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醫知健:肺癌口服化療免打針

醫知健 :

肺癌口服化療免打針

 

 

資料來源 : 太陽報 2010年07月15日

 

 

肺癌是本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並出現擴散。對大部分已確診的晚期肺癌患者,化療是他們的主要治療方法。

以往用於治療肺癌的化療藥物均以靜脈滴注方式施藥,可是,靜脈滴注有機會帶來靜脈發炎、藥物滲漏等問題,更有患者需要裝置額外的靜脈注射座才能注射藥物。不少患者都對「打針」心存恐懼,既怕痛亦擔心血管太幼而無法注射成功,結果弄至滿臂針孔。另外,由於輸注式藥物需要患者經常往返醫院,不但增加患者的醫療開支及消耗更多醫療資源,也會對患者構成嚴重困擾,尤其對較年長和行動不便的。

減脫髮等副作用

近年於香港衞生署註冊的長春瑞濱口服劑是現時唯一能治療肺癌的第三代口服化療藥物,既使患者毋須經常往返醫院診所和忍受打針的痛楚,也降低了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例如脫髮等)。

另一方面,為求增強療效,一般化療中常會共同使用多種化療藥物,然而化療藥物亦同時具有毒性,令一些較年長或身體狀況欠佳的晚期肺癌患者未必能夠同時承受,而長春瑞濱口服劑則可為他們提供單藥治療的用藥選擇。國際研究結果顯示,七十歲以上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療口服劑的單藥治療後,仍有約六成患者的病情能受控制,整體反應理想,而且患者並不需要入院接受靜脈注射。

臨床研究已證明長春瑞濱口服劑擁有與傳統化療藥相約的療效,亦可免除病人「打針」的痛苦,成為了肺癌化療用藥的新選擇。

 

 

臨床腫瘤科專科岑信棠醫生
 

http://the-sun.on.cc/

(肺癌) 甲福明或可預防肺癌

甲福明或可預防肺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08月31日

 

 

治糖尿病藥物甲福明。

 

【蘋果日報訊】常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甲福明,或可預防煙民患肺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初步發現,讓實驗老鼠服用或注射甲福明,能分別減少50%及72%肺癌細胞的數目,但研究員強調,即使此藥可預防肺癌,亦無法預防其他由吸煙引致的疾病。

 

 

動物實驗證有效

甲福明( Metformin)是本港常用降血糖藥物,其中醫管局就大量使用這些糖尿藥,此藥能減少肝臟製造葡萄糖,並提升身體組織對葡萄糖的運用,減少從腸胃中吸收,主治二型糖尿病。但原來此藥或有助阻止肺腫瘤生長,美國研究員表示,服食此藥的糖尿病煙民,癌症病發率也較低,從而估計此藥或能對抗由焦油引起的癌細胞。
國立癌症研究院的實驗,讓老鼠暴露於吸煙環境,情況等同人類吸煙,然後讓老鼠服用或注射甲福明維期13周,結果發現在老鼠身上長出的腫瘤數目,明顯少於沒有用藥的老鼠組別,其中口服甲福明可減少50%,注射組更可減少72%。研究將於癌症預防研究期刊《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研究員認為,暫時只能證實甲福明在動物實驗中有效,但仍要進行人體實驗,不過,煙民即使利用甲福明來減低肺癌風險,但煙草含有4,000種有害物質,單單一種糖尿藥無法預防其他由吸煙引致的疾病,例如氣管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0831/14400203

(肺癌) 晚期肺癌若無突變 可採用傳統化療

晚期肺癌若無突變 可採用傳統化療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2010年10月21日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研究發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標靶藥物與傳統的標準化療,存活時間沒有差別,關鍵在於,腫瘤有無「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突變,若有突變,可以考慮接受標靶治療;但沒有突變,其實可採用傳統化療。

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葉裕民表示,肺癌可分成小細胞與非小細胞肺癌兩種,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大多數,約佔所有肺癌病人的85%至88%。

他表示,由於大多數「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在確定診斷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只能接受放射線治療與藥物治療。藥物可分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其中標靶治療最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達成治療目標,例如臨床使用的艾瑞莎、得舒緩,但目前健保給付是腺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二、三線治療。

 

葉裕民指出,其實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發現,若腫瘤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有突變時,在延緩腫瘤惡化上,使用標靶治療藥物優於標準的化學治療處方,但這兩組研究病人在最終整體存活時間上並沒有差別。

 

