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讀護校 替亡父修容顏

 

女讀護校 替亡父修容顏
遺體修復師吳舒晴(左)與郭璋成,成功修復范父遺容,為孝順的范育慈完成心願。(陳慶居攝)

苗栗縣後龍仁德醫護專校學生范育慈,去年以新生榜首佳績選讀第一志願生命關懷科,想讓罹患口腔癌父親去世後能修復完整遺容,范父上月去世,她協調遺體修復老師為亡父重建容貌,達到與照片相似度8成,這也是孝女送給亡父最後也最溫馨的父親節禮物。

范育慈是家中獨生女,她說,父親生病前也是年輕力壯的帥哥,常把她抱在懷裡疼惜,罹癌後病情惡化、身形消瘦,口腔因手術完全變樣。能在專業老師協助下,讓父親恢復童年好印象、走完最後一程,她感到非常欣慰,同時也告訴父親「會好好守護母親,做個優秀禮儀師」。

 

協助遺體修復的是學校專業老師吳舒晴與郭璋成,2人曾為火災、空難罹難者及意外事故死者修復遺體。他們得知范父於7月中旬過世,育慈尚無實務經驗,即率3學生協助她完成孝心。

她們的修復團隊先在靈前上香後,開始繁瑣的修復工作,參考范父生前照片,利用醫療矽膠、硬化劑等材料,配合拉皮、縫合、化妝等技術,花6小時才成功修復其容貌,並於7月下旬、距父親節只差10天舉行告別式。

科主任邱達能說,范家是低收入戶,這次遺體修復校方完全免費協助。范媽媽事後在電話中邊哭泣邊致謝說,感謝學校和老師讓丈夫離開的時候,有個完整的容顏。(中國時報)

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14000650-260107

慈善步行籌款促關注婦科癌症

 

 

 

 

 

 

 

 

 

 

 

 

 

 活動旨在提升社會各界對婦科癌症的認知及關注,更期望為香港防癌會及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的婦科癌症服務籌募善款,務求擴大服務範圍及提升服務質素,最終能惠及婦科癌症患者以至其照顧者的需要。

此外,兩機構今年亦於上述活動的網站同步推出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特輯「香港婦女婦科癌症自學計劃」,透過由多位專科醫生親身講解三種婦科癌症–卵巢癌、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短片,協助本港女性及其家人加深對各類婦科癌症的認識,盡早正視婦科癌。

hk.news.yahoo.com/%E6%85%88%E5%96%84%E6%AD%A5%E8%A1%8C%E7%B1%8C%E6%AC%BE%E4%BF%83%E9%97%9C%E6%B3%A8%E5%A9%A6%E7%A7%91%E7%99%8C%E7%97%87-090200685.html

 

—————————————————————————–

 

病徵相似被忽略延誤求醫 卵巢癌誤當腸胃病

 
 
病徵相似被忽略延誤求醫 卵巢癌誤當腸胃病
 
卵巢癌是本港第六常見女性癌症,但關注程度遠比子宮頸癌為低。有婦產科專家表示,由於早期卵巢癌徵狀跟消化系統毛病相似,往往易被忽略,故此高達七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屆末期,故建議一般女性若發現持續和日益嚴重的胃痛、腹部不適、肚脹等腸胃病徵狀,宜盡快求診,有家族病史和曾患乳癌的女性更要特別留意。


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主任顏婉嫦(圖左2)稱,卵巢位於盆腔深處,出現病變時可能沒有明顯病徵,又或者出現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大小便異常等毛病,所以很難在早期發現及求診。當腫瘤變大且擴散轉移至其他器官時,患者才能容易察覺,但求診當時已屆末期,難以單靠外科作治療。

港大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鄺靄慧(圖右2)引述近期研究指,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的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機會可分別增加高達七成和三成,她們可以主動透過基因測試,及早評估患癌風險和考慮接受預防性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然而這些患者僅屬少數,換言之大部分患者很難透過基因測試及早發現,需要仰賴患者加深病情認識及盡快求診。

不過,即使在末期才確診,也未必太絕望。港大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嘉倫表示,近年發現血管增生是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關鍵步驟,所以末期患者在進行化療時加服標靶藥物,以抑制血管增生,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達數個月。

