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青年今告別守護天使 愛在生命倒數時

 

外貌純美的女設計師與男朋友展開情侶關係時,已知道男朋友癌症末期,生命快終結;因為他是個很有愛心的男孩,她患病時曾得到他的安慰,他們打開心窗,兩個人的心靈互通,一齊走上一條既短暫又艱難的道路。男友今日舉辦死亡晚聚,告別親人,話別朋友,感謝女友「我的守護天使」。
記者:呂焯均

林鉦傑年僅27歲,小時已經要與癌症搏鬥。11歲時整個月肚脹、嘔吐,一檢查便證實患腸癌,切去大部份大腸,餘下一小段可接駁小腸,讓他康復後可維持正常生活。住院半年,接受化療,他要由義工替他補習,出院後升讀中一。天真的鉦傑,連甚麼是癌細胞也不懂,只知道有病時很痛。

 

復發後所有治療無效

鉦傑是個充滿愛心的孩子,參加了威院專門幫助癌症病童的生命小戰士會,以康復病童身份幫助其他病童。有些病童化療時脫光了頭髮,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安慰他們,「頭髮會再長出來的」。病童病得瘦弱,他就展示自己的高個子身形,「會康復㗎」。復課後仍續做醫院義工,也參與其他志願機構服務,每個星期的課餘,他都奉獻給病者、長者、傷殘人士及智障人士。
中五畢業,鉦傑到職訓局修讀長者服務文憑,又升讀高級文憑,他自小的志願便是服務社會,當社工、護士都是他的夢想。由於家境不充裕,他要半工讀做零售店售貨員,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十分吃力。
他準備修畢高級文憑後便報讀學位課程,但2008年4月,考試前他依期到醫院檢查身體,抽血發現癌症指數升高,初步顯示肝和脾臟有腫瘤。他堅持要考試,「對個病仍抱住希望,自己唔想放棄升讀大學嘅機會」。但是,8月進入醫院做手術,醫生打開肚皮,見到癌細胞已佔據全部內臟,胰、肺、腹膜、橫膈膜都有很多粒粒。醫生只為他縫合開刀的創口,沒有做任何切割。
待他蘇醒後,醫生告知,情況很差。之後連串的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等,全都無效。醫生安排舒緩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也無法減少痛楚。癌症腫瘤觸碰到腸胃,令腸胃抽筋,好痛。為了減輕家人負擔,他仍兼職工作,直到去年11月終捱不住。上個月,他感到身體狀況更壞,體重已由原來的180磅降至120多磅。醫生檢查後說,他的生命大限已以月計。
2004年就讀職訓局時,見到一名女生脫光了頭髮、戴冷帽和口罩,他明瞭是正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他主動上前交談,又以康復者身份安慰,兩人成為朋友,又邀請參與癌症康復者活動。女生患的是腦癌,後來康復。
當時他已有女友,是血癌康復者,雙方已談到未來,儲錢結婚。但08年鉦傑復發,並已知無法治癒,女朋友無法承受看着他離開的痛苦,「如果唔係以女朋友,而係以朋友身份睇住你走,個心會舒服啲」。雙方都能體諒,2011年二人決定分手。

 

女友鼓勵 用心靈溝通

那時候,現時的女友阿斯給他鼓勵,她清楚他的一切。鉦傑形容,她隨和、溫文、體貼、不發脾氣,每樣事都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去做。他痛的時候,她輕輕的撫摸痛處。兩人話說得多了,便打開心窗,用心靈溝通。
他腦裏不停縈繞,在自己將離去時,她是上天派來守護自己的天使。他們談過鉦傑死亡的一刻,鉦傑囑咐她一定要找另一個更加好的男孩。阿斯回答一定不會,然後忍着淚說:「要看着你走,我會很傷心。」
威院為鉦傑轉介聖公會聖匠堂護慰天使計劃,獲信興集團資助舉辦晚聚,完成鉦傑最後意願,與朋友、親人告別,向阿斯述說,「你係我生命中最重要嘅人,你係我守護天使,我會安然離去,你要安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322/18664755

———————————-

癌魔帶走 表妹 戰友

 

