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話(44) : 我們都是同路人Youth Fighter

 某天在港鐵車廂中看到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的宣傳海報, 勾起了我們曾製作網台節目的回憶, 已經是20143月的往事了隔了數天朋友A 也向我推介這個計劃, 一直以來我們的發展方針也是透過 social media 向公衆推廣正確的健康訊息,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接觸更多群衆, 問題是下半年我們的工作日程已經密不透風, 縱使我再有魄力也不可能承接這項目, 如何才能捕捉這樣的一個機會呢?

 

 

 

Youth fighter, 我們在facebook其中一個群組, 以年輕癌症患者為骨幹, 正好藉此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

 

Youth fighter的始作俑者, 核心成員 Terence Chan. 一個富有演藝细胞且執行力十分強的年青人, 第一個我想到非常適合擔綱節目主持的人選.
他和我一樣也是十分年輕時確診鼻咽癌, 或者是這原因我比較留意他. 當我告訴他打算申請這計劃的時候, 他不用一個星期就草擬好十三集節目内容並填寫好投標書的煩瑣文件, 這可是了不起的工作效率對不對? 當然, 這一點是一定要讚賞的. 但更重要的, 他讓我看到一團追求夢想的火, 看到他的計劃書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 如果這樣誠意十足的計劃書也要落選, 我必然要自行製作在社交平台上播放.

 

 

( 左起 : Contance , Katy, Terence ) 

 

有了計劃的统籌 Terence, 我們開始组織節目班底, 由主特, 選稿, 資料搜集至到製作技術人員, 秉承癌症資訊網一直的理念, 我們四出尋找同路人負責不同的崗位, 例如這一系列節目的兩位女主持, Constance Cheng Katy Tong.

 

 

Constance鄭凱尹可能是我們會員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小明星. 只需要在網上搜尋一下就會發現, 香港的主流媒體也曾和她做過各式各樣的訪問.

( 今年的書展也有她的新書發佈 : 有一種禮物叫痛苦如果想一睹她的風采, 可於19/7/2015星期日下午3:00 – 3:45pm到書展會塲, 大衆書局展台( IC-D02, IC-D16 ) 找她簽名.  )

 

找她做節目主持是最適合不過, 然已她的個性温婉言談也十分斯文, 與跳脱的 Terence 未必有足夠的火花, 加入活潑開朗 Katy 正好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空隙.

 

Katy 是淋巴癌患者, 完成了所有療程接近一年. 目前仍然在生, 家庭, 感情和工作等問題之間尋找出路與平行, 是非常典型的年青癌症患者個案.

縱使樂觀如她, 也和許多人一樣對前路充滿疑問, 是否一場疾病的風暴就將我們一生摧毁? 當然不是, 但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重新踏入社會? 重投職場? 如何再一次建立親友的關係? 伴侣之間由身至心的親蜜如何維繫 ? 她在我們群组 Youth fighter 當中得到什麽? 這一連串的問題將會在一連十三集的 我們都是同路人Youth Fighter 節目内和嘉賓及聽衆一起探討.

 

 

 

 

8,90後的年青人經常被投訴唔投入,無熱誠,自以為是,諸多藉口等等.

在這次的製作過程當中, 我們開過無數會議,資料搜集,嘉賓邀請,錄音,訪問,技巧訓練,軟,硬件設定,後期製作, 大家的投入和付出,用實際行動説服我, 你們是做得到的.

 

香港電台數碼31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index.php?c=dab31


我們都是同路人youth fighter將於
714晚上8-9時播出.

