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何厚華 愛是一生的功課

 

何厚華  愛是一生的功課

 

 

鼻咽癌/第三期

愛是一生的功課

 

 

「那時候的自己其實已經不怕死了,最怕的是死不了……

 

2006年我跟隨著永齡基金會巡迴「讓生命亮起來」系列演講,在之後所出版的DVD中 特別收錄了這段話。那是我癌症治療最痛苦的時期所想到的,在經歷了四十七次電療與五次化療之後,我因免疫系統出問題引發肝昏迷住院,那些片段在我的腦海裡 成了消失的記憶。經過的一切我還是事後從好友口中得知的,當時醫生因為還在觀察不敢輕易用藥,讓身邊很多朋友還以為我已經沒救了,還相擁而泣的說著:「真 可憐,什麼都還沒來得及交待……

 

之後,我還是「奇蹟般」的痊癒了,因為我知道我的功課還沒做完,老天爺是不會輕易讓我走的。

 

2003年 底,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往返於台北與北京之間,每次坐飛機時耳朵就會嚴重積水,下機便要趕快到醫院找醫生治療;一開始總覺得是因為適應不良的原因,但一次又 一次的發生,醫生也開始擔心了,希望我找一家大一點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並說有「鼻咽癌」的可能。於是我找了家裡附近的醫院掛號,並跟醫生說明我的來 意,看起來年紀頗大的老醫生跟我說:「你以為癌症這麼容易得嗎?」然後草率的檢查之後就讓我回家了。人總是有僥倖的心態,反正有醫生為我背書,我也就這樣 放過自己了。

 

20049月,我應聘到北京長期工作,臨去前還是有些顧慮,決定到長庚醫院好好的做檢查,於是便診斷出是鼻咽癌第三期。我問醫生說:「那我的工作該怎麼辦?」醫生很嚴肅的看著我,彷彿在告訴我說:「現在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嗎?」

 

從 學生時代開始到進社會工作,我只顧努力往前走,從沒想過有什麼會讓我停下腳步,所以也往往忽略了身邊美好的風景。所以等我真正面對自己生病這件事,我告訴 自己,是老天爺要跟我說些什麼吧?記得在一次等待治療的時候,聽見一對母子的對話:「你父親是造了什麼孽?為什麼會得癌症呢?」是啊!那我是造了什麼孽 呢?癌症為何要找上我?正當我也開始心慌與抱怨的時候,我選擇傾聽生命要告訴我什麼?於是我知道了那是一份禮物,而我也決定欣然接受它。第一次我發現心態 是多麼重要,很多人說癌症不只是生理的疾病,同時也是心理的,對此我深表認同。

 

在 癌症的治療當中,為了讓我身邊的朋友放心,我開始寫部落格,期間發生很多的事是我始料未及的。因為我的病,結束一段早就該結束的愛情,我看見自己對自己的 殘忍;久未連繫而一直有心結的姊姊,在我一次的拒絕之後,最需要的時可還是回到我身邊,還有本來不擅接受朋友關心的我,深刻的體會到「接受也是一種付 出」。原來這就是老天爺厚愛我的方法,給我機會重新審視我對愛的理解與方式,也是我必修的課題。

 

後 來我將部落格的文章集結成書,主要是分享我切身的經驗,我常覺得生病的人醫生會告訴你該吃什麼,或是如何治療,卻很少人去提到內心的恐懼或變化。記得我昏 迷住院醒來,我以為自己得了躁鬱症,並有厭世的想法,結果醫生的一句話:「你受了這麼多的磨難,現在這些擔心害怕都是正常的,不要以為自己心理生病了……」當下給了我相當大的力量。

 

之前我做廣播、寫歌詞,冥冥之中在傳達一些感情的觀念,但經歷這次的體悟,我更喜歡將這些人生轉折透過不同方式傳遞出去。2005年在癌症治療後一週年,我到北京去工作了,身邊的朋友當然是不贊同的,我說我是等著要去看奧運的,而且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我懷著這樣的心情,在異地結交更多的朋友並展開自己的新生活。於是在許多朋友的支持下,2008年我也在北京出版了我生病時的手記,並上了不少的雜誌與電台的專訪,繼續把愛傳出去。

