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栓塞療法 港比西方先行

放射栓塞療法 港比西方先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1年09月03日

 

歐美近年紛紛進行放射栓塞療法臨床測試,本港內科腫瘤專科醫生邵祖德卻指出,其實香港在這方面行先了一大步,中文大學十幾年前已引入這種澳洲研發的療法,累積了不少文獻。他表示中國人患肝癌比西方人多,療法研究因此走得較前。
邵祖德表示,放射栓塞療法適用於治療一些多血管多血液流動的腫瘤,也可用於一些腎癌、子宮纖維瘤以至腦癌,但對本身少血管的癌腫瘤無效,重點在於腫瘤血管多或少,而不是生腫瘤的部位。邵醫生指這療法也不是對所有肝癌患者有效,有些人注射入肝的放射性微球體走上肺會造成肺衰竭,「十個病人當中約有兩個唔得」。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10903/15581152

 

放射治療皮膚反應護理 — 濕敷法

放射治療皮膚反應護理 濕敷法

 

簡介 :

此法適用於皮膚反應較嚴重,如出現滲液的情況。目的除清潔傷口外,還利用水份蒸發把滲液帶走,令傷口乾爽及加速痊癒。這個方法並不複雜,經醫護人員指導後,病人亦可在家自行護理,方法如下 :

 

所需物品 :

  1. 清潔的紗布或全棉手帕。
  2. 暖開水。
  3. 棉花棒。

 

步驟 :

  1. 護理傷口程序開始前及完成後都要洗手。
  2. 將清潔的紗布或手帕對摺兩次。
  3. 用暖開水將浸濕,然後稍為扭乾(注意不可太乾或太濕)。
  4. 把敷料敷貼在患處上,每隔5至10分鐘加水一次,保持敷料濕潤。
  5. 不可在敷料上加乾布或膠紙,避免防礙水份蒸發,令傷口惡化。
  6. 半小時後把敷料取開。
  7. 將棉花棒用暖開水浸濕,然後輕輕抹掉患處上已鬆脫的皮屑和污物(注意不可用力過大,以免弄傷皮膚)。
  8. 用清潔而且乾的紗布或手帕輕輕將患處印乾(注意不要搓擦)。
  9. 薄薄的塗搽醫生處方的藥物。(注意:由於在放射治療前兩小時內,要避完塗上任何藥物,所以要安排好護理傷口的時間,避免太接近放射治療的時間。)
  10. 依照醫生指示每日所需次數,重複以上步驟:通常當傷口變乾後便可停止使用濕敷法。

 

物品的事後料理 :

  1. 將用過的紗布和棉花棒棄掉。
手帕可依一般衣物洗濯的程序洗淨再用,但注意必須將洗衣粉過淨及晾乾方可。

 

 

 

轉載自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 臨床腫瘤科

 

http://www.healthyhkec.org/healthcare/cancercare/SkinRadioTherapy03.jpg

 

 

 

新放射療法 兩日治癒肝癌

新放射療法 兩日治癒肝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1年09月03日

 

他的肝和結腸都生癌,醫生說他只剩下一年命,但一年之後,他體內的癌細胞完全消失。英國這個末期癌症爺爺,憑一種新興的體內放射治療法,短短兩日治療,就把手術無法切除的肝腫瘤殲滅,由絕望變希望。
劍橋郡72歲退休狗場東主布魯克斯( Brian Brooks),去年在公立醫院接受隨機腸肚檢查時,收到晴天霹靂的消息。掃描發現他結腸生了癌腫瘤,並已擴散到肝臟多處。醫生說腫瘤太大,無法切除,最多只有12個月命。
「我被判了死刑,真的很難接受,家人也大受打擊,最難過是可能看不到三歲孫女長大。」布魯克斯絕望之際,卻得知有個臨床試驗計劃,比較腸癌擴散至肝病人只接受化療和化療加放射栓塞( radioembolisation)療法的療效。他報名抽中了,而且抽中做雙重治療。

 

放射物質體內殺腫瘤

放射栓塞療法是近年治療肝癌的新手法,不像傳統放射治療那樣從體外照放射線對付腫瘤,而是把帶放射性物質的微球體,注射入通往腫瘤的血管內,阻塞腫瘤生長所需的血液供應,微球體進入腫瘤內時,更會釋出短距離的高劑量輻射,雙管齊下殺死癌細胞,卻盡量減少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布魯克斯的第一日治療,就是標繪他肝臟的血液流動情況,第二日注射微球體,四個月後證實肝腫瘤完全消失了。醫生再集中對付結腸腫瘤,以11次傳統化療把腫瘤縮小,再把結腸切除。
試驗計劃至今暫有40個病人參加,布魯克斯是第一個宣佈癌細胞完全消滅的,現正處於緩解期,醫生也為治療這麼成功而震驚。他說雖然不能排除癌症復發的可能,但「當你之前知道只有12個月命,12個月後卻完全康復,我們認為是奇蹟」。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10903/15581151