其中劉小姐(圖右1)持續肚脹和腹部悶痛多時卻不以為意,直至近5年前確診為第四期卵巢癌,當時腫瘤已擴散至淋巴組織和肝臟。她先接受3次化療,待腫瘤縮小後才清除卵巢原發腫瘤,之後再接受標靶藥治療,最終病情受控,癌指數從確診時的逾2,900大幅降至近期的10左右,反映病情穩定。她自言:「身邊人都話我精神過佢,仲去到泰國同韓國旅行。雖然生卵巢癌好痛苦,但既然有標靶藥,唔使太過擔心。」
 
 
——————————————————–

「香港Globe-athon」 慈善步行推婦癌認識
 

 

 

卵巢癌在本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中居第6, 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病徵,本港七成患者在晚期才確診,令治療難度增加。香港防癌會聯同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系,今年第三年舉辦「香港Globe-athon」,宣揚防癌信息。

 

由於卵巢位於盆腔深處,卵巢癌患者沒有明顯病徵,或僅有類似消化系統問題徵狀,令人難以察覺,香港大部分女性對卵巢癌認知不深,缺乏相關警察性;及早診斷,或如影星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般進行預防性手術,可減低患上卵巢癌風險。

 

 

 

「Globe-athon」於2013年在全球發起,藉慈善步行提高市民對婦科癌症的認識,同時為婦科癌患者籌款。「香港Globe-athon2015」下月20日上午舉行,由中環遮打花園途經中西區海濱長廊,再折返遮打花園。

 

www.metrohk.com.hk/index.php


 

抗拒化療 偏方治癌 婦險死

癌症病人驚聞要化療、電療都會很擔心,因為對治療副作用有誤解,寧願相信民間偏方或神醫,隨時因延誤治療惡化。去年初確診肺腺癌第四期的張女士,因抗拒化療,寧返內地接受幹細胞治癌、原始點按摩、中藥等醫治,結果陷入心包積水的死亡邊緣,終回港接受化療,病情始有好轉。醫生提醒切勿輕信無科學根據的古法,以免拖延治療。
記者:彭美芳

 

今年66歲的張女士,去年退休後享受人生,但後來出現嚴重咳嗽,並引致背痛,身體虛弱,最終確診癌症。因擔心化療的副作用,確診後她回鄉尋求「高人」指點,「聽講話化療好慘好辛苦,好難頂,唔做啦」。過去一年她在深圳接受多種民間偏方治療,包括到深圳一間醫院接受類似造血幹細胞的治療抗癌,花費數萬元。她憶述先在醫院抽出50c.c.(立方厘米)血液,血液留在醫院培植半個月,再注射入體內,每4個月注射一次,兩次療程後感覺較精神,但病情無好轉便放棄。
張說,後到另一間醫院向神醫求診,介紹的朋友指患有肺癌的家人因接受神醫治療多活5年,於是心感絕望的她,服食神醫建議成份不明的中藥,後又試了多種偏方,如原始點按摩等,不但出現腳腫及背痛等,骨骼更是越按摩越痛。

 

冥想抗癌 延誤病情

「唔聽醫生講,返大陸食中藥,一年後病情越嚟越嚴重,啲中藥其實都冇效」。張說,今年農曆年前,出現心包積水併發症,故由深圳趕回香港求醫。檢查後發現癌細胞轉移至左腦,有一厘米大小腫塊,並在心包抽出約1.1公升積水。在死亡的邊緣,她願意接受化療,4次治療後,癌指數由12降至10,副作用也不嚴重,既沒有嘔吐,更可逛街半小時舒展筋骨。回想治療經歷,她哭說:「真係好後悔!」


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梓明表示,癌症病人若延誤接受化療或者標靶治療,癌細胞會或抗散,常見是抗散至腦部。他指,約一成病人確診末期癌症也會放棄化療,尋求偏方,「有病人曾經以冥想抗癌,最後都冇再返嚟睇我」,他建議盡快接受正規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總監周秀芳表示,現時約1.7萬受助的癌症病人中,約1,000人屬肺癌患者,部份末期患者由於對康復不存希望,故採用多元化的治療方式,減少身體不適,例如氣功及中藥等,只要是安全的療法,她也不會反對病人使用。 

多數癌症治癒率逾8成 延誤治療成殺手

 近年來癌症醫療技術進步,癌症已非早期所認為的不治之症,甚至可以當成慢性病來治療,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率不斷提高,然而,卻仍有許多人因為觀念不正確而錯失治療時機,國健署指出,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殺手。