 

中間有個我很少向人提起的小插曲,在我到北京後的不久,我有一個國中同學也得了鼻咽癌,我趁著每三個月回去複檢的機會去探視他,以身作則的給他打了強心針,之後他也慢慢康復,他是這麼告訴我的:「我看你現在這麼好,就給我無比的力量,我知道我也會跟你一樣好起來的。」

 

這次參加抗癌鬥士的選拔活動,其實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繼續為跟我一樣遭遇病痛的人,期許真正可以再做一些什麼,而我也更努力的讓自己過得更好,給每個生病的人最佳的信心,得癌症不只提醒我們對身體的重視,也因為這份老天爺給的禮物,對人生有了新的角度與視野。

 

加油,我會繼續努力下去的,因為我知道,這是我一生的功課了。

 

 

http://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789

(鼻咽癌) 台灣 : 放射加化療 購物專家成功抗鼻咽癌

 

放射加化療 購物專家成功抗鼻咽癌

健檢可即早發現 初期治癒率達9成

 

 

更多專欄文章

鼻咽癌為僅次於口腔癌第2常見的頭頸部癌症,東森購物購物專家趙至爵於去年8月發現罹患鼻咽癌第4期,經2個月放射合併化學治療,成功抗癌,目前已重返工作崗位,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呂宜興醫師表示,可透過健康檢查癌症EB病毒篩檢項目測出,準確率約為7-8成,若即早發現,1、2期治癒率可高達90%以上。
報導╱王心怡 攝影╱王永村 部分圖片╱趙至爵提供

樂觀正面的態度,讓至爵戰勝鼻咽癌重拾最愛的重機! 

 

太太的支持與陪伴,是至爵(左)在抗癌之路的強力後盾。 

罹病後未住院前至爵得常常到醫院報到,對至爵體力是一大考驗,常不自覺露出疲態。

初發現 不菸不酒卻罹病

前年5月趙至爵因親人意外過世,長達1年情緒極為低潮,去年8月起感到身體異常疲倦及發燒,起先以為是一般感冒,在連續2周服用抗生素症狀不見好轉,且脖子出現2顆不明無痛腫塊,轉往醫學中心進行病理組織切片後,發現2顆腫瘤大小合併達7.5公分,且為惡性,趙至爵說,自己不菸不酒卻罹病,一度萬念俱灰,甚至開始向身旁親友交代後事。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 呂宜興醫師

專家說 多半有家族病史

鼻咽癌患者中有1/3的人第1期不會有任何症狀,所以不易發現,目前可知與家族遺傳、長期抽菸及長處煙塵環境有關,父母有鼻咽癌,子女罹病風險為一般人19.2倍,抽菸超過20年,發生率為一般人的1.63倍,而工作需暴露於煙塵環境的人,如木工、煤礦工也是高危險群。而鼻咽癌症狀表現多為下列4種合併出現。 

鼻咽癌4大症狀

 

抗病魔 食之無味 爆瘦10公斤

所幸至爵轉念要繼續為家人活下來,接受2個月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性治療的療程,要同時忍受化療後掉髮、嚴重反胃與嘔吐,以及放療造成口腔及喉嚨潰瘍,使味覺遭到破壞,甚至連喝醬油,也嚐不出任何味道,原本69公斤的他,體重也掉到59公斤,醫師威脅說再爆瘦,就得插鼻胃管強迫進食,才讓至爵勉強塞食物下肚,除吃不好外,治療造成的鼻涕倒流,常使至爵好不容易入睡後又嗆醒,讓他一度想放棄治療逃開這一切! 