 

【牙科治療】癌症治療前後的口腔牙齒保健

癌症治療前後的口腔牙齒保健

資料來源 : patient.org.tw 希望大學

 

到本院求診的牙科病人,自四面八方,偏僻的台東、枋寮、恆春都有病人前來。他們之所以不辭千里而來,大部分都是因為當地的牙科診所無法處理他的狀況,他們被拒絕了,才會回到我們醫院。  

癌症病人常有哪些牙齒問題?
  和信醫院的牙科提供病人兩大類的服務,一類是在牙科手術;另一類是癌症術前的牙齒相關問題預防和治療,也就是針對癌症病人因化療及電療對其牙齒和口腔支持組織的影響,做事前的預防。
  
  本院牙科在醫院屬於頭頸團隊,我們接觸的多半是頭頸部癌症的病人,如鼻咽癌、口咽癌之類的病人,他們主要接受的治療大多是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這一類的病人經常面臨兩種影響:第一,在他接受化學治療之後可能會產生牙齦、牙周組織發炎、流血的狀況;在化療期間,病人可能因為噁心嘔吐的不舒適,無法做好口腔清潔,加速口腔衛生的惡化,因而造成後續的問題。
  
放射治療後的病人口腔常見的病變 
  放射線治療往往會直接對唾液腺造成傷害。病人由於唾液腺受到放射線的影響,其功能會萎縮,造成唾液分泌量減少,且唾液質地也會改變,因此大部分的病人會抱怨他會口乾,甚至晚上睡覺睡到一半,必需起來喝水。本院改採IMRT ( 強度調控 ) 機器進行治療,原先因放射線治療而發生口乾狀況的病人,相較於七、八年前已有大幅度改善,雖然仍有些微影響,但這類病人在臨床上有逐漸減少的情形,這都歸功於IMRT ( 強度調控 ) 避免傷害到好的組織。
  
  另外一類是長期對唾液腺的影響,造成唾液腺功能無法恢復,導致唾液量少且質地較黏稠,酸鹼值也較低,此時就會產生類似礦物被鹽酸腐蝕的情況,病人牙根的組織會被酸性較高的唾液腐蝕,造成後續牙根的蛀牙,或者更嚴重的齒髓發炎,病人會因為齒髓發炎造成後續的感染。放射線治療以這兩類傷害對病人最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化療的影響比較容易隨時間逐漸減輕,但是電療的影響則會持續較久的時間。
  
  在臨床上本院牙科接觸最多的還是電療過的病人,大部份頭頸癌的病人在電療前,幾乎都會到牙科做一個術前的評估,所以我們其實在術前就已經幫病人做一些preparation ( 準備 )的動作,也幫病人做一個口腔的衛教、教病人怎麼正確的刷牙,保養他自己的牙齒。另外,我們還會幫他就是做一個術前的氟托,讓病人在術後每天晚上用氟膠來保養牙齒,讓唾液的酸性對牙齒造成的傷害能夠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牙齒的組織沒有被破壞,後續的一些併發症自然就比較少。
  
化療期間病人有哪些口腔問題?
  癌症病人在化療中,多少都會有一些副作用。倘若病人原先的牙齒就不太好,譬如有蛀牙、牙結石、牙周病,或是有一些長不出來的智齒,也許在化療前,牙齒並沒有異狀,但是幾次化療做完之後,病人的抵抗力變差,之前隱藏的口腔問題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癌症病人化療期間,口腔常見的兩大類問題就是感染跟疼痛,有的病人覺得牙齒腫起來,很可能是因為長不出來的智齒或是爛掉發炎的牙根引起的,此時如果病人的抵抗力允許,我們會考慮是否要拔除有問題的牙齒,若是可以先用藥物控制,則可於日後藉由正規牙科治療,保留病人的牙齒;若是輕微的紅腫、蛀牙、牙周病等問題,我們會教病人如何清潔保養牙齒,讓病人可以長久維持牙齒的健康。
  
  在衛教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留意病人正在化療的哪個階段以及病人血球恢復狀態,確定病人的血小板、白血球都要在標準的範圍值之上,才可以進行治療,其目的在於避免病人因為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造成二度感染。
  