自由時報

https://tw.news.yahoo.com/

  

(肺癌) 中藥+化療 助肺癌患者續命

中藥+化療 助肺癌患者續命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0年11月29日

 

 

劉嘉湘指中醫藥結合化療治療癌症,有助增強病人抵抗力,延長壽命。
曾顯華攝

 

【蘋果日報訊】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惟目前西醫的療效有限。內地有研究發現,只接受西醫化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無人可生存超過五年,相反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病人,即中醫藥加化療,五年內存活率可達兩成。

 

 

港14醫院有臨床服務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北京廣安門醫院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01至05年間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抽樣研究三個組別,分別為單獨接受中醫藥或化療的病人,與結合中西醫療法病人的存活期,結果發現後者的生存期最長。
研究顯示只接受中醫藥治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9.7個月至13.5個月,五年內存活率為一成;接受化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9個月,五年內無人存活;結合中醫藥及化療的患者則有11.8個月至15個月,五年內存活率達兩成。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惡性腫瘤)首席專家劉嘉湘表示,一般以化療或中醫藥治療肺癌,五年生存率只有約5%至15%,但中西醫結合治療則可令存活率再增加5%。他強調不少癌症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化療具毒性和副作用;而中醫旨在扶正培本,選用調節人體陰陽氣血的療法,有助增強患者抵抗力,抑制腫瘤惡化。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童瑤則表示,本港有14間公立醫院提供中醫臨床教研服務,有助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1129/14711336

  

(肺癌) 多管齊下擊退肺癌

多管齊下擊退肺癌

 

 

資料來源 : 明報健康網  2009年2月19日

 

 

肺癌主要分為兩種,包括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包括三種類型: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最大多數,約為整體肺癌病例的80%-85%(1)。

化療放療為主要治療方法

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及放療,在不少情況下為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患者需要接受多種治療方法。儘管手術可以最徹底根治癌症,但由於大部分肺癌患者發現時已屆晚期,腫瘤已擴散至其他重要器官,並不能完全透過手術清除,需要以化療作為輔助性治療,把癌細胞清除或縮小;此外,部份肺癌患者因腫瘤接近主要血管,又或患者因患癌緣故令身體狀況不適宜接受癌症腫瘤切除手術,在這種情況下,為肺癌患者進行化療便是較為合適的治療方案。

標靶藥物延患者存活期

現時治療肺癌的化療藥物多達十種,它們以靜脈滴注的方式進入病人身體殺死癌細胞,不過部分病人對一線的化療藥物反應未如理想或出現抗藥性的情況時,便需要轉用二線的化療藥物或口服標靶藥物厄洛替尼(Erlotinib)。厄洛替尼是一種針對表皮細胞生長素受體(EGFR)的抑制劑,表皮細胞生長素是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質,近二十年陸續發表的研究顯示,它能傳遞活化癌細胞的訊息,從而控制癌細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血管增生及轉移等,因此它與腫瘤細胞的生長及惡化有極大的關連性,而厄洛替尼可阻截這些訊息的傳導,減少腫瘤細胞(非小型細胞肺癌)的增生及轉移,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治療目的,也有助患者控制不適病徵,令他們享受較佳的生活質素。根據國際性大型臨研究均顯示,單獨使用厄洛替尼能顯著改善及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存活率及無疾病進展生存期(2),亦是唯一一種獲得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用作二線治療晚期非小型細胞肺癌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

除了厄洛替尼,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還包括「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它是最先面世能抑制癌細胞血管生長的藥物,它透過針對身體內一種血管生成過程中一個關鍵媒體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即血管內皮生長素),從而斷絕腫瘤生長時所需的血液,及抑制癌細胞轉移,屬於治療不適合動手術的晚期、已擴散或復發的非小細胞癌的一線藥物,當它跟傳統化療藥物(鉑類)一併使用的時候,可增加二至三成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令病人活得更久(3)。

精確放療儀器提高療效

除了使用化療及標靶治療外,放療也是治療肺癌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透過釋放高能量射線以殺死癌細胞。患者接受放療前,需先經由醫護人員於身上畫下標記,並調校釋放射線的儀器,讓高能量射線對準肺部腫瘤,不過由於肺部跟其他重要器官,包括心臟及脊椎神經等等非常接近,所以放療的準確性非常重要。近年不同形式的放療推陳出新,例如,電腦導航數碼刀是經過電腦仔細分析腫瘤的位置,再從多角度釋放射線殺死癌細胞(4);如與呼吸同步的調強放射治療,此技術只會在呼氣呼盡後,吸氣的一瞬間才會發射,目的是減少於呼吸動作中,因肺部位置改變而產生的誤差,從而增加放射治療的準確性,減低對其他正常組織的影響,此外,因為準確性的提升,醫生可以增加放射治療的強度,以改善治療效果(5)。

