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很榮幸入選 (2025年2月至7月) 的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活動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很榮幸入選 (2025年2月至7月) 的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活動,大家只需於每月的11日到AEON購物後,將得到的黃色收據(又稱黃色小票)投放入本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票箱內,AEON便會根據本會所獲得的小票總金額的1%,以物品形式捐贈予本會。
.
攤位日期:

11-2-2025 大窩口店
11-3-2025 旺角店
11-4-2025 屯門店
11-5-2025 油塘店
11-6-2025 九龍灣店
11-7-2025 蒍枝角店

.

我們正招募商戶商戶、機構、團隊成為活動宣傳夥伴,只要商戶、機構、團隊鼓勵員工或會員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票箱,並公開轉發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宣傳訊息,就可以成為我們的宣傳夥伴,為癌症病人復康支援籌款同時,同時為癌症病人及家屬打打氣!
.
參與活動,既可以為慈善事業出力,又能夠增加品牌曝光率,提升品牌形象!另外,我們亦歡迎商戶以商品贊助或其他任何創新形式,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的籌款活動。有興趣的商戶請聯絡我們了解詳情。招募截止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快啲聯絡我們啦!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 WhatsApp 6859-9640
.
Calling merchants, organisations and teams to join the ‘”Happy Yellow Receipt Campaign” for Cancerinformation.com.hk Charity Foundation
.
We are very happy to be listed in AEON’s ‘”Happy Yellow Receipt Campaign” from February to July 2025. Customers are invited to vote for Cancerinformation.com.hk Charity Foundation with their yellow receipts. The value of 1% of total transaction amount voted will be donated to us by AEON to support our charitable activities.
.
We are now recruiting merchants, organisations and teams to become our promotional partners. Merchants, organisations and teams that encourage their staff or members to support Cancerinformation.com.hk Charity Foundation’s ballot box and publicly forward our promotional message which is about “Happy Yellow Receipt Campaign” can become our promotional partners to raise funds for cancer pati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cheer up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By supporting the event, you can contribute to the charity while increasing your brand exposure and image! In addition, we welcome merchants to support our fund-raising events through products sponsorship or any other creative forms. Interested parties please contact us for details. The deadline for recruitment is 31h Dec 2024, so contact us now!
.
Contact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ntact Phone: WhatsApp 6859-9640

【癌症治療】充份理解進行免疫細胞治療所面對的風險

近月有藝人分享前往泰國進行免疫細胞治療
再次引起社群、同路人之間的討論

香港主要是緊隨 FDA 的指引,只有CAR-T用於血科的癌症之上,實體的腫瘤 例如乳/肺等等,並未有足夠的研究支持

日本有自己完整的一套醫療系统,包含了科研製藥和政府的官方支持,在當地進行的免疫細胞治療是合法的

過往我們看到的一個問題是:
有一些代理在香港推動前往日本做以上療法的套餐,在未瞭解當事人情況是否合適的情況之下,毫無疑問這是不道德的

上月,內科腫瘤科吳劍邦醫生在東京走訪內科醫生藤田成晴,瞭解在日本進行相關治療的情況

希望這一段教育片能讓大家對免疫細胞治療加深認識,在決定採納任何方案之前,確保有充份的理解和明白可能面對著的風險

# 短片導賞 :
1. 即使在日本,免疫細胞治療並未有納入醫保
2. 本片主要是讓公眾認識相關的療法原理,絕不是表示支持或肯定其有效性

 

【健康資訊】醫學專家破解健康迷思,由癌症到都市病,一次掌握!

想了解更多癌症資訊?想破解坊間醫學迷思?想更了解心臟病、中風等都市病?🤔

咁就唔可以錯過 #癌症資訊網 喺 VIUTV99 播出,一連9集全新自家製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啦!

節目每集針對一個疾病主題,請來醫學專家多角度講解病症知識,更會跳出錄影廠,同醫生嘉賓一齊玩!

