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只是慢性病

癌症只是慢性病

 

 

出版社:        萬里機構.萬里書店
作者:           何裕民

 

 

本書簡介

以往,癌症診斷結果等同於死亡宣判書。國內腫瘤專家何裕民教授卻從全新角度揭示了癌症的本質:它是可控﹑可治﹑可以提前預防的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作者從觀念和心態入手,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正確對待癌症﹐呼籲人們以科學為依據﹐擯棄恐慌心理﹐豎立生活信心﹐在恰當的治療目標及方法之下重建生活秩序﹐享受特殊人生。

 

 

http://www.wanlibk.com/cgi-bin/isbn_pages.asp?txtIsbn=9789621442703

 

醫道

《醫道》 

 

 

作者: 岑信棠 
出版: 星島出版有限公司

 

 

岑信棠醫生一直堅持「為醫者,集思廣益,撫恤心靈」的行醫理念,主張不應放過任何可能性,他為此而學習氣功及中醫學,以便明白中醫藥及氣功如何配合西方醫學療法,去達到最佳的療效;此外,岑醫生亦很重視病人的心靈質素,尤其是病人的家人及朋友的支援,及後,得到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資助,岑醫生曾協助於瑪麗醫院成立全港首個「癌症病人支援中心」,深受病人歡迎。岑信棠醫生相信每位癌症病人的故事背後,都有一個與別不同的啟示。書中分為四大部分,即杏林養生、活出精彩、愛在人間以及豁達圓融,把岑醫生多年來的醫者心得、最新的醫療資訊、醫者與病者間的無微關懷、病者與親人間的深厚情誼、病友們樂觀自得的人生價值觀等等,匯集於一起,讓讀者在書中能汲取到正能量,時刻抱持著正向積極的態度,從容面對生命中的各項挑戰與難關。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626727430

Help me live:20 things people with cancer want you to know

Help me live:20 things people with cancer want you to know

 

 

“Help me live:20 things people with cancer want you to know” by Lori Hope:http://www.lorihope.com/?page=wantYouToKnow

Lori肺癌康復者,她藉著寫書及發表文章,令讀者明白與癌症病人確切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引導病者親友去展示和表達自己的關心。
看完她的書的摘錄和文章,覺得她好能講出我作為癌症病者的需要和心聲,也能給我作為牧靈關顧者很實用的指導。



癌症基金會2008年1月份會訊《觸覺》(第10–13頁),也有介紹 Lori Hope 以及她這本著作:
http://www.cancer-fund.org/uploa … 062009O3fc1lb84.pdf

Lori 跟你分享與癌症病人的溝通秘訣:“LAUGH‧LEARN‧LOVE”:
http://www.curetoday.com/index.c … id/2/article_id/220

Lori 接受時事雜誌訪問內容: “How to talk with a friend with cancer”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 … 563_1667824,00.html

癌症病房沒告訴你的事:一個醫生的另類接觸

癌症病房沒告訴你的事:一個醫生的另類接觸

  

 

  •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將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見聞與心得集結之作。他發現,癌症病人有半數以上,曾經經歷靈性上的困境,例如無名發燒、看見黑衣人、聽見怪聲、做夢看見自己死亡……。大多數醫生只以譫妄、調適不良或腦膜腦炎來類歸,而以提供安靜鎮定劑、抗憂懼劑來治療,卻很少有人長期追蹤研究。

  然而張明志的經驗裡,這些藥多半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奇怪現象,徒留病人驚嚇,而大多數家屬對於這些所謂的靈性困擾的事,也多半不願驚動主治醫師,而自尋其它管道來解決,以免被學科學的醫生斥為迷信。

  張明志提出他的臨床幫助病人的經驗,並提出結論:為了減少生命末期病人心靈上的混淆與困擾,如果病人已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家屬與醫療人員應盡量尊重,並協助他透過信仰達到心靈和諧。對於沒有信仰的病人,則要讓幫助他覺知正在面對生死難關,是自己必須努力的功課,不逃避、不害怕,並多念經迴向,以解決過去自性的靈性缺陷,以及現在的遊魂的干擾,而終至自性清明,坦然面對生死大關,最終達成積善人家自有餘蔭。