 

 

延誤治療 存活率大幅下降

 

 

長庚紀念醫院基隆分院及癌症希望基金會王正旭醫師提到,曾有位確診大腸癌病人,早期治療有70%治癒率,但因聽到要先進行化療,然後開刀做人工肛門,害怕得打退堂鼓,轉而使用偏方,2年後此病人症狀嚴重,再度回到醫院求診,然而其體重、體力和抵抗力都大不如前,不僅不適合再做化療,存活率也大幅下降至半年到1年。

 

 

我國早期大腸癌及口腔癌5年存活率超過8成,而我國早期子宮頸癌及乳癌5年存活率更已超過9成,治療成效不言可喻。國民健康署邱署長呼籲民眾不要因聽信偏方或民俗療法而錯失治療時機,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的殺手。

 

 

出現明顯症狀 恐是癌症晚期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的研究指出,癌症病人不治療主要原因中,近4成覺得自己年紀大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另也有3成左右病人因害怕開刀及擔心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14%的病人因需負擔家計及擔心增加家人負擔。

 

 

有些病人確診後,認為身體並無明顯症狀而不治療,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志毅醫師表示,許多癌症出現明顯症狀時,大多已是第三期或末期,而且癌症種類不一,速度快慢也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及早接受治療。

 

 

確診3個月內 接受正確醫療

 

 

有鑑於民眾初罹癌時充滿恐懼和無助,容易病急亂投醫,或是接受其他非正確的治療,因此國民健康署推動「癌友導航計畫」,一旦被診斷為癌症,腫瘤個案管理師就會主動聯繫病人,提供病人關懷、醫療諮詢、經濟支持轉介及就醫資訊等,引導病人在3個月內及早接受正確醫療,這樣主動的關懷將持續一年,陪伴病人度過最艱辛時期。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IBM超級電腦華生10分鐘找出癌症治療

 《日經新聞》報導,IBM公司將和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合作利用超級電腦華生(Watson),開發治療癌症的方法。華生將蒐集東京大學擁有的日本患者數據並加以分析,再依據基因資訊,最短10分鐘左右找到適合個別患者的治療方針。由於是否易患癌症因人種和地區的不同而存在差別,如果能在日本取得研究成果,可望應用在亞洲人的癌症治療

在北美,自2014年起,約有20家醫療機構利用華生啟動了醫療領域的研究,但在亞洲尚屬首次。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算,2012年有約1400萬人被診斷為癌症,而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亞洲。

在歐美,因癌症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呈減少的趨勢,但在亞洲等其他地區卻在增加中。尤其是在亞洲,胃癌和肝癌的患病比例較高。IBM認為,醫療是華生的巨大潛在需求領域,將自2016年起,向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推銷此類服務。

日本IBM將把日本國內外論文和藥物的效能等最新數據輸入華生。華生可以理解文章,因此可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數據。東大醫科研究所將輸入從日本癌症患者的血液和組織中提取的基因數據等。

即使是相同類型的癌症,使用藥物時的療效和副作用也因人而異。華生將根據資料庫,向每個患者提供副作用少、療效更好的藥物等適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案。東大醫科研將自2015年夏季起,啟動根據患者的癌細胞尋找最佳治療法的研究。

因為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很多,長久以,來專科醫生往往需要查閱龐大的論文和治療數據才能找出對病人的最佳治療方式。而與人工作業相比,華生的速度可以快1000倍以上,能將人類數周完成的工作縮短至10~20分鐘左右。如果能最快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在癌症病情加劇之前,患者就可以更即時獲得有效的治療。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 : newtalk.tw/news/view/2015-08-03/63006

癌的啟示:果汁糖分驚人 不宜多飲

 高糖飲食會增加患癌機會嗎?近期「糖」變成熱話,有報道指「糖」較脂肪更危險,並建議從飲食中削減幾乎所有糖分!