童年活潑

【生離死別】
癌魔佔領他的身軀,鉦傑知道自己快要死,其實癌魔早已向他逞強,奪去他最要好的癌病戰友,奪去他最疼錫的年幼表妹,叫他先體會死亡帶來的傷痛。
他在威院的癌症小戰士會,有一班年紀差不多的癌病康復者朋友,其中一位年紀比他小一歲的病友,大家孩童時曾經一起與癌魔搏鬥,一起戰勝,自此兩人成了摯友。有年輕人的率性,兩人無所不談,彼此均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支持者。鉦傑和這位朋友差不多同時復發,但朋友已是第三次復發,癌魔更凶惡,不久便因感染併發症離世。
鉦傑的表妹只得兩歲便驗出患腦癌,手術後康復。她很漂亮、可愛、精靈,從沒因為有病而埋怨、發脾氣,反而整天笑容滿臉,是人人的開心果。可是,她四歲多便復發,由腦部擴散至骨,死時年僅六歲。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322/18664757

———————————-

朋友變愛人 無懼結局未圓滿

情人眼淚

【家人支持】
「無論發生乜嘢事,我都喺你身邊,愛你一世」,阿斯的聲音溫柔,她輕撫着鉦傑瘦削的手背,長長秀髮,掩不住臉上的純真,但兩眼淚水,流淌着她的深情。
阿斯曾拍拖,但前度男友並不珍惜雙方的關係,溝通很少,感覺難受。她參加癌症康復者的聚會,更了解鉦傑的為人,他關心人、樂於助人。鉦傑與前任女友分手後,阿斯以朋友身份安慰,與鉦傑漸結情絲。她知道鉦傑生命短促,卻為甚麼仍去愛一個患絕症的男人?阿斯的答案簡單,不需要像別人般一定要結婚生仔,不需要人人走這樣的路,遇到愛錫自己的人,關係有多長久、結局是否圓滿,也不重要。

 

家中拍拖 電台示愛

她的父母和兄長也沒抗拒。阿斯與鉦傑拍拖,礙於他的健康狀況,他們很少外出,主要是到二人的家或看電影。阿斯的父母會擔心鉦傑,經常問候鉦傑的健康情況,哥哥也會傳短訊問候鉦傑,家人又常提醒不要鉦傑走過來,她要多過去鉦傑的家,以免他舟車勞頓。
鉦傑知道阿斯愛聽一個電台節目,有一次刻意打上電台公開示愛,剛巧阿斯正為公司搬遷忙碌而沒有收聽。電台致電給阿斯,阿斯一聽到主持人的聲音,便如心有靈犀,知道是鉦傑在背後「發功」,深受他打動。
2012年是鉦傑與阿斯拍拖後鉦傑首個生日,阿斯親手做蛋糕,還顧及他已不太能吃東西,蛋糕沒有忌廉,但多些他能吃的水果。鉦傑為抗癌花盡積蓄購買各種食療產品,阿斯也毫不吝嗇為他購買。
鉦傑說知道自己已行到差不多生命盡頭。滿臉淚水的阿斯,稍倚近他的肩膊,捉着他的手更緊:「我會多啲陪住你,唔會走開。」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322/18664759


 

( 乳癌 ) 3癌友勇敢追夢 分享生命故事

 

謝秀蓮(中)、王君華(左)、蘇愛合開的「將軍夫人」服飾店,是癌友們的交流平台,分享抗癌心路歷程。 (記者鄭淑婷攝)

〔記者鄭淑婷/龜山報導〕同為乳癌患者而結識的謝秀蓮、王君華、蘇愛,一起在龜山鄉開設「將軍夫人」服飾店,藉著這個平台與許多癌友分享抗癌心路歷程,最近頻受邀到大學院校演講,三人計畫明年開設將軍夫人旗艦店,與服裝科系學生合作創立「Made in Taiwan」的自有品牌。

謝秀蓮、王君華、蘇愛原本是三條平行線,卻都在一年多前罹患乳癌,對於治療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對方式,卻在心靈成長課程中結識。王君華說,生病後辭掉工作接受化療,治療一年後覺得很空虛,病好了還能找到工作嗎?

