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ON'S》:癌症新療法患者福音藥企搖錢樹

 圖為最新期《BARRON'S》雜誌封面

來源 : 新浪財經 / 檸楠编譯
 
 
《BARRON'S》最新一期封面文章稱,百時美施貴寶、默克、羅氏集團等公司在前景光明的腫瘤免疫學新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多款相關藥物已上市或等待審批,人類似乎最終將戰勝癌症;與此同時這一廣闊市場將大大提振藥企股價。

四年前,鮑勃-卡爾森(Bob Carlson)得知自己患有肺癌,可能活不過兩年。他經歷了“女巫魔法藥水”般的化療,然而每一次化療最終均告失敗,化療過程令這位72歲的退休員工覺得生不如死。後來耶魯大學附屬斯麥咯腫瘤醫院(Smilow Cancer Hospital)對他進行羅氏集團康涅狄格分公司一款抗癌藥物的早期臨床試驗。這是一種幫助患者免疫系統發現、抗擊癌細胞的新型藥物。經過羅氏新藥治療,凱爾森的腫瘤縮小了,而且沒有化療的毒副作用。卡爾森用藥至今已有兩年,腫瘤持續縮小。

對於卡爾森的死而復生,誰也不如他本人吃驚:“我都一一作了告別,然而兩年後我卻活過來了。”雖然尚未獲得有關部門批准,但肺癌、黑色素癌之類具有化療抗藥性患者的持續復蘇使人們對卡爾森接受的羅氏集團藥品這類所謂免疫腫瘤學組合療法寄予厚望。斯麥咯腫瘤醫院主任羅伊-赫布斯特(Roy Herbst)回憶道:“這個人入院時幾乎別無選擇。現在他每次來都要給我看他的新照片。”

像卡爾森這樣治療取得成功的患者四居其一,赫布斯特說他的目標是讓其他三位患者也成功。腫瘤免疫學組合療法(I-O)源自對癌細胞防御機制的了解,以避免我們免疫系統通常的“搜索並破壞”作用。通過破壞腫瘤的防御,I-O藥物便可使免疫機制發揮清除癌細胞的職責。

自從2011年百時美施貴寶推出首款黑色素瘤I-O藥物Yervoy以來,它的市場份額已經翻倍,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輝瑞等公司對多種癌症的廣泛組合療法進行大筆投資。誰都有機會分一杯羹。塞爾基因、再生元制藥、因賽特等十幾家生物科技公司也唯恐落後。I-O產品最終可達到每年幾百億美元的市場,而制藥公司已經飽受因之前火爆藥品專利到期之苦。

百時美施貴寶黑色素瘤I-O藥物Yervoy 和更有效的肺癌I-O藥物分別於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前不久投資者對該公司在I-O領域的領導地位給予溢價估值。加上正在進行的二十幾種抗癌藥物研究,到2020年該公司銷售額中I-O藥物可占1/3。I-O藥物可推動該公司股價上漲,漲幅可達20%或更多。

不過,受歡迎程度較小的默沙東和羅氏公司股票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它們的漲幅可超過20%——外加分別為3.2%和3.2%的股息率。一年來默沙東一直在美國推廣其晚期黑色素癌I-O藥物Keytruda,在歐洲則剛剛獲得批准。該公司抗肺癌藥物今年10月應可獲得美國批准,目前正在進行30多種腫瘤的100多項臨床試驗。

羅氏集團對卡爾森所用藥物atezolizumab也在進行大規模試驗,其中包括針對肺癌、膀胱癌、乳腺癌、腎癌等癌症至關重要的11項第三期臨床試驗。這家瑞士公司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還有其他六種I-O藥物,正在進行實驗室研究的有十幾種。阿斯利康和輝瑞落後於前述三家公司,但也都在增加可提振股價的I-O藥品投入。不過這兩家公司正在進行整頓,對I-O藥物指望較小。投資者對該領域生物科技公司的估值十分大方,比如因賽特的預期市盈率高達20倍。