编輯( 10-7-2015 )

【婦科癌症與運動的關係和啟思 】專題講座

【婦科癌症與運動的關係和啟思認識卵巢、子宮內膜及子宮頸癌的風險、探測和預防、治療和最新發展】專題講座
日期: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下午2:30-4:00 (下午2:00開始登記)
地點: 醫院管理局大樓 閣樓 演講廳 (九龍亞皆老街147B)
公眾人士報名
護士報名
 

 

 

肝癌大解密專題健康講座

 

 由癌症資訊網、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香港醫護聯盟主辦及拜耳醫療保健有限公司全力支持,在七月廿九日晚舉辦的肝癌健康講座,邀得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總監潘冬平教授及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謝耀昌講解肝癌治療新趨勢。

 

肝癌是中國第二常見癌症、香港第三號癌症殺手,2012年有1790個肝癌新病例,而死亡病例達1505個,當中男女病患比例為4:1。近年的年輕患者數字有上升趨勢,且患者愈年輕,預後愈惡劣。美國肝病學會建議高危人士接受定期檢查,包括逾四十歲的亞洲男性、逾五十歲的亞洲女性、乙型肝炎帶菌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士及肝硬化患者,每半年一次進行血液甲胎蛋白和肝臟超聲波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肝癌,增加治癒機會。

 

  

( 潘冬平教授 )

謝耀昌醫生 )

 

肝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酒精、膽管閉塞、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引起的肝硬化,而乙、丙型肝炎患者即使沒出現肝硬化,亦有機會直接患上肝癌。此外,過期花生和發霉食物產生的黃曲霉毒素亦是引致肝癌的風險因素之一。肝癌患者病發初期並無任何徵兆,不少人發現肝癌症狀時,如上腹痛、肚脹、皮膚和眼白呈微黃等,腫瘤早已發展至中、晚期,無法根治。

 

肝癌首選的治療方案是以手術切除腫瘤,而以腹腔鏡切除腫瘤,失血和住院時間皆較少。進行手術切除的大前提是肝功能良好,唯八成肝癌患者皆伴有肝硬化,令肝功能衰退,加上肝癌侵略性高,腫瘤能迅速生長,令肝癌治療遇上重大挑戰。

 

若未能進行手術,病患亦可選擇以經肝動脈栓塞化療、酒精注射、射頻消融術等安全方案代替手術,最新治療方案包括經肝動脈放射性栓塞和體外放射治療。萬一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系統如肺部、骨骼,亦可考慮標靶治療和化療方案。

 

 

謝耀昌醫生指,以往醫生未必鼓勵逾七十歲患者接受治療,擔心其身體狀況難抵治療的副作用,但標靶藥物如索拉菲尼(Sorafenib)的出現令肝癌治療變得進取,因其副作用較少,令存活率大有改善,成為年長病患的新選擇。

 

過往進行放射治療時,腫瘤會隨呼吸移動,令電療位置不夠精準,現時的腫瘤定位科技則能解決此問題,透過電腦軟件配置、實時影像指導和病人呼吸上的配合,確保治療精準,避免波及附近組織。

 

潘冬平教授指出,肝切除手術期間進行輸血會抑壓免疫系統,增加復發機會,因此近年主張「零輸血」肝切除手術。而肝癌5年存活率提升的主因包括減少於手術期間輸血,還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肝癌。

 

多發性肝癌可以手術配合消融治療,因消融治療打擊局部腫瘤功效顯著。過往的射頻消融適合直徑少於5cm的腫瘤,而最新的微波消融則適合直徑大於5cm的腫瘤,手術死亡率少於1%

,癌症復發率亦較低。

 

抗癌路上夫婦同心共行 治療乳癌標靶雙劍合璧

 雖云「大難臨頭各自飛」,行醫以來,我卻也見過不少夫妻患難見真情的例子。


四十多歲的A太太半年前察覺左乳有硬塊,丈夫也知情,但都未多加理會。直至硬塊日大,開始痛及腫,檢查後才發現是個8厘米的癌腫瘤,且已擴散至肝及淋巴。A太太患的,是第四期HER2型乳癌。


HER2
型乳癌佔乳癌個案中二至三成,患者的HER2受體過量生長,加速腫瘤增長,尤其出現轉移後,情況更不容樂觀。對於噩耗,A太太異常篤定,倒是A先生悔咎未及早敦促太太求醫,他聲淚俱下地強調要不惜代價救治太太。