手術可紓緩病徵

大部份肺癌患者被確診時多已屬較晚期,癌細胞亦可能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未必適合接受手術治療;但對部分早期肺癌患者來說,醫生可按病人腫瘤的大小及生長位置,以決定切除部分肺組織、肺葉切除或整側肺部切除。過往的肺癌手術以開胸的方法進行,創傷性甚大,但現在多以微創方法進行,在胸部開下幾個小切口,然後經過小孔放進內窺鏡及其他微型手術工具把肺腫瘤切除及移走。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晚期肺癌患者未能透過手術根治癌症,但仍可透過手術紓緩癌症不適,例如利用激光把移走造成氣管阻塞的腫瘤,或以在胸壁上作一個小切口,把由癌症引致的胸腔積水移走等等(6)。

(1) (P.59, section A-xv) Wilking N and Jonsson B. A Pan-European comparison regarding patient access to cancer drugs. Karolinska Institute in collaboration with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tockholm, Sweden, 2005.

(2) Shepherd FA et al. Erlotinib in Previously Tre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123-132

(3) Manegold et al.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phase III study of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and gemcitabine in chemotherapy-naiv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recurrent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BO17704. Abstract ##LBA7514 presented at2007 ASCO Annual Meeting, Chicago, US.

(4) Detailed Guide: Lung Cancer – Non-Small Cell, Radiation Therapy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www.cancer.org/docroot/CRI/ content/CRI_2_4_4x_Radiation_Therapy_15.asp?sitearea=

(5) (P.4149 & P.4155) Residual motion of lung tumors in end-of-inhale respiratory gated radiotherapy based on external surrogates, Med. Phys. 33 ?11, November 2006, c 2006 Am. Assoc. Phys. Med.
http://radonc.ucsd.edu/Research/CART/pdfs/BerbecoRI2006-ResidualMotion-Inhale.pdf

(6) Detailed Guide: Lung Cancer – Non-Small Cell, Surgery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http://www.cancer.org/docroot/CRI/content/ CRI_2_4_4x_Surgery_15.asp?sitearea=

明報網站     http://www.mingpaohealth.com/

 

(肺癌) 香港防癌會癌症治療系列:肺癌系列

 

 

香港防癌會癌症治療系列:肺癌系列

 

 

 

肺癌 : 香港防癌會癌症治療系列:魔鬼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gnALDXpvs

肺癌 :  香港防癌會癌症治療系列:射箭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UBPL1dQyM&NR=1

肺癌 :  香港防癌會癌症治療系列:度身訂造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_E0utOnqU&NR=1 

(肺癌) 頑疾新希望存活期新突破

頑疾新希望存活期新突破

 

 

資料來源 : 太陽報  2010年12月22日

 

 

肺癌一直是高踞本港頭號的癌症殺手,在肺癌中,以非小細胞中的腺癌最為常見,高達9成非吸煙女性患者患上腺癌,近年更愈趨年輕化。若能及早將肺癌分類,並進行針對性治療,有助延長患者的生命。

權威醫學雜誌美國《臨床腫瘤科期刊》發表了一項肺癌治療上的重要報告,指新一代化療藥物,對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更為有效,尤其能針對腺癌,患者的存活期中位數更可突破至12.6個月。

臨床腫瘤科專科周倩明醫生表示:「隨着醫學發展,新一代的治療重點將根據癌細胞的仔細分類,配合針對性的治療,以提升治癌療效和增加患者的存活率。」臨床療效顯示,副作用明顯較少,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而需要輸血的情況顯著較少,脫髮問題也較輕微,達致對病人最有利的延續生命目的。香港衞生署已正式批准有關藥物用於局部晚期或已擴散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

 

太陽報
http://the-sun.on.cc/cnt/lifesty … ml?pubdate=20101222

  

(肺癌) 不放棄就有希望 第三期肺腺癌病人存活已五年

 

 

不放棄就有希望 第三期肺腺癌病人存活已五年

 

 

資料來源 : NOWnews  2010年12月29日

 

 