☀️ 記住Mark低日期時間📝,9集精彩內容,等你收睇!🤩 

🍎《健康識唔Sick》
📆 10月6日起,逢星期日
🕰️ 早上9點 – 9 點半
📺 VIUTV 99

 

 

播放清單:

【肝炎肝癌】為己又為人 丙肝可斷尾 盡早醫免傷「肝」|劉煥楠醫生

積極追蹤有記錄的丙肝患者,鼓勵他們接受治療, 減低日後出現肝病併發症之餘,也有助清巢病毒阻截傳播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致的肝炎,不似乙型肝炎般普遍,但破壞力卻同樣厲害,可以誘發肝硬化及肝癌等嚴重併發症。幸而現時丙肝的治療十分有效,利用直接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斷尾」的成功率超過九成,因此醫院管理局近年亦積極追蹤有記錄的丙肝患者,鼓勵他們接受治療,減低日後出現肝病併發症之餘,也有助清巢病毒阻截傳播。根據衞生署2020年的調查,本港人口帶有丙肝病毒的比率約為0.32%,即約2.2萬人是丙肝帶病毒者。

全港逾2萬人患丙肝 隨時變癌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劉煥楠表示,與其他病毒性肝炎一樣,感染丙肝後患者通常也沒明顯徵狀,惟可導致肝細胞發炎,誘發纖維化,最終可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

不過,礙於丙肝較少見涵蓋在常規體檢項目之中,很多人也未必知道自己患丙肝,更對丙肝的破壞力知之甚少,以為其傷害性不大,甚至不知道丙肝經治療後可以斷尾。

他稱,有些人或覺得待症狀出現才治療也不遲,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當丙型肝炎患者開始出現症狀,例如上腹痛嘔吐作悶等,患者可能已經患上肝硬化及肝癌,這時治療只可以減少影響,但就無法逆轉已造成的傷害。丙肝與乙肝一樣,都是透過體液及血液接觸而傳播,但治療結果則有很大分別,因為乙肝主要是透過藥物抑制病毒活動,無法完全清除病毒,至於丙肝則可以「斷尾」。

最新丙肝治療「斷尾」率逾九成

劉醫生指出,傳統藥物對丙肝的療效不高,副作用亦多,近年則改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作為一線治療,療程約812星期的療程,便可以有效消減體內的丙肝病毒,成功率超過九成。假若丙肝患者沒有肝臟病變或肝纖維化低於三期,完成藥物治療後基本就可視為康復,如肝纖維化達到三期或以上,患者便需要定期接受肝臟掃描,以及早發現可疑病變。

針對丙肝造成的健康威脅,本港參考外國經驗採用「微殲滅」(Micro-Elimination)策略,集中處理丙肝高危群組,將目標群組分解為更小及容易管理的組別,例如屬高危群組的美沙酮門診使用者、在囚人士等,並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

劉醫生強調,丙肝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一來可以減低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等併發症,二則可以阻截病毒繼續傳人,最後亦能讓自己受惠,原因是丙肝雖可透過治療斷尾,但過後身體不會對病毒有抵抗力,一旦再接觸有可能再次受到感染,如能令整個群組不再帶有病毒,才能最有效搗截病毒傳播的循環。

精準追蹤助消滅丙肝傳播

為精準消滅丙肝,醫院管理局已設立專組,追回並約見曾確診丙肝的患者,向其解釋丙肝的影響及建議治療。劉醫生表示,成年丙肝帶病毒者都應盡早接受治療,其經驗看到大部分人都欣然接受治療,只是直接抗病毒藥與部分胃病、心臟病、抗凝血及抗癲癎藥物相沖,患者在療程期間或需要替換其他藥物或暫時停藥,而常見副作用包括影響睡眠、頭痛、噁心及皮疹等,通常也會自行消退。

最後他提醒丙肝患者,在療程期間不宜服用中藥或中成藥,更要遠離酒精,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以保肝臟健康。

【病人支援】感謝雀巢健康科學持續支援基層癌症病人嘅治療需要

感謝 雀巢健康科學 捐贈新一批 Oral Impact 速癒素 ,持續支援基層癌症病人嘅治療需要 ♥️

好多朋友仔飲營養奶係為咗 keep 住體重同增加蛋白質攝取,但其實營養奶仲可以幫助减輕治療副作用。Oral Impact 速癒素 特有三大免疫營養,三管齊下使治療更順利!💪🏻💪🏻

1️⃣ 核苷酸:增加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的數量,提升抵抗力⋆

2️⃣ 精氨酸: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

3️⃣ 奧美加三魚油:抑制發炎因子形成,有助減少炎症產生⋆⋆⋆

有需要嘅癌症患者,請致電 ☎️ 3598-2157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 10 am – 5 pm | 午膳時間:1- 2 pm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此為特殊醫用食品,遵照醫生或醫護人員指示下飲用。

⋆ Hess JR, Greenberg NA. Nutr Clin Pract 2012;27:281–294.