我解釋,過往針對擴散性HER2型乳癌,是採用傳統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配合化療藥使用。但現在已有新的標靶藥物,亦發展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就是將兩隻標靶藥曲妥珠單抗和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同用並加入化療。這種以兩隻標靶藥合併使用的療法,有助對腫瘤生長訊號作更全面抑壓,如此不僅能提高存活率,更不會影响病人治療期間的生活質素。最新研究顯示,兩隻標靶藥合併使用,比起傳統方案,即使乳癌是第四期,延長存活的中位數亦可達十六個月。
A
氏夫婦聽了豁然釋懷,決定採用新的合併方案。A太太的腫瘤在兩個療程後已縮了一半,四個療程後更縮了七成。夫婦倆都感到滿意。


A
太太每次來治療,先生都待候在則。見了昂貴的帳單,他只皺一下眉,看到太太病情日益改善,卻笑遂顏開。望著他倆扶持著離開,我看不見兩隻會分飛的同林鳥,耳畔倒響起了一闕歌:「風雨同路見真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醫生

澳洲亞得雷德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醫學院院士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放射科)
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

龍舟賽1秒壓星洲 港乳癌康復者靠志氣奪冠

 

【on.cc東網專訊】 香港龍舟嘉年華暨啤酒節今開鑼,料一連3日帶動16萬人次入場觀看賽事!首日焦點是國際乳癌康復者錦標賽,9隊來自本地及不同國家的乳癌康復者落場較勁,最終「香港乳龍」以1秒之差力壓新加坡隊,以1分28秒完成250米賽事,勇奪冠軍。

 
 

身穿粉紅戰衣的「香港乳龍」,派出12名女子划龍舟,教練則擔任舵手,統籌Susanne賽後向東網記者表示,划龍舟時並無想過輸贏,在任何比賽只會盡力地划,故決賽是「豁出去」,雖然在賽事初段一度落後其他隊伍,但在最後50米,「我哋志氣好犀利」,力爭第1衝過終點。

 
 

乳癌患者需要切除部分淋巴才得以康復,惟患者術後的上肢易出現水腫,Susanne指,練習划龍舟有助減低水腫病發的機會,患者亦在划龍舟過程中得到同路人的支持,令他們更有勇氣面對康復之路。

 

hk.on.cc/hk/bkn/cnt/news/20150703/bkn-20150703203325655-0703_00822_001.html

 

癌症免疫療法浪潮 一年330億美元的PD-1抑制劑大海嘯!

免疫檢查站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

曾被權威Nature雜誌選為2013年度科學突破之最的癌症免疫療法,第一個是在2011/03/25通過美國FDA審查上市的,美國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的YERVOY®(ipilimumab),獲准使用於無法手術或已經轉移的黑色素瘤病人。第二是小野製藥(Ono Pharmaceutical)的OPDIVO®(nivolumab), 於2014/07/04在日本獲得全球第一張生產與銷售藥證,准許用於無法以切除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

YERVOY®(ipilimumab)是CTLA-4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抑制劑,OPDIVO®(nivolumab)則是 PD-1 (Programmed cell death-1)抑制劑,兩者都是作用在患者體內T淋巴球表面特定接受器的單株抗體,使得T淋巴球不會被癌細胞蒙蔽而能持續獵殺癌細胞。但是小野製藥的全球合作夥伴必治妥施貴寶,卻未能在美國領到第一個PD-1抑制劑上市許可;在美國第一個上市的PD-1抑制劑是美國默克藥廠(Merck,在台灣為MSD默沙東藥廠)的KEYTRUDA®(pembrolizumab),於2014/09/04通過美國FDA審查[1],用於已接受過YERVOY® (ipilimumab)或BRAF抑制劑(vemurafenib、dabrafenib )治療但無效的黑色素瘤患者。YERVOY®(ipilimumab) 、OPDIVO®(nivolumab) 、KEYTRUDA®(pembrolizumab)三者同屬於全新的藥品類別:免疫檢查站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一年330億美元的PD-1抑制劑大海嘯-01

PD-1抑制劑藥效顯著,藥價易漲難跌!