癌症病人治牙如何避免感染?
  牙科的治療大部分屬侵入性治療,只是侵入的深度不一,有些範圍較表層,如單純的洗牙、補蛀牙;若是拔牙則屬於較強烈的侵入性手術。因此,我們在為癌症病人進行牙齒治療時,並不是以癌別來區分病人,而是視病人當時的生理狀態來評估。舉例來說,若是一位病人正在積極的化療中,他此時的生理狀況相當虛弱,除了體力不好、食慾不好,因為化療藥物的影響,連帶紅血球都很少,血紅素不夠多,血小板數很低,白血球也很少。此時我們或許必須將牙科治療暫停;必要時,我們才會跟腫瘤醫師配合,更積極的介入處理這類情況比較複雜的病人。
  
  在臨床上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像乳癌病人、或是血液類的癌症病人,由於化學治療的藥物對他們的血球有相當大的影響,在處理這兩類病人時,需要特別注重他的血球,當有效白血球的數量不夠,很容易就會造成感染;若血小板的數量不夠,則會容易造成出血,這些細節都是在牙科治療中以及之後都必須要注意。
  
  以不同癌別的角度來看,病人是否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是接受牙科治療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放射線治療對於口腔的組織裡的破壞是全面性的,尤其是對唾液腺的傷害,因為唾液在口腔中扮演著潤澤、中和、清潔的角色,如果病人這方面的功能受到影響,就必須要全面性的補救。 
  
  也有一些病人只會產生局部性的影響,如口腔癌、牙齦癌的病人在開刀取掉一部分牙齒和骨頭之後,也許只追加化學治療,不追加放射線治療,這樣對他的影響應該是局部的;或者病人只拿掉一側的頜下腺,這樣的影響也是比較小,因為其他的唾液腺腺體依然正常;針對這類病人的處理原則,相對的會比較單純。反之,若是病人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因而造成唾液腺受傷,甚或伴隨著口腔傷害,我們必需要用更嚴謹的態度,並且視病人的情況給予最妥善的處理及協助。
  
加強癌症病人的口腔衛教
  在本院團隊工作的型態下,牙科醫師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在術前幫助病人做好疾病的控制跟預防;防止術中任何的併發症。緊急的事件發生時,我們要介入幫忙,比如病人因為感染的問題,沒有辦法繼續再接受腫瘤內科醫師的化療,我們就要積極介入處理;放射線治療結束的病人,我們還是會請病人定期回診,加強口腔衛教,並且確認他的實行程度,如果有疏忽的地方,我們會再幫病人加強。
  
術後牙齒口腔復建為本院的特色
  到本院求診的牙科病人,來自四面八方,偏僻的台東、枋寮、恆春都有病人前來。他們之所以不辭千里而來,大部分都是因為當地的牙科診所無法處理他的狀況,他們被拒絕了,才會回到我們醫院。病人的情況可能是嘴巴張不開,或者是蛀牙情形嚴重,這些狀況有時在當地診所的牙科醫師看來,真的會不知如何著手治療,只好將病人再轉介回原來治療的醫院作治療。
  
  為這樣的病人服務,往往比一般病人複雜很多,他們的通病就是蛀牙率很高,而且蛀牙的型式都非常奇特,曾經有病人蛀牙發生在牙根的頸部,好像野柳的女王頭,補也沒有辦法補,最後必須藉由根管治療或是抽神經,才能挽救他的牙齒。另外有些病人曾經開過刀、做過電療,加上他之前吃檳榔,造成嘴巴無法張開,因此必須為他的下巴作一些復健及治療。病人術後重建這個領域,是具有相當挑戰性的,本院病人的特色來說,這個範疇是我們可以再去努力加強的。



http://canceruniversityradi.blog … blog-post_9221.html

 

管理您的癌症治療副作用 口腔黏膜炎

癌的啟示 誤解放射治療 病人過懼

癌的啟示:誤解放射治療 病人過懼

 

資料來源 : 東方日報 2011年11月3日

 

 

放射治療利用強力輻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治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內地簡稱為「放療」,港人則稱「電療」(放療常用的直線加速器,非常耗電,要利用過萬伏特電壓將電子加速,經撞擊產生極強穿透力的X光)。但「電療」的俗稱很易與物理治療裏的不涉X光的電療混淆,而有些放療用的輻射線是靠同位素釋出,非一定靠高壓電產生的。

視乎病情,放療可以是治療的主角(如鼻咽癌),也可以是配角(如乳癌手術後的輔助治療),有時則用作紓緩 (如骨轉移等)。一般病人未接觸過放療,對它存有很大的恐懼和誤解。還記得電影《生命因愛動聽》嗎?主角陳松齡接受放療前,和朋友手牽手,唱着歌壯膽,而放療室則被描繪得陰森可怖。