 

作者簡介

  張明志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擔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逾20年,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常務監事。專長:腫瘤內科、癌症諮詢、臨床實驗、血液腫瘤(淋巴瘤、惡性血液疾病)、良性血液疾病(貧血及凝血疾病之診斷)。著有《心靈病房的十八堂課》、《越過邊境》、《與血癌搏鬥》、《安寧的藝術》等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21955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

 

 

作者:吳佳璇
出版社:夏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4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557000

 

 

  “這個原本不受歡迎、不在寫作計畫內的故事即將付梓,相信「它」不但會是我寫作生涯中重要的作品,更將持續擴散溫暖的力量,和所有癌症病人及家屬相會於心,一起懷抱希望面對無常。” ──作者 吳佳璇

 

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

  內容是從一位精神科醫師得知母親罹患癌症後的過程開始──

  作者既是一位醫生,同時也是一位癌症病人家屬。儘管醫療知識和資源比一般人更為豐富,但是在情緒上,她所經歷的心情轉折和常人沒什麼不同 ;在理智上;她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將專業的一面以同理心提供給更多的病友和病人家屬參考。

  以日誌體呈現「檢查」、「診斷」、「手術」、「出院」、「化療」、「追蹤治療」、「意外行程」等陪母親抗癌的七個階段,為陪伴癌症病患及家屬的最佳心理適應know how手冊!

 

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癌症病人家屬

  「病人永遠是你最好的老師」是醫學院裡老掉牙的教訓。對腫瘤心理學有過許多憧憬的作者,卻從沒料到媽媽會成為自己最重要的老師。

   在這部自我揭露程度直逼「私小說」的作品裡,讀者將發現:平日以醫病溝通和壓力調適專家自居的作者,醫病角色互換後優越不再,還不時出現踉蹌的步履。

 

媽媽教的腫瘤心理學

  藉著書寫,作者整理思緒與心情,這是一種誠實的面對,面對她母親罹患癌症的事件。或許她渴求母親能長壽一點,或許她期盼母親的病就這麼好了,她的醫學知識告訴她,這有點奢求;但為人的子女,這點奢求又何嘗不可呢!這樣的心情,一點一滴的在她的書中娓娓道來,令人不捨。不過,換個角度想,或許這就是母親教給她的腫瘤心理學,這本書想必會引起有相同經驗的讀者之共鳴。

 

如何面對罹癌後的情緒魔障與兩難?

(1)情緒魔障
隨著醫療的進步,癌症患者的存活率與存活時間雖然拉長,但同時「死亡陰影」如同魔障,持續籠罩著患者與家屬。似乎,一旦得了癌症,整個家庭都會期待「奇蹟」,希望患者的癌細胞可以消失。不安與恐懼,會不定時地浮上心頭,探討癌症病人的身心適應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

(2)兩難
近代醫學越來越能掌握癌症詭譎的病理變化,使許多病人不單單是存活時間延長,治癒率亦不斷提升。然而,癌症病人與家屬在面對推陳出新的診斷工具與治療方法時,非但沒能稍稍舒一口氣,反而面臨了新的挑戰……是不是該不計一切代價嘗試新治療,傾家蕩產以求延長數星期的性命?

 

罹癌第一課:別讓壞情緒加速病情惡化

  近來的一些研究指出,癌症患者不見得如此脆弱,他們的負向情緒與不適應,大多會在一年之後漸漸平復,唯一擔心的只有「復發」。因此,如何調整其生活型態以及個人身心狀況,學會與癌共生,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對腫瘤患者的提醒

  有效的調適:尋求情緒支持、面對問題、搜尋資訊、保持正向的態度、保持戰鬥精神、尋求宗教支持等。

  無益的調適:情緒化、逃避、無望、無助的態度、自責、否認,只有是讓情緒更不好!