不過OPDIVO®(nivolumab)在美國上市的時間也沒有落後太多;2014/12/22美國FDA批准OPDIVO®(nivolumab)上市,比預定通過審查的時間足足提早了三個月;准許使用的適應症則是與KEYTRUDA®(pembrolizumab)完全相同[2]。黑色素瘤(melanoma)是美國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排名在乳癌、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膀胱癌之後[3],每年新增病例約占美國新癌症患者的5%;估計2014年全美有76,100位黑色素瘤新病患,以及9,710人死於黑色素瘤;2015年則約有73,870新病患,以及9,940人死於黑色素瘤。

根據2011年的盛行率統計,全美約有96萬人罹患黑色素瘤,其中4%屬於預後最差的已轉移病例,5年存活率只有16.1%。2011〜2014年美國FDA通過七項黑色素瘤新藥的上市申請,其中六種是使用於無法手術切除或已轉移的嚴重黑色素瘤病患(2011:ipilimumab、vemurafenib;2013:dabrafenib、trametinib;2014:pembrolizumab、nivolumab);這當中就包含了目前全球僅上市的三種免疫檢查站抑制劑。除了YERVOY®(ipilimumab)每三個星期注射一次、一個療程總共注射四次的訂價約12萬美元之外,KEYTRUDA®(pembrolizumab)與OPDIVO®(nivolumab)的訂價無巧不巧都是一個月12500美元(一年15萬美元)!然而,全球製藥巨擘之間的PD-1抑制劑競賽,現在才剛剛開始!

一年330億美元的PD-1抑制劑大海嘯-02

全能的抗癌藥PD-1抑制劑

癌症免疫療法的特色,在於增強患者本身的免疫T細胞獵殺癌細胞的能力;換句話說,這種PD-1抑制劑所能治療的癌症種類,遠不止於黑色素瘤一項。目前在全球進行的OPDIVO®(nivolumab)臨床試驗,治療目標包括非小細胞型肺癌、腎細胞癌、頭頸癌、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胃癌、結直腸癌、白血病等等,有單獨使用OPDIVO®(nivolumab)、也有併用其他治療方法的,林林總總數十項臨床試驗。KEYTRUDA®(pembrolizumab)的全球臨床試驗計畫也不惶多讓;除了與OPDIVO®(nivolumab)目標相同的前述幾種癌症,KEYTRUDA®(pembrolizumab)的臨床試驗計畫還包括了膀胱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胰臟癌、前列腺癌、賁門腺癌、T細胞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胸腺癌等眾多標的。

但是對這些生產抗癌藥的國際大藥廠而言,哪一項才是他們的最愛?根據最近一次的全球性癌症調查報告,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症是肺癌,估計2012年度新增肺癌病例達180萬人,死亡人數亦高達160萬人[4]!單就美國而言,肺癌雖然不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卻是死亡人數最多的;估計全美因肺癌死亡人數每年近16萬人,相當於癌症死亡率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死亡人數總和[3]

所向披靡!連死神肺癌也低頭!

由於治療選擇的明顯差異,肺癌的種類一般先區分為小細胞肺癌(10〜15%)與非小細胞性肺癌(85〜90%);後者包括肺腺癌(40%)、鱗狀細胞肺癌(25〜30%)、大細胞肺癌(10〜15%)等等[5]。雖然OPDIVO®(nivolumab)在美國本土的上市時間落後給KEYTRUDA®(pembrolizumab),但是卻在拓展適應症的臨床試驗與申請登記方面拔得頭籌,而且還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肺癌!