不知不覺間完成任務
事實上,接受放療的感覺就和做電腦掃描差不多,肉眼看不見的輻射線在你不知不覺間就完成任務了。療程由一周至七周不等,除較疲倦外,頭兩周一般都沒有明顯不適,之後的副作用就要視乎放療部位和劑量了。很多人誤以為放療一定會令人脫髮、皮膚焦黑、吞咽困難等,其實這主要是發生在頭頸癌病人上。

放療室多設在地庫,再加上強勁的冷氣(是機器的散熱基本要求)的確會增加病人的緊張不安。因此,筆者工作的醫院多年前已為放療室的天花和牆壁等加上大自然風光的燈箱,稱之為視覺藝術,令它變成全部門最舒適美觀的地方,是到訪醫院的賓客必遊的「景點」。當然,每部價值千多萬元的先進放療機又是另一個賣點了。


東區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游子覺醫生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1103/00176_067.html?pubdate=20111103

胃癌常用的化療藥物 Methotrexate( 甲氨蝶呤)

胃癌常用的化療藥物

 

Methotrexate( 甲氨蝶呤)

 

 

 

簡介
在1948年由Farber採用葉酸拮抗劑為癌症治療開創重要的新時代。許多葉酸類似物已經被發展而且在臨床上使用, MTX是目前使用之一。

功效
MTX有三種主要的應用方式:
1. 標準劑量治療: 經由口服或非經腸道方式給藥
全身性給予標準劑量的MTX是治療急性白血病、妊娠滋養葉腫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蕈樣黴菌病(mycosis fungoides)、頭頸部癌症、乳癌的重要藥物。也用於其他非惡性疾病, 特別是嚴重牛皮癬和風濕性關節炎。
   
2. 椎管內注射(intrathecal therapy):
椎管內注射是某些急性白血病標準治療的一部分, 不論是預防或是治療活動性軟腦膜白血病(active leptomeningeal leukemia)。椎管內注射也用於治療腦膜轉移(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3. 高劑量治療併用葉酸救援(leucovorin rescue):
    這種方式主要是用在骨肉瘤(osteosarcoma)的輔助性治療。少數的情況用於治療兒童急性白血病和許多晚期非霍奇金氏症的複方化療。

機轉

1. MTX和它的多重穀氨酸鹽(polyglutamate)代謝物與葉酸(folic acid)的化學構造相似, 會一起競爭二氫葉酸還原脢(DHFR)的葉酸結合位置, 和DHFR緊密卻可逆性的結合造成細胞內四氫葉酸(FH4)的合成受阻和還原型葉酸的缺少, 導致胸腺嘧啶核甘(thymidine)和嘌呤核甘酸(purine nucleotides)的合成降低。MTX的多重穀氨酸鹽(polyglutamate)也會在細胞內抑制其它的酵素, 特別是amino-imidazole 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AICR)、transformylase、和thymidylate synthase。最後, 這些作用導致細胞凋亡。
  
2. MTX比較而言是細胞週期階段特異性的藥物(cell cycle phase specific), 雖然這作用是自限性的(self-limited)。臨床的應用取決於藥物給予的時間表(schedule dependence)。   

抗藥性
1. 多重原因, 涉及下列一或多種步驟:
a) 減少MTX流入細胞或增加MTX流出細胞。

b) 細胞內MTX可以直接或被轉換成不會流出的長鏈多重穀氨酸鹽(polyglutamate), 雖然這兩種形式都有細胞毒性, polyglutamate可以保留在細胞內較長的時間而引起大量的細胞毒性, 因此減少MTX轉變成polyglutamate可能是抗藥性的一種機轉。

c) 涉及DHFR, 可能是DHFR量的改變, 主要是透過基因放大; 或者是DHFR質的改變, 改變DHFR對MTX的親合力。
  
2. 已知MTX的細胞毒性可以用leucovorin(LV)逆轉, 在細胞內LV是已經轉變成其它形式的還原型葉酸, 可以在各種不同的生化反應提供甲基(methyl donors)。在低劑量MTX, LV有效地迴避DHFR的阻斷。然而在高劑量MTX, 需要相對較高劑量的LV, 因為MTX和LV兩者都會競爭細胞內的運輸。使用LV來克服MTX的細胞毒性通常被稱為"leucovorin rescue"。
   
3. 其它形式的救援也已經被研究, 包括使用胸腺嘧啶核甘(thymidine)和羰胜                      月柬酵素(carboxypeptidase)。

藥物動力學
1. 在靜脈注射之後, MTX與血清白蛋白結合, 它廣泛地分布在神經系統以外的身體水份中。MTX滯留在腎臟幾個星期, 而滯留在肝臟幾個月。它從血漿清除是三相式的(triphasic), 最初很快, 但關鍵期(開始於靜脈注射後12~36小時)的半衰期是8~12小時。正確的清除速率因病人而有差異, 依照劑量、給藥途徑、腎功能、和是否出現第三空腔積液(third-space depots, 如胸水或腹水)而不同。