本書特色

  1.從腫瘤心理學(psycho-oncology)的觀點,癌症病人與家屬、醫護人員而寫的一本書,幫助大家認識不同樣貌的心理調適歷程,並從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中,找出成功調適的「know how」。

  2.病人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本書是由從私領域延伸出來癌症病人與家屬心理適應的文字記錄,

  3.一本實用的本土腫瘤心理學手冊,同時為當代台灣癌症醫療留下記錄。

  4.特別收錄相關的防癌須知,內文並由台大醫院腫瘤專科醫師審定。

  5單元插畫:本書插畫散發出療癒系美感,插畫家王亞棻的最新作品,提供讀者最舒適的感受。

 

作者簡介

吳佳璇

  1969年生於臺灣雲林,1995畢業於臺大醫學系,於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2004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獲「國際心理衛生」碩士。

  因於臺大醫院10年服務期間,深感癌症病人及家屬心理調適問題之重要,曾投入癌症專科醫院專職服務,以尋求發展本土腫瘤心理學照護模式。2008年3月起成為後山的「浪人醫師」,支援臺東監獄、榮家、校園與社區精神醫療,足跡遍及山地部落與離島;4月開始,因母親罹患胰臟癌,以「癌症病人家屬」身分,進修緣分未了的腫瘤心理學。

  喜愛文學,並致力精神健康推廣與國際合作,對腫瘤心理學充滿研究熱忱及同理心。目前浪跡於臺東與臺北,追尋理性與感性、夢想與現實的平衡。

 

現任
臺東榮民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遠東聯合診所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私立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兼任臨床助理教授

 

研究興趣
身心醫學、腫瘤心理學、精神衛生政策與服務體系研究、精神醫學史

 

相關著作
《從北京到臺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2007出版)、《臺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傳記》(2005出版,2006金鼎獎最佳著作人入圍)、《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2001出版)、《九二一之後—-一位年輕精神科醫師的九二一經驗》(2000出版)。合譯作品有《金賽的秘密花園》、《發現無意識》等,與專業中英文著作若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6207

 

我願意陪伴你 : 點亮生命的九堂課

我願意陪伴你:點亮生命的九堂課

Lessons for the living : stories of forgiveness,
gratitude, and courage at the end of life

 

  • 作者          史丹.高柏格 Goldberg, Stan
    譯者          張美惠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1/07/13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本書英文版榮獲
二○○九年倫敦書展大獎
二○○九年倫敦書展心靈類最佳圖書獎
二○一一年國際圖書獎委員會(IBAC)心靈勵志類首獎

 

  得知罹癌後,史丹陷入痛苦深淵。過去引以為傲的大學教授、作家、語言治療師等身分,以及光明的未來,全都蒙上「不確定」的陰影。他決定投身安寧療護志工,陪伴臨終病患,藉此驅散盤踞內心的恐懼。一次又一次,死亡近在咫尺,帶給他前所未有的震撼。「寬恕、同情、感恩」等老生常談的課題,此刻竟如此鮮活、充滿新意。他在書中分享了這些臨終病患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和你我相似的人,如何用愛與勇氣面對焦慮、悲傷、痛苦;如何在人生終點畫上點亮生命的驚嘆號。

  到本書出版前,史丹.高柏格已在安寧療護機構陪伴兩百多人走完最後一程。他所陪伴的安寧病友,不論是六個月大的嬰兒,或是曾經見證上世紀重大事件的大人物,都是他的老師;他們傳授的不是如何戰勝死亡,而是如何活出意義。

  多年來參與安寧療護,作者深有所感,他在書中特別指出:「安寧療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懷有一種心態,願意陪伴一個人走完最後一程,不帶批判,像個朋友一樣,握著那人的手、陪著哭泣,或靜默不語,見證生命的終點。」可說是臨終陪伴的最佳註腳。

  書末針對從事安寧療護的照顧者,提供了多項實用建議,如善待自己、減少噪音、說話時要坐著、多聽少說、死亡到來時該怎麼做……等,十分值得護理人員、家屬或安寧志工參考。

 

作者簡介

史丹.高柏格(Stan Goldberg)

  語言病理學博士,舊金山州立大學溝通障礙方面的榮譽教授,著有六本相關技巧書籍。專門訓練個人與企業如何有效促進變革,他也是經驗豐富的演說家,出版過許多探討生命終點的文章、詩歌與戲劇。二○○四年,獲得約翰坦普頓(John Templeton)基金會用以表彰人類崇高目標的“The Power of Purpose”全球散文大獎。更多資訊請上他的網站了解www.stangolbergwriter.com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現從事專職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美之為物》、《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重塑婚姻與自我的願景》、《鏡子裡的陌生人》、《RV親情新幹線》、《快樂是一種陷阱》、《愈感恩,愈富足》等。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1477

 

給癌症家屬的第一本書

癌症家屬的第一本書

 

 

內容簡介

 我的親人罹患了癌症,我該怎麼辦?
身為病患身邊最親近的人,我該如何陪伴他、安撫他?
面對五花八門的醫療名詞,到底該如何明快冷靜的作每一個決定?