雖然I-O藥物的成功為藥企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美國的醫藥費也將因此每年增加300億美元,而且這還只夠治療25%可得益於現有藥物的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隨著新藥和組合療法為更大一部分病人產生療效,這些一年10萬美元的藥物或將引起人們思索財政問題。不過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問題。百時美施貴寶I-O實驗室資深研究人員隆伯格(Nils Lonberg)認為,這些抗癌突破能讓數百萬人維持健康和工作能力。“成功治療帶來的工作能力將超過這些藥品的代價,”隆伯格滿懷希望。

醫生們長期懷疑我們的免疫系統具有控制癌症的作用。100年前,紐約外科醫生科萊(William Coley)注意到,一些癌症病人在克服嚴重感染後腫瘤縮小了。然而只是在最近幾十年研究人員才具備相應工具,了解到癌成為一種疾病,部分是因為突變的癌細胞與我們免疫機制的交互方式。我們體內的細胞總是會出差錯,我們的身體通常也能很好的識別出有毛病的細胞並像消滅病毒和細菌一樣將其消滅。

不過當這些細胞中的一個或多個突變正好能夠保護細胞不受免疫系統攻擊時,癌就成為了一個問題。惡性腫瘤是一種有害進化選擇的結果,在此過程中突變最復雜的癌細胞存活下來。“癌症是一種高度進化的疾病,”負責羅氏集團癌症免疫療法開發的腫瘤學家陳丹(音)說。“癌症難於治療也就是這個原因”。

幾年前,陳丹和他在基因泰克的研究同事繪制了一張免疫系統如何應答癌細胞的重要示意圖。腫瘤中的癌細胞片段被擔任警戒之職的細胞拾取,然後轉移到淋巴結,向被稱為T淋巴細胞的白細胞呈現這些癌細胞抗原片段。T細胞激活、增生,再通過血管轉移回到腫瘤。在抗體分子的幫助下T細胞認出癌細胞。激活的T細胞利用細胞粉碎化學武器攻擊癌細胞,產生新的抗原片段。如是循環往復。

免疫過程的每一步都受到能夠打開或關閉免疫細胞活動的一套平衡信號控制。這些天然崗哨發揮著專攻敵對目標、限制對無辜健康細胞損傷的作用。免疫系統甚至還有專司調節T細胞進攻、不讓它們破壞免疫系統所在的細胞。機制上調節信號通過T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起作用。刺激受體像油門,抑制受體像剎車,各有其獨特的”插頭”,只有形狀正確的“鑰匙”——受體配合基才能打開。

在著名免疫學家吉姆-埃裡森(Jim Allison)的領導下,研究人員成功識別可怕的皮膚癌黑色素瘤免疫抑制軌跡,當今所謂的I-O療法於是騰飛。利用注入一種特質的單株抗體,研究人員封鎖了通常壓制T細胞活動的一個受體。通過放開這個剎車,他們有效地提高了T細胞針對癌細胞的活動能力。這些抗體藥物的其中一款成為百時美公司的Yervoy藥物,接受Yervoy治療的黑色素癌患者20%至少可存活3年,有人甚至超過10年。

包括Opdivo和Keytruda在內的更新類別的藥物阻止癌細胞按下T細胞上名為PD-1受體的強大開關。事實證明,這類藥物對付更廣泛的癌症比藥物更有效、副作用更小。默沙東臨床開發負責人羅伊-貝恩斯說(Roy Baynes),PD-1抗體可以說是當前黑色素瘤的主流療法。

腫瘤患者往往對化療、甚至羅氏靶向治療之類的現代療法也產生抗藥性,效果持久的I-O療法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當靶向療法阻止癌細胞的一種活動時,癌細胞又戰勝該藥品的新突變產生適應。於是科學家又得從頭再來,尋找新的靶向藥物。