2. 大部分MTX的臨床應用與毒性是從組織暴露在MTX關鍵性閾值濃度(critical threshold concentrations)的持續時間來了解。完全抑制DNA的合成通常需要細胞外MTX的濃度 ≧ 10-8M, 以及出現在細胞內未結合的MTX或MTX polyglutamate。細胞暴露在細胞內游離的MTX或MTX polyglutamate的持續時間也是關鍵。實際上, 如果毒性要發生, 必須超過對組織的濃度閾值和時間閾值(conc. threshold and time threshold), 而且毒性的嚴重性特別是由超過時間閾值的程度來決定。對骨髓和腸道上皮而言, 血漿的濃度閾值和時間閾值似乎分別是2×10-8 M和大約42小時。對不同組織毒性的濃度閾值估計, 在鹼性尿下腎臟是10-3 M, 在酸性尿下腎臟是10-4 M, 對肺臟和肝臟是10-9 ~ 10-7 M。不幸的是, 對許多組織毒性的時間閾值未確定。

藥物交互作用
1. MTX存在許多潛在的和已證實的藥物交互作用。例如, 傳送MTX到組織可能被許多因素所影響。MTX有50~70%與血管內血清白蛋白結合, 低白蛋白血症或藥物可能從白蛋白取代MTX。使用腸道消毒類抗生素可能藉由消除腸細菌而增加MTX的毒性, 腸道細菌部分分解經口給予的MTX或進入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的MTX; 相同地, 胃腸阻塞延長血清MTX的濃度。不同的藥物會影響MTX進入或離開細胞的能力。例如, cephalothin和hydrocortisone抑制MTX累積在人類白血病細胞, 然而高濃度的vincristine則藉由抑制MTX流出細胞而加強MTX累積。
  
2. 就實際應用而言, 藥物動力學的改變和藥物的交互作用很少造成臨床上的問題; 然而有一個藥物動力學的考量是相當重要的, 那就是腎臟的清除率。MTX很難溶於酸性溶液, 所以尿液鹼性化會加強腎臟的清除。任何會降低腎功能的事情都會增加MTX毒性, 包括經常使用的藥物, 如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和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甚至這藥物部分是經由腎臟排泄(和肝臟經由膽汁排泄), 會抑制MTX排泄的藥物可能會增加毒性。某些已證實的藥物要個別討論:
a) 阿斯匹靈(aspirin): 
    Aspirin會與MTX競爭腎臟的清除, 而且它會從白蛋白的結合位置取代MTX, 所以兩藥同時使用會增加MTX的毒性。 
   
b) 磺胺類藥(sulfonamides):
    Sulfonamides可以從白蛋白取代MTX而增加MTX的毒性。 
  
c)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 
    許多研究指出同時使用NSAIDs和MTX會增加MTX的毒性。機轉不明, 可能是NSAIDs改變腎血流或腎臟對MTX的清除率。不同的NSAIDs也有差異, 最明顯的藥物動力學改變是ibuprofen, 而ketoprofen、flurbiprofen和piroxicam不造成藥物動力學的改變。

d) Probenecid: 
    此藥降低MTX的腎小管排泄, 所以同時使用時可以增加MTX毒性。例如, 在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 此交互作用造成危及生命的全血球減少症(pancytopenia)。

e) Trimethoprim: 
    此抗生素是DHFR的抑制劑; 同時使用時可以增加MTX毒性, 包括全血球減少症(pancytopenia)。

f) 其它:
    Macrolide antibiotics可以延長血漿MTX清除率, 導致嚴重的毒性。   

A. 標準劑量下的毒性
MTX的主要劑量限制毒性是骨髓抑制。但其它的毒性也很重要, 包括黏膜炎、噁心、腹痛、全身無力、過度疲勞、畏寒和發熱、和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毒性的型態則依照劑量和給藥途徑而不同。 
 
1. 造血系統:
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與劑量有關, 最低點在第7~14天, 第14 ~21天回復。血小板減少症的程度傾向與嗜中性求減少症平行發生。貧血則很少發生。骨髓抑制是延遲治療的指標, 特別在MTX用於非惡性的情況。即使低劑量也會引起長期的全血球減少症。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很少發生。
   