糖可區分為天然糖和添加糖。天然糖存在於水果、蔬菜、牛奶和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食、麵包等,是健康均衡飲食的一部分。

令大家憂慮的,主要是一些加工食物和飲品如蛋糕、餅乾和碳酸飲料中的添加糖,這些食物和飲料不但含高熱量,更只得很少甚至沒有營養價值。

每日不多於百五毫升

有人問果汁是天然飲品,不含添加糖,是健康食品嗎?事實上果汁含驚人糖分,吃一片水果遠較喝一杯果汁為佳,因為可同時攝取纖維素和其他抗癌植化物,有助預防大腸癌。

對於喜歡喝果汁的人士,我們建議每日不多於一百五十毫升。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添加糖的攝取量應少於每日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十,以每日攝取二千千卡能量的人士為例,每日的糖攝取量應少於五十克,即約十粒方糖。

雖然有研究顯示高糖飲食可能增加患大腸癌風險,但整體上仍未有足夠證據將糖和癌症拉上關係。

話雖如此,上述食物和飲料也是導致超重甚至肥胖主因,而且超重或肥胖已證實與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癌、乳癌(尤甚是更年期女性)、子宮內膜癌等有密切關係。因此,節制糖分有助保持健康體重,是減低罹患癌症的關鍵之一。

如欲了解控制體重和預防癌症資訊,歡迎致電39213871或電郵[email protected]與本會護士詳談。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521/00176_082.html

香港防癌會高級教育主任 李周翠娥

英國新發現為癌症病人帶來曙光

相信對癌症病人來講,惡夢莫過於是癌病復發,但過去醫生都找不出癌病復發的原因。最近英國一個研究機構的新發現,就為癌症病人帶了曙光。

英國倫敦的癌症研究學院,追蹤調查一名血癌患者,患者在四歲時證實患上血癌,當時醫生說已經徹底殺滅他體內的癌細胞,但患者到了25歲時癌病復發,研究人員比對他兩次發病的癌細胞,發現兩者有基因譜系關係。

研究人員指出,在病人接受放射治療期間,部份癌細胞會減慢生長速度,進入休眠狀態,「扮死」避過殺滅,之後還會累積變異,直到癌細胞可以變成新細胞,這個過程需要一段長時間,這就解釋了部份康復的癌症病人會事隔十幾年之後才復發。

現在知道了癌症復發過程,科學家就可以透過加快癌症進入休眠狀態,提早「叫醒」癌細胞再追蹤變異了的癌細胞,減低癌病復發的風險。醫生相信這項發現能夠大大根治兒童血癌。現時的醫學技術,雖然可以顯著治療兒童血癌,但復發率高,很多兒童成年後都會復發。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 : www.dbc.hk/radio2/news-detail/Id/78826/type/11/

癌的啟示:提防子宮內膜癌 遠離高糖分

 有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飲用含高糖分飲料的絕經後婦女,她們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較不常飲高糖飲品的婦女為高。研究員要求參加者在一百二十七種飲品中記錄她們過去十二個月內攝入飲品的頻率和分量來評估。

(網絡圖片)

 

攝入多 風險增78%

飲品清單內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不含咖啡因的可樂和百事可樂、七喜或其他有氣的飲料和果汁,無糖、低卡路里或無咖啡因的可樂或其他碳酸飲料也包括在內。

結果發現,攝入最多含糖分飲料的絕經婦女,患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子宮內膜癌種類)的風險增加百分之七十八。飲用的分量愈多,風險也愈高。研究結論是高糖攝取量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高糖飲食是導致肥胖的因素之一,肥胖亦與癌症包括子宮內膜癌有關。研究更指出,超重可能增加癌症復發機會和降低癌患者的存活率。所以,女士保持正常體重,不只是關乎外貌美觀的問題,而且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甚至是患癌機會。

香港防癌會將於本周六下午兩時半假醫管局大樓(九龍亞皆老街147號,眼科醫院側)舉辦婦科癌講座,由婦產專科陳嘉倫醫生講解子宮頸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徵狀及治療,並有註冊物理治療師侯展鳳小姐分析運動防癌的益處。現場亦設有資深護士主理的癌症諮詢和身體脂肪測試服務,費用全免,查詢及報名請致電3921 3831。

 

香港防癌會高級教育主任 李周翠娥

資料來源:

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730/00176_103.html

外遊第一日曬傷機會高,注意預防皮膚癌

 意大利、希臘、澳洲均屬於紫外線高企的地方

炎夏將至,不想皮膚受紫外線侵襲,增加皮膚癌風險,防曬工夫不可缺少。除了到海灘暢泳或行山等戶外活動要塗上太陽油外,外遊也要謹記做足防曬。皮膚科醫生指出,每逢夏天及長假期接獲的外遊曬傷求診個案特別多,患者不乏是長時間戶外活動,忽略防曬之餘,旅程第一天已曬傷。