第二期臨床試驗(CheckMate-063)中,接受OPDIVO®(nivolumab)做為第三線治療的117位嚴重鱗狀細胞肺癌患者,一年存活率達到41%,比過去接受第三線化學治療的一年存活率只有5.5〜18%明顯高出許多。第三期臨床試驗(CheckMate-017),272位已接受過化學治療但無效或已轉移的非小細胞性肺癌患者,隨機分配接受OPDIVO®(nivolumab)或Docetaxel(在台灣的商品名是剋癌易,俗稱歐洲紫杉醇,可用於非小細胞性肺癌的第二線或第三線化學治療);試驗中接受OPDIVO®(nivolumab)的患者平均多存活了3.2個月,由於療效顯著使得這臨床試驗提早結束。數據於2014年12月底出爐後,必治妥施貴寶隨即宣布已向美國FDA申請增修OPDIVO®(nivolumab)治療非小細胞性肺癌的適應症,美國FDA也已給出明確的日期,最遲於2015/06/22會做出決定。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美國FDA再次針對OPDIVO®(nivolumab)送出大禮:2015/03/04美國FDA宣布,准許美國OPDIVO®(nivolumab)使用於化學治療無效或復發的鱗狀細胞肺癌,比預定時間又足足提早了三個多月[6];據說美國FDA從收件到通過審查只用了四天!

一年330億美元的大海嘯!誰將站在浪頭上?

第二期臨床試驗(CheckMate-063)中接受OPDIVO®(nivolumab)的患者,有12%因藥物副作用而需停藥;出現嚴重(Grade 3/4)藥物副作用的比例約17%,其中最常見的是疲倦(4.3%)、肺發炎(3.4%)、腹瀉(2.6%)。相較於傳統第二線、第三線化學治療的毒性與副作用惡名昭彰,由於PD-1抑制劑的藥物副作用和緩、藥效全能,花旗集團(Citigroup) 早在2013年就看好所有免疫檢查站抑制劑的銷售數字,未來可達每年240億美元,並指出癌症免疫療法將在十年內取代60%的抗癌治療[7]

然而在OPDIVO®(nivolumab)獲准使用於肺癌之後,MorningStar最新分析報告預測,免疫檢查站抑制劑的市場將在2022年之前達到每年330億美元[8];受益於第一個獲准使用於肺癌,必治妥施貴寶的OPDIVO®(nivolumab)將佔有37%的市場,超過每年100億美元!美國默克預計在2015年中才會送件申請,擴增KEYTRUDA®(pembrolizumab)的適應症用於非小細胞性肺癌;估計至少將落後OPDIVO®(nivolumab)半年,反映在未來的市佔率預估是26%。但也有分析師持不同的看法;以KEYTRUDA®(pembrolizumab)的臨床試驗計劃來看,未來准予使用KEYTRUDA®(pembrolizumab)的適應症應該比OPDIVO®(nivolumab)更多更寬,誰是市場龍頭還很難說。

至於同類藥的第三、第四名:羅氏大藥廠(Roche)的MPDL3280A與阿斯特捷利康製藥(AstraZeneca)的MEDI4736,目前皆未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最快也要在2016年後才可能上市;未來的市佔率可能是21%以及16%。基於先上市先贏,除了第一波的必治妥施貴寶、美國默克,以及第二波的羅氏、阿斯特捷利康,後續上市的其他PD-1抑制劑預期將很難再瓜分前浪的市場。

 