2. 消化系統:
在標準劑量不常發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吐血、和黑便。腹瀉可能發生而且是停止MTX治療的指標。此藥用於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和消化性潰瘍病人要特別小心。可能發生肝功能異常, 主要在長期接受低劑量治療的病人, 通常是轉胺脢急性上升, 停止治療後通常會回到正常; 然而慢性肝毒性合併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也可以發生。慢性肝毒性通常發生在長期慢性治療, 它可以是致命的, 因此在接受其它肝毒性藥物或先前有肝疾患的病人要特別小心。慢性肝病變是如此嚴重, 所以在牛皮癬或風濕性關節炎接受MTX的病人, 建議每年做肝切片。
  
3. 黏膜皮膚:
正在增生中的上皮細胞是主要的毒性目標。口腔黏膜特別容易受傷, 口腔炎是中斷MTX治療的強力指標。黏膜炎常見而且發生頻率和嚴重性與劑量有關。這可以包括結膜炎和過度流淚。其它的皮膚反應不常見, 但可以包括紅斑或疹子、搔癢、蕁麻疹、禿頭症、光敏感性、脫色或色素沉著、痤瘡狀疹子、癤病、剝落性皮膚炎、末梢紅斑及脫屑、水皰形成、毛囊炎、瘀斑、毛細管擴張。MTX曾報告有反應性灼熱感。
  
4. 肺臟:
在任何劑量的治療中偶而會發生乾咳或非特異性肺炎, 此時MTX必須立刻停止, 因為這會進展到嚴重的肺疾患而有呼吸困難、組織缺氧、和胸部X光浸潤增加, 這種間質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tis)可以變成慢性的間質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甚至死亡。
   
5. 生殖泌尿系統:     
下面情況可能發生: 由於高劑量發生腎毒性而血尿; 偶而腎小管壞死和腎衰竭, 特別在高劑量治療時; 和高劑量治療時水分補充不理想而發生蛋白尿。
 
6. 免疫系統:
過敏性休克非常罕見, 對免疫的抑制通常是輕度到中度, 但先前有免疫抑制的病人可能變成很嚴重。

7.  心臟血管: 
可能發生血管炎。

8. 眼睛: 
結膜炎、過度流淚、白內障、畏光和視力模糊都很少見。

  

9. 神經系統: 

大腦白質病變(leukoencephalopathy)可以在先前曾頭顱或頭顱脊椎上放射線照射(cranial or cranial-spinal irradiation)的病人發生, 雖然停藥, 此大腦白質病變可能持續存在。暫時性的功能異常也可以發生在接受高劑量MTX併用LV救援的病人, 此症狀包括:
行為改變、局部感覺運動神經改變、和不正常神經反射。中樞神經系統的改變也包括了頭痛、困倦、失語症、半側偏癱、抽搐。

10. 肌肉骨骼: 
骨質疏鬆性骨折、關節痛、肌肉痛。

B. 椎管內注射(intrathecal)的毒性
這種給藥方式可能有急性、亞急性、和延遲性的神經毒性。
1. 急性(acute):
給藥12小時內5~40%病人發生有症狀的化學性蛛網膜炎(chemical arachnoiditis)。此症狀與徵象類似其它的腦膜炎, 通常是自限性的, 但曾有接受腦室內注射(intraventricular) 而致命的案例。

2. 亞急性(subacute):
通常在給藥後幾天~幾星期後發生脊髓病變(myelopathy)或大腦病變(encephalopathy)。此最常見於已經接受5~11次治療的病人, MTX共累積約 90~192 mg。主要的表現是大腦或脊椎神經起源的運動功能障礙, 它很少進展成半身不遂; 此脊髓病變或大腦病變可能是永久的, 但大部分的案例會因減量或停藥而恢復。也可能以癲癇表現。

3. 延遲性(delayed):
在只接受椎管內注射病人特別罕見; 但當同時接受頭顱放射線照射或其它椎管內注射藥物時重要性增加。以大腦萎縮合併精神和智力異常來表現。 

C. 高劑量MTX併用葉酸解救(leucovorin rescue)
1. 雖然多數只有輕微的副作用, 任何上面在標準MTX劑量所描述的, 也可見於高劑量治療; 雖然高劑量MTX多數只有輕微的副作用, 必須強調高劑量MTX事實上是非常危險, 甚至是致命的, 必須監測MTX血中濃度。雖然高劑量一般耐受性很好, 不可預期、危及生命的毒性仍會發生。高劑量MTX引起的腎衰竭可能是MTX直接沉澱在腎臟之中。用透析療法來移除MTX是無效的, 但單獨使用活性炭血液灌注(charcoal hemoperfusion)或併用血液透析已經證實有效。腎功能異常後, 病人明顯地發生因為急性腎功能異常而引起MTX延遲排泄和血漿中MTX持續高濃度, 增加LV的劑量和給藥次數已經是常規的治療手段用於防止嚴重的全身毒性, 不幸的是LV不能解救已經發生的組織傷害; 這強調在高危險群病人預防性使用LV的必要性。
   