I-O藥物不針對癌細胞中預先選好的目標,而是解放免疫系統,使之適應抗擊癌細胞轉變的戰鬥。隆伯格說,利用I-O藥物,我們讓都適應性免疫系統和適應性癌症細胞公平決戰。

雖然I-O藥物的藥理很不錯,但首批I-O藥物只能幫助一小部分患者。於是制藥公司紛紛開發組合療法,與其它十幾種療法一起治療癌症免疫周期中的一個或多個階段。比如通過先對腫瘤進行化療、放療或靶向治療,醫生們便可松脫更多的癌細胞抗原供T細胞攻擊。早期臨床研究也在尋求結合“放松剎車”和針對刺激受體實驗藥物的“踩油門”協同療法。阿斯利康、輝瑞、百時美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各種組合試驗。

今年I-O藥物領域消息不斷,勢將形成一股大潮。I-O研究在今年6月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議上獨領風騷。在下個月初將舉行的世界肺癌大會上,羅氏將報告PD-1藥物atezolizumab的進展,百時美將給出Yervoy-Opdivo聯合療法的數據。下個月末舉行的歐洲癌症大會上,羅氏將披露其藥物聯合化療使用的患者存活率數據。

如果I-O藥物真的具有廣泛、持久的效果,那麼它們的銷售前途將空前廣闊。百時美對Opdivo的要價在美國是一年15萬美元,在歐洲一年10萬美元。如今全世界接受轉移癌證治療的患者高達數百萬。

柯文公司分析師斯卡拉(Steve Scala)在今年4月的研報中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約有280萬使用PD-1藥物的潛在患者,其中一半是肺癌患者,另有一部分是黑色素瘤患者。即使采用極其謹慎的市場滲透率估計——美國肺癌患者12%使用,國外3%使用——斯卡拉預計2020年PD-1的銷售規模可超120億美元。如果I-O藥物與其他療法進行新的聯合使用擴大受益患者比例,銷量將更為驚人。

作為I-O領域的先驅,百時美抓住這些銷售機會有著最有力的優勢,Yervoy和Opdivo兩款藥物患者存活率數據引人注目,在聯合藥物增強應答率方面先行一步。百時美抗癌藥物開發總監喬丹盧(Michael Giordano)表示,公司已決心大力投資臨床試驗以維持領先優勢。在去年百時美159億美元的銷售額中,抗癌藥物占了22%,另有28%來自愛滋病、關節炎等抗病毒藥物。精神病暢銷藥物Abilify今年專利到期,2018年則愛滋病藥物專利到期,因此百時美對I-O藥物的成功寄予厚望。

目前為止一切順利。自今年3月獲得美國政府審批以來,Opdivo迅速占領了一類對化療具有抗藥性的肺癌患者市場。該藥對類型普遍得多的肺癌患者三期臨床試驗今年早些時候結束,因為使用該藥的患者療效比化療患者療效好得多。一家腫瘤中心協會建議醫生使用對類型更普遍的癌症患者使用該藥——盡管百時美尚未獲得FDA針對那種類型患者的審批。

摩根大通分析師肖特(Chris Schott)在最近的一篇研報中指出,2016年百時美公司預期每股收益2.25美元,相應的預期市盈率將近30倍。這與其他美國大型制藥公司相比溢價50%,而制藥公司市盈率已經高出標普500指數。盡管如此,肖特認為抗癌藥物可推動百時美實現今後五年將近20%的盈利年增幅。隨著投資者接受自己的觀點,肖特認為百時美股價可從目前的60美元左右升至75美元。

默沙東對Keytruda藥物的開發甚至更加不遺余力,共有1.6萬多患者登記參加100多項臨床試驗。該公司年營收400億美元,7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比百思美貴高60%。默沙東研發總監佩爾穆特(Roger Perlmutter)稱,公司的開發計劃規模全球最大,聯合其它制藥公司進行了40多種不同的療法組合。今年10月FDA將對Keytruda用於規模最大的肺癌市場進行審批。

