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 2022.09.13] 根據世衛組織的說法,空氣污染是繼吸煙之外,另一個引致肺癌的原因。最近,英國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研究團隊最近在歐洲醫學腫瘤學會(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會議表示,空氣污染的細懸浮微粒(由汽車或化石燃料因為燃燒時排放出來的微小物質,其粒徑小於2.5微米,比人類頭髮的直徑50-70微米還小,簡稱PM2.5),此微粒會導致肺部炎症,從而激活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癌症基因。其中一位世界級首席專家Charles Swanton教授說︰「這項發現將成為找尋肺癌成因的新突破,並對研究肺癌原因進入『新紀元』。」同時,可以研發藥物阻止癌症形成,因為這些發現能解釋數以百計影響在人體的致癌物質。
傳統說法指癌症成因,沿於健康細胞因基因密碼或DNA觸發臨界點而突變,繼而不受控制地生長成為癌症。研究人員表示人們細胞裏的DNA早已受損,只是真正觸發癌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就是值得研究的地方。英國大部份肺癌病人是吸煙人士,但仍然有十分一的檔案顯示來自空氣污染。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利用大數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的患癌風險,首次獲得兩項重要發現。研究團隊發現患有糖尿病並有超重或肥胖問題的人士,倘若血糖水平波動不穩,患癌風險會增加50%;而服用血管張力素系統抑制劑(renin-angiotensin-system inhibitor, 簡稱為RASi)類降血壓藥物作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與非使用者相比,患癌風險降低50%。研究結果已刊登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及《EBioMedicine》。
研究的高級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周怡君醫生表示:「高血糖、低度炎症和脂肪細胞分泌物,會激活血管緊張素 II (angiotensin II ,簡稱為 Ang II))。後者是一種增加血壓並刺激細胞生長的強效激素。 RASi 類降血壓藥物可降低 Ang II 的活性,並已被證實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的風險。我們在香港糖尿病數據庫中發現,只有一半病人接受過這類藥物的治療。我們的新數據顯示,此類藥物可能通過減少Ang II對癌症生長的有害影響,來降低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