⋆⋆ Rodriguez PC, et al. J Biol Chem 2002; 277:21123–21129.

⋆⋆⋆ Calder PC. Biochem Soc Trans 2005;33:423–427.

【大腸癌治療】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病人真的不可以接受聯合治療?|梁廣泉醫生

後線晚期大腸癌系列:病人真的不可以接受聯合治療?|梁廣泉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

誰想過年僅三十多歲便罹患晚期大腸癌。現年35歲的李先生,約在兩年前因大腸出血而確診直腸癌,並出現多發性肝轉移,無法以手術切除,屬於晚期大腸癌,癌症指數高達886

堅持聯合治療有效對抗晚期大腸癌

李先生隨即展開標準治療即化療加標靶藥,六個月後病情惡化,於是進入第二線治療,結合口服化療及標靶藥,但腫瘤仍未獲有效控制,病人此時難免感到氣餒,幸好有親友的鼓勵及主診醫生詳細指導及解釋第三線治療方案,最終李先生決定接受聯合治療方案新型口服化療藥加上注射性標靶藥物(血管生成抑制劑)

經過三個月的第三線聯合治療後,李先生病情獲得進展,腫瘤縮小,癌症指數亦由治療前的88降至22,體積較大的肝轉移腫瘤也可利用局部放射治療處理,而李先生的生活質素亦得以改善,原因是減少了因注射性化療藥而引起的脫髮及手指腳趾麻痺等副作用,他甚至可以如常工作及出外工幹。

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直言,每一位癌症病人都是勇士,但面對連場硬仗,有時難免會出現治療疲勞,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這時更需要家人、朋友及醫護的關懷和鼓勵,配合一些較少損害生活質素而又能兼顧療效的治療,以繼續對抗癌症。

他指出,現今醫學進步,晚期大腸癌病人也有不少治療方案,且存活期也不斷改善,從臨床經驗觀察,晚期大腸癌的存活期中位數或可延長至超過三年,甚至可從「持續護理」的概念讓病人在持續治療下控制腫瘤,與病共存。本地大學研究發現,大約40%病人經過一、二線藥物治療後仍可受惠於第三線以及後線的治療。

聯合治療比單一治療延長存活期

近十年晚期大腸癌的治療藥物發展頗為蓬勃,例如單一新型口服化療藥以及口服標靶藥。因此,亦促成了更有效的聯合藥物治療方案(新型口服化療藥聯合血管生成抑制劑)。

梁醫生稱,對於後線晚期大腸癌患者來說,聯合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手段,目的是結合不同藥物的作用機理,希望取得相輔相承的功用,以提高整體治療效果。他引述一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第三期大型研究數據,表明聯合治療比單一治療更可以延長存活期亦無損生活質素,因此多個國際臨床指引均建議使用聯合治療為晚期大腸癌第一、二線治療,第三線治療也建議首選新型口服化療藥聯合血管生成抑制劑,控病效果比單一治療更為理想。

聯合治療讓病人繼續如常生活

對於後線晚期大腸癌病人而言,除了控病外,減少治療的副作用以維持自理能力及生活質素,也是治療成功及持續治療的重要一環。梁醫生表示,治病亦要讓病人能夠繼續發揮原有的角色,例如照顧家庭甚至如常工作,若治療令病人太辛苦,任何事情也做不到絕不是好事,而臨床數據顯示,聯合治療與單一治療的副作用相若而且是可預期的。幸而針對治療副作用的輔助藥物亦有很大進步,例如影響骨髓功能可以注射升白針,嘔吐則有新式止嘔藥,尤其是上述所提及的新型口服化療藥,其引起的副作用一般可利用簡單輔助藥便可有效處理,幫助病人維持良好的生活質素。最後梁醫生鼓勵病人,不要過早放棄,現時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讓病人有更多適合自己的選擇,最重要是病人要主動同醫生溝通和查詢不同方案的利弊。

【電視節目】醫學專家破解健康迷思,由癌症到都市病,一次掌握!