不過默沙東已經不受投資者青睞,他們擔心該公司的營收已見頂。該公司的關節炎藥物Remicade在歐洲即將遭遇生物仿制藥的競爭。隨著降血脂藥物Zetia專利保護到期,今後幾年默沙東心腦血管藥物市場將遇到困難。

瑞銀古德曼(Marc Goodman)之類的分析師仍然看好默沙東,認為新疫苗和前途光明的肝炎、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藥物可推動公司銷售額增長,銷售額可從今年的6.5億美元左右增至2020年的至少45億美元。古德曼預計默沙東2016年每股收益3.85美元,相應的預期市盈率不到15倍。近年來默沙東年營收額在400億美元左右徘徊,古德曼預計到2020年可突破500億美元,公司股價可至少上漲20%。

羅氏I-O藥品上市時間將晚於競爭對手。不過利用結合化療和I-O藥物atezolizumab治療肺癌的療法,羅氏可後來居上超過百事美和默沙東。在6月的ASCO會議上,羅氏展示了令人驚異的應答率成果,在轉移肺癌患者的小規模研究中聯合療法的應答率超過60%。

令人感興趣的是,羅氏對其聯合療法作為肺癌患者的一線療法進行了試驗,而不是先等化療失敗後再使用。一線療法的市場比二線療法廣闊得多,後者只在前者失敗後才開始使用。利用化療和市場領先的適宜患者確定診斷技術,羅氏的聯合療法可成為預算有限的歐洲衛生健康系統的經濟選擇。在下個月的癌症研究會議上,醫生們將看到羅氏肺癌聯合療法最初的積極響應態勢是否繼續。

與此同時,羅氏正在緊鑼密鼓的准備膀胱癌藥物atezolizumab美國審批——膀胱癌這種疾病目前治療選擇余地很小,因而是一個大市場。在羅氏與其它兩種藥物進行的藥品三聯臨床試驗中,腎癌的應答情況也不錯。

羅氏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於抗癌產品。法興銀行分析師史密斯(Justin Smith)認為,I-O類別產品的銷售潛力最大。羅氏在蘇黎世股市中的股價為260瑞士法郎左右,預期市盈率為16倍。史密斯預計該公司股價可增長25%至330瑞士法郎。

爭奪肺癌一線療法這一巨大市場的還有阿斯利康,該公司正在進行三項研究——PD-1單獨療法、PD-1聯合化療和PD-1與另一種I-O藥物聯合治療。接受阿斯利康名為MED4736的PD-1藥物治療的患者有8300多人,研究針對六種不同的癌症。阿斯利康還與雅培合作,對雅培重磅藥物Imbruvica與自己產品的聯合使用進行試驗。

輝瑞也不甘落後,正大張旗鼓地開展PD-1抑制劑avelumab研究。早期試驗中該藥的表現堪比競爭對手。輝瑞腫瘤研究員博肖夫(Chris Boshoff)表示,公司對該藥與其它兩款藥物刺激免疫系統通道的免疫療法寄予厚望。作為全部三種藥物蓄勢待發的唯一公司,輝瑞不久將開始對眾多實體腫瘤進行三聯治療試驗。

所以市場開始顯得擁擠起來,不過同時我們似乎也有希望最終戰勝癌症。不用說,兩種結果都是患者的福音。羅氏研究人員陳丹說,我從未見過這幅景像,這是腫瘤學歷史上一個特別時代的開始。
 
 
 

患癌改吃素 缺營養損抵抗力

 

癌症患者若本身是吃素,要注意攝取蛋白質,免影響病情。(資料圖片)