 

體重掉到59公斤的至爵,在醫院苦中作樂玩自拍。
至爵化療造成大量落髮,於今年2月才逐漸長回。

專家說 放療合併化療較佳

鼻咽癌目前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療法3種,由於鼻咽部位開刀屬於顱底部手術,困難度及危險性高,因此多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手術多用於處理復發狀況;另外,呂宜興醫師表示,近年少數醫學中心引進第3代放射治療儀器,可降低放療後口乾副作用,費用依病程約需自費25~50萬元不等。 

大病初癒後至爵會喝精力湯來補充營養。

搭配吃保健品

罹病期間,不少友人推薦各種偏方,同房病友也分享許多緩解化療不適的營養品,營養品的奶腥味更是讓至爵退避三舍,至爵笑稱,生病就是要認份,而且要有邏輯清楚的腦袋過濾及評估偏方的可信度,在治療過程中想服用保健品之前,如止吐劑或現在的復健營養品,至爵都會跟醫師討論過,確認現階段身體可負荷,才會放心服用。 

專家說 用偏方先問醫師

雖然有些坊間流傳的偏方部分獲醫界認同,如蘆薈用於術後可舒緩潰瘍不適感,但大多數需配合治療進度與時間點,由於治療已要大筆開銷,有的偏方甚至所費不貲,加上療效不確定,患者應與醫師溝通,不亂用偏方,避免干擾治療效果。 

勤復健 回診做運動

歷經2個月治療後,至爵腫瘤縮小至可控制範圍,目前只要仍定期回診觀察癌細胞狀況。至爵說,回診得分別掛血液腫瘤科、放射科、耳鼻喉科等科別,很麻煩但為抗癌仍不可中斷。另外治療也讓他體力狀況不如以往,他利用騎單車或在家中附近散步等方式,幫助體能復健。 

專家說 治療須會診

癌症治療計劃並非由單一科別決定治療方式,而是經由聯合門診的醫療團隊進行溝通。當鼻咽癌治療病情獲掌握,患者可到戶外曬太陽,同時進行體力能負荷如散步等較和緩的運動,幫助體能恢復與新陳代謝。 

趙至爵小檔案

身高:172公分
體重:目前61公斤,化療前69公斤
職業:東森購物購物專家,以銷售3C商品為主
嗜好:重型機車、單車、閱讀、3C收藏
座右銘:凡事都往好處想,但做最壞的打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00621/32601466#

 

(鼻咽癌) 癌的啟示:情是何物 超越生死相許

 

癌的啟示:情是何物 超越生死相許

亞薇與我同病相憐,分別於十多年前患上鼻咽癌。她樸實的臉容不時流露出對生命的喜悅。可惜好事多磨,數月前她左腮的淋巴核脹大,後來證實舊患復發。我不想打擾她,將心底的問候寫在卡上,請她丈夫轉交給她。

薇的丈夫與我共事一部門,但我還是首趟到其辦公地方。他個子高大,我將問候卡遞給他,他忙向我道謝。我說家人的支持更重要,他隨即從抽屜裏拿出一疊書,全是甚麼「癌與食療」、「如何對抗癌病」……他逐頁翻給我看,我的視線由一頁轉到另一頁,頁與頁相隔數秒,我仍清楚地看到他用螢光筆突出的句子:甚麼「癌並非絕症」、「讓病人享受親情」……等。看到這裏,我再忍不住淚水,朦朧裏只看到一個魁梧的漢子,做着最幼細感人的動作。

他見我愣住了,連忙放下書。他桌上放着幾張家庭照片,一家四口,樂也融融。他無限惆悵的告訴我,薇是他第二任妻子。他的前妻多年前因皮膚硬化早逝,遺下兩個幼女。他後來認識薇,薇很疼愛他的女兒。薇婚後不久竟患上鼻咽癌,她默默地忍受一切,癌病總算穩定下來,女兒也視她如親母般。怎料數月前……

因他們感鼓舞

我欲語無言,對那些命途多舛的人,生存實在需要無比的勇氣和意志。我為他們難過,卻因他們感到鼓舞。從他們身上我悟到情是超越「梁祝」的死生相許,不是形式上的山盟海誓,而是在困苦裏每個注滿愛和希望的動作。

香港防癌會網址:ww.hkacs.org.hk

香港防癌會「同路人」主席 張佩蘭女士

 


2011-5-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 … ml?pubdate=20110505

(鼻咽癌) 癌的啟示:出現頸核 或鼻咽癌先兆

 