即使病痛纏身還是有夢想,三人決定在龜山鄉忠誠街開設服飾店,不只賣衣服,更提供癌友心靈交流的平台,店名「將軍夫人」是曾開過服飾店的謝秀蓮想的。

她笑說,曾經很想當個將軍夫人,可惜老公只做到上校就退伍,店名蘊含夢想的意思,也鼓勵三人即使罹病也要勇敢追夢。

蘇愛過去做業務,對服飾一竅不通,跟著謝秀蓮及有服裝設計背景的王君華學習,練就選衣服、挑衣服的功力。三人笑說,罹病後反而做了、學了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感受到全然不一的生命體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nov/1/today-north4.htm

( 乳癌 ) 乳癌關鍵50問

 深入淺出的介紹,配合圖片示意,<乳癌關鍵50問>提出女性朋友們對乳癌所在意與關心的關鍵問題,減少因為對乳癌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慌。

Part1 認識乳癌
Part2 乳癌的評估與治療
Part3  術後的護裡&生活照護
Part4  生活習慣&醫病關係  

作者介紹

梁宏華醫師

現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專任主治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究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日本國立癌症病院乳房中心進修
日本龜田綜合醫院乳房中心進修
獲頒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獎學金

本書資訊:
作者:
 梁宏華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語言:繁體中文
訂價:220元

 

新書推薦-乳癌關鍵50問

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

 

http://www.cyfju.org.tw/index.jsp

新書推薦-乳癌關鍵50問

2014.03.18

新書推薦-乳癌關鍵50問

病友關懷,歡迎妳的加入!

2014.02.19

病友關懷,歡迎妳的加入!

勇源輔大基金會成立記者會

2014.01.06

勇源輔大基金會成立記者會

創建起源

緣起

 

2013年8月,由校友陳致遠先生捐款與輔仁大學共同成立「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企盼以實際行動幫助台灣的乳癌病友,共同面對癌症治療、術後照護與人性關懷,讓乳癌病友重拾笑顏,以正向的心態面對新的生命。
 

 

成立宗旨

 

基金會宗旨為乳癌防治、急難救助與推廣研究。

我們提供婦女乳房健康之衛教資訊、健康篩檢活動,援助急難乳癌病患之醫療費用,促進乳癌學術研究交流,為乳癌婦女提供安全、隱私、專業及整合性與全方位的健康照護服務。

 

LOGO

 

以英文字母C與F,分別代表勇源(Chen-Yung)與輔仁大學(Fu Jen)的結合,共同創造企業與教育及醫療事業另一個嶄新的連結。

絲帶在傳統上取意於感情的傳遞,基金會Logo以絲帶為主體,透過圓暢洗練的線條,呈現花朵般尖嫩帶圓、剛柔並濟的意涵。轉折的色彩層次,表現出生命的律動與多采多姿;從容大步的姿態,象徵與病友們攜手準備邁向更寬廣的未來、積極地擁抱希望與美好。

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以淺粉色代表輔仁大學投身乳癌醫療與全人照護的追求與領頭、以輕藍色代表勇源對乳癌病友的務實支持與心靈關懷。

勇源logo

( 乳癌 ) 治癒癌症新解 防堵擴散是關鍵

 治癒<a href=癌症新解 防堵擴散是關鍵” width=”630″ height=”422″ style=”font-family: 新細明體,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6px; position: relativ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outline: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

圖片來源:flickr.com/photos/urologysa/

擴散是癌症最陰險的一面。手術、放射線、藥物可以相當有效地處理原發性腫瘤,但只要腫瘤開始轉移、續發性腫瘤擴散至病人身體其他部份之時,這類療法的效果也會大大減低。因此,阻止轉移會是個重大成就;蓋氏整型外科研究中心的莫瑞提(Matteo Moretti)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卡姆(Roger Kamm)可能已經朝此目標前進了一步;他們創造的微實驗室晶片,可以模仿乳癌與骨髓之間的癌細胞轉移。

轉移的謎團之一就是,不同的原發性腫瘤傾向於轉移至不同的特定組織。兩位研究者為了測試他們裝置,研究了傾向轉移至骨髓的乳癌細胞,並利用裝置驗證一項假說,亦即此傾向源於骨髓信號分子CXCL5,以及乳癌細胞外膜上常見的分子受體CXCR2。

晶片本身有如2分公寬、以玻璃和塑膠做成的三明治,兩種材質之間有著相互連結的渠道,渠道內則填滿可以讓細胞生長的凝膠。莫瑞提博士和卡姆博士利用晶片矩陣模仿骨髓,並在每個晶片中央放人乳癌細胞;控制組則是以晶片矩陣模仿膠原蛋白。一如預期,癌細胞快速入侵骨髓,但沒有入侵膠原蛋白。問題在於,什麼東西吸引了癌細胞?