陸希平醫師指出亞洲人肺腺癌發生比率高。

陸希平醫師指出亞洲人肺腺癌發生比率高。

 

一位60多歲的蔡姓女士在六年前發現罹患肺腺癌,並且是惡化為第三期B階段,經北部醫學中心判定為無法手術,計畫進行化療合併放射治療;不幸的是第一針化療即產生嚴重副作用,劇烈咳嗽與身體種種不適的折騰,讓蔡女士曾有了輕生念頭,後經與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暨胸腔外科主任醫師陸希平充分溝通與了解治療計畫後,決定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並配合追蹤與藥物控制達5年之久,病況穩定。28日致電陸希平報平安,也現「聲」說法鼓勵病友積極面對癌症的治療,要有信心對抗病魔,不要輕言放棄。

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暨胸腔外科主任醫師陸希平指出,肺癌不易早期發現,發現時通常已錯過手術治療時機。而蔡女士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的個案。對於肺癌的早期篩檢與治療,在近幾年許多國內外權威雜誌都已大篇幅探討電腦斷層使用的必要性。

陸希平表示,當時評估蔡女士狀況後,使用內視鏡微創手術,由約7公分大的傷口,取出直徑10公分、充滿癌細胞的肺葉,併行局部淋巴結的廓清。蔡女士接受手術後迅速恢復健康,也不再咳嗽,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蔡女士接受術後定期追蹤與藥物控制,目前已達五年以上,身體健康狀況穩定控制中。感念陸希平陪伴她「拼下去」的醫療照護,居住在台北的蔡女士每逢過年過節一定打電話報平安與相互祝福。

陸希平還指出,亞洲人肺腺癌發生比率高,且多半以週邊雲霧狀陰影呈現,早期肺癌無法由胸部X光檢出,故必須借助電腦斷層;對於該等早期病變是否為癌症與如何早期治療,聖馬爾定醫療團隊引進國外技術,發展勾針合併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切除,已受國際肯定,多次受邀至北美與亞太頂尖胸腔學會進行發表與獎勵。

 

陸希平提出呼籲,肺癌無法有效預防,只有使用有效診斷工具早期發現,請教專家及時手術,或併用其它治療方式,方能獲得有效控制。

 

http://www.nownews.com/n/2010/12/29/585579#ixzz19Ueayjik 

(肺癌) 肺結核患者易有肺癌

醫療短波
肺結核患者易有肺癌

 

 

資料來源 : 蘋果日報 2011年01月04日

 

 

台灣一項研究發現,肺結核與肺癌關係密切。研究追蹤逾70萬人的健康狀況達七年,當中逾4,000人曾患上肺結核,他們在參加研究前全部沒有癌症。結果顯示,曾患肺結核的人患上肺癌的風險較從未感染的組別高近11倍,肺結核組每10,000人中,有26.3人患上肺癌,但非肺結核組的患癌比率只有2.4;研究又發現曾患肺結核的肺癌病人死亡率也偏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10104/14833251 

(肺癌) 肺癌治療疫苗 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肺癌治療疫苗 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2011年01月14日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第二及第三期肺癌患者即使接受手術切除腫瘤,5年後仍會有70%至80%的復發率;第一期肺癌患者也有30%的復發率,使得研發肺癌治療疫苗以防止復發,成為醫學界的發展方向。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表示,肺癌治療疫苗第一及第二期實驗發現,可以減少肺癌病患1/4的復發風險,
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在台灣收案25人。( 記者魏怡嘉攝 )

目前肺癌治療疫苗在國外已完成第一及第二期試驗,結果發現可以降低肺癌病患1/4的復發風險,第三期跨國人體臨床試驗將首度在台灣收案,由台大醫院負責。

台大醫院昨日與正在進行肺癌治療疫苗研發的葛蘭素史克(GSK)藥廠簽約合作成立臨床研發中心。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表示,肺癌治療疫苗利用癌細胞表面抗原做成疫苗,稱為「MAGE-A3抗原特異性免疫療法」,結合了特定的佐劑系統與一種稱為MAGE-A3的腫瘤特異性癌症抗原製成疫苗,主要使用在第一到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身上。

楊泮池指出,病患需先接受檢測是否有MAGE-A3抗原,如果「有」,在經手術切除腫瘤後,就可以接受此治療方法。

第三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疫苗臨床試驗研究預計在全球收案2270人,台灣預計收案25人,目前已收案23人,預計第三期跨國人體臨床試驗,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知道結果。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46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