癌的啟示:出現頸核 或鼻咽癌先兆

「小鳳姐」,我其中一位患鼻咽癌的朋友,人如其名,她長得一雙鳳眉鳳眼,嬌俏可人。她直言患鼻咽癌多少與她昔日吃喝玩樂的生活有關。因為早婚,孩子長大後便盡情玩樂,除了煙不離手,更是酒量驚人。發病前她經常頭痛,並持續出現喉痛、聲沙,她以為是唱K及捱夜導致的,又沒有理會。後來,她右邊頸出現一顆核狀的硬塊,她想是煙酒多、睡眠不足引起的「痰火核」,喝杯「涼茶」便可,但這顆頸核卻久久不散。沒多久另一邊又長出一顆新的頸核,不痛不癢的。期間她的聲音變得沙啞、吞嚥時更有梗阻感覺、身體明顯消瘦。家人苦口婆心勸她去檢查,醫生一摸她的頸便覺得不妙,經檢查後證實患上第三期鼻咽癌。

因癌腫已擴散到周圍的組織,若要根治,她必須同步接受放射及化學治療。她坦言當時治療辛苦難言,療程到中期時她已忍不住,曾想過走上天台,縱身一跳了事,但給女兒拚命的拉住,兩人緊緊抱着哭了大半個鐘頭。這一哭,心中的鬱悶都釋放出來了,她愛女兒,女兒也愛她。有盼望就有力量,她咬緊牙關完成所有治療。現時更積極策劃及參與鼻咽癌病人組織活動。

香港防癌會「同路人」主席

張佩蘭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 … ml?pubdate=20110421

(鼻咽癌) 患癌義工活出精彩人生

 【大公報訊】癌症是死亡的代言人,不少人得知身患癌症時,感覺好像宣判死刑。不過,亦有癌症康復者視疾病為「禮物」,從確診至康復治療期間,尋回人生的意義,由昔日只懂吃喝玩樂的小伙子,變身為人間天使,透過寫網誌、設立網站,鼓勵其他病友,積極面對人生。

「癌症像是一份禮物」

香港癌症基金會昨日舉辦「活出精彩」義工嘉許禮,以表揚三十多名助人自助的義工,當中不少為癌症康復者。其中一名為三十八歲鼻咽癌康復者吳偉麟,在五兄弟姊妹中,四人身患鼻咽癌。吳偉麟在○三年證實患癌,當時腦海一片空白,整個人感覺在大海中飄浮,失去了方向,更需向朋友綵排一次,才敢與太太交代。他說,大家姐亦在同年證實患癌,「十分震驚、憤怒,為什麼這麼不幸的事」,大家姐最終更不幸過身。

雖然癌症為吳偉麟帶來不幸,但同時亦重燃他的人生道路。吳偉麟坦言,年輕時嗜煙酒,並沒有人生目標,只懂吃喝玩樂,但從確診至康復治療,至今已七年,無論在生活習慣,抑或人生觀均出現重大改變。他笑言,癌症好像是一份禮物,不但改變其與家人的關係,「以前家人之間非常疏離,只有大時大節才會見面,現在會定下星期六、日為家庭日」。他說,癌症為其找回人生的意義,曾經歷癌症,明白病者的心理,故現時透過寫網誌、設立網站,鼓勵其他病友,以及參與義工服務,希望傳達正面的訊息給病友,紓緩不安的情緒,未來希望以此為終身職業。

另外,一群喉癌康復者雖然沒有了聲帶,意志並沒有被疾病磨滅,成立「呀吱呀咗」無喉者合唱團。其中一名成員黃麗珍說,接受手術後,說話不清,無法與人溝通,十分難受,最後花近兩年時間重新學習說話,其後更參加合唱團,現時笑言「自信心爆棚」。

(鼻咽癌) 主因遺傳 定期驗血預防

 

主因遺傳 定期驗血預防

【本報訊】家族遺傳為鼻咽癌其中一個主因,若家族患者人數愈多,患癌風險倍增。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表示,鼻咽癌和腸癌、乳癌一樣,若家族成員體內帶有致病的特定基因,有機會患上相關癌症。醫學界現時找到約六至七種基因與鼻咽癌有關,若家族中有一人患此癌,其他家庭成員已列為高危一族,應定期驗血,如有數名患者,更要評估是否遺傳了共同的致癌基因,及早預防。