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指,每到夏季,每月平均接獲20至30宗市民外遊曬傷求診個案,年輕人較多,主要曬傷面部、手臂或背部等外露部位,「多數係去東南亞旅行,享受陽光與海灘時出事,通常一落機,見到海灘就跳落水,旅行第一日已曬黑。第二日先記得用太陽油,夜晚發現皮膚滾燙、灼熱,甚至有腫痛曬傷症狀,如果之後再去曬就更傷」。

不少人誤解「落水」才要使用太陽油,他指出,凡進行戶外活動,如打網球、行山等,都會長時間接觸紫外線,都要做足防曬,以免曬傷皮膚。除了水上活動外,滑雪也會曬傷皮膚,因高山的雪面有反射陽光作用,曾接獲滑雪後曬傷手及面的求診個案。英國癌症研究組織最近公佈,英國人患上最嚴重皮膚癌「黑色素瘤」的個案,增至每年超過1.3萬宗,40年來激增逾6倍,導致每年2,000人死亡,專家相信與經常旅遊又忽略防曬有關。

侯鈞翔指出,歐洲如意大利、希臘均屬於紫外線高企的地方,旅遊時不使用防曬,容易損害皮膚。澳洲因上空臭氧層「穿窿」,紫外線帶來的傷害更高、更直接,旅遊當地也要謹記做好防曬。市民選用防曬產品時,要留意「SPF」及「PA」兩個數值。SPF主要用作抵禦紫外線B(UVB),若使用SPF30防曬產品,皮膚受保護時間為指數乘10倍,即300分鐘保護,同時可阻擋97%紫外線B。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應志浩則指出,SPF如超過100,摻入化合物或越多,增加皮膚敏感風險,一般使用SPF30已足夠。

PA用作抵擋紫外線A(UVA),國際上無標準定義,由「PA+」至「PA+++++」。通常越多「+」越好,醫學界建議最少使用「PA++」或以上。由於游水或戶外活動排汗後,會令防曬成份流失,市民應定時補塗防曬產品,至少每兩小時補一次。如游水,由頭部到腳應合共使用30毫升份量,才有足夠保護。

使用防曬產品貼士
1.選用SPF15至30度、PA++或以上的防曬產品
2.如到海灘游泳,應用30毫升太陽油,由頭塗到腳
3.出外前半小時塗防曬,有助與皮膚融合
4.戶外活動如經常出汗,需半小時至一小時補塗一次
5.游泳後每次上水,宜即時補塗太陽油

如何預防皮膚癌
1.避免在早上10時至下午4時,陽光猛烈時在戶外暴曬
2.留意天文台的紫外線指數,避免在指數高的日子在戶外暴曬
3.戴闊邊帽、穿長袖衫、使用傘子、太陽眼鏡及太陽油,阻擋紫外線
4.陽光猛烈時,留在有遮蔭的地方
5.定期檢查皮膚,觀察痣的大小、形狀及顏色有否突然改變

夏日曬得一身古銅色,就等同擁有健康膚色?擁有「曬唔黑」的白皙皮膚,患皮膚癌的風險較低?以上均是常見的誤解,原來一旦曬成古銅色,已對皮膚構成傷害。專家指出,曬黑始終對皮膚有害,愛享用「日光浴」的人士要注意。坊間俗稱「黑鬼油」的曬黑產品,預防紫外線B的SPF數值可低至0,當中所含的化學物,可增加色素分泌,令人曬太陽後,肌膚變得更黑。侯鈞翔表示,不少人誤解黑鬼油可曬黑又可預防曬傷,其實黑鬼油並無預防皮膚癌作用。使用後過度暴曬,也會曬傷皮膚。醫學研究已證實暴曬可提高皮膚癌風險,美國醫學界近年更大力反對「曬太陽燈」。