想了解更多癌症資訊?想破解坊間醫學迷思?想更了解心臟病、中風等都市病?🤔
.
咁就唔可以錯過癌症資訊網10月6日起喺 VIUTV99 開播,一連9集全新自家製健康資訊節目《健康識唔Sick》啦!節目每集針對一個疾病主題,請來醫學專家多角度講解病症知識,更會跳出錄影廠,同醫生嘉賓一齊玩!☀️
.
記住Mark低日期時間📝,9集精彩內容,等你收睇!🤩
.
===============
🍎《健康識唔Sick》
📆 10月6日起,逢星期日
🕰️ 早上9點 – 9 點半
📺 VIUTV 99

【特別通告】請提高警覺,慎防受騙

最近,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下稱本基金)接獲多名人士查詢有關一名血科女病人劉小姐、其家人及主診醫生的資訊。該人等在社交媒體分享多張劉小姐於本中心參與活動的相片,分享劉小姐病情進展。經本中心查證,部分照片是竊取真正患者生活及住院照後製合成,存在捏造成分。抗癌路不容易,我們樂見病人間互相鼓勵交流有用資訊,但痛心有人利用這點疑似進行詐騙,以圖得到他人信任及金錢援助。

本基金已就此事報案,並提供相關資料予警方查證。在此,本基金提醒各位若遇到任何自稱為病患者並要求金錢援助的情況,請務必仔細核實有關資訊的真偽,或建議對方直接尋求社福機構援助。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 3598-2157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WhatsApp 內容及網上新聞之比較

 

劉小姐眾籌連結及網上新聞之比較
WhatsApp 圖片及網上新聞之比較
WhatsApp 圖片及網上新聞之比較
WhatsApp 圖片及網上圖片之比較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胰臟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應用

蔣子樑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蘊恩 (醫學物理學家)
蔣子樑 (臨床腫瘤科醫生)、李蘊恩 (醫學物理學家)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庫,2015 年香港有766個新症胰臟癌確診個案,同年約有691個病人死於此病,死亡率奇高;而無論是香港還是國際的數據顯示,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百分之三至五。

胰臟癌死亡率特高有以下數點原因:

1.胰臟位處腹部深處,故很多時病發早期並無任何病徵,當確診時已屆晚期,錯失治療的黃金機會。

2.胰臟癌有明顯的早期擴散傾向,研究顯示若腫瘤大於三公分,超過九成患者血液內已有微擴散 (micro-metastasis),大大增加了根治的難度。

3.大部分的胰臟癌細胞對傳統化療及電療並不敏感,故治療效果往往並不理想。

4.胰臟其中一項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而其位置貼近胃部及十二指腸等消化器官,故很多患者俱感到消化不良,營養狀況並不理想,治療效果再打折扣。

大部分病人確診時已是中後期,治療方針視乎病情:

  • 早期 (20%的病人):腫瘤未有入侵附近的組織及血管,一般會先以外科手術切除,術後配合輔助化療減低復發的機會。
  • 中期 (30) :  腫瘤已入侵附近的組織及血管,大部分病人未必適合作外科手術切除,會轉以化療及電療去控制腫瘤。
  • 後期 (50%) :  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絕大部分患者會以化療去幫助延長壽命,緩解腫瘤帶來的不適。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適合的患者

傳統電療對中期胰臟癌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主因是胰臟被十二指腸及胃部所包圍,這些消化器官的正常細胞對電療極之敏感,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故電療劑量往往未能增加,因而無法對癌細胞有效控制。全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利用高精準的放射線來瞄準腫瘤而避開正常組織,從而能提高劑量以達更有效控制腫瘤的目標,而副作用也相對較少,療程亦較短。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原理

此治療技術要求較高,由於胰臟與十二指腸或胃部只有數毫米 (mm) 的距離,故病人需於治療前一兩星期,先透過內窺鏡於腫瘤附近放入數粒金屬標記 (marker) 以幫助電療時作對位之用,務求能絲毫不差命中目標。研究顯示SBRT 一年局部控制率高達80% 以上,遠較傳統電療的50% 左右理想,副作用也相對較少;更難能可貴的是,當SBRT配合新一代的化療使用,部份原本不能切除的腫瘤,經治療後縮小能讓外科醫生作根治性的切除。相較以往,中期病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一年左右而絕大部分均不能根治,此新技術實在為病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好處

SBRT為胰臟癌患者帶來了多重好處:

  • 高靶向性SBRT能夠精準地集中在腫瘤上,提高劑量,加強腫瘤控制;另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影響,降低副作用風險。
  • 療程短:與傳統放射治療相比,SBRT所需的療程顯著減少,許多患者只需要幾次治療便可完成。
  • 恢復快:由於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小,患者通常能更快恢復日常生活。
  • 適用性強:對於中期無法手術的胰臟癌患者,SBRT都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儘管SBRT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但仍可能出現一些反應,包括:

  • 疲勞: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感到乏力,這是常見反應之一。
  • 局部不適:治療區域如胰臟附近可能出現疼痛、腫脹或皮膚紅疹等症狀。
  • 消化系統影響:某些患者可能經歷噁心、嘔吐或食慾減退等消化系統相關的不適。

總結來說,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為胰臟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但需要注意的是,SBRT並非適用於所有胰臟癌的患者。 治療決策應該是個體化的,如欲獲取更多有關該這治療的方法,建議患者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以獲取針對個人情況的最佳建議。

 

【世界肺癌大會】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世界肺癌大會(WCLC)

分享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成果

瀏覽 ““Brief Report: Real-World First Round Results from a Charity Lung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East Asia”研究報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首次參與於2024年9月7至10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世界肺癌大會(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WCLC),並有幸就其首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肺癌篩查計劃的結果進行海報演講。

2024911日,香港】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下稱CICF)首次參與於20249710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世界肺癌大會(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WCLC),並有幸就其首次低劑量肺部電腦掃描(下稱LDCT)肺癌篩查計劃的結果進行海報演講。該研究由CICF主導進行,並獲榮譽顧問司徒達麟醫生支持及撰寫成題為Brief Report: Real-World First Round Results from a Charity Lung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East Asia的研究報告。

研究詳細記錄了CICF202112月至202211月期間進行的首次LDCT肺癌篩查計劃結果。該計劃為100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提供了免費的LDCT篩查,其中99名完成了篩查計劃。參與者中99%有家族肺癌病史,71%為從未吸煙者。研究結果顯示,在單輪篩查後,47名參與者(47%)的LDCT結果呈陽性。值得注意的是,屬姊妹群組患肺癌病史(28%8%p = 0.01)和來自多發性家族,即有兩名或以上家庭成員有肺癌病史的家庭(47%23%p = 0.02)是與LDCT陽性結果相關的因素。更重要的是,6名參與者(6%)因LDCT陽性結果而被確診為肺癌(均為腺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榮譽顧問司徒達麟醫生為首次LDCT篩查計劃參與者解釋篩查報告

根據研究數據,在這6名被確診為肺癌的參與者中,4人為第一期肺癌,5人接受了根治性手術治療。其中一名患者被診斷為第四期肺癌,接受了非手術治療。司徒達麟醫生表示:「雖然這只是一個民間慈善團體自發的篩查計劃,但所獲得的結果與其他地區研究性質的肺癌篩查結果非常相近。這證明了LDCT篩查在實際應用中的有效性,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研究還發現,在LDCT陽性的參與者中,屬姊妹群組患肺癌病史的人被診斷為肺癌的風險更高(相對風險 = 5.23)。此外,被分類為Lung-RADS 3或以上(比值比 = 12.08)或被專家認為可疑(比值比 = 63.33)的病變更有可能是肺癌。研究數據還顯示,在6名確診患者中,3名被歸類為Lung-RADS 4類(4A4B),表明這些類別確實與較高的肺癌風險相關。同時,專家的臨床判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有6名確診患者的病變都被專家評為「可疑」並建議進行治療。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能夠在如此大型的國際會議上展示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十分寶貴的經驗,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個認可。我們很高興能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交流肺癌篩查計劃的看法。這促使我們繼續為大眾出一分力。」這項研究為未來在香港實施肺癌篩查計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結果表明,在考慮未來制訂低制量肺部篩查藍圖中,家族肺癌病史可能是一個關鍵的指標因素。此外,如何根據LDCT檢測到的病變特徵來決定進一步干預,也需要更多的定義和研究。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補充道:「肺癌是香港最常見和致命的癌症之一。通過這次篩查計劃,我們看到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引起社會各界對肺癌篩查的重視,讓更多市民受益。」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將繼續關注肺癌篩查的發展,並計劃在未來開展更多相關的公益專案,為香港市民的健康把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代表 Mr Alex Yam 任瑞明先生在是次世界肺癌大會中,與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交流肺癌篩查計劃的看法。