長期進食鹹魚、梅菜等醃製食品;感染經飛沫傳染的EBV過濾性病毒,均為鼻咽癌致病成因,建議市民出現耳鳴、耳聾或頸部生腫塊等徵狀,應盡快向耳鼻喉科醫生求醫及診治。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二○○七年有九百二十五宗鼻咽癌新症,三百三十七人死於此癌症,為本港第八位癌症殺手。鼻咽癌病發率持續下降,由三十年前每十萬人超過三十人患病,至現時每十萬人約十人。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517/00176_009.html

(鼻咽癌) 七口家五人患鼻咽癌

 

七口家五人患鼻咽癌

患癌的不幸遭遇,在鼻咽癌患者吳偉麟口中,竟是他人生「最寶貴的禮物」,因為這次經歷,令他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吳偉麟可說生於癌病家庭,母親、三兄姊與他,一家五口先後患上鼻咽癌,其中一名姐姐更因病離世。惡疾奪去他的至親,卻不能阻隔他與家人互相扶持的心。從前只管吃喝玩樂、嗜酒抽煙的他,因病找到人生目標,當上義工探訪病者,更成立病友網站,希望以生命感染更多人。

吳偉麟(右一)與多名<a href=癌症病患者分享抗癌心得。 (陳錦輝攝)” />

新婚確診 晴天霹靂

三十八歲的吳偉麟,○三年確診患鼻咽癌。當時經營小生意的他,剛新婚兩年,突然發現頸後有硬塊,求醫後赫然得知自己患第三期鼻咽癌,「那一刻根本不能接受,整晚無法入睡,同太太講嗰刻,佢激動得不停咁喊。」

他接受放射治療後,病情受控,但康復時期卻令他承受更大心理壓力,「其後一年要不斷覆診,隨時有機會復發,嗰時覺得好灰,成個人無晒方向感,情緒好波動。」他以為人生已跌進谷底,沒想到噩耗接踵而來,大姊、三哥及四姊因他患病接受檢查,竟先後確診患鼻咽癌,連同已患鼻咽癌康復的母親,一家七口中竟多達五人患同一種癌。其中一名姐姐不幸於去年病逝,「覺得成家人好似被詛咒,成日問個天,點解揀中我屋企!」

吳偉麟不向命運低頭,鼻咽癌將他與家人更緊密拉在一起,患病後與家人關係反而更親密,「以前一年見一次,依家經常聚會,互相分享抗癌心得。」他與妻子的感情更一日千里,從前各有各忙,甚少交流,但患病後妻子不但擔當所有家務,每天特意早起替他煮補品,一點一滴令他暖在心頭,「人哋話女人如衣服,我覺得太太是我的手足,無佢嘅支持,好難獨自走下去。」

與三百義工獲嘉獎

癌症改變了吳偉麟的人生觀,十五歲開始抽煙的他,病發前煙不離手,每日至少抽兩包,更經常夜蒲,通宵玩樂屬等閒事。患病接受治療後,陋習統統戒掉,更當上癌症基金會義工,不時探訪病友,今年初更建立癌症資訊網,讓病人在網上交流心得,他立志為癌症病者服務,令更多人可以積極面對人生。

吳偉麟昨與三百多名義工一同接受癌症基金會嘉獎,基金會今年將在天水圍增設癌協中心,為更多癌症患者及家屬提供支援。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517/00176_008.html

(鼻咽癌) 抗癌SUPER教師 用身教教勇氣

 抗癌SUPER教師 用身教教勇氣

 
2011-09-27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甫獲全國教師會Super教師獎肯定的國立新竹高商音樂老師陳景乾,罹患鼻咽癌多年,病魔絲毫不影響他對教學的熱忱,竹商管樂團在他帶領下,連續十幾年獲得全國音樂比賽冠軍及優勝,樂觀的他除了創意教學,也跟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從他努力抗癌的過程中發現勇氣。

新竹高商音樂老師陳景乾(右)獲得全國super教師獎,他雖罹癌仍不放棄對音樂教育的熱誠,帶領新竹高商連續十幾年參加音樂比賽都獲冠軍及優勝。 (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高商音樂老師陳景乾(右)獲得全國super教師獎,他雖罹癌仍不放棄對音樂教育的熱誠,帶領新竹高商連續十幾年參加音樂比賽都獲冠軍及優勝。 (記者洪美秀攝)