不少癌症病人認為,患病後飲食應盡量清淡,甚至有人改為吃素。不過有營養師指,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期間,對熱量和蛋白質需求增加,若只吃蔬菜、不吃肉類,有機會導致營養不良、令身體抵抗力變差。
60多歲的陳先生(化名)患上肺癌,化療後食道出現潰瘍,難以進食致體重大跌30多磅。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提醒,這類病人不宜吃素,免得營養攝取不足後體重再跌,更要諮詢營養師意見,進食營養補充品,如奶粉、蛋白粉等。
熱量蛋白質需求增
潘仕寶說,癌症病人對熱量和蛋白質需求增加,不宜吃全素。吃素者則要多從豆類產品中攝取蛋白質;不過同一分量的肉類提供的蛋白質較豆類產品多,如「一隻麻雀大小的肉」需要以「三分一磚豆腐」取代。
潘續指,癌症病人有兩大原則要注意,分別是營養均衡、不要禁食或狂吃某種食品;避免體重暴跌,影響身體機能。病人亦要注意餐單,不宜全是「白烚清蒸」,應攝取適量油份,因其可提供熱量。


 
資訊來源 : 晴報 生活副刊 

3D打印胸骨架首植癌病者體內

 

 

西班牙一名癌症病人接受手術,成功植入一副由澳洲公司設計的鈦合金 3D 打印出來的胸骨和肋骨骨架,完成全球首宗同類型手術。

 

該名病人54歲,患有胸壁腫瘤,即有腫瘤在肋骨周圍生長。

 

負責監督 3D 打印過程的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稱,科研人員利用一部價值130萬澳元(約717萬港元)的打印機,打印出 3D 胸骨和肋骨骨架,然後運到西班牙,替該名病人進行植入手術。

 

CSIRO 女研究人員金斯伯里說,那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每次只能打印一層,直至最終完成整個打印程序。

 

由於傳統的植入物製造方法存在風險,因此西班牙醫生接觸澳洲醫療器材公司 Anatomics,合作進行這項計畫。

 

CSIRO 證實,該名病人已經`出院。手術完成後兩周,他的情況仍然良好,目前仍在康復階段。 

 

影片 : www.youtube.com/watch

腸癌飲食

( 網絡圖片)

 

 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調整日常生活和改善飲食習慣,對康復和預防復發,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2007年,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coiation) 發表了一篇前瞻性觀察研究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研究隨機抽選了1009位患有三期腸癌經手術與化學治療後的病人,定期了解他/她們的飲食習慣,並追蹤病人在其後數年內腸癌有否復發,藉此瞭解癌症復發與飲食的相關性 (reference 1)

整個研究在追蹤長達5.3年後完成,結果發現以西方飲食模式為主的病人比審慎飲食模式者,有較高的復發率和死亡率。

研究中所指的西方飲食模式是指日常的主要食物是紅肉、加工肉類 (如煙薰食物、香腸等)、高脂肪食物 (包括高脂乳類食物)、精製穀物 (如白麵粉所造的食物)、炸薯條和多吃西式甜品等。

審慎飲食模式是指日常的主要食物相對有較多的蔬菜、水果、豆類、全穀類、家禽和魚類。

 

 ( 網絡圖片 )

所以病人完成治療後,當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應採取健康高纖的均衡飲食:

1.     增加蔬果份量,並多選一些紅、橙、紫和深綠等「有色」蔬果,這些有色蔬果除了能夠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外,亦能供提供不同的多酚類化合物 (polyphenols, 它是一種抗氧化劑,亦有一些研究指多酚類化合物有抗癌作用,希望日後可以另文分享)

2.     奶類食物應選脫/低脂的以減少熱量及飽和脂肪的攝取。

3.     穀類食物應選全穀類,例如以全麥麵包代替白麵包、以糙米代替白米。

4.     管控熱量攝取,避免過大份量的食物。

5.     選購食物時應注意營養標示,選購低鹽()、低脂肪、低糖的食物。

6.     不經常進食蛋糕、炸薯條、雪糕、披薩、肥肉、香腸、熱狗等食物。少飲用汽水或甜飲料、多喝開水或無糖飲料。

 