2. Flombaum(JCO 1999)則發表單用高劑量LV成功地解除MTX的毒性。他將MTX的濃度在24小時 > 10 umol/L、48小時 > 1 umol/L、72小時 > 0.1 umol/L定義為高危險群, 因為毒性由暴露的期間決定, 高劑量LV的治療必須在高劑量MTX後的24~48小時之內開始, LV經由靜脈間斷性推注(push)或連續性滴注(civ), 每天LV的總劑量介於240 mg到8 gm。 
他認為單用高劑量LV的成功可能與腎功能降低導致高濃度的還原型葉酸有關, LV部分由腎臟排出而且快速轉變成幾乎由腎臟排除的 5-methyltetrahydrofolate, LV與 5-methyltetrahydrofolate 兩者都是由腎臟排除, 可以預期當腎衰竭出現時, 這兩個複合物的半衰期會有意義地延長, 而反覆性的LV劑量會導致它們聚積在血漿和組織。事實上, 在Relling(1988)的研究指出給予高劑量LV導致LV和 5-methyltetrahydrofolate的濃度特別高, 此濃度會隨著時間而增加, 因為MTX引起的腎衰竭出現延遲性的排泄。這兩個複合物和MTX分享相同的高親和力的轉運系統而加速它們進入細胞, 因為每個複合物抑制另一個複合物的流入, 如果LV與5-methyltetrahydrofolate大量出現, 對攝取的競爭最後會被抵消。因為毒性由暴露的期間決定, 高劑量LV的治療必須在高劑量MTX後的24~48小時之內開始。  

A. 傳統MTX全身性治療的劑量與用法
1. 通常給予單一劑量25~75 mg/m2, 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或口服, 每週一次或每週二次。這個劑量會造成尖峰血漿濃度1×10-6M ~ 1×10-5M, 理論上在1到2天完全清除, 而且在先前沒有骨髓異常或腎疾病的情況下, leucovorin是不需要的。這個劑量可以依照病人的忍受度往上加量或向下減量。

2. 病患必須密切追蹤血球數、尿液分析、腎和肝功能、和胸部X光。病人有腎功能異常、肋膜積水、或其它第三空腔體液聚積(third-space fluid accumulation), 特別是毒性的高危險群, 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考慮給予MTX治療, 可能的話在治療前先將體液除去; 這樣的病人需要測量血中MTX濃度, 而且可能必須接受leucovorin救援。
  
B. 椎管內注射MTX的劑量與用法
用於椎管內注射和高劑量治療必須使用無防腐劑的MTX。 

1. 通常注射到腰椎蛛網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的劑量是 6~12 mg/m2, 最多是15 mg。此劑量通常是一週兩次, 直到白血病侵犯的證據消失, 然後每個月給一次。在預防性治療的案例, 總共給予5次劑量與全腦放射線照射合併治療。
  
2. 正常從腦脊髓液(CSF)清除的半衰期是大約12小時, 這會伴隨血漿MTX濃度緩慢地上升,  而細胞毒性的濃度可以維持到48小時; 這個曲線與靜脈注射後MTX從血漿中較快消失有所不同。對可能因骨髓抑制而發生危害的病人, 必須在椎管內注射MTX後24小時開始多次低劑量的leucovorin (3~6 mg q6h)。等待24小時是必須的, 因為 leucovorin 的代謝物會通過血腦障礙(BBB), 太早使用會抵消MTX對抗腦脊髓液中白血病細胞的作用。

C. 高劑量MTX的劑量與用法
主要的應用是在骨肉瘤的輔助性治療。此時MTX的起始劑量通常是12 gm/m2, 接著在開始MTX輸注後24小時開始給 leucovorin 15 mg po q6h x 10 doses, 這療程可以每週重複一次。如果12 gm/m2不能使MTX尖峰血清濃度在MTX輸注結束後達到1000 umol/L(10-3 mol/L), 則在下一個療程應該增加到15 gm/m2。如果病人正在嘔吐或不能忍受口服藥物,  leucovorin 可以同樣的劑量和時間表以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給予。

 

 

 


資訊來源 : 廖繼鼎癌症專家網頁 
http://cancer.idv.tw/02-old/MTX-C.htm 

肝癌/胃癌常用的化療藥物 Mitomycin(絲裂霉素)

肝癌/胃癌常用的化療藥物

 

Mitomycin(絲裂霉素) 

 

 

學名: Mitomycin(絲裂霉素)