在病痛中成長,在相互扶持中更懂得珍惜。
請抱著「一定會康復」的心情陪伴生病的家人!


本書以作者父親罹患食道癌為寫書緣起,以一個病患家屬的身分詳細將父親發現罹患癌症、開刀、住院、進行治療、後續保養的歷程集結成冊,看似冷靜的文字其實蘊含點點滴滴的擔憂與關懷。作者長期在雜誌撰寫健康專欄,自身也曾經歷病痛,深知患者的需求。本書從作者照護罹癌父親的經驗出發,針對病患照顧者常有的迷惘和問題,分享個人寶貴的經驗。唯有堅強理智的照顧者,才能讓病患安心養病。本書希望可以給這些病患家屬最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書中清楚條列每一個環節該注意的事項,確保讀者可在第一時間快速確認自身狀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應對。每個章節中所列舉的事項,最後都會附上一句重點提醒,幫助病患家屬在不同情況時能有理想的處理措施。

全書分為五大章節:
第一章:親人罹病,醫院的選擇
第二章:家人的心情調適與照護時間分配
第三章:化療時期住院生活照料
第四章:代替醫療的找尋與實驗
第五章:手術前後的相關注意事項
本書不同於一般醫學書籍,相當符合現代大眾的身心需求,當家中有親屬罹癌,這本書可以帶給許多看護者莫大的力量。

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洪志宏醫師 推薦

得知親密家屬得到癌症,對任何人都是一個很大的震撼,如何在慌亂中快速的整理出頭緒,按步就班做出決策進行治療和照顧,確實是需要指導的。本書作者以過來人身份,籍由敏銳的思路與詳細的記錄,提供讀者一個好的引導,確實對於癌患家屬有很大的幫助,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作者top 


埴輪君子 (はにわ きみこ)

生於1966年,曾當過八年的上班族,目前是自由作家。代表作有《たまらない女》(講談社文庫),分享自己如何改善長達十年的便秘體質,並成功減去10公斤的經驗。出書之後開始在《日経Health》雜誌上撰寫健康檢查體驗專欄。曾因子宮內膜症歷經兩次手術,為了防止腫瘤復發,長年研究並實行養生法和生活放鬆法。她的著作豐富,作品有討論如何將挫折化為轉機的《へこまない女》,以及照顧身心的《解毒生活》(情報センター出版局),另外還有《日本一かんたん!フリーのための確定申告ガイド》(情報センター出版局)、《働く女の心身‧急速充電の方法101》(明日香出版社)。興趣是旅行和作菜。結過一次婚,也離過一次婚。2000年起和她的伴侶一起住在日本崎玉縣,過著優閒的鄉村生活。

 

 

 

http://www.kingstone.com.tw/3hrs/book_page.asp?kmcode=2014170092558

敗犬男:好想說再見

敗犬男:好想說再見

 

 

類別: 心靈散文
ISBN: 978-988-19907-8-5
作者: 詹志文(Leo)
價錢: $68
頁數: 176頁
出版日期: 2011年 7月15日

 

 

內容簡介:
此書沒刻意的說成敗犬男2,或者是敗犬男延續篇。因為今次說的,不再是他怎樣由一個自信滿滿的喪DO男淪為敗犬男,再由敗犬男告訴你一個與失敗共舞的故事。

新書《敗犬男:好想說再見》,分享的可以看成為每個人一生中,必然面對的徹底大失敗──死亡。

作者的爸爸老爺詹,於2010年4月,發現患上急性白血病。由發病到離世,只有短短210天,但在這短短的日子裡,對作者有很大的影響,感覺就像死亡剛剛在他身邊擦過一樣。這麼近距離經歷死亡,他才發現,以前所遇過的,根本算不上什麼。