兩人為了找出答案,以培養CXCR2抗體的乳癌細胞再次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那大幅減緩了癌細胞擴散。相反地,當他們在膠原蛋白陣列中加入CXCL5時,癌細胞便快速入侵。信號分子與分子受體間的連結,似乎就是骨頭吸引乳癌細胞的原因。

這是非常有用的資訊;以化學手段瞄準CXCR2受體,或是開發可以讓骨頭減少CXCL5分泌量的藥物,或許就能減緩、甚至停止乳癌轉移。不過,此晶片還有更廣泛的用途;莫瑞提博士和卡姆博士在開發晶片之時,還創造了可以測試多種細胞互動的方法,其他癌症與轉移組織間的互動亦包含在內。最終,那說不定可以減少轉移和續發性腫瘤,進而延長患者的壽命。(黃維德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4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029

—————————————

經濟學人英文原文
http://english.cw.com.tw/article.do?action=show&id=14656

癌後人生講座:一起抗發炎

 

癌症治療後,下一步呢?該怎回歸生活?

改變生活習慣,啟動抗發炎的生活是我們腫瘤科醫師認為癌後人生的重要課題,如何藉由飲食、運動、舒壓、減重、社會支持來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統、提高自我療癒力,強化抗癌成功率。

這次我們除了分享以實證醫學、科學角度來抗發炎外,特別邀請重量級「排毒舒食盛宴」作者-韓柏檉教授,教大家如何好好舒食抗發炎!

時間 主題 講師
8:00-8:30 報到  
8:30-9:00 動一動:大笑的力量 賴芹如老師
9:00-9:30 科學告訴你:如何抗發炎 廖志穎醫師
9:30-10:00 休息茶敘  
10:00-12:00 專題:好好舒食 韓柏檉教授

一.時間: 103年04月13日(星期天)AM8:00~12:00

二.主辦單位: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

             穀雨健康

三.地點: 台中醫院醫療大樓12樓(大禮堂) 

             台中市三民路一段199號

四.報名方式(擇一):

電話:04-22294411轉3400 腫瘤中心 

網路 : http://cancernewlife.kktix.cc/events/0413

五.對象:

歡迎各院癌症治療後的病友及家屬(一位) 參加             

六.費用: 免費

立即報名
http://cancernewlife.kktix.cc/events/0413

 

 

( 肺癌 ) 分子標靶治療 肺癌病人存活率增2至3倍

 

  • 肺癌出現不同基因突變,治療前應先檢查。(袁楚雙攝)” alt=”莫樹錦指,肺癌出現不同基因突變,治療前應先檢查。(袁楚雙攝)” style=”margin: auto; padding: 0px; border: 0px; height: 250px; display: block;” />

    莫樹錦指,肺癌出現不同基因突變,治療前應先檢查。(袁楚雙攝)

肺癌是港人第二號癌症殺手,據醫管局資料顯示,2011年新增病例達4,401宗,僅次於大腸癌。肺癌治療複雜,死亡率高,單以2011年計算,全球已有逾100萬人死於肺癌。早前有腫瘤專家發現,透過一線治療前的基因測試分析癌細胞,再配以合適治療,可有效提高病人存活率達2至3倍,進一步延續晚期病人的壽命。

 肺癌種類主要以非小細胞及小細胞區分,當中約有八成半病人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由於肺癌患者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到晚期才發現,令早年的肺癌病患存活率偏低。不過2004年起,醫學界發現標靶治療可提高病人存活率,在治療肺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指出,肺癌亦會出現不同種類的基因突變,例如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FGR)、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等,研究發現,基因檢測結果呈陽性或陰性,同一治療方式亦有不同的效果,有時候化療效果較佳,部分情況較宜使用標靶藥。他續稱,近年「分子標靶治療」發展,是透過個別肺癌的分子圖譜,分析癌細胞基因,從而挑選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現時各公、私營醫院已著手為肺癌病人於接受療程前進行相關檢查。他建議未來不應單純以非小細胞或小細胞區分肺癌病變,以便訂出更靈活的治療組合。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9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