另外,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於今年六月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及到腸癌病人如能每星期進行超過15個代謝當量運動 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可減低腸癌死亡率達38% (reference 2)

每個人的代謝情況都不同,計算MET需要專業人員協助。簡單來說體重60 kg人士,以中速步行 (5.5 km/h) 1小時計算,MET3.6 ,而消耗熱量約為216 kcal

再簡單來說,成人每週要進行4 小時的中速步行或每星期3天以上不短於 45分鐘的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慢跑。

 

( 網絡圖片 )

 

Reference:

1.     Association of Dietary Patterns With Cance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n Cancer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08423

 

2.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is

http://jco.ascopubs.org/content/33/16/1825.abstract


師兄隨筆( 2015-9-15 )

淋巴癌難察 約半發現時已屆3或4期

 

 淋巴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由於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因此淋巴癌病徵多變,難以察覺,往往會延遲就醫。香港血癌基金會副會長兼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淋巴癌的徵狀需要視乎原發腫瘤的位置,若淋巴原發腫瘤處於消化系統,可引起腹部脹痛、嘔吐、大便出血等腸胃症狀;若處於皮膚,可出現斑疹、皮膚腫塊或色素沉澱;若處於造血系統,可有貧血等情況。這些症狀與其他疾病亦非常相似,每年1千宗新症中,約有一半發現時已為淋巴癌3或4期。

 
 

32歲的王咖㬢,11年前淋巴癌首次病發,當時她只有21歲。她一次游泳後發現頸附近有腫脹,以為是海水不乾淨引起發炎,當時母親叫她飲用涼茶調理但無效,輾轉間花了1個月時間才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當時已在頸、肺、脾等淋巴組織發現癌細胞,終在9個月後完成治療。其後王咖㬢先後2次淋巴癌復發,並在2010年完成自體骨髓移植手術。她呼籲同路人珍惜生命,堅強闖過難關。

 
 

本月16日為第12屆「全球淋巴癌關注日」,今年主題是「淋巴癌乃不容忽視的癌症」。

 hk.on.cc/hk/bkn/cnt/news/20150913/bkn-20150913163902124-0913_00822_001.html

王咖㬢(右一)自發現頸附近有腫脹,輾轉間花了1個月時間才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黃卓然攝)
 
 
 
 
 

癌天使鄭凱尹愛無敵

 核心提示:「愛的力量好大……生命因愛而動聽」,現年24歲的鄭凱尹臉上總是帶着燦爛的笑容,但其實她備受癌魔磨折,四年內三次癌病復發,更因左腳不良於行而被迫放棄當空姐的夢想,但她依然積極樂觀,出書拍片開社交網站專頁,分享抗癌心路歷程,希望為其他人送上祝福,發放正能量,而她與其他面對逆境仍未有放棄的同路人,在「恒生銀行-再生會十大再生勇士選舉」中獲得嘉許,昨在頒獎禮中分享其自強故事,勉勵大家,冀能照亮他人。

 

 

 

  「愛的力量好大……生命因愛而動聽」,現年24歲的鄭凱尹臉上總是帶着燦爛的笑容,但其實她備受癌魔磨折,四年內三次癌病復發,更因左腳不良於行而被迫放棄當空姐的夢想,但她依然積極樂觀,出書拍片開社交網站專頁,分享抗癌心路歷程,希望為其他人送上祝福,發放正能量,而她與其他面對逆境仍未有放棄的同路人,在「恒生銀行-再生會十大再生勇士選舉」中獲得嘉許,昨在頒獎禮中分享其自強故事,勉勵大家,冀能照亮他人。 本報港聞部報道