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2011年皮膚癌為本港第8位癌症,共有774宗新症。侯鈞翔表示,部份人誤解天陰就毋須防曬,其實無論晴陰,日間都有紫外線存在,也需要好好保護皮膚。記者曾到淺水灣測試泳客的防曬知識,不少人專誠到海灘享受日光浴,冀在炎夏展示一身古銅膚色,但對防曬仍有不少誤解。有市民認為自己皮膚白皙、「唔易曬黑」,故無懼紫外線的威脅;也有人指平日即使戶外活動,也較少使用太陽油,到海灘才會偶爾使用。應志浩指出,暴曬後皮膚會否變黑,需視乎個人的皮膚,如白人通常曬紅皮膚,較少曬黑;黃種人會曬黑或曬紅。他重申,即使皮膚沒有曬黑,但曬得通紅、甚至長出水泡,已是受到傷害的警號,更會增加患皮膚癌風險。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是日積月累,市民無論會否容易曬黑,進行戶外活動期間,也應做好防曬。

坊間防曬產品眾多,部份更聲稱含各式各樣營養素,既有助抵禦紫外線的傷害,又對皮膚有益。侯鈞翔指出,太陽油含營養素,多屬銷售噱頭,主要利用顧客貪便宜的心態作招徠。市民如皮膚容易過敏,更應減少使用太多成份的防曬產品。「皮膚如果容易過敏,應該用較單純防曬產品,唔好混合咁多成份」。他表示,醫學界已知有效的防曬成份,包括「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及「氧化鋅」(Zinc Oxide)。使用於皮膚表面時,有助將紫外線反射出去。市民買防曬產品時,可留意有否上述兩種成份。部份太陽油含胡蘿蔔素等營養素,他指出,胡蘿蔔素本身雖有抗氧化功能,但對皮膚來說,並沒有直接防曬的作用,市民要慎選防曬產品的成份。

不少化妝品都列出有防曬功能,如SPF15度至SPF30度,他表示,化妝品如帶有太多功能的化學成份,如防曬、遮瑕和保濕等,會令有關物料在技術上較難處理,效用令人懷疑。此外,化妝品的化學成份太多,會增加毛囊堵塞、皮膚敏感的風險,清潔較困難。他建議女士應選擇單一防曬功能的產品。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 http://www.healthsmart.com.hk/article/issues/skin/I122448.aspx

 

運動大幅提升呼吸、心跳 防淋巴癌上身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規律進行激烈運動,可以幫助降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運動可以讓呼吸加快,增加心跳速率,這對減少淋巴癌風險或許很有好處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生泰瑞‧伯伊爾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乳癌風險,對身體、心理健康也都很有益處。這次研究發現,民眾若規律進行激烈運動,似乎也可以減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癌症流行病學、癌症生物標靶與癌症防治》期刊。

這項研究只發現激烈運動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下降有關聯,但並沒有證實光靠運動就能減少癌症風險。伯伊爾指出,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了解其中關聯性。

這項研究含括八百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各年齡層患者都有,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男性。研究人員以八百多名年齡、性別相似、未罹癌民眾為比較對象,以問卷詢問這些人的健康情況、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等資訊,並將運動分為輕度運動、中度運動與激烈運動。

研究發現,與少運動的人相比,進行最多激烈運動的人較不會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罹癌風險最多減少百分之三十。研究人員指出,激烈運動可以大幅提升呼吸、心跳,這對降低罹癌風險很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曾經讀過一則觀察報導,那是一位婦產科醫師寄給我的,裡面提到馬拉松選手,幾乎 不會罹癌,據推測,是因為馬拉松選手每次運動的時間長,排汗多 不會罹癌,據推測,是因為馬拉松選手每次運動的時間長,排汗多,,進而排除深層的毒素,而且心肺功能必須維持不墜等等。

這篇加拿大研究直接證實,強度高的運動,有助於降低淋巴癌的風險。

運動最好不要操之過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從輕便的運動開始,例如快走等等。

參考文獻:

Lif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Non-Hodgkin Lymphoma

  • Terry Boyle,
  • Richard P. Gallagher,
  • Randy D. Gascoyne,
  • Joseph M. Connors,
  • Nhu D. Le,
  • and John J. Spinelli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May 2015 24:873877;doi:10.1158/1055-9965.EPI-14-1303

http://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24/5/873.abstract

(網絡圖片)

資料來源: tw.news.yahoo.com/%E5%81%A5%E5%BA%B7%E4%B9%8B%E9%91%B0-%E9%81%8B%E5%8B%95%E5%A4%A7%E5%B9%85%E6%8F%90%E5%8D%87%E5%91%BC%E5%90%B8-%E5%BF%83%E8%B7%B3-%E9%98%B2%E6%B7%8B%E5%B7%B4%E7%99%8C%E4%B8%8A%E8%BA%AB-16000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