死亡,把作者的「人生之最」都重新定位了。那股衝擊,他自言震撼過第一次在加拿大看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傷心過離開工作了九年的商業電台,激動過自己成家立室。

正如作者在上一本書《敗犬男》中分享,有些註定的失敗,是人一生不能避免的,只能學懂接受,並用自己的方法去面對。但,老爸的患病及離世,讓他知道即使多成功的人,也不能逃過死亡。

作者記下老爸患癌的整個過程,當中遇過的困難,有過的心情,他儘量把每一個細節都記下來,希望可以為老爸抗癌及面對死亡的經歷寫下見證。目的就是要讓和他一家有同樣遭遇的人知道,你們行過的路,他也行過。
你們並不孤單。

作者簡介:
詹志文(Leo),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誤打誤撞加入了商業電台,當了9年叱咤903 DJ,領略到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兩「誠」──真誠和熱誠。2009年4月開始了職業上的流浪,希望從追求成功,轉為追求價值和意義,誓要找到更好方向,打好人生下半場。

 

 

 

http://www.enlightenfish.com.hk/bookstore/ 

愈痛愈美麗--與死神共處的276天

 《愈痛愈美麗--與死神共處的276天》

 

作者 夢特嬌.全
出版社 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 9789628918706
分類

心理學 > 心理勵志 > 其他

 

 

簡介:

 

還以為
青春的時光,我有很多
多采的生活,我有很多
完美的夢想,我有很多
戀愛的快樂,我有很多
但為何,它的出現,要把這一切,
就在這剎那間,把所有都吞沒﹖

22歲的她,被證實患上鼻咽癌,更已到達第三期,以前的她,只會瘋狂玩樂,飲酒、食煙、落pub,飛車……每天如是,認為這才是不枉此生﹔經歷過6次化療、30次電療,大難不死,最終讓她領略到「活著」的真正意義,也找到了真正「不枉此生」的人生目標。

她希望用圖畫來安慰所有曾經患病的人,尤其是一班也曾受香煙所害的人。透過圖畫,你可以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一隻斷了翅膀的蝴蝶,如何再次飛起,繼續她的人生旅程,而且比以前飛得更高、更遠。

 

 

作者簡介:


夢特嬌‧全
原名全湛玉, 小時候與同學比試繪畫贏取萬變咭,自此愛上繪畫,喜愛《三毛流浪記》、宮崎駿作品等。作品曾於尖沙咀的酒吧展覽,曾當電影幕後工作者,以及在閣樓咖啡店任職「店小二」。
中三時初嘗第一口煙,成為虔誠煙民,22歲時證實患上三期鼻咽癌,治療期間,見人生苦樂,康復後希望以自己畫集,透視對人間的情感。部分作品連載於《都市日報》及《AM 730》等。
因為經常發夢,行為獨特,持寵生嬌,所以改筆名為夢特嬌。

 

 

 

https://books.mingpao.com/cfm/bookinfo.cfm?TitleID=3300

解放之路 – 癌症的藝術治療

《解放之路 ─ 癌症的藝術治療》 

 

 

本書簡介


「我始終認為,治癌效力最大的是病者的鬥志, 只要你肯鍥而不捨地鬥下去,癌細胞終會扯白旗的。」

一個平凡女性,在短短幾年間先後經歷小產、患上子宮瘤、再患上乳癌,日子是怎樣過的?

消極、抱怨、抑鬱、封閉自己,甚至坐以待斃? 

本書作者卻選擇積極面對,一方面接受放射治療,另一方面憑著寫作,為自己進行「藝術治療」!

雖然,她身體上所受的痛苦,不見得會因而減輕,但是,透過寫作卻可抒發積聚在心中快要滿溢的情感,是效果甚佳的「自」療! 

《解放之路──癌症的藝術治療》記錄了作者在接受放療歷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所感所受。

 

作者簡介


悟子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香港科技大學哲學碩士。曾在《明報》、《良友畫報》、《基督教週報》、《滄浪》及《香港文學》等發表文章。

 

 

 

http://www.etpress.com.hk/etpress/bookdetail.do?id=978962678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