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在每年導致將近三分之一的死亡個案。研究顯示吸煙是癌症的首要風險因素,吸煙人士的患癌機會比起沒有吸煙的人高出超過 10 倍。如果不幸患癌,在治療期間吸煙對健康又會帶來甚麼影響呢?
吸煙增加手術併發症風險
香煙含有尼古丁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在吸入後會降低血液含氧量,延緩傷口癒合之餘更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此外,長期吸煙會削弱肺部防護功能,導致手術後更容易出現氣胸和肺炎等併發症。
那麼接受手術前多久應該戒煙?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手術前四週戒煙的患者術後感染的機率遠低於繼續吸煙的患者, 而在四周之外每多戒煙一週,健康結果可提升達 19%。
吸煙削弱電療及化療成效
除了外科手術外,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和藥物治療也是不少癌症的主流療法,研究就發現吸煙會令這些治療方法的成效大打折扣,降低腫瘤的治癒率。以頭頸癌為例,若患者在接受電療期間繼續吸煙,五年存活率將較治療前戒煙的患者低。另一方面,對於接受化療期間的吸煙患者而言,煙草會影響藥物的細胞代謝,可能減少藥物濃度令藥效降低,抑或增加藥物濃度,加重化療副作用。
電子煙同樣危害健康
近年,電子煙在社會漸趨普及,很多人認為電子煙較傳統煙安全,坊間甚至出現電子煙能夠有助戒煙等說法。事實上,多項研究證明,電子煙會釋出大量有害物質,例如尼古丁和一級致癌物甲醛,危害心血管及呼吸系統健康,同時也會增加癌細胞對電療和藥物的抵抗性,降低治療效果。歐盟和世衛亦多次強調電子煙並非有效的戒煙工具。
戒煙提升癌症治療效果
總括而言,在癌症治療期間,吸煙不但會降低治療效果,減慢復原時間,長遠更會增加癌症復發及擴散的風險。對於長期吸煙人士來說,戒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現時有不少藥物幫助舒緩戒斷症狀,例如尼古丁替代療法 (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研究證實這些藥物對癌症治療成效尤其顯著。有意戒煙的患者亦可致電衛生署綜合戒煙熱線 1833 183 查詢和預約由政府和其他機構提供的免費戒煙服務,例如藥物、針灸治療、電話輔導等。家人或朋友亦應支持正在戒煙的癌症病人,與他們攜手度過難關。
香港大學五年級醫學生 陳俊球
–
參考資料
1. 世界衛生組織:吸煙大大增加手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20-01-2020-smoking-greatlyincreases-risk-of-complications-after-surgery
2. Head and Neck Cancer: Smoking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 Reduces Chances of Overall Survival. Oncology Times: March 25, 2011 – Volume 33 – Issue 6 – p 46 doi: 10.1097/01.COT.0000396395.13263.60
3. 歐盟及世衞重申電子煙戒煙成效的證據不足
https://www.smokefree.hk/page.php?id=587&lang=tc
4. Manyanga J, Ganapathy V, Bouharati C, et al. Electronic cigarette aerosols alter the expression of cisplatin transporters and increase drug resistance in oral cancer cells. Sci Rep. 2021;11(1):1821.
5. Cinciripini, P. (2017).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Treatment Advances and the Oncologist’s Rol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J Natl Compr Canc Netw, 15(5S), 748-750. Retrieved Nov 25, 2022, from https://jnccn.org/view/journals/jnccn/15/5S/article-p748.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