商品牌子名: Mitomycin-C

劑型:   針劑: 2mg / 10mg

孕婦用藥分級:    D

藥理:   為強效抗生性抗腫瘤藥物。對經手術、放射線或其他化療藥物無效的腫瘤具有療效。詳細藥理未明,但對快速增生的細胞具有高度破壞力並減緩癌細胞發育。

用途:   胃癌*、胰臟癌#

劑量:  視乎各種病情而定。

用藥禁忌: 血小板減少或有凝血疾病人士;懷孕或哺乳婦女忌用。

用藥注意: 有腎功能不全或骨髓抑制的人士要小心使用。

副作用:
(1) 常見副作用:  口腔炎、噁心、嘔吐、厭食、嘔血、腹瀉、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血栓性靜脈炎、貧血。
(2)  其他副作用:  急性支氣管痙攣、咳血、呼吸困難、乾咳、肺炎、間質性肺炎。

病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
–  如出現呼吸困難或一般感冒症狀,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  藥物治療期間,因骨髓會被抑制,病患者可能會較容易受到感染。所以患者應避免出入人潮擠擁的地方或接觸傳染病患者,減少受感染的機會。

醫管局藥物分類:通用藥物
                               
藥物分類:抗生素(此藥為醫生處方藥物,須由藥劑師核實處方後配藥)

(1) * 為FDA和HA的認可適應症
(2) # 為FDA的認可適應症
(3) 沒有標記的為HA的認可適應症

肝癌常用的化療藥物 Doxorubicin ( 多柔比星 )

肝癌常用的化療藥物

 

Doxorubicin ( 多柔比星 ) 

 

 

多柔比星(Adriamycin®, Rubex®, Doxil®)是一種蒽環類抗生素,通過以下兩種機製發揮抗腫瘤作用:

嵌入: 作為嵌入劑,此藥可嵌入到 ( DNA)碱基之間從而阻斷DNA合成與轉錄(transcription)。
酶抑制: 該藥可抑制II型 (topoisomerase type II) 拓撲異構酶這種酶(enzyme)的活性,從而導致 基因組DNA的崩解。
這兩種機製都可導致DNA破壞,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多柔比星的結構。

藥物使用
多柔比星對治療許多惡性腫瘤有效,只有少數幾種對它不敏感(如結腸癌、黑色素瘤、慢性 白血病(leukemias)、腎臟腫瘤)。

多柔比星治療的惡性腫瘤如下:

何傑金氏與非何傑金氏淋巴瘤(Lymphoma)
乳腺 癌
卵巢癌
睾丸癌
急性白血病
軟組織 肉瘤(sarcoma)
肺癌
膀胱癌
消化道腫瘤
甲狀腺腫瘤
肝癌
Wilms氏腫瘤
神經母細胞瘤
多柔比星通過靜脈給藥。Doxil®是多柔比星的一種新劑型。這種劑型的藥物是用一層 脂質(lipid) “氣泡”(膜)包裹起來。劑型的設計是想減少此藥的毒性作用,通過不傷害正常組織來達到這個目的。

不良作用
常見的不良作用如下: 
“放射損傷再現”(既往 放射治療(radiation)所致皮膚損害的再現)
骨髓抑制(血細胞計數減少)
易感染、易出血
食慾下降
口腔炎
脫髮
噁心、嘔吐
口腔潰瘍
出生缺陷
肝臟毒性
急性心律失常
大劑量使用可導致心臟毒性。如果心肌病存在,此藥的大劑量使用可使心肌病加重,導致不可逆性心力衰竭. 因此,病人應告訴醫師自己的心臟情況或存在的併發癥。減慢靜脈輸液給藥的速度可減輕心臟毒性(使血藥濃度下降)。然而,這樣做也有問題,因為藥物輸入時間會長達48-96小時。 

妊娠婦女使用多柔比星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故使用該藥的婦女不宜妊娠;使用該藥的男性也不應考慮要孩子。

如果病人有如下疾病,則可出現更嚴重併發癥: 水痘、心臟病或心力衰竭、痛風、帶狀皰疹、腎結石、肝臟疾病。所以,病人在決定使用此藥之前,應與醫師討論是否會出現以上併發癥。

有趣的是,有幾項研究顯示,飲用綠茶可增強此藥的抗腫瘤效果。

表柔比星(Ellence®)是又一種具有類似生物活性的蒽環類衍生物。它也可嵌入到DNA結構中,干擾細胞活動。Ellence®由Pfizer(Pharmacia)推向市場。 藥物不良作用與同類的其它藥物相似。



資訊來源 : 

http://www.cancerquest.org/index.cfm?page=26&lang=tchinese

http://www.cancerquest.org/cancer-treatment-typ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