作者 : Dr. Wesley


References:
[1]. FDA Approves Keytruda For Advanced Melanoma—First PD-1 Blocking Drug To Receive Agency Approval. (Sep. 4,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12802.Htm
[2]. FDA Approves Opdivo For Advanced Melanoma. (Dec. 22,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27716.Htm
[3]. Common Cancer Types. (Jan. 26,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ncer.Gov/Cancertopics/Types/Commoncancers
[4].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Feb. 2,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Cdc.Gov/Cancer/International/Statistics.Htm
[5].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Mar. 4,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ncer.Org/Cancer/Lungcancer-Non-Smallcell/Detailedguide/Non-Small-Cell-Lung-Cancer-What-Is-Non-Small-Cell-Lung-Cancer
[6]. FDA Expands Approved Use Of Opdivo To Treat Lung Cancer. (Mar. 4,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36534.Htm
[7]. Baum A.S. (Jun. 26, 2013). Immunotherapy –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For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itivelocity.Com/Citigps/OpArticleDetail.Action?RecordId=209
[8]. Staton T. (Mar. 4, 2015). The PD-1 Wave? Report Says It’s A $33B Tsunami, With BMS Surfing For First Pla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Fiercepharmamarketing.Com/Story/Pd-1-Wave-Report-Says-Its-33b-Tsunami-Bms-Surfing-First-Place/2015-03-04



轉貼文章: 癌症免疫療法浪潮 一年330億美元的PD-1抑制劑大海嘯! –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http://www.stockfeel.com.tw/%e7%99%8c%e7%97%87%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6%b5%aa%e6%bd%ae%ef%bc%9a%e4%b8%80%e5%b9%b4330%e5%84%84%e7%be%8e%e5%85%83%e7%9a%84pd-1%e6%8a%91%e5%88%b6%e5%8a%91%e5%a4%a7%e6%b5%b7%e5%98%af/#ixzz3eYptUfjQ

 

癌的啟示:非黑素瘤皮膚癌常見於耳鼻

 近年本港皮膚癌新症數目不斷飆升,其中以非黑素瘤皮膚癌尤為嚴重。病例上升並不出人意表,可歸因於市民多參與戶外活動及人口老化,加上病人與醫生之間對皮膚癌的共識,均使皮膚癌的呈報數字有所增加。

本地華人的基層細胞瘤皮膚癌個案中,以色素沉着基層細胞瘤最常見,佔六成;相反,這種基層細胞瘤在西方白種人中則甚為罕見。色素沉着基層細胞瘤的臨床病徵與致命的黑素瘤皮膚癌十分相近,因此,為本地華人診斷時,不但要排除黑素瘤皮膚癌的可能性,還應包括色素沉着基層細胞瘤。

在本地華人的黑素瘤皮膚癌案例中,有五至六成是發生在足部,西方白種人的同類型個案則不多於百分之二。因此,對出現在足部或腳趾任何有色素的損傷或潰瘍,必須加以留意。若損傷部位同時有流血、痕癢、體積急劇增大等徵狀,更見可疑。

 

約一成患者療後復發

非黑素瘤皮膚癌常見於鼻、耳朵及耳後部位,大多數可透過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根治,其他治療方法包括冷凍和燒灼術刮除療法。大約有百分之五至一成經治療的個案會復發,並會出現在其他新的發病部位,特別是有長期致病誘因的病人,因此康復者也必須長期覆診。

香港防癌會將於六月廿七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假醫管局大樓演講廳舉辦皮膚癌講座,由臨床腫瘤專科醫生主講,並設提問時段,費用全免,查詢及報名請致電3921 3831。

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臨床腫瘤專科 應志浩醫生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625/00176_103.html

不倒勇士抗癌登峰 鼓勵癌友勇敢面對生命

 

 

為了鼓勵癌友走出戶外,臺灣抗癌協會舉辦不倒勇士、抗癌登峰活動,在門諾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和癌友們組成一團,一起參加登玉山行列;抗癌協會理事長吳興傳指出,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罹癌的朋友們千萬別放棄,透過攀登玉山的運動,用行動證明絕不能輕易被病魔打敗。

這一次包括癌友以及門諾醫護同仁,總共八人,其中醫師楊緒南更是擁有登過70座百岳的經驗,出發前更鼓勵大家,希望能藉由登玉山活動幫助癌友們圓夢;門諾血液腫瘤科醫師卓俊宏指出,運動的確能幫助癌症治療,此行程,醫療團隊也會隨時照護每個人的狀況,讓大家能順利攻頂。

