治療方式,並同時在嚴重部位蓋上已加入生理食鹽水的敷布冷敷。

1. Doxycycline 100 mg 每日2次

2. Tetracycline 250 mg 每日2次

 3. Minocycline 100 mg 每日2次

4. Prednisolone 5 mg 每日2次

皮膚乾燥症
乾燥 1.注意防曬並且用溫水洗臉
2.使用保濕成份的乳液
3.若皮膚出現搔癢,可以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緩解
濕疹 使用弱效的外用類固醇,約1~2週
裂紋 1.使用丙二醇水溶液製劑、水楊酸軟膏或Comfeel水合膠布
2.若出現感染時,可加入抗生素外用軟膏
 

甲溝炎

非藥物方式 1. 穿上較厚的棉手套或棉襪、在患處置軟墊
2. 避免穿上太緊的鞋子
藥物方式 1. 使用局部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軟膏,嚴重者可加入外用類固醇製劑
2. 有出現化膿性肉芽,可以使用硝酸銀(silver nitrate)治療

 

 

延申閱讀 :

 

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823&blogId=1

 

癌細胞會否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

鄧樹安醫生 TANG SHU ON, PETER

鄧樹安醫生

TANG SHU ON, PETER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77
英國倫敦大學耳鼻喉科文憑 1980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1981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3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1993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1995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中環皇后大道中33號萬邦行802

地區︰

中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醫療服務項目︰

Fibreoptic Endoscopy 
Operative Microscopy 
Hearing test 
Infrared coaqulator (for reduction of turbinate) 
Electrocautery
Cochlea implantation 
Stapedectomy 
Mastoidectomy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Head & Neck surgery (include laser surgery)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聖德肋撒醫院; 聖保祿醫院;

嘉諾撒醫院香港浸會醫

辦公室電話︰

2526 8608

辦公室傳真︰

2117 0220

傳呼機 :

7116 8233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黃德彰醫生 WONG TAK CHEUNG, FREDERICK

黃德彰醫生

WONG TAK CHEUNG, FREDERICK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9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200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2006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2006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2006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Unit 3004, 30/F, 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30樓3004室

地區︰

中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顯微鏡檢查及醫療
鼻部內窺鏡檢查及醫療
面部手術諮詢及電腦相片重組
小形耳鼻喉手術
小形面部外科手術
鼻矯形術
睡眠窒息症手科
鼻及鼻竇內窺鏡手術
中耳手術(耳膜及耳骨手術)
喉及聲帶手術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養和醫院; 香港港安醫院
仁安醫院; 明德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聖保祿醫院
嘉諾撒醫院

辦公室電話︰

2522 8383

辦公室傳真︰

傳呼機 :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黃立青醫生 WONG LAP CHING

黃立青醫生  

WONG LAP CHING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88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1996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1997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8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1998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中環皇后大道中37號余道生行510-512

地區︰

中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Pure-tone audiogram & tympanometry Endoscopy Microscope Speech therapy
Tympanoplasty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Septoplasty 
Laryngoscopy 
Tonsillectomy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Sleep study

使用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辦公室電話︰

2523 0182

辦公室傳真︰

2523 0196

傳呼機 :

7222 3096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周振權醫生 CHOW CHUN KUEN

周振權醫生

 CHOW CHUN KUEN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1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7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1997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2000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2001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尖沙咀漢口道4-6號騏生商業中5B

地區︰

尖沙咀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使用醫院︰

香港浸會醫院

辦公室電話︰

3100 0555

辦公室傳真︰

傳呼機 :

7231 8295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莫兆偉醫生 MOK SIU WAI, JOHNNY

莫兆偉醫生  

MOK SIU WAI, JOHNNY

性別︰

專業資格︰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93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1997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8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8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 2000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2001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旺角彌敦道639號雅籣中心9915

仁安馬鞍山分科診所:
馬鞍山新港城廣場二樓商場33-35號舖
Tel:2608 3377 敬請預約

地區︰

旺角 / 馬鞍山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Endoscopy 
Ear Cleaning and toileting under microscope 
Laser Surgery 
Allergy Test 
Minor ENT Operations
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Nasal Spetal Surgery and Turbinectomy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Tympanoplasty and Mastoidectomy 
Laryngeal and Phonosurgery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Hearing and Balance Test 
Hearing Aid Fitting 
Vestibular training 
Speech and Swallowing therapy 
Sleep Study

使用醫院︰

辦公室電話︰

3529 1628

辦公室傳真︰

3529 1626

傳呼機 :

7373

9840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黃漢威醫生 WONG HON WAI, SIMON

黃漢威醫生  

WONG HON WAI, SIMON

性別︰

專業資格︰

澳洲雪梨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1988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1
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 1993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外科院士 1994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1995
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 1996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1997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骨科院士 1997

 

註冊專科︰ 耳鼻喉科醫生

地址︰

中環畢打街1-3號中建大廈811  香港耳鼻喉科中心

地區︰

中環

執業類別︰

私人執業

語言或方言︰

廣東話, 英文, 國語

醫療服務項目︰

Endoscopy 
Ear Cleaning and toileting under microscope 
Laser Surgery 
Allergy Test 
Minor ENT Operations
Tonsi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 
Nasal Spetal Surgery and Turbinectomy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Tympanoplasty and Mastoidectomy 
Laryngeal and Phonosurgery

在診所以外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

Hearing and Balance Test 
Hearing Aid Fitting 
Vestibular training 
Speech and Swallowing therapy 
Sleep Study

使用醫院︰

養和醫院; 港安醫院;

聖保祿醫院; 嘉諾撒醫院

辦公室電話︰

2523 7998

辦公室傳真︰

2868 5322

傳呼機 :

7336 2198

手提電話︰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