  十位長期病患者及殘疾人士,以及三位內地人士昨日獲頒再生勇士獎,其中鄭凱尹雖然一再受癌魔折磨,但仍以笑容面對。她20歲時在學校表演跳舞,突然雙腳一軟,蹲在地上不能站起來,之後發現患上滑液惡性腫瘤,從此展開抗癌的生涯,而她四年內三次戰勝癌魔而又再復發,去年8月服用標靶藥,卻效果欠佳,現在正進行化療療程。

 

www.singpao.com/xw/yw/201509/t20150914_571915.html

  社交網招聚同路人

  即使不斷遭逢不幸,但她直言從來沒想過為甚麼受苦的是自己,亦從沒有感到絕望,雖亦曾哭過、軟弱過,但並沒有崩潰,要訣是總往好的方面去想,她覺得生命很寶貴,世界很美好,由於有家人、朋友和男友的支持,讓她知道生命充滿愛,直言愛給予她很大的力量,「生命因愛而動聽」。

  她分享抗癌路的社交網站專頁已有近30,000人關注,她表示當初成立目的,是希望與同路人一起互相發放正能量,互相給與祝福,而她時常收到很多短訊和留言為她打氣,亦有同路人告訴她,受其影響而決心繼續追夢。男友跟她在一起時,已知她患過癌症,後來復發時亦沒有拋下她,反而一直在身邊支持,沒有埋怨,「愛可以戰勝一切」。她表示現在最想在康復後,繼續她被迫停止學業,完成只剩五星期課程的酒店管理學位課程。

  另一面對癌症仍發揮正能量的再生勇士,乃76歲的陳汝森,他雖患上前列腺癌,但仍希望在有生之年讓更多人笑?活下去,不再只在病床上躺?,他因此決定停止注射荷爾蒙針,並化身小丑,將正能量送給病友。他數年來到訪各區醫院探望病友,用扭氣球、表演魔術及惹笑的說話,為病友帶來無數溫暖笑聲。

  笑對癌魔化身小丑

  鬼馬的他表示,隨身都會帶着「百寶袋」,隨時表演逗人開心,坐巴士時遇上小朋友讓座,他就會即席表演,用笑聲讚賞小朋友,「?人開心自己就開心」。曾經有一位打算放棄治療的女士,被他逗過後性格變回樂觀,昨日更親身到場見證他獲獎一刻。

  主禮嘉賓之一的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兼再生會榮譽會長高永文表示,本港未來將受到經濟上等各種衝擊,而一眾再生勇士正向抗病的精神十分重要,能給予香港社會多些正能量,「再生勇士的奮鬥經歷,令人動容。他們背後的家人、親友及醫護人員,每一位照顧者的支持與關懷,亦成就了再生勇士」。

 

 

癌漢化身小丑為病友打氣

 


 

■陳汝森雖患癌,閒時亦堅持到醫院表演,為病友帶來正能量。

「我太太嫌我口水多,叫醫生割咗我啲聲帶」。略帶開玩笑口吻的沙啞聲線、今年最老的再生勇士陳汝森(Sam)如是說。自稱「口水佬」的他先後患上急性淋巴癌、聲帶瘜肉及前列腺癌,不甘被病魔打敗的他,化身小丑到醫院為病人表演魔術及扭氣球,「人哋開心我就開心」。
76歲的Sam於6年前患上急性淋巴癌,做過電療及抽骨髓治療,以為捱過一劫,2012年又發現聲帶瘜肉,要切去部份聲帶組織。至2013年癌魔再度來襲,證實患上前列腺癌。

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14/19294718

 

收養21寄養兒童

本應要完成11支荷爾蒙針注射療程的Sam,因副作用令他長期卧床,「同佢(醫生)講你醫活多我3年,我瞓喺張床度都冇意思㗎」,故他自第4針後停止治療,改為參加耆英小丑,到醫院為病友打氣。他指自己是與瘤共存,只想做自己想做到事,令人生無憾。
Sam的人生充滿正能量,自1986年起參與寄養家庭服務,先後收養21名寄養兒童。成為小丑以後,他隨身攜帶一個百寶袋,裝有各式表演道具,昨訪問時更即席為在場記者扭氣球。
■記者佘錦洪

編者的話(46 ), 一年之後

 

 

一年.