參加的癌友其中有位年紀最長的67歲周老爹,為了這一次登玉山,更是每天練習騎腳踏車,積極訓練體能,雖是胃癌第三期患者,但因為門諾團隊的鼓勵加上專業醫師的陪伴,讓周老爹可以勇敢圓夢;另名叫小高的癌友,身上還有一條人工血管,起初因腳程落後加上家人擔心,原本打消念頭參加,但經過完整的行前訓練課程,讓小高完成人生夢想,順利爬上玉山。

不倒勇士、抗癌登峰活動,一共有來自全台25位癌友,其中更不乏有台灣第一位完成馬拉松長跑的盲人,也就是知名視障路跑者張文彥一同共襄盛舉,就是希望能透過活動,讓更多癌症患者了解,千萬不能對生命失去信心,只要堅強有毅力,一定也能打敗病魔。

n.yam.com/healthnews/healthy/20150628/20150628118436.html

癌症年輕化 醫生指腫瘤指標驗血測試難準確篩查

 

癌症年輕化 醫生指腫瘤指標驗血測試難準確篩查

 

 

 
蘇炳輝稱癌症患者增加和年輕化,相信與都市人不良飲食、煙酒過多和肥胖有關。 (梁麗兒攝)(蘋果日報)

本港癌症個案持續上升,而且出現年輕化趨勢,45至64歲患者由03年7,028宗,增至12年的10,813宗,整體新症則由03年近2.2萬宗,增至12年的逾2.7萬宗。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相信癌症年輕化與都市人不良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多肉少菜、吃太多高脂肪食品、少運動、煙酒太多及肥胖有關。他指腸癌、乳癌、食道癌等都有年輕化趨勢要留意。

雖然坊間癌症檢查眾多,但市民不能單靠腫瘤指標驗血測試作癌症篩查。其中肝癌指標甲胎蛋白(AFP)只有一半肝癌病人會出現指數較高的情況,患有肝炎、胃潰瘍病人亦有機出現較高的AFP指數,故需配合其他檢查才能作診斷。

蘇炳輝指,臨床上近半涉及腫瘤指標高的轉介個案,最後證實沒有癌症,強調正確做檢查好重要,例如50歲或以上人士應該進行大腸鏡檢查。即將成立的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將提供一站式癌症治療服務,綜合多個專科作會診及癌症篩查,為癌症患者提供醫院以外的其他治療點選擇,當中包括多個癌症診斷儀器及20多名醫生團隊。

 

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50629/53911872

DayDayCook全新食譜《日日煮食譜 時令嚐鮮》

 購買DayDayCook全新食譜《日日煮食譜 時令嚐鮮》

支持香港癌症基金會免費乳癌服務

 踏入夏天,你是否有滿腦子創新煮意炮製夏日美食?

        人氣食譜品牌DayDayCook日日煮致力鑽研健康美味食譜,宣揚健康飲食。為與一眾粉絲們分享煮食新點子,首度隆重推出新書《日日煮食譜 時令嚐鮮》,收錄45道簡易食譜,教大家炮製出一道又一道家常美味佳餚。

        新書第一版的部分版稅更將撥捐香港癌症基金會,以支持其免費乳癌支援服務及關注乳癌活動,鼓勵女士定期檢查乳房健康,希望達至及早發現,生機再現。

        新書內容豐富,除創新食譜外,更專訪四位名廚,包括蔡菜館老闆娘Grace、獨角仙、Esther AuKimChi;新書更收錄癌症基金會為大家提供的健康飲食貼士,關注健康的你又怎可能錯過?

        《日日煮食譜 時令嚐鮮》現已於三聯、商務、中華、大眾及誠品書局有售,售價為港幣$88。學習新菜式同時支持癌症患者,你又怎能錯過呢?

 

www.cancer-fund.org/tc/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