連奪10多年音樂比賽冠軍及優勝

人稱「阿乾」老師的陳景乾,在新竹高商教音樂已經十幾年,他帶領管樂團,不僅獲獎無數,更推動「一人一管樂」目標,讓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因沒錢上才藝課,就失去對音樂的感動。

「阿乾」老師也常自掏腰包幫學生買樂器或各種樂譜,只要學生有心學習,就算是週末假日,他一樣投入音樂教學。他甚至透過各種管道,邀請國外知名指揮家指導學生,讓學生有機會與國際接軌。

即使多年前罹患鼻咽癌身體不適,陳景乾從不放棄他最愛的音樂教學,學生在他身上看到抗癌的力量與勇氣,及對音樂的堅持;更因他的樂觀開朗,讓學生看到正向學習的精神。

陳景乾說,能獲獎是大家給的肯定,他會延續對音樂教學的熱忱,用音樂感動學生,讓音樂成為最有魅力的教學語言。

 

 2011-9-27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27/today-life5.htm

 

(鼻咽癌) 鼻咽癌放射治療 病患應追蹤頸動脈以免阻塞

 

鼻咽癌放射治療 病患應追蹤頸動脈以免阻塞

2010年 08月 24日  21:26

 

 

  • 雙和醫院主任陳啟仁指出過去放射治療範圍大,有些還會出現病變。(記者林茂榮攝)

    雙和醫院主任陳啟仁指出過去放射治療範圍大,有些還會出現病變。(記者林茂榮攝)

 

有位王先生近年來頭暈得厲害,不時跌倒,走路搖搖晃晃,需要人扶著,發作的厲害時,躺也不是,坐也不是,笑不出來,也哭不出來。檢驗發現,王先生的左側頸總動脈已經全阻塞,右側頸總動脈狹窄87%,大腦的血流供應少得可憐,只靠稀薄的血量供應大腦氧氣,置放支架後,整個人頓時神經氣爽。回溯病史發現,王先生在20年前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療,醫師指出,曾接受放射治療的病患,是潛在的頸動脈硬化高危險群,應長期追蹤頸動脈血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鼻咽癌是好發於華人的癌症,國內每年約有1000個新增個案,也是男性的十大癌症之一。鼻咽癌病患接受放射治療,通常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不過,曾經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療病患,還是可能在多年後出現「遲發性傷害」,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即可。

 

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啟仁指出,供應腦部血流的四大血管包括,左側總頸動脈、右側總頸動脈,以及兩條椎動脈。過去放射線治療者,因接受照射的範圍較大,可能會照射到總頸動脈血管,當下不會有異狀,卻會在十年後出現血管病變。

 

王先生約在20年前接受放射治療,這一年來,開始覺得頸痛、頭皮麻、頭暈、手麻等症狀,一起床時,頭暈異常,連走都走不穩,就像個醉漢一般,頭暈讓他不想出門、脾氣壞,起身時也會跌倒,更曾發生「暫時性黑矇」的眼中風,已經是大中風的前兆。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致中指出,安排頸動脈血管攝影,發現王先生的左側總頸動脈已經完全阻塞,右側總頸動脈也阻塞了87%,前2/3大腦的血流只靠13%的血管供應,腦部血量嚴重乾涸,才讓他反覆頭昏,若是不及時治療,隨時會發生大中風。

 

陳啟仁指出,由於左側已經完全阻塞,無法治療,因此在狹窄的右側血管放上支架,只要從腹股溝放入導管,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置放,血管暢通後,王先生一覺醒來就覺得「神清氣爽」!再也不暈了,走路也更穩當。

 

一般人以為只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病患才會腦中風,陳致中呼籲,早年放射治療的範圍較大,可能傷及正常血管,導致血管內膜受損,形成瘢塊與狹窄,呼籲曾經進行鼻咽癌放射線治療的病患,必須定期進行頸動脈血管超音波的檢查,早期發現血管病變,即時治療。

 

http://www.nownews.com/2010/08/24/327-2639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