對上一次籌辦關注治療癌藥物發佈會正好是一年前的事.

 

藥費每月達5萬元 組織籲多關注ALK肺癌
www.cancerinformation.com.hk/report_details.php


 

基因變異肺癌 月治療費逾5
www.cancerinformation.com.hk/report_details.php

一年,
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十分漫長, 特別是服用天價藥物的人, 更是憂心忡忡.


一年,
對於行政架構複雜的政府部門, 社福界, 國際大藥廠來説, 能夠短時間内達成共識, 落實藥費全數助的结果, 我們興奮之情絶非筆墨可以形容.

針對ALK Lung cancer 的標靶藥物Xalkori ( crizotinib) 將會由聖雅各福群會提供全數資助 , 並於1/9/2015 正式開始接受申請.

計劃詳情
http://www.cancerinformation.com.hk/article_details.php?id=1437

 

這則喜訊確實以後, 一班 ALK Lung Cancer會友和我興莫名, 我們總算盡力做了一件實在的事. 在過去兩年的工作中, 曾接觸過的官員, 議員和藥廠代表, 也不像我們一直想像的高高在上, 懶理病人死活, 相反, 他們也是站在各自的立場, 試圖平行各方的利益在工作. 然而這平行所虚耗的時間, 往往不是癌症病人能夠等到的.


(待續 )

 

編輯( 11-9-2015 )

癌症患者體質與保健

 從中醫角度看癌症

  腫瘤,中醫學屬「癥瘕」、「積聚」、「癰疽」等範圍。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與人體「氣」(免疫功能系統)的強弱有莫大關係,誠如《內經》所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癌症病理

  癌症,古有文獻論述。《靈樞‧百病始生篇》說:「壯人無積,虛則有之。」這說明癌症的發生,多屬人體正虛為本,如脾、腎臟系功能和營養過度耗損有關。

 

  此外,長期情志鬱悶、飲食不節,都為癌症的形成和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癌症的迅速發展,又逐漸耗傷了正氣,從而衍生痰結、濕聚、氣阻、血瘀、鬱熱等病能,與正虛並存,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使到癌症不易治愈。

 

病患體質

  個人歷驗及辨識,千般癌患,其潛藏的致病源,兵分二途而已;其一為體內長期積聚燥熱;其二為身心鬱滯。證諸臨床上病患多屬於「內蘊燥熱」及「津液虧損」的病理體質。據此,在調治和預防癌患復發的觀點上,必須注重清疏長期積存體內的「熱」和「鬱」的身心致病誘因。

 

症患表現

  口乾、夜睡不寧、肢體疲乏、胸口悶熱、自汗或盜汗、皮膚缺少光澤、自覺氣力不足、嗜睡、步伐緩慢、膝踝部痹冷、心情淡漠等徵狀。

 

   預防與保健

平日宜保持充足睡眠、心境開懷、定時飲水、多進新鮮蔬果,避免熬夜和動怒,常做適合自己體質的運動,減少煙燻燒烤腌制、含酒精、辛辣刺激調味;以及煎炸物品,而一些霉變食物,必須禁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膳食平衡,不偏食,不食過熱、過冷、過硬和粗糙食物,以減少造成消化道「機械性刺激」的致癌問題。

 

此外,應謹慎選擇食品添加劑和甜味劑,如糖精和人工合成的著色劑,免令身體成為化學的癌場基地。

 

最後,如要具體了解各類癌症患者的發展過程及所屬病態體質,以及選吃哪種物品較為合適,可請教專業人士的意見較為穩妥。

 

 

本篇所介紹的資料只作參考。


朱國棟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